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内障摘除联合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治疗先天性白内障 被引量:9
1
作者 肖瑛 王静 +4 位作者 李镜海 刘景 王磊 孙洪义 高志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1178-1179,共2页
目的:观察先天性白内障摘除术中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PCCC)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疗效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方法:采用小切口先天性白内障单纯囊外摘除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58例97眼先天性白内障患者进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使晶状体后囊... 目的:观察先天性白内障摘除术中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PCCC)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疗效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方法:采用小切口先天性白内障单纯囊外摘除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58例97眼先天性白内障患者进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使晶状体后囊中央形成约3~5mm的囊膜缺损区,行前部玻璃体切除术,以避免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结果:Ⅰ期植入人工晶状体50眼;术后1mo矫正视力≥0.6者18眼,0.5以下42眼;术后3mo矫正视力≥0.6者20眼,0.5以下46眼;术后6~12mo矫正视力≥0.6者21眼,0.5以下50眼。术后1mo第1次复查,无1眼发生后发性白内障,3mo周边部后囊膜浑浊40例,撕囊区清亮。6~12mo16眼发生新生膜,10眼少量玻璃体脱出于前房,玻璃体轻度浑浊,瞳孔不圆18眼,人工晶状体偏位10眼,无1眼发生视网膜脱离。结论: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是一种经济、安全、高效的防止先天性白内障术后后发性白内障的手术方式,适用于不能配合激光治疗的儿童,但存在一定的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白内障 后囊连续环行撕囊 前部玻璃体切除
下载PDF
两种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方式预防后发性白内障的比较 被引量:12
2
作者 黄惠春 黄楚开 张少斌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21-523,共3页
目的比较2种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方式预防后发性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先天性白内障患者89例(98眼),按手术方式分为2组,A组42例(47眼)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后囊膜撕囊术组;B组47例(51眼)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 目的比较2种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方式预防后发性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先天性白内障患者89例(98眼),按手术方式分为2组,A组42例(47眼)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后囊膜撕囊术组;B组47例(51眼)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后囊膜撕囊+前段玻璃体切割术组,分别观察2组术后视力和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发生后发性白内障者24眼,占51.06%;其中21眼行YAG激光后囊膜切开,3眼不合作者行手术后囊膜切开术。B组发生后发性白内障者10眼,占19.61%;其中8眼行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2眼不合作行手术后囊膜切开术。2组术后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后囊膜撕囊术相比,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后囊膜撕囊+前段玻璃体切割术能更好地减少先天性白内障术后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白内障 后发性白内障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 玻璃体切割术
下载PDF
儿童先天性白内障476例手术特点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杨琳 吕勇 +1 位作者 周朋义 谭凤玲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43-746,750,共5页
目的分析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方式、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情况和术后并发症情况,以期为儿童先天性白内障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行先天性白内障摘出的13岁以下儿童的临床资料。手术... 目的分析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方式、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情况和术后并发症情况,以期为儿童先天性白内障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行先天性白内障摘出的13岁以下儿童的临床资料。手术前后行裂隙灯显微镜、眼底、眼压、最佳矫正视力等常规检查。2岁及以下儿童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后囊连续环形撕囊(posterior continuous curvilinear capsulorhexis,PCCC)+前段玻璃体切割(anterior vitrectomy,AV)术,2岁后行二期IOL植入术;>2~4岁儿童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PCCC+AV+IOL植入术;>4~7岁儿童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PCCC+IOL植入术;>7岁儿童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IOL植入术。