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生德育自我评价的内省传统与日记因应
1
作者 黄小莲 陈嘉锐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24年第3期67-77,共11页
学生德育日记自我评价是基于我国近40年来德育评价领域出现的学生道德自我失语问题而提出的改革之钥。溯源儒家心性修养论所倡导的自我内省法,主张在“反省内求”所意指的自我修养中提升德性,以“为仁由己”助推学生“育己立德”的德育... 学生德育日记自我评价是基于我国近40年来德育评价领域出现的学生道德自我失语问题而提出的改革之钥。溯源儒家心性修养论所倡导的自我内省法,主张在“反省内求”所意指的自我修养中提升德性,以“为仁由己”助推学生“育己立德”的德育自主评价目标导向。学生德育日记评价通过学生对道德事件的价值判断唤醒道德自我知觉和道德提升感,实现道德认知能力的发展;帮助学生在日记叙事的自我反思中完成对道德情感的自我倾诉,发挥道德自豪对道德行为品质的强化功用,寻得道德内疚的疏解路向;适应学生道德动态发展特点,以合其志功的评价导向引导学生关注自身道德纵向发展。日记评价实践路向聚焦于日记自评与语文写作的融合、增值评价与过程评价的联合、自我隐私与坦诚沟通的和合,为学生道德自我评价提供适切的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评价 日记 内省传统 儒家心性修养论 学生德育评价改革
下载PDF
“儒缓”与“活法”:谢朓融摄诗骚的风格探析
2
作者 孙宝 《中原文化研究》 2023年第4期110-119,共10页
谢朓诗文创作承袭谢灵运以儒典缀辞的笔法,具有“儒缓”之风,表现为:其一,偏爱《诗经》,综用儒典;其二,兼重儒史,广征经子;其三,以儒家经义作为命题立意的宗旨;其四,以儒典礼仪记述为据,凸显祭祀、婚丧、节日游赏等朝仪的礼制内涵。谢... 谢朓诗文创作承袭谢灵运以儒典缀辞的笔法,具有“儒缓”之风,表现为:其一,偏爱《诗经》,综用儒典;其二,兼重儒史,广征经子;其三,以儒家经义作为命题立意的宗旨;其四,以儒典礼仪记述为据,凸显祭祀、婚丧、节日游赏等朝仪的礼制内涵。谢朓作为永明新体诗的主将,以“清”为主体风格,由于人品不敦厚、积学不醇厚、措辞不朴厚、主题不鸿厚、文旨不渊厚,从而造成清代以来文论家对其“清而不厚”的成见。不过,深厚的儒学修养与融摄诗骚的实践,又使之呈现“活法”之美。谢朓“活法”的本质在于通过韵节婉畅的形式兼顾典实之深与倩丽之美,在诗律运用中赋予诗歌精工绮丽的外壳,诗骚合用则是其古雅而凄艳风格生成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朓 儒缓 活法 融摄诗骚
下载PDF
基于扎根理论的儒家自省构念开发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王智宁 刘雪娟 叶新凤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98-805,共8页
自省是儒家思想体系中的核心理念之一,对于个体自我完善与自我提升意义重大,但学界尚未对其构念进行操作化研究,为此采用扎根理论的程序与方法,对源自管理者深度访谈、儒家"四书五经"、历代大儒(董仲舒、朱熹、程颢/程颐、王... 自省是儒家思想体系中的核心理念之一,对于个体自我完善与自我提升意义重大,但学界尚未对其构念进行操作化研究,为此采用扎根理论的程序与方法,对源自管理者深度访谈、儒家"四书五经"、历代大儒(董仲舒、朱熹、程颢/程颐、王阳明等)典籍著作以及网络素材中有关儒家自省的内容进行筛选、编码与分析,开发出"儒家自省"的构念,发现儒家自省主要由省事、省人、省心3个主要维度构成,三者相互联系,互为补充。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儒家自省构念的理论意义与实践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自省 扎根理论 省事 省人 省心
下载PDF
南宋前中期理学家的官学教育实践及其反思——对南宋理学与书院结合原因的一种解释 被引量:2
4
作者 肖永明 彭爱华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34-38,共5页
南宋前中期许多理学家都有官学教育的实践,并非没有机会在官学中推行理学。因此很难仅仅从政治因素的角度将理学与书院的结合解释为理学没有机会利用官学作为传播基地。实际上,正是因为在长期的官学教育实践中,理学家对当时官学教育的... 南宋前中期许多理学家都有官学教育的实践,并非没有机会在官学中推行理学。因此很难仅仅从政治因素的角度将理学与书院的结合解释为理学没有机会利用官学作为传播基地。实际上,正是因为在长期的官学教育实践中,理学家对当时官学教育的弊端有了深切的了解,对理学强调“为己之学”的教育理念与官学教育的不相容性有了明确的认识,他们才力图在官学以外寻求新的传播途径,这为理学与书院的结合提供了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学 书院 结合 官学教育 反思
