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racing the Holistic Voice in Ecological Space: Exploring Theodore Roszak's Ecopsychology in Henri Lefebvre's "Differential Space"
1
作者 Su-chen Wu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3年第9期843-856,共14页
The goal of ecopsychology is to awaken the inherent sense of environmental reciprocity that lies within the ecological unconsciousness. Proclaiming the spirit of ecopsychology, Theodore Roszak argues that psychotherap... The goal of ecopsychology is to awaken the inherent sense of environmental reciprocity that lies within the ecological unconsciousness. Proclaiming the spirit of ecopsychology, Theodore Roszak argues that psychotherapy is an urban movement, but human beings can never heal themselves until they reconnect with nature. Other therapies aim at healing the alienation between person and person, person and family, person and society; ecopsychology intends to heal the more primary alienation between the person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Henri Lefebvre's work has revitalized urban studies, geography and planning via concepts like the social production of space. Lefebvre claims that space is not an inert, neutral, and pre-existing given, but rather, an on-going production of spatial relations. According to Lefebvre, space is produced by three types of practice: spatial practices of physic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environment, practices of representation of space, and everyday practices of representational space. Lefebvre further presents a "differential space," named as such for its dialectical resistance to the forces of homogenization present in "abstract space."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trace the ecological voice from Roszak's The Voice of the Earth in Henri Lefebvre's "differential space." Roszak's ecopsychology has formed a differential space, acknowledging that the boundaries of dualism and separations such as mind and body, man and nature should be finally dissolved in terms of ecological sustainability. Within this space, a holistic approach and thinking are created and required to take into account perception of the inextric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all life and all phenome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psychology holistic worldview representations of space abstract space differential space ecological consciousness
下载PDF
熟人社会、阶层分化与共振的公共空间——一个理解阶层意识形成的微观经验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文琼 《深圳社会科学》 2023年第3期89-98,共10页
基于东莞芳村的微观经验叙事,探讨既已分化为不同阶层的村民在其同属的熟人社会中形成阶层意识甚至阶层行动是如何可能的。第一,熟人社会的某种特质为阶层互动提供了天然便利,该特质即高度共振的公共空间。第二,公共空间在熟人社会中由... 基于东莞芳村的微观经验叙事,探讨既已分化为不同阶层的村民在其同属的熟人社会中形成阶层意识甚至阶层行动是如何可能的。第一,熟人社会的某种特质为阶层互动提供了天然便利,该特质即高度共振的公共空间。第二,公共空间在熟人社会中由以人情为代表的公共生活、以广场为代表的公共场所、以集体成员为代表的公共政治经济身份、以面子为代表的公共价值等元素组成。第三,熟人社会的阶层差别直观可视、阶层互动不可避免,公共空间的高度共振性将阶层差别通过阶层互动强制性渗透到熟人社会的日常生活并参与公共规则的再生产。第四,如果分化的阶层结构趋于固化,弱势阶层失落感和强势阶层优越感的阶层意识将会在直观差别和强制互动中形成和积累。第五,这组对立的阶层意识成为熟人社会客观存在的政治风险,并可能以阶层冲突的形式释放其对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熟人社会 阶层分化 阶层意识 阶层冲突 共振的公共空间
下载PDF
沦陷语境中的民族意识与文化坚守——编辑者对《万象》影响的考察 被引量:2
3
作者 冯昊 史育婷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66-73,共8页
