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Micro/nano-SiC_(P)on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Electroless Ni-P-SiC_(P)Composite Coatings
1
作者 Chao Shuang Cao Jingjing +3 位作者 Li Hezong Fan Lei Yang Junheng Harvey Christopher Martin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723-2734,共12页
Ni-P-SiC_(P) coatings were deposited on 42CrMo steel by electroless plating.The surface morphologies and phase structures of the Ni-P-SiC_(P) coatings processed under different SiC_(P) concentrations at different heat... Ni-P-SiC_(P) coatings were deposited on 42CrMo steel by electroless plating.The surface morphologies and phase structures of the Ni-P-SiC_(P) coatings processed under different SiC_(P) concentrations at different heat treatment temperatures were analyzed.The microhardness,corrosion resistance,and wear resistance of the Ni-P-SiC_(P) coatings were studied.Results show that Ni-P-SiC_(P) coatings exhibit cauliflower-like morphology.Increasing the SiC_(P) concentration can reduce the size of cellular structure.The microhardness and corrosion resistance are initially increased and then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in SiC_(P) concentration.The maximum microhardness and corrosion potential are 7379 MPa and−0.363 V,respectively,when the SiC_(P) concentration is 5 g/L.The Ni-P-SiC_(P) coatings exhibit an amorphous structure,and the width of the diffuse diffraction peak becomes narrower with the increase in SiC_(P) concentration.It is suggested that SiC_(P) inhibits the deposition of P and promotes the microcrystalline transformation.After heat treatment at 350℃,the Ni-P-SiC_(P) coatings are crystallized,resulting in the precipitation of Ni3P phase.Heat treatment at 400℃ for 1 h maximizes the structure.The synergistic effect of the Ni3P precipitate phase and SiC_(P) dispersion phase promotes the densification of the cellular structure,leading to the optimal microhardness(13828 MPa),optimal corrosion resistance(−0.277 V),and excellent wear resistance.The wear mechanism is dominated by micro-cutting abrasive wear with slight adhesive and oxidative we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2CrMo steel Ni-P-SiC_(P)composite coatings heat treatment corrosion resistance wear mechanism
原文传递
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Ni-P-Nano Al_2O_3 Composite Coatings Synthesized by Electroless Plating 被引量:9
2
作者 ZHOU Guang-hong DING Hong-yan +1 位作者 ZHOU Fei ZHANG Yue 《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 SCIE EI CAS CSCD 2008年第1期65-69,共5页
