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公安院校人才培养路径探析
1
作者 刘金玲 宋凯琳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04-109,共6页
当前国内外环境日趋复杂,各类风险和深层次矛盾交织出现,给公安院校人才培养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性越发凸显。我国公安院校人才培养重视复合型人才培养、寻求多元化主体合作、采用信息化手段教学,已经形成了较为丰富... 当前国内外环境日趋复杂,各类风险和深层次矛盾交织出现,给公安院校人才培养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性越发凸显。我国公安院校人才培养重视复合型人才培养、寻求多元化主体合作、采用信息化手段教学,已经形成了较为丰富的公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检视法治育人实效,仍存在法治理念教育有待加强、法治课程体系有待完善、师资队伍质量有待提升、合作共享机制有待优化等问题。鉴于此,公安院校的人才培养应优化教育资源、重视法治思维、加强外部合作、贯彻民主法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依法治国 公安院校 人才培养 培养路径
下载PDF
全面依法治国视域下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模式研究
2
作者 刘佳 《河北法律职业教育》 2024年第1期43-48,共6页
新时代我国实施全面依法治国方略,高等教育的重要一环是培养大学生法治意识。然而,当前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也日益凸显,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解决。探讨全面依法治国视域下的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模式,并对该模式进行实践与... 新时代我国实施全面依法治国方略,高等教育的重要一环是培养大学生法治意识。然而,当前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也日益凸显,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解决。探讨全面依法治国视域下的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模式,并对该模式进行实践与效果评估,探索可行的培养方法,有助于为高校法治教育提供科学有效的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依法治国 大学生 法治意识 培养模式
下载PDF
新时代高等学校内部规则治理的理念与路径——兼论一级法治与二级法治的关系
3
作者 董玉庭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1期150-160,F0003,共12页
对于高等学校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而言,依法治校作为目标,事关全面依法治国的成败,作为方法,又事关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各项指标的达成。高等学校的依法治校有外部视角和内部视角两种语境,内部视角与外部视角之和就是法治的整体。作... 对于高等学校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而言,依法治校作为目标,事关全面依法治国的成败,作为方法,又事关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各项指标的达成。高等学校的依法治校有外部视角和内部视角两种语境,内部视角与外部视角之和就是法治的整体。作为高等学校内部的二级法治的基本进路是以一级法治作为参照系建构的,是一级法治的路径映射到校园。但是高等学校内部二级法治的三个不利因素决定了其实现过程更加艰难,如何克服这三个不利因素不仅仅是大学内部二级法治的核心,更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整体水平的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依法治国 依法治校 一级法治 二级法治
下载PDF
行政违法行为检察监督的若干思考
4
作者 马一鸣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43-46,共4页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部署的改革任务之一是检察机关积极探索开展行政违法行为监督,行政违法行为检察监督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方式,也是完善国家治理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关于行政违法行为检察监督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基...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部署的改革任务之一是检察机关积极探索开展行政违法行为监督,行政违法行为检察监督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方式,也是完善国家治理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关于行政违法行为检察监督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基础较少,尤其是理论研究部分尚存空白。基于此,文章以我国宪法对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机关的属性定位为契入点,针对行政违法行为检察监督的内涵、依据以及原则展开全面论证分析,并结合当前行政违法行为检察监督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全面总结行政违法行为检察监督的实践经验,重点找出实践中的问题与不足之处进行深入剖析,围绕监督刚性、问题发现机制、监督工作发展、监督范围、监督能力、监督质效等多个方面展开论述,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依法治国 行政违法行为 法律监督 检察监督 行政检察
下载PDF
论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领导的理论内涵
5
作者 段占朝 《党内法规研究》 2024年第3期80-89,共10页
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在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居于首要地位。其理论内涵可归纳为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的定位论、方向论、本体论和方法论。在定位论上,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在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依法治国、中国特色社... 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在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居于首要地位。其理论内涵可归纳为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的定位论、方向论、本体论和方法论。在定位论上,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在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依法治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中居于根本性地位。在方向论上,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在法治主体、法治价值和法治属性三个方面规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发展方向。在本体论上,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本质特征。在方法论上,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体现在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全面依法治国各方面全过程,坚持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健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以增强党的领导能力和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党的领导 全面依法治国
下载PDF
法治中国的话语表达 被引量:2
6
作者 何志鹏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6-37,共12页
对于法治中国进行高水平的话语表达,不仅是中国法治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关涉中国的国家形象。在中国历史上法治观念和传统总体淡薄、民间对法治话语表达存在一些误解的情况下,推动法治话语的建设和高水平的表达,能够回应和推动中国... 对于法治中国进行高水平的话语表达,不仅是中国法治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关涉中国的国家形象。在中国历史上法治观念和传统总体淡薄、民间对法治话语表达存在一些误解的情况下,推动法治话语的建设和高水平的表达,能够回应和推动中国社会治理的深刻变革,助力民族振兴,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当前,中国法治话语的核心要素包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地位、坚持人民的主体性与主导性、体现知变应变求变的革新精神、彰显理念确立与规范完善的进程、体现法律与道德对治理结构的融合、展示法治中国的全球理念与世界担当。为了有效地向国内和国际社会表达包含上述核心要素的中国法治话语,需要强化中国法治话语表达的生动性,凸显表达的受众友好性,注重话语表述的适当态度,尤其是要通过完善法学教育培养表达中国法治话语的人才队伍。法治话语的高水平表达是建构良好的中国形象、提升中国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它不仅需要我们高度重视,而且有赖于各专业领域的通力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依法治国 话语体系建设 人民至上 社会治理 国家形象 国家声誉 党的自我革命 党的二十大精神
