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gional ecological security anddiagnosisof obstaclefactors in underdevelopedregions:acasestudy in Yunnan Province,China 被引量:12
1
作者 OUZhao-rong ZHUQing-ke SUNYong-yu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7年第5期870-884,共15页
In order toclarify regional ecological security status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regional ecological security barriers in underdeveloped regions of China,we took Yunnan province as a case to evaluate its regional eco... In order toclarify regional ecological security status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regional ecological security barriers in underdeveloped regions of China,we took Yunnan province as a case to evaluate its regional ecological security by using entropy matter-element model,comprehensive index and GIS spatial method,and we diagnosed itsobstacle factors through obstacle degree model. We found a low overall level of regional ecological security in Yunnan. Only Kunmingfell into the good level, 68% of the regions were below the critical safe level. For the vast majority of regions in Yunnan, their regional ecological security was unstable. The indexes related to per capita resources, geological and topographyenvironment, economic, and technologywere at the unsafe or dangerous level.The indexes related to urban expansion, level of income,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were at the level of critical safety. The indexes concerning urban management capacity, airqualityand waterenvironment were at the good or ideallevel. Yunnan's regional ecological security was not good due to natural obstructive environment itself, simultaneously lower backward economic and social level restricted the ability of ecological security response to manage ragil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results of the composite index wereroughly consistent with those of the entropy weight matterelement model. The mean values of the classification index,from high to low, were: the state index>the response index>the pressure index. The state index and the response index had a significant mutual promotion to each other.The regions with good composite index, state index and response index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central regions of Yunnan Province.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of regional ecological security level in Yunnan was not obvious. Water resource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were main obstacle factors of the regional ecological security.When distinguishing with obstacle type, Kunming belonged to na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arrier type, while other regions belonged to economic and social barrier ty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gional ecological security Pressure state-response model Entropy matter-element model comprehensive index method Spatial heterogeneity Obstacle factors
下载PDF
Trends in per capita ecological footprint and biocapacity in China 1949-2013
2
作者 Yuan Cao Chengzhong Chen Xuguang Ge 《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7年第2期175-181,共7页
This paper proposes two concepts: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component index(EFCI) and the biocapacity component index(BCCI), based on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EF) and Shannon entropy approaches. Per capita EFCI and BCC... This paper proposes two concepts: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component index(EFCI) and the biocapacity component index(BCCI), based on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EF) and Shannon entropy approaches. Per capita EFCI and BCCI in China 1949-2013 are analyzed using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 Nonlinear models of per capita EFCI and BCCI in China 1949-2013 are presented and their cycles and predictions from 2014 to 2023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over the last 65 years show:(1) EFCI in China has increased constantly with fluctuations, while BCCI has slowly decreased. Their annual change rates are 2.81% and-1.26%, respectively. The increasing EFCI indicates a gradual improvement in China'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otential; the decreasing BCCI indicates severe environmental and population challenges.