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方蒲蠊提取物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菌群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3
1
作者 伍建中 李修琴 +5 位作者 莫双铭 张艳 巫秀美 刘衡 李玥 游海涛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6-133,共8页
为了研究复方蒲蠊提取物(PL1、PL2)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本试验采用2,4-二硝基氯苯(DNCB)联合醋酸建立UC模型,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分别灌肠给予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灌肠给予康复新液,PL1低、中、高剂量组和PL2低、中、... 为了研究复方蒲蠊提取物(PL1、PL2)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本试验采用2,4-二硝基氯苯(DNCB)联合醋酸建立UC模型,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分别灌肠给予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灌肠给予康复新液,PL1低、中、高剂量组和PL2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肠给予不同浓度的PL1和PL2。采用疾病活动指数(DAI)、病理组织学评分(HS)和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来评估康复新液、PL1和PL2对UC的治疗作用;收集结肠粪便,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法检测各组大鼠粪便样本中主要菌种数量的变化。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给予康复新液、PL1和PL2能够降低大鼠的DAI(P<0.01)、CMDI(P>0.05)、结肠指数(P<0.05或P<0.01)和HS总评分(P<0.05或P<0.01),显著增加结肠长度(P<0.05或P<0.01)。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极显著减少(P<0.01),大肠埃希菌、肠球菌、拟杆菌和硫酸盐还原菌极显著增多(P<0.01);与模型组相比,给予康复新液、PL1和PL2后大鼠粪便样品中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极显著增多(P<0.01),大肠埃希菌、拟杆菌、肠球菌和硫酸盐还原菌显著减少(P<0.05或P<0.01)。结果表明,复方蒲蠊提取物对UC大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可能与调节UC大鼠肠道菌群的组成,维持有益菌和致病菌的平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蒲蠊提取物 溃疡性结肠炎 肠道菌群 实时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不同前处理方法对美洲大蠊油脂GC-MS分析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梅明 李楠 +3 位作者 邹俊波 黄晶 李晨晨 杨明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CAS 2014年第2期27-30,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处理美洲大蠊油脂提取物的化学成分,为其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美洲大蠊成虫油脂样品经不同处理后制得各供试品,通过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仪进行分离和定性分析,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供... 目的分析不同处理美洲大蠊油脂提取物的化学成分,为其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美洲大蠊成虫油脂样品经不同处理后制得各供试品,通过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仪进行分离和定性分析,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供试品中各化学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并确定美洲大蠊油脂GC-MS分析较优处理方法。结果美洲大蠊非甲酯处理分离和鉴定出13种成分;酸甲酯化处理分离和鉴定出27种成分;碱甲酯化处理分离和鉴定出42种成分。此三种处理方法分离和鉴定出来的化合物均以烷烃类和脂肪酸酯类化合物为主,但在种类与相对含量上有较大差别。结论美洲大蠊油脂化合物含多种化合物,其中以烷烃类和脂肪酸及其酯类化合物为主。美洲大蠊油脂GC-MS分析先进行甲酯化处理能明显优化分析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大蠊 超临界CO2 萃取 油脂化合物 GC-MS
下载PDF
复方蜚蠊提取物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段晓梅 闫爽 +5 位作者 倪连丽 耿福能 刘彬 刘衡 张成桂 李玥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91-592,共2页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与人体肠道菌群的组成和改变密切相关[1]。复方蜚蠊提取物PA、PB、PC[P4]中的君药蜚蠊学名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 L.),有促进组织修复、调节免疫的作用[2-3]。本实验研究复方蜚蠊提取物对...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与人体肠道菌群的组成和改变密切相关[1]。复方蜚蠊提取物PA、PB、PC[P4]中的君药蜚蠊学名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 L.),有促进组织修复、调节免疫的作用[2-3]。本实验研究复方蜚蠊提取物对慢性UC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复方蜚蠊提取物 肠道菌群 荧光定量PCR 异体抗原 免疫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