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6篇文章
< 1 2 6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iomechanical analysis of optic nerve injury treated by compound light granules and ciliary neurotrophic factor 被引量:6
1
作者 Yuying Jiang Haitao Xu +2 位作者 Jingxiang Liu Peng Li Yazhen Wu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36期2889-2900,共12页
In this study, rabbit models of optic nerve injury were reproduced by the clamp method. After modeling, rabbit models were given one injection of 50 ng recombinant human ciliary neurotrophic factor into the vitreous b... In this study, rabbit models of optic nerve injury were reproduced by the clamp method. After modeling, rabbit models were given one injection of 50 ng recombinant human ciliary neurotrophic factor into the vitreous body and/or intragastric injection of 4 g/kg compound light granules containing Radix Angelicae Sinensis and Raidix Paeoniae Alba at 4 days after modeling, once per day for 30 consecutive days. After administration, the animals were sacrificed and the intraorbital optic nerve was harvested. 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 revealed that the injured optic nerve was thinner and optic nerve fibers were irregular. After treatment with recombinant human ciliary neurotrophic factor, the arrangement of optic nerve fibers was disordered but they were not markedly thinner. After treatment with compound light granules, the arrangement of optic nerve fibers was slightly disordered and their structure was intact. After combined treatment with recombinant human ciliary neurotrophic factor and compound light granules, the arrangement of optic nerve fibers was slightly disordered and the degree of injury was less than after either treatment alone. Results of tensile mechanical testing of the optic nerve showed that the tensile elastic limit strain, elastic limit stress, maximum stress and maximum strain of the injured optic nerve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normal optic nerve. After treatment with recombinant human ciliary neurotrophic factor and/or compound light granules, the tensile elastic limit strain, elastic limit stress, maximum stress and maximum strain of the injured optic nerve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especially after the combined treatment. These experimental findings indicate that compound light granules and ciliary neurotrophic factor can alleviate optic nerve injury at the hist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levels, and the combined treatment is more effective than either treatment al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tic nerve injury ciliary neurotrophic factor compound light granules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tissue morphology retinal ganglial cells stress strain BIOMECHANIC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A CLASS OF COMPOUND VECTOR-VALUED PROBLEM AND FACTORIZATION OF MATRIX FUNCTION 被引量:2
2
作者 郭国安 杜金元 《Acta Mathematica Scientia》 SCIE CSCD 2010年第1期173-179,共7页
