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矿综掘工作面长压短抽除尘性能与尘源移动路径关系
1
作者 江丙友 王一凡 +2 位作者 林汉毅 王浩宇 赵洋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973-2985,共13页
长压短抽通风除尘是净化煤矿综掘工作面掘进区域高质量浓度粉尘的有效方法之一,特别是压抽配合产生的局部流场有利于对呼吸性粉尘的除降,而产尘源位置的动态变化对该方式除尘性能的影响不甚明晰。通过考虑产尘源位置沿横、纵2种方向的... 长压短抽通风除尘是净化煤矿综掘工作面掘进区域高质量浓度粉尘的有效方法之一,特别是压抽配合产生的局部流场有利于对呼吸性粉尘的除降,而产尘源位置的动态变化对该方式除尘性能的影响不甚明晰。通过考虑产尘源位置沿横、纵2种方向的运动路径及往复次数,基于长压短抽试验平台设计了4种尘源移动路径,结合对长压短抽通风系统参数的调控,测试分析尘源在不同运动工况下对空间粉尘质量浓度、粉尘粒径质量浓度和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通风参数下,横向路径对司机和行人呼吸带位置造成的粉尘质量浓度均低于纵向;而在横向路径中,当压风筒位于靠近抽风筒一侧且压风口位于司机前方约1 m区域时,司机与行人呼吸带位置的PM1、PM2.5和PM10粉尘粒径质量浓度最低,通风除尘效果最好。空间粉尘扩散表现为:粒径小于2.5µm的颗粒极易跟随抽风流场被抽尘口收集净化,而粒径大于10µm的颗粒则会从产尘源和抽尘区域逃逸到司机及其后方区域,并以自然沉降为主。基于前期试验所得最优尘源移动路径与通风参数,在陕北某煤矿2304综掘工作面开展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横向路径下司机位置和行人呼吸带位置的总粉尘质量浓度分别降低至85.6 mg/m^(3)和21.9 mg/m^(3),降尘率最高达到76.9%;呼吸性粉尘质量浓度分别降低至15.3 mg/m^(3)和10.5 mg/m^(3),降尘率最高达到85.2%,除尘性能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压短抽 综掘工作面 尘源位置 粉尘质量浓度 粒径分布
下载PDF
伏立康唑血药浓度偏高的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2
作者 周菊香 李艳飞 +3 位作者 吕芳君 李带田 张继红 伍继初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53-660,共8页
目的:构建和验证伏立康唑血药浓度偏高发生风险的预测模型,指导临床伏立康唑个体化用药。方法:基于医院信息系统(HIS)的真实世界数据,收集本院2017年8月至2021年8月期间接受伏立康唑治疗并进行了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监测的住院患者的病例... 目的:构建和验证伏立康唑血药浓度偏高发生风险的预测模型,指导临床伏立康唑个体化用药。方法:基于医院信息系统(HIS)的真实世界数据,收集本院2017年8月至2021年8月期间接受伏立康唑治疗并进行了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监测的住院患者的病例信息。对纳入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同时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变量间的潜在共线性和过拟合度,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回归进行潜在预测变量的筛选。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伏立康唑血药浓度偏高发生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使用C-指数、校准图和临床决策曲线分析评价模型的区分度、一致性和临床可用性,并绘制列线图。结果:纳入147例患者,筛选出血浆白蛋白、降钙素原作为预测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预测模型,建立回归方程为logit(P)=2.965+0.508×PCT-0.144×白蛋白。绘制预测伏立康唑血药浓度偏高发生风险列线图。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显示,预测模型预测伏立康唑血药浓度偏高发生风险的AUC为0.787(95%CI 0.663-0.911)。伏立康唑血药浓度偏高的发生率截止值为33.06%,敏感度为63.64%,特异度为87.65%,阳性预测值58.33%,阴性预测值为89.87%。校准曲线显示较好的一致性,临床决策曲线得出在阈值概率介于6.67%~99.99%时,模型具有正的净效益。结论:伏立康唑血药浓度偏高发生风险的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可为临床伏立康唑的个体化用药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立康唑 血药浓度 降钙素原 血浆白蛋白 预测模型
