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MPROVED SUBGRID SCALE MODEL FOR DENSE TURBULENT SOLID-LIQUID TWO-PHASE FLOWS 被引量:2
1
作者 唐学林 钱忠东 吴玉林 《Acta Mechanica Sinica》 SCIE EI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54-365,共12页
The dense solid-phase governing equations for two-phase flows are obtained by using the kinetic theory of gas molecules.Assuming that the solid-phase velocity distributions obey the Maxwell equations,the collision ter... The dense solid-phase governing equations for two-phase flows are obtained by using the kinetic theory of gas molecules.Assuming that the solid-phase velocity distributions obey the Maxwell equations,the collision term for particles under dense two-phase flow conditions is also derived. In comparison with the governing equations of a dilute two-phase flow,the solid-particle's governing equations are developed for a dense turbulent solid-liquid flow by adopting some relevant terms from the dilute two-phase governing equations.Based on Cauchy-Helmholtz theorem and Smagorinsky model, a second-order dynamic sub-grid-scale(SGS)model,in which the sub-grid-scale stress is a function of both the strain-rate tensor and the rotation-rate tensor,is proposed to model the two-phase governing equations by applying dimension analyses.Applying the SIMPLEC algorithm and staggering grid system to the two-phase discretized governing equations and employing the slip boundary conditions on the walls,the velocity and pressure fields,and the volumetric concentration are calculated.The simulation results are in a fairly good agreement with experimental data in two operating cases in a conduit with a rectangular cross-section and these comparisons imply that these models are practic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netic theory turbulent two-phase flow dynamic sub-grid-scale model conduit
下载PDF
Applying a modified conduit flow process to understand conduit-matrix exchange of a karst aquifer
2
作者 Liang-jie Zhao Yang Yang +3 位作者 Jian-wen Cao Zhe Wang Song Luan Ri-yuan Xia 《China Geology》 2022年第1期26-33,共8页
Due to the high heterogeneity and complexity of water flow movement for multiple karst water-bearing mediums,the evaluation,effective development,and utilization of karst water resources are significantly limited.Matr... Due to the high heterogeneity and complexity of water flow movement for multiple karst water-bearing mediums,the evaluation,effective development,and utilization of karst water resources are significantly limited.Matrix flow is usually laminar,whereas conduit flow is usually turbulent.The driving mechanisms of water exchange that occur between the karst conduit and its adjacent matrix are not well understood.