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伏邪理论的新冠病毒感染中医药防治思路与实践探索
1
作者 黄婉怡 薛亚静 +1 位作者 林杰文 王新华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2576-2580,共5页
探讨“伏邪理论”对新冠病毒感染等所致疫病的病机认识、防治思路的指导意义。“伏气”为温病病因,亦为人身阳热之气;阳热之气郁伏于内可成为伏热体质,伏热体质与温病的发生发展尤为密切,伏热体质更易致温邪为患。伏邪理论对中医防治新... 探讨“伏邪理论”对新冠病毒感染等所致疫病的病机认识、防治思路的指导意义。“伏气”为温病病因,亦为人身阳热之气;阳热之气郁伏于内可成为伏热体质,伏热体质与温病的发生发展尤为密切,伏热体质更易致温邪为患。伏邪理论对中医防治新冠病毒感染所致疫病的启示主要为:气候反常是疫病发生的重要预警和外在条件;同气相求,伏邪与新感病邪性质相关,易内伤太阴,脾虚湿聚则成“伏湿”;从伏邪理论防治疫病,有助于辨识证候重点,制定针对病机的核心治法,截断病情。基于伏邪理论,针对伏湿的祛湿法为新冠病毒感染预防和早期治疗的重要治法。该课题组以燥湿、化湿、利湿、健脾等多种祛湿法组方,拟定了预防新冠病毒感染的中药方“五指防冠方”(由五指毛桃、薏苡仁、茯苓、火炭母、苍术、广藿香、甘草组成),该方可应用于新冠病毒感染的预防和早期治疗。祛湿法的疗效机制主要与改善机体的免疫紊乱状态、恢复机体抗病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邪 新冠病毒感染 伏热体质 伏湿 祛湿法 五指防冠方 中药防治
下载PDF
肾性贫血方剂组方规律中医文献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赵平 张法荣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第2期119-123,共5页
目的 :总结、分析近现代治疗肾性贫血中医文献方剂组方用药的规律。方法 :收集中医肾脏病专著及中医内科专著中有关中-重度肾性贫血的有效方剂,统一中西医诊断,规范中药名称,使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软件逐一录入并进行数据处理,先统... 目的 :总结、分析近现代治疗肾性贫血中医文献方剂组方用药的规律。方法 :收集中医肾脏病专著及中医内科专著中有关中-重度肾性贫血的有效方剂,统一中西医诊断,规范中药名称,使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软件逐一录入并进行数据处理,先统计"中-重度"用药频次,再按"中度""重度"贫血方剂分别统计用药频次,分析药物组合规律、常用药物组合的关联规则,最终提取核心药物。结果:共有203首治疗中-重度肾性贫血处方被录入,共计295味中药,提取出核心药物14味:茯苓、大黄、黄芪、白术、丹参、陈皮、半夏、黄连、附子、党参、赤芍、当归、山茱萸、熟地黄;治疗中度肾性贫血方剂144首,计213味中药,归纳出核心药物7味:茯苓、黄芪、大黄、白术、丹参、半夏、陈皮;治疗重度肾性贫血方剂59首,共133味中药,提取出核心药物6味:熟地黄、大黄、茯苓、当归、陈皮、半夏,各组核心药物进行网络展示。结论:治疗中度、重度肾性贫血的核心药物组成明显不同,治疗原则有差异,但补气、化湿法是治疗各阶段肾性贫血的主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性贫血 方剂 组方规律 补气法 化湿法 文献分析
下载PDF
健脾补肾化湿解毒方联合西药治疗痛风性肾病临床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陈静 《新中医》 CAS 2017年第1期65-67,共3页
目的:观察健脾补肾化湿解毒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痛风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6例痛风性肾病脾肾气虚兼湿浊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所有患者给予低嘌呤饮食并禁酒,服用别嘌呤醇片、碳酸氢钠片、控压降脂等... 目的:观察健脾补肾化湿解毒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痛风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6例痛风性肾病脾肾气虚兼湿浊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所有患者给予低嘌呤饮食并禁酒,服用别嘌呤醇片、碳酸氢钠片、控压降脂等基础药物治疗,观察组联合健脾补肾化湿解毒方治疗。2组均以4周为1疗程,3疗程后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计数、尿β_2微量球蛋白(β_2-MG)、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尿酸(UA)水平,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血UA较治疗前降低(P<0.05),而血SCr、血BUN、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计数及尿β_2-MG虽较治疗前降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UA、血SCr、血BUN、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计数及尿β_2-MG与治疗前相比均降低(P<0.05),6项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低于对照组的14.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补肾化湿解毒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痛风性肾病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性肾病 脾肾气虚证 湿浊证 中西医结合疗法 健脾补肾化湿解毒方 肾功能
