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atigue behavior and cumulative damage rule of concrete under cycli ccompression with constant confined stress 被引量:1
1
作者 朱劲松 高嫦娥 宋玉普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ew Series)》 EI CAS 2005年第5期528-535,共8页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lateral confinement stress on the fatigue behavior and cumulative damage of plain concrete were investigated experimentally. Eighty 100mm×100mm×100mm specimens of ordinary strength c...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lateral confinement stress on the fatigue behavior and cumulative damage of plain concrete were investigated experimentally. Eighty 100mm×100mm×100mm specimens of ordinary strength concrete were tested with constant-or variable-amplitude cyclic compression and lateral confinement pressure in two orthogonal directions. A fatigue equation was gained by modifying the classical Aas-Jakobsen S-N equation and used for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effect of the confined stress on fatigue strength of plain concrete. The present study indicates that the fatigue failure is greatly influenced by the sequence of applied variable-amplitude fatigue loading, and Miner’s rule is inapplicable to predict the residual fatigue life, especially in the sequence of low to high. The present research also shows that the exponent d of the Corten-Dolan’s damage formula is a constant depending on the materials and the levels of load spectrum, and d can be determined through the two-stage fatigue tests. The residual fatigue lives predicted by Corten-Dolan’s damage formula are found to b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results of the experi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CRETE FATIGUE strength cyclic compression constant confined stress damage cumulative life predicting
下载PDF
Fatigue Properties of Plain Concrete Under Triaxial Compressive Cyclic Loading 被引量:1
2
作者 曹伟 宋玉普 刘海成 《海洋工程:英文版》 2004年第3期457-468,共12页
Experiments were made on plain concrete subjected to triaxial static loading and constant amplitude compressive fatigue loading with a constant lateral pressure in two directions. The initial confining pressure was 0... Experiments were made on plain concrete subjected to triaxial static loading and constant amplitude compressive fatigue loading with a constant lateral pressure in two directions. The initial confining pressure was 0, 0.1 f c , 0.25 f c and 0.4 f c , respectively, for the static test, and 0.1 f c and 0.25 f c for the fatigue test. Based on the triaxial compressive constitutive behavior of concrete, the inflexion of confining pressure evolution was chosen to be the fatigue damage criterion during the test. The rule of evolution of longitudinal maximum and minimum strains, longitudinal cyclic modulus and damage were