In this article, we consider a class of compound vector-valued problem on upper-half plane C+, which consists of vector Riemann problem along a closed contour in C+ with matrix coefficient in H61der class and vector... In this article, we consider a class of compound vector-valued problem on upper-half plane C+, which consists of vector Riemann problem along a closed contour in C+ with matrix coefficient in H61der class and vector Hilbert problem on the real axis with essential bounded measurable matrix coefficient. Under appropriate assumption we obtain its solution by use of Corona theorem and factorization of matrix functions in decomposed Banach algebr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ound vector-valued problem Corona theorem canonical factorization Hardy space
下载PDF
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 Organic Compounds in Red Tide by Factor Analysis Method
3
作者 赵明桥 李攻科 张展霞 《Marine Science Bulletin》 CAS 2004年第2期74-82,共9页
Factor analysis is used to study the organic compounds that have high degree of correlation with biomass in algal blooming. Based on this correlation, they are named characteristic organic compounds. The compounds fou... Factor analysis is used to study the organic compounds that have high degree of correlation with biomass in algal blooming. Based on this correlation, they are named characteristic organic compounds. The compounds found are sequalene (SQU), cedrol (CED), 2, 5-cyclohexadiene-1, 4-dione, 2, 6-bis(1, 1-dimthylethyl ) (PBQ), phenol, 2, 6-bis (1, 1-dimethylethy-4-methyl) (BHT), 3-t-butyl-4- hydroxyanisole ( BHA ), 1, 2-benzenedicarboxylie acid, bis-( 2-methyl propyl ) ester (DIBP), dibutyl phthalate (DNBP), respectively. Monitoring the variations of concentration of these characteristic organic compounds in seawater may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studying and forecasting red tid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化合物 海藻 雪松醇 赤潮
下载PDF
bHLH96的克隆及其在薄荷萜烯生物合成调控中的功能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斌 袁晓 +3 位作者 蒋园园 王玉昆 肖艳辉 何金明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1-293,共13页
【目的】薄荷精油是日化、医药和食品工业中的重要原料,bHLH转录因子在调控植物挥发性次生代谢产物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探究bHLH蛋白在薄荷挥发性物质合成调控中的作用,为通过代谢或基因工程改良薄荷种质提供重要基因资源,拓展有关植... 【目的】薄荷精油是日化、医药和食品工业中的重要原料,bHLH转录因子在调控植物挥发性次生代谢产物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探究bHLH蛋白在薄荷挥发性物质合成调控中的作用,为通过代谢或基因工程改良薄荷种质提供重要基因资源,拓展有关植物挥发性次生代谢产物合成途径与调控机制的认识。【方法】利用转录组测序和RT-qPCR技术分析bHLH96在薄荷根、茎、叶中的表达,并通过RT-PCR法克隆其全长序列,再利用DNA重组技术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BI121-bHLH96,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在薄荷叶片中过表达,检测过表达bHLH96对薄荷叶片萜烯化合物含量和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薄荷bHLH96的编码区全长861 bp,编码286个氨基酸残基。薄荷bHLH96是一个细胞核定位蛋白,植物bHLH96蛋白间的序列相似性为45.45%-73.68%,薄荷bHLH96与薰衣草LaMYC4和丹参SmbHLH94等唇形科植物bHLH蛋白的亲缘关系较近。在薄荷叶片中瞬时过表达bHLH96,显著影响15种萜烯化合物的相对含量。过表达bHLH96显著上调萜烯合成相关基因OC2、SM1、KS1、ND和EAO1的表达,显著下调NLS1、LS1和iPR的表达。【结论】薄荷bHLH96可能通过调控萜烯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影响相关萜合成酶的活性,从而调控薄荷萜烯物质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荷 精油 挥发性化合物 合成调控 bHLH转录因子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中药复方专利治疗流行性感冒的用药规律
