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2篇文章
< 1 2 6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d Consciousness,Emerged at the Big Bang Event?Consciousness New Theory and Definition
1
作者 Amna Al Faki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20年第2期146-149,共4页
Consciousness,as a subject has no accepted consensus definition among all scientific disciplines,and none scientific domains since the time of Aristotle’s 2000 years ago,and remains mysterious up to date.The definiti... Consciousness,as a subject has no accepted consensus definition among all scientific disciplines,and none scientific domains since the time of Aristotle’s 2000 years ago,and remains mysterious up to date.The definition of consciousness by some,as“subjective awareness”does not hold and is not holistic,the author proposes,a new definition that:Consciousness is a fundamental universal phenomenon of“vibrant conscious information field”of electromagnetic force,of conscious information waves,of light energy.It is found in all matters in the universe and the cosmos including animate and inanimate at molecular,atomic and subatomic level,and fills the vacuum in space and represent the dark and white energy as shown in the figure below.This energy field distribution(see diagram)is believed to be the case since the zero time of Big Bang±13.8 million years ago—Big bang model is hypothesized by the famous Russian mathematician Aleksandr Friedman and Belgian astronomer Georges Lemaitre in the 1920s later developed by the Russian-born American physicist George Gamow in the 1940s(Encyclopedia Britannica,2019).The consciousness phenomenon is in fact what makes galaxies,stars and heaven expand continuously(author’s own views).Thus,consciousness as the vibrant field of conscious inform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f light could be the blue print(bosons)of a new Fundamental fifth force of energy whose particles and waves are carried on light of electromagnetic force of the conscious information field.This new fundamental force constitutes,dominates,encompasses,unites and unifies with the known existent four forces;the electromagnetic force,the gravity force,the strong nuclear force and the weak nuclear force and all fields forming the unified field of conscious information waves of electromagnetic field of light energy(Consciousness=conscious energy field of light information waves).Consciousness as fundamental energy,is an elementary force that can neither be created nor destroyed but can be reduced to a molecular,sub-atomic,and atomic levels and respect the law of conservation of total energy mass in the universe.The smallest molecule in animate is the conscious molecule wave(Cmw)and the smallest particle in inanimate,at atomic and subatomic level is the conscious photon particle Cppor conscious quark,or even smaller particle to be detected.These dynamic vibrant conscious energy fields of information dominate all fields and fill the space vacuum and every atom in all matter in the universe.Consciousness represents and constitutes the dark energy and the white energy and may be the force which makes the cosmos expand.Consciousness is a quantifiable energy and respects the law of conservation of mass energy in the universe which can be calculated,applying Einstein equation:E=mc^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sciousNESS new fundamental force conscious wave conscious particle conscious information FIELD UNIFIED FIELD
下载PDF
On Hemingway's Ecological Consciousness in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2