下载PDF
桃冲白云石矿筛分楼除尘系统改造设计与实践 被引量:1
3
作者 张书荣 李守爱 +1 位作者 居伟伟 贾敏涛 《现代矿业》 CAS 2023年第4期230-232,共3页
马钢矿业桃冲矿为解决粉尘的达标排放问题,开展了筛分楼除尘系统改造。结果表明,新设置的2套除尘系统减少了管网布置,降低了管理和维护难度,达到了经济高效运行的效果;应用风量10.1万m^(3)/h和7万m^(3)/h除尘器后,现场岗位总粉尘浓度降... 马钢矿业桃冲矿为解决粉尘的达标排放问题,开展了筛分楼除尘系统改造。结果表明,新设置的2套除尘系统减少了管网布置,降低了管理和维护难度,达到了经济高效运行的效果;应用风量10.1万m^(3)/h和7万m^(3)/h除尘器后,现场岗位总粉尘浓度降至0.9 mg/m^(3),新型褶皱式滤筒使排气筒排放浓度降至4.6 mg/m^(3)和5.5 mg/m^(3),达到了除尘系统排气筒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标准要求;新型褶皱式滤筒适用于高黏性粉尘,较好地解决了困扰白云石矿高黏性粉尘糊袋及岗位粉尘浓度超标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筛分楼 高黏性粉尘 除尘系统 排放限值 粉尘浓度
下载PDF
聚羧酸系减水剂对铝酸三钙-石膏体系早期水化的作用机制
4
作者 衷从浩 黄伟 +3 位作者 周佳敏 麻秀星 方云辉 吕满荣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50-857,共8页
为探究聚羧酸系减水剂(PCE)对铝酸三钙(C_(3)A)-石膏体系早期水化的作用机制,通过水化进程、溶解速率、物相演变和溶液离子浓度进行表征,分析PCE对C_(3)A-石膏体系早期水化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PCE的掺入抑制了C_(3)A颗粒的溶解,阻碍了... 为探究聚羧酸系减水剂(PCE)对铝酸三钙(C_(3)A)-石膏体系早期水化的作用机制,通过水化进程、溶解速率、物相演变和溶液离子浓度进行表征,分析PCE对C_(3)A-石膏体系早期水化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PCE的掺入抑制了C_(3)A颗粒的溶解,阻碍了钙矾石(AFt)晶体在C_(3)A颗粒表面的成核生长,并使石膏处于较低的溶解平衡状态;PCE在颗粒表面的吸附改变了SO_(4)^(2-)、Ca^(2+)等的空间分布,促使各种离子在颗粒表面的聚集,增加了离子之间碰撞、沉淀,有利于形成单硫型水化硫铝酸钙(AFm)物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羧酸系减水剂 铝酸三钙 水化产物 离子浓度 饱和指数
下载PDF
接种菌根真菌对模拟开采伤根植物的修复效应 被引量:13
5
作者 毕银丽 孙金华 +3 位作者 张健 宋子恒 蔡云 孙欢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13-1020,共8页
为揭示接种菌根真菌对采煤沉陷引起植物根系拉伤的修复作用,模拟矿区植物垂直方向上拉伤根系,采用三室分根装置以玉米为宿主植物,通过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简称AM真菌)研究其对植物受损根系生理生化的影响。... 为揭示接种菌根真菌对采煤沉陷引起植物根系拉伤的修复作用,模拟矿区植物垂直方向上拉伤根系,采用三室分根装置以玉米为宿主植物,通过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简称AM真菌)研究其对植物受损根系生理生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接菌能缓解因伤根对玉米生长的不利影响。1/3伤根时接菌玉米的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分别比未接菌显著提高43.8%和17.6%。2/3伤根时,接菌的玉米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大于未接菌,但未达到显著水平。最大伤根程度时菌根室中AM真菌的侵染率和菌丝密度分别为71.1%和4.82 m/g,仍能与玉米形成稳定的互惠共生关系。接菌促进受损根系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利用。伤根1/3时,接菌玉米地上部中N,P,K,Ca和Mg含量分别比未接菌显著增加1.55,0.43,5.23,2.81和0.28 mg/g,接菌分别比未接菌的玉米根系中N,P,K,Ca和Mg含量显著增加1.32,0.73,5.0,6.45和0.69 mg/g,且能恢复到未伤根时玉米的矿质元素含量水平。接菌能降低伤根对玉米根系内源激素产生的不利影响。伤根1/3时菌根室接菌玉米根系中生长素(IAA)、赤霉素(GA)和细胞分裂素(CTK)含量显著提高,脱落酸(ABA)含量显著降低,且达到未伤根时内源激素含量水平。伤根2/3时菌根室和根室中接菌根系的GA和CTK含量可以恢复到1/3伤根时根系中该激素含量水平。AM真菌的侵染率与菌丝密度与根系中GA和CTK含量显著相关,与IAA和ABA含量相关性不显著。接种菌根缓解了伤根对植物的生理生化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根真菌 受损根系 三室分根系统 内源激素水平 植物修复