(2) The cycles of per capita EFCI have periods of 5.4 and 16.3 years, while cycles of per capita BCCI have periods of 3.6, 13,and 21.7 years. The predictive models indicate that EFCI will first decrease, reaching 0.02725 in2014, and will subsequently increase to 0.03261 in 2021. BCCI will increase, reaching 0.01365 in2014 and 0.01541 in 2022. EFCI and BCCI will reach 0.03037 and 0.01537, respectively, in 2023.Policymakers should ensure that the EFCI and BCCI increase in 20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logical footprint component index(EFCI) biocapacity component index(BCCI) entropy method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 dynamic model
下载PDF
Dynamic Comparison and Trend analysis of Southeast Guizhou's Experimental Area of Eco-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the National Eco-efficiency
3
作者 YANG Ting-feng ,ZHAO Yong-xu,XU Xiao-chao Kaili University,Kaili 560000,China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2年第5期76-78,共3页
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eco-efficiency in Southeast Guizhou's experimental area of eco-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we conduct dynamic comparison research of its eco-efficiency and the ... 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eco-efficiency in Southeast Guizhou's experimental area of eco-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we conduct dynamic comparison research of its eco-efficiency and the national eco-efficiency,using single ratio method based on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model,to grasp the gap between its eco-efficiency and the national eco-efficiency,so that we can take appropriate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eco-efficiency.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period 1978-2010,the eco-efficiency in Southeast Guizhou's experimental area of eco-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was always lower than the national eco-efficiency; the long-time average annual value of its eco-efficiency was less than one half of that of the national eco-efficiency,with the absolute gap of 1 630. 095 yuan /hm 2 ,and the gap tended to widen year by year in the period 1978-2002 ( the gap increased from 276. 551 yuan /hm 2 in 1978 to peak of 3 227. 713 yuan /hm 2 in 2002,with an average annual increase of 118. 047 yuan /hm 2 ,and especially after 1992,the gap was particularly evident,with an average annual increase of 194.771 yuan/hm 2 ) ,but from 2003,the gap between the two tended to decrease. Based on the prediction results of grey system,in the period 2011-2025,the gap between the eco-efficiency in Southeast Guizhou's experimental area of eco-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the national eco-efficiency will gradually narrow,and from 2019, the eco-efficiency in Southeast Guizhou's experimental area of eco-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will be higher than the national eco-efficie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model Single ratio method
下载PDF
挠力河自然保护区大兴农场生态林生态恢复成效评估
4
作者 包崇林 刘曼红 +7 位作者 孟祥征 王金武 丁成 王广鑫 王海舟 袁业 米博轩 姚欣欣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5-83,114,共10页
