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的当代呈现与传播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宇 《阴山学刊》 2024年第1期22-26,105,共6页
纵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主要是通过书籍、报纸、期刊、电视、广播和网站展开宏观辨识,通过纸媒、学术会议、数据库网站传播进行中观探析,通过新媒体传播、现场传播开展微观运作。其传播内容随着认识论、实践论、关系论、价值... 纵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主要是通过书籍、报纸、期刊、电视、广播和网站展开宏观辨识,通过纸媒、学术会议、数据库网站传播进行中观探析,通过新媒体传播、现场传播开展微观运作。其传播内容随着认识论、实践论、关系论、价值论等多维论域的研究而呈现出丰富广泛的特点。多种研究方法的运用与相互结合,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的传播效果不断积累、深化和扩大。循着最初由内涵阐释到方法路径的摸索、从对历史渊源的体现挖掘到在当代民族工作中的实际运用、由对中国各民族人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探析到对新生代海外侨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状分析的研究轨迹,相应地其传播规律划分为接触与显现阶段、选择阶段、融合阶段。因目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呈现出碎片化、重点不突出的问题,且在传播影响力方面有待增强,时下与未来一段时间需要在呈现的体系化与特色化、呈现的方向性与重点性、传播的中国化与国际化几个方面进行进一步深化挖掘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研究论域 研究方法 媒介 传播效果 体系化 重点性
下载PDF
公共领域视阈下校园文化建设三维坐标
2
作者 刘文佳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57-59,共3页
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对学生有着沉浸式和熏陶式的教育作用。本文尝试以公共舆论、公共责任和公民意识为思考维度,在公共领域视域下探讨校园文化的建设路径。公共舆论的价值在于公正理性的表达,公共责任要求学生处... 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对学生有着沉浸式和熏陶式的教育作用。本文尝试以公共舆论、公共责任和公民意识为思考维度,在公共领域视域下探讨校园文化的建设路径。公共舆论的价值在于公正理性的表达,公共责任要求学生处理好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关系,公民意识目前在大学生中尚处于萌芽状态,如何更好地使其茁壮成长也是教育的根本使命之一。通过这三个维度的思考,尝试建构情境式、参与式和渗透式的校园文化建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文化 公共领域 公共舆论 公共责任 公民意识
下载PDF
积极守法:一个被忽视的法治维度 被引量:14
3
作者 胡国梁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1期66-72,共7页
从法治实践来看,我们的守法观经历了从以服从为中心的消极守法观到以维权为中心的有限积极守法观的变迁,并已经有了朝以护法为中心的全新积极守法观进化的趋势。从法律规范性角度分析,积极守法可以分为法定的积极守法与法律未予以禁止... 从法治实践来看,我们的守法观经历了从以服从为中心的消极守法观到以维权为中心的有限积极守法观的变迁,并已经有了朝以护法为中心的全新积极守法观进化的趋势。从法律规范性角度分析,积极守法可以分为法定的积极守法与法律未予以禁止的积极守法;从行为表现角度分析,积极守法可以分为制止与劝阻两类行为。从公共领域的视角来看,积极守法观其实是一种个体公民意识的表达,并能够在此基础上生成社会整体公民意识与公共理性。积极守法所蕴含的公民意识及公民参与的要求对破除臣民意识、建设法治社会与实现善治具有重要意义,是法治建设的一个重要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守法 公共领域 公民意识 法治社会
下载PDF
人的解放与边界意识 被引量:1
4
作者 王锋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4期83-88,共6页
实现人的解放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所承担的神圣使命。然而,解放本身有着丰富的内涵。政治解放是解放的第一步,也是人的解放的基础。当代政治范式从解放政治向生活政治的历史性转变,为人的全面解放提供了现实条件。当代中国由于历时性向... 实现人的解放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所承担的神圣使命。然而,解放本身有着丰富的内涵。政治解放是解放的第一步,也是人的解放的基础。当代政治范式从解放政治向生活政治的历史性转变,为人的全面解放提供了现实条件。当代中国由于历时性向共时性的转变,在实现人的解放这一道德使命过程中,执政党与政府必须有清醒的边界意识,即必须恪守权力行为的边界、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解放 边界意识 公域与私域
下载PDF
公私域界分对公民民主意识生成的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剑伟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3期23-26,共4页
"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界分是人类社会生活发展的必然现象,也是人们理解政治生活的理论图式。公私域的界分对于现代民主乃至民主意识的生发具有基础性和建构性的作用。公私域的界分既是公民民主意识生成的基础... "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界分是人类社会生活发展的必然现象,也是人们理解政治生活的理论图式。公私域的界分对于现代民主乃至民主意识的生发具有基础性和建构性的作用。公私域的界分既是公民民主意识生成的基础和前提,又是公民民主意识存在的载体和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域 私域 界分 民主意识 生成