作者 冯军霞 《海外英语》 2015年第22期172-173,共2页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the representative work of Ernest Hemingway. The time-honored masterpiece is considered as the most abstruse work depicting the sea and the fisherman and a typical work reflecting Hemingway...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the representative work of Ernest Hemingway. The time-honored masterpiece is considered as the most abstruse work depicting the sea and the fisherman and a typical work reflecting Hemingway's awareness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The paper will focus on analysing Hemingway's ecological consciousness reflected in the nov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MINGWAY ECOLOGICAL consciousNESS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下载PDF
Newman-Watts小世界神经元网络的死振
3
作者 李光卿 朱陈平 《常州工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6-11,共6页
为了研究Newman-Watts小世界神经元网络的死振,采用Hindmarsh-Rose(HR)模型描写单个神经元的行为,用Newman-Watts二维小世界网络作为HR神经元之间相互耦合的模型,在外界输入电流为平均值μ=1.25μA/cm^2的高斯分布下,研究了拓扑结构、... 为了研究Newman-Watts小世界神经元网络的死振,采用Hindmarsh-Rose(HR)模型描写单个神经元的行为,用Newman-Watts二维小世界网络作为HR神经元之间相互耦合的模型,在外界输入电流为平均值μ=1.25μA/cm^2的高斯分布下,研究了拓扑结构、耦合强度和外界输入电流的标准差对网络活跃程度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随着加边概率p值的增大,网络的活跃程度降低,甚至会在耦合强度足够大时发生死振;耦合强度的增大,会使p>0的网络活跃程度先大幅提高后急剧降低,足够大的耦合强度甚至会导致p>0的网络死振;外界输入电流的标准差增大到一定值时,会使网络脱离死振,活跃程度大幅提高,最后稳定在某一定值附近。在外界输入电流为平均值μ=1.25μA/cm2的高斯分布下,二维NW小世界HR神经元网络会在耦合强度足够大、外界输入电流标准差较小时发生死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振 Hindmarsh-Rose神经元 newman-Watts小世界网络
下载PDF
汤尼威尔:New Man新都市情节
4
作者 Pangpang 《中国服装(北京)》 2005年第8期50-51,共2页
“新都市情节”是懂得用穿着方式将个人从一致性、单调和追随流行的款式中脱颖而出。用穿着方式来表现自己的个性,用穿着方式来积累个人魅力,吸引他人的注意,特别是异性……
关键词 情节 都市 new man 穿着方式 个人魅力 一致性
下载PDF
加拿大Mohawk公司与Newman公司在设备方面达成协议
5
作者 朱家琪 《国际木业》 2006年第2期27-27,共1页
加拿大:Mohawk Machine&Engineering LLC公司与Newman Whitney公司达成协议,协助Newman Whitney进行设备设计、制造,以及开发新设计的宽带砂光机及刨/砂光联合机的市场。
关键词 man公司 设备设计 加拿大 协议 new 宽带砂光机 LLC 联合机 新设计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信号与控制课程群思政建设与实践 被引量:1
6
作者 王艳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8期169-172,共4页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新工科建设内涵为指引,结合学校及专业定位,以自动化类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为例,探索课程思政的建设与实践。根据课程先修后续,构建了信号与控制课程群思政教学体系,形成了各门课程的思政改革具体方案,四门课程...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新工科建设内涵为指引,结合学校及专业定位,以自动化类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为例,探索课程思政的建设与实践。根据课程先修后续,构建了信号与控制课程群思政教学体系,形成了各门课程的思政改革具体方案,四门课程同向同行,在专业教育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怀、工匠精神、科学思维、沟通合作、实践创新、文化传承等核心素养。课程群思政示范团队的建设与培养有助于提升专业整体的课程思政建设,为“三全育人”示范专业建设和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信号与控制 课程思政 科学思维 创新意识
下载PDF
新媒体背景下少数民族动画符码赋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7
作者 周梅 谭欣 《民族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119,132,共10页
少数民族动画是在艺术想象下创作实践而成的文化精神承载物,是中华民族文化符号的具体呈现,少数民族动画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日常生活层面”的传播有着重要作用。新媒体信息传播方式对文化符码的传播和输出产生了文化多元化、对象多... 少数民族动画是在艺术想象下创作实践而成的文化精神承载物,是中华民族文化符号的具体呈现,少数民族动画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日常生活层面”的传播有着重要作用。新媒体信息传播方式对文化符码的传播和输出产生了文化多元化、对象多样化、传播复杂化等影响。少数民族动画文化符码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媒介和载体,从1949年-2019年经历了族群认同、自我认同、国家认同的发展历程,在新媒体背景下少数民族动画呈现出与大众文化消费市场距离较远、“碎片化”信息传播需要整合、民族文化差异性与共享性需要平衡、动画观众个性化需求需要协调等特点。研究认为,可以从审美层面契合少数民族动画符码的当代向度,使内容与形式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从观念与价值层面引导少数民族动画符码的价值构建,以文艺形式承载时代精神,价值引导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从情感与记忆层面满足少数民族动画的与时俱进,传递共同民族心理与共同价值观念,拓展少数民族动画媒体宣传力度,增强少数民族动画赋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共同体意识 少数民族动画 符码 危机