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hyd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mechanism of flow exchange in dual water-bearing mediums(conduit and matrix)of karst aquifers through laboratory experimentation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A karst aquifer consisting of a matrix network and a conduit was proposed,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water exchange flux and hydraulic head differences generated from the laboratory experiments was analyzed.Two modes of experimental tests were performed with different fixed water level boundaries in the laboratory karst aquifer.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water exchange capacity was proportional to the square root of hydraulic head differences.The linear exchange term in the conduit flow process(CFP)source program was modified according to experimental results.The modified CFP and the original CFP model experimental data results were compared,and it was found that the modified CFP model had better fitting effects.Thes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water exchange mechanism between conduit and matrix is very important for solid-liquid interface reaction,water resource evaluation,and understanding of karst hydrodynamic behavi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duit Matrix conduit flow process(CFP)model Karst aquifer Laboratory experiment Water exchange Hydrogelogical survey engineering
下载PDF
北坍泵站流道优化及泵装置模型试验分析
3
作者 李进东 孙圣杰 +2 位作者 许旭东 徐贵颖 杨帆 《浙江水利科技》 2024年第1期59-64,共6页
流道对于泵装置的高效稳定运行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为减小流道的水力损失并保证北坍泵站机组运行的安全稳定性,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对北坍泵站的肘形进水流道和低驼峰出水流道进行几何尺寸优化。通过对不同尺寸方案的流道水力性能进行分... 流道对于泵装置的高效稳定运行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为减小流道的水力损失并保证北坍泵站机组运行的安全稳定性,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对北坍泵站的肘形进水流道和低驼峰出水流道进行几何尺寸优化。通过对不同尺寸方案的流道水力性能进行分析比较,确定流道的优化方案并对最终优化方案组合的泵装置进行物理模型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肘形进水流道出口面的轴向流速均匀度提高0.10%,低驼峰出水流道水力损失降低23.91%。在不同叶片安放角(-4°、-2°、0°、+2°和+4°),模型泵装置的最高效率均超过72.00%;叶片安放角为+2°时,泵装置的最高效率为74.97%。在灌溉设计净扬程和排涝设计净扬程条件下,泵装置均保持高效率运行。优化后的泵装置水力效率和运行稳定性较高,可为同类型泵站的流道优化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坍泵站 流道 优化 能量性能 模型试验
