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焦超声治疗外阴尖锐湿疣临床及病理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芳 李成志 +4 位作者 吴艺佳 袁小利 黄莺 贺小维 胡丽娜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5期683-686,共4页
目的:探讨运用聚焦超声治疗外阴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方法:经病理活检证实的外阴尖锐湿疣患者108例,随机等数量分配至超声组和激光组(对照组),利用海极星(Seapostar)超声波妇科治疗仪进行治疗,激光组采用CO2激光治疗机进行治疗,观察两... 目的:探讨运用聚焦超声治疗外阴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方法:经病理活检证实的外阴尖锐湿疣患者108例,随机等数量分配至超声组和激光组(对照组),利用海极星(Seapostar)超声波妇科治疗仪进行治疗,激光组采用CO2激光治疗机进行治疗,观察两种方法治疗前后患者症状和体征变化。并取超声治疗前后的疣体作病理活检,由此评价分析聚焦超声治疗外阴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和病理变化。结果:1、超声组中经1次超声扫描即痊愈者49例,有效率为90.7%(49/54)。激光组的治疗有效率为68.5%(37/54)。两组治疗效果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2、外阴尖锐湿疣疣体经聚焦超声治疗后的大体病理与组织病理变化明显,主要表现为萎缩现象。结论:治疗剂量的聚焦超声治疗外阴尖锐湿疣疗效肯定、治愈率高、安全、无创,可作为临床治疗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焦超声治疗 外阴尖锐湿疣 疗效 病理
下载PDF
结合珠蛋白mRNA及其蛋白在尖锐湿疣皮损中的表达 被引量:3
2
作者 鲁建云 吴志强 +5 位作者 谭丽娜 陈静 向亚平 左成忻 黄进华 蒋先镇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20-1025,共6页
目的:从mRNA和蛋白水平检测尖锐湿疣皮损中结合珠蛋白的表达,探讨结合珠蛋白在尖锐湿疣皮损局部免疫异常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Western免疫印迹的方法,检测30例尖锐湿疣患者皮损及20例正常包皮组织中结... 目的:从mRNA和蛋白水平检测尖锐湿疣皮损中结合珠蛋白的表达,探讨结合珠蛋白在尖锐湿疣皮损局部免疫异常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Western免疫印迹的方法,检测30例尖锐湿疣患者皮损及20例正常包皮组织中结合珠蛋白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结合珠蛋白mRNA及其蛋白表达部位主要在表皮的基底层和棘细胞层。结合珠蛋白mRNA在尖锐湿疣皮损组和对照组中原位杂交染色灰度值分别为106.24±5.85和122.72±4.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珠蛋白在尖锐湿疣皮损组和对照组中免疫组化染色灰度值分别为120.24±1.83和128.72±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免疫印迹检测结果显示尖锐湿疣皮损组和对照组光密度值分别为0.53±0.11和0.24±0.06,尖锐湿疣皮损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尖锐湿疣皮损表皮细胞中结合珠蛋白mRNA表达增强,合成结合珠蛋白水平升高。尖锐湿疣皮损中结合珠蛋白可能通过抑制朗格汉斯细胞的功能成熟和抑制角质形成细胞的免疫活性参与尖锐湿疣的局部免疫逃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结合珠蛋白 原位杂交 免疫组织化学 Western免疫印迹
下载PDF
HPV免疫组化和原位核酸杂交技术在女阴尖锐湿疣和假性湿疣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9
3
作者 郑洪 李德祥 胡琼 《贵州医药》 CAS 2002年第2期99-100,共2页
目的探讨HPV免疫组化和原位核酸杂交技术在女阴尖锐湿疣和假性湿疣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通过免疫组化和原位核酸杂交技术 ,回顾性分析 2 33例女阴尖锐湿疣、假性湿疣以及湿疣样病变中HPV Ag和HPV6/ 1 1 的检出率并与病理组织学诊断作对比... 目的探讨HPV免疫组化和原位核酸杂交技术在女阴尖锐湿疣和假性湿疣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通过免疫组化和原位核酸杂交技术 ,回顾性分析 2 33例女阴尖锐湿疣、假性湿疣以及湿疣样病变中HPV Ag和HPV6/ 1 1 的检出率并与病理组织学诊断作对比分析。