下载PDF
基于L-M优化算法的猪舍氨气浓度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谢秋菊 苏中滨 +3 位作者 刘佳荟 郑萍 马铁民 王雪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74-79,共6页
在规模化养殖中,猪舍环境直接影响猪健康水平及生产能力。针对猪舍环境因素(包括温度、湿度、风速和氨气浓度)进行数据采集,选取具有代表性30 d数据,建立基于L-M优化算法的3-7-1三层结构的BP神经网络模型,对猪舍环氨气浓度进行预测。结... 在规模化养殖中,猪舍环境直接影响猪健康水平及生产能力。针对猪舍环境因素(包括温度、湿度、风速和氨气浓度)进行数据采集,选取具有代表性30 d数据,建立基于L-M优化算法的3-7-1三层结构的BP神经网络模型,对猪舍环氨气浓度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预测模型经过90步达到目标误差,网络收敛速度快,效率高,预测值与实测值最大相对误差仅为1.72%,与线性预测方法相比较可提高猪舍氨气浓度预测的准确性与及时性,为猪舍环境预警及控制提供支持,也为其他行业预测模型建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M优化算法 BP神经网络 预测模型 猪舍氨气浓度
下载PDF
白光LED用Ce:YAG单晶的光学性能与掺杂浓度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赵斌宇 梁晓娟 +5 位作者 陈兆平 谢翠萍 骆乐 张志敏 钟家松 向卫东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30-236,共7页
采用提拉法生长Ce:YAG单晶,通过X射线衍射和激发发射光谱对其晶相结构和光谱特性进行了表征,研究了Ce:YAG单晶封装白光LED的最佳掺杂浓度.在455 nm蓝光激发下, Ce:YAG单晶的发射光谱可由中心波长526 nm(5d12 EgГ8g→4f12 F7/2Г8u... 采用提拉法生长Ce:YAG单晶,通过X射线衍射和激发发射光谱对其晶相结构和光谱特性进行了表征,研究了Ce:YAG单晶封装白光LED的最佳掺杂浓度.在455 nm蓝光激发下, Ce:YAG单晶的发射光谱可由中心波长526 nm(5d12 EgГ8g→4f12 F7/2Г8u)的宽发射带(500~650 nm)组成;激发光谱由343 nm (4f12F5/2Г7u→5d12EgГ7g)和466 nm(4f12F5/2Г7u→5d12EgГ8g)2个激发峰组成;Stokes位移为2448 cm-1, Huang-Rhys因子为6.12.研究结果表明, Ce:YAG单晶中Ce离子掺杂浓度与封装的白光LED之间有对应关系,在650 nm红粉调节下Ce离子最佳掺杂浓度范围为0.034~0.0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光LED 铈掺杂钇铝石榴石 光学性能 掺杂浓度
下载PDF
吡啶类离子液体对青海弧菌Q67的混合毒性评估 被引量:8
8
作者 张瑾 刘树深 +2 位作者 邓慧萍 周俊 王成林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55-962,共8页
混合污染物产生的累积与毒性相互作用具有潜在的环境与健康风险。以6种吡啶类离子液体(IL):丁基溴化吡啶([Bpy]Br)、己基溴化吡啶([Hpy]Br)、辛基溴化吡啶([Opy]Br)、丁基氯化吡啶([Bpy]Cl)、己基氯化吡啶([Opy]Cl)和辛基氯化吡啶([Opy]... 混合污染物产生的累积与毒性相互作用具有潜在的环境与健康风险。以6种吡啶类离子液体(IL):丁基溴化吡啶([Bpy]Br)、己基溴化吡啶([Hpy]Br)、辛基溴化吡啶([Opy]Br)、丁基氯化吡啶([Bpy]Cl)、己基氯化吡啶([Opy]Cl)和辛基氯化吡啶([Opy]Cl)为混合物组分,应用直接均分射线法(EquRay)和均匀设计射线法(UD-Ray)分别设计4组二元IL混合物和2组三元混合物,每组混合物包括5条具有不同浓度配比的混合物射线。应用微板毒性分析法测定6种IL及其30条混合物射线对青海弧菌Q67的发光抑制毒性,以浓度加和(CA)为加和参考模型分析混合物毒性相互作用。结果表明,Logit函数能有效地拟合6种吡啶IL及其30条混合物射线的浓度-效应数据。若以半数效应浓度的负对数(pEC50)为毒性指标,6个吡啶IL对Q67的毒性与烷基链上碳原子数目正相关,且每增加2个碳原子,其毒性约增加1。IL的阴离子(Br-或Cl-)对毒性没有影响。除己基氯化吡啶([Hpy]Cl)和辛基氯化吡啶([Opy]Cl)的二元混合物呈现明显拮抗作用外,其他二元及三元混合物都为加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啶类离子液体 青海弧菌Q67 微板毒性分析法 浓度加和 拮抗
下载PDF
可降解钻井液对煤岩渗透率的影响评价 被引量:6
9
作者 蔡记华 袁野 +2 位作者 刘浩 肖长波 王济君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993-1998,共6页