《万象》的两任主要编辑人陈蝶衣与柯灵,以各自不同的编辑方式,表达了同样的编辑思想———有意识地在编辑中体现出延续民族文化的自觉性,并不同程度地宣扬人们的反抗精神与民族意识。在侵略者与卖国者共谋文化垄断的沦陷区,《万象》以... 《万象》的两任主要编辑人陈蝶衣与柯灵,以各自不同的编辑方式,表达了同样的编辑思想———有意识地在编辑中体现出延续民族文化的自觉性,并不同程度地宣扬人们的反抗精神与民族意识。在侵略者与卖国者共谋文化垄断的沦陷区,《万象》以其严肃的编辑态度与灵活的编辑方式,在日伪严密文网中建构了一个相对自由的呼吸空间。《万象》编辑者对民族文化的自觉坚持和坚强不屈的意志为《万象》赢得了民族文化"堡垒掩体"的声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沦陷区 编辑 《万象》 民族意识 文化坚守
下载PDF
城市化进程中少数民族民族意识探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郝亚明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4-18,共5页
城市化进程中的少数民族民族意识问题值得关注,它对城市化背景下的民族关系和民族交往具有重要影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民族意识发生的外部环境随之改变,导致其在表现形式上出现分化与断裂的现象,在此基础上民族意识开始在若干方面... 城市化进程中的少数民族民族意识问题值得关注,它对城市化背景下的民族关系和民族交往具有重要影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民族意识发生的外部环境随之改变,导致其在表现形式上出现分化与断裂的现象,在此基础上民族意识开始在若干方面呈现出异化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少数民族 民族意识 异化 分化
下载PDF
论慈善与道德的关系及其他 被引量:13
5
作者 石国亮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7-53,156-157,共7页
作为人性最显良知、最具光辉的一面,慈善从本质上是属于道德范畴的。无论从本意要旨、发生动机看,还是从文化源头、功能发挥看,慈善都被赋予了鲜明的道德意义。步入现代社会,人们慈善参与动机的日趋多元化、差异化,决定了慈善行为并非... 作为人性最显良知、最具光辉的一面,慈善从本质上是属于道德范畴的。无论从本意要旨、发生动机看,还是从文化源头、功能发挥看,慈善都被赋予了鲜明的道德意义。步入现代社会,人们慈善参与动机的日趋多元化、差异化,决定了慈善行为并非都是道德的。笼统将一切慈善行为当成道德范畴,是慈善洁癖,更是常识性的错误。用道德来衡量一切慈善行为,容易导致慈善"泛道德化"。不过,慈善却是最具广泛性的道德实践,不论持何种动机,只要参与了慈善,也就开始了道德积累和发展。厘清慈善与道德的关系,有必要对慈善与恩赐、同情、仁爱、人道主义等道德领域相关概念给予辨异,这是正确认识和理性判断慈善与道德的关系的重要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慈善 慈善意识 慈善行为 道德 概念辨异
下载PDF
沦陷语境中的民族意识——编辑者对《中国文艺》影响的考察 被引量:1
6
作者 冯昊 史育婷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67-75,共9页
《中国文艺》是华北沦陷区具有"日伪"背景的一份重要的文艺期刊,由于几任编辑的共同努力,通过栏目设置、内容甄选等手段以及其他编辑技巧,大力在期刊上推广中国文化,流露出深沉的民族意识。从刊物的内容来看,《中国文艺》的... 《中国文艺》是华北沦陷区具有"日伪"背景的一份重要的文艺期刊,由于几任编辑的共同努力,通过栏目设置、内容甄选等手段以及其他编辑技巧,大力在期刊上推广中国文化,流露出深沉的民族意识。从刊物的内容来看,《中国文艺》的编辑们还是坚守住作为中国人所应具有的良知,他们以事实为语言,阐明了他们在逆境中坚守民族文化的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艺》 民族意识 编辑 沦陷区
下载PDF
清初东北各民族保疆卫土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发展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学成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6-44,共9页
元明清时代是实现整个中国的大统一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促进了东北各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进一步发展,也促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不断发展。清初,在中央王朝内部,生活在中国东北黑龙江流域的各民族由于地域、族源和文... 元明清时代是实现整个中国的大统一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促进了东北各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进一步发展,也促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不断发展。清初,在中央王朝内部,生活在中国东北黑龙江流域的各民族由于地域、族源和文化等因素与中央政府保持着紧密联系,并确立了宗主关系,清王朝通过联姻、赏赐、编设八旗等政策不断强化东北各民族对中央政府的政治认同。在外部,清王朝和东北各民族面临着外敌入侵。正是在共同抗击外来侵略的过程中,东北各民族的民族意识得以激发,中华民族整体意识和中华民族认同感不断增强,保家卫国的朴素爱国主义塑造着东北各民族的国家认同,也促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自在发展”中不断走向“自觉发展”,近代中国疆域意识和领土意识不断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民族 共同抗敌 共同斗争 尼布楚条约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群体的自发、自信与自觉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梦竹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7-106,共10页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农民是我国最为重要的群体之一。