recorded and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Fardis Chen criterion model and the concept of equivalent fatigue life and equivalent stress level, a unified S N curve for multi axial compressive fatigue loading was proposed. Thus, the fatigue strength factors for different fatigue loading cases can be obtained. The present investigation provides information for the fatigue design of concrete struc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crete triaxial compressive fatigue loading with constant lateral pressure constant amplitude damage fatigue strength
下载PDF
Fatigue Behavior of Plain Concrete Under Biaxial Compression: Experiments and Theoretical Model
3
作者 朱劲松 宋玉普 曹伟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SCIE EI 2003年第4期617-630,共14页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lateral confinement stress on the fatigue behavior of and cumulative damage to plain concrete are investigated experimentally. Eighty 100 mm x 100 mm x 100 mm specimens of ordinary strength co...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lateral confinement stress on the fatigue behavior of and cumulative damage to plain concrete are investigated experimentally. Eighty 100 mm x 100 mm x 100 mm specimens of ordinary strength concrete are tested under constant- or variable-amplitude fatigue loading and lateral confinement pressure in two orthogonal directions. A fatigue equation is developed by modifying the classical Aas-Jakobsen S-N equation for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effect of the confined stress on fatigue strength of plain concrete. The results of variable-amplitude fatigue tests indicate that the linear damage theory proposed by Palmgren and Miner is unreasonable in the biaxial stress state. A nonlinear cumulative damage model that could model the effects of the magnitude and sequence of variable-amplitude fatigue loading and lateral confinement pressure is proposed on the basis of the evolution laws of the residual strains in the longitudinal direction during fatigue tests. The residual fatigue. life predicted by this model is found to b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results of the experimental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CRETE variable-amplitude FATIGUE STRENGTH biaxial compression invariable lateral confinement cumulative damage life prediction
下载PDF
陆上风电混塔结构HSC/UHPC方案受力性能对比分析
4
作者 高鑫 吴香国 +2 位作者 朱宏兵 于凯 李博洋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2024年第10期34-39,共6页
传统的高强混凝土(HSC)和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均可作为大型陆上风电混塔的主要结构材料,为进一步了解两种结构材料对混塔性能的影响,提出了HSC结构和UHPC结构混塔方案,并对比分析了两种结构混塔的受力特性和固有频率。结果表明:HSC结构... 传统的高强混凝土(HSC)和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均可作为大型陆上风电混塔的主要结构材料,为进一步了解两种结构材料对混塔性能的影响,提出了HSC结构和UHPC结构混塔方案,并对比分析了两种结构混塔的受力特性和固有频率。结果表明:HSC结构和UHPC结构混塔在ULS(承载力极限状态)下的受弯承载力相差不大,但在SLS(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主压应力和FLS(疲劳极限状态)下的疲劳累计损失相差较大;HSC结构混塔的固有频率较高,超出了主机限值规定,需要采取额外的控制措施,而UHPC结构混塔的固有频率满足限值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塔架 高强混凝土(HSC) 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 受弯承载力 疲劳损伤