在煤矿瓦斯(煤层气)抽采过程中,要求钻井液既能有效地保持孔壁稳定,又尽可能降低对煤层的伤害。笔者分别以原状煤样(模拟较致密的煤岩)和人工煤样(模拟较松散或大裂隙煤岩)为实验对象,通过比较不同阶段(污染前、污染后、生物酶解堵和酸... 在煤矿瓦斯(煤层气)抽采过程中,要求钻井液既能有效地保持孔壁稳定,又尽可能降低对煤层的伤害。笔者分别以原状煤样(模拟较致密的煤岩)和人工煤样(模拟较松散或大裂隙煤岩)为实验对象,通过比较不同阶段(污染前、污染后、生物酶解堵和酸化解堵)煤岩渗透率的变化,评价了可降解钻井液对煤岩的暂堵与解堵效果,并探讨了其现场实施工艺。通过实验发现:可降解钻井液能满足钻进煤层时的护孔要求;采用"生物酶+稀盐酸"浸泡解堵工艺可清除聚合物和碳酸盐岩类矿物带来的伤害,而单独使用其中一种工艺均会降低解堵效果;稀盐酸解堵的效果取决于煤岩和可降解钻井液中碳酸盐岩类矿物的含量;对煤岩进行加热处理可以提高其气测渗透率;可降解钻井液的现场实施工艺方便,应择机在煤层气钻井领域进行现场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可降解钻井液 渗透率 暂堵 解堵 生物酶 稀盐酸
下载PDF
纳米Y_2O_3:Eu荧光粉的光致发光研究 被引量:33
10
作者 谢平波 段昌奎 +3 位作者 张慰萍 尹民 楼立人 夏上达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23-128,共6页
报道了用燃烧法制备的系列粒径的纳米Y2O3∶Eu材料,对其进行了激发光谱,发射光谱,荧光寿命等测试.结果表明,随着纳米Y2O3∶Eu粒径的变化,激发光谱、发射光谱、荧光寿命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猝灭浓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报道了用燃烧法制备的系列粒径的纳米Y2O3∶Eu材料,对其进行了激发光谱,发射光谱,荧光寿命等测试.结果表明,随着纳米Y2O3∶Eu粒径的变化,激发光谱、发射光谱、荧光寿命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猝灭浓度有了明显的提高.通过分析,初步揭示了纳米Y2O3∶Eu的光致发光光谱随粒径变化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 Y2O3:Eu 光致发光光谱 荧光寿命 荧光粉
下载PDF
江南南部初夏汛期降水特征Ⅰ:降水集中期及其变化 被引量:7
11
作者 苗长明 郭品文 +2 位作者 丁一汇 樊高峰 刘樱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99-408,共10页
利用1961-2010年江南地区200个气象站的逐日降水资料,对江南地区初夏降水量的时空分布及其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江南南部存在显著的初夏降水集中区,位于27.5-29.5°N的纬向带状区域内;江南南部初夏降水具有季节内相... 利用1961-2010年江南地区200个气象站的逐日降水资料,对江南地区初夏降水量的时空分布及其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江南南部存在显著的初夏降水集中区,位于27.5-29.5°N的纬向带状区域内;江南南部初夏降水具有季节内相对独立的集中时段,平均发生在6月10-30日。近50a江南南部初夏降水量和暴雨日数没有出现显著的增加或减少趋势性变化,但初夏最长连续降雨日数有弱的减少趋势。江南南部初夏降水具有显著的2~3a和5~6a周期震荡,另外还在1979、1987和2001年出现过3次突变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南部 初夏 降水集中期 降水集中区
下载PDF
中国500强的行业结构及其区域差异 被引量:9
12
作者 钟业喜 陈琳 黄洁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0-199,共10页
中国500强是中国优秀企业的集中体现,决定了中国未来产业乃至经济的发展方向。基于2009~2014年"中国500强"数据,从企业数量和营业收入角度分别对中国500强的行业结构和区域分布概况进行统计分析,继而探讨中国各省市的行业结... 中国500强是中国优秀企业的集中体现,决定了中国未来产业乃至经济的发展方向。基于2009~2014年"中国500强"数据,从企业数量和营业收入角度分别对中国500强的行业结构和区域分布概况进行统计分析,继而探讨中国各省市的行业结构及其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1 2009~2014年,制造业的上榜企业数量与营业收入占比均保持下降趋势,但制造业在13类行业中仍占主导,是当前中国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支柱行业;金融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以及房地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是主导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中国500强的地理集中度不断提升,东部地区特别是北京、上海、广东3省市以及香港地区是中国500强企业及其营业收入的主要集聚区域;3中国各省市行业结构的空间格局特征表现为:行业结构多元化、简单化与单一化并存,呈阶梯状分布;制造业占主导,但各省市制造业所占份额差距大;服务业趋于向东部省市集中;产业结构效益的区域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500强 行业结构 支柱产业 地理集中度 产业结构指数