5
作者 李贞 黄夏瑾 +1 位作者 殷文静 王海峰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731-742,共12页
目的探索中国知网专利数据库中治疗流行性感冒的中药复方专利用药规律。方法检索自建库来至2024年3月25日中国知网专利数据库收录的治疗流行性感冒的中药复方,利用Microsoft Excel 2019软件分析符合筛选标准的复方中药的使用频次、性味... 目的探索中国知网专利数据库中治疗流行性感冒的中药复方专利用药规律。方法检索自建库来至2024年3月25日中国知网专利数据库收录的治疗流行性感冒的中药复方,利用Microsoft Excel 2019软件分析符合筛选标准的复方中药的使用频次、性味归经等;运用SPSS Modeler 18.0软件Apriori算法对高频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运用SPSS 25.0软件对高频药物进行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筛选出核心药对和药物组合。结果共纳入中药复方451首,涉及685味中药,总用药频率4469次。使用频次最高的中药依次为金银花、炙甘草、连翘、黄芩、板蓝根、薄荷等;药性以寒为主,药味以苦为主,归经多归肺经;核心药物组合有金银花-连翘-炙甘草、连翘-牛蒡子-金银花等,得到了治疗流行性感冒的核心药对及常见药物组合。结论治疗流行性感冒的中药复方多用苦寒之品,治则以清热解毒为主,兼顾疏散风热、解表散寒、化湿醒脾、益气固表等治法,核心药对及药物组合的挖掘为更好地治疗流行性感冒及新药的研发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感冒 中药复方 专利 关联规则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用药规律
下载PDF
苋黄洗剂联合复方敏维糖浆治疗儿童湿疹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
6
作者 王国辉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5期840-843,共4页
目的探讨苋黄洗剂联合复方敏维糖浆对小儿湿疹的治疗效果并分析其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2023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8例湿疹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例组分为治疗A组(54例)和治疗B组(54例),A组采用复方敏维糖浆治疗,... 目的探讨苋黄洗剂联合复方敏维糖浆对小儿湿疹的治疗效果并分析其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2023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8例湿疹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例组分为治疗A组(54例)和治疗B组(54例),A组采用复方敏维糖浆治疗,B组采用苋黄洗剂联合复方敏维糖浆治疗,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EASI评分及治疗前后细胞因子白介素-2(IL-2)、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干扰素-γ(IFN-γ)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治疗一疗程后两组EASI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其中B组EASI评分低于A组(P<0.05),B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组,复发率低于A组(P<0.05)。治疗后,2组IL-4、IL-10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IL-2与IFN-γ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B组降低或升高的程度大于A组。结论苋黄洗剂联合复方敏维糖浆对小儿湿疹的治疗效果较单一复方敏维糖浆治疗显著,联合治疗可降低复发率,提高有效率,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免疫平衡,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苋黄洗剂 儿童湿疹 复方敏维糖浆 炎性因子 疗效
下载PDF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研究
7
作者 曾林 宋云飞 +4 位作者 单艳 万卫东 张晓兰 张朝钟 王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8期51-53,65,共4页
为探讨适宜云南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2022年选用玉米云瑞668和大豆台湾75-3为试验材料进行大田试验,研究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不同模式下不同处理对玉米和大豆农艺性状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可机械化作业的田块应优先选... 为探讨适宜云南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2022年选用玉米云瑞668和大豆台湾75-3为试验材料进行大田试验,研究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不同模式下不同处理对玉米和大豆农艺性状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可机械化作业的田块应优先选用玉米大豆行比4∶4和4∶3模式,山区或半山区推广玉米大豆行比2∶2模式。该研究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在云南省保山市及气候类似地区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 行比 产量 产量构成因素
