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erformance of a Horizontal Flow Constructed Reed Bed Filter for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The Case Study of the Prototype Installed at Gaston Berger University, Saint-Louis, Senegal
1
作者 Abdou Khafor Ndiaye Falilou Coundoul +2 位作者 Abdoulaye Deme Antonina Torrens Armengol Abdoulaye Senghor 《Natural Resources》 2024年第1期1-16,共16页
In Saint-Louis, Senegal, a constructed wetland with horizontal flow reed beds (FHa and FHb) has demonstrated significant efficacy in treating municipal wastewater. Analyzing various treatment stages, the system showed... In Saint-Louis, Senegal, a constructed wetland with horizontal flow reed beds (FHa and FHb) has demonstrated significant efficacy in treating municipal wastewater. Analyzing various treatment stages, the system showed only a slight temperature variation, from an influent average of 26.3°C to an effluent of 24.7°C.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decreased from 1331 mS/cm to 974.5 mS/cm post-primary treatment, with suspended solids (SS) dramatically reduced from 718.9 mg/L to 5.7 mg/L in the final effluent. 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 (BOD5) and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saw a notable decrease, from initial levels of 655.6 mg/L and 1240 mg/L to 2.3 mg/L and 71.3 mg/L, respectively. Nitrogenous compounds (N-TN) and phosphates () also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dicating the system’s nutrient removal capacity. Microbiological analysis revealed a reduction in fecal coliforms from 7.5 Ulog/100ml to 1.8 Ulog/100ml and a complete elimination of helminth eggs. The presence of Phragmites and Typha was instrumental in enhancing these reductions. The system’s compliance with the Senegalese standards for disposal into natural environments, WHO recommendations for unrestricted water reuse in irrigation, and the European legislation for water reuse was established. The effluent quality met the stringent criteria for various classes of agricultural reuse, illustrating the system’s potential for sustainable water management. This wetland model presents a robust solution for water-stressed regions, ensur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hile supporting agricultural needs. The study calls for ongoing research to further refine the system for optimal, reliable wastewater treatment and water resource sustain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structed Wetlands Horizontal Flow Reed Beds Wastewater Treatment Phragmites and Typha Plants Physicochemical Pollutant Removal Microbiological Indicators Fecal Coliforms and Helminth Eggs Water quality Improvement Senegal Water Reuse Standards Sustainable Water Management Agricultural Irrigation Reuse Nutrient Removal Efficiency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Ecological Sanitation Systems
下载PDF
Geochemistry of Potentially Toxic Elements in Soil and Sediments of a Tanzanian Small-Scale Gold Mining Area
2
作者 Johnbosco Karungamye Mwemezi Rwiza +1 位作者 Juma Selemani Janeth Marwa 《Journal of Geoscience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2023年第11期41-61,共21页
Small-scale gold mining is linked to significant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by potentially toxic elements (PTEs). However, research on the pollution caused by such mining activities remains insufficient especially in dev... Small-scale gold mining is linked to significant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by potentially toxic elements (PTEs). However, research on the pollution caused by such mining activities remains insufficient especiall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the present study, a systematic investigation assessed the pollution and level of ecological risk of PTEs in soil and stream sediments in an active small scale gold mining area of Isanga, in Nzega, Tanzania. Samples amounting to 16 soil