结果共476例(740眼)纳入本研究,年龄(33.59±37.14)个月,其中0~6个月166例(282眼,38.11%)。一期植入IOL 260眼,年龄(5.59±2.43)岁;二期植入IOL 480眼,年龄(4.06±2.12)岁。IOL植入术后残留屈光度(等效球镜度数):>2~4岁为(3.53±0.56)D,>4~6岁为(2.36±0.32)D,>6~8岁为(1.65±0.52)D,>8~13岁为(-0.25±0.32)D。术后并发症326眼,其中虹膜粘连115眼(35.28%),位于视轴上的后发性白内障97眼(29.75%),术后青光眼54眼(16.56%)。末次随访时单眼白内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为(0.56±0.41)LogMAR,双眼白内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为(0.42±0.27)LogMAR,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结论儿童先天性白内障约三分之一在6个月内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术。双眼先天性白内障患儿视力预后优于单眼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患儿术后并发症较成人多,需谨慎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白内障 白内障超声乳化 后囊连续环形撕囊 玻璃体切割 人工晶状体
下载PDF
先天性后极性白内障超微结构分析及突变基因筛查 被引量:6
4
作者 朱亚楠 申屠形超 王玮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45-1147,共3页
目的探讨一先天性后极性白内障家系晶状体的超微结构改变,并初步筛查其致病基因。方法收集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先天性后极性白内障家系资料,对家系成员行眼部检查;在透射电镜下观察晶状体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选择CRYAB、CRYBA1/A3、CRY... 目的探讨一先天性后极性白内障家系晶状体的超微结构改变,并初步筛查其致病基因。方法收集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先天性后极性白内障家系资料,对家系成员行眼部检查;在透射电镜下观察晶状体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选择CRYAB、CRYBA1/A3、CRYBB2、GJA8、CHMP4B、PITX3和EPHA2这7个热点基因进行突变位点筛查。结果根据家系图分析该家系为垂直遗传,符合单基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点。裂隙灯显微镜下检查示全部患者晶状体混浊形态完全相同。透射电镜下发现患者前囊面晶状体上皮细胞排列紧密,结构完整,未见特异性病理变化;前皮质晶状体纤维细胞排列紧密,细胞内密度均一一致,但后皮质晶状体纤维细胞内出现斑驳状中高密度异常颗粒沉着。热点基因筛查显示:7个候选基因的外显子及其邻近内含子序列与基因库对照未发现任何突变。结论本研究将后极性白内障病变定位于后皮质晶状体纤维细胞,排除了前囊面晶状体上皮细胞及前皮质晶状体纤维细胞。此家系携带的遗传突变位点位于尚未见报道的与后极性白内障相关的致病基因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白内障 后极性白内障 超微结构 基因突变
下载PDF
儿童先天性白内障不同术式后发性白内障形成的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崔哲 刘平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3期205-209,共5页
目的探讨预防儿童后发性白内障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研究先天性白内障患儿50例69眼,按不同手术方式(超声乳化晶状体吸出术、超声乳化晶状体吸出联合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术及超声乳化晶状体吸出联合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及前部玻璃体切... 目的探讨预防儿童后发性白内障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研究先天性白内障患儿50例69眼,按不同手术方式(超声乳化晶状体吸出术、超声乳化晶状体吸出联合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术及超声乳化晶状体吸出联合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及前部玻璃体切割术)分为Ⅰ、Ⅱ、Ⅲ3组,术后随访3~48个月,对各组术眼进行眼底镜、裂隙灯、组织病理学及电镜检查。结果3组术眼晶状体后囊膜周边部均可见残留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 epithelial cells,LECs)向梭形成纤维细胞转化,并可见残留的LECs形成半透明的球形Elschnig珍珠小体;晶状体前囊膜亦可见少量残留的LECs及Elschnig珍珠小体。Ⅰ组后囊膜中央部可见多量增生的成纤维细胞及LECs;Ⅱ组后囊膜撕囊孔缘处可见成纤维细胞及排列紊乱的LECs,术眼视区中央部的增生膜内可见多量的羽毛状胶原原纤维;Ⅲ组视区中央无增生膜形成,后囊膜撕囊孔缘仅见少量残留LECs。3组中央视区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率分别是:Ⅰ组43.48%,Ⅱ组17.39%,Ⅲ组0,Ⅲ组多数术眼中央视区清亮,后囊孔缘处未见明显病理学改变。结论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摘出术中,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前部玻璃体切割术可有效预防儿童中央视区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先天性白内障 后发性白内障
下载PDF
前部玻璃体切割术对先天性白内障的治疗效果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何华 周峰 +4 位作者 朱琦 王乾 吴雪梅 马健 王亚芸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825-827,共3页