下载PDF
试论马克思主义新人观的基本内涵
8
作者 孔令华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2-22,共11页
马克思、恩格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来看待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在其经典著作中留下了许多关于新人的描述,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新人观。不同于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的英雄史观、超人史观等,马克思主义新人观是建立在“现... 马克思、恩格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来看待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在其经典著作中留下了许多关于新人的描述,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新人观。不同于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的英雄史观、超人史观等,马克思主义新人观是建立在“现实的人”这一坚实的基础之上,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宗教原人、现实非人和历史旧人的深入批判和不断超越,形成了一种科学的、实践的、面向未来的新人观。马克思主义新人观强调推进历史的自觉性、改变世界的革命性、引领未来的创造性,是一种自觉新人观、革命新人观、创造新人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新人观 自觉新人 革命新人 时代新人
下载PDF
试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内涵及价值
9
作者 张文伟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36-42,共7页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是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的现实回应.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培育和树立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提,其内涵包括:共同进退的全球意识、应对危机的责任共担意识、互惠互利的合作共赢...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是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的现实回应.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培育和树立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提,其内涵包括:共同进退的全球意识、应对危机的责任共担意识、互惠互利的合作共赢意识、文明交流交往的平等互鉴意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意识.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实现了对历史上一切基于血缘或地域的共同体意识,尤其是民族国家意识的超越;它是一种全新的全球意识,更是走向马克思主义学说关于未来自由人共同体(共产主义社会)意识的中继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新型全球化
下载PDF
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10
作者 白岩 徐凯宏 《高教学刊》 2024年第11期53-57,共5页
该文首先梳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现状,分析当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随后,以东北林业大学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为背景,介绍产教融合的培养模式创新性探索。该创新举措旨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 该文首先梳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现状,分析当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随后,以东北林业大学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为背景,介绍产教融合的培养模式创新性探索。该创新举措旨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快速变化的行业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学位研究生 培养模式创新 实践能力 创新意识 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
下载PDF
国产新主流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建构策略研究
11
作者 于苗 苏畅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32-137,共6页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主流国产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建构大体呈现出一个由平面化的“工具人”到立体化的“存在者”的转变,新主流电影中主旋律题材、商业化呈现、艺术化表达的“三驾马车”又赋予了女性形象构建与两性关系表达的新意涵。从走出...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主流国产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建构大体呈现出一个由平面化的“工具人”到立体化的“存在者”的转变,新主流电影中主旋律题材、商业化呈现、艺术化表达的“三驾马车”又赋予了女性形象构建与两性关系表达的新意涵。从走出“凝视与臆想境况”“忽视与失语困境”以及“花木兰式境遇”三方面,分析《万里归途》《夺冠》《我和我的父辈》等近年来新主流影视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塑造和书写,探寻新主流电影中女性形象在实践路径上的提升与建构策略上的优化。让女性角色在未来的新主流电影中更多地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的承担者,以独立平等的姿态为中国新主流电影开辟出一条更为健康的多元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主流电影 女性形象 女性主体意识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
