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d-term Outcomes of Primary Constrained Condylar Knee Arthroplasty for Severe Knee Deformity 被引量:3
1
作者 冯晓波 杨操 +5 位作者 傅德皓 叶树楠 刘先哲 陈喆 Saroj Rai 杨述华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16年第2期231-236,共6页
This study aimed to examine the clinical and radiographic outcomes of primary total knee arthroplasy(TKA) with use of Nex Gen#174; Legacy#174; Constrained Condylar Knee(CCK) prosthesis for severe knee deformity. C... This study aimed to examine the clinical and radiographic outcomes of primary total knee arthroplasy(TKA) with use of Nex Gen#174; Legacy#174; Constrained Condylar Knee(CCK) prosthesis for severe knee deformity. Clinical data of 46 patients(48 knees in total, aged 61 years on average) with severe knee deformity who underwent TKA with Nex Gen#174; Legacy#174; CCK prosthesis between December 2007 and February 2012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re were 34 knees with severe valgus with incompetent 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 11 knees with severe flexion contracture with inability to achieve knee balancing in flexion and extension by posterior soft tissue release, 2 knees with Charcot arthritis with severe varus and bone loss, and 1 with traumatic osteoarthritis with severe varus and ligamentous instability. The mean duration of follow-up was 71 months(range 40–90 months). The New Knee Society scoring(NKSS) system and the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 score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functional and clinical outcomes.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was used for pain measurement and Knee Society criteria for evaluation of radiological imag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the total 48 knees, 1 case of loosening due to short-stem tibial component at 3 months post-operatively underwent revision. The 6-year prosthesis survival rate in this cohort was 97.9%. There was no component infection occurring within 6 years. Significant post-operative improvements were found in NKSS and HSS scores. Patient satisfaction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ain score wa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Total functional score was improved from 31.46±11.43 to 86.42±8.87, range of motion(ROM) from 42.42°±23.57° to 95.31°±23.45° and the flexion contracture from 5.31°±7.87° to 0.92°±1.80°. Preoperative radiographic study showed excessive valgus(≥7°) in 37 knees, and varus deformity in 3 knees. Post-operative femorotibial alignment was valgus 3.88°±1.76° in 48 knees. Antero/posterior(A/P) view of X-ray films showed 4 radiolucent lines(RLL) in 48 tibial components. It was concluded that TKA with CCK is effective for the treatment of the severe unstable knee that cannot be balanced by soft tiss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strained condylar knee total knee arthroplasy New knee Society score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score severe deformity of knee
下载PDF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效果研究
2
作者 许少峰 《科技与健康》 2024年第12期57-60,共4页
分析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选取2022年4月-2023年4月医院收治的10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接受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治疗... 分析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选取2022年4月-2023年4月医院收治的10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接受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显示,治疗后,试验组患者KSS评分高于对照组、ROM范围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发现,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选择,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单髁置换术 骨性关节炎
下载PDF
个体化股骨后髁旋转测量截骨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6
3
作者 田文明 耿登峰 +3 位作者 周恩昌 李邦国 刘默然 徐汝斌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2期90-93,共4页
