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etwork mechanism of effective constituents from the compound Yizhihao against influenza
1
作者 Lyu-jie XU Hao JIA +3 位作者 Wen JIANG Jian-guo XING Ai-lin LIU Guan-hua DU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20-320,共1页
Influenza caused by influenza virus,seriously threaten human life and health.Drug treatment is one of the effective measurement.However,there are only two classes of drugs,one class is M2 blockers and another is neura... Influenza caused by influenza virus,seriously threaten human life and health.Drug treatment is one of the effective measurement.However,there are only two classes of drugs,one class is M2 blockers and another is neuraminidase(NA) inhibitors.The recent antiviral surveillance studies reported a global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M2 blocker resistance among influenza viruses,and the resistant virus strains against NA inhibitor are also reported in clinical treatment.Therefore thediscovery of new medicines with low resistance has become very urgent.As all known,traditional medicines with multi-target features and network mechanism often possess low resistance.Compound Yizhihao,which consists of radix isatidis,folium isatidis,Artemisia rupestris,is one of the famous traditional medicine for influenza treatment in China,however its mechanism of action against influenza is unclear.In this study,the multiple targets related with influenza disease and the known 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Compound Yizhihao were collected,and multi-target QSAR(mt-QSAR) classification models were developed by Na?e Bayesian algorithm and verified by various datasets.Then the classification models were applied to predict the effective constituents and their drug targets.Finally,the constituent-target-pathway network was constructed,which revealed the effective constituents and their network mechanism in Compound Yizhihao.This study will lay important basis for the clinical uses for influenza treatment and for the furthe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effective constitu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病毒 神经氨酸酶 治疗方法 临床分析
下载PDF
Anti-flu Effect of Compound Yizhihao Granule and Its Effective Components 被引量:1
2
作者 Hua Huang Hua Yao +3 位作者 Lin-lin Wang Li-jun Si Qiao-li Yang Zheng-yi Gu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CAS 2017年第1期80-85,共6页