Ni-P-nano Al2O3 composite coatings were deposited by electroless plating,and their microstructures were observed by SEM(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The microhardness and the wear resistance of the Ni-P-nano Al2O3 ... Ni-P-nano Al2O3 composite coatings were deposited by electroless plating,and their microstructures were observed by SEM(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The microhardness and the wear resistance of the Ni-P-nano Al2O3 composite coatings were measured using microhardness tester and block-on-ring tribometer,respectively,and the comparison with those of Ni-P coatings or Ni-P-micro Al2O3 coating was given.The influences of aging temperature on their hardness and wear resistance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ano Al2O3 particles were distributed uniformly in the Ni-P-Al2O3 coatings.Among three kinds of Ni-P based coatings,the hardness and wear resistance of Ni-P-nano Al2O3 coatings were largest,and the maximum values could be obtained at 400 ℃.This indicated that the precipitation of nano Al2O3 particles would improve the hardness and wear resistance of the Ni-P coatin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osite coating nano Al2O aging treatment mechanical property
原文传递
Impressive strides in amelioration of corrosion and wear behaviors of Mg alloys using applied polymer coatings on PEO porous coatings:A review 被引量:4
3
作者 Arash Fattah-alhosseini Razieh Chaharmahali Kazem Babaei 《Journal of Magnesium and Alloys》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5期1171-1190,共20页
Magnesium(Mg)and its alloys have received much attention in a lot of areas due to their special chemical and physical properties.Nevertheless,high corrosion rates are a limiting factor.The plasma electrolytic oxidatio... Magnesium(Mg)and its alloys have received much attention in a lot of areas due to their special chemical and physical properties.Nevertheless,high corrosion rates are a limiting factor.The plasma electrolytic oxidation(PEO)technique is a simple approach to place an oxide film on the surface of light metals like Mg alloys.This method has been considered for controlling the rate of corrosion and improving some other properties.On the other hand,PEO coatings cannot make enough protection of Magnesium alloys for a long time due to porosity and fine cracks.Therefore,PEO-based composite coatings are used to make adequate corrosion protection on the Mg alloys surface.The popularity of these coatings is due to their