为评估退耕还湿地生态林的生态恢复成效,以挠力河自然保护区大兴农场2017年退耕湿地生态林为研究区域,以种植的5种灌木林(竹柳、杞柳、垂爆109、短絮松江柳和紫穗槐)斑块样地为研究对象,围绕植被的生境质量、植物多样性、景观格局和水... 为评估退耕还湿地生态林的生态恢复成效,以挠力河自然保护区大兴农场2017年退耕湿地生态林为研究区域,以种植的5种灌木林(竹柳、杞柳、垂爆109、短絮松江柳和紫穗槐)斑块样地为研究对象,围绕植被的生境质量、植物多样性、景观格局和水文连通性等方面设置评价指标;应用等权重法和熵权法相结合的组合赋权法为基础,建立综合评估模型,对退耕还湿生态林建设工程的生态恢复成效进行定量化评估(并根据生态恢复成效指数,将恢复状况分为5个等级)。结果表明:竹柳林样地、短絮松江柳样地、杞柳-垂爆109-紫穗槐样地的生态恢复成效指数分别为47.50、50.74、56.01。所有样地的生态恢复成效指数均位于第三级成效等级(40≤R_(EI)<60),生态恢复措施在短期内对生态系统质量的提升不显著,但不同区域间的具有显著差异,种植垂爆109、杞柳和紫穗槐区域优于竹柳林和短絮松江柳区域。大兴农场退耕湿地生态林经过7 a的恢复,已初步建立了生态功能较为完善的湿地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挠力河自然保护区 退耕湿地 生态恢复成效评估 综合赋权法 综合评估模型
下载PDF
河北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5
作者 王健泉 秦欢欢 徐良才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25,40,共8页
定量评价河北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该省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利用水资源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匹配度模型、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和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MDI),核算了2004-2021年河北省水资源生态足迹与生... 定量评价河北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该省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利用水资源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匹配度模型、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和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MDI),核算了2004-2021年河北省水资源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在此基础上,定量分解了影响河北省水资源生态足迹变化的因素。结果表明:(1)河北省人均GDP呈增长趋势,人均用水量在经历短暂的增长期后呈波动下降趋势,2者匹配度呈增长后下降趋势;(2)在研究期内,水资源均处于亏损状态,且亏损较严重,水资源利用压力过大,处于不可持续利用的局面,亟需采取积极的措施来扭转这一局面;(3)在水资源生态足迹变化过程中,经济效应对其促进作用最大,人口效应次之,技术效应起了抑制作用,结构效应在研究期不同年份下对其表现为促进或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匹配度模型 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 LMDI法 河北省
下载PDF
基于PSR模型的A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
6
作者 黄良伟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9期70-76,共7页
本研究基于PSR模型构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进行客观赋权,结合综合指数法和障碍因子诊断模型,评价A市2006—2021年土地生态安全发展状况并分析其障碍因子。结果表明,2006—2021年该市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呈先缓慢下降... 本研究基于PSR模型构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进行客观赋权,结合综合指数法和障碍因子诊断模型,评价A市2006—2021年土地生态安全发展状况并分析其障碍因子。结果表明,2006—2021年该市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呈先缓慢下降后迅速上升趋势,安全等级从Ⅲ级提高到Ⅳ级,达到较安全水平;子系统土地生态安全指数变化较明显,压力指数在2006—2015年呈下降趋势,此后开始回升;状态指数稳步上升,呈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响应指数呈波动上升趋势;土地生态安全压力层障碍度持续增加,状态层和响应层障碍度随之下降,障碍度逐渐由状态层、响应层向压力层进行转移,主要障碍因子为农药施用量、化肥施用量和人口密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安全 PSR模型 熵权法 综合指数法 障碍因子
下载PDF
生态足迹的模型修正与方法改进 被引量:104
7
作者 周涛 王云鹏 +2 位作者 龚健周 王芳 冯艳芬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4592-4603,共12页
生态足迹是测定人类活动的资源消费需求,判明自然资产是否被过度利用的有效工具。介绍了生态足迹的基本概念和模型,简单分析基本模型存在的主要缺陷和争论,重点解析了近年来生态足迹模型在参数调整、项目计算、账户扩展等方面的演变和... 生态足迹是测定人类活动的资源消费需求,判明自然资产是否被过度利用的有效工具。介绍了生态足迹的基本概念和模型,简单分析基本模型存在的主要缺陷和争论,重点解析了近年来生态足迹模型在参数调整、项目计算、账户扩展等方面的演变和修正。介绍生态足迹研究的传统方法:综合法和组分法,评述了生命周期评价,基于投入产出分析,三维模型,净初级生产力,能值理论,时序分析等的方法改进。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自己的看法,期望对我国的生态足迹研究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模型修正 方法改进
下载PDF
城市生态交通系统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15
8
作者 姜玉梅 郭怀成 +2 位作者 黄凯 郁亚娟 刘永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58-163,共6页
基于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理论,采用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反应(DPSIR)模型确定综合评价初始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PCA)法和离差最大化方法(MDM)分别对指标进行精选及赋权,引入生态综合指数(ECI)对系统进行综合量化评价,利用各方法解决不同... 基于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理论,采用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反应(DPSIR)模型确定综合评价初始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PCA)法和离差最大化方法(MDM)分别对指标进行精选及赋权,引入生态综合指数(ECI)对系统进行综合量化评价,利用各方法解决不同阶段问题的优势,重新组合,构建城市生态交通系统综合评价模型算法.运用该模型对2000─2005年北京城市交通生态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北京市城市交通生态化水平逐年提高,但总体水平不高,ECI维持在0.8以下,处于生态化建设时期;区域经济状况、道路通达性、烟尘控制及城市绿化建设方面生态化水平较高,而大气环境综合控制、绿化带整合、道路建设及物流发展方面生态化水平较低,是制约北京城市交通生态建设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交通 DPSIR模型 主成分分析法 离差最大化方法 生态综合指数
下载PDF
江苏省生态足迹时间维度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分析——基于PLS方法对STIRPAT模型的修正 被引量:21