下载PDF
抗生素质量分析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金少鸿 赵霞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7-111,共5页
介绍了中国药典2005年版中收载抗生素品种的特点以及新技术、新方法在新版药典中的应用情况;并对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ICH最新增加的指导原则做了介绍;指出现在国内抗生素品种研发存在的几个主要误区;同时简要介绍抗生素分析... 介绍了中国药典2005年版中收载抗生素品种的特点以及新技术、新方法在新版药典中的应用情况;并对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ICH最新增加的指导原则做了介绍;指出现在国内抗生素品种研发存在的几个主要误区;同时简要介绍抗生素分析方法的最新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药典2005年版 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ICH) 认识误区 分析方法新动向
下载PDF
司法场域对法律意识的再生产
7
作者 代志鹏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5期101-105,共5页
以笔者田野调查的案例作为切入点,对法官角色与法律意识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正是在人们意识中构成的一些图式,为社会行动提供了命名或话语权力,并被运用于特定的场景和互动之中;而不同的资源结构和组合关系又导致法官案件处理的... 以笔者田野调查的案例作为切入点,对法官角色与法律意识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正是在人们意识中构成的一些图式,为社会行动提供了命名或话语权力,并被运用于特定的场景和互动之中;而不同的资源结构和组合关系又导致法官案件处理的差异无所不在,法官角色也存在因案而异的行为逻辑,即面对什么类型的案子,采取什么策略,是法官对具有不同利益和社会背景的当事人、律师以及干预者之间互动作用的认识结果,也是案件利害关系人,围绕着审判权,如何去达到自己目标的博弈过程。在此博弈过程中,当事人的法律意识在敬畏法律、利用法律和对抗法律之间进行转换。研究结论,从社会的长远发展来看,法官角色必须由目前的纠纷解决型逐步向规则之治型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场域 司法行为 法律意识
下载PDF
唯物史观研究的“方法论”探新与“问题域”转换
8
作者 杨扬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2-135,共4页
唯物史观的现实解释力和理论效力需给予当代阐释。唯物史观本身的价值正在于其面对现实社会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并对其进行富有历史感和时代感的理论思考。唯物史观的研究必须扩展理论探讨空间和凸显其问题意识,必须积极关注当代世界和中... 唯物史观的现实解释力和理论效力需给予当代阐释。唯物史观本身的价值正在于其面对现实社会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并对其进行富有历史感和时代感的理论思考。唯物史观的研究必须扩展理论探讨空间和凸显其问题意识,必须积极关注当代世界和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而在更为广阔的历史视域层面秉承其理论主旨、洞悉其理论逻辑,彰显其理论特质。帕森斯、萨特和吉登斯等现代西方社会理论家对马克思社会历史观的解读给予当下学界阐释历史唯物主义学说提供了一条可资借鉴的理论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问题意识” “观念变革” “方法论” “问题域”
下载PDF
两个语用原则与英、法、汉反身代词长距离照应特性 被引量:3
9
作者 李燕玉 《现代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84+83+85-92,共10页
本文介绍了ZribiHertz(1989)提出的两个语用原则:感知者和叙述角度范畴,并提述了英、法、汉三种语言的例证。由此说明,这两个语用原则的概念具有普遍意义,不管对英语、法语还是汉语都适用。本文同时也说明,英语... 本文介绍了ZribiHertz(1989)提出的两个语用原则:感知者和叙述角度范畴,并提述了英、法、汉三种语言的例证。由此说明,这两个语用原则的概念具有普遍意义,不管对英语、法语还是汉语都适用。本文同时也说明,英语反身代词“himself”等,法语反身代词“luimême”等和汉语“自己”都具有长距离约束照应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知者 叙述角度范畴 长距离约束 反身代词
下载PDF
儿童职业意识的结构及其优化路向——基于社会认知领域理论的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鹏 刘铖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9-36,共8页
中小学职业启蒙教育在个人发展过程中具有基础性作用。社会认知领域理论是经典的皮亚杰和柯尔伯格道德理论在当代的新发展,其明确区分了社会事件或规则的三个不同领域:道德领域、习俗领域和个人领域,与职业意识研究具有一定的适切性。... 中小学职业启蒙教育在个人发展过程中具有基础性作用。社会认知领域理论是经典的皮亚杰和柯尔伯格道德理论在当代的新发展,其明确区分了社会事件或规则的三个不同领域:道德领域、习俗领域和个人领域,与职业意识研究具有一定的适切性。采用社会认知领域理论进行分析发现,儿童的职业意识具有三重结构,分别是指向“我—他”关系的道德性、指向“我—群”关系的习俗性和指向“我—我”关系的个人性。据此,教育者需要精准分析儿童的职业意识构成、识别儿童的职业意识偏差类型,并将领域重叠问题作为教育资源,通过“发展性讨论”帮助儿童进行职业意识结构的自我调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职业意识 职业启蒙教育 社会认知领域理论
下载PDF
试论《宣和遗事》的思想性
11
作者 程海涛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52-55,共4页