and 20 sediment were gathered from the study area and analyzed for five PTEs concentrations (As, Cd, Cr, Hg and Pb) using the AAS method. The contamination level and ecological risk were assessed using several pollution indice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assessed environmental systems of the Isanga mining area and its vicinities are lowly contaminated by PTEs and have a low potential to pose ecological risks. Hg and Cd with mean concentrations of 0.09 mg/kg and 0.26 mg/kg respectively were found to be the most enriched PTEs in soil, compared to their average continental crust concentrations (0.056 mg/kg and 0.102 mg/kg respectively). The levels of the evaluated PTEs in the study area are susceptible to increase over time if proactive steps are not taken to control mining and waste disposal activ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pollution indices Ecological Risk Geo-Accumulation Index Sediment quality
下载PDF
对几种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评价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82
3
作者 刘硕 朱建平 蒋火华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3-37,共5页
从《全国环境质量报告书》的编写出发,探讨了多种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的应用。利用具体数据对各种方法进行了比较,进而提出在目前报告书中宜采用最大值法和算术平均法相结合的方法来对全国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并结合国外环境评价方法的发... 从《全国环境质量报告书》的编写出发,探讨了多种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的应用。利用具体数据对各种方法进行了比较,进而提出在目前报告书中宜采用最大值法和算术平均法相结合的方法来对全国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并结合国外环境评价方法的发展趋势对未来报告书的评价模式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质量 综合指数 最大值法 算术平均值 评价
下载PDF
流域水质预警体系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9
4
作者 王业耀 姜明岑 +3 位作者 李茜 陈亚男 白雪 杨琦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126-1133,共8页
流域水质预警是水质监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的流域水质预警体系可为流域水污染处理提供充足时间和所需信息,有效削减水污染对水环境造成的影响.对国内外的流域水质预警体系研究进展分别从预警体系目标、预警指标、预警阈值及模拟模... 流域水质预警是水质监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的流域水质预警体系可为流域水污染处理提供充足时间和所需信息,有效削减水污染对水环境造成的影响.对国内外的流域水质预警体系研究进展分别从预警体系目标、预警指标、预警阈值及模拟模型4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并且对目前国内外典型流域水质预警体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流域水质预警体系目标主要从流域水体功能和水体污染风险2个方面进行考虑;预警指标可分为物化和生物毒性指标2类,生物毒性指标可弥补物化指标的不足,但不能完全替代,二者联合并施是未来预警指标筛选的发展方向;预警阈值的制定依据环境质量标准、排放标准、水质现状及污染源特征等信息,采用单指标多次报警、多指标联合报警或物化与生物毒性指标联合报警等方式,可提高预警体系的稳定和可靠性;污染物迁移转化模型已有一些成熟应用,但大部分模型依然需要大量的参数和历史数据才能保证准确性,因此对于大型流域难以适用.目前我国还未有国家层面完整的流域水质预警体系和相关流程在应用,特别是缺乏可靠的污染物迁移转化模型.未来应从建立典型流域水质预警体系着手,集成地方流域成熟应用的污染物迁移转化模型,逐步完善国家层面的流域水质预警体系,为我国流域水质安全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警指标 预警阈值 污染物迁移转化模型 生物毒性指标 水质监控 水环境管理
下载PDF
我国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议 被引量:9
5
作者 田卫 俞穆清 +1 位作者 张虎成 徐宁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12-214,共3页
我国现行的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中的环境质量评价指标大部分标准偏松,灌溉水评价指标不够全面,一些监测规则欠合理等,有必要进行修改和完善,对此,我们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参6。
关键词 无公害蔬菜 环境质量标准 评价指标 监测规则
下载PDF
环境质量评价中关键污染因子的确定方法 被引量:8
6
作者 杨士建 赵秀兰 +1 位作者 张润玲 李晓丽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02年第2期20-23,共4页
介绍了几种在环境质量评价中关键污染因子的确定方法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关键污染因子的确定方法———动态污染指数判别法。经过实例运用分析表明 ,该方法物理意义明确 ,简便易用。通过对某个时间段内污染物原始监测数据的灰色... 介绍了几种在环境质量评价中关键污染因子的确定方法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关键污染因子的确定方法———动态污染指数判别法。经过实例运用分析表明 ,该方法物理意义明确 ,简便易用。通过对某个时间段内污染物原始监测数据的灰色处理 ,从动态演变中找出关键因子 ,客观地判别各污染因子所起的作用 ,对各因子在下一个时间段的发展趋势作出预测判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因子 污染指数判别法 趋势因子 环境质量评价
下载PDF
几种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49
7
作者 朱静平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4期62-67,共6页
根据对涪江水体某断面监测得到的具体数据 ,利用各种评价方法进行了水质评价 ,并对评价结果作了相应比较 ,进而提出了适于对水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的评价方法。
关键词 水环境质量评价 水质评价 综合评价方法 综合指数 隶属原则 水质监测
下载PDF