9
作者 肖思思 黄贤金 吴春笃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6-82,共7页
在分析江苏省生态足迹时间维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探讨江苏省生态足迹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1)1990-2007年,江苏省生态足迹以年均5.36%的速度从7 227.75万hm2升至13 817.76万hm2,而生态承载力以年均0.30%的速度从2 850.98万hm2降至2 703.58... 在分析江苏省生态足迹时间维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探讨江苏省生态足迹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1)1990-2007年,江苏省生态足迹以年均5.36%的速度从7 227.75万hm2升至13 817.76万hm2,而生态承载力以年均0.30%的速度从2 850.98万hm2降至2 703.58万hm2,生态足迹对区域生态赤字变化的贡献率达97.81%,成为江苏省生态赤字增加的主要原因;2)STIRPAT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人均GDP及其二次项、第一二产业产值占总产值比重及其二项式是江苏省生态足迹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总人口及城市化率指标却被排除在外,然而VIF值计算结果显示模型中各驱动因素间多重共线性明显;3)采用PLS方法修正STIRPAT模型,消除因素间的多重共线性问题,显示总人口、人均GDP及其二次项、第一二产业产值占总产值比重及其二次项、城市化率及其二次项都是江苏省生态足迹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且按VIP重要性排序为城市化率>人均GDP二次项>一二产业产值占总产值比重>人均GDP>城市化率二次项>总人口>一二产业产值占总产值比重二次项。两种方法中人均GDP二次项的系数均为正,表明江苏省生态足迹变化不存在环境EKC曲线的假说。该文进一步明确STIRPAT模型在分析环境压力的驱动因素中存在的缺陷,另一方面验证了基于PLS修正的STIRPAT模型的准确性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STIRPAT模型 PLS方法 驱动因素 江苏
下载PDF
生态足迹模型的争论与发展 被引量:44
10
作者 陈成忠 林振山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6252-6263,共12页
生态足迹模型自William Rees 1992年提出、Mathis Wackernagel 1996年推广应用以来,在众多研究者的质疑和争论中不断发展、完善。目前,国内已有许多综述文章详细介绍了其理论假设、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实证应用、一些缺陷改进等。在这... 生态足迹模型自William Rees 1992年提出、Mathis Wackernagel 1996年推广应用以来,在众多研究者的质疑和争论中不断发展、完善。目前,国内已有许多综述文章详细介绍了其理论假设、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实证应用、一些缺陷改进等。在这些综述成果基础上,结合近2~3年的研究新进展,概括了10a来对其理论假设、均衡因子、产量因子、计算方法、过于静态性、缺乏预测性、结论单一性等方面存在的主要争论,聚焦了在概念发展、计算方法、均衡因子、产量因子、应用领域、时间序列、非线性科学研究方法、与其他社会经济指标相结合等方面进行的改进及发展,并指出今后生态足迹模型研究将要在计算方法改进、加强实践操作及市场化运作、与可持续发展政策的有机联系、与非线性科学研究方法相结合、长时间序列动态评估、单项指标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这些争论、改进的综述及发展方向的提出,目的在于引发国内对生态足迹模型研究的新思考,推动生态足迹模型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模型 研究方法 缺陷 发展改进
下载PDF
耕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以黑龙江省宁安市为例 被引量:53
11
作者 徐辉 雷国平 +1 位作者 崔登攀 赵宏波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80-184,189,共6页
耕地生态安全关系到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以黑龙江省宁安市为研究区,从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3方面构建了影响耕地生态安全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组合赋权法确定其指标权重,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宁安市2000-2009年耕地生态安... 耕地生态安全关系到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以黑龙江省宁安市为研究区,从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3方面构建了影响耕地生态安全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组合赋权法确定其指标权重,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宁安市2000-2009年耕地生态安全进行定量评价及分析。结果表明:2000-2009年宁安市耕地生态安全水平处于"较安全-敏感-风险-敏感"的"U"型发展阶段,且总体上耕地生态安全程度相对较低,其中2000-2001年宁安市的耕地生态安全处于较安全状态,2002-2003年处于敏感水平,2004-2006年处于风险水平,2007-2009年耕地生态安全状况有所回升,但仍处于敏感水平。依据分析结果,提出了提高宁安市耕地生态安全水平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生态安全 组合赋权法 评价指标体系 综合评价模型 宁安市
下载PDF
辽宁省水资源生态足迹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朱正如 湛雅琪 +1 位作者 曹永强 姜俊超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9-34,共6页
基于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结合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和生态盈亏指数,讨论了辽宁省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的时空特征,并采用LMDI模型对辽宁省2010—2019年水资源生态足迹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辽宁省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在时间变化... 基于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结合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和生态盈亏指数,讨论了辽宁省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的时空特征,并采用LMDI模型对辽宁省2010—2019年水资源生态足迹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辽宁省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在时间变化上较稳定,各用水账户占比大小依次为农业、工业、生活和生态环境用水;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较大差异,仅丹东市、铁岭市、鞍山市、本溪市和葫芦岛市为生态盈余状态,其他行政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生态赤字,盘锦市最为严重,水资源生态状况也较差;②在辽宁省及各行政区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的构成上,除本溪市为工业用水占比最高以外,辽宁省与其他各市都以农业用水为主,其次为工业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占比较低但均有小幅提升;③通过因素分解得出经济因素是推进水资源生态足迹增长的主导因素,结构因素和人口因素对生态足迹变化的影响比较小,技术因素有效抑制了水资源生态足迹的快速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生态足迹 时空特征 指数因素分解法 LMDI模型 辽宁省
