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渗透率储层核磁共振测井环境分析与T_(2)谱油层识别方法
1
作者 曹志锋 令狐松 +3 位作者 孟鑫 白鹏 孙正龙 张凯 《测井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370-379,共10页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发育低渗透率砾岩储层,不同地层的核磁共振T_(2)谱对这些储层流体的识别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基于地质、钻井、测井、试油等资料,开展了此类地层测井环境、核磁共振实验和测井响应特征机理的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钻井...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发育低渗透率砾岩储层,不同地层的核磁共振T_(2)谱对这些储层流体的识别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基于地质、钻井、测井、试油等资料,开展了此类地层测井环境、核磁共振实验和测井响应特征机理的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钻井改善了近井筒储层孔隙结构,从近井筒到原状地层依次发育破碎带、微细裂缝带、原状地层;在负压钻井环境下发生油气侵出,油气侵出特性径向上可分为油气富集带(油环)、油气侵出带、原状地层,厘清了核磁共振测井响应特征机理;利用模块式地层动态测试仪(Modular Formation Dynamics Tester,MDT)验证了井壁油环的存在。基于岩心饱水、饱油及饱水离心的核磁共振T_(2)谱体积弛豫谱与地层原油的核磁共振T_(2)谱长弛豫时间峰一致,确定了核磁共振T_(2)谱100 ms识别油层和水层的标准。该方法在储层流体识别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研究结果为利用核磁共振T_(2)谱识别复杂储层流体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率砾岩储层 核磁共振测井 油气侵出特性 岩石物理实验 流体识别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
下载PDF
低渗透砾岩油藏含油饱和度解释及水淹层评价 被引量:14
2
作者 彭寿昌 许长福 +2 位作者 张强 廉桂辉 贾金伟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8-110,146,共3页
针对百21井区克下组低渗透砾岩油藏含油饱和度解释难度大、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及电阻率受泥质含量影响大的问题,结合低渗透砾岩储层特点,利用泥质和孔隙水混合液导电模型,考虑混合液电阻率随含水饱和度变化,将泥质含量引入到阿尔奇公式中... 针对百21井区克下组低渗透砾岩油藏含油饱和度解释难度大、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及电阻率受泥质含量影响大的问题,结合低渗透砾岩储层特点,利用泥质和孔隙水混合液导电模型,考虑混合液电阻率随含水饱和度变化,将泥质含量引入到阿尔奇公式中,对当前含油饱和度解释进行泥质含量校正;利用沃尔公式法和压汞资料求解储层原始含油饱和度,根据原始含油饱和度与有效孔隙度和泥质含量相关性,建立原始含油饱和度的解释模型;在储层当前含油饱和度和原始含油饱和度解释基础上,构建水淹层定量评价参数,并根据采油井试油与初期产液剖面测试结果建立水淹层定量评价标准。研究方法成功地应用于研究区克下组29口新井解释中,对于明确油藏调整潜力,优化注采参数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砾岩油藏 水淹层 含油饱和度 阿尔奇公式 泥质含量 百21井区
下载PDF
砂砾岩油藏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异常形态成因探讨 被引量:18
3
作者 张人雄 李玉梅 +2 位作者 李建民 唐红斌 吴坤海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79-83,共5页
据水相相渗曲线形态将河南油田相渗曲线分为正常型、直线型、异Ⅰ型及异Ⅲ型4类。重点对异形相渗曲线成因进行了探讨,认为微观孔隙结构的非均质性、1~7μm微粒堵喉为主要成因,注入水质为重要影响因素,渗透率及油水粘度比的影响... 据水相相渗曲线形态将河南油田相渗曲线分为正常型、直线型、异Ⅰ型及异Ⅲ型4类。重点对异形相渗曲线成因进行了探讨,认为微观孔隙结构的非均质性、1~7μm微粒堵喉为主要成因,注入水质为重要影响因素,渗透率及油水粘度比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 砾岩 油气藏 相对渗透率曲线 孔隙结构
下载PDF
克拉玛依油田厚层块状特低渗透油藏的开发调整方案 被引量:8