Objective To research the anti-influenza effect of active ingredients in Compound Yizhihao Granule (CYG). Methods The cytotoxicity and cytopathic effects (CPE) were observed under the phase-contrast microscope, be... Objective To research the anti-influenza effect of active ingredients in Compound Yizhihao Granule (CYG). Methods The cytotoxicity and cytopathic effects (CPE) were observed under the phase-contrast microscope, besides 50% toxicity concentration (TC50) and 50%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C50) were also calculated using Reed-Muench method, then the antiviral activity in vitro according to Selection Index (SI = TC50/IC50) was evaluated. In PR8 virus-infected mice, survival time, death rate, and lung index were observed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protective effect. Besides, the effective ingredients were determined using HPLC method, and their contents were calculated by external standard method. Results CYG could inhibit the influenza virus-induced CPE, with ICso of 4.6 mg/mL (equal to herbal extracts 262.2 μg/mL), and no direct cytotoxic effect at this concentration. PR8-infected mice were ig given CYG, the lung index and mortality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and survival time was obviously prolonged. HPLC analysis indicated CYG contained many kinds of antivirus active components, including rupestonic acid, epigoitrin, and adenosine. Conclusion CYG is an effective natural anti-influenza medicine, its antiviral effect should be the synergic effect of a variety of antiviral active ingred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emisia rupestris compound yizhihao Granule epigoitrin influenza virus Isatis tinctoria rupestonic acid
原文传递
基于AHP-熵权法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选复方一枝蒿片成型工艺
3
作者 杨瑞 周熙淮 +4 位作者 朱正标 李苗苗 孙雅泉 张辉云 孙国香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第8期36-42,共7页
目的:优选复方一枝蒿片的最佳成型工艺,提高片剂可压性,降低中药片剂吸湿性,为后续生产、运输、保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五类单因素实验为基础,以休止角、卡尔系数、外观、脆碎度、崩解时限、吸湿性为考察指标,采用AHP-熵权法计算复... 目的:优选复方一枝蒿片的最佳成型工艺,提高片剂可压性,降低中药片剂吸湿性,为后续生产、运输、保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五类单因素实验为基础,以休止角、卡尔系数、外观、脆碎度、崩解时限、吸湿性为考察指标,采用AHP-熵权法计算复合权重系数,多指标综合评分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实验,筛选出最佳成型工艺条件并进行验证。结果:复方一枝蒿片的最佳成型工艺为主药与辅料比例1∶4、润滑剂为硬脂酸镁用量为0.41%、崩解剂羧甲基淀粉钠用量3.59%;填充剂为微晶纤维素。将浸膏粉与过200目筛的辅料进行混合后,再过80目筛,用10.00 mm的冲模进行压片。3次验证试验结果显示,平均吸湿率3.35%,综合评分的平均值为96.83(平均RSD=0.96%,在±3%以内),与预测值接近,说明优选的制剂工艺稳定可行,适用于工业化生产。结论:该试验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设计复方一枝蒿片成型工艺方法稳定性好、重复性高,为复方一枝蒿片后续工业化生产、储存与运输提供强有力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HP-熵权法 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 复方一枝蒿片 成型工艺
下载PDF
复方一枝蒿颗粒剂的体外抗菌作用 被引量:15
4
作者 张炳华 王亚男 张彦琼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3期1968-1969,共2页