下载PDF
颈椎康复丸治疗蛋白聚糖诱导小鼠骨关节炎研究
8
作者 刘洋 范峥 +6 位作者 王宏蕾 杨颖 国琦 常馨予 韩丽娟 李文喆 吴剑坤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6期651-654,659,共5页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颈椎康复丸治疗蛋白聚糖诱导小鼠骨关节炎的影响,为扩大该药的适应证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Balb/c小鼠进行实验,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颈椎康复丸高、低剂量(6、3 g·kg^(-1)·d^(-1))组。全部小...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颈椎康复丸治疗蛋白聚糖诱导小鼠骨关节炎的影响,为扩大该药的适应证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Balb/c小鼠进行实验,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颈椎康复丸高、低剂量(6、3 g·kg^(-1)·d^(-1))组。全部小鼠(正常组除外)腹腔注射0.2 mL DDA佐剂(含100μg蛋白聚糖)造模;正常组给予0.2 mL生理盐水。首次免疫后,每隔2周进行关节炎评估和体重监测直到第14周。应用HE染色和番红固绿染色观察关节组织病理形态。应用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和IL-17A。结果颈椎康复丸对小鼠骨关节炎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降低关节炎性评分和肿胀度。镜下观察,颈椎康复丸能保护小鼠关节组织,减少炎性浸润。颈椎康复丸能降低小鼠血清中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和IL-17A水平。结论颈椎康复丸对蛋白聚糖诱导的小鼠骨关节炎有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康复丸 骨关节炎 炎症因子 蛋白聚糖 中药复方 小鼠 疗效
下载PDF
火针联合低压无针瘢痕内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治疗瘢痕疙瘩疗效及对生长因子水平、瘢痕状态的影响
9
作者 王玉珍 张丽 张平安 《现代中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83-87,共5页
目的观察火针联合低压无针瘢痕内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治疗瘢痕疙瘩的效果及对生长因子水平、瘢痕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2月来我院就诊100例瘢痕疙瘩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低压无针瘢痕内注射... 目的观察火针联合低压无针瘢痕内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治疗瘢痕疙瘩的效果及对生长因子水平、瘢痕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2月来我院就诊100例瘢痕疙瘩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低压无针瘢痕内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火针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生长因子水平、瘢痕状态。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较对照组为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细胞生长因子β1(TGF-β1)、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指标水平均较对照组为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指标水平较对照组为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瘢痕状态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火针联合低压无针瘢痕内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治疗瘢痕疙瘩疗效明显,可调节生长因子水平,还能改善瘢痕状态,促进其恢复,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针 低压无针瘢痕内注射 复方倍他米松 瘢痕疙瘩 生长因子水平 瘢痕状态
下载PDF
蓝莓酒香气成分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10
作者 郭志君 杨红丽 +1 位作者 闵卓 房玉林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37-343,共7页
蓝莓酒因营养成分丰富、风味独特,深受消费者欢迎且市场潜力大。香气是衡量蓝莓酒感官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但目前蓝莓酒存在香气成分研究不充分、香气特征不明确、香气调控手段有限等问题,制约着我国蓝莓酒产品的品质提升。本文对蓝莓... 蓝莓酒因营养成分丰富、风味独特,深受消费者欢迎且市场潜力大。香气是衡量蓝莓酒感官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但目前蓝莓酒存在香气成分研究不充分、香气特征不明确、香气调控手段有限等问题,制约着我国蓝莓酒产品的品质提升。本文对蓝莓酒香气物质组成进行阐述,分析各类香气物质的占比及来源;并从香气活度值评价角度分析蓝莓酒的关键呈香物质和特征香气;最后深入讨论品种、酵母菌及工艺条件对蓝莓酒香气的影响,旨在为蓝莓酒香气品质研究、加工技术提升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酒 挥发性成分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药食同源黄精复合饮料的配方优化