目的探讨个体化股骨后髁旋转测量截骨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TKA)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4月-2021年6月收治的行TKA术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20例,按照股骨远端旋转截骨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 目的探讨个体化股骨后髁旋转测量截骨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TKA)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4月-2021年6月收治的行TKA术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20例,按照股骨远端旋转截骨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股骨远端外旋3°截骨行TKA术,观察组依据术前所测量的后髁角(PCA)行个体化股骨后髁旋转测量截骨。比较2组截骨参数,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ROM)、膝关节协会评分(KSS)。结果观察组股骨假体旋转角、膝关节内翻角小于对照组,截骨板相对后髁线旋转角大于对照组(P<0.01)。术后3、6个月,2组VAS评分、KSS较术前均下降,ROM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术后膝前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TKA术应用个体化股骨后髁旋转测量截骨,能有效改善截骨参数、膝关节活动度,缓解疼痛,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全膝关节置换术 旋转截骨 后髁角 截骨参数 膝关节活动度
下载PDF
The Inter- and Intraindividual Anatomical Relationship of the Femoral Anteversion and Distal Femoral Rotation. A Cadaveric Study on the Femoral Anteversion Angle, Posterior and Inferior Condylar Angle Using Computed Tomography 被引量:4
4
作者 H. M. J. van der Linden-van der Zwaag L. C. D. Konijn +3 位作者 T. J. van der Steenhoven H. J. L. van der Heide M. C. de Ruiter R. G. H. H. Nelissen 《Advances in Computed Tomography》 2015年第1期9-18,共10页
Malrotation following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 is directly related to poor outcome. Knowledge of the rotational axes (torsion) and angles is therefore important.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determine whether an a... Malrotation following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 is directly related to poor outcome. Knowledge of the rotational axes (torsion) and angles is therefore important.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determine whether an association existed between the Femoral Anteversion Angle (FAA) Posterior Condylar Angle (PCA) and the Inferior Condylar Angle (ICA) in individuals. A CT scan of 50 (25 paired) cadaver femora was made. The FAA, PCA and ICA were measured.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comparativ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se different angles was examined by calculating 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and a paired t-test. The mean FAA, PCA and ICA for the whole group were respectively 11.7° (range 0 - 32, SD 8.2), 5.18° (range 0 - 12, SD 2.4) and 4.4° (range 0 - 10, SD 2.1). A correlation of 0.82 (p = 0.01) of the FAA was found between left versus right. For the overall group a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the PCA of the left and right femur was r = 0.59, p = 0.01. The Pearson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FAA and PCA in the whole group was r = 0.27, p = 0.06. In females this was r = 0.54 (p = 0.03). Although the difference of the mean ICA and PCA was very small (0.7°), there was no correlation between these angles (r = 0.14, p = 0.23). In conclusion, one should be aware that, considering the weak correlation of the FAA and PCA, an individual rotational variation exists. Furthermore, no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the PCA and ICA. Therefore, for now, this angle cannot be assumed to be helpful in TKA. A more individual approach i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seems essential for future TK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nee FEMORAL ANTEVERSION ANGLE POSTERIOR condylar ANGLE INFERIOR condylar ANGLE Computed Tomography
下载PDF
关节镜联合TCVO术治疗KOA合并膝内翻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武政 王磊 常宝生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4期524-528,共5页
目的 研究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合并膝内翻患者应用关节镜联合胫骨髁外翻截骨术(TCVO)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关节外科2018年6月至2020年8月期间收治的120例KOA合并膝内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 目的 研究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合并膝内翻患者应用关节镜联合胫骨髁外翻截骨术(TCVO)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关节外科2018年6月至2020年8月期间收治的120例KOA合并膝内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TCVO术,研究组患者给予关节镜联合TCVO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肿胀消除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前后膝关节站立负重前后位胫股关节间隙(JS)角、下肢前后位股骨胫骨(FT)角、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与Lysholm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3.62±0.43) 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26±0.5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肿胀消除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JS角、FT角、VAS评分和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患者的VAS评分为(2.16±0.1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28±0.0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JS角、FT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ysholm评分明显升高,且研究组患者的Lysholm评分为(93.46±5.2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23±4.