目的检测复方一枝蒿颗粒剂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采用MH(Mueller-Hamilton)肉汤和MH营养琼脂平板倍比稀释培养法。结果复方一枝蒿颗粒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1∶16,最小杀菌浓度(MBC)为1∶8;肺炎链球菌的MIC为1∶16,MBC... 目的检测复方一枝蒿颗粒剂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采用MH(Mueller-Hamilton)肉汤和MH营养琼脂平板倍比稀释培养法。结果复方一枝蒿颗粒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1∶16,最小杀菌浓度(MBC)为1∶8;肺炎链球菌的MIC为1∶16,MBC为1∶8;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MIC为1∶8,MBC为1∶4;大肠埃希菌的MIC≤1∶2MBC≤1∶2。结论复方一枝蒿颗粒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和肺炎链球菌有明显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一枝蒿颗粒剂 体外抗菌作用
下载PDF
复方一枝蒿颗粒对防治手足口病的体内外药效学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郭姗姗 马雪萍 +2 位作者 潘昕 高英杰 崔晓兰 《中国药物警戒》 2014年第7期385-389,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复方一枝蒿颗粒在体内外对肠道病毒的抑制作用,评价复方一枝蒿颗粒防治手足口病的药效作用。方法采用复方一枝蒿颗粒的3岁儿童临床2倍、等倍和1/2倍剂量分别对肠道病毒EV71 H株感染的Babl/c乳鼠手足口病动物模型进行预防性... 目的通过观察复方一枝蒿颗粒在体内外对肠道病毒的抑制作用,评价复方一枝蒿颗粒防治手足口病的药效作用。方法采用复方一枝蒿颗粒的3岁儿童临床2倍、等倍和1/2倍剂量分别对肠道病毒EV71 H株感染的Babl/c乳鼠手足口病动物模型进行预防性给药和治疗性给药,通过观察乳鼠感染的严重程度、死亡数,来计算动物死亡率、死亡保护率和生命延长率;采用细胞病变的CPE法观察复方一枝蒿颗粒对肠道病毒EV71 H株,BrCr株,柯萨奇病毒B3、B4、B5株的抑制作用;采用realtim e PCR法观察复方一枝蒿颗粒对肠道病毒EV71 BrCr株在RD细胞中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复方一枝蒿颗粒对肠道病毒EV71 H株感染的乳鼠模型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可降低感染程度和死亡率,具有明显的死亡保护和延长生命的作用;复方一枝蒿颗粒在无明显毒性的浓度下,对肠道病毒EV71H株、BrCr株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能明显抑制EV71 BrCr株在细胞内的增殖。结论复方一枝蒿颗粒在体内外对手足口病均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肠道病毒在细胞内增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一枝蒿颗粒 手足口病 EV71 BALB c乳鼠 病毒增殖
下载PDF
复方一枝蒿-壳聚糖纳米药物的制备及其体外抗菌作用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4
6
作者 欧晟 张阳德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69-374,共6页
目的:制备复方一枝蒿-壳聚糖纳米药物并研究其体外抗菌作用。方法:通过乳化交联法合成复方一枝蒿-壳聚糖纳米药物。分别用激光粒度分析仪(Malvern Zetasizer 1000-HAS)和原子力显微镜(AFM)检测该种纳米药物的粒径分布以及表面电位。通... 目的:制备复方一枝蒿-壳聚糖纳米药物并研究其体外抗菌作用。方法:通过乳化交联法合成复方一枝蒿-壳聚糖纳米药物。分别用激光粒度分析仪(Malvern Zetasizer 1000-HAS)和原子力显微镜(AFM)检测该种纳米药物的粒径分布以及表面电位。通过体外抗菌实验检测此种纳米药物的体外抗菌能力,并与传统复方一支蒿颗粒的抗菌能力作比较。结果:该种纳米药物粒径分布均一,为(137.00±14.28)nm;表面携带正电荷,Zeta电位值为(16.90±1.32)mV。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32,1∶32,1∶16和1∶2,最小杀菌浓度分别为1∶16,1∶16,1∶8和1∶2。与传统复方一支蒿颗粒相比,该纳米药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及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抗菌能力均有所改进(P<0.05)。结论:复方一枝蒿-壳聚糖纳米药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均具有明显的体外抗菌作用,为我国传统中药新剂型的开发奠定了实验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复方一枝蒿 纳米粒 制备 抗菌作用
下载PDF
复方一枝蒿提取物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 被引量:6
7
作者 陈克玲 郑瑞芳 姜雯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949-1953,共5页
