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TOmed智能运动反馈训练联合精细化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的影响
1
作者 王斌 高松年 +1 位作者 刘巧云 董新春 《康复学报》 CSCD 2024年第2期117-123,共7页
目的 观察MOTOmed智能运动反馈训练联合精细化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平衡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1-10月在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康复中心住院治疗的148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 观察MOTOmed智能运动反馈训练联合精细化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平衡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1-10月在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康复中心住院治疗的148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4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精细化康复训练。根据脑梗死患者(卧床患者、可坐立患者、借助辅具可站立患者和无辅具可挺直站立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程度给予相应的运动康复训练(如肢体关节训练、身体转移训练、平衡训练和步行训练等),5 d/周,持续治疗12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MOTOmed智能运动反馈训练(被动运动模式、有助力运动模式和主动训练模式的上肢/下肢运动康复训练),1次/d,45 min/次,5 d/周,持续治疗1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评估患者平衡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评估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分评估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评估患者生活质量;比较患者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血流速度变化和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上肢/下肢FMA评分、BBS评分、MBI评分、WHOQOL-BREF评分、MAC和ACA血流速度、血清NGF和BDNF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降低,上肢/下肢FMA评分、BBS评分、MBI评分、WHOQOL-BREF评分、MAC和ACA血流速度、血清NGF和BDNF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OTOmed智能运动反馈训练联合精细化康复训练可改善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平衡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偏瘫 MOTOmed智能运动反馈训练 精细化康复训练 神经功能 运动功能 平衡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本体感觉训练联合下肢反馈训练对髌骨骨折术后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平衡功能的影响
2
作者 江峻 王海波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3期184-187,共4页
目的探讨本体感觉训练联合下肢反馈训练在髌骨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72例髌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采取本体感... 目的探讨本体感觉训练联合下肢反馈训练在髌骨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72例髌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采取本体感觉训练联合下肢反馈训练.对比两组膝关节活动度、平衡功能、膝关节功能、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膝关节主动活动度、Berg平衡量表评分、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评分、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体感觉训练联合下肢反馈训练可以增加髌骨骨折手术患者膝关节活动度,提高平衡功能与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骨折 本体感觉训练 下肢反馈训练 膝关节活动度 平衡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微动反馈运动控制手指功能康复训练机器人设计 被引量:1
3
作者 瞿志俊 温宏愿 +2 位作者 王荣林 孙松丽 方铖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2023年第5期9-11,共3页
设计了一种微动反馈运动控制手指功能康复训练机器人。根据手指功能康复训练要求,完成了机器人的结构设计,并针对微动反馈运动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利用患者的主动运动意识产生的手指微动实时反馈参与运动控制。该运动控制方法进一步促... 设计了一种微动反馈运动控制手指功能康复训练机器人。根据手指功能康复训练要求,完成了机器人的结构设计,并针对微动反馈运动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利用患者的主动运动意识产生的手指微动实时反馈参与运动控制。该运动控制方法进一步促进了手指功能康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动反馈 运动控制 手指功能康复训练 机器人
下载PDF
下肢反馈训练联合早期部分负重训练对髌骨骨折患者平衡能力及关节活动度的影响
4
作者 郑明珠 陈燕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3年第5期97-100,共4页
目的探讨下肢反馈训练联合早期部分负重训练对髌骨骨折患者平衡能力及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8月本院收治的58例髌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9例.对照组进行早期部分负重训练... 目的探讨下肢反馈训练联合早期部分负重训练对髌骨骨折患者平衡能力及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8月本院收治的58例髌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9例.对照组进行早期部分负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下肢反馈训练,两组均连续训练30 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恢复情况、平衡功能、关节活动度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6.21%,高于对照组的48.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观察组的疼痛、肌肉萎缩、积液、膝运动范围评分及总评分分别为(5.81±0.67)分、(3.58±0.63)分、(1.86±0.48)分、(5.89±0.71)分、(25.62±4.08)分,均高于对照组的(4.58±0.54)分、(2.12±0.41)分、(1.39±0.37)分、(4.84±0.52)分、(19.42±3.84)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观察组的Berg平衡量表评分为(48.56±4.12)分,高于对照组的(40.14±3.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观察组的膝关节主动活动度为(121.59±11.17)°,大于对照组的(104.39±1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观察组的生理职能、精神健康、生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评分分别为(71.36±6.02)分、(67.39±6.21)分、(72.28±5.91)分、(72.19±5.13)分、(68.63±6.24)分,均高于对照组的(62.34±5.18)分、(57.49±5.27)分、(61.32±5.41)分、(60.58±4.96)分、(57.33±5.86)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髌骨骨折患者进行下肢反馈训练联合早期部分负重训练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膝关节功能,扩大关节活动度,促进患者恢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骨折 下肢反馈训练 早期部分负重训练 平衡能力 关节活动度
