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型动植物蛋白发泡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于水军 王玉龙 +4 位作者 周俊伟 段本杰 杨飞 梁栋林 王旭歌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3期331-335,共5页
纯蛋白类发泡剂有生产成本高、发泡倍数低等缺点.选用牛角粉、豆饼、NaOH、化学发泡剂、增稠剂、钙剂为主要原料,对蛋白质发泡剂配方以及水解条件进行正交试验优化,并通过与化学发泡剂的复配技术,研制出一种复合型蛋白发泡剂.研究表明,... 纯蛋白类发泡剂有生产成本高、发泡倍数低等缺点.选用牛角粉、豆饼、NaOH、化学发泡剂、增稠剂、钙剂为主要原料,对蛋白质发泡剂配方以及水解条件进行正交试验优化,并通过与化学发泡剂的复配技术,研制出一种复合型蛋白发泡剂.研究表明,当化学发泡剂为50 g、增稠剂为5 g、钙剂为20 g、蛋白发泡剂为35 g时,得到了一种发泡倍数大于28倍,稳定时间大于45 h,泌水量小于10 mL/h的复合型蛋白发泡剂.该发泡剂具有发泡能力强、发泡倍数高、稳定性高、泡沫细腻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植物蛋白 复合型发泡剂 正交试验
下载PDF
废弃蛋白制备复合氨基酸液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孙智敏 魏甲乾 +3 位作者 张文齐 汪东武 王治业 周剑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2-124,共3页
本文研究报道了以废弃植物蛋白资源-棉籽粕和菜籽粕为原料,采用酸水解法来制备复合氨基酸生产工艺,其工艺参数:HCl浓度4mol/L,固液比1:4(g/g),加压126℃反应9h。结果显示,利用该工艺棉籽粕与菜籽粕的水解度达到11.34%和13.96%,且可有效... 本文研究报道了以废弃植物蛋白资源-棉籽粕和菜籽粕为原料,采用酸水解法来制备复合氨基酸生产工艺,其工艺参数:HCl浓度4mol/L,固液比1:4(g/g),加压126℃反应9h。结果显示,利用该工艺棉籽粕与菜籽粕的水解度达到11.34%和13.96%,且可有效地降低或去除其中的毒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蛋白 复合氨基酸 工艺
下载PDF
F-box蛋白家族在植物抗逆响应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5
3
作者 贾琪 孙松 +1 位作者 孙天昊 林文雄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125-1136,共12页
SCF复合体泛素连接酶E3介导的泛素化蛋白降解是翻译后水平上对生命进程进行调控的一个重要方式。它的关键组分F-box蛋白负责识别被降解的靶底物蛋白。植物F-box基因家族成员众多,极具多样性。F-box蛋白N端常含F-box基序,C端常为蛋白互... SCF复合体泛素连接酶E3介导的泛素化蛋白降解是翻译后水平上对生命进程进行调控的一个重要方式。它的关键组分F-box蛋白负责识别被降解的靶底物蛋白。植物F-box基因家族成员众多,极具多样性。F-box蛋白N端常含F-box基序,C端常为蛋白互作保守结构域,该结构具多样性,可识别不同底物,是F-box蛋白分类的依据。研究表明,F-box蛋白参与调控植物的许多生命进程,包括抗逆反应。本文就近年来F-box蛋白在植物抗逆反应中的作用机制进行总结。F-box蛋白大多以SCF复合体泛素连接酶E3介导的泛素化蛋白降解目标蛋白的方式调控抗逆反应,也有不依赖形成SCF复合体的方式行使功能,不少F-box蛋白参与了植物激素信号传导,通过调控转录因子活性而改变下游基因的表达,由此影响了植物的抗逆反应。基因表达谱的生物信息学预测表明,大多数F-box基因参与了植物抗逆反应,目前只有其中一小部分已报道了其抗逆调节功能。在此综述了这些F-box蛋白在植物抗逆胁迫中的研究进展。在干旱和盐碱胁迫反应中,F-box基因常通过影响植物激素脱落酸、乙烯等植物激素信号传导而调控抗逆。由于干旱和盐碱胁迫具协同性,不少F-box基因同时参与抗旱和抗盐碱胁迫,但调节方式有所不同,一些F-box基因对抗干旱和盐碱的反应具协同性,从总体上调控植物的渗透胁迫和离子毒害反应;而另一些F-box基因对干旱和盐胁迫反应的调节作用相反,它们可能在植物抗逆的精细调节中起作用。在低温胁迫反应中,F-box蛋白可调节植物抗低温的CBF信号途径。在生物胁迫反应中,F-box基因常通过影响植物激素茉莉酸和水杨酸途径来调控抗病,病原菌也以攻击植物SCF复合体使植物致病。此外,植物激素信号途径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影响抗逆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box蛋白家族 SCF复合体 植物 环境胁迫 抗逆反应
下载PDF
AOT-SDS/异辛烷(正辛醇)复配反胶束体系在植物蛋白前萃取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魏玲 李学琴 +1 位作者 孟宪峰 薛来奇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27-131,共5页
选取了AOT/SDS两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形成反胶束体系,讨论了该复配体系用于大豆、鹰嘴豆、葵花籽饼粕蛋白前萃取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对增溶水量W0的测定,确定了溶剂异辛烷与助溶剂正辛醇最佳配比为5∶1,最佳萃取温度为40℃;讨论了... 选取了AOT/SDS两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形成反胶束体系,讨论了该复配体系用于大豆、鹰嘴豆、葵花籽饼粕蛋白前萃取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对增溶水量W0的测定,确定了溶剂异辛烷与助溶剂正辛醇最佳配比为5∶1,最佳萃取温度为40℃;讨论了在不同增溶水量W0和植物饼粕加入量对萃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大豆合理萃取工艺条件温度为40℃、W0为37.6、豆粉加入量为0.07 g/mL,萃取率为87%,鹰嘴豆合理萃取工艺条件为40℃、W0为32.9、豆粉加入量为0.07 g/mL,萃取率为8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配反胶束体系 植物蛋白 前萃取 工艺条件
下载PDF
蛋白质复合体非变性凝胶电泳技术及其应用新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孟庆石 张光祥 潘映红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7-64,共8页