下载PDF
论钱澄之《屈诂》中的儒道互补思想 被引量:2
5
作者 施仲贞 周建忠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9-56,共8页
钱澄之的《屈诂》中有着儒道互补的复杂思想。一方面,《屈诂》中充溢着浓厚的致君尧舜、中兴南明的儒家精神。这种儒家精神首先表现在对屈原“美政理想”的推崇,钱澄之以此寓托曾经中兴南明政治理想的自我期待;儒家精神同时也表现在对... 钱澄之的《屈诂》中有着儒道互补的复杂思想。一方面,《屈诂》中充溢着浓厚的致君尧舜、中兴南明的儒家精神。这种儒家精神首先表现在对屈原“美政理想”的推崇,钱澄之以此寓托曾经中兴南明政治理想的自我期待;儒家精神同时也表现在对屈原“家国情怀”的宣扬,其中包含着其浓厚强烈的“疆土意识”、拳拳殷切的“治国意识”和低徊流转的“忧国意识”。另一方面,《屈诂》中的道家思想,则表现在其中“以藏为用”的思想和因循“时”势的观念。钱澄之《屈诂》中这种儒道互补的思想是晚年时期的钱澄之,其儒道思想互相排斥、又互相调补的复杂文人心理结构在文学创作中的外在表现;是其作为清初重要遗民之难以言说而又处于不断变动过程中的遗老情志与心态的婉曲抒发与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澄之 《屈诂》 儒家精神 道家思想 儒道互补
下载PDF
宋儒处理儒、佛关系的策略——叶适的一个检讨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承贵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6期12-16,共5页
今人研判宋儒对佛教的态度不外三种:一是排佛,二是吸佛,三是表面上排佛、背地里吸佛。而叶适认为,宋儒的佛教态度实际上也是一种处理佛教与儒学关系问题的策略,它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望而非之""尽用其学""以... 今人研判宋儒对佛教的态度不外三种:一是排佛,二是吸佛,三是表面上排佛、背地里吸佛。而叶适认为,宋儒的佛教态度实际上也是一种处理佛教与儒学关系问题的策略,它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望而非之""尽用其学""以其意立言"。叶适对宋儒处理儒佛关系策略的检讨不仅展示了自己思想观念的独特性、健康性和智慧性,而且为理解周孔以后的儒学纯正性、宋儒在整合儒佛关系中的作用及限度、儒学与佛教在宋代新儒学中结合的形式和程度等重大学术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儒 儒佛关系 策略 叶适 检讨
下载PDF
儒学传统与全球性危机的应对(笔谈) 被引量:1
7
作者 钱明 何善蒙 +2 位作者 朱承 陆永胜 李承贵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5-16,共12页
面对由疫情引发的全球性危机,在深厚的中华文化优秀传统中探索应对危机的成功经验和思想资源是应然之义。儒学在千百年的存亡接续过程中已成为中华文明的精神脉络,危机意识是扎根其中的重要理路,理性应对危机是儒学文脉传承的法宝。“... 面对由疫情引发的全球性危机,在深厚的中华文化优秀传统中探索应对危机的成功经验和思想资源是应然之义。儒学在千百年的存亡接续过程中已成为中华文明的精神脉络,危机意识是扎根其中的重要理路,理性应对危机是儒学文脉传承的法宝。“武文兼资,仁义并行”的心学大师王阳明是把治疫与治心、治世相结合,协同施策,综合治理的成功典范。而作为一种思想选择,儒学智慧中关于幽与明,变化与知几,忧患与谦敬,通达与和谐等一系列概念范畴的阐释,可以成为理解当下生活世界的源头活水,给人们以更深刻的启示。公共卫生危机不仅是个医学问题,也关涉到社会治理应变、政治秩序构建等问题。传统儒家的“生活政治”范式,将日常生活纳入社会政治领域予以思考,强调“存之所慎:齐、战、疾”,防患于未然,对传统中国社会的秩序维系和社会稳定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在危机来临之时,所要审思的不只是对突发性公共卫生危机的处理方式,也应认真检视传统儒学文化现象及其行为方式。这是儒学,也是儒者应有的责任担当。即使用传统智慧化解危机存在着种种局限,在灾害过去之后可能出现三个“依然如故”(传统思想、自然灾难、精明人类)。但是,如果人们能够身体力行,树立抑制灾害的自觉意识,发展经济以保障人的生计,提升科技水平以减低污染程度,建立机制以规范人的行为,做到天、地、人各尽其性、各担其职、各守其分,那么,我们依然能与生机盎然的宇宙共享其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传统 治疫·治世·治心 忧患与应变 儒家“生活政治”传统 公共卫生危机 反省