下载PDF
长株潭地区生态可持续性 被引量:9
13
作者 戴亚南 贺新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95-602,共8页
基于长株潭地区被批准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背景,针对生态足迹方法的产量因子参数进行改进,利用区域产量因子代替全球产量因子,对长株潭地区1986—2005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核算... 基于长株潭地区被批准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背景,针对生态足迹方法的产量因子参数进行改进,利用区域产量因子代替全球产量因子,对长株潭地区1986—2005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核算,在此基础上,着重采用两种预测方法对该地区2007—2015年生态足迹和生态容量进行预测。两种预测方法分别是二项式曲线预测模型和灰色GM(1,1)模型,对长株潭地区1986—2005年20a的人均生态足迹与时间关系进行了拟合,得出二项式曲线预测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用两种预测模型预测了长株潭地区的人均生态容量,GM(1,1)模型的预测精度更高。选取精度最高的模型分别预测研究区未来10a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容量。未来10a人均生态容量增长平缓(年平均增长率1.8%),人均生态足迹增长快(年平均增长率达16%),相应的人均生态赤字增长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最小二乘法 GM模型 长株潭地区
下载PDF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威海市可持续发展定量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杨天姿 娄安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5139-5141,共3页
利用生态足迹法分析了威海市可持续发展状况。结果表明:2006年威海市的人均生态足迹为3.967、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810、人均生态赤字高达3.157,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运用多指标综合预测法进行了动态评估,对威海市未来人口、生态足迹、生... 利用生态足迹法分析了威海市可持续发展状况。结果表明:2006年威海市的人均生态足迹为3.967、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810、人均生态赤字高达3.157,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运用多指标综合预测法进行了动态评估,对威海市未来人口、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赤字进行了预测。测算了万元GDP生态足迹、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生态经济系统发展能力、人均生态协调系数和生态承载缺陷度指标,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威海市综合发展水平。研究表明,未来几年威海市人均生态赤字呈上升趋势。最后按威海市发展的具体状况提出了改善生态环境、降低生态赤字的建议,力求为相关管理部门规划管理和威海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模型 多指标综合预测法 可持续发展 威海市
下载PDF
基于“三生”视角的土地整治综合效益评价 被引量:10
15
作者 丁继辉 朱永增 +3 位作者 张梦婷 笪如慧 吴继尧 俞双恩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86-91,共6页
以淮安市黄河故道地区为研究区,基于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从生产、生活、生态的角度出发,提出土地综合整治的目标及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对指标进行组合赋权,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评价土地整治的综合效益... 以淮安市黄河故道地区为研究区,基于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从生产、生活、生态的角度出发,提出土地综合整治的目标及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对指标进行组合赋权,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评价土地整治的综合效益。研究结果表明:淮安市黄河故道地区土地整治项目更注重生产效益,以涟水县南集镇土地整治项目为例,生产效益等级为“优”,生活效益等级为“良”,生态效益等级为“中”,评价结果符合项目的实际成效,可操作性、科学性强。在后期土地整治中应更加注重构建乡村地域空间生态屏障,结合生态文明以及水文化建设,突出黄河故道特色,提升农村生态景观美学价值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三生”视角 组合赋权法 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综合效益
下载PDF
山东省生态安全状态评价与预测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学 张祖陆 +2 位作者 张超 王茂香 吕建树 《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第2期173-178,共6页
基于驱动力-状态-响应模型(DSR模型),构建了山东省生态安全状态评价指标体系,对2000年—2008年山东省的生态安全状态及其变化进行了分析,运用灰色系统预测方法,构建GM(1,1)模型并对山东省未来的生态安全状态进行预测.研究结果显示,2000... 基于驱动力-状态-响应模型(DSR模型),构建了山东省生态安全状态评价指标体系,对2000年—2008年山东省的生态安全状态及其变化进行了分析,运用灰色系统预测方法,构建GM(1,1)模型并对山东省未来的生态安全状态进行预测.研究结果显示,2000年—2008年山东省生态安全状态逐年改善,完成了从不安全向临界安全的过渡,2010年—2017年仍将保持逐年改善趋势,至2017年将达到生态安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 DSR模型 模糊综合评判 灰色系统预测 山东省
下载PDF
基于DPSIR-TOPSIS模型的和田连片特困地区生态安全综合评价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宏卫 柴春梅 +3 位作者 樊永红 魏敏 赵喆 桂阳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0-106,115,共8页