下载PDF
基于等效渗透系数法修正的多节点井流模型
4
作者 牛赟凯 王全荣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7-183,共7页
管道是含水层中十分常见的水文地质结构,目前关于含水层中地下水管道流模拟常用的模型有等效渗透系数模型、多节点井流(MNW)模型和管道流(CFP)模型,其中MNW模型和CFP模型被耦合到地下水数值模拟软件MODFLOW中。MNW模型使用有限差分网格... 管道是含水层中十分常见的水文地质结构,目前关于含水层中地下水管道流模拟常用的模型有等效渗透系数模型、多节点井流(MNW)模型和管道流(CFP)模型,其中MNW模型和CFP模型被耦合到地下水数值模拟软件MODFLOW中。MNW模型使用有限差分网格渗透系数对管道流进行计算,在数值模拟过程中假设包含管道的含水层网格渗透系数为孔隙介质渗透系数,但其并不能反映管道-含水层网格系统的高渗透性。基于等效渗透系数法对MNW模型进行修正,为了检验修正后MNW模型的模拟效果,以二维砂槽试验数据为例,分别采用CFP模型、原始MNW模型和修正MNW模型对管道周围含水层地下水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将模拟流场与实测流场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修正MNW模型与原始MNW模型相比其模拟误差降低了76.14%,且其模拟误差小于CFP模型,说明修正后的MNW模型提升了多节点井流模型对含水层中管道流的模拟效果,更好地体现了现实中管道与含水层的双重介质性,对更加高效而准确地进行含水层中地下水管道流数值模拟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层 地下水管道流 等效渗透系数法 多节点井流(MNW)模型 管道流(CFP)模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CFP的岩溶管道流数值模拟研究--以桂林寨底地下河子系统为例 被引量:7
5
作者 赵良杰 夏日元 +3 位作者 杨杨 邵景力 曹建文 樊连杰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25-232,共8页
为了描述岩溶多重含水介质存在非达西流问题,研究管道流CFP模型在岩溶区数值模拟中的应用。在分析管道流CFP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概念模型算例(5个管道,上下临界雷诺数分别为2 000和4 000),探讨不同管道水文地质参数对出口流量及... 为了描述岩溶多重含水介质存在非达西流问题,研究管道流CFP模型在岩溶区数值模拟中的应用。在分析管道流CFP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概念模型算例(5个管道,上下临界雷诺数分别为2 000和4 000),探讨不同管道水文地质参数对出口流量及水流状态的影响,并对参数敏感性进行分析,最后将CFPM1模型应用于广西寨底岩溶地下河系统,探讨在实际应用中的管道流模型适用性。概念模型结果表明,参数敏感度从大到小依次为:管道直径、水力梯度、管道渗透系数、弯曲度及粗糙度,流量与雷诺数随管道参数增大而增大,水流状态从层流变为紊流。寨底岩溶管道流模型中3个观测井及地下河出口实测流量表明CFPM1能较好地模拟出岩溶地下水水位变化趋势。得出结论:CFPM1管道流模型允许岩溶管道与基岩含水层进行水流交换,能够较好地刻画岩溶区管道介质非达西流特征,但管道参数获取较为困难,且不能刻画岩溶管道形态变化。该方法具有一定通用性,可为实际应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流模型 非达西流 岩溶管道 含水介质
下载PDF
碳酸盐岩缝洞储集层电成像测井产量预测 被引量:12
6
作者 谢芳 张承森 +1 位作者 刘瑞林 肖承文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49-356,共8页
针对碳酸盐岩缝洞储集层中流体流动的非达西渗流特点,应用电成像测井资料图像分割技术,提出一种新的碳酸盐岩缝洞储集层电成像多尺度管流模型产量预测方法。该方法以描述细管中不可压缩流体流动的Hagen-Poiseuille定律为基础,根据碳酸... 针对碳酸盐岩缝洞储集层中流体流动的非达西渗流特点,应用电成像测井资料图像分割技术,提出一种新的碳酸盐岩缝洞储集层电成像多尺度管流模型产量预测方法。该方法以描述细管中不可压缩流体流动的Hagen-Poiseuille定律为基础,根据碳酸盐岩缝洞储集层井筒内单个缝洞横截面积大小不同这一特征,建立碳酸盐岩缝洞储集层多尺度管流模型,给出碳酸盐岩缝洞储集层多尺度细管平面径向流流量计算公式;引入管流模型产量指数的概念,应用电成像测井资料图像分割结果提取的缝洞面积参数计算管流模型产量指数,最终实现碳酸盐岩缝洞储集层电成像测井资料产量预测。将此方法应用于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储集层,预测结果与实际试油资料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奥陶系 碳酸盐岩 缝洞储集层 电成像测井 管流模型 产量指数 产量预测
下载PDF