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阶段性成效评估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倩 蒋春来 +4 位作者 黄津颖 王晓婷 袁子林 杨书豪 陈鹏 《中国环境管理》 CSSCI 2021年第5期37-44,共8页
污染防治攻坚战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时期的“三大攻坚战”之一,以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等突出问题为重点,全面加强环境污染防治。为客观评估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成效,本研究构建了污染防治... 污染防治攻坚战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时期的“三大攻坚战”之一,以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等突出问题为重点,全面加强环境污染防治。为客观评估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成效,本研究构建了污染防治攻坚战评估指标体系与方法,基于环境监测数据、生态环境综合业务调度平台等数据,采用比较法、耦合协调指数等方法,从目标指标、重点任务、政策制度和经济绩效4个维度,对2018—2020年的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阶段性成效开展评估。结果显示:攻坚战实施成效显著,全面完成规定的13项目标指标,重点任务完成情况总体较好,有效地促进了环境经济协调发展,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体制机制更加完善。然而,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仍不稳固,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本文建议“十四五”时期应从绿色低碳转型、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关键领域突破、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等方面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防治攻坚战 指标体系 成效评估 生态环境质量
下载PDF
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评价方法的应用 被引量:25
9
作者 贾玉霞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S1期10-11,共2页
介绍了几种常用的综合污染指数法,论述了综合污染指数的应用原则,以辽宁省深河太子河11个析面数据进行了实例计算分析,对各种综合污染指数法的评价结果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环境质量综合污染指数 应用原则 污染评价
下载PDF
利用生物监测技术监测水环境污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0
作者 郑珏雅 《科技与创新》 2015年第11期80-81,共2页
简要介绍了生物监测技术及其具体应用,分析了利用生物监测技术监测水环境污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生物监测技术在水环境污染监测领域的发展前景,以期能够进一步推动我国生物监测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 生物监测技术 水环境污染 环境质量 监测指标
下载PDF
长春莲花山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与污染风险管控类型研究
11
作者 常翠 于慧明 孙岐发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0年第9期27-30,34,共5页
本文以长春莲花山农用地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选取土壤中常见的部分重金属污染物Cd、Hg、Pb、As、Cu、Cr、Zn、Ni为评价因子,采用复合指数法对研究区进行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并依据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对研究区土壤污染风险管控类型进行划... 本文以长春莲花山农用地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选取土壤中常见的部分重金属污染物Cd、Hg、Pb、As、Cu、Cr、Zn、Ni为评价因子,采用复合指数法对研究区进行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并依据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对研究区土壤污染风险管控类型进行划分。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只存在单一元素污染区域,分别为Cd、Pb元素污染,污染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41%,污染等级为轻度污染,区内未污染区域的等级均为警戒;作为评价因子的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均低于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莲花山全区土壤风险管控类型均为优先保护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春莲花山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复合指数 土壤污染风险管控
下载PDF
基于环境风险评估的垃圾堆填场污染物监测方案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鑫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19年第8期57-61,共5页
研究基于环境风险评估的垃圾堆存场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物监测方案.该监测方案首先强调了监测前期的准备工作,包括监测区域的概况调查和指标筛选等;在监测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将监测区域分为初步调查区域、详细调查区域和重点修复区域三类.详... 研究基于环境风险评估的垃圾堆存场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物监测方案.该监测方案首先强调了监测前期的准备工作,包括监测区域的概况调查和指标筛选等;在监测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将监测区域分为初步调查区域、详细调查区域和重点修复区域三类.详细调查区域面积为278969 m2,按照场地调查原则,共布设175个点位,每个点位进行纵向5个深度的土壤检测.按照分区布点法对该污染地块进行点位布设,在修复重点4个区域加密点位布设,并在修复区域厂界周边及延伸区域布设点位,共计175个点位,以评价土壤横向污染迁移状况.按照《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技术指南》要求,6400 m2不少于1个点,共布设44个点位进行地下水的检测,在场区西北方向地下水径流上游布设1个地下水背景点,采水位置均在地下水水面0.5 m以下.为了促进垃圾堆存场污染物监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归纳总结了基于常规技术条件下的垃圾堆存场污染物监测方案,讨论了不同区域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物监测的主要特征.该污染物监测方案研究是垃圾堆填场污染物研究和控制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风险评估 指标筛选 土壤和地下水污染 监测方案 垃圾堆填场 点位布设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