《宣和遗事》是一部现存较为完整并具有代表性的讲史话本小说,其中叙述的宋江等36人故事更是对后世《水浒传》的成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从发掘作品思想性的角度对《宣和遗事》进行分析,可以较为清晰地展现作者贯穿始终的思想主旨和复杂... 《宣和遗事》是一部现存较为完整并具有代表性的讲史话本小说,其中叙述的宋江等36人故事更是对后世《水浒传》的成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从发掘作品思想性的角度对《宣和遗事》进行分析,可以较为清晰地展现作者贯穿始终的思想主旨和复杂的心理变化,一方面是强烈的爱国情怀与民族气节,另一方面是对宋徽宗从痛恨到扼腕再到怜悯的复杂心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宣和遗事》 思想性 爱国情怀 民族气节
下载PDF
建筑师与房地产策划要素
12
作者 郑亚娟 《山西建筑》 2009年第4期234-235,共2页
从建筑师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所起作用的重要性出发,论述了房地产开发诸多要素及相互关系,说明了一个好的地产品牌是各种要素的优化组合,从而充分抓住市场机遇,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房地产策划 营销 品牌意识 质量意识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哲学在实践传统中的问题域认同
13
作者 杨越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22-24,共3页
哲学领域中的问题意识对待抽象问题尤其是本体问题的关怀程度与对待现实世界的实践态度形成反比,这导致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以黑格尔为代表的西方经典哲学体系在问题域上的差异。中国传统文化中已有的问题意识实践性和传统哲学发展的包... 哲学领域中的问题意识对待抽象问题尤其是本体问题的关怀程度与对待现实世界的实践态度形成反比,这导致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以黑格尔为代表的西方经典哲学体系在问题域上的差异。中国传统文化中已有的问题意识实践性和传统哲学发展的包容性特征,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哲学的互通创造了条件。建立在实践性原则基础之上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继承了马克思主义问题域的同时也基于中国实践对原有的理论进行了突破和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意识 问题域 中国哲学 实践传统
下载PDF
结构的畸变与主体意识的异化——论1990年代的文学公共领域
14
作者 杨永明 《黑河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158-159,181,共3页
1990年代,文学公共领域对私人世界的价值守护和对公权力领域的理性审视的价值功能和人文理想,随着社会价值体系的重构和市民精神情趣的市场化选择相对应,主体自由言说的空间被娱乐文化所扭曲,无论是空间结构、写作模式还是主体意识,启... 1990年代,文学公共领域对私人世界的价值守护和对公权力领域的理性审视的价值功能和人文理想,随着社会价值体系的重构和市民精神情趣的市场化选择相对应,主体自由言说的空间被娱乐文化所扭曲,无论是空间结构、写作模式还是主体意识,启蒙与政治的维度都在萎缩和异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 文学公共领域 个人写作 主体意识
下载PDF
宪法跨领域功能的制度分析——兼及“领域自觉”的实践意义
15
作者 任喜荣 《法学评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25,共11页
宪法是现代民主国家正式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制度体系形成复杂的关联性,决定了其功能发挥的多领域性和开放性。当宪法适用主体可以穿梭于不同的社会领域,同时又承担从法律体系内部界定宪法涵义的任务时,需要有清晰的领域意识,形成有... 宪法是现代民主国家正式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制度体系形成复杂的关联性,决定了其功能发挥的多领域性和开放性。当宪法适用主体可以穿梭于不同的社会领域,同时又承担从法律体系内部界定宪法涵义的任务时,需要有清晰的领域意识,形成有区别的价值目标、理论逻辑和具体方法,否则宪法作为法的规范功能可能被削弱。从中国宪法适用实践看,宪法表现出在不同领域间灵活的功能转换。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为实现特定社会秩序目标可以在多领域同时运用宪法作为政治正当性或目的正当性的规范支撑,在进行合宪性判断的场合,也往往需要考虑民主回应性从而采取多层次的说理和论证结构。制度化、制度权威、合宪性判断分别指示了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运用宪法在国家的民主建设、社会共识凝聚以及宪法争议解决等领域发挥的关键功能。通过在理论上建构“领域自觉”,可以帮助宪法适用机关厘清宪法功能发挥的领域,深化中国特色宪法实施理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 宪法实施 功能 领域自觉
原文传递
互联网的传播偏向性:空间极限下的时间偏向 被引量:9
16
作者 赵永华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0-137,共8页
英尼斯的"传播偏向理论"因未从哲学层面探讨媒介本质为何,使其很难解释当下微观、高速的媒介环境下互联网的传播偏向性以及媒介与文化之间的种种关系。探讨互联网传播的时空偏向性,需要对媒介的物质域、意识域、时间、空间进... 英尼斯的"传播偏向理论"因未从哲学层面探讨媒介本质为何,使其很难解释当下微观、高速的媒介环境下互联网的传播偏向性以及媒介与文化之间的种种关系。探讨互联网传播的时空偏向性,需要对媒介的物质域、意识域、时间、空间进行"总体场论"的分析。互联网的物质域在技术层面对互联网的传播时空属性的影响达致极限;意识域则基于物质域的赋能,建构出一个一维时间主导下的"去物理空间化"的多重文化空间。单向不可逆的一维客观时间是影响互联网传播偏向性的主要矛盾,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互联网所呈现的传播偏向性是一种"空间极限下的时间偏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传播偏向性 物质域/意识域复合体 空间属性 时间属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