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略低于对照组的8.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联合TCVO术治疗KOA合并膝内翻能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膝内翻 关节镜 胫骨髁外翻截骨术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肌骨超声在马拉松所致股骨髁软骨运动性损伤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晔 潘博 +1 位作者 王阔 李子彦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应用肌骨超声定量分析马拉松运动员膝关节运动损伤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连续参加5届全程马拉松比赛运动员80名作为研究组,另招募68名无运动爱好人群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通过肌肉骨骼超声测量股骨髁软骨内侧厚度... 目的应用肌骨超声定量分析马拉松运动员膝关节运动损伤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连续参加5届全程马拉松比赛运动员80名作为研究组,另招募68名无运动爱好人群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通过肌肉骨骼超声测量股骨髁软骨内侧厚度、股骨髁软骨外侧厚度及周围积液情况,分析两组患者组间差异。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年龄、身高、性别及BMI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股骨髁外侧髁间软骨厚度(0.12±0.04)cm小于对照组(0.24±0.02)cm(P<0.05),研究组股骨内侧髁间软骨厚度(0.17±0.04)cm小于对照组股骨内侧髁间软骨厚度(0.21±0.02)cm(P<0.05);研究组关节腔积液发生率38.8%(31/80),高于对照组的17.6%(12/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从事马拉松运动的人群股骨髁软骨厚度较健康人群减少,同时更易伴发关节腔积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髁软骨 肌肉骨骼超声 膝关节损伤 运动损伤
下载PDF
骨科围手术期全面护理干预在单髁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叶梦蝶 《加速康复外科杂志》 2023年第3期121-126,共6页
目的:分析骨科行单髁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在围手术期给予全面护理干预后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于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在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接受单髁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围手术期护理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常规护... 目的:分析骨科行单髁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在围手术期给予全面护理干预后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于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在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接受单髁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围手术期护理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与全面护理干预组各55例,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HSS)与生活质量。结果:全面护理干预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常规护理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均P<0.05);全面护理干预组患者术后疼痛、功能、活动范围、肌力、屈曲畸形、关节稳定性项目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均P<0.05);术后5 d全面护理干预组患者生理功能(physical functioning,PF)、生理职能(role physical,RP)、躯体疼痛(bodily pain,BP)、总体健康(general health,GH)、活力(validity,VT)、社会功能(social function,SF)、情感职能(role emotional,RE)、精神健康(mental health,MH)评分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均P<0.05)。结论:围手术期全面护理干预可以提升骨科单髁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护理效果,能够在改善患者肢体功能的同时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手术期 全面护理干预 单髁膝关节置换术 膝关节功能
下载PDF
厚朴排气合剂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李英杰 《河南中医》 2023年第5期740-745,共6页
目的:观察厚朴排气合剂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8例行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厚朴排气合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 目的:观察厚朴排气合剂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8例行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厚朴排气合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血清胃动素、胃泌素、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IL-6水平、血清miR-10b-5p,miR-155相对表达量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86.36%,对照组有效率68.18%,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治疗后胃动素、胃泌素、IL-2、IL-6水平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miR-155水平低于本组治疗前,miR-10b-5p水平高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厚朴排气合剂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可缩短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时间,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增加血清miR-10b-5p表达,降低血清miR-155相对表达量,促进肠胃蠕动,恢复肠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 胃肠功能恢复 经皮穴位电刺激 厚朴排气合剂
