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早后期强度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张晓丹 杨晓光 何锦云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6-99,共4页
采用粉煤灰、水泥、砂石,掺加一定量的高效减水剂FDN,利用正交设计方法安排试验。在数据分析中采用极差分析法和方差分析法,分析水胶比、粉煤灰掺量等四个因素对混凝土28d强度的影响程度。结合试验过程中拌制混凝土的和易性、坍落度和... 采用粉煤灰、水泥、砂石,掺加一定量的高效减水剂FDN,利用正交设计方法安排试验。在数据分析中采用极差分析法和方差分析法,分析水胶比、粉煤灰掺量等四个因素对混凝土28d强度的影响程度。结合试验过程中拌制混凝土的和易性、坍落度和对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选出混凝土配合比的最佳组合,并探求其应用于混凝土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 正交设计 配合比设计 FDN
下载PDF
大掺量粉煤灰免振捣混凝土的均匀试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周梅 纪成君 肖建华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18-422,共5页
研究了胶凝材料用量、粉煤灰掺量、水胶比、外加剂和砂率等因素对大掺量粉煤灰免振捣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利用SPSS软件中的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了以混凝土拌合物流速、混凝土强度等为目标函数的回归方程,用Matlab软件中的优化技术求出了大... 研究了胶凝材料用量、粉煤灰掺量、水胶比、外加剂和砂率等因素对大掺量粉煤灰免振捣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利用SPSS软件中的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了以混凝土拌合物流速、混凝土强度等为目标函数的回归方程,用Matlab软件中的优化技术求出了大掺量粉煤灰免振捣混凝土的优化配比组合.即水泥用量∶粉煤灰掺量∶高效减水剂掺量=1∶0.74∶0.0356,水胶比40%,砂率45.4%指导试验,成功地配制出C40高抗渗免振捣混凝土.最后从机理上分析了粉煤灰对免振捣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掺量粉煤灰 免振捣 混凝土 均匀设计 配合比
下载PDF
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在大体积混凝土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李中原 辛酉阳 李修忠 《粉煤灰综合利用》 CAS 2010年第4期39-40,43,共3页
通过工程实例分析,提出了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在工程中的应用和使用中的注意事项,并展望了粉煤灰混凝土的前景。
关键词 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 配合比设计 性能与应用
下载PDF
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在大体积混凝土工程中的应用
4
作者 李中原 辛酉阳 李修忠 《粉煤灰》 2010年第4期30-32,共3页
概述了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的定义、技术指标及配合比设计。通过工程实例分析,提出了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在工程中的应用和使用中的注意事项,并展望了粉煤灰混凝土的前景。
关键词 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 配合比设计 性能与应用
下载PDF
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在大体积混凝土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5
作者 刘本刚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83-86,共4页
临沂经济开发区投资创业服务中心投资创业服务中心综合楼工程地下室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地下室底板厚度为1.700m,混凝土用量近1.6万m3,施工中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混凝土的配合比、混凝土的运输、施工部署、施工工艺、养护测温等方... 临沂经济开发区投资创业服务中心投资创业服务中心综合楼工程地下室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地下室底板厚度为1.700m,混凝土用量近1.6万m3,施工中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混凝土的配合比、混凝土的运输、施工部署、施工工艺、养护测温等方面采取了综合措施,有效地防止了大体积混凝土产生危害裂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室底板 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 裂纹 配合比
下载PDF
粉煤灰混凝土强度增长特性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丁义海 《山西建筑》 2010年第3期185-187,共3页
通过试验对不同粉煤灰掺量、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与空白混凝土的强度增长特性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了高强度混凝土和低强度混凝土的粉煤灰最优掺量,从而达到提高混凝土强度的目的。
关键词 粉煤灰 混凝土 强度特性 掺量
下载PDF
粉煤灰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广柱 《北方交通》 2007年第4期41-44,共4页
介绍了粉煤灰及粉煤灰混凝土的性能,并针对粉煤灰的掺入量对混凝土各种性能的影响以及粉煤灰混凝土在施工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粉煤灰混凝土 掺入量 强度
下载PDF
Development of mix design method based on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different factors for geopolymer concrete
8
作者 Paramveer SINGH Kanish KAPOOR 《Frontiers of Structural and Civil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22年第10期1315-1335,共21页
The present study proposes the mix design method of Fly Ash(FA)based geopolymer concrete using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In this method,different factors,including binder content,alkali/binder ratio,NS/NH rati... The present study proposes the mix design method of Fly Ash(FA)based geopolymer concrete using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In this method,different factors,including binder content,alkali/binder ratio,NS/NH ratio(sodium silicate/sodium hydroxide),NH molarity,and water/solids ratio were considered for the mix design of geopolymer concrete.The 2D contour plots were used to setup the mix design method to achieve the target compressive strength.The proposed mix design method of geopolymer concrete is divid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based on curing regime,specifically one ambient curing(25°C)and two heat curing(60 and 90°C).The proposed mix design method of geopolymer concrete was validated through experimentation of M30,M50,and M70 concrete mixes at all curing regimes.The observed experimental compressive strength results validate the mix design method by more than 90%of their target strength.Furthermore,the current study concluded that the required compressive strength can be achieved by varying any factor in the mix design.In addition,the factor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NS/NH ratio significantly affects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geopolymer concre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polymer concrete mix design fly ash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compressive strength stress—strai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