结果 193例尖锐湿疣HPV Ag阳性 10 2例 (占 5 2 85 % ) ,HPV6/ 1 1 阳性 187例 (占 96 89% ) ,两种检测法阳性率的差异具有极显著意义 (P <0 0 1)。 2 0例湿疣样病变HPV Ag阳性 3例 (占 15 % ) ,HPV6/ 1 1 阳性 7例 (占 35 % )。 2 0例假性湿疣HPV Ag和HPV6/ 1 1 均阴性。病理上尖锐湿疣可见于诊断性挖空细胞、角化不全、棘层肥厚、基底细胞增生和上皮脚延长融合 ;而假性湿疣无诊断性挖空细胞 ,无明显棘层肥厚和基底细胞增生。结论HPV原位核酸杂交技术优于免疫组化技术 ,HPV6/ 1 1 的检测有助于鉴别尖锐湿疣和假性湿疣以及湿疣样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核酸杂交 尖锐湿疣 假性湿疣 人乳头状瘤病毒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
下载PDF
2063例人乳头瘤病毒原位杂交病理形态学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黄宗明 李青 +3 位作者 杨守京 晏培松 胡沛臻 马福成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05-306,共2页
目的 探讨HPV 6 /11感染与组织病理形态改变之间的联系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方法对 2 0 6 3例标本中HPV 6 /11DNA进行检测 ,并对凹空细胞进行流行病学评价。结果  2 0 6 3例中有 14 6 6例阳性 ,阳性率 71.0 6 %。尖锐湿... 目的 探讨HPV 6 /11感染与组织病理形态改变之间的联系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方法对 2 0 6 3例标本中HPV 6 /11DNA进行检测 ,并对凹空细胞进行流行病学评价。结果  2 0 6 3例中有 14 6 6例阳性 ,阳性率 71.0 6 %。尖锐湿疣组、增生组、乳头状瘤组和食道上皮组的阳性率分别为 96 .16 %、5 9.86 %、44.98%和 6 9.5 7%。以凹空细胞作为诊断标准 ,其灵敏度为 77.93 % ,特异度为 95 .2 6 % ,阳性预告值为 97.2 5 % ,阴性预告值为 6 6 .70 %。阳性似然比 81.81% ,阴性似然比 2 3 .17% ,漏诊率 2 2 .0 7% ,误诊率 4.74%。结论 低危HPV 6 /11病毒感染是尖锐湿疣形成主要病原因素 ,棘层中的凹空细胞是诊断尖锐湿疣的重要组织学依据之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人乳头瘤病毒 原位杂交 诊断 病理形态
下载PDF
巨大型尖锐湿疣1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尹光文 李芳芳 +2 位作者 李旭阳 黄云慧 宋飞娟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46-1148,共3页
目的分析巨大型尖锐湿疣的临床及病理特征,为临床医生诊治本病提供参考。方法对2002年4月-2012年12月资料完整的17例巨大型尖锐湿疣临床特征、组织病理、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17例巨大型尖锐湿疣主要发生在外阴、肛周等部位,外观... 目的分析巨大型尖锐湿疣的临床及病理特征,为临床医生诊治本病提供参考。方法对2002年4月-2012年12月资料完整的17例巨大型尖锐湿疣临床特征、组织病理、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17例巨大型尖锐湿疣主要发生在外阴、肛周等部位,外观呈球形、条索形、分叶状等不同形态,表面呈菜花状、乳头状,体积均超过核桃大小。女性患者12例,男性5例。病理表现典型,可见角化过度、角化不全、乳头瘤样增生、棘层肥厚、挖空细胞等基本特点。采用综合治疗,随访期间未见癌变病例。结论巨大型尖锐湿疣临床相对少见,目前对巨大型尖锐湿疣在诊断标准、病理性质、规范化诊疗、临床预后等方法缺乏共识,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本质认识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型尖锐湿疣 临床特征 组织病理
下载PDF
新疆地区尖锐湿疣患者感染人乳头瘤病毒的检测 被引量:2
6
作者 蒋金芳 李洪安 +3 位作者 李锋 付欣鸽 潘晓琳 郑玉琴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50-951,954,共3页