目的:探讨在先天性白内障手术中行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联合前部玻璃体切割术的临床疗效及预防后发性白内障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眼科中心2011-01/2014-08收治的82例87眼先天性白内障患儿的临床及术后随访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 目的:探讨在先天性白内障手术中行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联合前部玻璃体切割术的临床疗效及预防后发性白内障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眼科中心2011-01/2014-08收治的82例87眼先天性白内障患儿的临床及术后随访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38例40眼,采用超声乳化晶状体吸出术+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研究组(44例47眼,用超声乳化晶状体吸出术+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前部玻璃体切割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1a随访中央视轴区混浊的发生率及术后两组患儿视力分布的情况差异。结果:对照组中央视轴区混浊0级所占比例为37.5%,低于研究组的76.6%,研究组的1级、2级、3级、4级混浊分布比例均低于对照组患儿,研究组的中央视轴区混浊分布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儿视力检测≤0.5者19眼(47.5%),高于研究组7眼(14.89%),对照组>0.5者21眼(52.5%),低于研究组者40眼(85.11%),两组患儿术后1a的视力检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第1mo,1a的眼压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超声乳化晶状体吸出术+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前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先天性白内障能够显著降低术后中央视轴区混浊程度,同时提高术后视力,能够有效降低后发性白内障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白内障 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 前部玻璃体切割术 超声乳化晶状体吸出术 后发性白内障
下载PDF
后囊撕开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治疗先天性白内障 被引量:3
7
作者 颜鲁宁 孙涛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1006-1007,共2页
目的:探讨后囊膜撕开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治疗先天性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48眼先天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吸除术,并行后囊膜撕开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观察术前、术后视力及并发症。结果:患者48眼中有5眼(10%)在术后3mo~1a出现... 目的:探讨后囊膜撕开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治疗先天性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48眼先天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吸除术,并行后囊膜撕开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观察术前、术后视力及并发症。结果:患者48眼中有5眼(10%)在术后3mo~1a出现后发性白内障,术后常见并发症有:角膜水肿、前段葡萄膜炎反应、后发性白内障。结论:后囊膜撕开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能有效降低后发性白内障出现,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囊膜撕开 前段玻璃体切除 先天性白内障
下载PDF
儿童先天性白内障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政 沈爱祥 徐志娟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77-479,共3页
目的探讨减少儿童白内障术后后发障的手术方法。方法15岁以下先天性白内障54例(88眼)。分为3组:A组进行超声乳化吸出术后囊抛光术,共35眼;B组进行超声乳化及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术,共31眼;C组进行超声乳化、后囊连续环形撕囊及前部玻璃体... 目的探讨减少儿童白内障术后后发障的手术方法。方法15岁以下先天性白内障54例(88眼)。分为3组:A组进行超声乳化吸出术后囊抛光术,共35眼;B组进行超声乳化及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术,共31眼;C组进行超声乳化、后囊连续环形撕囊及前部玻璃体切除术,共22眼。≥3岁者一期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观察术后后发障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有31眼在术后25d~3a出现后发障,占88.57%,平均出现时间为11月。B组有23眼在术后45d~2.5a期间出现后发障,占74.19%,平均出现时间为1年5月。C组有3眼在术后50d~2a期间出现后发障,占13.64%,平均出现时间为1年3月。结论3岁以下婴幼儿进行白内障吸出、后囊环形撕囊术并行前部玻璃体切除术,二期植入人工晶状体。3~15岁的患儿进行白内障吸出、后囊环形撕囊术并行前部玻璃体切除术,并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可有效预防后发障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先天性 手术 后发障
下载PDF
后囊连续环形撕囊联合前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先天性白内障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9
作者 徐国英 李鹏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68-1069,1072,共3页
目的探讨后囊连续环形撕囊联合前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儿童白内障术后后发性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选取先天性白内障患儿62例(68眼),超声乳化后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及前部玻璃体切割术,一期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随访2a以上,观察术后视... 目的探讨后囊连续环形撕囊联合前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儿童白内障术后后发性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选取先天性白内障患儿62例(68眼),超声乳化后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及前部玻璃体切割术,一期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随访2a以上,观察术后视力及后发性白内障发生情况。结果 68眼中有5眼在术后3个月至2a出现后发性白内障,占7.35%,平均出现时间为16个月。术后2~3个月复查矫正视力,0.2~0.4者17眼,0.5~0.7者28眼,≥0.8者20眼;手术前后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率经年龄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儿均未发生黄斑囊样水肿或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结论后囊连续环形撕囊联合前部玻璃体切割术是预防后发性白内障发生较为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白内障 后发性白内障 后囊连续环形撕囊 前部玻璃体切割术