非变性凝胶电泳技术是研究蛋白质复合体的强有力工具。重点介绍了蓝绿温和非变性凝胶电泳(BN-PAGE)技术的原理和特点,比较了由BN-PAGE衍生的蓝色温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清澈温和非变性凝胶电泳(CN-PAGE)和高分辨清澈温和非变性凝胶电泳(Hr... 非变性凝胶电泳技术是研究蛋白质复合体的强有力工具。重点介绍了蓝绿温和非变性凝胶电泳(BN-PAGE)技术的原理和特点,比较了由BN-PAGE衍生的蓝色温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清澈温和非变性凝胶电泳(CN-PAGE)和高分辨清澈温和非变性凝胶电泳(HrCN-PAGE)技术的差异和适用范围,并概括地介绍了这些技术在植物蛋白质复合体研究中应用的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绿温和非变性凝胶电泳 蓝绿温和琼脂糖凝胶电泳 清澈温和非变性凝胶电泳 高分辨清澈温和非变性凝胶电泳 植物蛋白质复合体
下载PDF
混菌固态发酵复合植物蛋白源工艺优化 被引量:2
6
作者 孙珊珊 杨霞 +4 位作者 陈倪慧 雷西汀 叶金云 付石军 沈志强 《中国粮油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53-161,共9页
以复合植物蛋白源为原料,优选杰丁塞伯林德纳氏酵母和枯草芽孢杆菌,通过接种比例和发酵参数正交优化实验,研究混菌发酵对复合植物蛋白源抗营养因子以及营养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杰丁塞伯林德纳氏酵母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接种比例为1∶3... 以复合植物蛋白源为原料,优选杰丁塞伯林德纳氏酵母和枯草芽孢杆菌,通过接种比例和发酵参数正交优化实验,研究混菌发酵对复合植物蛋白源抗营养因子以及营养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杰丁塞伯林德纳氏酵母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接种比例为1∶3时,游离棉酚降解率最大值61.67%,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混菌发酵复合植物蛋白源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32℃、时间24 h、料水比1.0∶0.6、接种质量分数8%。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发酵复合植物蛋白源中游离棉酚降解率为77.38%,硫苷降解率为66.98%,粗蛋白增加率为12.98%,粗灰分增加率为4.87%,单宁质量分数由原来5.00g/kg降到4.49g/kg,钙、总磷的质量分数由原来0.61%、1.52%分别提高到0.67%、1.54%,苏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和赖氨酸分别提高9.56%、7.64%、6.70%、7.10%和10.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植物蛋白 混菌发酵 发酵工艺优化 游离棉酚 硫苷
下载PDF
TOM9.2 Is a Calmodulin-Binding Protein Critical for TOM Complex Assembly but Not for Mitochondrial Protein Import in Arabidopsis thaliana
7
作者 Nargis Parvin Chris Carrie +8 位作者 Isabelle Pabst Antonia Laber Debabrata Laha Melanie V. Paul Peter Geigenberger Ralf Heermann Kirsten Jung Ute C. Vothknecht Fatima Chigri 《Molecular Plant》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4期575-589,共15页
The translocon on the outer membrane of mitochondria (TOM) facilitates the import of nuclear-encoded proteins. The principal machinery of mitochondrial protein transport seems conserved in eukaryotes; however, diver... The translocon on the outer membrane of mitochondria (TOM) facilitates the import of nuclear-encoded proteins. The principal machinery of mitochondrial protein transport seems conserved in eukaryotes; however, divergence in the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 of TOM components has been observed between mammals, yeast, and plants. TOM9, the plant homolog of yeast Tom22, is significantly smaller due to a truncation in the cytosolic receptor domain, and its precise function is not understood. Here we provide evidence showing that TOM9.2 from Arabidopsis thaliana is involved in the formation of mature TOM com- plex, most likely by influencing the assembly of the pore-forming subunit TOM40. Dexamethasone- induced RNAi gene silencing of TOM9.2 results in a severe reduction in the mature TOM complex, and the assembly of newly imported TOM40 into the complex is impaired. Nevertheless, mutant plants are fully viable and no obvious downstream effects of the loss of TOM complex, i.e., on mitochondrial import ca- pacity, were observed. Furthermore, we found that TOM9.2 can bind calmodulin (CAM) in vitro and that CaM impairs the assembly of TOM complex in the isolated wild-type mitochondria, suggesting a regula- tory role of TOM9.2 and a possible integration of TOM assembly into the cellular calcium signaling networ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tein import plant mitochondria TOM complex CALMODULIN calcium signaling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