自改革开放以来,在总体性社会向多元化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农民也不断地由同质性群体转变为差异性群体,并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了巨大力量,他们探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勇...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农民是我国最为重要的群体之一。自改革开放以来,在总体性社会向多元化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农民也不断地由同质性群体转变为差异性群体,并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了巨大力量,他们探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勇敢迈出了改革的第一步,为城市化提供了大量的人、财、土地支撑,维护了中国社会的长期稳定并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但由于城乡二元体制的藩篱,导致他们长期生活在社会的底层,成为中国社会最大的弱势群体,难以获得公平对待。解决农民问题,提高农民地位,要通过城市化让部分农民合理转移出去,积极改造农民群体的局限性,提高农民社会经济地位,让农民自主参与农村各项建设,彰显农民主体意识与地位,唤起农民的自信自觉,让农民农业成为受人尊敬的身份和令人向往的职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群体 阶层分化 农业社会 城镇化 自发 自信 自觉
下载PDF
费孝通的三个重要理论都过时了吗?——对人类学民族学研究范式转型的思考 被引量:13
9
作者 张继焦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1-46,共6页
70年以来,费孝通就中国社会陆续提出了"差序格局"理论"多元一体"理论"文化自觉"理论。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三种主要理论全都显得有些过时了,都需要向前推进,以便适合新... 70年以来,费孝通就中国社会陆续提出了"差序格局"理论"多元一体"理论"文化自觉"理论。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三种主要理论全都显得有些过时了,都需要向前推进,以便适合新时代发展的需要。经济社会的全面大转型要求人类学民族学研究者总结中国经验、讲出中国理论。然而,面对理论创新的不足,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界亟需形成新的学术理论或者研究范式,也正在形成从"差序格局"到"社会结构转型",从"多元一体"到和"一国多族",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的转变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序格局 社会结构转型 多元一体 一国多族 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下载PDF
矛盾与悖论:巴赫金的《镜中人》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华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60-164,共5页
以巴赫金的《镜中人》为切入点对巴赫金哲学美学思想中自我意识的内部分裂与区分的问题,以及相关疑难进行剖析与澄清。
关键词 巴赫金 自我意识 分裂 区分
下载PDF
抗战时期沦陷区文化的特点——奴化思想教育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惠康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2004年第3期123-126,共4页
 抗战时期,日本帝国主义为了使文化为侵华战争服务,在沦陷区实施的奴化思想教育,是一种具有欺骗性、侵略性、组织性和高度的垄断性等特点的文化现象。奴化思想教育不仅在精神上摧残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而且在物质上对我国教育硬件设施...  抗战时期,日本帝国主义为了使文化为侵华战争服务,在沦陷区实施的奴化思想教育,是一种具有欺骗性、侵略性、组织性和高度的垄断性等特点的文化现象。奴化思想教育不仅在精神上摧残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而且在物质上对我国教育硬件设施进行损坏。其实质是日本"兴亚院"文化部进行的一场"教育一体化"的政治阴谋,是一种思想渗透和文化侵略,这种侵略比其政治、经济、军事上的侵略更为疯狂、残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史 日本帝国主义 沦陷区 奴化教育 民族意识
下载PDF
官本位意识是和谐社会的宿敌 被引量:2
12
作者 吴灿新 《嘉应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122-126,共5页
官本位意识是与民本位意识根本对立的价值取向,在当前,官本位意识主要表现为官价值至上、官“真理”至上、官利益至上、官僚主义泛滥和官商勾结严重。官本位意识是建构和谐社会的重大障碍,它会危害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声誉及其执政行政... 官本位意识是与民本位意识根本对立的价值取向,在当前,官本位意识主要表现为官价值至上、官“真理”至上、官利益至上、官僚主义泛滥和官商勾结严重。官本位意识是建构和谐社会的重大障碍,它会危害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声誉及其执政行政的能力,会危害到党群和干群关系,会危害到民主和法制建设,会危害到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官本位意识在当代中国还有很大的市场,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和社会现实根源的,因此,要破除官本位意识,必须完善制度安排,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政治伦理建设;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本位意识 和谐社会 宿敌
下载PDF
一个确定害虫天敌最佳饲养数量的数学方法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时银 《生物数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2期192-196,共5页
以Ito随机微分方程为工具,研究了昆虫种群因环境因素变化产生随机波动情况下的数量变化规律;利用求极小值的方法,给出了生物防治中确定天敌最佳饲养数量的计算公式,指出了确定公式中参数的统计方法。