下载PDF
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价值意蕴和出场逻辑 被引量:1
7
作者 牛子谦 钟俊平 《安康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4-18,共5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根本立场,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性质宗旨和价值追求,深刻回答了全面依法治国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生成具有深厚的历史逻辑、深刻的理论逻辑和鲜明的实践逻辑,...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根本立场,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性质宗旨和价值追求,深刻回答了全面依法治国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生成具有深厚的历史逻辑、深刻的理论逻辑和鲜明的实践逻辑,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深刻掌握“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基本内涵和实践要求,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良法善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加强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建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具体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以人民为中心 全面依法治国
下载PDF
《民法典》依法治国的重要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文文 陈兴山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40-45,共6页
2020年5月28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顺应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我国法治史上具有里程碑的大事件。制度建设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目标,也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时代保障人民权益新追求的“... 2020年5月28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顺应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我国法治史上具有里程碑的大事件。制度建设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目标,也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时代保障人民权益新追求的“宣言书”,它的颁行有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实现国家法治现代化,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助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全面依法治国 人民权益
下载PDF
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法治 被引量:48
9
作者 张文显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11,共7页
以经济全球化、公共事务全球化、人权全球化、环境全球化、法律全球化为主要内容的全球化, 表征当今人类社会的综合性发展趋势, 从各个方面推动着中国法制的第三次变革。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前后进行的大规模法律法规规章清理、修改及中... 以经济全球化、公共事务全球化、人权全球化、环境全球化、法律全球化为主要内容的全球化, 表征当今人类社会的综合性发展趋势, 从各个方面推动着中国法制的第三次变革。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前后进行的大规模法律法规规章清理、修改及中国加速融入全球治理结构, 标志着这次法制变革的开始。这次变革包括: 政治法律体制改革、法律体系重构及法的精神的转换。这表明, 在未来的法律发展进程中, 我国法律的现代精神、全球精神、人类文明普适精神、法律的职业共同体的职业精神等将更加鲜明, 更进一步贯通整个法律体系和法律的运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法治国 全球化 法制变革
下载PDF
论以德治国与道德建设 被引量:6
10
作者 杨焕章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3期5-11,共7页
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紧密结合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治国方略 ,在加强法制建设的同时必须大力加强道德建设 ,加强社会的道德建设 ,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
关键词 "以德治国" 道德 "依法治国" 法制建设 道德建设
下载PDF
我国政法教育的变迁与展望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柏峰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21,共19页
政法教育形成于1950年代,基于巩固新生政权的需要,它为政法工作培养专门干部。与政法工作强调政治性一样,政法教育是强调政治性的法学教育,非常重视党的政治路线和组织纪律教育。改革开放后,法学教育日趋强调专业化、职业化。20世纪80年... 政法教育形成于1950年代,基于巩固新生政权的需要,它为政法工作培养专门干部。与政法工作强调政治性一样,政法教育是强调政治性的法学教育,非常重视党的政治路线和组织纪律教育。改革开放后,法学教育日趋强调专业化、职业化。20世纪80年代,仍继续强调政治性。这与当时的社会治安形势及“严打”刑事政策有一定关系。1990年代以后,政治性在政法教育中日渐淡出,法学教育趋向服务市场经济的专业化。新时代的治国理政,在法治领域创造了一系列新实践,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运用深入政治领域,国家和社会治理广泛纳入全面依法治国范畴,涉外法治深度关联国际政治、国际关系。这些实践造就了强调政治性的大法治工作格局,对法学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催生了新政法教育。党内法规学、纪检监察学、国家安全学、社会治理法学等新学科应运而生,人权法学、知识产权法学等学科应需更新。新政法教育与专业化法学教育并行,扩展了法学教育的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法 政法教育 法学教育 全面依法治国 大法治格局
下载PDF
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学理阐释 被引量:20
12
作者 江国华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9-42,共14页
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党领导人民依法治国实践经验的总结升华和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创新发展。为了深入理解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有必要基于学理逻辑,选取习近平关于法治与政治、法治与改革、依法治... 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党领导人民依法治国实践经验的总结升华和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创新发展。为了深入理解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有必要基于学理逻辑,选取习近平关于法治与政治、法治与改革、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法治与现代化这“五对关系”的论述,对法治新理念展开法理论证;基于规范逻辑,围绕法律规范体系、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和社会规范体系三大规范体系建设,完成法治新思想的规范建构;基于实践逻辑,从坚持依法执政、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坚持依法行政、坚持公正司法、创新社会治理、加强人才培养等方面构设法治新战略的实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全面依法治国 学理阐释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国家治理现代化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从严治党
下载PDF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政治文明与依法治国 被引量:1