下载PDF
冻融循环与疲劳荷载作用下混凝土损伤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田立宗 逯静洲 +1 位作者 朱孔峰 刘亚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0-144,150,共6页
为研究冻融循环与轴向疲劳荷载作用下混凝土力学性能损伤演化规律,对混凝土试件分别进行冻融循环、疲劳加载、先冻融循环后疲劳加载和先疲劳加载后冻融循环4种损伤试验,以试件经历损伤后的抗压强度劣化作为损伤评价指标研究混凝土的损... 为研究冻融循环与轴向疲劳荷载作用下混凝土力学性能损伤演化规律,对混凝土试件分别进行冻融循环、疲劳加载、先冻融循环后疲劳加载和先疲劳加载后冻融循环4种损伤试验,以试件经历损伤后的抗压强度劣化作为损伤评价指标研究混凝土的损伤特性和机理,同时研究相对动弹性模量和质量的劣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联合作用下,混凝土的相对动弹性模量均呈现降低趋势。冻融循环单一因素作用下,混凝土强度随冻融次数的增加逐渐降低;疲劳荷载单一因素作用下,混凝土强度随疲劳次数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疲劳4万次时,混凝土的损伤度为1.8%;先冻融循环后疲劳加载作用下,即混凝土先受冻融循环作用,再受1万次应力水平(0.1 fc^0.5 fc)的疲劳荷载作用时,随疲劳次数的增加,试件的强度均呈现升高趋势;先疲劳加载后冻融循环作用下,随冻融次数的增加,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损伤显著,历史疲劳次数为0.5万次和1万次,再经历75次冻融循环作用时,其损伤度分别为19%和24.2%。研究成果可为建立符合实际工程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理论提供较可靠的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冻融循环 疲劳荷载 损伤试验 强度劣化
下载PDF
混凝土抗拉疲劳剩余强度损伤模型 被引量:6
6
作者 孟宪宏 宋玉普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63-566,共4页
基于连续体损伤力学理论,建立了各向异性混凝土抗拉疲劳剩余强度衰减模型.模型中采用了基于应变能量释放率空间的边界面模型,通过极限断裂面的不断移动模拟疲劳过程中损伤阈值的不断变化.提出了在高周疲劳过程中损伤模量表达式中的D为... 基于连续体损伤力学理论,建立了各向异性混凝土抗拉疲劳剩余强度衰减模型.模型中采用了基于应变能量释放率空间的边界面模型,通过极限断裂面的不断移动模拟疲劳过程中损伤阈值的不断变化.提出了在高周疲劳过程中损伤模量表达式中的D为一与剩余强度有关的变量的观点,并给出了函数表达式.结合已完成的混凝土疲劳抗拉剩余强度试验,确定了模型的参数,并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疲劳 剩余强度 损伤 边界面
下载PDF
混凝土抗压疲劳剩余强度损伤模型 被引量:9
7
作者 孟宪宏 宋玉普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16,共5页
目的建立混凝土抗压疲劳剩余强度随疲劳次数衰减的模型,揭示混凝土疲劳剩余强度衰减规律.方法基于连续体损伤力学理论,采用应变能量释放率空间的边界面模型,通过极限断裂面的不断移动来模拟疲劳过程中损伤阈值的变化情况.结果建立了累... 目的建立混凝土抗压疲劳剩余强度随疲劳次数衰减的模型,揭示混凝土疲劳剩余强度衰减规律.方法基于连续体损伤力学理论,采用应变能量释放率空间的边界面模型,通过极限断裂面的不断移动来模拟疲劳过程中损伤阈值的变化情况.结果建立了累积损伤与相应循环损伤能量释放率之间的函数关系,确定了疲劳加载中极限断裂面尺寸的变化规律,在高周疲劳过程里损伤模量表达式中D是变量,且与剩余强度有关.利用模型编制计算机程序,绘出了不同最大应力水平下混凝土疲劳剩余抗压强度的衰减曲线.结论变量D反映出混凝土疲劳剩余衰减的特性,模型的计算结果能较好反映试验结果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疲劳 剩余强度 损伤 边界面
下载PDF
混凝土高周疲劳损伤的性能劣化试验研究 被引量:21
8
作者 欧进萍 林燕清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15-22,共8页
首先进行了混凝土在单级和两级等幅轴压重复应力作用下的高周疲劳试验,进一步验证和揭示了混凝土疲劳损伤发展三阶段规律的普遍性和级间相似性;其次,从工程实际应用出发,定义了单级和两级等幅疲劳剩余静载极限强度和刚度衰减率的表... 首先进行了混凝土在单级和两级等幅轴压重复应力作用下的高周疲劳试验,进一步验证和揭示了混凝土疲劳损伤发展三阶段规律的普遍性和级间相似性;其次,从工程实际应用出发,定义了单级和两级等幅疲劳剩余静载极限强度和刚度衰减率的表达式,并由试验数据得到了相应的经验公式;最后将上述公式推广到了混凝土的多级等幅疲劳加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疲劳损伤 回溯法 多级等幅疲劳 混凝土结构 试验
下载PDF
混凝土三轴受压等幅疲劳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曹伟 宋玉普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355-1359,1428,共6页