下载PDF
新一代载人飞船卫生区功能性空间优化设计研究
12
作者 李江泳 董佳洁 +3 位作者 杜雪霏 梁文 郑冬秀 杨子京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4-210,共17页
目的开展中国新一代载人飞船卫生区的空间优化研究,探索功能性空间优化设计方法,提高载人飞船空间利用效率,同时提升航天员的舒适性体验。方法以中国空间站卫生区的功能和结构为依据,探讨中国新一代载人飞船卫生区功能组件的构成;依据... 目的开展中国新一代载人飞船卫生区的空间优化研究,探索功能性空间优化设计方法,提高载人飞船空间利用效率,同时提升航天员的舒适性体验。方法以中国空间站卫生区的功能和结构为依据,探讨中国新一代载人飞船卫生区功能组件的构成;依据航天员在微重力状态下使用卫生区的动作与姿态,建立卫生区空间布置的初步概念;根据卫生区的舱壁布局、微重力下航天员视野区域及最佳操作空间分析,开展相关功能组件建模,基于卫生区的人机交互节点,利用JACK软件进行仿真分析与评估,结合评估结果改进设计方案,并通过追踪航天员活动轨迹产生的包络体完成卫生区的空间优化。结论通过对比中国新一代载人飞船卫生区优化前后设计方案的舒适性、可操作性和空间尺寸,验证了功能性空间优化设计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为载人航天器舒适性与集成化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一代载人飞船卫生区 功能性空间 人机交互 虚拟仿真
下载PDF
新发展理念下大学生生态意识培育研究
13
作者 杨慧宇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7期101-105,共5页
加强大学生生态意识培育是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的客观要求。当前大学生生态意识培育面临着机制不健全,内容不系统,方法缺乏实践性等诸多现实困境。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引领大学生生态意识培育机制的完善,推动... 加强大学生生态意识培育是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的客观要求。当前大学生生态意识培育面临着机制不健全,内容不系统,方法缺乏实践性等诸多现实困境。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引领大学生生态意识培育机制的完善,推动大学生生态意识培育内容的更新,促进大学生生态意识培育方法的创新,是解决大学生生态意识培育工作难题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生态意识培育 新发展理念 创新
下载PDF
引领新时代水土保持之科技前瞻
14
作者 姜德文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共8页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对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全面提升水土保持功能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是新时代水土保持攻坚的目标与任务。新时代水土保持科学技术支撑十分重要和紧迫...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对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全面提升水土保持功能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是新时代水土保持攻坚的目标与任务。新时代水土保持科学技术支撑十分重要和紧迫,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快科技创新和应用:区域水土流失治理减量降级目标与评价,实行水土保持率不同阈值的区域水土保持分类指导,构建水土保持功能分析指标体系,探索生态系统水土保持功能提升技术;建立水土保持重点区域空间管控制度,实施差别化管理,探索并推广不同类型农林开发活动水土保持技术措施;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智慧管理,水土流失风险评价与智能预警,建立绿色设计绿色施工标准,探索视频监控与跟踪管理;加强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技术支撑,以生态清洁小流域促进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探索水土流失治理中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提升技术,推进水土流失科学治理智慧指导与智能管理;加快水土保持碳汇研究与市场交易,建立水土保持生态损害价值评估体系,深化水土流失测报与动态监测等基础研究。以创新理论、技术、机制的新探索,全面提升水土保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服务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 科学技术 新质生产力 创新 引领
下载PDF
元代文人画的“生生”之美
15
作者 卢政 王张宇 《枣庄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24-31,共8页
“生生”体现着元代文人画的本质特征,也是其形式美的内在依据。元代文人画不求“形似”只求“神似”,多以自然山水为主题,旨在建构生生不息的艺术境界,为世人呈现了独特的“生生”之美。元代文人画抒写胸中逸气、展示生命脉动是元代文... “生生”体现着元代文人画的本质特征,也是其形式美的内在依据。元代文人画不求“形似”只求“神似”,多以自然山水为主题,旨在建构生生不息的艺术境界,为世人呈现了独特的“生生”之美。元代文人画抒写胸中逸气、展示生命脉动是元代文人画的“生生”之美的独特内蕴;元代文人画多依托自然山水、草木生灵等物象,借以展示个人的才情气质、抒发个人的理想抱负,间或寄寓个人愤懑之情,充分展现个体生命之丰富与充盈;元代文人画通过精心的构图以及对墨色浓淡、干湿变化的调控,着力营造画作的情感空间和生命质感。元代文人画的“生生”之美是传统“生生”之学在绘画领域的呈现,本质上是中国古典形态的“天人相和”的生态之美,它反映了元代文人对人与自然万物和谐的审美关系的深切渴望,对动态的、充满活力的生命美感的热烈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生”之美 元代文人画 生命意识 生态之美 中华美学精神
下载PDF
杨云萍诗歌的历史意识与文化政治
16
作者 刘奎 陈若凡 《台湾研究集刊》 2024年第2期125-140,共16页
兼有诗人和历史学者双重身份的杨云萍,在诗集《山河》《山河新集》里将历史意识融入诗歌创作。由于深受儒家思想浸染,杨云萍在诗歌中拟写“遗民”的心态情状,其诗集具有“士人心史”特质,呈现自我批判与反抗绝望的精神历程。他以乡土风... 兼有诗人和历史学者双重身份的杨云萍,在诗集《山河》《山河新集》里将历史意识融入诗歌创作。由于深受儒家思想浸染,杨云萍在诗歌中拟写“遗民”的心态情状,其诗集具有“士人心史”特质,呈现自我批判与反抗绝望的精神历程。他以乡土风物和民众生活入诗,对风土民俗的“诗史记录”与台湾地区民俗保存运动、“外地文学论”构成对话,恢复了台湾地区乡土与祖国内地的文化联系。在诗歌创作中,“诗人的性灵”和“史家的眼光”形成“看/被看”的结构,杨云萍借此以超越性的历史意识来审视台湾地区社会,隐晦地批判殖民话语和战争意识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云萍 《山河》 《山河新集》 历史意识 文化政治