下载PDF
王安石的经学观和他的词 被引量:7
8
作者 焦宝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1-4,共4页
王安石是宋史上重要的一笔,但是九百年来褒贬不一。王安石具有既不同于汉唐诸儒又不同于程朱宋儒的经学观,是宋代不可忽视的一位经学大家;同时,王安石以一首《桂枝香》横亘宋代词坛,单片成名,成为宋代词史上的重要词人。从王安石的经学... 王安石是宋史上重要的一笔,但是九百年来褒贬不一。王安石具有既不同于汉唐诸儒又不同于程朱宋儒的经学观,是宋代不可忽视的一位经学大家;同时,王安石以一首《桂枝香》横亘宋代词坛,单片成名,成为宋代词史上的重要词人。从王安石的经学观来关照其词学观,有助于更清晰地认识王安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石 经学 词学 词创作
下载PDF
论理学对宋词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常言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71-76,共6页
代表着圣人之道的理学 ,以诗教为标准 ,裁约着宋词的审美观念。无论是北宋时期理学家对词的摒弃 ,还是南宋时期理学家对词学的靠拢 ,都体现了这一尺度。朱子发明诗骚义理 ,使“骚雅”的精神成为宋词审美的最高标准。因此 ,在词学史上苏... 代表着圣人之道的理学 ,以诗教为标准 ,裁约着宋词的审美观念。无论是北宋时期理学家对词的摒弃 ,还是南宋时期理学家对词学的靠拢 ,都体现了这一尺度。朱子发明诗骚义理 ,使“骚雅”的精神成为宋词审美的最高标准。因此 ,在词学史上苏轼取代柳永 ,美成取代苏轼 ,最后白石取代美成 ,成为新的典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学 词学 骚雅风格 守代 文学影响 审美观念 张炎 姜白石 沈义父
下载PDF
论南宋寿词的兴盛及其文化成因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红霞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6-62,共7页
祝寿源于先民对死亡的非理性思考 ,寿辞伴随着这种仪礼活动而生。南宋寿词从题材内容看 ,主要有寿圣寿官词、寿亲友词和自寿词 ,不同的祝寿对象和创作动机使作品呈现出不同的审美情趣与文化品格。而逸乐的社会风尚、理学思潮的影响、文... 祝寿源于先民对死亡的非理性思考 ,寿辞伴随着这种仪礼活动而生。南宋寿词从题材内容看 ,主要有寿圣寿官词、寿亲友词和自寿词 ,不同的祝寿对象和创作动机使作品呈现出不同的审美情趣与文化品格。而逸乐的社会风尚、理学思潮的影响、文士内敛的心态和词体文学自身的特点则是促动南宋寿词勃兴的主要文化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文学 寿辞 寿 理学
下载PDF
杨慈湖与南宋后期的儒学格局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灿鹏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14,共5页
陆象山门人杨简(号慈湖)是南宋后期最有影响的儒者,慈湖心学在南宋后期儒学格局中的主导地位,一方面与南宋中后期掌握政局枢机的史氏家族的支持有相当的关系,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慈湖心学在政治、文化中心地域的广泛传布。慈湖去世之后,在... 陆象山门人杨简(号慈湖)是南宋后期最有影响的儒者,慈湖心学在南宋后期儒学格局中的主导地位,一方面与南宋中后期掌握政局枢机的史氏家族的支持有相当的关系,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慈湖心学在政治、文化中心地域的广泛传布。慈湖去世之后,在浙江一带兴盛一时的陆学,逐渐失势让位于朱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简 慈湖 朱熹 理学
下载PDF
朱熹辞赋与楚辞关系探微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自力 郭媛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2-164,192,共14页