下载PDF
基于关联规则探讨祛痰除湿药物组合
4
作者 李萌 杨阳 +5 位作者 陈广坤 储戟农 刘方舟 从怀仁 肖凌云 李园白 《北京中医药》 2017年第1期3-5,共3页
目的利用关联规则算法,探讨针对痰湿体质或具有祛痰除湿功效的单味药及高频药物组配伍特征。方法利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中国方剂数据库"检索祛痰除湿方剂,共计2 315首。采用Excel 2010软件对祛痰除湿方剂的药... 目的利用关联规则算法,探讨针对痰湿体质或具有祛痰除湿功效的单味药及高频药物组配伍特征。方法利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中国方剂数据库"检索祛痰除湿方剂,共计2 315首。采用Excel 2010软件对祛痰除湿方剂的药物组成进行数据整理、频次计算和数据挖掘。结果 "白术-枳实""山楂-麦芽""茯苓-泽泻-白术""香附-木香"等为高频药物组合。结论祛痰除湿方剂的配伍以辛温入脾、胃、肺,或以温甘补益脾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组合 关联规则 祛痰除湿 方剂配伍
下载PDF
《内经》“湿淫”治法的性味配伍理论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黄丽璇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517-520,共4页
[目的]研究《内经》"湿淫"治法的性味配伍理论的后世应用。[方法]以"湿淫"条文为基础,比较有关方剂性味配伍规律的临床应用。[结果]对照《内经》全部治湿条文(共10条)的性味配伍规律得到很好吻合的验证。[结论]历... [目的]研究《内经》"湿淫"治法的性味配伍理论的后世应用。[方法]以"湿淫"条文为基础,比较有关方剂性味配伍规律的临床应用。[结果]对照《内经》全部治湿条文(共10条)的性味配伍规律得到很好吻合的验证。[结论]历代有效治湿组方的性味配伍规律,与《内经》有关治湿条文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经 湿淫 性味配伍 素问 治湿组方
下载PDF
经方中石膏配伍应用规律探析 被引量:9
6
作者 刘军玮 曲夷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第1期14-18,共5页
从用法用量、主治证候、配伍规律三方面,考据《伤寒杂病论》18首含石膏经方相关原文,提出:①经方中石膏入汤剂,用量4 g至240 g不等,不拘于其质重而取大量。量大至“一斤”,取石膏清透热邪之用,需配伍粳米,煎煮以“米熟汤成”;②原文多... 从用法用量、主治证候、配伍规律三方面,考据《伤寒杂病论》18首含石膏经方相关原文,提出:①经方中石膏入汤剂,用量4 g至240 g不等,不拘于其质重而取大量。量大至“一斤”,取石膏清透热邪之用,需配伍粳米,煎煮以“米熟汤成”;②原文多提示有“热”“咳”“喘”“汗”“渴”“烦”等,然此并非皆为症状,且原文亦提示有“无大热”“不渴”“无汗”,提示相关经方主治证候的复杂性,不可简单地对症用药;③石膏与麻黄配伍见于11首经方。重用麻黄,意在发越水湿;更伍桂枝,有发汗散邪之功;更伍杏仁,可宣降肺气以止“咳”“喘”;更伍生姜,用于“风水”“风气”“微风”等邪郁在表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膏 经方 《伤寒杂病论》 清透热邪 发越水湿 发汗散邪 宣降肺气 用法用量
下载PDF
叶蔚从肝脾论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经验介绍 被引量:5
7
作者 顾哲源 叶蔚(指导) 《新中医》 CAS 2022年第8期228-231,共4页
叶蔚教授从事脾胃病临床工作二十余年,擅长肠易激综合征、胃食管反流病等消化系统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通过总结临床经验,叶教授认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与肝、脾密切相关,治疗上始终围绕“脾虚为本,肝郁为枢,湿邪为要”的论点,... 叶蔚教授从事脾胃病临床工作二十余年,擅长肠易激综合征、胃食管反流病等消化系统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通过总结临床经验,叶教授认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与肝、脾密切相关,治疗上始终围绕“脾虚为本,肝郁为枢,湿邪为要”的论点,治以健脾、疏肝、化湿,常用方有参苓白术散、痛泻要方等,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脾虚 肝郁 湿邪 参苓白术散 痛泻要方 叶蔚
下载PDF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的方证要义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12
8
作者 孙开元 范东东 +1 位作者 张宁 郑丰杰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4期920-923,共4页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为表里双解之剂,外可解表邪闭遏,内能清湿热蕴结郁蒸,《伤寒论》中用于治疗伤寒瘀热在里发黄。除急性黄疸初起外,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还广泛用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荨麻疹、特应性皮炎、湿疹等皮肤瘙痒症。本文结合仲景论...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为表里双解之剂,外可解表邪闭遏,内能清湿热蕴结郁蒸,《伤寒论》中用于治疗伤寒瘀热在里发黄。除急性黄疸初起外,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还广泛用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荨麻疹、特应性皮炎、湿疹等皮肤瘙痒症。本文结合仲景论湿热发黄证治,解析了麻黄连轺赤小豆汤的方证要义、配伍规律和方-证要素对应关系、临床辨证要点、并佐以医案实录,以期为临床辨证选用、针对病机加减化裁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表里双解 组方原则 湿热发黄 方证相应 方-证要素对应 皮肤瘙痒 经方