good corrosion resistance,simplicity,high coating capability,and cost-effectiveness in complex segments.Formation of an organic layer on the surface of PEO coating is one of the effective methods to close the defects and thus prevent the corrosive species penetration into the substrate.Coating the PEO coating with a polymer layer can be a good solution to control the amount of damage and improve the corrosion and abrasion resistance.In addition,PEO coating can eliminate the problems of insufficient adhesion of polymer coatings and is considered as a suitable base for composite coatings.This review paper presents the corrosion and abrasion behavior of the PEO/Polymer dual coating system on Mg alloys.Given the fundamental role of coatings thickness and morphology in wear and corrosion behavior,these aspects have been highly discussed in this stu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osite coating Mg alloys PEO POLYMER Corrosion properties wear resistance
下载PDF
Ti6Al4V表面激光熔覆Ni+TiB_(2)复合涂层的组织特征和力学性能
4
作者 廖君慧 孙富建 +1 位作者 刘奕梁 朱千放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22,共6页
为了提高Ti6Al4V表面激光熔覆Ni+TiB_(2)复合涂层的耐磨性,研究了粉末配比对涂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激光熔覆层主要由TiB,TiB_(2),α-Ti, β-Ti, NiTi合金固溶体和TiO2组成,熔覆层主要由黑色椭圆相、细长针状相和周围的胞晶相组成... 为了提高Ti6Al4V表面激光熔覆Ni+TiB_(2)复合涂层的耐磨性,研究了粉末配比对涂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激光熔覆层主要由TiB,TiB_(2),α-Ti, β-Ti, NiTi合金固溶体和TiO2组成,熔覆层主要由黑色椭圆相、细长针状相和周围的胞晶相组成。黑色椭圆相为TiB_(2),针状相为TiB,周围细胞晶相为NiTi。随着TiB_(2)添加量的增加,TiB含量增加,TiB金相颗粒变粗。熔覆层显微硬度最高达到920.8HV1.0,约为Ti6Al4V合金的3倍,显微硬度的升高可以提高熔覆层的耐磨性能。随着载荷的增加,复合涂层的脆性剥落越来越严重,不适合高载荷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Ni+TiB_(2)复合镀层 TI6AL4V 耐磨性
下载PDF
热喷涂NiCrBSi基耐磨涂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5
作者 徐海峰 肖金坤 +1 位作者 张嘎 张超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9-117,174,共10页
磨损失效是工业生产及材料使用寿命最主要的消耗方式之一,通过热喷涂表面涂层技术提高摩擦副表面摩擦磨损性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一种重要的表面处理技术,热喷涂在防腐、耐磨等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现。NiCrBSi是以Ni、Cr为主要组元... 磨损失效是工业生产及材料使用寿命最主要的消耗方式之一,通过热喷涂表面涂层技术提高摩擦副表面摩擦磨损性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一种重要的表面处理技术,热喷涂在防腐、耐磨等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现。NiCrBSi是以Ni、Cr为主要组元的Ni基自熔性合金,近年来,NiCrBSi基涂层在制备方法、性能表征和应用推广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主要论述了热喷涂NiCrBSi和NiCrBSi-Mo涂层的自润滑性能、NiCrBSi-碳化物涂层的硬质相增强效果、NiCrBSi-氧化物涂层综合性能等方向的研究现状,分别对火焰重熔、激光重熔、炉内重熔及感应重熔NiCrBSi基涂层的原理、特点及相关应用实例进行了阐述,分析了这四种后处理重熔态涂层结构与磨损性能,着重比较添加组元和重熔工艺对涂层的组织结构、力学性能和耐磨损性能等方面的影响规律,并阐明了各自在机理上的异同。最后总结了NiCrBSi基耐磨涂层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从材料、工艺和后处理方面提出了三点展望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喷涂 NICRBSI 复合涂层 耐磨 熔覆 后处理