[目的]研究新疆地区宫颈尖锐湿疣、其他部位尖锐湿疣以及宫颈尖锐湿疣伴轻/中度上皮内瘤变与HPV6/11和HPV16/18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新疆地区宫颈尖锐湿疣18例,36例其他部位尖锐湿疣,21例宫颈尖锐湿疣伴上皮内瘤变组织,正常宫颈组织1... [目的]研究新疆地区宫颈尖锐湿疣、其他部位尖锐湿疣以及宫颈尖锐湿疣伴轻/中度上皮内瘤变与HPV6/11和HPV16/18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新疆地区宫颈尖锐湿疣18例,36例其他部位尖锐湿疣,21例宫颈尖锐湿疣伴上皮内瘤变组织,正常宫颈组织10例作为对照组;运用HPV-DNA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各组在HPV6/11和HPV16/18的阳性表达水平。[结果](1)宫颈、其他部位尖锐湿疣以及宫颈尖锐湿疣伴轻/中度上皮内瘤变的HPV6/1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94.4%、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宫颈和其他部位尖锐湿疣的HPV16/18阳性表达率为38.8%、3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尖锐湿疣伴轻/中度上皮内瘤变的HPV16/18阳性表达明显高于宫颈尖锐湿疣和其他部位尖锐湿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照组的HPV6/11和HPV16/18都没有阳性表达。[结论]尖锐湿疣患者用原位杂交检测HPV6/11和HPV16/18非常有必要,高危型HPV16/18感染的宫颈尖锐湿疣伴上皮内瘤变是宫颈癌的潜在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地区 尖锐湿疣 人乳头瘤病毒 原位杂交
下载PDF
249例尖锐湿疣及湿疣样病变形态学及HPV原位杂交对照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高佩嘉 常红 +4 位作者 崔秀珍 王永华 戴晓汶 朱阿林 吴能定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1994年第1期11-13,共3页
收集249例临床诊断或怀疑为尖锐湿疣的活检标本作病理形态学观察,组织学诊断为尖锐湿疣148例,可疑18例,炎性增生83例。抽取其中30例尖锐湿疣、10例可疑尖锐湿疣、15例炎性增生作地高辛标记的HPV6B/11DNA... 收集249例临床诊断或怀疑为尖锐湿疣的活检标本作病理形态学观察,组织学诊断为尖锐湿疣148例,可疑18例,炎性增生83例。抽取其中30例尖锐湿疣、10例可疑尖锐湿疣、15例炎性增生作地高辛标记的HPV6B/11DNA原位杂交。结果:尖锐湿疣组均阳性,可疑组1例阳性,炎性增生组均阴性。本文对尖锐湿疣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了讨论。本组材料中的92.8%的病例在组织学上得到了确诊,并且和HPV6B/11原位杂交结果相符,仅7.2%病例组织学列为可疑,需进一步作HPV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病理学 湿疣样病变 形态学
下载PDF
挖空细胞及6/11型人乳头状瘤病毒原位杂交检测与尖锐湿疣关系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黄宗明 杨守京 +2 位作者 李青 晏培松 李良寿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4期276-278,I071,共4页
目的 通过对 2 0 6 3例临床诊断为尖锐湿疣活检组织的形态学观察 ,并应用原位杂交检测方法分析尖锐湿疣组织中低危人乳头状瘤病毒 (HPV)感染情况和组织形态学改变之间的关系 ,首次对挖空细胞在尖锐湿疣组织病理学诊断上所起的作用进行... 目的 通过对 2 0 6 3例临床诊断为尖锐湿疣活检组织的形态学观察 ,并应用原位杂交检测方法分析尖锐湿疣组织中低危人乳头状瘤病毒 (HPV)感染情况和组织形态学改变之间的关系 ,首次对挖空细胞在尖锐湿疣组织病理学诊断上所起的作用进行评价。方法 收集 2 0 6 3例活检组织标本 ,①根据组织病理学诊断尖锐湿疣的标准分为2组 ,尖锐湿疣组 140 9例 ,非尖锐湿疣组 6 5 4例。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组织中低危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情况和形态学改变。②以挖空细胞为诊断标准 ,将 2 0 6 3例活检标本分为“挖空细胞组”112 9例与“非挖空细胞组”934例 ,并将结果与病理诊断标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原位杂交阳性信号主要位于挖空细胞的细胞核中 ,在 2 0 6 3例中有146 6例阳性 ,阳性率 71.0 6 % ,其中尖锐湿疣组 140 9例有 134 1例阳性 ,阳性率 95 .17% ;非尖锐湿疣组 6 5 4例有 12 5例阳性 ,阳性率 19.11%。以挖空细胞作为诊断标准 ,其灵敏度为 77.93% ,特异度 95 .2 6 % ,阳性预告值 97.2 5 % ,阴性预告值 6 6 .70 % ,阳性似然比 81.81% ,阴性似然比 2 3.17% ,漏诊率 2 2 .0 7% ,误诊率 4.74%。结论 低危HPV -6 / 11病毒感染是尖锐湿疣形成的主要病原因素 ,棘层中的挖空细胞是诊断尖锐湿疣的重要组织学依据之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人乳头状瘤病毒 原位杂交 挖空细胞
下载PDF
免疫组化和核酸原位杂交在尖锐湿疣病理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波 张磊 +1 位作者 刘卫平 邓伊伶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44-446,476,共4页