目的制备复方一枝蒿提取物固体脂质纳米粒。方法高剪切乳化超声法制备纳米粒。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脂质、大豆卵磷脂、吐温-80用量为影响因素,粒径、包封率为评价指标,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制备工艺。结果最佳处方为脂质用量154.74 ... 目的制备复方一枝蒿提取物固体脂质纳米粒。方法高剪切乳化超声法制备纳米粒。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脂质、大豆卵磷脂、吐温-80用量为影响因素,粒径、包封率为评价指标,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制备工艺。结果最佳处方为脂质用量154.74 mg,大豆卵磷脂用量75.18 mg,吐温-80用量6.25%,所得纳米粒为球形或类球形,大小分布均匀,平均粒径(106.70±0.28)nm,PDI 0.192±0.48,Zeta电位(-18.90±0.57)m V,包封率(90.20±0.95)%。在4℃下保存60 d、常温下保存30 d时,纳米粒粒径、包封率无明显变化。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制备体外稳定性良好的复方一枝蒿提取物固体脂质纳米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一枝蒿提取物 固体脂质纳米粒 制备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
下载PDF
复方一枝蒿颗粒治疗感冒(上感)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8
作者 刘恩顺 张鹏宇 梁玮钰 《光明中医》 2018年第11期1558-1561,共4页
目的明确复方一枝蒿颗粒治疗感冒的适应症,为合理用药及推广应用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在乌鲁木齐市范围内开展在药店购买复方一枝蒿颗粒治疗感冒患者的区组随机抽样调查,完成治疗前后《感冒(急性上感)中医证候调查表》的两次填写。采用分... 目的明确复方一枝蒿颗粒治疗感冒的适应症,为合理用药及推广应用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在乌鲁木齐市范围内开展在药店购买复方一枝蒿颗粒治疗感冒患者的区组随机抽样调查,完成治疗前后《感冒(急性上感)中医证候调查表》的两次填写。采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开展基于"证-治-效"模型的关联分析。结果治疗前后感冒(急性上感)中医证候调查表积分比较,各证型及各症状疗后积分均较疗前明显减少;凉燥证治疗后积分减少多于风寒证、风热证、温燥证。结论复方一枝蒿颗粒可以明显改善感冒(急性上感)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及自我感受,对凉燥证具有尤为突出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一枝蒿颗粒 感冒 调查研究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复方一枝蒿微丸抗炎、免疫及抗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陈蕾 姜雯 +2 位作者 潘晓梅 刘婕妤 邢建国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179-183,共5页
目的探讨复方一枝蒿微丸的抗炎、免疫及体内外抗菌作用。方法采用小鼠耳廓肿胀和毛细血管通透性试验观察复方一枝蒿微丸的抗炎作用;检测其对SRBC免疫小鼠血清中IgM生成的影响,以及对LPS及Con A诱导下T、B淋巴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测定其... 目的探讨复方一枝蒿微丸的抗炎、免疫及体内外抗菌作用。方法采用小鼠耳廓肿胀和毛细血管通透性试验观察复方一枝蒿微丸的抗炎作用;检测其对SRBC免疫小鼠血清中IgM生成的影响,以及对LPS及Con A诱导下T、B淋巴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测定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的体外抗菌作用,并观察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感染小鼠死亡的保护作用。结果复方一枝蒿微丸低、中、高(0.5、1.0、2.0 g/kg)剂量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和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可显著升高SRBC免疫小鼠血清IgM水平;在232~15 000μg/mL浓度范围内,能显著抑制Con A诱导的T淋巴细胞增殖作用(P〈0.05);在464~15000μg/mL浓度范围内,能显著抑制LPS诱导的B淋巴细胞增殖作用(P〈0.05);1.0 g/mL的复方一枝蒿微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65、1.38 mm,MIC分别为62.5、6.4 mg/mL,MBC分别为125.0、12.5 mg/mL,且能显著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感染小鼠的死亡率(P〈0.05)。结论复方一枝蒿微丸具有一定的抗炎、抗菌和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一枝蒿微丸 抗炎 免疫 抗菌
下载PDF
复方一枝蒿颗粒离乳前SD大鼠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
10
作者 田义超 周莉 +6 位作者 庞聪 毛闪闪 崇立明 李俊 李艳 冷英莉 孙祖越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20,共6页