【目的】对典型连片特困地区——和田地区各县市的生态安全进行实证分析.【方法】以和田地区为研究对象,应用DPSIR模型,将变异系数法和TOPSIS模型相结合,计算各研究单元的生态安全值并对其进行评价,将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与人均GDP和贫困... 【目的】对典型连片特困地区——和田地区各县市的生态安全进行实证分析.【方法】以和田地区为研究对象,应用DPSIR模型,将变异系数法和TOPSIS模型相结合,计算各研究单元的生态安全值并对其进行评价,将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与人均GDP和贫困村的比例进行空间耦合分析.【结果】研究区生态整体呈不安全状态,生态环境面临的压力较大;研究区的生态安全与人均GDP没有必然的联系,说明只注重发展经济不一定能促进环境的改善;研究区的贫困村比例越高,生态环境越差,两者呈显著相关,表明扶贫工作是消除贫困和改善当地环境的必由之路.【结论】和田地区生态安全呈不安全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PSIR-TOPSIS模型 变异系数法 生态安全综合评价 连片特困地区
下载PDF
我国科技—经济—生态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及其协调度评价——基于灰关联投影寻踪协调度组合评价模型 被引量:9
18
作者 吴丹 胡晶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40-146,共7页
科技创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本文参考现有文献中科技创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3个维度的相关指标,构建科技—经济—生态系统协调度评价指标... 科技创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本文参考现有文献中科技创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3个维度的相关指标,构建科技—经济—生态系统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灰关联分析法、投影寻踪法和协调度模型,综合评价我国不同时期的科技—经济—生态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及其协调度。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5年,我国科技—经济—生态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年均增长率为6.22%,其中,科技创新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生态环境建设水平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5.95%、5.35%、6.43%。同时,我国科技—经济—生态系统的协调度达到0.992。其中,"十五"~"十二五"时期,我国科技—经济—生态系统的协调度持续提升,分别达到0.8465、0.8466、0.9152。总体来看,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政府通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社会发展方式,同步提高科技创新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生态环境建设水平,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科技—经济—生态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及其协调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经济—生态系统 综合发展水平 协调度 灰关联分析法 投影寻踪法 协调度模型
下载PDF
北京市生产性土地的部门关联效应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亚菲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6-60,共5页
本文基于生态足迹的投入产出模型,利用改进的HEM方法和北京市2007年投入产出表及相关数据,计算生产性土地的部门关联效应指标,对北京市9部门块土地资源关联效应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土地资源纵向总效应超过直接消耗的部门块主要由... 本文基于生态足迹的投入产出模型,利用改进的HEM方法和北京市2007年投入产出表及相关数据,计算生产性土地的部门关联效应指标,对北京市9部门块土地资源关联效应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土地资源纵向总效应超过直接消耗的部门块主要由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等部门构成;采选业部门块有更大的土地资源转让潜力;其他部门块都要从本部门块以外获取土地资源,导致各部门块的外部后向关联及外部前向关联都很大。本文认为:生产性土地的关联效应实际上是经济系统部门间土地资源需求的转移,最终需求总量不变,其结构调整就不会对土地资源总量产生影响;改进的HEM方法结合生态足迹最终需求,分析直接土地资源消耗数量,分解影响部门土地资源的组成因素,可以更直接、明确地量化部门间以及部门内部土地资源的关联关系;如果能够以实物型投入产出表代替货币型投入产出表,可以更加科学地反映经济系统中各产业部门土地资源的关联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投入产出 关联效应 假设抽取法 北京
下载PDF
广西西江流域经济-社会-生态系统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熊小菊 廖春贵 胡宝清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6-93,116,共9页
对广西西江流域经济、社会、生态系统综合发展能力及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探讨。结合广西西江流域经济、社会、生态系统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构建出了能够反映复合系统及子系统的时空变化特征、相互作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了2006~2016... 对广西西江流域经济、社会、生态系统综合发展能力及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探讨。结合广西西江流域经济、社会、生态系统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构建出了能够反映复合系统及子系统的时空变化特征、相互作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了2006~2016年的统计数据,对广西西江流域经济、社会、生态系统的发展指数、协调水平、协调状态和时序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2006~2016年,广西西江流域综合发展指数呈波动上升的趋势,经济发展指数呈"三级阶梯"发展的格局,社会发展两极分化严重,生态发展指数时空差异大;②广西西江流域经济-社会-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度提升明显,以中低度协调为主;③经济-社会系统耦合协调度较经济-生态系统、社会-生态系统要稳定,经济-生态系统、社会-生态系统耦合协调水平偏低。研究结果可为广西西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开展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经济-社会-生态系统 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法 耦合协调模型 耦合协调度 广西西江流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