目的 探讨免疫组化和核酸原位杂交检测人乳头瘤病毒 (HPV)在尖锐湿疣 (CA)病理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44例病理形态学诊断为尖锐湿疣的石蜡包埋组织标本 ,用 HPV多克隆抗体和 HPV- 11单克隆抗体行免疫组化染色 ;用分别针对 HPV6和 HPV11... 目的 探讨免疫组化和核酸原位杂交检测人乳头瘤病毒 (HPV)在尖锐湿疣 (CA)病理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44例病理形态学诊断为尖锐湿疣的石蜡包埋组织标本 ,用 HPV多克隆抗体和 HPV- 11单克隆抗体行免疫组化染色 ;用分别针对 HPV6和 HPV11- DNA的寡核苷酸探针行原位杂交。结果  1免疫组化染色 :37/4 4例(84.1%) HPV多克隆抗体染色阳性 ;6 /4 4例 (13.7%) HPV- 11单克隆抗体染色阳性 ;2原位杂交 :有 38/4 4例(86 .4%)表达 HPV- DNA,其中既表达 HPV6 - DNA又表达 HPV11- DNA者 2 6例 (5 9.1%) ;3联合应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 ,有 43/4 4例 (97.7%)呈阳性反应。结论 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 HPV是病理诊断尖锐湿疣的重要辅助手段 ,二者的联合使用明显提高了 HPV的检出率。在临床应用中结合形态学改变 ,可提高尖锐湿疣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人乳头状瘤病毒 免疫组化 原位杂交
下载PDF
尖锐湿疣中人乳头瘤病毒DNA检测及存在情况初探 被引量:1
10
作者 董小平 袁育康 +3 位作者 房益兰 刘延娜 楚雍烈 任会勋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2期123-125,共3页
尖锐湿疣的发病与人乳头瘤病毒密切相关。本文用打点杂交法检测了28例尖锐湿疣病理标本,其中14例与HPV-11探针杂交阳性,阳性率50%(14/28)。对其中杂交信号较强的9例进一步分别用BamI Ⅱ、PstI酶解,Southem转印后与HPV-11探针杂交,对病毒... 尖锐湿疣的发病与人乳头瘤病毒密切相关。本文用打点杂交法检测了28例尖锐湿疣病理标本,其中14例与HPV-11探针杂交阳性,阳性率50%(14/28)。对其中杂交信号较强的9例进一步分别用BamI Ⅱ、PstI酶解,Southem转印后与HPV-11探针杂交,对病毒DNA存在形式进行分析,结果证实HPV-11在尖锐湿疣细胞中主要以游离形式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尖锐湿疣 打点杂交
下载PDF
高频电刀在女性生殖道尖锐湿疣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丽琴 岳天孚 +2 位作者 徐东波 贺钊芳 董朝明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07年第2期183-184,193,共3页
目的:探讨高频电刀对女性生殖道尖锐湿疣的治疗效果及对病理标本的影响。方法:选择人乳头瘤病毒阳性,生殖道赘生物直径>1cm,组织学除外恶性肿瘤患者70例,使用高频电刀不同规格的电极,于病变外2 ̄3mm切除组织,切除物送病理。观察手术... 目的:探讨高频电刀对女性生殖道尖锐湿疣的治疗效果及对病理标本的影响。方法:选择人乳头瘤病毒阳性,生殖道赘生物直径>1cm,组织学除外恶性肿瘤患者70例,使用高频电刀不同规格的电极,于病变外2 ̄3mm切除组织,切除物送病理。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伤口愈合情况、标本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及结果。结果:手术时间3 ̄8min,平均4.7min;出血量<5ml占85.71%;伤口愈合好,治愈率97.14%。病理组织结构完整,对病理结果的评价无影响。结论:高频电刀治疗稍大的尖锐湿疣操作简单、安全、治愈率高,且可提供良好病理组织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电刀 尖锐湿疣 下生殖道 病理标本
下载PDF
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联合应用在尖锐湿疣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4
12
作者 毕晓芳 陈利萍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529-530,共2页