为研究混凝土在多轴疲劳应力作用下的性能,进行了0.0 fc、0.1 fc、0.25 fc、0.4 fc4个不同初始定侧压级别下的混凝土三轴压静载试验和0.1 fc、0.25 fc两个不同初始定侧压级别下的混凝土三轴压等幅疲劳试验,疲劳试验中最小应力水平均为0.... 为研究混凝土在多轴疲劳应力作用下的性能,进行了0.0 fc、0.1 fc、0.25 fc、0.4 fc4个不同初始定侧压级别下的混凝土三轴压静载试验和0.1 fc、0.25 fc两个不同初始定侧压级别下的混凝土三轴压等幅疲劳试验,疲劳试验中最小应力水平均为0.1 fc,最大应力水平为1.6 fc-2.5 fc.根据初始定侧压下混凝土三轴压本构特征,试验中将侧压变化的拐点作为其多轴疲劳破坏的判据.试验分析表明,三轴压疲劳荷载作用下混凝土纵向最大、最小应变表现出同单轴和双轴疲劳一样的三阶段规律,而变形模量则衰减不大.由各侧压级别下的S-N曲线得到混凝土在相应工况下的疲劳强度折减系数,其研究成果可为混凝土结构疲劳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三轴压疲劳 疲劳强度 损伤
下载PDF
高温后高强混凝土受压疲劳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赵东拂 高海静 +2 位作者 刘禹辰 刘慧璇 贾朋贺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01-207,229,共8页
利用电液伺服疲劳试验机,进行了C60高强混凝土的单轴受压疲劳试验,研究了其经100℃、400℃和700℃高温后表观特征、残余应变、疲劳寿命等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高温后高强混凝土的色泽变浅,部分400℃恒温0.5 h、1 h的试块呈铁锈红色... 利用电液伺服疲劳试验机,进行了C60高强混凝土的单轴受压疲劳试验,研究了其经100℃、400℃和700℃高温后表观特征、残余应变、疲劳寿命等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高温后高强混凝土的色泽变浅,部分400℃恒温0.5 h、1 h的试块呈铁锈红色,700℃时试块外表呈灰白色;在单轴受压疲劳荷载作用下,高温后高强混凝土的残余应变符合三阶段发展规律,较普通混凝土有更长的第二阶段。定义相对残余应变为损伤变量,建立了高温历程与受压疲劳损伤的关系模型,为经历重复荷载作用与不同加温历程等综合工况下高强混凝土疲劳试验研究及疲劳损伤评价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混凝土 单轴疲劳 疲劳寿命 残余应变 疲劳损伤
下载PDF
混凝土疲劳损伤试验中试件初始极限强度的推测方法 被引量:10
11
作者 林燕清 欧进萍 《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 1997年第6期9-20,共12页
针对混凝土疲劳损伤试验及其结果分析的需要,提出了基于疲劳损伤测试的混凝土试件强度确定的洄溯测算法。首先,通过对混凝土常规疲劳试验结果的分析,定量地揭示了试件初始极限强度离散性对疲劳寿命很大影响的特点,并进一步通过试验... 针对混凝土疲劳损伤试验及其结果分析的需要,提出了基于疲劳损伤测试的混凝土试件强度确定的洄溯测算法。首先,通过对混凝土常规疲劳试验结果的分析,定量地揭示了试件初始极限强度离散性对疲劳寿命很大影响的特点,并进一步通过试验验证了混凝土疲劳变形的三阶段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混凝土试件强度确定的洄溯测算法,它包括试件疲劳损伤测试、实际疲劳寿命推算和试件强度确定三部分。最后,本文提出的洄溯测算法确定混凝土试件强度的精度用本文试验校准和检验了的超声回弹综合法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构件 混凝土 疲劳试验 损伤测试 强度推测
下载PDF
混凝土材料疲劳损伤方程的建立 被引量:16
12
作者 赵永利 孙伟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17-22,共6页
损伤力学是60、70年代以来,固体力学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笔者利用损伤力学的基本概念,对混凝土的疲劳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了实际应力比的概念,讨论了疲劳过程中实际应力比的变化规律,并由此定义了疲劳损伤变量,得到了以... 损伤力学是60、70年代以来,固体力学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笔者利用损伤力学的基本概念,对混凝土的疲劳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了实际应力比的概念,讨论了疲劳过程中实际应力比的变化规律,并由此定义了疲劳损伤变量,得到了以混凝土材料疲劳寿命方程为基础的疲劳损伤方程,并进而得到了可以预测在疲劳过程中混凝土材料的剩余强度的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疲劳 损伤 剩余强度 建筑材料
下载PDF
水泥混凝土路面疲劳破坏及其对策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积光 肖四喜 戚成安 《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1期71-76,共6页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破坏主要表现为疲劳破坏.研究表明,混凝土的强度和路面表面的平整度,对路面的疲劳寿命影响很大.建议采用混凝土的"双向拉伸强度"作为混凝土路面板的厚度设计验算标准,并在施工中尽量整平路面,提高路表的平整...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破坏主要表现为疲劳破坏.研究表明,混凝土的强度和路面表面的平整度,对路面的疲劳寿命影响很大.建议采用混凝土的"双向拉伸强度"作为混凝土路面板的厚度设计验算标准,并在施工中尽量整平路面,提高路表的平整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混凝土路面 疲劳破坏 双向拉伸强度 路面平整度