目的考察单次和重复灌胃给予复方一枝蒿颗粒对离乳前SD大鼠(PND15,出生第15天)的影响,为其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择5窝符合交叉抚育要求的母鼠及其幼鼠,进行交叉抚育分组,其中3窝按照母鼠的随机号分为溶媒对照组、复方一枝蒿颗粒... 目的考察单次和重复灌胃给予复方一枝蒿颗粒对离乳前SD大鼠(PND15,出生第15天)的影响,为其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择5窝符合交叉抚育要求的母鼠及其幼鼠,进行交叉抚育分组,其中3窝按照母鼠的随机号分为溶媒对照组、复方一枝蒿颗粒70.4、88.0 g/kg组,单次给药后观察动物体征至14 d,剖检肉眼大体观察各脏器形态。选择20窝符合交叉抚育要求的母鼠及其幼鼠,各窝按照母鼠编号随机分为溶媒对照组、复方一枝蒿颗粒17.6、44.0和70.4 g/kg组,幼鼠PND15开始给药,连续28 d,检测指标包括一般观察、生长发育、眼科、行为学等指标,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单次给药毒性试验:给药第2天88.0 g/kg组3只动物死亡,70.4、88.0 g/kg组体重出现明显下降。重复给药毒性试验:70.4 g/kg组雌雄大鼠体重在给药第3天均低于溶媒对照组;给药期结束,雄鼠70.4 g/kg组顶臀长和胫骨长均低于溶媒对照组,雌雄大鼠44.0、70.4 g/kg组尿液BIL阳性率高于溶媒对照组,各剂量组雌雄鼠肝脏体比和脏脑比均高于溶媒对照组。结论复方一枝蒿颗粒离乳前SD大鼠单次给药最大耐受量(MTD)为70.4 g/kg,重复给药28 d最大无毒反应剂量(NOAEL)为44.0 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一枝蒿颗粒 离乳前 SD大鼠 安全性评价
下载PDF
复方一枝蒿滴鼻剂对变应性鼻炎小鼠炎症因子及免疫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古丽白热木•玉素因 唐成方 +4 位作者 穆合塔尔•阿卜杜热合木 毛艳 刘燕 贺金华 顾政一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7期951-956,共6页
目的通过免疫因子水平变化考察复方一枝蒿滴鼻剂对卵清蛋白(Ovalbumin,OVA)致小鼠变应性鼻炎模型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PBS),模型组(OVA+PBS),阳性药组(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0.008 mg/kg体质量),... 目的通过免疫因子水平变化考察复方一枝蒿滴鼻剂对卵清蛋白(Ovalbumin,OVA)致小鼠变应性鼻炎模型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PBS),模型组(OVA+PBS),阳性药组(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0.008 mg/kg体质量),复方一枝蒿滴鼻剂低剂量组(64 mg/kg体质量)和复方一枝蒿滴鼻剂高剂量组(256 mg/kg体质量)。采用OVA全身致敏及局部攻击相结合的方法构建变应性鼻炎小鼠模型,分别滴鼻给于阳性药、复方一枝蒿滴鼻剂低剂量、复方一枝蒿滴鼻剂高剂量,观察小鼠抓鼻次数、喷嚏次数、脏器指数和鼻腔灌洗液细胞;ELISA法定量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和干扰素-γ(IFN-γ)的含量;显微镜观察鼻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制备脾细胞悬液对比脾细胞悬液CD4^+CD25^+T细胞变化。结果第25天时,与对照组比较,各组小鼠抓鼻与喷嚏次数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28天时,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组、复方一枝蒿滴鼻剂高剂量组、复方一枝蒿滴鼻剂低剂量组小鼠抓鼻与喷嚏次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29天时,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鼻腔灌洗液中嗜酸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增多,血清IgE、IL-4、IL-10水平增大,IFN-γ水平和CD4^+CD25^+T细胞含量减小,血清IFN-γ/IL-4比值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组、复方一枝蒿滴鼻剂高、低剂量组小鼠脾脏指数减小,嗜酸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含量减少,血清IgE、IL-4、IL-10水平减小,血清IFN-γ水平增大,血清IFN-γ/IL-4比值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复方一枝蒿滴鼻剂高、低剂量组小鼠脾细胞悬液CD4^+CD25^+T细胞比例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复方一枝蒿滴鼻剂对变应性鼻炎具有一定的疗效,通过改善1型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s 1,Th1)/2型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s 2,Th2)平衡治疗变应性鼻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一枝蒿滴鼻剂 变应性鼻炎 炎症因子 免疫因子
下载PDF
复方一枝蒿复合磷脂脂质体的制备及其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吸收特性研究
12