11
作者 岑燕霞 银倍侨 +3 位作者 梁玉才 肖武 银胜高 周改莲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第4期127-129,共3页
以黄精、昆布、覆盆子等具有药食同源特性的9种主要原料,制作一种具有独特风味的天然保健型复合饮料。本文通过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探讨复合饮料的最优配方组合。结果表明,最佳配方为复合黄精组合物的提取液添加量30%、蔗糖添加量10%... 以黄精、昆布、覆盆子等具有药食同源特性的9种主要原料,制作一种具有独特风味的天然保健型复合饮料。本文通过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探讨复合饮料的最优配方组合。结果表明,最佳配方为复合黄精组合物的提取液添加量30%、蔗糖添加量10%、柠檬酸添加量0.008%,该配方下制得的复合饮料的感官评价得分为95分,复合饮料的颜色为淡黄色、色泽透亮均匀,具有协调的中药香味,酸甜适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 复合饮料 单因素试验 正交试验 工艺优化
下载PDF
机动车蒸发排放研究方法及排放特征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张瀛 杨新平 +3 位作者 王运静 赵海光 彭頔 丁焰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28-740,共13页
在机动车保有量急剧增加的背景下,机动车蒸发排放是大气环境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主要人为源之一.本文归纳了蒸发排放的研究方法,在实验室测试层面概述了VOCs测试流程并综合比对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排放标准,在模型模拟层面对蒸发排放... 在机动车保有量急剧增加的背景下,机动车蒸发排放是大气环境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主要人为源之一.本文归纳了蒸发排放的研究方法,在实验室测试层面概述了VOCs测试流程并综合比对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排放标准,在模型模拟层面对蒸发排放模型进行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综述了蒸发排放的VOCs排放特征及其环境效应.结果表明:①蒸发排放测试研究聚焦热浸排放和昼间排放环节,昼间排放的有机物排放总量一般高于热浸排放.②不同蒸发排放环节的有机物源谱受机制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芳香烃在热浸排放VOCs中的占比明显高于昼间排放.③烷烃是整个蒸发过程中排放量占比最高的VOCs物种,而高反应活性的烯烃和芳香烃是对臭氧生成潜势贡献率最高的物种.研究显示,未来机动车蒸发排放研究应深入对加油排放和运行损失过程的测试,从而综合比对蒸发排放不同环节的VOCs排放特征;还应将整车测试、零部件测试(炭罐逸出排放测试等)和模型模拟相结合,构建蒸发排放VOCs精细化源谱,为机动车蒸发排放的持续有效管控及新车排放标准升级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动车 蒸发排放 排放因子 挥发性有机物(VOCs) 源谱
下载PDF
杭州市一次持续性O_(3)污染过程成因分析
13
作者 张特 许汇锋 +3 位作者 陈玲红 金嘉佳 沈建东 叶旭红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10-815,共6页
明确O_(3)污染成因才能采取有效的O_(3)管控措施。针对杭州市2022年9月4—13日发生的一次持续性O_(3)污染过程,研究了污染发生前、污染暴发期、污染持续期以及污染消除期等不同阶段的气象条件、区域背景O_(3)浓度及前体物挥发性有机物(V... 明确O_(3)污染成因才能采取有效的O_(3)管控措施。针对杭州市2022年9月4—13日发生的一次持续性O_(3)污染过程,研究了污染发生前、污染暴发期、污染持续期以及污染消除期等不同阶段的气象条件、区域背景O_(3)浓度及前体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等,基于正定矩阵因子模型并结合O_(3)生成潜势和后向轨迹模型,重点讨论了造成O_(3)污染的关键VOCs、VOCs排放源贡献及其主要来源。结果表明:高温(日最高温度>28.7℃)、低湿(日均湿度<70%)、静稳天气(风速<3 m/s)的气象条件是此次O_(3)污染的主要外因;乙烯、丙烯、1-丁烯、乙醛等为此次污染过程中生成O_(3)的关键VOCs组分,而关键VOCs载荷较高的排放源中,工艺过程源、机动车排放源和油气挥发源为O_(3)污染暴发的主要内因,石化排放源为O_(3)污染持续的主要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_(3)污染 成因分析 挥发性有机物 正定矩阵因子模型
下载PDF
铁皮石斛红枣枸杞复合饮料配方研究
14
作者 刘根梅 刘永吉 黄子寒 《韶关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1-5,共5页
以铁皮石斛、红枣和枸杞为原料,白砂糖、柠檬酸为辅料,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铁皮石斛提取液、红枣汁、枸杞汁、白砂糖、柠檬酸等原料不同添加量对复合饮料感官品质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对复合饮料配方进行优化,确定铁皮石斛红枣枸杞复合... 以铁皮石斛、红枣和枸杞为原料,白砂糖、柠檬酸为辅料,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铁皮石斛提取液、红枣汁、枸杞汁、白砂糖、柠檬酸等原料不同添加量对复合饮料感官品质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对复合饮料配方进行优化,确定铁皮石斛红枣枸杞复合饮料最优的配方.实验结果表明,铁皮石斛提取液25%、红枣汁25%、枸杞汁18%、白砂糖9%、柠檬酸0.04%为铁皮石斛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料比,按此配方制备的复合饮料呈淡黄色,组织均匀质地细腻,无沉淀分层,酸甜可口,风味协调柔和,具有铁皮石斛、红枣、枸杞特有的混合香味,感官评分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 复合饮料 单因素试验 正交试验