目的探讨免疫组化和核酸原位杂交检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 DNA)在尖锐湿疣病理诊断中的表达,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55例尖锐湿疣石蜡包埋组织标本,用HPV多克隆抗体行免疫组化染色,用HPV6/11DNA的寡核苷酸探针行原位杂交。结果免... 目的探讨免疫组化和核酸原位杂交检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 DNA)在尖锐湿疣病理诊断中的表达,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55例尖锐湿疣石蜡包埋组织标本,用HPV多克隆抗体行免疫组化染色,用HPV6/11DNA的寡核苷酸探针行原位杂交。结果免疫组化染色34例(61.8%)HPV多克隆抗体染色阳性;原位杂交46例(83.6%)表达HPV DNA阳性;其中18例(32.7%)在免疫组化染色中不表达或可疑表达而在原位杂交中表达阳性;联合应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有52例(94.1%)呈阳性反应。结论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HPV是病理诊断尖锐湿疣的重要辅助手段,原位杂交法优于免疫组化法(P<0.05),二者联合应用明显提高了HPV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人乳头状瘤病毒 免疫组化 原位杂交
下载PDF
尖锐湿疣挖空细胞的原位杂交与电镜观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彭杰 柳息洪 +3 位作者 余俐 彭杰青 暴菊英 邬金全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33-36,共4页
目的 :探讨尖锐湿疣挖空细胞的性质和形态变化 ,为病理诊断提供信息。方法 :采用东山区人民医院尖锐湿疣活检 5 0例。每例分别取材作透射电镜、原位杂交组化和HE染色光镜观察 ,将电镜所见的结果与原位杂交组化所得信息进行对比分析。结... 目的 :探讨尖锐湿疣挖空细胞的性质和形态变化 ,为病理诊断提供信息。方法 :采用东山区人民医院尖锐湿疣活检 5 0例。每例分别取材作透射电镜、原位杂交组化和HE染色光镜观察 ,将电镜所见的结果与原位杂交组化所得信息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发现所有挖空细胞核内均有HPV DNA存在 ,电镜下核内均含有多少不等染色质间颗粒 ,其中 3例含有病毒颗粒。核皱缩 ,染色质边集 ,深染 ,核仁消失。在HE切片上 ,挖空细胞单个、灶状或成片分布 ,核呈星形或毛虫样的形态特征。结论 :挖空细胞具有HPV感染引起表皮细胞凋亡形态特征 ,据此特征即可确定尖锐湿疣的病理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挖空细胞 原位杂交 电镜观察
下载PDF
原位杂交检测HPV6/11感染在诊断尖锐湿疣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喜波 《江西医药》 CAS 2006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研究原位杂交法检测HPV6/11对诊断尖锐湿疣的价值。方法对47例尖锐湿疣进行HE染色及原位杂交HPV-DNA检测。结果典型的挖空细胞是表层或中层的鳞状细胞,伴有单个或偶尔为多个增大、深染和皱缩的细胞核,核周有一明显的透明区或“空晕... 目的研究原位杂交法检测HPV6/11对诊断尖锐湿疣的价值。方法对47例尖锐湿疣进行HE染色及原位杂交HPV-DNA检测。结果典型的挖空细胞是表层或中层的鳞状细胞,伴有单个或偶尔为多个增大、深染和皱缩的细胞核,核周有一明显的透明区或“空晕”,紧靠周围胞浆增厚带。原位杂交HPV-DNA法检测阳性率为95.7%(45/47)。阳性反应呈深蓝色,广泛出现于棘层中上部、颗粒层和角化不全细胞核内,在角化不全层内被挤压的细胞核中尚可见到阳性表达。结论典型的挖空细胞是尖锐湿疣病理诊断的特征性细胞。原位杂交法可以提高HPV6/11的检测率,有助于尖锐湿疣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人乳头瘤病毒 挖空细胞 原位杂交
下载PDF
原位分子杂交检测尖锐湿疣组织中HPV DNA的研究
15
作者 孙建方 刘季和 +2 位作者 桑红桂 高新元 李阿梅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79-180,I003,共3页
本文采用HPVDNA原位分子杂交法检测了30例尖锐湿疣组织标本,结果显示HPV6/11型阳性检出率为86.6%,HPV16/18型为16.6%,HPV31/33/35则为阴性,总的阳性检出率为90%。阳性结果除见于表... 本文采用HPVDNA原位分子杂交法检测了30例尖锐湿疣组织标本,结果显示HPV6/11型阳性检出率为86.6%,HPV16/18型为16.6%,HPV31/33/35则为阴性,总的阳性检出率为90%。阳性结果除见于表皮浅层外,还见于棘细胞层中下部及基底细胞层内。作者认为原位分子杂交法是目前检测HPV感染及其分型的一种敏感、特异、快速且相对简便的方法,又能进行感染的组织学定位,同时这一方法还适应于对以往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V 原位杂交 尖锐湿疣 DNA
下载PDF
MCP-1 mRNA及其蛋白在尖锐湿疣表皮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6