下载PDF
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1B1基因多态性和利福平血药浓度对肝毒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邓国防 孙丽珍 +5 位作者 詹森林 李巍 吴于青 邓群 雷建平 余少良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5年第9期933-937,共5页
目的观察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181(OTP1B1,又称编码基因SLCO181)A388G基因多态性和利福平血药浓度对肝脏毒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4年3月来自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或门诊接受治疗的汉族患者,服用含利福平药物肝功能异常... 目的观察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181(OTP1B1,又称编码基因SLCO181)A388G基因多态性和利福平血药浓度对肝脏毒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4年3月来自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或门诊接受治疗的汉族患者,服用含利福平药物肝功能异常的肺结核患者(简称“异常组”)和服用含利福平药物肝功能正常的肺结核患者(简称“正常组”)各30例,其中正常组: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37.70±11.78)岁;异常组:男21例,女9例,平均年龄(38.60±11.56)岁。分别进行OATP1B1A388G基因分型和利福平血药浓度检测,使用GraphPadPrism5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y。检验比较正常组与异常组的等位基因频率差异,以t检验比较正常组与异常组利福平血药浓度差异,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正常组患者OATP1B1A388G基因rs2306283位点基因频率分布A:36.7%(22/60),G:63.3%(38/60),异常组A:23.3%(14/60),G:76.7%(46/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4,P〉0.05);正常组患者利福平血药浓度检测结果为(69.36±28.85)mg/L,异常组为(33.20±19.88)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6,P〈0.05)。结论OATPIBlA388G基因多态性分布与服用含利福平药物的肝毒性无明显相关,而利福平血药浓度与肝毒性呈明显相关,应加强对利福平血药浓度监测,降低患者肝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阴离子转运子 多态性 单核苷酸 利福平 血药浓度 药物性肝损伤
下载PDF
掺气减蚀研究的新方向 被引量:7
14
作者 陈先朴 西汝泽 +1 位作者 邵东超 柴恭纯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13-16,共4页
利用针式掺气流速仪测量掺气浓度场、流速场,气泡尺寸及其概率分布的研究成果表明,原型水流韦伯数高,形成微小气泡的能力比模型强,气泡上浮慢,接近底部的小尺寸气泡概率及掺气浓度比模型大.0.2mm或0.5mm以下的微小气泡可能在掺气减蚀中... 利用针式掺气流速仪测量掺气浓度场、流速场,气泡尺寸及其概率分布的研究成果表明,原型水流韦伯数高,形成微小气泡的能力比模型强,气泡上浮慢,接近底部的小尺寸气泡概率及掺气浓度比模型大.0.2mm或0.5mm以下的微小气泡可能在掺气减蚀中起着主要作用.完善掺气检测仪器,加强掺气水流中气泡尺寸及其概率分布的观测,比较不同气泡尺寸的掺气减蚀作用,建立多级气泡尺寸的掺气水流数学模型,是今后掺气减蚀研究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水流 泄水建筑物 掺气减蚀 掺气浓度 掺气测量仪器 气泡尺寸
下载PDF
格列美脲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氯沙坦及氯沙坦羧酸血药浓度与降压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吕秋菊 蒲强红 +8 位作者 肖屹 李慧 许丹 杨琴 张知文 刘欢 冯静 徐锐 张晋 《中国药师》 CAS 2018年第2期276-278,共3页