4
作者 常毓文 袁士义 +3 位作者 于立君 张爱卿 石建姿 董伟宏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7-70,共4页
克拉玛依八区下乌尔禾组油藏是一个低孔隙、特低渗透、带裂缝的厚层块状砾岩油藏,采用一套井网开发,开发效果不理想。对该油藏开发中目前油藏储量动用状况和水驱开发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分层开发及井网与裂缝的优化配置关系,在此基础... 克拉玛依八区下乌尔禾组油藏是一个低孔隙、特低渗透、带裂缝的厚层块状砾岩油藏,采用一套井网开发,开发效果不理想。对该油藏开发中目前油藏储量动用状况和水驱开发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分层开发及井网与裂缝的优化配置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分层系加密开发的调整方案。该方案初步实施结果表明,对于特低渗透厚层块状油藏,分层系加密开发是可行和经济有效的。这为同类油藏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玛依油田 特低渗透油藏 块状砾岩油藏 分层加密开发 开发效果
下载PDF
砾岩油藏流动单元渗流特征及剩余油分布规律--以克拉玛依油田三3区克下组为例 被引量:14
5
作者 刘仁静 刘慧卿 +1 位作者 李秀生 高建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0-33,113,共5页
利用岩心、测井资料开展流动单元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选择渗流系数、存储系数和夹层密度等参数将克拉玛依油田三3区克下组分为Ⅰ,Ⅱ,Ⅲ和Ⅳ类流动单元,并详细描述了各类流动单元的孔隙结构特征、分布规律及渗流能力特征。... 利用岩心、测井资料开展流动单元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选择渗流系数、存储系数和夹层密度等参数将克拉玛依油田三3区克下组分为Ⅰ,Ⅱ,Ⅲ和Ⅳ类流动单元,并详细描述了各类流动单元的孔隙结构特征、分布规律及渗流能力特征。按流动单元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并分析了各类流动单元与剩余油分布的关系。研究表明:不同流动单元具有不同的渗流特征,从Ⅰ到Ⅳ类流动单元,毛细管压力曲线阀压不断增加,进汞曲线平缓段不断变短,最小润湿相饱和度大幅上升,残余油时水相相对渗透率不断下降,渗流能力不断下降;剩余油分布与储层流动单元类型密切相关,Ⅰ类流动单元水淹严重,Ⅱ和Ⅲ类流动单元是剩余油分布的相对富集区,Ⅳ类流动单元水淹较弱,但剩余油储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单元 剩余油分布 砾岩油藏 相对渗透率曲线 克拉玛依油田
下载PDF
核磁共振技术采油机理 被引量:8
6
作者 胡志明 郭和坤 +2 位作者 熊伟 高树生 薛蕙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38-40,共3页
在深入研究新疆克拉玛依油田八区下乌尔禾组砾岩油藏储层特征的基础上,应用核磁共振技术研究采油机理。在实验室内对同一岩样分别进行水驱油实验和渗吸实验,研究不同开采方式下油水分布、采出程度及孔隙动用特征。结果表明:小孔隙占总... 在深入研究新疆克拉玛依油田八区下乌尔禾组砾岩油藏储层特征的基础上,应用核磁共振技术研究采油机理。在实验室内对同一岩样分别进行水驱油实验和渗吸实验,研究不同开采方式下油水分布、采出程度及孔隙动用特征。结果表明:小孔隙占总的孔隙体积的50%以上,中孔隙和大孔隙各占20%以上,水驱采油主要发生在大孔隙和中空隙中,小空隙所做贡献很小。渗吸采油时,小孔隙内的油是采出程度得主要贡献,与水驱采油的情况明显不同。但渗吸总体采出程度比较低,渗吸速度较慢。因此水驱采油是该地区低渗透砾岩储层采油的主要技术,渗吸作用可以有效动用小孔隙,是水驱采油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砾岩油藏 核磁共振 水驱油 渗吸
下载PDF
柳北砂砾岩油藏CO_2驱提高采收率可行性 被引量:7
7
作者 孙雷 纪明强 +2 位作者 郑家朋 张瀚奭 刘怀珠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3-127,共5页