下载PDF
单髁关节置换术与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重度骨关节炎的对比研究
9
作者 李亮 《智慧健康》 2023年第10期35-39,共5页
目的探究单髁关节置换术与全膝关节置换术在膝关节内侧间室重度骨关节炎中的诊疗效果。方法抽取本院接诊的膝关节内侧间室重度骨关节炎患者进行探究,所有入组患者均来自2018年6月-2022年2月之间,按照抽签法将上述4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目的探究单髁关节置换术与全膝关节置换术在膝关节内侧间室重度骨关节炎中的诊疗效果。方法抽取本院接诊的膝关节内侧间室重度骨关节炎患者进行探究,所有入组患者均来自2018年6月-2022年2月之间,按照抽签法将上述4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0例和实验组20例。对照组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实验组患者则行单髁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围术期各项手术指标和住院时间全部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数据有统计价值;在疼痛评分比较中,实验组手术前与对照组之间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后7d和手术后30d时,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数据具有可比性;在膝关节评分和膝关节屈曲度比较中,两组患者在手术前数值差异较小(P>0.05),无统计意义;治疗后7d、30d时,实验组膝关节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膝关节屈曲度多也较对照组更高(P<0.05),数据存在比较价值;在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中,实验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组间无统计价值。结论在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重度骨关节炎患者时,单髁关节置换术效果更好,患者术后恢复更快,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重度骨关节炎 单髁关节置换术 全膝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人工膝关节线水平与屈曲角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鹏 刘光耀 +3 位作者 秦彦国 左建林 孙庆 高忠礼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21-923,共3页
目的:探讨髁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线水平与关节屈曲角度的相关性。方法:随访并测量41例(50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置换术前、术后关节线水平的变化和屈膝角度,以二者为变量进行直线回归分析,判断两者相关性。结果:膝关节屈曲角度与... 目的:探讨髁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线水平与关节屈曲角度的相关性。方法:随访并测量41例(50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置换术前、术后关节线水平的变化和屈膝角度,以二者为变量进行直线回归分析,判断两者相关性。结果:膝关节屈曲角度与关节线水平呈直线相关,在关节线水平以上为负相关(r=-0.92,P<0.01),在关节线水平以下为正相关(r=0.58,P<0.01)。关节线水平升高不大于3mm,患膝屈曲角度均在120°以上。关节线水平升高3~6mm,患膝屈曲角度仍在100°以上。而关节线水平升高6mm以上则仅能屈曲90°左右。关节线下降6mm以内,屈膝角度均在120°以上。结论:应用后稳定型假体对骨关节炎的膝关节进行初次人工膝置换,术中应尽可能维持关节线的解剖位置。关节线升高3mm以内屈曲功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型人工膝 关节线 屈曲角度
下载PDF
膝关节置换术中内侧副韧带断裂的治疗及随访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杭州 王岩峰 +3 位作者 梁庆威 尤福利 刘向南 闫增龙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84-687,共4页
目的比较膝关节置换术中内侧副韧带(MCL)损伤后采用限制性关节假体或非限制性关节假体患者的术后膝关节功能。方法回顾性研究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膝关节置换术中发生医源性MCL损伤病例19例。术中对MCL损伤均予以缝合修补。术中采... 目的比较膝关节置换术中内侧副韧带(MCL)损伤后采用限制性关节假体或非限制性关节假体患者的术后膝关节功能。方法回顾性研究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膝关节置换术中发生医源性MCL损伤病例19例。术中对MCL损伤均予以缝合修补。术中采用更换限制性膝关节假体者8例(LCCK组),采用术前计划的假体类型不变者11例(LPS组)。采用膝关节功能评分(KSS)评估术后膝关节功能,比较2组有无差异。全部患者均得到随访,术后随访时间5年。结果在末次随访中(60个月),LCCK组膝关节KSS评分为87.4分,而LPS组为93.3分。11例采用非限制性膝关节假体的患者没有因为膝关节不稳定而翻修;2例采用限制性假体的患者因为关节松动而进行了翻修手术。结论在膝关节置换术中发生MCL损伤往往需要修复MCL,膝关节假体类型可能不需要更换为限制性假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 内侧副韧带损伤 限制性膝关节假体
下载PDF
我国北方人群股骨髁旋转角度的测量及对全膝关节置换术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岳德波 李子荣 +1 位作者 杨连发 王佰亮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98-500,共3页
[目的]探讨中国北方地区人群股骨远端外旋角数值及与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结果关系。[方法]自1998年4月~2005年4月对84例106膝初次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行CT检查。男性32例,女性52例。RA:48膝,OA∶67膝,色素沉着性滑膜炎1例。术前行C... [目的]探讨中国北方地区人群股骨远端外旋角数值及与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结果关系。[方法]自1998年4月~2005年4月对84例106膝初次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行CT检查。男性32例,女性52例。RA:48膝,OA∶67膝,色素沉着性滑膜炎1例。术前行CT检查,检查方法为平卧,下肢中立位,在股骨远端3mm密扫,并在屏幕上划线,将股骨两后髁连线,股骨内上髁凹与股骨外上髁连线,测量两线的夹角。并在手术中按测量角度进行股骨远段的截骨。术后6个月行检查,并测量关节活动度。与常规行3°截骨之术后关节活动度相比较。手术所用假体均为PFC,术者均为1人。[结果]国人股骨远端外旋角平均大于3°。男性为5.1(SD1.7),女性为5.8(SD1.5),依据CT测量结果行个性化股骨远端截骨术,效果优于常规3°外旋截骨。[结论]国人股骨远端旋转角度大于3°,手术中依据术前CT测量外旋角进行截骨手术,其术后效果优于常规的3°外旋截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髁 外旋角 全膝关节置换
下载PDF