朱熹辞赋固然体现其理学思想,同时也与楚辞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朱熹辞赋共11篇,10篇为骚体辞。朱熹在其辞赋创作中重视楚辞中的思想意蕴:“主敬涵养”“格物致知”观使其在修养身心中实现对屈原人格的尊崇;“道心”“人心”“居敬穷理... 朱熹辞赋固然体现其理学思想,同时也与楚辞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朱熹辞赋共11篇,10篇为骚体辞。朱熹在其辞赋创作中重视楚辞中的思想意蕴:“主敬涵养”“格物致知”观使其在修养身心中实现对屈原人格的尊崇;“道心”“人心”“居敬穷理”观使其在追寻“曾点之境”中表达对理想国君的向往;“修辞立诚”“知行合一”观使其在思想观念上体现对骚体的尊崇,创作实践上在语汇、句式和意境等方面从楚辞中汲取养料,体现其独特的骚体价值。朱熹辞赋的意义与价值体现其独特的辞赋观:一是对楚辞平易之风的体认,二是实现理学与文学的完美融通,三是对辞赋二体有其独特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辞赋 楚辞 理学 辞赋观
下载PDF
儒道融合视域下辛弃疾词的多元特质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师健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93-96,共4页
置身于儒道融合视域下的辛弃疾词,呈现多元化的审美特征,表现出多层次的矛盾对立统一性:主题上,表现为政治实用中展现心灵空寂之感,心灵空寂中渗透着政治实用的主题;风格上,表现为豪放中渗透着悲凉与悲凉中充溢着豪放;语言上,表现为古... 置身于儒道融合视域下的辛弃疾词,呈现多元化的审美特征,表现出多层次的矛盾对立统一性:主题上,表现为政治实用中展现心灵空寂之感,心灵空寂中渗透着政治实用的主题;风格上,表现为豪放中渗透着悲凉与悲凉中充溢着豪放;语言上,表现为古雅中含诙谐和诙谐中含古雅;境界上,表现为"有我"之境中泯灭主体意识的"我"和"无我"之境中体现"我"的主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弃疾 儒家思想 道家思想 审美风格
下载PDF
南宋后期辞赋创作探微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培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9-47,共9页
南宋后期辞赋的风貌是较为独特的。宋代理学通过改造文人的知识结构、认识世界思考人生的方式而深刻影响着当时的辞赋创作。在缺乏崇高诉求的环境下,宗教情怀在文人的精神世界中得以显现,并在辞赋当中反映出来。政治混乱,乡居生活是文... 南宋后期辞赋的风貌是较为独特的。宋代理学通过改造文人的知识结构、认识世界思考人生的方式而深刻影响着当时的辞赋创作。在缺乏崇高诉求的环境下,宗教情怀在文人的精神世界中得以显现,并在辞赋当中反映出来。政治混乱,乡居生活是文人心灵栖居的最后归属,描写乡居的辞赋越来越反映出它的本真之美,而非过去那种作为忘世的媒介存在于文学中。在末世气氛笼罩下,辞赋担当起抒发乱世之音、亡国之音的职责,映射着人们对国家与未来的愤激、无奈和彷徨。国势萎靡不振,理学的治国理想是厚人伦淳风俗,辞赋创作因此表现出重征实、重人文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 辞赋创作 宋代理学
下载PDF
论唐宋哲理词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振谦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3-93,共11页
哲理词是唐宋词研究中较少关注的种类。哲理词是古代诗歌理性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也与唐宋时期佛禅、理学、老庄哲学相互交融的文化背景紧密相关。唐宋哲理词创作大致经历了一个唐五代萌生与初成、北宋时期发展与成熟以及南宋延续与新变... 哲理词是唐宋词研究中较少关注的种类。哲理词是古代诗歌理性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也与唐宋时期佛禅、理学、老庄哲学相互交融的文化背景紧密相关。唐宋哲理词创作大致经历了一个唐五代萌生与初成、北宋时期发展与成熟以及南宋延续与新变的过程。唐宋哲理词兼具理性精神与诗性品质,其美学特征主要表现在情理交融与以理化情、形象性与理趣性、议论性与形上性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理词 理趣 佛禅 理学 老庄哲学
下载PDF
论清人词话的学术背景 被引量:1
16
作者 谭新红 王兆鹏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60-64,共5页
清词话作者的学者化,使清人词话与清代学术有着为更密切的联系。清代实学、朴学及今文经学对清词话都有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 实学 朴学 经学 清词话 清代学卡
下载PDF
