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3
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曹丕诗赋引《诗》用《诗》及其《诗》学意义
1
作者
张莹莹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82-92,共11页
曹丕现存诗51首,赋29篇,这些作品引《诗》用《诗》频率高达103次。其中《风》55次,《大雅》11次,《小雅》34次,《颂》3次,体现了他对《诗经》尤其是《风》《雅》的熟悉和重视。这样的引《诗》用《诗》偏好,与曹丕独特而复杂的人生经历...
曹丕现存诗51首,赋29篇,这些作品引《诗》用《诗》频率高达103次。其中《风》55次,《大雅》11次,《小雅》34次,《颂》3次,体现了他对《诗经》尤其是《风》《雅》的熟悉和重视。这样的引《诗》用《诗》偏好,与曹丕独特而复杂的人生经历密切相关,表现了曹丕强烈的人君思贤之忧,彰显了曹丕个体独特而浓郁的身心孤独和矛盾体验,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图景和曹丕心怀苍生的崇高理想,表明他对《诗经》抒情言志功能的接受和肯定。其中所蕴含的抒情性目的和政治性目的,正是窥探曹丕诗赋情感表达的重要窗口。在传统经学受到冲击的情况下,曹丕以人君这一特殊身份提供文学外部条件,并在诗赋中广泛而频繁地引《诗》用《诗》,不仅是对《诗经》言志传统、抒情功能的继承和发展,还在引《诗》篇目、频率、题材、形式及目的等方面呈现出与汉代不同的风貌,进一步扩大了引用范围。这些实践对汉魏之际文人继承《诗经》传统、扩大引《诗》用《诗》范围、助推《诗经》的传播有着积极的先导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丕
诗赋
引《诗》
用《诗》
《诗》学意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释义规则与引诗传统——重新理解《大学》《中庸》的诗学路径
2
作者
许春华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8-27,共10页
《大学》《中庸》的作者及思想旨趣,是长期困扰儒学思想史的学术难题。21世纪以来学界对其中引诗现象的关注,开辟了一种重新理解的可能路径。《大学》《中庸》中引诗与释文之间的连接词、核心词,是一种向思想形态转换或递进的“文眼”,...
《大学》《中庸》的作者及思想旨趣,是长期困扰儒学思想史的学术难题。21世纪以来学界对其中引诗现象的关注,开辟了一种重新理解的可能路径。《大学》《中庸》中引诗与释文之间的连接词、核心词,是一种向思想形态转换或递进的“文眼”,推动诗文融入了《大学》《中庸》的思想世界;《大学》《中庸》的思想取向,是选取诗文的价值依据;引诗诗文的递次引证,与《大学》《中庸》道德境界的升进理路是一致的。《大学》《中庸》的引诗方式,更贴近于《孟子》为代表的“释义”引诗传统,这种释义规则与引诗传统,为推进解决困扰学术界的这一难题,提供了一种重新理解的诗学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义规则
引诗传统
《大学》
《中庸》
诗学路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诗经》中“有”字用法新探
3
作者
盖明浩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3年第12期43-49,共7页
“有”字在《诗经》中一共出现了557次,作为实词时出现293次,作为虚词时(其中包括既可作实词也可作虚词的情况)共出现241次。“有”字作实词时可分为动词、通假为“友”字、通假为“又”字、通假为“域”字、与其他字组合作专有名词以...
“有”字在《诗经》中一共出现了557次,作为实词时出现293次,作为虚词时(其中包括既可作实词也可作虚词的情况)共出现241次。“有”字作实词时可分为动词、通假为“友”字、通假为“又”字、通假为“域”字、与其他字组合作专有名词以及作形容词6种类型,“有”字作虚词主要指的是“有”字作音节助词的情况。在结合具体诗句明确“有”字词性、辨别“有”字含义的基础上,可分析出“有”字在充当诗句句法成分、衬足音节以构建诗体,以及配合套语构建这三个方面的语法功能和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有”字
训诂
语法功能
文化内涵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榕坛问业》引《诗》特点及其成因探析
4
作者
周晓宁
《闽台文化研究》
2023年第4期77-84,共8页
作为黄道周的代表作,《榕坛问业》的讲学内容涉及理学、易学、历法、乐律、《诗》学、礼学等多个方面,其中大量引《诗》内容值得关注。通过对书中引《诗》部分的搜检和统计,可分析出《榕坛问业》引《诗》的特点有三:一是引《诗》较为灵...
作为黄道周的代表作,《榕坛问业》的讲学内容涉及理学、易学、历法、乐律、《诗》学、礼学等多个方面,其中大量引《诗》内容值得关注。通过对书中引《诗》部分的搜检和统计,可分析出《榕坛问业》引《诗》的特点有三:一是引《诗》较为灵活,形式不拘,但语言简约对称;二是多引二《南》《风》和《雅》诗,较少引《颂》;三是常引《诗》与他书互证,特别是《易》和《春秋》,三者互为表里。这些特点的形成与该书结集情况、引《诗》目的和黄道周个人学识等方面息息相关。研究《榕坛问业》的引《诗》,有助于探究黄道周的《诗经》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榕坛问业》
引《诗》
黄道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曹操创作对引《诗》传统的发展及其文学影响
被引量:
5
5
作者
张振龙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7-85,共9页
从曹操创作的保存至今的作品统计来看,共引《诗》26次。曹操的引《诗》,有对前代文人引《诗》传统的继承,但在引《诗》的形式、语境、情感参与方式和程度等方面,对前代文人引《诗》传统的发展更为突出。主要表现在:直接引用的形式减少了...