下载PDF
巨噬细胞的胞葬作用:肥胖相关代谢性疾病治疗的新靶向
15
作者 杨风英 赵玉晴 +4 位作者 油惠娟 张鹏翼 陈岩 王清路 刘莹莹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0-440,共11页
背景:巨噬细胞胞葬作用障碍引起的局部和系统炎症损害与多种肥胖相关代谢性疾病有关,且以胞葬作用为靶向的化合物表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目的:通过综述肥胖对巨噬细胞胞葬作用各个阶段的影响结果分析肥胖抑制胞葬作用的关键机制,总结以... 背景:巨噬细胞胞葬作用障碍引起的局部和系统炎症损害与多种肥胖相关代谢性疾病有关,且以胞葬作用为靶向的化合物表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目的:通过综述肥胖对巨噬细胞胞葬作用各个阶段的影响结果分析肥胖抑制胞葬作用的关键机制,总结以胞葬作用为靶向的化合物治疗代谢性疾病的研究现状,以进一步阐明胞葬作用及其与肥胖相关代谢性疾病的关系,为疾病防治策略提供新思路。方法:以“efferocytosis,metabolism,obesity,obese,atherosclerosis,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eurodegeneration,tumor,osteoarthritis,diabetes,compound,medicine,treatment”为英文检索词在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英文文献,以“胞葬作用”为中文检索词,在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检索中文文献。经严格筛选最终纳入99篇文献进入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参与巨噬细胞胞葬作用“寻我”“食我”过程的因子中含有大量凋亡细胞源性因子,因此“寻我”“食我”过程主要受凋亡细胞调控;参与骨架重组和消化过程的胞葬因子主要来源于巨噬细胞,对巨噬细胞胞葬作用活性具有决定性作用。此结果提示,“寻我”“食我”过程的因子表达水平主要反映细胞凋亡情况,在评价巨噬细胞胞葬作用活性时,选择骨架重组和消化阶段的胞葬因子的表达更具科学性。②肥胖抑制巨噬细胞胞葬作用,但肥胖对多数“寻我”“食我”因子及骨架重组因子具有应激性激活作用,对多数消化因子具有抑制作用。此结果进一步说明,消化阶段对胞葬作用活性的决定性意义,并提示部分研究以“寻我”“食我”胞葬因子表达增加作为胞葬作用增强的依据不可靠;且提示未来在探讨以巨噬细胞胞葬作用为靶向的干预策略时,靶向消化阶段胞葬因子可能更有效。③巨噬细胞胞葬作用激活物对多种代谢性疾病治疗有效,但肿瘤组织巨噬细胞胞葬作用抑制物表现出良好的抗癌效果,说明应根据组织炎症特点合理评价胞葬作用的意义。④胞葬作用是2003年提出的一个较新概念,研究历程较短,胞葬因子复杂,目前关于肥胖对胞葬作用影响的研究仅涉及冰山一角并且大部分处于粗浅水平,对其更深入的机制探讨仍需大量科学实验的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巨噬细胞 胞葬作用 胞葬因子 炎症 代谢性疾病 化合物 治疗
下载PDF
醋酸钾对烟草热解产酚特性的影响
16
作者 贝书源 武荣成 +2 位作者 鹿洪亮 赵大伟 陆鹏飞 《生物质化学工程》 2024年第1期41-48,共8页
为探究醋酸钾(CH_(3)COOK)对废次烟草热解产酚特性的影响及其因素,考察了不同钾盐对废次烟草热解生成典型酚类化合物的影响,并分析CH_(3)COOK对不同蛋白质、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的生物质热解产酚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废次烟草负载CH_(3)... 为探究醋酸钾(CH_(3)COOK)对废次烟草热解产酚特性的影响及其因素,考察了不同钾盐对废次烟草热解生成典型酚类化合物的影响,并分析CH_(3)COOK对不同蛋白质、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的生物质热解产酚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废次烟草负载CH_(3)COOK的负载量为5%时,相比于无负载的废次烟草,CH_(3)COOK可显著降低烟草热解产物中苯酚及邻苯二酚占比,提升对苯二酚占比,其中苯酚下降45.63%,邻苯二酚下降67.88%,对苯二酚上升32.80%。CH_(3)COOK可使高蛋白质含量的烟草、桑叶和银杏叶热解产物中苯酚和邻苯二酚占比降低,使低蛋白质、高纤维素、木质素含量的松木屑热解生成苯酚、邻苯二酚、愈创木酚占比提高。苯酚、对甲酚及邻苯二酚在烟草蛋白质热解生成物中占比较为显著,分别为19.99%、3.08%和2.69%,负载CH_(3)COOK后,热解产物中苯酚和对甲酚占比分别降低了77.09%和79.37%,且未检测到邻苯二酚。CH_(3)COOK主要通过抑制烟草中蛋白质热解生成苯酚和邻苯二酚来降低烟草热解产物中相应酚的占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酸钾 废次烟草 热解 酚类化合物 蛋白质 主控因素
下载PDF
生物质颗粒燃料的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特征
17
作者 黄天耀 罗智瀚 +4 位作者 黄文璇 门亚泰 秦李帆 程和发 沈国锋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12-1920,共9页