作者 陈蕾 姜雯 +2 位作者 曾诚 潘晓梅 邢建国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320-323,326,共5页
目的通过建立体外Caco-2细胞模型,考察复方一枝蒿提取物和复方一枝蒿复合磷脂脂质体的转运机制。方法采用硫酸铵梯度法制备复方一枝蒿复合磷脂脂质体,考察其理化性质,并利用Caco-2细胞模型,研究和评估复方一枝蒿提取物和复方一枝蒿复合... 目的通过建立体外Caco-2细胞模型,考察复方一枝蒿提取物和复方一枝蒿复合磷脂脂质体的转运机制。方法采用硫酸铵梯度法制备复方一枝蒿复合磷脂脂质体,考察其理化性质,并利用Caco-2细胞模型,研究和评估复方一枝蒿提取物和复方一枝蒿复合磷脂脂质体的肠吸收和转运特征。结果在Caco-2细胞单层模型中,复方一枝蒿复合磷脂脂质体的渗透系数(Papp)与复方一枝蒿提取物对比增加了6倍,复方一枝蒿提取物从apical(A,肠腔面)到basolateral(B,基底面)的(Papp)等于B到A,转运符合被动扩散,通过复合磷脂脂质体包裹后,提高复方一枝蒿提取物透射率(A到B的(Papp)>B到A的(Papp))具有一定的主动转运效果。结论通过复合磷脂脂质体包裹复方一枝蒿提取物促进了其跨膜转运,并进一步提高了复方一枝蒿提取物的转运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一枝蒿提取物 复合磷脂脂质体 包封率 CACO-2细胞模型
下载PDF
复方一枝蒿颗粒体外抗呼吸道合胞病毒的作用及对先天免疫信号通路的影响
13
作者 马雪萍 王雪 +1 位作者 司丽君 王林林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1-376,共6页
目的研究复方一枝蒿颗粒体外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作用及对病毒诱导激活先天免疫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Viral Tox Glo法测定复方一枝蒿颗粒体外抗呼吸道合胞病毒的作用;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先天免疫通路蛋白表达的水平;流式微球技... 目的研究复方一枝蒿颗粒体外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作用及对病毒诱导激活先天免疫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Viral Tox Glo法测定复方一枝蒿颗粒体外抗呼吸道合胞病毒的作用;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先天免疫通路蛋白表达的水平;流式微球技术测定细胞因子表达的水平。结果复方一枝蒿颗粒在体外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药物浓度与抗病毒作用呈量效关系;复方一枝蒿颗粒可促进先天免疫信号通路靶点核因子κB(NF-κB)抑制蛋白α、NF-κBp65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TANK结合激酶1(TBK1)、丝氨酸/苏氨酸激酶的表达水平,对RSV病毒诱导表达的炎症因子白介素-2(IL-2)、IL-6、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有明显的干预作用,表现出下调趋势。结论复方一枝蒿颗粒可通过作用于先天免疫信号通路TBK1/NF-κB发挥免疫调节作用,从而达到抗呼吸道合胞病毒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一枝蒿颗粒 呼吸道合胞病毒 人肺癌A549细胞 信号通路 炎性细胞因子 先天免疫 气道上皮细胞 抗病毒
原文传递
复方一枝蒿颗粒对幼龄大鼠重复给药毒性研究及其评价方法探索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永 王蓉 +4 位作者 骆永伟 冷英莉 王静 周莉 孙祖越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1660-1666,共7页
目的:探索合理的幼龄动物中药毒性评价方法,观察幼龄大鼠长期给予复方一枝蒿颗粒后的毒性反应。方法:120只幼龄SD大鼠随机分入0,5.0,10.0和24.6 g·kg-1·d-1剂量组,每组30只,雌雄各半;各剂量组动物每天灌胃(ig)给药2次,共1个月... 目的:探索合理的幼龄动物中药毒性评价方法,观察幼龄大鼠长期给予复方一枝蒿颗粒后的毒性反应。方法:120只幼龄SD大鼠随机分入0,5.0,10.0和24.6 g·kg-1·d-1剂量组,每组30只,雌雄各半;各剂量组动物每天灌胃(ig)给药2次,共1个月;给药期结束时剖杀2/3的动物,剩余动物恢复观察2周。探索动物年龄和发育毒性指标的选择方法,检测一般状况、体重、摄食、生理、血液学、血液生化学、凝血、尿液、免疫、激素、脏器系数和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给药期结束时,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雌雄动物尿液胆红素(BIL)阳性率显著增高,高剂量组雄性动物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容积(HCT)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显著降低,但恢复期结束时均可恢复。结论:研究方法满足了中药幼龄动物毒性评价的要求,复方一枝蒿颗粒重复给药1个月,对幼龄大鼠的未观察到不良作用剂量(NOAEL)为10.0 g·kg-1·d-1。当剂量为24.6 g·kg-1·d-1时,可导致幼龄大鼠的部分血液、凝血和尿液指标出现可逆性异常,但不会对生长发育、血液生化学和激素等造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一枝蒿颗粒 SD大鼠 幼龄动物 重复给药毒性 安全性评价