目的:评估格列美脲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氯沙坦及活性代谢产物氯沙坦羧酸(E-3174)血药浓度与降压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效性随机对照研究,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45例随机分为格列美脲组与对照组,两组都使用氯沙坦作为降压药,... 目的:评估格列美脲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氯沙坦及活性代谢产物氯沙坦羧酸(E-3174)血药浓度与降压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效性随机对照研究,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45例随机分为格列美脲组与对照组,两组都使用氯沙坦作为降压药,降糖措施格列美脲组选用格列美脲,对照组则选用二甲双胍、胰岛素制剂。2周后测定两组患者氯沙坦及其活性代谢产物E-3174血药浓度,并记录血压下降值。结果:格列美脲组氯沙坦血药浓度不高于对照组,E-3174血药浓度亦不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压下降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格列美脲并不影响氯沙坦及活性代谢产物E-3174血药浓度,亦不影响其降压效果,提示两者可能无药物相互作用。但由于本研究样本量较小,故此结论还需在大样本临床研究中予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高血压 格列美脲 氯沙坦 氯沙坦羧酸 血药浓度 药物相互作用
下载PDF
腰椎手术静-吸复合麻醉脑电双频指数为50时的丙泊酚半数有效血浆靶浓度 被引量:4
16
作者 邹蓉 姚凤珍 +2 位作者 季淑娟 郭杰 崔苏扬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90-1192,共3页
目的观察腰椎手术静-吸复合麻醉脑电双频指数(BIS)维持50时丙泊酚半数有效血浆靶浓度(Cp50)。方法择期行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患者,年龄40~56岁,术中麻醉维持采用吸入0.5 MAC七氟醚、静脉泵注瑞芬太尼0.2μg·kg^(-1)·min^(-1)... 目的观察腰椎手术静-吸复合麻醉脑电双频指数(BIS)维持50时丙泊酚半数有效血浆靶浓度(Cp50)。方法择期行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患者,年龄40~56岁,术中麻醉维持采用吸入0.5 MAC七氟醚、静脉泵注瑞芬太尼0.2μg·kg^(-1)·min^(-1)和维库溴铵0.08mg·kg^(-1)·h^(-1),同时TCI丙泊酚。采用序贯法确定丙泊酚靶浓度,初始血浆靶浓度为1.8μg/ml,相邻浓度比为1∶1.1;若患者术中平均BIS值>50,则下一例患者靶浓度为1.98μg/ml;若BIS≤50,则下一例患者靶浓度为1.64μg/ml,以此类推。计算丙泊酚Cp50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共有26例患者完成序贯试验。丙泊酚Cp50为1.61μg/ml(95%CI 1.52~1.70)μg/ml。结论腰椎手术中0.5 MAC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及TCI丙泊酚麻醉,术中维持BIS值为50时所需丙泊酚的Cp50为1.61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七氟醚 瑞芬太尼 半数有效血浆靶浓度 脑电双频指数
下载PDF
海蜇螅状幼体和碟状幼体窒息点和耗氧量的初步测定 被引量:14
17
作者 陈炜 蒋双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4-16,共3页
在温度20±1℃和盐度22─24‰条件下,对海蜇螅状幼体和碟状幼体进行了窒息点和耗氧量的初步测定。结果表明:螅状幼体的窒息点低于0.10mg·L,直径3.4─10.2mm碟状幼体的窒息点为0.17─0.20m... 在温度20±1℃和盐度22─24‰条件下,对海蜇螅状幼体和碟状幼体进行了窒息点和耗氧量的初步测定。结果表明:螅状幼体的窒息点低于0.10mg·L,直径3.4─10.2mm碟状幼体的窒息点为0.17─0.20mg·L。螅状幼体的个体耗氧量为2.93μg·d,耗氧率为2.66mg·g·h(干重):直径3.4、4.6和10.2mm碟状幼体的个体耗氧量分别为4.77、25.41和79.45μg·d,耗氧率分别为4.97、2.46和1.12mg·g·h(干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蜇 螅状幼体 碟状幼体 窒息点 耗氧量
下载PDF
全麻机制研究——细胞内钙离子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8