下载PDF
化学镀Ni-P-SiC复合镀层的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俞世俊 宋力昕 +2 位作者 黄银松 赵荣根 胡行方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47-652,共6页
采用化学复合镀工艺,成功地制备出了不同颗粒含量的Ni-P-SiC复合镀层,SiC颗粒均匀分布于镍磷合金基质中.复合镀层的镀态硬度随颗粒的复合量增加成线性上升;经400℃,1h热处理后,复合镀层硬度得到进一步提高,最大硬度为HV_(50)1435.磨损... 采用化学复合镀工艺,成功地制备出了不同颗粒含量的Ni-P-SiC复合镀层,SiC颗粒均匀分布于镍磷合金基质中.复合镀层的镀态硬度随颗粒的复合量增加成线性上升;经400℃,1h热处理后,复合镀层硬度得到进一步提高,最大硬度为HV_(50)1435.磨损试验表明,400℃,1h热处理后,复合镀层磨损率只有相同磷含量镍磷镀层的30%,其耐磨性能比中碳钢提高了近一个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 复合镀层 耐磨性能
下载PDF
电沉积Co-Ni-Al_2O_3复合镀层微观结构及高温性能 被引量:11
7
作者 武刚 李宁 +1 位作者 周德瑞 仓知三夫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13,共6页
 在氨基磺酸盐电解液中,利用复合电沉积技术制备得到了Co-Ni合金基中弥散分布Al2O3颗粒的金属基复合镀层。通过SEM,AFM以及XRD等分析测试方法,研究了Co-Ni-Al2O3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和微观晶体结构。结果发现:Co-Ni-Al2O3的表面形貌和...  在氨基磺酸盐电解液中,利用复合电沉积技术制备得到了Co-Ni合金基中弥散分布Al2O3颗粒的金属基复合镀层。通过SEM,AFM以及XRD等分析测试方法,研究了Co-Ni-Al2O3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和微观晶体结构。结果发现:Co-Ni-Al2O3的表面形貌和微观晶体结构主要受镀层中钴含量的影响。高钴含量复合镀层具有Hcp结构,其表面形貌比具有Fcc结构的低钴含量镀层的表面更加均匀细致。Al2O3颗粒在Co-Ni合金中的共沉积,没有改变合金固溶体的相组成,但却改变了各晶面的优势生长。通过研究复合镀层的硬度、高温耐磨性、高温抗氧化性、热膨胀系数和热导率表明:Co-Ni-Al2O3具有较好的高温耐磨性和高温抗氧化能力,并且高钴含量的复合镀层相对于低钴镀层具有较低的热膨胀系数和较高的热导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i—A12O3 复合镀层 高温耐磨 高温氧化 热物理特性
下载PDF
碳化钨对真空熔覆铁基复合涂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马世博 邵明杰 +4 位作者 侯瑞东 闫华军 张双杰 刘玉忠 李云匣 《燕山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6-122,共7页
碳化钨广泛应用于复合涂层材料,可显著增强涂层耐磨性能,提高耐磨零件的使用寿命。本文采用实验对比研究了碳化钨形态和含量对真空熔覆铁基复合涂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采用机械合金化方式改善了涂层自熔性合金粘结相与碳化钨硬质相间... 碳化钨广泛应用于复合涂层材料,可显著增强涂层耐磨性能,提高耐磨零件的使用寿命。本文采用实验对比研究了碳化钨形态和含量对真空熔覆铁基复合涂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采用机械合金化方式改善了涂层自熔性合金粘结相与碳化钨硬质相间的浸润性能,提高了涂层的显微硬度及耐磨性能,其相对耐磨性为非合金化方式制备涂层的2—3倍。研究了不同含量碳化钨对金属基陶瓷涂层性能的影响,分析了随着碳化钨含量的增加,涂层组织、耐磨性能、显微硬度及致密度变化的机理,得出碳化钨含量为60%的涂层具有较优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涂层 耐磨性能 机械合金化 碳化钨
下载PDF
(Ni-P)-SiC-PTFE化学复合镀层摩擦性能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高红霞 商全义 +1 位作者 张贵州 高学敏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1-32,35,共3页
通过磨损试验及表面显微观察 ,测试并分析了 (Ni P) SiC PTFE化学复合镀层的耐磨性、自润滑性等摩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 :(Ni P) SiC PTFE复合镀层的耐磨性、自润滑性高于化学镀 (Ni P)镀层。
关键词 化学复合镀 摩擦性能 耐磨性 自润滑性
下载PDF