柳北中低渗油藏岩性以砂砾岩为主,非均质性强、水敏性强、水驱含水上升快、水驱效果差。为了进一步认识CO_2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可行性,基于地质及储层流体特征,运用可视化注气增溶膨胀相态配伍性实验、长细管驱替实验、多功能长岩心驱替... 柳北中低渗油藏岩性以砂砾岩为主,非均质性强、水敏性强、水驱含水上升快、水驱效果差。为了进一步认识CO_2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可行性,基于地质及储层流体特征,运用可视化注气增溶膨胀相态配伍性实验、长细管驱替实验、多功能长岩心驱替实验和高压微观可视化驱替实验等多种方法,分析了注CO_2增溶膨胀和溶解抽提的相态配伍性和近混相驱程度;对比分析了注水、注CO_2等不同驱替方式的驱油效率以及微观驱油效果。评价结果表明:注CO_2有利于增溶膨胀和萃取抽提驱油;相态配伍性分析显示在原始地层压力条件下主要形成近混相驱;微观可视化实验显示,砂砾岩CO_2近混相驱过程具有较好的微观驱油效果,油流主要沿连通性较好的大孔道被驱替,也能驱替中小孔道的原油,驱替具有不连续性,呈现为一波一波的流动状态,可进一步通过提高驱替压差来增强驱替效率,使部分封闭的微观剩余油恢复流动;长岩心驱替表明原始压力下CO_2驱和衰竭至目前地层压力下CO_2驱的驱油效率均大于同等条件下水驱驱油效率,砂砾岩储层注入增黏水增加水的黏度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但仍低于CO_2驱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砾岩中低渗透油藏 二氧化碳驱 最小混相压力 驱油效率 实验 机理
下载PDF
砾岩储层注水开发后期高渗流通道成因特征及其识别 被引量:5
8
作者 徐春华 侯加根 +5 位作者 唐衔 杨玉珍 王明峰 李臣 高健 刘钰铭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19-27,共9页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二叠-三叠系储层是洪积扇相砂砾岩体,油藏由于长期注水开发,后期形成了许多高渗流通道。从静态成因、工程动态成因角度总结了高渗流通道的形成原因,认为砾岩储层中高渗通道的主要成因有:沉积微相控制、微裂缝网络连通...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二叠-三叠系储层是洪积扇相砂砾岩体,油藏由于长期注水开发,后期形成了许多高渗流通道。从静态成因、工程动态成因角度总结了高渗流通道的形成原因,认为砾岩储层中高渗通道的主要成因有:沉积微相控制、微裂缝网络连通、沉积成岩作用程度弱(欠压实砂砾体弱胶结)、特殊的支撑砾岩岩石沉积结构、储层改造、长期注水微颗粒迁移、不同岩性沉积界面高渗通道、不整合面等8种。通过确定高渗透段的成因及其识别特征,将其嵌到单期水道内,建立高渗透层段的空间分布规律。高渗通道的开发动态特征为:高渗通道对应段吸水量高、高渗通道对应段吸水量随注水时间的延长而一般吸水量明显增大、高渗通道对应段地层压力从不明显到逐渐增高。由于储层高渗流通道的存在,导致注入水无法起到有效驱油作用,注入水无效循环严重影响了油藏注水开发效果。总结高渗流通道的特征并有效识别,是改善砾岩油藏储层开发效果的地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砾岩油藏储层 油藏注水开发 高渗通道
下载PDF
低渗透砂砾岩油藏二氧化碳驱提高采收率 被引量:26
9
作者 李岩 张菂 +3 位作者 樊晓伊 张金通 杨瑞莎 叶欢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9-65,共7页
焉耆盆地本布图油田低渗透砂砾岩油藏早期采用注水开发,储集层伤害严重,注水困难,采出程度低,亟需开展转换注驱研究,进一步提高采收率。为确定本布图油田低渗透砂砾岩油藏注CO_(2)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开展了室内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研... 焉耆盆地本布图油田低渗透砂砾岩油藏早期采用注水开发,储集层伤害严重,注水困难,采出程度低,亟需开展转换注驱研究,进一步提高采收率。为确定本布图油田低渗透砂砾岩油藏注CO_(2)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开展了室内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地层原油膨胀性好,易降黏,易混相;最小混相压力为25 MPa,在目前地层压力下可达到近混相驱,驱油效率较高,具有大幅提高采收率的潜力。利用数值模拟对CO_(2)驱开发技术进行优化设计,采用五点法井网,连续注气开发,预计提高采收率13.37%,CO_(2)换油率0.330 t/t,为下一步矿场试验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焉耆盆地 本布图油田 低渗透砂砾岩油藏 CO_(2)驱 提高采收率 长岩心驱替 室内模拟实验 驱油机理
下载PDF
东北含油气盆地J_3──K_1储层类型及其特征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捷 王海云 +1 位作者 周书欣 王东坡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CSCD 1997年第2期156-160,共5页