原文传递
HPLC法测定复方一枝蒿速释微丸中(R,S)-告依春、一枝蒿酮酸、靛玉红的含量 被引量:6
15
作者 姜雯 于宁 +2 位作者 金小越 何承辉 邢建国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2-147,共6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复方一枝蒿速释微丸中(R,S)-告依春、一枝蒿酮酸、靛玉红3种化学成分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采用Shim-pack ODS色谱柱(250 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0.5%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15 min,3%A→10%...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复方一枝蒿速释微丸中(R,S)-告依春、一枝蒿酮酸、靛玉红3种化学成分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采用Shim-pack ODS色谱柱(250 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0.5%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15 min,3%A→10%A;15~20 min,10%A→35%A;20~35 min,35%A),检测波长为245 nm(0-20 min,检测(R,S)-告依春)和289 nm(25-35 min,检测靛玉红和一枝蒿酮酸),流速1.0 mL·min^(-1),柱温30℃。结果(R,S)-告依春、靛玉红、一枝蒿酮酸质量浓度分别在3.904~54.656μg·mL^(-1)(r=0.999 5)、3.064-42.896μg·mL^(-1)(r=0.999 3)和7.264-101.696μg·mL^(-1)(r=0.999 6)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复方一枝蒿速释微丸中3种有效成分的平均回收率(n=3)分别为99.27%~100.14%(RSD<1.2%),99.16%~99.72%(RSD<1.4%),99.39%~99.81%(RSD<1.7%)。3批样品中(R,S)-告依春、靛玉红、一枝蒿酮酸3个成分的含量测定结果分别为0.343 5-0.3501、0.1907-0.199 9、0.887 2-0.895 6mg·g^(-1)。结论: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本法可为复方一枝蒿速释微丸多指标质量评价及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一枝蒿速释微丸 板蓝根 大青叶 一枝蒿 (R S)-告依春 一枝蒿酮酸 靛玉红 高效液相色谱法
原文传递
复方一枝蒿微丸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姜雯 姚华 +1 位作者 陈强 邢建国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5-137,共3页
目的:观察复方一枝蒿微丸抗甲型HlNl流感作用,为临床治疗流感提供试验依据。方法:体外试验,以甲型HlNl流感病毒致人喉癌上皮细胞(Hep-2)病变,采用Reed-Muench法计算半数有毒浓度(TC_(50))、最大无毒浓度(TC_0)、半数抑制浓度(IC_(50))... 目的:观察复方一枝蒿微丸抗甲型HlNl流感作用,为临床治疗流感提供试验依据。方法:体外试验,以甲型HlNl流感病毒致人喉癌上皮细胞(Hep-2)病变,采用Reed-Muench法计算半数有毒浓度(TC_(50))、最大无毒浓度(TC_0)、半数抑制浓度(IC_(50))和治疗指数(SI);体内试验,以甲型H1N1流感病毒鼠肺适应株PR8滴鼻感染小鼠,计算小鼠存活率、存活天数及肺指数。结果:复方一枝蒿微丸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TC_(50)为198.6 mg/ml,TC_0为18.2 mg/ml,IC_(50)为8.6±1.85 mg/ml,SI为41.5;复方一枝蒿微丸能降低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小鼠死亡率,抑制流感病毒所致的小鼠肺损伤。结论:复方一枝蒿微丸具有明显的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一枝蒿微丸 甲型HlNl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鼠肺适应株PR8
原文传递
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优化复方一枝蒿滴丸成型工艺 被引量:19
17
作者 姜雯 何承辉 +1 位作者 薛桂蓬 邢建国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134-1140,共7页