13
作者 匡自明 黄稳书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93-96,共4页
党的十六大报告关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的科学论断,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依法治国的内在联系。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发展社会主义... 党的十六大报告关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的科学论断,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依法治国的内在联系。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政治 政治文明 依法治国 社会主义
下载PDF
以法促德——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的结合点之一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燕华 《河南社会科学》 2001年第6期16-19,共4页
法律和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以法促德的必要性在于,道德建设需要法律的引导和支撑;以法促德的可能性在于,法律规范包含着相应的伦理精神,法... 法律和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以法促德的必要性在于,道德建设需要法律的引导和支撑;以法促德的可能性在于,法律规范包含着相应的伦理精神,法律的强制力可以用来推行和维护一定的道德规范。针对我国当前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应采取加强立法与执法等措施促进道德建设,实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紧密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法治国 以德治国 法律 道德
下载PDF
正义和秩序:依法治国的核心价值 被引量:1
15
作者 龙红飞 谢廷文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2期37-41,共5页
法治这一概念有一形成过程。依法治国就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法律化、制度化。这一目标包含了社会主义所追求的正义、秩序、自由、平等的法律价值 ,而其核心价值是正义和秩序。
关键词 法治概念 依法治国 核心价值
下载PDF
坚持党的领导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被引量:12
16
作者 付子堂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8,32,共7页
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胜利闭幕不久,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要重点抓好的工作,提出并阐释了“十一个坚持”。这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集中体... 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胜利闭幕不久,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要重点抓好的工作,提出并阐释了“十一个坚持”。这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集中体现。其中,第一个即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是坚持法治中国建设正确方向,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国际国内环境越是复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务越是繁重,越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改善党的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全面依法治国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健全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通过法治保障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效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十一个坚持” 全面依法治国
下载PDF
建立科学有效的基层依法治理运作机制探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田承春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0-26,共7页
在基层依法治理取得成效和经验的同时 ,也存在一些不足 ,表现在基层民主建设、基层经济建设以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方面 ,因此 ,应当建立科学有效的基层依法治理运作机制。这就有赖于全国依法治国工作的深入发展 ,有赖于公民民主意识、... 在基层依法治理取得成效和经验的同时 ,也存在一些不足 ,表现在基层民主建设、基层经济建设以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方面 ,因此 ,应当建立科学有效的基层依法治理运作机制。这就有赖于全国依法治国工作的深入发展 ,有赖于公民民主意识、法制意识的普遍提高 ,有赖于党的组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办事作风的形成 ,有赖于完善人民调解制度 ,有赖于社会治安的进一步好转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发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法治国 基层依法治理 运作机制 基层民主建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法律体系 依法行政 人民调解制度 公民权利
下载PDF
试论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思想的演进 被引量:2
18
作者 薛忠义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102-104,共3页
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方略 ,历经 2 0年的思想演进。从重视民主和法制建设 ,规定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经倡行政治体制改革 ,强调以法治代替人治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以法治国到十五大最终确立了依法治国 ,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方略 ,历经 2 0年的思想演进。从重视民主和法制建设 ,规定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经倡行政治体制改革 ,强调以法治代替人治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以法治国到十五大最终确立了依法治国 ,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方略 ,从而实现了治国方略的重大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依法治国 法制建设
下载PDF
理论与历史的背反——对“人民内部矛盾”提法的反思 被引量:11
19
作者 谢维营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8-14,31,共8页
"人民内部矛盾"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政治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这一概念已经失去继续存在的理由。因为:第一,该概念是法制不健全的年代的产物,其实质是等级制和"人治"模式的反映,它与"依法治国"... "人民内部矛盾"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政治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这一概念已经失去继续存在的理由。因为:第一,该概念是法制不健全的年代的产物,其实质是等级制和"人治"模式的反映,它与"依法治国"的原则不相一致,不符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现代宪法精神;第二,该概念存在理论缺陷,其模糊性、不确定性与自我矛盾性使这一概念缺乏自洽性与始终一贯性;第三,该概念在社会实践中已经失去其积极意义,从身份上界定人民与敌人的标准如家庭出身、思想意识、剥削与否已被证明是完全行不通的。任何人违法犯罪都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内部矛盾 “依法治国”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宪法精神 概念 制裁 健全 历史 反思 社会实践
下载PDF
基层依法治理在依法治国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驰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19,共6页
基层依法治理是依法治国的基础工程 ,它生动地体现了依法治国的价值和基本原则 。
关键词 民主政治 自治 价值形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依法治国 基层依法治理 价值 基本原则 基层民主 法治精神 法律信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