人工全膝表面关节置换治疗骨性膝关节炎47例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李荣文 李庆涛 +3 位作者 徐东谭 苏涛 郭炜 臧洪敏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4年第4期240-242,共3页
目的 分析总结人工全膝表面关节置换治疗骨性膝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及经验。方法 对 4 7例 5 3膝的骨性膝关节炎病例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单膝关节置换 4 1例 ,双膝关节置换 6例 1 2膝。应用后方稳定型假体 2 1例 2 5个膝关节 ,保留后交... 目的 分析总结人工全膝表面关节置换治疗骨性膝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及经验。方法 对 4 7例 5 3膝的骨性膝关节炎病例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单膝关节置换 4 1例 ,双膝关节置换 6例 1 2膝。应用后方稳定型假体 2 1例 2 5个膝关节 ,保留后交叉韧带型假体 2 6例 2 8个膝关节。结果  39例 4 5个膝关节获 1年以上随访 ,采用HSS评分标准 ,膝关节评分从术前 35分提高到术后 89分 ,术后 4 0个膝关节活动度≥ 90°,4 2 / 4 5膝关节术后膝关节力线正常 ,3例残留 5°~ 7°内翻。结论 人工全膝表面关节置换治疗骨性膝关节炎可取得良好效果。术中精确的截骨操作与正确的软组织松解获得的软组织平衡是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膝表面关节置换 手术治疗 骨性膝关节炎 关节功能障碍 软组织平衡
下载PDF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用于青年晚期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治疗中的疗效及患者功能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嘉良 魏凌峰 +1 位作者 赵传喜 李惠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34期4304-4305,共2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在青年晚期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治疗中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在本院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青年晚期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患者中,选择具有可比性的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膝关节单髁置... 目的探讨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在青年晚期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治疗中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在本院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青年晚期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患者中,选择具有可比性的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治疗,分别对比治疗前后的膝关节功能、疼痛程度、关节活动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存在明显的差异,治疗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比治疗前明显减轻(P<0.05);治疗前后患者的疼痛程度存在明显的差异,治疗后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的疼痛程度(P<0.05);治疗前后患者的关节活动度差异不明显(P>0.05);20例患者术后切口均愈合,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在青年晚期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患者术后功能恢复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 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 疗效
下载PDF
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股骨后髁角个体化测量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孙辉红 陈益光 +2 位作者 李晶 曹代荣 江飞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2年第5期92-94,共3页
目的探讨股骨后髁角(PCA)个体化测量的方法及可行性,为全膝关节置换术(TKA)股骨髁外旋截骨提供个体化的参考角度。方法选择50例正常成人(对照组)及50例TKA患者手术前(实验组)膝关节的CT资料,由两位观测者分别测量PCA各3次取平均值,比较... 目的探讨股骨后髁角(PCA)个体化测量的方法及可行性,为全膝关节置换术(TKA)股骨髁外旋截骨提供个体化的参考角度。方法选择50例正常成人(对照组)及50例TKA患者手术前(实验组)膝关节的CT资料,由两位观测者分别测量PCA各3次取平均值,比较不同观测者之间测量数据的差异,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组间的差异,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不同观测者测量所得的同组PCA均数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PCA值为3.64°±0.89°,实验组PCA值为4.23°±1.48°,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A测量结果准确,恒定,误差小,可重复性强。在TKA患者手术前,首先应对PCA进行准确的个体化测量,并将其作股骨髁旋转截骨的参考角度,为临床指导手术截骨、正确进行旋转对线提供测量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膝关节置换 旋转力线 股骨后髁角
下载PDF
单髁置换术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何天达 王益民 +1 位作者 朱隽科 韦兆祥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36期113-115,共3页
目的探讨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6月就诊于医院的70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5例。A组行单髁置换术治疗,B组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对比两组手术情... 目的探讨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6月就诊于医院的70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5例。A组行单髁置换术治疗,B组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对比两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膝关节功能、膝关节活动度。结果与B组相比,A组手术用时、住院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两组均未发生假体周围骨折、栓塞、感染等并发症;A组膝关节评分(HSS)、膝关节活动度分别为(90.05±3.42)分、(120.07±7.08)°,高于B组的(77.89±4.94)分、(107.96±7.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全膝关节置换术相比,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可减少手术用时,降低失血量,缩短住院时间,提高膝关节活动度,改善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 单髁置换术 膝关节功能 全膝关节置换术 并发症 膝关节活动度