下载PDF
单眼先天性白内障术后患儿眼球发育的自身对照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涛 郑广瑛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24期4434-4437,共4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白内障摘除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后对眼轴和玻璃体发育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连续收集2015年3月至2019年3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单眼先天性白内障手术的住院患儿60例(120只眼)。将符合纳入条件患儿根据眼别... 目的探讨先天性白内障摘除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后对眼轴和玻璃体发育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连续收集2015年3月至2019年3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单眼先天性白内障手术的住院患儿60例(120只眼)。将符合纳入条件患儿根据眼别分为两组,手术眼为观察组,对侧正常眼为对照组。记录患儿的手术年龄、术前、术后1 a、术后2 a最佳矫正视力、眼压、眼轴长度以及眼轴长度变化量(术后眼轴长度减术前眼轴长度之差)、术前后B超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情况。结果共纳入60例患儿(120只眼),男28例,女32例;手术年龄(3.56±0.77)岁。术前、术后1 a、术后2 a观察组眼轴长度均短于对照组[(22.20±1.20)mm比(23.27±1.37)mm,(22.47±1.21)mm比(23.55±1.38)mm,(22.70±1.22)mm比(23.76±1.37)m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1、2 a眼轴长度变化量,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26±0.56)mm比(0.27±0.28)mm,P=0.151;(0.50±0.12)mm比(0.49±0.07)mm,P=0.759],术后1 a观察组与对照组玻璃体后脱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26,P=0.272)。术后2 a观察组与对照组玻璃体后脱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12,P=0.043)。术后1、2 a眼轴长度变化量与玻璃体后脱离均无相关性(r=0.459,P=0.626;r=-0.987,P=0.284)。结论先天性白内障患儿手术前后,手术眼眼轴长度均短于对侧正常眼,手术眼与对侧正常眼眼轴长度变化量相同。手术眼发生玻璃体后脱离率高于对侧正常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白内障 前段玻璃体切除 眼轴 玻璃体后脱离
下载PDF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先天性白内障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11
作者 韦乐强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4年第7期1316-1318,共3页
目的:比较两种治疗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12/2012-12在我院行白内障手术治疗的患儿52例84眼,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A组超声乳化吸除+后囊膜环形撕开,B组采用超声乳化吸除+后囊膜环形撕开+前节玻璃体切割... 目的:比较两种治疗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12/2012-12在我院行白内障手术治疗的患儿52例84眼,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A组超声乳化吸除+后囊膜环形撕开,B组采用超声乳化吸除+后囊膜环形撕开+前节玻璃体切割术。术后随访6~12mo,并记录术后视力以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所有患儿术后矫正视力较术前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术前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矫正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矫正视力高于A组;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仅后囊膜混浊( posterior capsule opacification,PC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PCO发生率(12%)远低于A组(53%),其他并发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与超声乳化吸除+后囊膜环形撕开相比,联合了前节玻璃体切割的手术方式能更好的改善术后矫正视力和减少PCO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囊膜环形撕开 前节玻璃体切割 先天性白内障
下载PDF
儿童白内障不同手术方式的对比观察
12
作者 孙立新 胡丕清 +3 位作者 张键 余德成 李玲 高建萍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24-626,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儿童先天性白内障的疗效观察。方法年龄2月~6岁先天性白内障70例108眼随机分为两组。A组,术中用白内障抽吸联合后囊环形撕开及前部玻璃体切除术;B组仅用白内障抽吸联合后囊环形撕开术。术后观察12个月。结果...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儿童先天性白内障的疗效观察。方法年龄2月~6岁先天性白内障70例108眼随机分为两组。A组,术中用白内障抽吸联合后囊环形撕开及前部玻璃体切除术;B组仅用白内障抽吸联合后囊环形撕开术。术后观察12个月。结果A组后发障发生率为21.82%(12/55),B组为47.17%(25/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囊环形撕开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术能明显降低儿童先天性白内障后发障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先天性 后囊 后囊连续环形撕开 前部玻璃体切除术
