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湿度-地表气温耦合对长江中下游地区2022年8月复合型热浪事件的影响
1
作者 崔彩珍 余锦华 +1 位作者 代刊 云星娥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09-1720,共12页
2022年8月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复合型热浪给社会经济、人类健康、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等方面均造成了严重影响.本文利用国家信息中心提供的1979—2022年6—8月逐日最高、最低气温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再分析数据集的土壤湿度等资料,定义... 2022年8月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复合型热浪给社会经济、人类健康、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等方面均造成了严重影响.本文利用国家信息中心提供的1979—2022年6—8月逐日最高、最低气温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再分析数据集的土壤湿度等资料,定义了复合型热浪事件强度指数及其相应的土壤湿度-地表气温耦合指数,采用分段线性拟合等方法,探讨此次复合型热浪特征及土壤湿度-地表气温耦合的影响.结果表明:(1)2022年8月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复合型热浪事件强度为1979年以来最强,伴随最强的土壤湿度-地表气温耦合.空间分布显示,强的热浪发生在四川东部、重庆西部、湖南等地,这些区域的土壤湿度严重偏干,蒸发受限,获得的净辐射主要用于地表向上的感热通量,使土壤湿度-地表气温出现强的正反馈过程,对热浪的维持起重要作用.(2)复合型热浪中土壤湿度-地表气温耦合影响日间和夜间热浪的物理强迫及过程不同:日间,地表净太阳短波向下辐射增强的强迫作用,促使发生强的土壤湿度-地表气温耦合,引起日间热浪.夜间,白天积累在土壤的热量,通过减小大气热量通量辐散,使夜间地表气温下降减慢,形成夜间热浪,这与以往研究单独夜间热浪的过程不同,后者认为夜间热浪主要与大气柱水汽增加引起的大气逆辐射增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型热浪事件 土壤湿度-地表气温耦合 长江中下游地区
下载PDF
中亚复合高温干旱事件识别与特征分析
2
作者 杨英杰 曹倩 税玥 《干旱气象》 2024年第1期19-26,共8页
由于复合高温干旱事件造成的综合效应远超普通干旱事件,复合高温干旱日益受到人们关注。基于中亚地区1981—2020年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第五代再分析陆地产品(Land Component of the Fifth Generation of European Reanalysis,ERA5-La... 由于复合高温干旱事件造成的综合效应远超普通干旱事件,复合高温干旱日益受到人们关注。基于中亚地区1981—2020年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第五代再分析陆地产品(Land Component of the Fifth Generation of European Reanalysis,ERA5-Land)的逐小时温度数据、月尺度潜在蒸散量数据和日尺度多源集成降水产品,计算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SPEI)和日最高温度,识别复合高温干旱事件并分析其特征,得到以下结论:(1)复合高温干旱事件在中亚各地区空间分布上呈非集中趋势,1980年代、1990年代、2000年代和2010年代发生频次较高的区域分别位于东南部、北部、西北部和西部;(2)这些事件的时间分布表现出由大波动变为平稳小波动的趋势,且2020年之后将维持此平稳状态;(3)分析1984、1993、2010、2020年4个复合高温干旱事件典型年份,发现1984年高温干旱主要集中在中亚东南部,1993年仅零星地区偶发,2010年北部多发复合高温干旱事件,2020年则集中于西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高温干旱 中亚 时空分析 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
下载PDF
城市化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增强对中国复合热浪的协同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高焕妍 沈新勇 +3 位作者 董伟 赵亮 罗亚丽 王咏青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9-131,共13页
基于黑球湿球温度识别了中国复合热浪,并定量分析了城市化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西太副高)对中国复合热浪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1979—2019年中国复合热浪的发生天数、强度和影响范围都在逐步上升,尤其在2010年以后出现跃升,比20世... 基于黑球湿球温度识别了中国复合热浪,并定量分析了城市化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西太副高)对中国复合热浪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1979—2019年中国复合热浪的发生天数、强度和影响范围都在逐步上升,尤其在2010年以后出现跃升,比20世纪80年代增大了4倍左右;城市化快速发展和西太副高增强协同加剧了中国复合热浪;较早发展的城市化对热浪天数、强度、范围增长的贡献分别是9.2%、12.5%、7.5%,而同期西太副高的增强对三类热浪指数有约30%的正贡献,甚至在考虑全球变暖对西太副高的加强作用时,西太副高的贡献增至70%左右。这表明,快速发展的城市化和全球变暖背景下增强的西太副高的协同作用可以解释80%以上21世纪初中国复合热浪的跃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热浪 城市化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协同作用
下载PDF
L1_0-TiAl金属间化合物3d过渡金属合金化力学性能计算 被引量:3
4
作者 陈律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1期57-62,共6页
采用第一原理赝势平面波方法研究了TiAl-X(X为3d过渡金属)超胞合金体系的几何、能量与弹性常数.通过计算、比较、分析Ti7Al8X与Ti8Al7X超胞的合金形成能,得出3d过渡金属在L10-TiAl合金中的占位情况:Sc、V和Cr主要优先占据Ti原子位,Mn、F... 采用第一原理赝势平面波方法研究了TiAl-X(X为3d过渡金属)超胞合金体系的几何、能量与弹性常数.通过计算、比较、分析Ti7Al8X与Ti8Al7X超胞的合金形成能,得出3d过渡金属在L10-TiAl合金中的占位情况:Sc、V和Cr主要优先占据Ti原子位,Mn、Fe、Co、Ni、Cu和Zn则主要优先占据Al原子位.合金化超胞模型的晶体正方度(c/a)显示Mn、Fe和Co明显有利于改善TiAl合金的室温塑性.而比较其G/B值,V、Mn、Co和Ni具有韧化TiAl金属间化合物的作用.两者与实验结论不一致的原因可能在于合金化原子的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AL金属间化合物 赝势平面波方法 形成热 室温脆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