作者 鲁建云 吴志强 +5 位作者 谭丽娜 向亚平 陈静 左成忻 黄进华 蒋先镇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2008年第3期117-120,共4页
目的:从mRNA和蛋白水平检测尖锐湿疣表皮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表达,探讨其在尖锐湿疣皮损局部免疫异常机制的作用。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和Western免疫印迹的方法,检测30例尖锐湿疣表皮及20例正常包皮表皮中MCP-1 mRNA... 目的:从mRNA和蛋白水平检测尖锐湿疣表皮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表达,探讨其在尖锐湿疣皮损局部免疫异常机制的作用。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和Western免疫印迹的方法,检测30例尖锐湿疣表皮及20例正常包皮表皮中MCP-1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MCP-1 mRNA及其蛋白表达部位主要在表皮基底层。MCP-1 mRNA在尖锐湿疣皮损组和对照组中原位杂交染色阳性单位值分别为10.7±5.1和11.2±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8.70,P>0.05);MCP-1蛋白在尖锐湿疣皮损组和对照组中免疫组化染色阳性单位值分别为10.9±5.1和11.5±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81,P>0.05);Western免疫检测结果显示尖锐湿疣皮损组和对照组表达的结合珠蛋白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0.18±0.06和0.20±0.06,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21,P>0.05)。结论:尖锐湿疣患者皮损MCP-1无论是其mRNA水平还是蛋白水平均表达微弱,可能是导致尖锐湿疣免疫微环境异常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原位杂交 免疫组化 Western免疫印迹
下载PDF
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法诊断尖锐湿疣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吴勇军 李筝 唐仪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年第17期165-166,共2页
目的:探讨原位杂交(ISH)和免疫组化(IHC)方法诊断尖锐湿疣(CA)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并与组织病理相比较;了解湘潭地区CA患者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的基因类型及分布。方法:分别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方法对临床和(或)病理组织学诊断CA的124... 目的:探讨原位杂交(ISH)和免疫组化(IHC)方法诊断尖锐湿疣(CA)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并与组织病理相比较;了解湘潭地区CA患者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的基因类型及分布。方法:分别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方法对临床和(或)病理组织学诊断CA的124例病例进行检测。结果:IHC检测HPV-P阳性84例,HPV16阳性82例,总阳性率为69.4%(86/124),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棘细胞上层及颗粒细胞层;ISH检测HPV6/11阳性108例(87.09%),HPV16/18阳性14例(11.29%),HPV16/18阳性的12例中有6例合并有HPV6/11阳性(4.8%)。ISH总阳性率为93.5%(116/124),HPV6/11、HPV16/18同时感染42.85%,阳性细胞广泛出现在棘层中上层、颗粒层及角化不全细胞核内,在角化不全层被挤压的细胞核内也可见到阳性表达可见。结论: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是诊断尖锐湿疣的重要辅助手段;原位杂交法检测HPV6/11、HPV16/18比免疫组化法敏感性和特异性都要高,且定位准确、背景清晰,能对感染有准确的组织学定位,更有助于HPV分型研究,因此是诊断和研究CA的较好和先进的方法。湘潭地区CA以HPV11和6感染为主,有较高的混合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HPV 原位杂交 免疫组化
下载PDF
干扰素α1b预防尖锐湿疣激光后复发的临床与实验观察
18
作者 吴文中 佟菊贞 +2 位作者 林汉良 吴惠茜 张书岭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144-146,共3页