镁合金表面沉积铜钨复合涂层工艺及涂层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贾平平 马捷 +2 位作者 王晓光 魏建忠 范爱玲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3-47,共5页
目的提高镁合金表面的耐蚀耐磨性。方法采用冷喷涂与化学气相沉积(CVD)相结合的方法在镁合金表面制备出Cu/W复合涂层,并对复合涂层的结构、成分、组织形貌、耐磨性、耐蚀性、结合力进行分析。结果镁合金基体沉积Cu/W复合涂层后,表面硬... 目的提高镁合金表面的耐蚀耐磨性。方法采用冷喷涂与化学气相沉积(CVD)相结合的方法在镁合金表面制备出Cu/W复合涂层,并对复合涂层的结构、成分、组织形貌、耐磨性、耐蚀性、结合力进行分析。结果镁合金基体沉积Cu/W复合涂层后,表面硬度提高了687.1HV,磨损率从0.032%降到0.020%,腐蚀电位正移了1.3 V,临界载荷相比直接化学气相沉积W涂层提高了120.5 N。结论Cu/W复合涂层显著提高了镁基体的耐磨、耐蚀性,涂层与基体结合力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气相沉积 冷喷涂 Cu/W复合涂层 耐磨性 耐蚀性 结合力
下载PDF
纳米SiC颗粒对微米Ni-SiC复合镀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红星 毛向阳 沈彤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560-1566,共7页
采用双脉冲复合电镀技术,在瓦特型镀液中,制备了含微/纳米SiC颗粒的Ni基复合镀层,研究镀液中纳米SiC添加量对复合镀层微观形貌、摩擦性能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SiC颗粒(5μm)浓度为10 g/L的镀液中,添加纳米SiC和Ni-SiC复合镀... 采用双脉冲复合电镀技术,在瓦特型镀液中,制备了含微/纳米SiC颗粒的Ni基复合镀层,研究镀液中纳米SiC添加量对复合镀层微观形貌、摩擦性能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SiC颗粒(5μm)浓度为10 g/L的镀液中,添加纳米SiC和Ni-SiC复合镀层镍择优取向由晶面(200)转变为晶面(111);当SiC(40μm)浓度为4.0 g/L时,复合镀层显微硬度最大,为456 HV;复合镀层摩擦因数最小,平均值为0.28,为微米复合镀层的1/2;经900℃氧化100 h后,氧化质量增加为6.025 mg/cm2,为微米复合镀层的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SIC复合镀层 微米SiC 耐磨 抗氧化性能
下载PDF
Ti-6Al-4V钛合金表面激光熔覆自润滑耐磨涂层的高温稳定性 被引量:6
12
作者 罗健 刘秀波 +4 位作者 陆小龙 余鹏程 陈瑶 石皋莲 吴少华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94-199,共6页
以NiCr/Cr3C2-10%CaF2(质量分数,%)复合粉末为原料,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Ti-6Al-4V合金表面成功制备出了γ-NiCrAlTi/TiC/CaF2高温自润滑耐磨复合涂层。为研究该复合涂层的高温稳定性,在600℃下分别对该复合涂层保温24、48、96 h,并分别... 以NiCr/Cr3C2-10%CaF2(质量分数,%)复合粉末为原料,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Ti-6Al-4V合金表面成功制备出了γ-NiCrAlTi/TiC/CaF2高温自润滑耐磨复合涂层。为研究该复合涂层的高温稳定性,在600℃下分别对该复合涂层保温24、48、96 h,并分别研究了不同保温时间下复合涂层的物相、显微硬度、摩擦学性能的变化及其机理。结果表明:高温处理前后复合涂层物相组成基本不变,由于γ-NiCrAlTi固溶体的溶解,涂层显微硬度下降约110 HV0.3;高温处理前后涂层的摩擦系数及磨损率变化较小,在长时间高温保温情况下,涂层的组织和摩擦学性能都表现出良好的高温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耐磨性 复合涂层 组织与性能 高温稳定性
下载PDF
包镍Al_2O_3颗粒的获得及其在复合材料制备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3
作者 王恩泽 鲍崇高 +1 位作者 邢建东 祁小群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84-87,共4页
用自制的化学气相沉积装置在Al2O3颗粒表面获得了Ni涂层,并通过负压铸渗工艺获得了Al2O3颗粒/耐热钢基复合材料,考察了其高温磨料磨损特性.结果表明:Ni涂层能显著改善Al2O3与耐热钢的湿润性,从而解决了Al2... 用自制的化学气相沉积装置在Al2O3颗粒表面获得了Ni涂层,并通过负压铸渗工艺获得了Al2O3颗粒/耐热钢基复合材料,考察了其高温磨料磨损特性.结果表明:Ni涂层能显著改善Al2O3与耐热钢的湿润性,从而解决了Al2O3颗粒在耐热钢液中均匀分散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气相沉积 复合材料 镍涂层 三氧化二铝颗粒
下载PDF
Ni-P/Ag纳米复合化学镀层的耐磨损性能 被引量:6
14