东北含油气盆地J3-K1储层可以分为砂砾岩储层和特殊储居两大类,并以中、低孔低渗透为特征。砂砾岩储层主要发育于水下冲积扇和扇三角洲中。裂缝或裂隙、溶蚀孔洞是控制特殊储层物性,尤其是特殊储层渗滤能力的主要因素。水下冲积... 东北含油气盆地J3-K1储层可以分为砂砾岩储层和特殊储居两大类,并以中、低孔低渗透为特征。砂砾岩储层主要发育于水下冲积扇和扇三角洲中。裂缝或裂隙、溶蚀孔洞是控制特殊储层物性,尤其是特殊储层渗滤能力的主要因素。水下冲积扇扇中亚相、扇三角洲前缘亚相、裂缝发育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藏 储集层 类型 含油气盆地
下载PDF
前置蓄能压裂中的CO_(2)在玛湖凹陷砾岩油藏中的作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易勇刚 黄科翔 +4 位作者 李杰 牟善波 于会永 牟建业 张士诚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2-47,共6页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砾岩储集层致密,渗流能力差,油藏产量递减快,稳产难度大。CO_(2)前置蓄能压裂比水力压裂效果好,但对CO_(2)与玛湖凹陷原油及储集层岩石间的作用规律尚未有系统研究。因此,对CO_(2)水溶液的置换能力及其对岩心矿物的...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砾岩储集层致密,渗流能力差,油藏产量递减快,稳产难度大。CO_(2)前置蓄能压裂比水力压裂效果好,但对CO_(2)与玛湖凹陷原油及储集层岩石间的作用规律尚未有系统研究。因此,对CO_(2)水溶液的置换能力及其对岩心矿物的溶蚀、岩心孔隙度和渗透率的改变等进行了研究。对于玛湖凹陷砾岩油藏,CO_(2)水溶液置换原油率高于纯CO_(2)或水。玛湖凹陷砾岩油藏储集层碳酸盐岩含量较高,CO_(2)水溶液的溶蚀作用明显,可提高储集层孔隙度和渗透率。实验结果表明,孔隙度平均增加了27%,渗透率平均增加了110%。在地层中,CO_(2)水溶液优先溶蚀方解石,其次是白云石,对绿泥石也有一定溶蚀作用;矿物溶蚀主要发生在前5天,约5天后溶蚀量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湖凹陷 砾岩油藏 CO_(2)置换原油 溶蚀 孔隙度 渗透率 矿物成分 前置蓄能压裂
下载PDF
二元体系与油层渗透率的匹配关系——以克拉玛依油田七中区克拉玛依组下亚组砾岩油藏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聂小斌 李织宏 +3 位作者 栾和鑫 魏凯 张莉伟 王健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65-570,共6页
克拉玛依油田七中区油层气测渗透率主要分布在28.8~300.0 mD,渗透率级差大,部分区域存在高渗窜流通道。在二元体系驱先导试验过程中,由于对二元体系与储集层物性的匹配关系认识不清,部分井组油层堵塞,油井产液能力大幅下降,亟需确定二... 克拉玛依油田七中区油层气测渗透率主要分布在28.8~300.0 mD,渗透率级差大,部分区域存在高渗窜流通道。在二元体系驱先导试验过程中,由于对二元体系与储集层物性的匹配关系认识不清,部分井组油层堵塞,油井产液能力大幅下降,亟需确定二元体系与油层渗透率的匹配关系。针对扩大试验区的油藏特征,利用不同渗透率的岩心开展二元体系注入性实验,根据阻力系数、残余阻力系数和黏度损失率,进行注入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储集层气测渗透率不大于30.0 mD时,低分子量10~50 mPa·s、中—高分子量10~20 mPa·s的二元体系注入性好;气测渗透率为30.0~100.0 mD时,适合注入低—中分子量10~50 mPa·s、高分子量10~35 mPa·s的二元体系;气测渗透率为100.0~300.0 mD时,低—高分子量10~50 mPa·s的二元体系注入性皆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玛依油田 砾岩油藏 二元体系 聚合物 表面活性剂 分子量 渗透率 阻力系数 残余阻力系数 注入性评价
下载PDF
乌石17-2低渗砂砾岩油藏水敏机理及对油水两相渗流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雷昊 马勇新 +3 位作者 张辉 赵楠 罗军 魏瑾 《复杂油气藏》 2017年第1期55-59,共5页
通过水敏评价实验、高倍数水洗实验、水洗前后岩心核磁共振实验和一维水驱油实验,研究了乌石17-2油田流三段低渗砂砾岩油藏水敏机理及油水两相渗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储层岩心水敏严重,液相渗透率损失率高,水敏伤害主要发生在水驱早期... 通过水敏评价实验、高倍数水洗实验、水洗前后岩心核磁共振实验和一维水驱油实验,研究了乌石17-2油田流三段低渗砂砾岩油藏水敏机理及油水两相渗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储层岩心水敏严重,液相渗透率损失率高,水敏伤害主要发生在水驱早期;水敏机理主要为粘土中的伊利石遇水时受剪切作用产生的颗粒剥离、脱落和运移引起的孔喉堵塞以及粘土矿物自身的水化膨胀作用,并以前者为主。受储层强水敏伤害和强非均质性影响,实验室注水压差较大,水驱油效率较低,两相共渗区较窄,水相相渗曲线始终"抬不起头",无水采油期短,含水率上升快,提液效果差,两相渗流阻力大,水驱油效果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砾岩油藏 水敏机理 油水相渗 渗流特征 水驱油效率