下载PDF
狐惑“病在血脉”病因病机分析
9
作者 金晓青 汪淼 +1 位作者 吕翠霞 戴霞 《山东中医杂志》 2023年第3期216-220,共5页
通过分析《金匮要略》狐惑证候,认为狐惑病因病机在于血热、血虚,并伴有一定程度的血脉郁热,病情迁延日久导致血瘀,同时湿邪贯穿病程始终。张仲景及现代医家治疗狐惑的理法方药均为佐证。张仲景运用甘草泻心汤、赤豆当归散、苦参汤、雄... 通过分析《金匮要略》狐惑证候,认为狐惑病因病机在于血热、血虚,并伴有一定程度的血脉郁热,病情迁延日久导致血瘀,同时湿邪贯穿病程始终。张仲景及现代医家治疗狐惑的理法方药均为佐证。张仲景运用甘草泻心汤、赤豆当归散、苦参汤、雄黄辨证治疗狐惑,以补益中气为本,调治血脉为纲,祛除湿浊为要,内外兼治。现代医家多以凉血活血祛湿、行气活血泄湿、通络清热祛湿等法治疗本病,处方着力点均在祛除血脉之邪。此外,《金匮要略》将百合病、狐惑、阴阳毒合篇论述,百合病病机、阴阳毒证治亦可佐证狐惑“病在血脉”之病因病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狐惑 血脉 湿邪 病因病机 《金匮要略》 百合病
下载PDF
基于通利三焦之法探析清瘟解热方的病机及组方思路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上松 张庭瑞 +1 位作者 李钦 温伟波 《四川中医》 2023年第12期45-48,共4页
清瘟解热方经临床实践证明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的有效方剂,由3个古代经典名方(小柴胡汤、达原饮、甘露消毒丹)化裁而来,根据湿热疫毒之邪致病病势弥漫、病位不一而足的特点,清瘟解热方重和解少阳枢机之术,宗开达中焦膜原之理,效湿温... 清瘟解热方经临床实践证明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的有效方剂,由3个古代经典名方(小柴胡汤、达原饮、甘露消毒丹)化裁而来,根据湿热疫毒之邪致病病势弥漫、病位不一而足的特点,清瘟解热方重和解少阳枢机之术,宗开达中焦膜原之理,效湿温通利三焦之法,分消上下之势,且谨顾健运脾胃,清热益阴。清瘟解热方组方用药清轻流动,扬三因制宜之则,组方配伍重在祛邪,以祛除湿热疫毒、通利三焦为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瘟解热方 制方原理 组方思路 湿热疫毒
下载PDF
基于文献梳理的备化汤中地黄使用之解析
11
作者 周敬文 老膺荣 +1 位作者 周薇 刘琴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488-493,共6页
备化汤首载于宋代名医陈无择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为十六首运气方之一。作为治疗“湿寒合德”所致病症的运气方(基于五运六气理论而拟定的方剂),备化汤主要由木瓜、茯神、牛膝、附子、地黄、覆盆子、甘草、生姜等组成,在湿证与湿病... 备化汤首载于宋代名医陈无择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为十六首运气方之一。作为治疗“湿寒合德”所致病症的运气方(基于五运六气理论而拟定的方剂),备化汤主要由木瓜、茯神、牛膝、附子、地黄、覆盆子、甘草、生姜等组成,在湿证与湿病的治疗上应用广泛。有关备化汤中地黄的使用,宋代的陈无择及其之后的缪问与王旭高对其记述有所不同。陈无择根据丑未之岁运气常位状态下的疾病表现,本“功能气味,合其性用”的治法,宗“甘温治其下”的原则使用熟地黄;缪问在龙砂医家临证实践的基础上,考虑到太阴湿土主岁之年可能出现的火郁情况而使用生地黄;王旭高则主张辨证使用生地黄或熟地黄。现代医家在应用备化汤时,可以结合理论解读与临证实践,酌情选用生地黄或熟地黄。备化汤组方用药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如能系统掌握和大胆应用其配伍规律,备化汤可在湿证与湿病的治疗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备化汤 五运六气 运气方 地黄 湿证 陈无择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下载PDF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岭南湿病组方规律的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迪 唐仕欢 +3 位作者 王峥峥 刘旭 耿楠 沈潜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199-202,共4页
目的:对岭南医家湿病治疗的组方规律、特点进行分析总结,为全国其他地区湿病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对民国以前岭南代表医家著作进行整理并建立数据库,运用平台数据挖掘原理分析用药规律。结果:筛选方剂共16... 目的:对岭南医家湿病治疗的组方规律、特点进行分析总结,为全国其他地区湿病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对民国以前岭南代表医家著作进行整理并建立数据库,运用平台数据挖掘原理分析用药规律。结果:筛选方剂共161首,中药共计211味,降序排列方中药物使用频次,提取新处方核心药物组合共20个,演化新处方10个。结论:根据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的多角度分析,提示岭南地区湿病治疗应以燥湿利湿、温经化湿、理脾行气和血为主要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 湿病 甘草 白术 茯苓 组方规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