下载PDF
运动反馈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上肢痉挛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万新炉 叶正茂 +1 位作者 潘翠环 沈怡 《中国康复》 2013年第2期109-111,共3页
目的:观察运动反馈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上肢痉挛状态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4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2例,2组患者均按常规的物理治疗和作业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运动反馈训练。治疗前后采用E-LINK评估系统评定肘关节... 目的:观察运动反馈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上肢痉挛状态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4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2例,2组患者均按常规的物理治疗和作业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运动反馈训练。治疗前后采用E-LINK评估系统评定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及前臂旋转活动度,并采用改良Ashworth分级评定屈肘肌群及前臂旋前肌群肌张力。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前臂旋转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屈肘肌群、前臂旋前肌群肌张力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反馈系统提供的寓教于乐的康复方法能提高训练的趣味性、积极性,对脑卒中后偏瘫上肢痉挛状态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对偏瘫患者治疗效果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反馈训练 脑卒中 痉挛
下载PDF
新Bobath技术结合智能运动反馈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8
6
作者 陈捷 吴福春 +1 位作者 莫国清 余德标 《康复学报》 2018年第6期16-20,共5页
目的:观察新Bobath技术结合智能运动反馈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的影响。方法:6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及作业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新Bobath技术及智... 目的:观察新Bobath技术结合智能运动反馈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的影响。方法:6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及作业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新Bobath技术及智能运动反馈训练。比较2组手腕运动功能FMA-UE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BI评分、偏瘫侧腕关节背伸最大活动度的差异。结果:治疗2、4、6周后,2组FMAUE、MBI评分及腕关节背伸最大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6周后,治疗组FMA-UE评分及腕关节背伸最大活动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治疗组MBI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Bobath技术结合智能运动反馈训练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新Bobath技术 智能运动反馈训练 偏瘫 手功能
下载PDF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计算机运动反馈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手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孙秋芳 张芬 +3 位作者 刘亚楠 蔡琛 车文生 张智芳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0年第24期2181-2186,共6页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HF-rTMS)联合计算机运动反馈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手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采取HF-rTMS治疗;研究组60例,采取HF-rTMS治疗联合计算机运动反馈训练,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治疗前后...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HF-rTMS)联合计算机运动反馈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手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采取HF-rTMS治疗;研究组60例,采取HF-rTMS治疗联合计算机运动反馈训练,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治疗前后上肢运动功能、上肢感觉功能、手功能、步行功能、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患侧手指各项功能评分及FMA评分均增加,腕屈肌MAS评分及触觉阈值、两点辨别觉均减小,研究组变化更明显(P<0.05)。治疗后2组患者FAC评分及步幅、步速、步频均增加,研究组增加更明显(P<0.05)。治疗后2组患者MoCA、SS-QOL评分均增加,研究组变化更明显(P<0.05)。结论HF-rTMS联合计算机运动反馈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上肢感觉功能及手功能的改善效果更明显,还有助于患者步行功能、认知功能的改善,提升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计算机运动反馈训练 手功能
下载PDF
计算机运动反馈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手功能康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8