下载PDF
基于累积残余应变和刚度的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梁疲劳损伤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明 张庆伟 景嘉骅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3-37,共5页
本文共设计了6根钢筋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梁,通过等幅疲劳试验分析了钢纤维体积率和钢纤维类型等因素对钢筋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梁受压边缘混凝土累积残余应变及刚度的影响,并利用梁受压边缘累积残余应变和刚度分别定义了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梁... 本文共设计了6根钢筋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梁,通过等幅疲劳试验分析了钢纤维体积率和钢纤维类型等因素对钢筋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梁受压边缘混凝土累积残余应变及刚度的影响,并利用梁受压边缘累积残余应变和刚度分别定义了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梁的疲劳损伤,根据试验数据确定了梁的疲劳损伤曲线,并根据疲劳循环不同时期的累积残余应变判断其损伤状态。研究及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疲劳循环次数的增加,钢筋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梁受压边缘混凝土累积残余应变逐渐增大,而试件的抗弯刚度逐渐减小,其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钢纤维有效降低了梁受压边缘混凝土累积残余应变发展速率和刚度的衰减速率,抑制了梁疲劳损伤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纤维 高强混凝土梁 疲劳试验 累积残余应变 刚度 疲劳损伤
下载PDF
高温后C60混凝土往复低周受压疲劳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邵晋彪 柳红卫 +1 位作者 王林浩 高海静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19年第1期196-200,共5页
基于火灾后的央视文化配楼(C60混凝土)等构筑物灾损鉴定,研究了高温后C60混凝土在往复低周受压荷载下的疲劳性能。温度工况包括不同受热温度:常温、300℃、600℃、900℃及不同恒温时间:0.5 h、1 h、2 h、3 h。研究表明:高温后高强混凝... 基于火灾后的央视文化配楼(C60混凝土)等构筑物灾损鉴定,研究了高温后C60混凝土在往复低周受压荷载下的疲劳性能。温度工况包括不同受热温度:常温、300℃、600℃、900℃及不同恒温时间:0.5 h、1 h、2 h、3 h。研究表明:高温后高强混凝土的外观色泽逐渐变浅,由青灰色变为铁锈红色最后变为灰白色,900℃时试块表面有贯穿裂缝,严重疏松多孔。随着受热温度与所受恒温时间的不断增加,C60混凝土的弹性模量、疲劳寿命等将会减小总体呈下降趋势,且高强混凝土疲劳性能相对恒温时间而言受加热温度变化的影响更大。以疲劳变形模量比为损伤变量建立了高温后C60混凝土往复低周受压疲劳损伤模型,为火灾地震等复杂工况下高强混凝土构、建筑物的损伤鉴定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混凝土 低周往复 疲劳寿命 应变 疲劳损伤
下载PDF
考虑多组件疲劳损伤的组合梁剩余承载力计算方法及试验验证 被引量:7
16
作者 汪炳 黄侨 刘小玲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0-147,共8页
针对现行规范中无法计算钢-混凝土组合梁在疲劳后的剩余承载力问题,提出考虑多组件疲劳损伤的组合梁剩余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基于材料剩余强度理论,分别引入组合梁各组件(混凝土板、钢梁和栓钉连接件)在疲劳荷载作用下的强度衰减模型;对... 针对现行规范中无法计算钢-混凝土组合梁在疲劳后的剩余承载力问题,提出考虑多组件疲劳损伤的组合梁剩余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基于材料剩余强度理论,分别引入组合梁各组件(混凝土板、钢梁和栓钉连接件)在疲劳荷载作用下的强度衰减模型;对疲劳荷载作用下的组合梁进行受力分析,得到在既定疲劳荷载幅值下各组件的疲劳应力幅;将各组件的疲劳损伤计入钢-混凝土组合梁剩余抗弯承载力计算中,并考虑疲劳加载过程中组合梁抗剪连接度的变化,建立完全抗剪连接和部分抗剪连接两种情形下的组合梁剩余承载力计算方法,并通过6个试验梁的剩余承载力试验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在疲劳荷载作用下,组合梁的抗剪连接度逐渐降低,剩余承载力退化明显且不可忽略。该文建立的组合梁剩余承载力计算方法的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具有良好的计算精度与适用性,补充并完善了现有组合梁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混凝土组合梁 多组件 疲劳损伤 抗弯承载力 剩余强度
下载PDF
混凝土多轴等幅疲劳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赵东拂 赵润东 +2 位作者 常陆华 宋玉普 韩箫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97-303,共7页