作者 马洪芳 许斌 郭强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4-26,共3页
Ni-P/非金属纳米化学镀溶液中纳米粒子容易团聚,镀液难以保持稳定性。在化学镀Ni-P溶液中添加纳米银粒子,在钢铁基体上制备了Ni-P/Ag纳米复合镀层。用显微硬度计、金相显微镜等技术分析了镀层的厚度、硬度和表面形貌,用磨损试验机研究... Ni-P/非金属纳米化学镀溶液中纳米粒子容易团聚,镀液难以保持稳定性。在化学镀Ni-P溶液中添加纳米银粒子,在钢铁基体上制备了Ni-P/Ag纳米复合镀层。用显微硬度计、金相显微镜等技术分析了镀层的厚度、硬度和表面形貌,用磨损试验机研究了镀层的耐磨损性能。结果表明:银纳米粒子在镀液中的含量为1.0×10-7mol/L,银纳米粒子加快了镀层的沉积速度,使纳米复合镀层厚度增加;在相同的施镀条件下,Ni-P/Ag纳米复合镀层比Ni-P镀层具有更高的硬度和更好的耐磨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P/Ag纳米复合镀 化学镀 纳米Ag粒子 耐磨性能
下载PDF
热处理对Ni-TiN纳米复合镀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贾卫平 姚井龙 +3 位作者 吴蒙华 王元刚 李霖泰 雍帆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10-116,共7页
目的进一步提高脉冲-超声电沉积Ni-TiN纳米复合镀层的显微硬度,改善镀层的耐磨性。方法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计、摩擦磨损仪器,对经200~600℃热处理后Ni-TiN纳米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内部组织结构、显微硬度和磨损性能... 目的进一步提高脉冲-超声电沉积Ni-TiN纳米复合镀层的显微硬度,改善镀层的耐磨性。方法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计、摩擦磨损仪器,对经200~600℃热处理后Ni-TiN纳米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内部组织结构、显微硬度和磨损性能进行检测,研究了热处理方式对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晶相组织、显微硬度和耐磨性的影响。结果经300℃保温1.5 h后的镀层表面最为平整和光滑。同时镀层开始实现非晶态向晶态演变,并且镀层硬度最高,其值高达815HV。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镀层晶粒变大,表面平整度降低。经600℃热处理,保温1.5h后,镀层的耐磨性最佳,磨损量仅为13.2 mg。结论经热处理之后,镀层硬度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主要是TiN纳米粒子起到弥散和细晶强化作用。耐磨性得到有效改善,主要是由于镀层韧性、镀层和基体间的结合力得到提高,镀层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沉积 热处理 复合镀层 显微硬度 耐磨性
下载PDF
纯铜表面火焰喷涂陶瓷/渗铝复合层及其性能 被引量:4
16
作者 马壮 董书琳 +1 位作者 董世知 李智超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9-61,68,共4页
为提高铜部件的使用寿命,采用火焰涂技术,在铜基体表面先后喷涂中间铝层和表层陶瓷涂层,经加热扩散处理,制备成铜基陶瓷/渗铝复合涂层。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热震试验、腐蚀失重、耐磨检测等对复合涂层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为提高铜部件的使用寿命,采用火焰涂技术,在铜基体表面先后喷涂中间铝层和表层陶瓷涂层,经加热扩散处理,制备成铜基陶瓷/渗铝复合涂层。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热震试验、腐蚀失重、耐磨检测等对复合涂层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涂层中有Cu1.05Zn0.95,Cu2TiZn等新相生成;复合涂层抗热震性能较单纯陶瓷涂层好,经920℃加热扩散处理的复合涂层热震次数达40次;复合涂层显著提高了纯铜基体的耐蚀性和耐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渗铝复合涂层 加热扩散处理 纯铜 耐蚀性 耐磨性
下载PDF
TC4钛合金表面ZrO_2/TiO_2复合陶瓷膜的性能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勤 李玉海 刘馨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99-204,共6页