作者 何龙龙 黄国志 +3 位作者 黄文浩 曾庆 路鹏程 梁嘉欣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27-432,共6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运动反馈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46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n=23)和试验组(n=23)。在接受基础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试验组采用计算机运动反馈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手功能康复... 目的:探讨计算机运动反馈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46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n=23)和试验组(n=23)。在接受基础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试验组采用计算机运动反馈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手功能康复治疗,每天1次,每次30min,每周5次,共4周。治疗前后采集患侧手部的表面肌电值,同时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FMA)、改良Ashworth分级评价量表(MAS)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来评估患者的功能。结果:共43例患者完成试验。治疗后,对照组FMA、MBI评分以及腕屈肌、腕伸肌、指伸肌、拇短展肌表面肌电积分肌电值(iEMG)、均方根值(RMS)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试验组FMA、MAS、MBI评分以及腕屈肌、腕伸肌、指伸肌、拇短展肌表面肌电iEMG、RMS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FMA总分及手部分评分、MBI评分、腕伸肌RMS、指伸肌iEMG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计算机运动反馈训练可有效促进脑卒中患者手功能的康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手功能 计算机运动反馈训练 表面肌电图
下载PDF
智能反馈训练联合冲击波对卒中后上肢痉挛的疗效 被引量:3
9
作者 罗玲华 万洪梅 +1 位作者 刘摩 余明华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2年第27期37-41,共5页
目的:观察卒中后上肢痉挛治疗中智能反馈训练联合冲击波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的试验设计方法,选取2021年6-12月南昌市第一医院脑卒中上肢屈肘痉挛的患者6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 目的:观察卒中后上肢痉挛治疗中智能反馈训练联合冲击波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的试验设计方法,选取2021年6-12月南昌市第一医院脑卒中上肢屈肘痉挛的患者6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同时采用上肢智能反馈训练联合冲击波疗法。统计分析两组上肢痉挛程度、肘关节活动度、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临床疗效。分别于康复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屈肘肌群、前臂旋前肌群MAS分级、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前臂旋转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屈肘肌群、前臂旋前肌群MAS分级均低于对照组(P<0.05),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前臂旋转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屈肘肌群、前臂旋前肌群MAS分级均低于治疗前(P<0.05),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前臂旋转活动度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两组FMA评分、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FMA评分、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FMA评分、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86.67%(26/30)高于对照组的60.00%(1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卒中后上肢痉挛治疗中智能反馈训练联合冲击波治疗的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上肢痉挛 常规康复训练 智能反馈训练 冲击波 上肢痉挛程度 肘关节活动度 肢体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运动反馈训练对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疗效 被引量:18
10
作者 孙莹 花佳佳 +3 位作者 施加加 罗艳 程会兰 李周 《中国康复》 2015年第6期409-411,共3页
目的:探讨上肢运动反馈训练对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疗效。方法:52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在进行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一般作业疗法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上... 目的:探讨上肢运动反馈训练对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疗效。方法:52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在进行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一般作业疗法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上肢运动反馈的作业疗法训练,治疗前后分别对2组患者上肢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改良Barthel指数(MBI)、Fugl-Meyer评定量表(FMA)和简易上肢机能检查(STEF)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AROM、STEF、FMA和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5个月的上肢运动反馈作业疗法可改善偏瘫患者上肢和手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反馈训练 偏瘫 运动功能 康复
下载PDF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智能运动反馈训练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李秀 俞坤强 +1 位作者 戴梦圆 周敏亚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第19期112-115,119,共5页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联合智能运动反馈训练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恢复期脑卒中患者200例...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联合智能运动反馈训练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恢复期脑卒中患者20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开展低频rTMS联合智能运动反馈训练,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肌力、上肢被动牵拉力、上肢功能恢复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上肢肌力、上肢被动牵拉力、上肢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侧上臂肌力、伸腕肌力、屈腕肌力等级明显提升,优于对照组;上肢被动牵拉力明显下降,低于对照组;FMA、M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低频rTMS联合智能运动反馈训练可安全、有效促进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智能运动反馈训练 脑卒中 上肢运动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