下载PDF
低孔低渗稠油油藏注水增能效果影响因素 被引量:5
14
作者 万海乔 王盛 刘学良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47-351,共5页
吐哈盆地鲁克沁油田二叠系发育低孔低渗砂砾岩稠油油藏,由于储集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自然产能低,压裂投产后,注水开发效果较差。为了解决平面矛盾突出、见效率低、欠注区域不见效的开发矛盾,实施注水增能提高单井产量,但单井增产效果... 吐哈盆地鲁克沁油田二叠系发育低孔低渗砂砾岩稠油油藏,由于储集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自然产能低,压裂投产后,注水开发效果较差。为了解决平面矛盾突出、见效率低、欠注区域不见效的开发矛盾,实施注水增能提高单井产量,但单井增产效果差异较大。为此,通过室内物理模拟实验,对储集层润湿性和注水增能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吐哈盆地鲁克沁油田二叠系储集层具亲水性,压裂有利于裂缝与储集层基质发生渗吸作用,可有效补充地层能量,从而提高单井产量;注入速度越快,地层能量恢复越快;焖井压力越高,增油量越高。通过数值模拟,并结合现场情况,优化注入参数,注水增能效果较好,措施有效率达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盆地 鲁克沁油田 二叠系 低孔低渗 砂砾岩 稠油油藏 注水增能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低渗透砾岩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15
作者 左超 刘慧卿 刘仁静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09年第11期120-122,共3页
本文针对克拉玛依五3中区克下组低渗透储层非均质性严重,油田高含水,水驱动用程度低等特点,以精细油藏数值模拟方法详细研究了层内,层间,平面及空间的剩余油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低渗透砂砾岩油藏油水相对渗透率关系复杂多样,总体表现出... 本文针对克拉玛依五3中区克下组低渗透储层非均质性严重,油田高含水,水驱动用程度低等特点,以精细油藏数值模拟方法详细研究了层内,层间,平面及空间的剩余油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低渗透砂砾岩油藏油水相对渗透率关系复杂多样,总体表现出较差的岩石和流体相互作用;剩余油分布主要受沉积微相,储层非均质和井网系统的控制,在空间上主要存在4种类型的剩余油分布,对于指导该区块挖潜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油分布 砾岩油藏 低渗透 相对渗透率曲线
下载PDF
基于数字岩心的砂粒对储集层渗透特性影响
16
作者 薛健康 王玉斗 +2 位作者 王殿生 周伟 王雪英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64-468,共5页
正确认识砂粒对储集层渗透特性影响,对砂砾岩油藏的合理开采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岩心CT扫描图像,通过砂粒嵌入法构建砂砾岩数字岩心,运用最大球法提取相应的孔隙网络模型,利用逾渗理论研究砂粒对砂砾岩渗透率和残余油饱和度的影响。结... 正确认识砂粒对储集层渗透特性影响,对砂砾岩油藏的合理开采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岩心CT扫描图像,通过砂粒嵌入法构建砂砾岩数字岩心,运用最大球法提取相应的孔隙网络模型,利用逾渗理论研究砂粒对砂砾岩渗透率和残余油饱和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砂粒的存在会降低岩心渗透率,增大残余油饱和度;随着砂粒位置向岩心出口端移动,岩心渗透率逐渐降低,残余油饱和度逐渐减小;砂粒的增大会阻断较多孔隙的连通性,使岩心渗透率降低,残余油饱和度升高;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岩心渗透率、残余油饱和度与微观孔隙结构参数关系模型,模型预测结果与逾渗模拟结果一致性较好,岩心渗透率相对误差小于7.6%,残余油饱和度相对误差小于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粒 砂砾岩油藏 数字岩心 逾渗理论 渗透率 残余油饱和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