在中国北方某农村地区开展了民用生物质颗粒的VOCs排放实地测试,对比研究了不同类型燃料与炉灶使用场景的VOCs排放特征.基于吸附管采样,气质联用定量的结果表明,民用取暖炉中生物质颗粒燃烧的ΣVOC排放因子在48.5~684.5mg/kg,其中芳烃... 在中国北方某农村地区开展了民用生物质颗粒的VOCs排放实地测试,对比研究了不同类型燃料与炉灶使用场景的VOCs排放特征.基于吸附管采样,气质联用定量的结果表明,民用取暖炉中生物质颗粒燃烧的ΣVOC排放因子在48.5~684.5mg/kg,其中芳烃类占总排放的37.0%~85.8%,其次是卤代烃类,占14.2%~63.0%.苯和甲苯是组成丰度最高的组分,其次是二氯甲烷和苯乙烯等物质.基于PID检测器获得的TVOCs实时排放曲线与CO释放动态过程具有一定的同步性.燃料类型与燃烧场景对TVOCs排放有显著影响.点燃与剧烈燃烧阶段排放的VOCs占总排放的53.0%~71.2%,而阴燃阶段的TVOCs排放显著低于其他阶段.燃烧效率与TVOCs浓度间没有显著的统计学相关性(P>0.05).PID法与GC-MS法定量获得的排放因子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二者定量数值具有显著的差异.GC-MS定量组分仅占总排放因子的4%以内.明晰生物质颗粒燃烧的VOCs排放特征和影响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排放清单,降低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 生物质颗粒燃料 排放因子 谱分布特征
下载PDF
15例遗传性凝血因子V缺陷症先证者的临床特征与基因突变分析
18
作者 林双女 叶银才 +2 位作者 陈碧乐 谢作听 王明山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425-429,共5页
目的分析15个遗传性凝血因子V(FV)缺陷症先证者的临床特征与基因突变类型,初步探讨其可能的分子致病机制。方法采用一期凝固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FV活性(FV:C)和FV抗原(FV:Ag)。用PCR扩增患者F5基因的25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并直接测序... 目的分析15个遗传性凝血因子V(FV)缺陷症先证者的临床特征与基因突变类型,初步探讨其可能的分子致病机制。方法采用一期凝固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FV活性(FV:C)和FV抗原(FV:Ag)。用PCR扩增患者F5基因的25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并直接测序。利用蛋白质模型分析其可能的分子机制。结果在5例FV:C大于10%的先证者中,仅有1例出现轻微出血症状;在10例FV:C小于10%的先证者中,7例表现出各种出血症状。15例先证者共检出12个基因突变位点(其中8个为新的突变,1个为致病的多态性)。蛋白质模型分析表明,所有6种错义突变都会导致FV蛋白的构象改变,其中2种(p.Ser1781Arg和p.Asp96His)会减少氢键数量,从而导致局部蛋白质结构不稳定。结论这些遗传性FV缺陷症先证者的FV水平与各自的F5基因突变有关,其FV水平与出血症状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因子V缺陷症 临床特征 复合杂合突变
下载PDF
综述杂豆酚类化合物多样性的影响因素
19
作者 李昱昊 宋萧萧 +3 位作者 聂少平 Cui Steve W. 谢明勇 殷军艺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0-406,共17页
杂豆酚类化合物种类繁多,并影响杂豆的外观、感官特征及营养特性。杂豆酚类化合物多样性是杂豆营养特性研究的重点。本文总结杂豆酚类化合物多样性的影响因素,发现合理的提取与分析方法有利于酚类化合物提取的完整性以及表征的正确性。... 杂豆酚类化合物种类繁多,并影响杂豆的外观、感官特征及营养特性。杂豆酚类化合物多样性是杂豆营养特性研究的重点。本文总结杂豆酚类化合物多样性的影响因素,发现合理的提取与分析方法有利于酚类化合物提取的完整性以及表征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指出种属与产地、生长与贮藏及加工过程影响杂豆酚类化合物的合成、溶出与释放,并促使酚类化合物多样性的形成。最后介绍杂豆酚类化合物多样性的代谢组学技术在杂豆多样性研究方面的贡献与优势,提出今后工作的重点与挑战,以期为杂豆酚类化合物的变化机制、加工利用及育种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豆 酚类化合物 多样性 提取方法 定性与定量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转录因子调控植物挥发性有机物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李晓燕 周瑾 +1 位作者 杜佳庚 李梦瑶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4-276,共13页
【目的】为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植物中挥发性有机物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文献,系统总结了近年来转录因子调控挥发性有机物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结果】挥发性有机物是植物特征性香味的主要成分,其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种类丰富,结构复... 【目的】为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植物中挥发性有机物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文献,系统总结了近年来转录因子调控挥发性有机物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结果】挥发性有机物是植物特征性香味的主要成分,其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种类丰富,结构复杂。MYB、NAC、AP2/ERF、bHLH、bZIP和NAC等6类转录因子可通过调控挥发性有机物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基因表达,进而调控挥发性有机物的积累。【结论】概述了植物中挥发物有机物的种类及结构特点、挥发物有机物合成途径中的重要基因、6类转录因子调控挥发物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为进一步开展挥发性有机物相关研究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生物合成 转录因子 调控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