论《诗》学与两汉辞赋观的发展——经学与文学关系之考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谭德兴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70-76,共7页
两汉辞赋的创作与批评是一种文学性的活动 ,但在两汉经学极盛的大背景下 ,辞赋的创作与批评没有超然于经学这种时代发展的主流思潮之外。两汉辞赋的创作及批评与经学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主要表现在以《诗》评《骚》、据... 两汉辞赋的创作与批评是一种文学性的活动 ,但在两汉经学极盛的大背景下 ,辞赋的创作与批评没有超然于经学这种时代发展的主流思潮之外。两汉辞赋的创作及批评与经学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主要表现在以《诗》评《骚》、据《诗》论赋以及辞赋作品的采《诗》用《诗》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 辞赋 经学 文学
下载PDF
简述《周易》德论凝练的民族之德 被引量:2
18
作者 康怀远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74-79,共6页
《周易》之德的词句,在64卦卦辞中没有直接出现,仅见于4卦爻辞中5处,所涉及"德业"、"品德"、"恩德",都关乎周人的道德修养和内在德性,已经展示出周人"德"的观念的生成。《周易》之德词句在《... 《周易》之德的词句,在64卦卦辞中没有直接出现,仅见于4卦爻辞中5处,所涉及"德业"、"品德"、"恩德",都关乎周人的道德修养和内在德性,已经展示出周人"德"的观念的生成。《周易》之德词句在《系辞》、《卦·象曰》、"乾坤"《文言》和《爻·象曰》中增多的现象,体现了孔子"十翼"对《周易》研究的理论性发明。阅读《周易》之德论,笔者大致分为自强之德、宽厚之德、内省之德、谦下之德、节用之德、重民之德、执政之德等六大德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儒家 自强 内省 谦下 节用 重民 执政
下载PDF
论宋儒杨慈湖与道家思想之关系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灿鹏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17,160,共7页
宋代大儒杨慈湖与道家思想的关系,首先体现在他对先秦道家老子、庄子学说的批评与肯定;由其晚年所撰青词,可以见出他对道教科仪的娴习,及在道教斋醮活动中汲引儒家义理,援心学人道的努力;值得注意的是,慈湖曾长期讲求内丹修炼,《慈湖遗... 宋代大儒杨慈湖与道家思想的关系,首先体现在他对先秦道家老子、庄子学说的批评与肯定;由其晚年所撰青词,可以见出他对道教科仪的娴习,及在道教斋醮活动中汲引儒家义理,援心学人道的努力;值得注意的是,慈湖曾长期讲求内丹修炼,《慈湖遗书》所收《内丹歌》为其自述之作,表现了他在内丹修炼方面真实深湛的体验。慈湖的案例表明,儒、道两家在身心体验、证悟境界等方面,具有沟通、交流与对话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简 慈湖 心学 道教 内丹学
下载PDF
试从苏轼词解读其独特的生活哲学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林江 牛士伟 《新余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88-93,共6页
苏轼的词作是其人生浮沉的真实描绘和价值态度的艺术展现,真实地反映着其思想历程及所生活的时代,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苏轼是在出世与入世、得意与失意的磨难中度过一生的,由此形成了其异于常人的独特的生活哲学。儒释... 苏轼的词作是其人生浮沉的真实描绘和价值态度的艺术展现,真实地反映着其思想历程及所生活的时代,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苏轼是在出世与入世、得意与失意的磨难中度过一生的,由此形成了其异于常人的独特的生活哲学。儒释道三种流派的思想在其生活中均有所展现,且这些思想在其不同人生阶段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儒家的忧国忧民、佛老的人生如梦常常伴随着其境遇的改变在其笔端隐现,而作为一个普通人,人间清欢、手足之情的流露则是其自然属性的真情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词 儒释道 生活哲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