从曹操创作的保存至今的作品统计来看,共引《诗》26次。曹操的引《诗》,有对前代文人引《诗》传统的继承,但在引《诗》的形式、语境、情感参与方式和程度等方面,对前代文人引《诗》传统的发展更为突出。主要表现在:直接引用的形式减少了,概括性引用的形式增多了;实用性引用的比例减小了,文学性引用的比例增大了,引用的情感色彩与审美特征增强了。这对当时文人与以后文人引《诗》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其原因在于他既深受传统因素制约,又深受时代新思想的洗礼。所以,从历史的维度进行审视,在对我国古代文人引《诗》传统的传承发展上,曹操创作中的引《诗》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操
引《诗》传统
直接引用
文学性引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春秋世卿公族与诗礼名家——春秋十家诗学评说
被引量:
1
6
作者
刘毓庆
郭万金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5-62,共8页
春秋"赋诗引诗",是中国史上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表面上公卿赋诗,千人一腔,实则各有特色。本文从春秋众多的赋诗、引《诗》者中,选出最为突出的十家,名之曰"春秋十家诗学",并对十家各自的特点一一予以评说。十家诗...
春秋"赋诗引诗",是中国史上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表面上公卿赋诗,千人一腔,实则各有特色。本文从春秋众多的赋诗、引《诗》者中,选出最为突出的十家,名之曰"春秋十家诗学",并对十家各自的特点一一予以评说。十家诗学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了这个时代"诗无定指"的诗学观念,与寻找主观情志和客观存在之间意义联系的基本思维方式,他们对诗意不汲汲于义例训诂,而是以神遇而不以言求。这种解读方式直接影响到了孟子"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学研究方法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卿
赋诗
引诗
十家诗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作品看曹操和曹丕对《诗经》接受的异同
被引量:
2
7
作者
张振龙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3-118,共6页
曹操和曹丕对《诗经》的接受,最直接的就是表现在他们的作品对《诗经》的引用上。曹操、曹丕对《诗经》的引用,既有对前代文人引用《诗经》传统的继承,又有发展。就他们引用《诗经》的总体情况、方式、目的和特征而言,有同有异。这反映...
曹操和曹丕对《诗经》的接受,最直接的就是表现在他们的作品对《诗经》的引用上。曹操、曹丕对《诗经》的引用,既有对前代文人引用《诗经》传统的继承,又有发展。就他们引用《诗经》的总体情况、方式、目的和特征而言,有同有异。这反映出他们不仅对《诗经》的接受有相同的一面,而且彰显出他们对《诗经》接受的发展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操
曹丕
《诗经》
引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刘向诗经学之家法
被引量:
9
8
作者
吴正岚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2期116-120,共5页
关于刘向诗经学在齐、鲁、韩、毛诸家中属于哪一派的问题 ,历来聚讼纷纭。本文首先重新考察了汉人重家学、四家诗异同、以诗证事与引事明诗的区别等汉代诗经学的基本命题 ,澄清了若干旧观念 ;其次 ,在尽可能全面地搜集刘向现存诗说的基...
关于刘向诗经学在齐、鲁、韩、毛诸家中属于哪一派的问题 ,历来聚讼纷纭。本文首先重新考察了汉人重家学、四家诗异同、以诗证事与引事明诗的区别等汉代诗经学的基本命题 ,澄清了若干旧观念 ;其次 ,在尽可能全面地搜集刘向现存诗说的基础上 ,逐条分析刘向《诗》说的经学派别 ,发现刘向《诗》说与四家诗分别有同有异 ,刘向对四家诗说确实是兼收并蓄的。刘向诗经学归属的复杂性 ,说明了重新考察汉代经学的真面目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学
家学
刘向
经学派别
文学研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古诗十九首》引《诗经》考论
被引量:
1
9
作者
黄震云
韩宏韬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53-56,共4页
《古诗十九首》引用《诗经》的形式包括词语、意象的引用,句子和语意的化用等方法。《古诗十九首》引用《诗经》的特点主要有三个方面:运用明引和暗引两种独特的方式;抓住《诗经》四言到五言发展的契机;所引用的内容大都充满伤感色调。...
《古诗十九首》引用《诗经》的形式包括词语、意象的引用,句子和语意的化用等方法。《古诗十九首》引用《诗经》的特点主要有三个方面:运用明引和暗引两种独特的方式;抓住《诗经》四言到五言发展的契机;所引用的内容大都充满伤感色调。《古诗十九首》引用《诗经》的作用在于所引符号的嵌入,不仅暗示出诗中未申明的意义,扩大了文本结构的张力,而且揭示出《诗经》与《古诗十九首》的五言诗体和感伤主义风格的渊源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十九首
诗经
引用
渊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诗经》、《楚辞》龙凤文化审美
被引量:
4
10
作者
李金坤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56-59,共4页
中国龙凤文化源远流长。在西周至战国时期产生的两部伟大诗歌总集《诗经》和《楚辞》 ,其中蕴含着丰富的龙凤文化意义和审美价值。《诗经》的龙凤多单独描写 ,《楚辞》的龙凤则多在一诗中对举描写 ,体现了南北文化融合的鲜明特征。《诗...