下载PDF
中药联合地塞米松防治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后囊混浊
13
作者 余涵 张向东 《眼科新进展》 CAS 1998年第3期153-154,共2页
目的探讨易被病人接受、安全、有效的白内障囊外摘出或超声乳化摘出加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远期后囊混浊的防治措施。方法对86例(103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患者均于术后d7开始服用中药,全程共服30副,0.5a后随诊,按后囊混浊... 目的探讨易被病人接受、安全、有效的白内障囊外摘出或超声乳化摘出加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远期后囊混浊的防治措施。方法对86例(103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患者均于术后d7开始服用中药,全程共服30副,0.5a后随诊,按后囊混浊分级标准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103眼中0级91眼占88.3%,Ⅰ级5眼占4.9%,Ⅱ级7眼占6.8%,后囊混浊的发生率为6.8%,明显低于其他报道(15%~50%),有效防治率93.2%。结论口服中药结合0.5g·L-1地塞米松滴眼是一种易于被病人接受、安全、有效的防治白内障术后后囊混浊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晶体植入术 后囊混浊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下载PDF
小儿先天性白内障后囊一期撕囊临床观察
14
作者 何旭红 蒋浪 杨彩霞 《医学信息(医药版)》 2010年第11期5-6,共2页
目的:评价小儿先天性白内障行后囊膜一期撕囊后后发障发生率及对弱视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将48例(62眼)3~8岁的先天性白内障患儿随机分成2组,其中32眼行后囊膜连续环行撕囊后植入人工晶体;30眼行白内障摘除后植入人工晶体。术... 目的:评价小儿先天性白内障行后囊膜一期撕囊后后发障发生率及对弱视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将48例(62眼)3~8岁的先天性白内障患儿随机分成2组,其中32眼行后囊膜连续环行撕囊后植入人工晶体;30眼行白内障摘除后植入人工晶体。术后随访1~4年,同时进行弱视治疗。结果:行后囊膜一期撕囊的患儿在随访期间未发生明显后发障,瞳孔区透明,人工晶体无移位;未行后囊膜撕囊的患儿有28眼出现不同程度后发障,在用YAG激光打孔时,因患儿合作欠佳,完成较困难。术后在弱视治疗过程中,行后囊膜一期撕囊者的视力恢复明显好于未撕囊者。结论:小儿先天性白内障行后囊膜一期撕囊能有效防止后发障的发生,对术后弱视治疗及视力恢复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先天性白内障 一期撕囊 后发障 弱视
下载PDF
软性白内障后路针吸摘出术(附34例51眼分析)
15
作者 倪镇 沈伟 《苏州医学院学报》 1992年第4期302-304,344,共3页
用后路针吸摘出术治疗软性白内障34例51眼,经长期随访,结果,矫正视力良好,并发症少。本文亦对此术式优点及技术进行讨论。
关键词 白内障 后路针拔吸出术
下载PDF
双撕囊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治疗儿童先天性白内障 被引量:5
16
作者 杨引迪 黄立 宋蔚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9年第7期1341-1343,共3页
目的:观察双撕囊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治疗先天性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对31例52眼2月龄~12岁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实行白内障囊外摘除、后囊连续环形撕囊、前部玻璃体切除术,联合Ⅰ期或Ⅱ期IOL植入,平均随访16mo。结果:31例患儿之中有27例44... 目的:观察双撕囊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治疗先天性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对31例52眼2月龄~12岁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实行白内障囊外摘除、后囊连续环形撕囊、前部玻璃体切除术,联合Ⅰ期或Ⅱ期IOL植入,平均随访16mo。结果:31例患儿之中有27例44眼术后能检查视力,最佳矫正视力>0.5者23眼,>0.3者12眼,<0.3者9眼,另外,<2岁的患儿4例8眼无法进行视力表检查,但相对术前跟随光亮或有注视目标的能力有所提高。术后并发症:后发性白内障3眼、葡萄膜炎7眼、角膜水肿5眼,人工晶状体偏位、黄斑囊样水肿、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尚未出现。结论:双撕囊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术联合IOL植入能预防后发性白内障等并发症的发生,是比较安全有效的治疗儿童先天性白内障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白内障 双撕囊 前部玻璃体切除 后发性白内障
下载PDF
儿童白内障手术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7
作者 朱彰灏 李霞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73-276,共4页
儿童白内障手术步骤较多,儿童眼的解剖学特点及白内障的不同状态常常需要变更手术操作技术,术中、术后并发症较成人多,术后随访观察须严密,视力重建需要家长的长期配合与付出,这些都使儿童白内障的治疗具有挑战性。近年来,儿童白... 儿童白内障手术步骤较多,儿童眼的解剖学特点及白内障的不同状态常常需要变更手术操作技术,术中、术后并发症较成人多,术后随访观察须严密,视力重建需要家长的长期配合与付出,这些都使儿童白内障的治疗具有挑战性。近年来,儿童白内障手术并发症的研究领域有了以下更新:23G及25G玻璃体切割机用于儿童白内障手术,使儿童白内障摘出术实现无缝线;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美国婴儿无晶状体跟的治疗项目(IATS)的近期、中期研究结果已经逐步报道;大样本、远期观察的回顾性研究对儿童白内障术后眼内出血、眼内炎、青光眼相关不良事件、视轴再混浊、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及其结局都有了新的认识。本文回顾近年相关文献,就儿童白内障术中、术后并发症进行综述,帮助临床医师进一步理解和重视儿童白内障手术并发症及其防范、随访及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白内障 并发症 手术 先天性白内障 出血 青光眼 后发性白内障 视网膜脱离