作者 常晶 陆菡 于布为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14,共4页
全身麻醉药物的分子作用机制及细胞作用机制虽不明确,但是其对神经递质释放的影响已经达到共识:一方面全身麻醉药物分子与离子通道蛋白或突触蛋白直接作用可以改变神经递质的释放,另一方面也可能通过改变细胞内信号通路而影响神经递质... 全身麻醉药物的分子作用机制及细胞作用机制虽不明确,但是其对神经递质释放的影响已经达到共识:一方面全身麻醉药物分子与离子通道蛋白或突触蛋白直接作用可以改变神经递质的释放,另一方面也可能通过改变细胞内信号通路而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作为细胞内的重要信使,钙离子浓度([Ca2+]i)受到钙内流系统、钙外流系统及内质网等多方面调节,而存在于这些调节通路的蛋白受体大多数被证明是全身麻醉药物的潜在作用位点。细胞内钙离子最终影响细胞兴奋性和神经递质的释放的重要作用,使得全身麻醉药物调节[Ca2+]i成为研究全麻机制的重要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离子信号 细胞内钙离子浓度 钙内流 钙外流系统 细胞内钙离子储存 全麻机制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测定血清中丙戊酸钠浓度 被引量:4
19
作者 邹远高 秦永平 +1 位作者 余勤 梁茂植 《华西医学》 CAS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413-415,共3页
本文报道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血清中丙戊酸钠浓度。含有丙戊酸钠的血清样品,加入内标环已烷羧酸钠,再用硫酸酸化,氯仿萃取后直接进样。采用15%FFAP色谱柱分离,FID检测。标准曲线在15.625~250mg/L之间具有良好... 本文报道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血清中丙戊酸钠浓度。含有丙戊酸钠的血清样品,加入内标环已烷羧酸钠,再用硫酸酸化,氯仿萃取后直接进样。采用15%FFAP色谱柱分离,FID检测。标准曲线在15.625~250mg/L之间具有良好线性,最低检测浓度为3mg/L,相对标准差小于2%,方法回收率为99.4±1.6%。本法具有快速简便、灵敏准确等特点,适用于临床血药浓度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戊酸钠 丙戊酸 气相色谱 血药浓度
下载PDF
纳他霉素纳米乳的制备及其体外抑菌效果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芮弦 欧阳五庆 +3 位作者 吴敬超 宋冰 刘梅雪 董睿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3-28,共6页
【目的】制备纳他霉素纳米乳(NATA-NE),测定其对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青霉菌(Peni-cillium)和酿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FC),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综合纳米乳和纳他... 【目的】制备纳他霉素纳米乳(NATA-NE),测定其对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青霉菌(Peni-cillium)和酿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FC),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综合纳米乳和纳他霉素的优势,将纳他霉素制成水包油型NATA-NE,以酮康唑和特比萘芬作为阳性药物对照,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制定的真菌体外药敏试验方法M-27A和M-38P,测定药物对3种受试菌株的MIC,并研究了NATA-NE的杀菌效果。【结果】NATA-NE对青霉菌、白色念珠菌和酿酒酵母菌的MIC值为1,0.5,0.5μg/mL;NATA原料药、酮康唑和特比萘芬对上述3种菌的MIC值分别为2,1,1μg/mL;4,8,8μg/mL和1,8,16μg/mL,NATA-NE的MIC值均小于或等于其他3种药物。3种菌在2μg/mL NATA-NE的作用下1.5h后,均未见生长;NATA原料药则需要4μg/mL、2h才能达到同样效果,而酮康唑和特比萘芬分别需要16μg/mL、4h和32μg/mL、4h才能达到同样效果。【结论】临床使用NATA-NE治疗动物真菌病时,可适当降低给药剂量和用药次数,以降低成本和对动物不可预期的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他霉素纳米乳 最小抑菌浓度 最小杀菌浓度 白色念珠菌 青霉菌 酿酒酵母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