基于管道流模型的岩溶含水系统降雨泉流量响应规律——以贵州后寨典型小流域为例 被引量:12
7
作者 刘丽红 束龙仓 鲁程鹏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83-1089,共7页
为深入研究高度非均质岩溶含水系统的补给、运动机理,以贵州后寨岩溶典型小流域为例,运用管道流程序(conduit flow process),基于后寨岩溶典型小流域实际的降雨流量资料,建立降雨泉流量响应理想模型,对不同落水洞补给位置、不同渗透系... 为深入研究高度非均质岩溶含水系统的补给、运动机理,以贵州后寨岩溶典型小流域为例,运用管道流程序(conduit flow process),基于后寨岩溶典型小流域实际的降雨流量资料,建立降雨泉流量响应理想模型,对不同落水洞补给位置、不同渗透系数和给水度组合情况下的降雨泉流量互相关系数曲线陡缓程度和峰值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含水介质参数的改变远没有补给位置不同对互相关系数曲线的改变程度高;在不同渗透系数和给水度组合情况下,短距离排水互相关系数峰值可接近1,而远距离排水互相关系数峰值最高仅为0.4。野外实际研究区分析也表明,短径流路径下降雨流量互相关系数峰值高达0.7,而长径流路径下降雨流量互相关系数最大为0.4。辅以必要的水文地质调查,降雨泉流量互相关曲线可用来分析管道径流路径等岩溶含水系统水动力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含水系统 管道流模型 降雨 互相关系数 贵州普定
下载PDF
岩溶含水层水流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9
8
作者 陶小虎 赵坚 +2 位作者 陈孝兵 甘磊 邱莉婷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6-84,共9页
以岩溶含水层的复杂结构和水流运动特性为重点,简要阐述了岩溶含水层系统中物理概念和水流模型,包括等效连续介质模型、裂隙网络模型、双重介质模型、三重介质模型、连续管流耦合模型以及Darcy-Stokes耦合模型,对各模型特点及在应用中... 以岩溶含水层的复杂结构和水流运动特性为重点,简要阐述了岩溶含水层系统中物理概念和水流模型,包括等效连续介质模型、裂隙网络模型、双重介质模型、三重介质模型、连续管流耦合模型以及Darcy-Stokes耦合模型,对各模型特点及在应用中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比较和评述,指出Darcy-Stokes耦合模型可以广泛应用于岩溶含水层的水流模拟细观研究;三重介质模型能较真实反映简单结构岩溶含水介质及岩溶水流态复杂性,应用和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已有岩溶水流运动数学模型还不能够真正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在岩溶含水层非饱和水流运动机理、交叉岩溶裂隙水力特性、水文地质不确定性以及多场耦合数学模型研究等方面也有待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含水层 孔隙 裂隙 岩溶管道 水流模型 综述
下载PDF
树木边材液流传输研究述评 被引量:9
9
作者 谢东锋 马履一 王华田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49-153,共5页
结合作者的研究工作进展,对当前国内外有关树边材木水分传输机理的研究概况进行了述评,分析了树木水分传输驱动力的构成要素及内聚力学说对树木边材水分传输连续体合理解释,探讨了稳态流模型和非稳态模型在描述树木水分传输方面的效果,... 结合作者的研究工作进展,对当前国内外有关树边材木水分传输机理的研究概况进行了述评,分析了树木水分传输驱动力的构成要素及内聚力学说对树木边材水分传输连续体合理解释,探讨了稳态流模型和非稳态模型在描述树木水分传输方面的效果,介绍了树木组织水容的概念及其在调控树木水分传输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介绍了当前国内外导管空穴化和木质部栓塞研究概况、树木边材导管空穴化的发生机制及检测方法、树木输导组织栓塞对水分传输的影响及栓塞脆弱性评价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木 边材 液流传输 水分 导管空穴化 木质部栓塞 非稳态流模型
下载PDF
基于全流场的泵装置出水流道内流特性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帆 张金凤 +3 位作者 张霞 袁寿其 李亚林 谢立恒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246-1251,共6页
为了研究立式轴流泵装置出水流道的流动特性,以一立式轴流泵装置为研究对象,基于全流场非定常计算,结合湍动能和流线分布以及压力分布,分析出水流道内非定常流动特性;基于Q准则,在小流量工况下对流道内涡旋结构进行可视化分析;基于特征... 为了研究立式轴流泵装置出水流道的流动特性,以一立式轴流泵装置为研究对象,基于全流场非定常计算,结合湍动能和流线分布以及压力分布,分析出水流道内非定常流动特性;基于Q准则,在小流量工况下对流道内涡旋结构进行可视化分析;基于特征值法和涡量法,对不同工况下1个非定常旋转周期内的出水流道里的涡核进行提取.结果表明:小流量工况下,出水流道的入口处产生的涡旋结构数量最多,流道内提取到的涡核数量也最多;出水流道内的涡核强度从流道入口处往后逐渐减弱; 2种方法均在额定工况下提取到的涡核数量最少,并且额定工况下流道中后部均未出现涡核.掌握出水流道内流特性及涡核分布,有助于今后优化设计出低水力损失的出水流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流场 出水流道 模型试验 非定常计算 涡核