利用大型多轴疲劳试验机,进行了双轴拉-压、三轴拉-压-压等幅循环荷载作用下混凝土的疲劳性能研究.分析了不同侧压比、不同应力水平下混凝土的多轴等幅疲劳破坏形态、疲劳强度以及残余应变的变化规律,得到了应力水平-疲劳寿命(S-N)曲线... 利用大型多轴疲劳试验机,进行了双轴拉-压、三轴拉-压-压等幅循环荷载作用下混凝土的疲劳性能研究.分析了不同侧压比、不同应力水平下混凝土的多轴等幅疲劳破坏形态、疲劳强度以及残余应变的变化规律,得到了应力水平-疲劳寿命(S-N)曲线及其表达式.结果表明:在等幅疲劳荷载下,混凝土多轴疲劳破坏形态与侧压比无关;残余应变呈三阶段发展规律,受侧压比影响较大,几乎与应力水平无关.定义相对残余应变为损伤变量,建立了损伤演变方程,为混凝土多轴等幅疲劳试验研究及疲劳损伤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双轴拉-压疲劳 三轴拉-压-压疲劳 疲劳强度 疲劳损伤 等幅
下载PDF
再生混凝土抗压疲劳剩余强度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常安琪 鹿群 +2 位作者 王丽 张纪刚 彭全敏 《天津城建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110-115,136,共7页
混凝土构件在承受循环荷载的过程中其强度不断降低,当疲劳加载至一定次数,构件此时的静载强度称为混凝土疲劳剩余强度,疲劳过程中混凝土剩余强度的衰减是结构破坏的主要原因.本文进行了普通混凝土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100%的再生混凝土... 混凝土构件在承受循环荷载的过程中其强度不断降低,当疲劳加载至一定次数,构件此时的静载强度称为混凝土疲劳剩余强度,疲劳过程中混凝土剩余强度的衰减是结构破坏的主要原因.本文进行了普通混凝土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100%的再生混凝土抗压疲劳剩余强度试验,对比分析了这两种混凝土的疲劳剩余强度衰减规律,建立了再生混凝土抗压剩余强度和抗压剩余刚度的衰减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剩余强度定义疲劳损伤变量,得到普通混凝土和再生混凝土的损伤发展曲线,两种混凝土损伤发展规律基本相同,曲线符合三阶段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疲劳 剩余强度 剩余刚度 疲劳损伤 损伤发展曲线
下载PDF
基于疲劳应变演化的混凝土弯曲强度退化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刘芳平 周建庭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7-105,共9页
为了研究混凝土在弯曲疲劳荷载作用下的强度退化规律,提出了基于疲劳应变演化的混凝土弯曲强度退化分析方法。基于疲劳应变三阶段演化规律及目前拟合方法的不足,构造了水平S形非线性应变演化模型,讨论了模型参数的物理含义、取值范围以... 为了研究混凝土在弯曲疲劳荷载作用下的强度退化规律,提出了基于疲劳应变演化的混凝土弯曲强度退化分析方法。基于疲劳应变三阶段演化规律及目前拟合方法的不足,构造了水平S形非线性应变演化模型,讨论了模型参数的物理含义、取值范围以及参数对模型曲线的影响;通过对常用损伤变量优缺点的分析,在应变空间上建立了疲劳损伤演化方程;结合混凝土疲劳强度退化的边界条件与同一损伤状态疲劳应变与弯曲强度必然存在唯一对应关系假定,建立了混凝土弯曲强度衰减方程式,整个过程都用玻璃纤维混凝土的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与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水平S形非线性应变演化模型涵盖了疲劳应变演化规律的各种类型,具有适应性强、精度高的特点,适用于玻璃纤维混凝土疲劳应变演化的描述,也可在钢纤维混凝土以及各种再生混凝土疲劳应变分析中推广应用;基于疲劳应变演化模型建立的损伤演化曲线起初增长较快,中间线性增大,循环比超过0.9时急速增加,具有从左下角至右上角的水平S形变化规律,且与试验曲线吻合较好;弯曲强度衰减曲线起初下降较快,中间线性变化,循环比超过0.9时又迅速下降,衰减曲线为从左上角至右下角的S形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混凝土 疲劳应变演化 弯曲强度 疲劳损伤
原文传递
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梁疲劳寿命预测方法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明 景嘉骅 《建筑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2-76,105,共6页
通过6根钢筋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梁的等幅疲劳试验,研究了钢纤维类型、钢纤维体积率对高强混凝土梁刚度及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强混凝土梁中掺加钢纤维能有效降低梁的刚度衰减速率,与未掺加钢纤维的高强混凝土梁相比,钢纤维体积率为0... 通过6根钢筋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梁的等幅疲劳试验,研究了钢纤维类型、钢纤维体积率对高强混凝土梁刚度及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强混凝土梁中掺加钢纤维能有效降低梁的刚度衰减速率,与未掺加钢纤维的高强混凝土梁相比,钢纤维体积率为0.5%、1.0%和1.5%高强混凝土梁刚度的衰减速率分别降低42%、53%和60%;钢纤维类型对刚度衰减速率有较大影响,冷拉端钩型钢纤维的影响最为明显,铣削型和剪切波浪型钢纤维的影响类似。以刚度退化规律和第二阶段刚度线性衰减为基础,建立了考虑疲劳次数、钢纤维含量特征值影响的钢筋高强混凝土梁疲劳寿命预测方法和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纤维 高强混凝土 疲劳 刚度 累积损伤 寿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