关键词 昆虫种群数量 Ito随机微分方程 天敌最佳饲养数量
下载PDF
《旧五代史》史臣对十国史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晓莹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68-73,140,共6页
在长达150卷的《旧五代史》中,在五代十国的舞台上占据很大份额的十国仅有五卷,篇幅很少。就《旧五代史》目前可见的记载,可知关于十国史的记述主要有几个特点:对十国史的极度漠视;对十国贬多褒少;具有浓厚的正统意识,政治意识形态强烈... 在长达150卷的《旧五代史》中,在五代十国的舞台上占据很大份额的十国仅有五卷,篇幅很少。就《旧五代史》目前可见的记载,可知关于十国史的记述主要有几个特点:对十国史的极度漠视;对十国贬多褒少;具有浓厚的正统意识,政治意识形态强烈;突出显示北宋王朝的皇恩与天威。这些特点均显示出《旧五代史》鲜明的意识形态色彩以及为现实政治服务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五代史》 十国史 正统意识
下载PDF
从《乡土中国》解读中国社会——读《乡土中国》有感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柳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85-87,共3页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介绍了一个带"土性"的中国,提出了"差序格局"的概念,这为分析中国的社会秩序提供了一个理论观点。费孝通提出的社会学本土化、文化自觉的观点对中国社会的理解和认识,对社会学的发展都有着...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介绍了一个带"土性"的中国,提出了"差序格局"的概念,这为分析中国的社会秩序提供了一个理论观点。费孝通提出的社会学本土化、文化自觉的观点对中国社会的理解和认识,对社会学的发展都有着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中国》 差序格局 礼治社会 本土化 文化自觉
下载PDF
中国古代兵家思想与中医学关系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邢玉瑞 《河南中医》 2009年第1期15-19,共5页
兵家思想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医学特别是其治则治法学说有着重要的影响。古代兵法思想与方法之所以能够用以阐释医理医法,其内在的机制在于战略决策与治疗决策的一致性,即运筹谋划之理可以相互借鉴,医家的治则治法,恰... 兵家思想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医学特别是其治则治法学说有着重要的影响。古代兵法思想与方法之所以能够用以阐释医理医法,其内在的机制在于战略决策与治疗决策的一致性,即运筹谋划之理可以相互借鉴,医家的治则治法,恰如兵家的战略战术,如慎战与慎药、先机制敌与攻邪宜速、知彼知己与辨证论治、因敌制胜与组方遣药等,特别是《孙子兵法》中"五行无常胜"的思想,强调了五行之间相互作用的条件性、双向性及多变性,拓展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思路,无疑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家思想 中医理论体系 “慎战” “慎药” “先机制敌” “攻邪宜速” “知彼知己” “辨证论治” “因敌制胜” “组方遣药” “五行无常胜”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不安腿综合征30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锋 《河南中医》 2015年第7期1670-1671,共2页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不安腿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不安腿综合征患者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30 d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30例患者中28例改善,2例无效,有效率为93.33%。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不安腿综合征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 不安腿综合征 醒脑开窍针刺法 辨证论治
下载PDF
合理使用数学软件,提高常微分方程教学质量 被引量:2
18
作者 于海燕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6期637-638,641,共3页
以本科教学基本要求为根据,探讨了合理使用数学软件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作用.
关键词 数学软件 常微分方程 教学质量 创新精神 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
下载PDF
风雨绽放“紫罗兰”——对《紫罗兰》民族意识的考察
19
作者 冯昊 史育婷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21-25,共5页
创刊于1943年的《紫罗兰》,是沦陷时期以通俗文学为主的著名刊物。主编周瘦鹃以其深沉的民族情怀,回避沦陷当局的政治干扰,在继承"鸳派"传统中力求编辑出新意,使刊物形成了"通俗"中兼顾"品格","趣味... 创刊于1943年的《紫罗兰》,是沦陷时期以通俗文学为主的著名刊物。主编周瘦鹃以其深沉的民族情怀,回避沦陷当局的政治干扰,在继承"鸳派"传统中力求编辑出新意,使刊物形成了"通俗"中兼顾"品格","趣味"中蕴含"意义"的特色。在沦陷的语境中,《紫罗兰》以其深层隐晦的民族意识表述赢得了自己清白的声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罗兰》 沦陷区 民族意识
下载PDF
毛泽东国际战略理论及其思想来源
20
作者 李怀义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03年第6期12-15,共4页
毛泽东的国际战略思想来源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其基本逻辑依据是以矛盾论为哲学基础的“敌、我、友”的力量划分,其直接的思想来源是中国革命和国内斗争的实践经验。
关键词 毛泽东 国际战略理论 思想来源 逻辑依据 矛盾论 中国革命 国内斗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