下载PDF
单髁置换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蔡康 武明鑫 +1 位作者 黄远源 张文宙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7年第4期23-24,共2页
目的分析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将60例单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观察组接受单髁置换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前术后关节活动度(ROM)及HSS评分等。结... 目的分析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将60例单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观察组接受单髁置换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前术后关节活动度(ROM)及HSS评分等。结果 2组患者术前HSS评分、ROM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HSS评分及ROM活动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创伤小,安全,患者术后恢复快,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 全膝关节置换术 单间室骨性关节炎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对股骨标本后髁角的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窦鑫 范海建 +3 位作者 张臻 靳晶 王锋 翁文杰 《浙江临床医学》 2012年第2期135-137,共3页
目的应用多排螺旋cT测量40根国人股骨标本的后髁角,为国人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时的旋转对线提供参考数据。方法应用多排螺旋CT对40根股骨标本的远端部位薄层扫描(0.625mm),数据传人AW4.2工作站应用三维重建技术进行后处理,选取股骨... 目的应用多排螺旋cT测量40根国人股骨标本的后髁角,为国人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时的旋转对线提供参考数据。方法应用多排螺旋CT对40根股骨标本的远端部位薄层扫描(0.625mm),数据传人AW4.2工作站应用三维重建技术进行后处理,选取股骨内、外上髁层面图像,作后髁角测定,并与西方人数据比对。结果右侧股骨22根后髁角平均为(3.35±1.23)°,左侧股骨18根后髁角平均为(3.69±1.25)°,左右两侧股骨40根后髁角0.6°~6.3°,平均为(31.5±1.24)。左右两侧股骨后髁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膝关节无严重内外翻畸形及股骨远端后髁完整的情况下,仍可按照传统的西方人股骨后髁外旋3°理论行股骨远端截骨;术前应用多排螺旋CT测量股骨后髁角,有利于术中重建准确的旋转力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体层成像股骨后髁角 全膝关节置换
下载PDF
单髁置换术及全膝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单间室病变对股骨内髁参数和预后转归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松柏 孙法瑞 +1 位作者 李康路 张远金 《海南医学》 CAS 2019年第5期601-603,共3页
目的比较单髁置换术及全膝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单间室病变对患者股骨内髁参数和预后转归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因膝关节单间室病变在黄石市中心医院骨关节外科接受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意愿将患者分为单髁... 目的比较单髁置换术及全膝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单间室病变对患者股骨内髁参数和预后转归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因膝关节单间室病变在黄石市中心医院骨关节外科接受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意愿将患者分为单髁置换术组(n=60)和全膝置换术组(n=60),分别对患者行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股骨内髁参数、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时的膝关节功能(HSS评分表)、术后主动屈曲超过90°所用的时间及术后12个月主动屈曲超过120°的人数比例。术后12个月随访两组患者术后踝关节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冠状位及横断面后髁最远点的圆弧直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单髁置换术组矢状位后髁最远点的圆弧直径为(42.58±1.44) cm,明显小于全膝置换术组的(45.47±1.33)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髁置换术组患者术后主动屈曲超过90°用时为(6.74±1.87) d,明显少于全膝置换术组的(10.39±4.13) d,术后12个月主动屈曲超过120°人数占比为71.53%,明显高于全膝置换术组的44.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次对患者膝关节功能进行比较,单髁置换术组患者的HSS评分均高于全膝置换术组[术后6个月:(74.00±5.75)分vs (69.01±6.33)分;术后12个月:(86.83±7.85)分vs (80.18±7.9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髁置换术组患者术后12个月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1.67%,明显低于全膝置换术组的2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单间室病变具有对股骨内髁参数影响小,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较快的特点,建议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髁置换术 全膝置换术 膝关节单间室病变 股骨内髁参数 预后
下载PDF
膝关节运动康复器与伸筋汤熏洗联合治疗股骨髁部骨折术后膝关节僵直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0
作者 赵明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第12期210-211,共2页
目的探究股骨髁部骨折术后膝关节僵直采用膝关节运动康复器联合伸筋汤熏洗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股骨髁部骨折术后膝关节僵直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膝关节运动康复器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伸筋汤熏... 目的探究股骨髁部骨折术后膝关节僵直采用膝关节运动康复器联合伸筋汤熏洗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股骨髁部骨折术后膝关节僵直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膝关节运动康复器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伸筋汤熏洗治疗,比较其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膝关节运动康复器与伸筋汤熏洗联合治疗股骨髁部骨折术后膝关节僵直,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髁部骨折 膝关节僵直 膝关节运动康复器 伸筋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