采用微弧氧化技术在TC4钛合金表面制备复合陶瓷膜,研究了在Na2SiO3-NaH2PO4体系电解液中分别添加K2ZrF6和氧化锆粉对膜层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膜层的微观组织和相组成。用MMW-1A万能摩擦磨损... 采用微弧氧化技术在TC4钛合金表面制备复合陶瓷膜,研究了在Na2SiO3-NaH2PO4体系电解液中分别添加K2ZrF6和氧化锆粉对膜层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膜层的微观组织和相组成。用MMW-1A万能摩擦磨损试验机对复合陶瓷膜进行了耐磨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当溶液中分别添加了K2ZrF6和氧化锆粉后,都会使陶瓷膜的厚度增加,膜层表面粗糙度降低,且膜层中大尺寸缺陷减少。添加K2ZrF6和氧化锆粉所制备的膜层中主要由金红石型TiO2和ZrO2相组成,且添加氧化锆粉制备的陶瓷膜中的ZrO2含量比添加K2ZrF6制备的膜中含量要多。添加K2ZrF6和氧化锆粉所制备的陶瓷膜的耐磨性能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4 微弧氧化 复合陶瓷膜 耐磨性能
下载PDF
感应熔敷微纳米复合材料涂层组织及抗磨性能 被引量:16
18
作者 王振廷 陈华辉 《粉末冶金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2-35,共4页
以Ni60A、微米和纳米碳化钨粉末为原料,利用感应熔敷技术在Q235钢表面制得以微纳米碳化钨颗粒为增强相的镍基复合材料耐磨涂层,利用SEM、XRD和EDS分析了该涂层的显微组织,涂层与基体之间为完全冶金结合;在干滑动磨损试验条件下具有较好... 以Ni60A、微米和纳米碳化钨粉末为原料,利用感应熔敷技术在Q235钢表面制得以微纳米碳化钨颗粒为增强相的镍基复合材料耐磨涂层,利用SEM、XRD和EDS分析了该涂层的显微组织,涂层与基体之间为完全冶金结合;在干滑动磨损试验条件下具有较好的耐磨性。涂层具有优异耐磨性的主要原因是作为耐磨增强相的微纳米碳化钨具有高硬度高耐磨特性,在涂层中起到了抗磨骨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熔敷 微纳米复合涂层 抗磨性能
下载PDF
微弧氧化和电泳沉积复合制备羟基磷灰石/TiO_2复合涂层及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9
19
作者 马楚凡 李冬梅 +3 位作者 李贺军 蒋百灵 李佐臣 王立新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23-329,共7页
采用微弧氧化和电泳沉积复合的方法,在钛样品表面沉积了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TiO2复合涂层。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能量散射X射线能谱分析和X射线衍射对复合涂层的表面形貌、形成过程、元素组成及含量变化、相组成进行了观察和... 采用微弧氧化和电泳沉积复合的方法,在钛样品表面沉积了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TiO2复合涂层。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能量散射X射线能谱分析和X射线衍射对复合涂层的表面形貌、形成过程、元素组成及含量变化、相组成进行了观察和分析。通过剪切粘结 实验确定了复合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并在高温消毒后,将成骨样细胞MC3T3E1接种于试件表面进行培养以评估HA/TiO2复合涂层 的生物学性能。结果表明:形成的复合涂层由内层致密的TiO2层、中间HA/TiO2混合过渡层和外层HA层构成,其中HA含量呈梯度变化, 使TiO2层逐渐向HA层过渡。HA/TiO2复合涂层和基体间的结合强度约为(19.3±2.5)MPa。通过细胞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到细胞在培养 3h就可附着于复合涂层表面并形成良好的铺展,而且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细胞的形态更加舒展,附着在复合涂层表面的细胞数量亦逐渐增 加,初步表明复合涂层具有较好的生物学和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弧氧化 电泳 羟基磷灰石/二氧化钛 复合涂层 钛种植体 生物学评价
下载PDF
新型精铸热锻模具钢高温磨损性能同其显微组织的相关性 被引量:10
20
作者 崔向红 姜启川 王树奇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11-215,共5页
研究了经不同热处理条件下的新型精铸热锻模具钢的组织同其高温磨损性能的相关性,对比分析了新型铸钢与H13锻钢的高温磨损性能,并探讨了其磨损机理.结果表明:新型精铸热锻模具钢的高温耐磨性能明显优于锻钢H13;在马氏体、贝氏体和马贝复... 研究了经不同热处理条件下的新型精铸热锻模具钢的组织同其高温磨损性能的相关性,对比分析了新型铸钢与H13锻钢的高温磨损性能,并探讨了其磨损机理.结果表明:新型精铸热锻模具钢的高温耐磨性能明显优于锻钢H13;在马氏体、贝氏体和马贝复相3种组织中,贝氏体和马贝复相的高温耐磨性能较好,马氏体相的高温耐磨性能最差;经过400~620℃回火处理的新型精铸热锻模具钢的硬度为42~43HRC,高温耐磨性能较好;当回火温度大于650℃或小于400℃时,新型精铸热锻模具钢的磨损率明显增大,耐磨性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锻模具 新型铸钢 高温磨损性能 显微组织 相关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