下载PDF
岩溶地下水运动与计算的若干问题讨论 被引量:9
11
作者 钱孝星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1998年第4期18-22,共5页
阐述岩溶地下水运动特点,分别讨论南方岩溶地下水与北方岩溶地下水运动特征,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概念性模型。论述岩溶地下水运动的若干计算方法、着重讨论了数值方法、系统分析方法及随机方法等的适用条件及计算精度,同时介绍了一些以... 阐述岩溶地下水运动特点,分别讨论南方岩溶地下水与北方岩溶地下水运动特征,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概念性模型。论述岩溶地下水运动的若干计算方法、着重讨论了数值方法、系统分析方法及随机方法等的适用条件及计算精度,同时介绍了一些以往文献没有提及的水文地质现象。认为,应根据具体的岩溶地下水运动特点,选用相应的计算方法,使成果更符合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地下水 管道流 裂隙流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泗阳二站轴流泵装置模型流道优化及模型试验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吉庆伟 李进东 +2 位作者 吕玉婷 袁尧 杨帆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7-134,共8页
【目的】提高泗阳二站改造工程泵装置的水力效率,明确泗阳二站改造后泵装置的水力性能,了解泵站的真实运行情况,便于泵站的安全运行管理。【方法】以泗阳二站的立式轴流泵装置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分析了原设计方案(方案1肘形进... 【目的】提高泗阳二站改造工程泵装置的水力效率,明确泗阳二站改造后泵装置的水力性能,了解泵站的真实运行情况,便于泵站的安全运行管理。【方法】以泗阳二站的立式轴流泵装置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分析了原设计方案(方案1肘形进水流道的流道高度1.707D、长度3.895D、进口面积4.984D^(2);虹吸式出水流道长度6.14D、进口直径1.09D、出口面积3.934D^(2),其中D为叶轮名义直径。)的泵装置水力性能并开展了流道的优化分析,通过物理模型试验获得了泵装置的能量性能。【结果】给出了肘形进水流道弯肘段方变圆渐缩型线、出水流道隔墩起始位置及隔墩长度的优化方案,优化后的肘形进水流道出口面的轴向速度分布均匀度提高了3.32%,加权平均偏流角减小了0.945°,水力损失减小了10.4%;相比原设计方案,优化的虹吸式出水流道水力损失减小了7.51%。在叶片安放角+2°、设计扬程6.30 m时,原型泵装置流量为35.2 m^(3)/s,满足设计流量的要求,效率为76.02%;在最大扬程6.8 m时,原型泵装置流量为33.84 m^(3)/s,效率为75.97%;在平均扬程5.55 m时,原型泵装置流量36.58 m^(3)/s,效率为74.23%。【结论】在保证进出水流道主要控制尺寸不变条件时仅缩短肘形进水流道的进口宽度至2.2D,虹吸式出水流道的隔墩起始位置向出水侧移动0.772D且保持隔墩头部与水流方向垂直的条件时,泗阳二站改造工程泵装置的水力效率相对较高,有助于保障改造后泗阳二站的安全高效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流泵装置 流道 优化 水力性能 模型试验
下载PDF
基于CFP的岩溶管道流溶质运移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杨杨 赵良杰 +1 位作者 苏春田 夏日元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1-57,共7页
多重岩溶含水介质的复杂性导致岩溶地下水流动及溶质运移的数学模拟成为地下水研究难点之一。为了探讨岩溶多重含水介质中地下水流溶质运移特征,文章构建了管道流CFP水流模型和MT3DMS溶质运移三维耦合数值模型。在阐述管道流CFP和MT3DM... 多重岩溶含水介质的复杂性导致岩溶地下水流动及溶质运移的数学模拟成为地下水研究难点之一。为了探讨岩溶多重含水介质中地下水流溶质运移特征,文章构建了管道流CFP水流模型和MT3DMS溶质运移三维耦合数值模型。在阐述管道流CFP和MT3DMS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水文地质概念模型算例(1个落水洞、4个直管道),探讨岩溶管道水流及溶质运移规律,分析讨论不同水文地质参数对浓度穿透曲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管道流CFP模型能够刻画岩溶管道与基岩裂隙水流交换特征,MT3DMS模型能够模拟穿透曲线的拖尾现象,符合实际岩溶区特征。随着水力梯度、管道直径及管道渗透系数增大,孔隙度减小,浓度曲线峰值越大,峰值到达时间越快,浓度穿透曲线越对称。得出结论:耦合CFP水流模型和MT3DMS溶质运移模型能够刻画岩溶管道流溶质运移规律,为研究岩溶复杂介质污染物运移特征提供一种思路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P管道流 溶质运移 浓度穿透曲线 耦合模型 岩溶