中国龙凤文化源远流长。在西周至战国时期产生的两部伟大诗歌总集《诗经》和《楚辞》 ,其中蕴含着丰富的龙凤文化意义和审美价值。《诗经》的龙凤多单独描写 ,《楚辞》的龙凤则多在一诗中对举描写 ,体现了南北文化融合的鲜明特征。《诗经》、《楚辞》中的龙凤意象都具比兴与象征作用 ,而《楚辞》则更多了一分南方巫文化的神秘色彩。《诗经》和《楚辞》共同奠定了中国龙凤文化的优良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楚辞》
龙凤文化
审美价值
文学研究
龙凤意象
比兴
象征
巫文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诗经》桑物象文化意蕴浅探
被引量:
2
11
作者
张虹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46-49,共4页
桑在《诗经》中是一类出现频率很高而且明显具有特殊文化意蕴的物象,写到它的地方往往与尊崇恭敬的情绪、美好高尚的事物以及情爱婚姻有关。这种特殊的文化意蕴与《诗经》时代独特的语境分不开。它来自于原始先民的崇木情结、桑蚕在社...
桑在《诗经》中是一类出现频率很高而且明显具有特殊文化意蕴的物象,写到它的地方往往与尊崇恭敬的情绪、美好高尚的事物以及情爱婚姻有关。这种特殊的文化意蕴与《诗经》时代独特的语境分不开。它来自于原始先民的崇木情结、桑蚕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及由此从殷商开始的对桑的崇拜。这些意蕴在后世诗歌创作中有沉淀又有流变,但始终都是与美好的事物、美好的情感联系在一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桑
文化意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诗经》中的植物意象及其文化解读——以“萧”为例
被引量:
3
12
作者
丁佐湘
何秋霞
《新余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85-88,共4页
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有大量的植物意象,这些植物意象透露出早期先民的民俗民情和对植物的崇拜心理。植物意象作为比兴载体,有的充满旺盛的生命力,是吉祥、美好、幸福的象征,得到赞美,有的具有美好的味道,可以食用,有的具...
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有大量的植物意象,这些植物意象透露出早期先民的民俗民情和对植物的崇拜心理。植物意象作为比兴载体,有的充满旺盛的生命力,是吉祥、美好、幸福的象征,得到赞美,有的具有美好的味道,可以食用,有的具有药用价值,被用来预防疾病,防止感染。其中"萧"作为蒿类植物,在《诗经》中出现次数最多,因为"萧"具有馨香的味道,能够预防疾病,同时先民认为它能通灵,所以在古代"萧"用来祭祀,后来"萧"逐渐演化,又有了比喻贤臣明主和思念这两种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植物
意象
萧
文化内涵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国语》用诗探析
被引量:
1
13
作者
陈鹏程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97-100,119,共5页
为进一步理解《诗经》在春秋乃至西周时期的流传及其作用,运用史料分析和文本语境透视的方法,考察了《国语》用诗所涉及的赋诗、歌诗和引诗三种形态。与同时期的《左传》用诗相比,《国语》用诗有自身特色:对赋诗的过程描写往往更加具体...
为进一步理解《诗经》在春秋乃至西周时期的流传及其作用,运用史料分析和文本语境透视的方法,考察了《国语》用诗所涉及的赋诗、歌诗和引诗三种形态。与同时期的《左传》用诗相比,《国语》用诗有自身特色:对赋诗的过程描写往往更加具体,引诗多取材于雅颂,并更多地运用于谏言政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语》
《诗经》
赋诗
歌诗
引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清代常州学派对《诗经》学发展的影响与贡献
被引量:
1
14
作者
刘静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22-226,共5页
常州学派是清代重要的学术流派,在《诗经》学领域多有创见。该派倡导今文经学,在治学方法上兼采古今汉宋,所倡导的经世致用学说与时代发展相契合,体现出关照现实、干预时政的强烈意识。常州学派各成员在研究思路、方法上的创新,对清代...
常州学派是清代重要的学术流派,在《诗经》学领域多有创见。该派倡导今文经学,在治学方法上兼采古今汉宋,所倡导的经世致用学说与时代发展相契合,体现出关照现实、干预时政的强烈意识。常州学派各成员在研究思路、方法上的创新,对清代《诗经》学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在《诗经》学史上承前启后,并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州学派
《诗经》学
经世致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宋代藏书诗的创作及文化意义
被引量:
1
15
作者
周生杰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0-47,共8页
文化昌明的宋代,藏书事业高度繁荣,由此带给诗歌创作诸多新主题,催生大量藏书诗。宋代从事藏书诗创作主体遍及各群体,帝王、宰辅、文人、隐士……宋代藏书诗以藏书家为观照对象,以藏书活动为咏歌主旨,以藏书楼为审美意蕴,彰显藏书与&qu...