下载PDF
论新质生产力与“三生”空间融合——二论新质生产力空间形态
17
作者 赵光远 李平 《新经济》 2024年第5期48-56,共9页
新质生产力空间形态问题事关“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本文从新质生产力的扩散性、渗透性、持续性三个属性出发,对新质生产力赋能“三生”空间的历史必然性、人本逻辑性、架构突破性和共同体属性进行了论述,总的结论是: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空间形态问题事关“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本文从新质生产力的扩散性、渗透性、持续性三个属性出发,对新质生产力赋能“三生”空间的历史必然性、人本逻辑性、架构突破性和共同体属性进行了论述,总的结论是:新质生产力赋能“三生”空间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依托新质生产力共筑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的问题,只有立足于这个愿景,才能让新质生产力与空间发展更好地结合起来,为中国发展形成新模式、实现新引领、塑造新形态、达到新目标提供最为强大的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空间形态 “三生”空间 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新时代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基本内涵、原则架构和鲜明特征
18
作者 陶火生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12,共12页
新时代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是进入新时代以来,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规范体系,其中蕴含着中国共产党是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的领导力量,全体社会成员都要受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约束,主要处理生态文明领域的国家事务和社会... 新时代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是进入新时代以来,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规范体系,其中蕴含着中国共产党是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的领导力量,全体社会成员都要受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约束,主要处理生态文明领域的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新时代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原则架构是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六个坚持”为基本原则、以社会主义制度为根本依据、以生态文明领域中若干重大制度为基础性规范、以生态文明建设具体领域一系列重要体制机制为全面表现。新时代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具有以下鲜明特征:(1)鲜明的现实性,即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形成和发展;(2)系统的完备性,即生态文明法治和制度越来越完整严密;(3)保障的规范性,即真正实现用规范的制度来管理生态环境;(4)持续的发展性,即与时俱进地推进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创新;(5)根本的政治性,即“四维”政治性质在生态文明领域具体展开;(6)价值的人民性,即始终以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为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中学时代的启蒙主义新闻观——兼论马克思新闻思想史研究的方法论自觉 被引量:1
19
作者 宗益祥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47,共9页
马克思早在中学时代就已经形成一种并未言明但深层支配的启蒙主义新闻观。该新闻观念的再现得益于研究者的方法革新。我们要反思传统马克思新闻思想史研究中的教条语录情结,采取文本学方法透过显性字句发掘隐性逻辑。19世纪早期德国社... 马克思早在中学时代就已经形成一种并未言明但深层支配的启蒙主义新闻观。该新闻观念的再现得益于研究者的方法革新。我们要反思传统马克思新闻思想史研究中的教条语录情结,采取文本学方法透过显性字句发掘隐性逻辑。19世纪早期德国社会与新闻出版业处在“精神上的大斋期”,而自由理性的成长氛围塑造了少年马克思最初的启蒙新闻思想形态,这在其留下的三篇中学毕业作文中得以见微知著。尽管启蒙主义新闻观不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但是其中蕴含的可贵思想质点撬动了马克思随后的新闻思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年马克思 中学作文 启蒙主义新闻观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方法论自觉
下载PDF
数字生态文明制度化:时代意蕴、发展困局与破局策略 被引量:1
20
作者 施志源 景池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7-130,共14页
数字生态文明制度化是数字技术赋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关键性保障。当前,我国数字生态文明制度化建设面临诸多现实困境。在法律法规层面,呈现出生态环境数据确权与数据泄露责任认定的相关法律供给不充分、生态环境数据安全保护的... 数字生态文明制度化是数字技术赋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关键性保障。当前,我国数字生态文明制度化建设面临诸多现实困境。在法律法规层面,呈现出生态环境数据确权与数据泄露责任认定的相关法律供给不充分、生态环境数据安全保护的法律制度不健全、生态环境数据区域协同的法律规则不明确等问题;在运行机制层面,存在环境智慧治理协同机制缺失、数字生态文明评价机制缺位和数字人才培养机制匮乏等现象;在技术伦理层面,数字身份危机、数据崇拜主义以及数字独裁风险等造成环境治理行为受阻、决策偏误和运行不畅。为此,亟须强化数字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保障,并在此基础上健全其运行机制,加强数字生态文明建设的伦理约束,以促进数字生态文明制度化不断走向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数字生态文明 制度化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