下载PDF
二阶双系数动态亚格子应力模型 被引量:4
14
作者 唐学林 钱忠东 吴玉林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0-55,共6页
基于亥姆霍兹速度分解定理和Smagorinsky模型,提出二阶双系数动态亚格子尺度应力模型,即亚格子尺度应力是可解的应变率张量和旋转率张量的函数。应用有限差分法对此模型的控制方程进行了离散,并数值模拟得到了弯管内部的流场分布和压力... 基于亥姆霍兹速度分解定理和Smagorinsky模型,提出二阶双系数动态亚格子尺度应力模型,即亚格子尺度应力是可解的应变率张量和旋转率张量的函数。应用有限差分法对此模型的控制方程进行了离散,并数值模拟得到了弯管内部的流场分布和压力分布。把雷诺数为40000的弯管流动的实验数据和此模型的模拟结果相比较,证明此模型是可行、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尺度模型 动态模型 湍流 弯管 二阶双系数 亚格子应力
下载PDF
排涝泵站立式轴流泵装置模型试验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敬江 《排灌机械》 2008年第6期20-23,共4页
针对排涝泵站改造工程的需要,开展了立式轴流泵装置模型试验研究,轴流泵装置模型由比转速700的水力模型、肘形进水流道和直管式出水流道组成,获得了模型泵和原型泵装置的能量和汽蚀特性曲线以及飞逸转速特性.在叶轮叶片转角为-4°时... 针对排涝泵站改造工程的需要,开展了立式轴流泵装置模型试验研究,轴流泵装置模型由比转速700的水力模型、肘形进水流道和直管式出水流道组成,获得了模型泵和原型泵装置的能量和汽蚀特性曲线以及飞逸转速特性.在叶轮叶片转角为-4°时,泵装置模型最高效率为76.21%,扬程为6.39 m,流量为0.298 m3/s;对应的原型泵装置设计工况点扬程6.00 m,效率为83.87%,流量为25.9 m3/s,满足设计流量的要求;在最高扬程下,轴功率小于2 300 kW.所选用的水力模型性能满足泵站的实际运行要求,经过优化的直管式出水流道保证了泵装置高效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式轴流泵 水力模型 装置特性 泵站 直管式出水流道
下载PDF
落水洞对裂隙-管道介质泉流量衰减过程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周玥 束龙仓 +3 位作者 方依雯 翟月 王硕 鲁程鹏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8-112,共5页
岩溶裂隙-管道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主要地下储水空间和导水通道,落水洞是岩溶地区临时性吸收地表水流的重要过水通道,在西南地区分布密集。开展落水洞大小对裂隙-管道介质中泉流量过程影响的研究,对指导岩溶水可持续开发利用和推动岩溶水... 岩溶裂隙-管道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主要地下储水空间和导水通道,落水洞是岩溶地区临时性吸收地表水流的重要过水通道,在西南地区分布密集。开展落水洞大小对裂隙-管道介质中泉流量过程影响的研究,对指导岩溶水可持续开发利用和推动岩溶水研究具有深刻意义。文章研究了落水洞对泉流量衰减过程的影响,利用自制的裂隙-管道物理模型,模拟落水洞不同断面尺寸、填充程度下的泉流量衰减过程,由衰减曲线探求衰减系数受不同因子的敏感程度。试验表明:泉流量衰减过程可分为三个亚动态,大致符合指数型衰减。其中,第一亚动态的衰减系数受落水洞断面尺寸影响较大,落水洞断面尺寸越小,衰减系数越大;落水洞的填充程度越高,衰减系数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水洞 裂隙-管道介质 物理模型 泉流量过程
下载PDF
青龙山南站泵装置流道优化及模型试验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丁浩 吕玉婷 +2 位作者 卜舸 赵泱军 杨帆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85-188,180,共5页
为明确青龙山南站泵装置的运行性能,采用数值模拟和物理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青龙山南站泵装置,以水力损失最小为目标开展了肘形进水流道和虹吸式出水流道的主要几何尺寸的数值优化,并通过优选的流道方案开展了泵装置物理模型的... 为明确青龙山南站泵装置的运行性能,采用数值模拟和物理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青龙山南站泵装置,以水力损失最小为目标开展了肘形进水流道和虹吸式出水流道的主要几何尺寸的数值优化,并通过优选的流道方案开展了泵装置物理模型的能量性能、空化性能和飞逸特性的试验。结果表明,青龙山南站泵装置的最高效率为81.29%,在泵站一期和终期的设计净扬程和最大净扬程时,分别推荐叶片安放角为-2°、-3°,对应的流量均满足设计流量12 m^(3)/s的要求,且泵装置效率均大于79%,必需汽蚀余量均满足设计要求。为确保机组运行安全,建议原型水泵按叶片安放角-6°时机组额定转速1.68倍校核机组结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流泵 泵装置 流道 优化 模型试验