目的优化复方一枝蒿滴丸成型工艺。方法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以基质配比、提取物与基质配比、滴速为自变量,丸质量差异、总评归一化值(OD)为因变量,利用响应曲面法分析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确定较优条件进行验证试验。通过体... 目的优化复方一枝蒿滴丸成型工艺。方法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以基质配比、提取物与基质配比、滴速为自变量,丸质量差异、总评归一化值(OD)为因变量,利用响应曲面法分析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确定较优条件进行验证试验。通过体外溶出试验比较颗粒剂与滴丸剂的溶出差异。结果复方一枝蒿滴丸最佳成型工艺条件为聚乙二醇4000与聚乙二醇6000比例为3.8∶1,提取物与基质配比为1∶2.5,滴速为28滴/min;在此条件下,预测值和测定值偏差绝对值均<5%,与模型拟合程度较高。滴丸剂的溶出速率明显高于颗粒剂。结论本研究系统优化了复方一枝蒿滴丸的成型工艺,方法科学、简便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一枝蒿滴丸 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 响应曲面法 成型工艺 溶出速率
原文传递
复方一枝蒿抗流感有效成分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被引量:18
18
作者 许律捷 姜雯 +6 位作者 庞晓丛 康德 熊婉迪 刘睿 邢建国 刘艾林 杜冠华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45-752,共8页
复方一枝蒿由板蓝根、大青叶、一枝蒿3味中药组成,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发烧,临床疗效明显,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文通过对流感病毒相关靶点和复方一枝蒿化学成分的收集,采用朴素贝叶斯算法,基于分子指纹和分子描述符,建立抗流感多靶点... 复方一枝蒿由板蓝根、大青叶、一枝蒿3味中药组成,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发烧,临床疗效明显,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文通过对流感病毒相关靶点和复方一枝蒿化学成分的收集,采用朴素贝叶斯算法,基于分子指纹和分子描述符,建立抗流感多靶点预测平台;利用靶点预测平台,对复方一枝蒿的有效成分及其作用靶点进行预测,并利用网络开发专业软件,构建了化学成分-靶点网络及靶点-通路网络,以揭示复方一枝蒿的多种有效成分抗流感病毒的网络药理机制,为进一步研究复方一枝蒿抗流感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一枝蒿 流感 药物靶点 朴素贝叶斯分类模型 分子指纹 分子描述符 网络药理学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法探索复方一枝蒿颗粒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潜在分子机制 被引量:2
19
作者 胡珊珊 李洁 +2 位作者 史元元 丁文欢 陈迹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22年第8期1710-1717,共8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寻复方一枝蒿颗粒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TCMSP数据库、BATMAN-TCM数据库及文献收集复方一枝蒿颗粒活性成分及潜在靶点。通过TTD、GeneCards和OMMI数据库检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寻复方一枝蒿颗粒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TCMSP数据库、BATMAN-TCM数据库及文献收集复方一枝蒿颗粒活性成分及潜在靶点。通过TTD、GeneCards和OMMI数据库检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的靶点。将复方一枝蒿颗粒药物靶点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基因取交集,使用String数据库构建靶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通过Cytoscape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基因–疾病”网络。对交集靶点进行GO功能、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Autodock_vina软件对活性成分和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共筛选92个活性成分,1627个靶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疾病靶点464个,两者取交集筛选出87个潜在靶点。GO功能富集得到2040个条目(P<0.05),与病毒过程、参与共生相互作用的生物过程、活性氧代谢过程的调节、与宿主相互作用的生物过程、病毒生命周期、炎症反应的调节等生物学过程有关。KEGG通路分析共得到150条通路,与新冠肺炎密切相关的有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结核、COVID-19、IL-17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证实,筛选的靶点受体蛋白与活性成分可以较好地结合。结论复方一枝蒿颗粒可通过多组分、多靶点和多途径的方式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产生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一枝蒿颗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刺槐素 芦丁 蒙花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