文化昌明的宋代,藏书事业高度繁荣,由此带给诗歌创作诸多新主题,催生大量藏书诗。宋代从事藏书诗创作主体遍及各群体,帝王、宰辅、文人、隐士……宋代藏书诗以藏书家为观照对象,以藏书活动为咏歌主旨,以藏书楼为审美意蕴,彰显藏书与"家庭精神"、藏书与读书、藏书与文化传衍等一脉相承的关系。宋代藏书诗创作,开启了元明清藏书诗繁荣之端,并为晚清近代以来叶昌炽等创作藏书纪事诗作出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藏书家
宋代藏书诗
文化内涵
文化意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以意逆志”:从读书方法到解释学境界
被引量:
1
16
作者
杨海文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25-32,共8页
到了孟子的时代,在《诗经》的几种应用形式中,"听《诗》"十分罕见了,"赋《诗》"日渐式微了,惟有"引《诗》"硕果仅存。孟门师生"引《诗》"相当普遍,孟子由此在批评"断章取义"的基础上...
到了孟子的时代,在《诗经》的几种应用形式中,"听《诗》"十分罕见了,"赋《诗》"日渐式微了,惟有"引《诗》"硕果仅存。孟门师生"引《诗》"相当普遍,孟子由此在批评"断章取义"的基础上,提出解读《诗》篇必须"以意逆志"。"以意逆志"迟早地、必然地聚焦于"逆"之一环,只要这个时刻来了,"真切"就是对于"逆"最真切的"翻译"。践履孟子说的"以意逆志",于一般读者而言,理当放弃"中心"之类概念,让更有理解力度的"互动"概念挺身而出;但是,当读者化身作者之后,其真切地逼近《诗》篇之"志",也只是作为自己的"支援意识",它们终归要服从于自己的"集中意识"——所谓"意"也。惟有这样理解,"以意逆志"才会成为一种上乘的读书方法,更是一种心向往之但又未必能够抵达的解释学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诗》
断章取义
以意逆志
互动
读者化身作者之后
读书方法
解释学境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诗经》中的植物与农事主题的文化内涵
被引量:
1
17
作者
黄丹丹
《保定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55-60,共6页
在《诗经》305篇作品中,许多篇目与植物有关,而又有相当一部分植物在农事主题中出现。梳理、分析《诗经》植物的文化渊源、农事主题中各类植物以及农事主题中的植物与祭祀之文化内涵,可以管窥《诗经》中的植物在农事主题中的应用及其文...
在《诗经》305篇作品中,许多篇目与植物有关,而又有相当一部分植物在农事主题中出现。梳理、分析《诗经》植物的文化渊源、农事主题中各类植物以及农事主题中的植物与祭祀之文化内涵,可以管窥《诗经》中的植物在农事主题中的应用及其文化意蕴,从而透析周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植物
农事主题
祭祀
文化内涵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借天道说人事——论《史记》对《诗经》的接受
被引量:
1
18
作者
刘飞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88-91,共4页
《诗经》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它对史传文学的影响是深刻的。而司马迁的《史记》也正是在《诗经》的滋养中,成就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治史思想。《史记》对于《诗经》内容的化用,对《诗经》...
《诗经》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它对史传文学的影响是深刻的。而司马迁的《史记》也正是在《诗经》的滋养中,成就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治史思想。《史记》对于《诗经》内容的化用,对《诗经》"微言大义"的发展,以及阐述司马迁记史观念,都体现了"借天道说人事"这一非因果论的天命观及其存在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借天道说人事
诗经
史记
接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诗经》祭祖诗的礼学内涵
被引量:
2
19
作者
水汶
《铜仁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42-44,78,共4页
近年来,以周代礼乐文化为背景对《诗经》进行研究,是《诗经》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诗经》的美,是浸润着礼乐文化精神的理想美。《诗经》祭祖诗是《诗经》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一段时期以来,却往往被人忽视。事实上,《诗经》祭祖诗是礼...
近年来,以周代礼乐文化为背景对《诗经》进行研究,是《诗经》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诗经》的美,是浸润着礼乐文化精神的理想美。《诗经》祭祖诗是《诗经》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一段时期以来,却往往被人忽视。事实上,《诗经》祭祖诗是礼乐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及丰富的礼学内涵。本文拟在考察《诗经》祭祖诗的基础上,试对其礼学内涵进行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祭祖诗
礼学内涵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宋代理学的逻辑——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考察文本
被引量:
2
20
作者
沈时凯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3-9,77,共8页
《四书集注》是宋代理学学术的重要载体,朱熹为此几乎付出了一生的工夫。《四书集注》表明,朱熹通过发现"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这一关键论述的深刻涵义,证明了创建宋代理学的首功者当属二程(程颢、程颐),从而揭示了宋代理...