下载PDF
管内沸腾两相流动网络模型
18
作者 李正宇 李青 郭方中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7-19,共3页
依据不同的时空尺度将沸腾流动系统划分为主流区和受热区两个子系统 .分析了两个子系统各自的特点 ,并用网络模型图对其进行描述 .分析表明 ,介观的气泡振荡压力波和宏观压强之间是存在关联性的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 ,由压力信号分离成的... 依据不同的时空尺度将沸腾流动系统划分为主流区和受热区两个子系统 .分析了两个子系统各自的特点 ,并用网络模型图对其进行描述 .分析表明 ,介观的气泡振荡压力波和宏观压强之间是存在关联性的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 ,由压力信号分离成的摩阻压降 pR,加速压降 pa,提升压降 pc 三项与网络参数中的流阻R ,流感L ,流容C能关联起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内沸腾流动网络模型 时空尺度 压降分离 网络参数辨识
下载PDF
初始裂隙对岩溶水紊流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焦友军 黄奇波 于青春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01-510,共10页
岩溶地区地下发育着大量的溶洞和地下河管道,地下水流状态既有层流也有紊流,而紊流是溶洞管道形成的重要条件。紊流的形成受到岩石初始裂隙的影响,初始裂隙的张开度、分布、走向、迹长、密度等因素都影响着裂隙发育过程中水流状态的变... 岩溶地区地下发育着大量的溶洞和地下河管道,地下水流状态既有层流也有紊流,而紊流是溶洞管道形成的重要条件。紊流的形成受到岩石初始裂隙的影响,初始裂隙的张开度、分布、走向、迹长、密度等因素都影响着裂隙发育过程中水流状态的变化。通过对不同统计特征的初始裂隙网络进行水流和溶蚀的数值模拟发现,以张开度标准差反映的裂隙网络非均匀性越强,模拟紊流出现的时间就越早;主要裂隙的存在使裂隙网络的非均性增强,主要裂隙与水力梯度总方向的角度越小,紊流出现的时间就越早;当裂隙平均迹长过小时会导致裂隙连通性较差,影响裂隙水流和溶蚀作用;裂隙密度,尤其是主要裂隙密度,对岩溶发育的影响较大。相对于次要裂隙,如果主要裂隙密度偏小,紊流形成时间会大大增加,甚至很难形成紊流。当初始裂隙张开度小于0.001 cm,增大水力梯度仍没有紊流发生,岩溶几乎不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始裂隙 岩溶管道 紊流 溶蚀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岩溶多重介质地下水模拟技术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5
20
作者 成建梅 罗一鸣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20-229,共10页
由于岩溶发育的极不均匀性和岩溶含水介质的多重介质性等特征,使得岩溶水系统的地下水运动规律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点,在孔隙或微小裂隙含水介质中岩溶水满足达西流,而在岩溶管道中可能出现非达西运动,这给岩溶区地下水模拟带来了极大挑... 由于岩溶发育的极不均匀性和岩溶含水介质的多重介质性等特征,使得岩溶水系统的地下水运动规律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点,在孔隙或微小裂隙含水介质中岩溶水满足达西流,而在岩溶管道中可能出现非达西运动,这给岩溶区地下水模拟带来了极大挑战。系统地梳理了岩溶水流和溶质运移模拟的主要方法,总结了复杂岩溶多重介质系统地下水模拟技术的现状,并结合我国南方岩溶和北方岩溶各自的特点,提出岩溶水模型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关注的要点。主要包括:需加强野外调查和观测,提高模型中对岩溶含水介质结构非均质性表征的精度;进一步深化对岩溶水运动机理的研究,刻画岩溶多重介质的水流特征以及水交换机理;针对北方岩溶水系统模拟,可选择等效连续多孔介质模型,重在耦合区域分布的岩溶溶孔-裂隙介质中慢速渗流与脉状分布的强径流带快速流;对于南方岩溶区,建议考虑建立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与能刻画集中管道流多流态变化的多重介质模型的岩溶地下水耦合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多重介质 非均质性 地下水模型 流域水文模型 管道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