目的采用临床观察和原位分子杂交技术,观察干扰素α1b局部注射对尖锐湿疣激光后复发的预防作用。方法实验组用二氧化碳(CO2)激光联合干扰素α1b局部注射治疗尖锐湿疣,对照组单独用CO2激光治疗。利用原位杂交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人乳... 目的采用临床观察和原位分子杂交技术,观察干扰素α1b局部注射对尖锐湿疣激光后复发的预防作用。方法实验组用二氧化碳(CO2)激光联合干扰素α1b局部注射治疗尖锐湿疣,对照组单独用CO2激光治疗。利用原位杂交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人乳头瘤病毒-DNA(HPV-DNA),并比较两者的HPV-DNA阳性率及临床复发率。结果实验组的HPV-DNA阳性率为19.35%,复发率为16.13%,对照组则分别为56.67%和53.33%,两组阳性率和复发率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干扰素α1b局部注射,可显著降低激光术后尖锐湿疣复发率及HPV-DNA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人乳头瘤病毒 原位杂交 干扰素 CO2激光
下载PDF
原位分子杂交检测尖锐湿疣病损中鼠双微体2基因的表达
19
作者 朱里 涂亚庭 +1 位作者 黄长征 刘厚君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82-284,共3页
目的:通过研究尖锐湿疣病损中鼠双微体(MDM)2基因的表达情况,探讨MDM2在尖锐湿疣过度增殖及潜在癌变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方法检测32例尖锐湿疣患者病损和10名正常人皮肤组织中MDM2mRNA的表达情况,同时用PCR法检测人乳头瘤病... 目的:通过研究尖锐湿疣病损中鼠双微体(MDM)2基因的表达情况,探讨MDM2在尖锐湿疣过度增殖及潜在癌变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方法检测32例尖锐湿疣患者病损和10名正常人皮肤组织中MDM2mRNA的表达情况,同时用PCR法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型别。结果:32例外阴尖锐湿疣患者病损中MDM2mRNA阳性表达22例,占68.75%,其中,HPV6/11型18例,HPV16/18型4例。正常皮肤组织中未检测到MDM2基因表达。结论:MDM2基因的异常表达可能与尖锐湿疣过度增殖及潜在癌变有关,但其与HPV型别的关系尚须作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MDM2基因 分子杂交 原位
下载PDF
湘潭地区尖锐湿疣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分型研究
20
作者 吴勇军 唐仪 +3 位作者 李筝 张漾 赵毅 伍镇江 《中国医学工程》 2010年第2期33-35,共3页
目的了解湘潭地区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CA)患者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unan papilooma virus,HPV)的基因类型及分布。方法分别用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ISH)和免疫组化(immunohistiochemistry,IHC)方法对临床和/或病理... 目的了解湘潭地区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CA)患者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unan papilooma virus,HPV)的基因类型及分布。方法分别用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ISH)和免疫组化(immunohistiochemistry,IHC)方法对临床和/或病理组织学诊断CA的266例病例进行检测。结果 IHC检测HPV-P阳性166例,HPV-16阳性32例,总阳性率为65.41%(174/266),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棘细胞上层及颗粒细胞层;ISH检测HPV6/11阳性235例,HPV16/18阳性42例,HPV16/18阳性的42例中有24例合并有HPV6/11阳性。ISH总阳性率为95.11%(253/266),HPV6/11、HPV16/18同时感染57.14%,阳性细胞广泛出现在棘层中上层、颗粒层及角化不全细胞核内。结论本地区CA以HPV6/11感染为主,少数为高危型HPV16/18型;有较高的混合感染率。两种检测方法相比较,原位杂交技术阳性率和阳性细胞数均显著高于免疫组化技术,因此是诊断和研究CA的较好和先进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人乳头瘤病毒 原位杂交 免疫组化 基因分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