《四书集注》是宋代理学学术的重要载体,朱熹为此几乎付出了一生的工夫。《四书集注》表明,朱熹通过发现"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这一关键论述的深刻涵义,证明了创建宋代理学的首功者当属二程(程颢、程颐),从而揭示了宋代理学成立的历史逻辑。同时,朱熹还从孟子的"性善论"演绎出"四端皆善"的命题。这个命题是宋代理学的一个元命题。围绕这一命题,宋代理学建立起了它的伦理逻辑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理学
《四书集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曹丕诗赋引《诗》用《诗》及其《诗》学意义
1
作者
张莹莹
机构
广西大学文学院
出处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82-92,共11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全汉赋》新辑、汇校、汇注、汇评”(22&ZD264)。
文摘
曹丕现存诗51首,赋29篇,这些作品引《诗》用《诗》频率高达103次。其中《风》55次,《大雅》11次,《小雅》34次,《颂》3次,体现了他对《诗经》尤其是《风》《雅》的熟悉和重视。这样的引《诗》用《诗》偏好,与曹丕独特而复杂的人生经历密切相关,表现了曹丕强烈的人君思贤之忧,彰显了曹丕个体独特而浓郁的身心孤独和矛盾体验,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图景和曹丕心怀苍生的崇高理想,表明他对《诗经》抒情言志功能的接受和肯定。其中所蕴含的抒情性目的和政治性目的,正是窥探曹丕诗赋情感表达的重要窗口。在传统经学受到冲击的情况下,曹丕以人君这一特殊身份提供文学外部条件,并在诗赋中广泛而频繁地引《诗》用《诗》,不仅是对《诗经》言志传统、抒情功能的继承和发展,还在引《诗》篇目、频率、题材、形式及目的等方面呈现出与汉代不同的风貌,进一步扩大了引用范围。这些实践对汉魏之际文人继承《诗经》传统、扩大引《诗》用《诗》范围、助推《诗经》的传播有着积极的先导性意义。
关键词
曹丕
诗赋
引《诗》
用《诗》
《诗》学意义
Keywords
Cao Pi
poetry and proses
quoting
from
the
book
of
songs
using
of
the
book
of
songs
the
academic significance
of
the
book
of
songs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释义规则与引诗传统——重新理解《大学》《中庸》的诗学路径
2
作者
许春华
机构
河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
出处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8-27,共10页
文摘
《大学》《中庸》的作者及思想旨趣,是长期困扰儒学思想史的学术难题。21世纪以来学界对其中引诗现象的关注,开辟了一种重新理解的可能路径。《大学》《中庸》中引诗与释文之间的连接词、核心词,是一种向思想形态转换或递进的“文眼”,推动诗文融入了《大学》《中庸》的思想世界;《大学》《中庸》的思想取向,是选取诗文的价值依据;引诗诗文的递次引证,与《大学》《中庸》道德境界的升进理路是一致的。《大学》《中庸》的引诗方式,更贴近于《孟子》为代表的“释义”引诗传统,这种释义规则与引诗传统,为推进解决困扰学术界的这一难题,提供了一种重新理解的诗学路径。
关键词
释义规则
引诗传统
《大学》
《中庸》
诗学路径
Keywords
the
rules
of
interpretation
the
tradition
of
quoting
the
book
of
songs
the
Great Learning
the
Doctrine
of
the
Mean
the
way
of
the
book
of
songs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诗经》中“有”字用法新探
3
作者
盖明浩
机构
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3年第12期43-49,共7页
文摘
“有”字在《诗经》中一共出现了557次,作为实词时出现293次,作为虚词时(其中包括既可作实词也可作虚词的情况)共出现241次。“有”字作实词时可分为动词、通假为“友”字、通假为“又”字、通假为“域”字、与其他字组合作专有名词以及作形容词6种类型,“有”字作虚词主要指的是“有”字作音节助词的情况。在结合具体诗句明确“有”字词性、辨别“有”字含义的基础上,可分析出“有”字在充当诗句句法成分、衬足音节以构建诗体,以及配合套语构建这三个方面的语法功能和文化内涵。
关键词
《诗经》
“有”字
训诂
语法功能
文化内涵
Keywords
the
book
of
songs
the
word“you”
exegesis
grammatical function
cultural
connotation
分类号
H131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榕坛问业》引《诗》特点及其成因探析
4
作者
周晓宁
机构
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闽台文化研究》
2023年第4期77-84,共8页
文摘
作为黄道周的代表作,《榕坛问业》的讲学内容涉及理学、易学、历法、乐律、《诗》学、礼学等多个方面,其中大量引《诗》内容值得关注。通过对书中引《诗》部分的搜检和统计,可分析出《榕坛问业》引《诗》的特点有三:一是引《诗》较为灵活,形式不拘,但语言简约对称;二是多引二《南》《风》和《雅》诗,较少引《颂》;三是常引《诗》与他书互证,特别是《易》和《春秋》,三者互为表里。这些特点的形成与该书结集情况、引《诗》目的和黄道周个人学识等方面息息相关。研究《榕坛问业》的引《诗》,有助于探究黄道周的《诗经》学思想。
关键词
《榕坛问业》
引《诗》
黄道周
Keywords
Rong Tan Wen Ye
quote from
the
book
of
songs
Huang Daozhou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曹操创作对引《诗》传统的发展及其文学影响
被引量:
5
5
作者
张振龙
机构
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
出处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7-85,共9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汉魏之际文人风习转型及其文学影响研究"(14BZW043)
文摘
从曹操创作的保存至今的作品统计来看,共引《诗》26次。曹操的引《诗》,有对前代文人引《诗》传统的继承,但在引《诗》的形式、语境、情感参与方式和程度等方面,对前代文人引《诗》传统的发展更为突出。主要表现在:直接引用的形式减少了,概括性引用的形式增多了;实用性引用的比例减小了,文学性引用的比例增大了,引用的情感色彩与审美特征增强了。这对当时文人与以后文人引《诗》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其原因在于他既深受传统因素制约,又深受时代新思想的洗礼。所以,从历史的维度进行审视,在对我国古代文人引《诗》传统的传承发展上,曹操创作中的引《诗》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关键词