下载PDF
前部玻璃体切割术在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姜林 杨洋 《西部医学》 2011年第5期878-879,共2页
目的探讨前部玻璃体切割在预防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术后出现后发障中的作用。方法对31例(52只眼)的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施行超声乳化加后囊膜撕开加前部玻璃体切割术,观察6~24周。结果观察随访过程中,2例(3眼)发生轻度后发障,无须特殊处理... 目的探讨前部玻璃体切割在预防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术后出现后发障中的作用。方法对31例(52只眼)的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施行超声乳化加后囊膜撕开加前部玻璃体切割术,观察6~24周。结果观察随访过程中,2例(3眼)发生轻度后发障,无须特殊处理,后发障的发生率低。结论前部玻璃体切割术在预防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术后后发障的发生中具有明显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割 先天性白内障 后发障
下载PDF
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治疗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9
作者 彭秧生 张娟 任百超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1427-1429,共3页
目的:探讨和评价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儿童先天性白内障,预防后囊膜混浊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采取不同手术方式的50例(96眼)先天性白内障术后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及视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采用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的18例34眼(EC-CE... 目的:探讨和评价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儿童先天性白内障,预防后囊膜混浊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采取不同手术方式的50例(96眼)先天性白内障术后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及视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采用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的18例34眼(EC-CE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及行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术的12例23眼(PCCC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术的20例39眼(AV组)。≥2岁的患儿施行Ⅰ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随访12~36mo,观察术后视力、并发症及眼部情况。结果:治疗后3组患儿视力均有提高,ECCE组、PCCC组与AV组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分别为100%(34/34)、35%(8/23)和13%(5/39),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术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术较囊外摘除术及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术能更有效减少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术后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先天性白内障 白内障囊外摘除术 晶状体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术 前段玻璃体切割术
下载PDF
基于超声生物显微镜图像分型的先天性白内障摘出术后后发性白内障的手术设计及疗效观察 被引量:6
20
作者 谌文思 项道满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63-1066,共4页
目的基于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e,UBM)对先天性白内障摘出术后后发性白内障(posterior capsular opacification,PCO)图像特征的影像学分类,探讨PCO类型与手术方式选择的关系。方法对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行先天性... 目的基于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e,UBM)对先天性白内障摘出术后后发性白内障(posterior capsular opacification,PCO)图像特征的影像学分类,探讨PCO类型与手术方式选择的关系。方法对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行先天性白内障摘出术,术后采用水囊式UBM成像技术进行检查,并确诊为PCO的27例(40眼)患儿的UBM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根据UBM图像特征将PCO分为3组,并根据分型实施不同的手术方式:膜性纤维化型组采用Nd:YAG激光晶状体后囊膜切开术,皮质再生型组采用前段玻璃体切割术,混合型组采用前段玻璃体切割联合电子撕囊术。术后定期随访并复查UBM。结果全部术眼术中视轴区混浊均被清除,晶状体后囊膜中央切口均为直径3.0~4.0 mm的圆形透明区,PCO手术的成功率为100%。术后随访6~30个月,膜性纤维化型组20眼中2眼发生虹膜粘连、瞳孔膜样闭锁,再次手术,采用虹膜后粘连分离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术治疗,术后未再次复发;皮质再生型组14眼和混合型组6眼术后视轴区均未再次出现混浊。PCO术后总复发率为5.0%。结论对先天性白内障摘出术后PCO的UBM图像进行分型,有助于最佳手术方式的选择,可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生物显微镜 先天性白内障 后发性白内障 ND:YAG激光 玻璃体切割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