曹操
引《诗》传统
直接引用
文学性引用
Keywords
Cao Cao
the
tradition
of
quoting
the
book
of
songs
development
influence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春秋世卿公族与诗礼名家——春秋十家诗学评说
被引量:
1
6
作者
刘毓庆
郭万金
机构
山西大学文学院
出处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5-62,共8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2BZW025)<中国诗经学史>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春秋"赋诗引诗",是中国史上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表面上公卿赋诗,千人一腔,实则各有特色。本文从春秋众多的赋诗、引《诗》者中,选出最为突出的十家,名之曰"春秋十家诗学",并对十家各自的特点一一予以评说。十家诗学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了这个时代"诗无定指"的诗学观念,与寻找主观情志和客观存在之间意义联系的基本思维方式,他们对诗意不汲汲于义例训诂,而是以神遇而不以言求。这种解读方式直接影响到了孟子"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学研究方法的形成。
关键词
世卿
赋诗
引诗
十家诗学
Keywords
the
duke and senior
of
ficial
the
intonation
of
poems
quoting
poems
the
ten experts
of
the
book
of
songs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作品看曹操和曹丕对《诗经》接受的异同
被引量:
2
7
作者
张振龙
机构
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
出处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3-118,共6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汉魏之际文人风习转型及其文学影响研究"(14BZW043)
文摘
曹操和曹丕对《诗经》的接受,最直接的就是表现在他们的作品对《诗经》的引用上。曹操、曹丕对《诗经》的引用,既有对前代文人引用《诗经》传统的继承,又有发展。就他们引用《诗经》的总体情况、方式、目的和特征而言,有同有异。这反映出他们不仅对《诗经》的接受有相同的一面,而且彰显出他们对《诗经》接受的发展变化。
关键词
曹操
曹丕
《诗经》
引用
Keywords
Cao Cao
Cao Pi
the
book
of
songs
quote
分类号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刘向诗经学之家法
被引量:
9
8
作者
吴正岚
机构
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
出处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2期116-120,共5页
文摘
关于刘向诗经学在齐、鲁、韩、毛诸家中属于哪一派的问题 ,历来聚讼纷纭。本文首先重新考察了汉人重家学、四家诗异同、以诗证事与引事明诗的区别等汉代诗经学的基本命题 ,澄清了若干旧观念 ;其次 ,在尽可能全面地搜集刘向现存诗说的基础上 ,逐条分析刘向《诗》说的经学派别 ,发现刘向《诗》说与四家诗分别有同有异 ,刘向对四家诗说确实是兼收并蓄的。刘向诗经学归属的复杂性 ,说明了重新考察汉代经学的真面目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诗经学
家学
刘向
经学派别
文学研究
Keywords
the
ory on
the
book
of
songs
knowledge transmitted from fa
the
r to son
quoting
the
songs
to prove historic facts absorbing
the
essence
of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古诗十九首》引《诗经》考论
被引量:
1
9
作者
黄震云
韩宏韬
机构
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
出处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53-56,共4页
文摘
《古诗十九首》引用《诗经》的形式包括词语、意象的引用,句子和语意的化用等方法。《古诗十九首》引用《诗经》的特点主要有三个方面:运用明引和暗引两种独特的方式;抓住《诗经》四言到五言发展的契机;所引用的内容大都充满伤感色调。《古诗十九首》引用《诗经》的作用在于所引符号的嵌入,不仅暗示出诗中未申明的意义,扩大了文本结构的张力,而且揭示出《诗经》与《古诗十九首》的五言诗体和感伤主义风格的渊源关系。
关键词
古诗十九首
诗经
引用
渊源
Keywords
the
Nineteen Ancient Poems
the
book
of
songs
quoting
Rigins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诗经》、《楚辞》龙凤文化审美
被引量:
4
10
作者
李金坤
机构
江苏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出处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56-59,共4页
基金
江苏省教委社科基金资助项目 (96SJB75 0 11- 44 0 2 1)
文摘
中国龙凤文化源远流长。在西周至战国时期产生的两部伟大诗歌总集《诗经》和《楚辞》 ,其中蕴含着丰富的龙凤文化意义和审美价值。《诗经》的龙凤多单独描写 ,《楚辞》的龙凤则多在一诗中对举描写 ,体现了南北文化融合的鲜明特征。《诗经》、《楚辞》中的龙凤意象都具比兴与象征作用 ,而《楚辞》则更多了一分南方巫文化的神秘色彩。《诗经》和《楚辞》共同奠定了中国龙凤文化的优良传统。
关键词
《诗经》
《楚辞》
龙凤文化
审美价值
文学研究
龙凤意象
比兴
象征
巫文化
Keywords
the
book
of
songs
'
'
songs
of
Chu'
Dragon and Phoenix Tradition
connotation
artistic taste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诗经》桑物象文化意蕴浅探
被引量:
2
11
作者
张虹
机构
渭南师范学院中文系
出处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46-49,共4页
基金
渭南师范学院科研计划项目(07YKZ052)
文摘
桑在《诗经》中是一类出现频率很高而且明显具有特殊文化意蕴的物象,写到它的地方往往与尊崇恭敬的情绪、美好高尚的事物以及情爱婚姻有关。这种特殊的文化意蕴与《诗经》时代独特的语境分不开。它来自于原始先民的崇木情结、桑蚕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及由此从殷商开始的对桑的崇拜。这些意蕴在后世诗歌创作中有沉淀又有流变,但始终都是与美好的事物、美好的情感联系在一起的。
关键词
《诗经》
桑
文化意蕴
Keywords
the
book
of
songs
mulberry
cultural
connotation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诗经》中的植物意象及其文化解读——以“萧”为例
被引量:
3
12
作者
丁佐湘
何秋霞
机构
华东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出处
《新余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85-88,共4页
文摘
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有大量的植物意象,这些植物意象透露出早期先民的民俗民情和对植物的崇拜心理。植物意象作为比兴载体,有的充满旺盛的生命力,是吉祥、美好、幸福的象征,得到赞美,有的具有美好的味道,可以食用,有的具有药用价值,被用来预防疾病,防止感染。其中"萧"作为蒿类植物,在《诗经》中出现次数最多,因为"萧"具有馨香的味道,能够预防疾病,同时先民认为它能通灵,所以在古代"萧"用来祭祀,后来"萧"逐渐演化,又有了比喻贤臣明主和思念这两种文化内涵。
关键词
《诗经》
植物
意象
萧
文化内涵
Keywords
the
book
of
songs
plant
images
mugwort
cultural
connotation
分类号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国语》用诗探析
被引量:
1
13
作者
陈鹏程
机构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97-100,119,共5页
文摘
为进一步理解《诗经》在春秋乃至西周时期的流传及其作用,运用史料分析和文本语境透视的方法,考察了《国语》用诗所涉及的赋诗、歌诗和引诗三种形态。与同时期的《左传》用诗相比,《国语》用诗有自身特色:对赋诗的过程描写往往更加具体,引诗多取材于雅颂,并更多地运用于谏言政治。
关键词
《国语》
《诗经》
赋诗
歌诗
引诗
Keywords
Guoyu
the
book
of
songs
chanting
songs
singing
songs
quoting
songs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清代常州学派对《诗经》学发展的影响与贡献
被引量:
1
14
作者
刘静
机构
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河北经贸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22-226,共5页
文摘
常州学派是清代重要的学术流派,在《诗经》学领域多有创见。该派倡导今文经学,在治学方法上兼采古今汉宋,所倡导的经世致用学说与时代发展相契合,体现出关照现实、干预时政的强烈意识。常州学派各成员在研究思路、方法上的创新,对清代《诗经》学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在《诗经》学史上承前启后,并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
常州学派
《诗经》学
经世致用
Keywords
Changzhou school
of
thought
the
book
of
songs
to learn
ethos connoted
分类号
I206.5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宋代藏书诗的创作及文化意义
被引量:
1
15
作者
周生杰
机构
苏州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0-47,共8页
文摘
文化昌明的宋代,藏书事业高度繁荣,由此带给诗歌创作诸多新主题,催生大量藏书诗。宋代从事藏书诗创作主体遍及各群体,帝王、宰辅、文人、隐士……宋代藏书诗以藏书家为观照对象,以藏书活动为咏歌主旨,以藏书楼为审美意蕴,彰显藏书与"家庭精神"、藏书与读书、藏书与文化传衍等一脉相承的关系。宋代藏书诗创作,开启了元明清藏书诗繁荣之端,并为晚清近代以来叶昌炽等创作藏书纪事诗作出重要影响。
关键词
宋代藏书家
宋代藏书诗
文化内涵
文化意义
Keywords
the
book
collectors
of
the
Song Dynasty
the
collected poems
of
the
Song Dynasty
Cultural
connotation
Culturalsignificance
分类号
I222.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以意逆志”:从读书方法到解释学境界
被引量:
1
16
作者
杨海文
机构
中山大学学报编辑部
出处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25-32,共8页
基金
201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文以载道--孟子文化精神研究>
201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孟学史>
文摘
到了孟子的时代,在《诗经》的几种应用形式中,"听《诗》"十分罕见了,"赋《诗》"日渐式微了,惟有"引《诗》"硕果仅存。孟门师生"引《诗》"相当普遍,孟子由此在批评"断章取义"的基础上,提出解读《诗》篇必须"以意逆志"。"以意逆志"迟早地、必然地聚焦于"逆"之一环,只要这个时刻来了,"真切"就是对于"逆"最真切的"翻译"。践履孟子说的"以意逆志",于一般读者而言,理当放弃"中心"之类概念,让更有理解力度的"互动"概念挺身而出;但是,当读者化身作者之后,其真切地逼近《诗》篇之"志",也只是作为自己的"支援意识",它们终归要服从于自己的"集中意识"——所谓"意"也。惟有这样理解,"以意逆志"才会成为一种上乘的读书方法,更是一种心向往之但又未必能够抵达的解释学境界。
关键词
引《诗》
断章取义
以意逆志
互动
读者化身作者之后
读书方法
解释学境界
Keywords
quoting
the
book
of
songs
Interpreting out
of
Context
Interactive
When Readers Becomes
the
Author
Method for Reading
the
State
of
Hermeneutics
分类号
B222.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诗经》中的植物与农事主题的文化内涵
被引量:
1
17
作者
黄丹丹
机构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出处
《保定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55-60,共6页
文摘
在《诗经》305篇作品中,许多篇目与植物有关,而又有相当一部分植物在农事主题中出现。梳理、分析《诗经》植物的文化渊源、农事主题中各类植物以及农事主题中的植物与祭祀之文化内涵,可以管窥《诗经》中的植物在农事主题中的应用及其文化意蕴,从而透析周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
关键词
《诗经》
植物
农事主题
祭祀
文化内涵
Keywords
the
book
of
songs
plant husbandry
odes
the
me
sacrifice
cultural
connotation
分类号
I207.2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借天道说人事——论《史记》对《诗经》的接受
被引量:
1
18
作者
刘飞
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88-91,共4页
文摘
《诗经》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它对史传文学的影响是深刻的。而司马迁的《史记》也正是在《诗经》的滋养中,成就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治史思想。《史记》对于《诗经》内容的化用,对《诗经》"微言大义"的发展,以及阐述司马迁记史观念,都体现了"借天道说人事"这一非因果论的天命观及其存在的合理性。
关键词
借天道说人事
诗经
史记
接受
Keywords
"
the
way
of
heaven in form, but worldly events in
connotation
"
"
the
book
of
songs
"
"
the
Historical Records"
acceptance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诗经》祭祖诗的礼学内涵
被引量:
2
19
作者
水汶
机构
铜仁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
出处
《铜仁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42-44,78,共4页
基金
铜仁学院院级科研项目<<诗经>祭祖诗的礼学内涵>文章之一
项目编号王TR065
文摘
近年来,以周代礼乐文化为背景对《诗经》进行研究,是《诗经》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诗经》的美,是浸润着礼乐文化精神的理想美。《诗经》祭祖诗是《诗经》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一段时期以来,却往往被人忽视。事实上,《诗经》祭祖诗是礼乐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及丰富的礼学内涵。本文拟在考察《诗经》祭祖诗的基础上,试对其礼学内涵进行阐释。
关键词
《诗经》
祭祖诗
礼学内涵
Keywords
the
book
of
songs
ancestor worship poetry
the
rite
connotation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宋代理学的逻辑——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考察文本
被引量:
2
20
作者
沈时凯
机构
安徽日报报业集团
出处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3-9,77,共8页
文摘
《四书集注》是宋代理学学术的重要载体,朱熹为此几乎付出了一生的工夫。《四书集注》表明,朱熹通过发现"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这一关键论述的深刻涵义,证明了创建宋代理学的首功者当属二程(程颢、程颐),从而揭示了宋代理学成立的历史逻辑。同时,朱熹还从孟子的"性善论"演绎出"四端皆善"的命题。这个命题是宋代理学的一个元命题。围绕这一命题,宋代理学建立起了它的伦理逻辑系统。
关键词
宋代
理学
《四书集注》
Keywords
Song dynasty
neo-Confucianism
connotation
of
Four
book
s
分类号
B244.7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曹丕诗赋引《诗》用《诗》及其《诗》学意义
张莹莹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释义规则与引诗传统——重新理解《大学》《中庸》的诗学路径
许春华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诗经》中“有”字用法新探
盖明浩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榕坛问业》引《诗》特点及其成因探析
周晓宁
《闽台文化研究》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曹操创作对引《诗》传统的发展及其文学影响
张振龙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春秋世卿公族与诗礼名家——春秋十家诗学评说
刘毓庆
郭万金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从作品看曹操和曹丕对《诗经》接受的异同
张振龙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论刘向诗经学之家法
吴正岚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古诗十九首》引《诗经》考论
黄震云
韩宏韬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诗经》、《楚辞》龙凤文化审美
李金坤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诗经》桑物象文化意蕴浅探
张虹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0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诗经》中的植物意象及其文化解读——以“萧”为例
丁佐湘
何秋霞
《新余学院学报》
2018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国语》用诗探析
陈鹏程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清代常州学派对《诗经》学发展的影响与贡献
刘静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论宋代藏书诗的创作及文化意义
周生杰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以意逆志”:从读书方法到解释学境界
杨海文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论《诗经》中的植物与农事主题的文化内涵
黄丹丹
《保定学院学报》
201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借天道说人事——论《史记》对《诗经》的接受
刘飞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诗经》祭祖诗的礼学内涵
水汶
《铜仁学院学报》
2010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宋代理学的逻辑——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考察文本
沈时凯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