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CV-VG和VCV模式对腹腔镜手术患者肺顺应性的影响
1
作者 黄剑 蔡荔琳 《上海医药》 CAS 2024年第21期38-40,67,共4页
目的:探析压力控制容量保证(PCV-VG)模式与容量控制(VCV)模式对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将9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以掷硬币法分为A组(n=45)和B组(n=45),A组行VCV,B组行PCV-VG,比较2组血流动力学、动态肺顺应性、临床指标和并发症发... 目的:探析压力控制容量保证(PCV-VG)模式与容量控制(VCV)模式对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将9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以掷硬币法分为A组(n=45)和B组(n=45),A组行VCV,B组行PCV-VG,比较2组血流动力学、动态肺顺应性、临床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MAP在T2、T3、T4时点时均低于T1、T5时点(P<0.05);2组T3动态肺顺应性低于T2、T4,B组各时点均高于A组(P<0.05);2组各时间点的心率、拔管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A组(P<0.05)。结论:PCV-VG和VCV对腹腔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一致,PCV-VG更有助于改善肺顺应性,促进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控制容量保证模式 容量控制模式 腹腔镜手术 肺顺应性
下载PDF
PCV-VG联合PEEP对胸腔镜下行肺癌根治术患者的肺保护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高蓉 卞清明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0年第1期68-71,75,共5页
目的:观察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模式(pressure controlled ventilation-volume guaranteed,PCV-VG)联合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对胸腔镜下行肺癌根治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呼吸力学及氧合的影响。方法:选择40... 目的:观察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模式(pressure controlled ventilation-volume guaranteed,PCV-VG)联合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对胸腔镜下行肺癌根治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呼吸力学及氧合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择期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常规组双肺通气及单肺通气期间采用容量控制通气(VCV)模式,V T 8 mL/kg,PEEP 0 cmH2O;联合组双肺通气及单肺通气期间采用(PCV-VG+PEEP)模式,V T 8 mL/kg,PEEP 5 cmH2O。记录两组麻醉诱导前(T 0)、单肺通气前即刻(T 1)、单肺通气30 min(T 2)、单肺通气60 min(T 3)、单肺通气120 min(T 4)、恢复双肺通气30 min(T 5)各时间点动脉收缩压(A-SBP)、动脉舒张压(A-DBP)、心率值以及气道峰压(airway peak pressure,P Peak)、气道平台压(airway plateau pressure,P Plat)、肺动态顺应性(dynamic compliance,Cdyn)、PaO2、PaCO2、氧合指数。结果:两组患者T 1~T 5时间点A-SBP、A-DBP、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常规组相比较,联合组患者T 2~T 5时间点P Peak、P Plat显著降低(P<0.05),T 1~T 5时间点Cdyn,PaO 2,氧合指数均显著增高(P<0.05)。结论:PCV-VG联合PEEP用于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中不仅能够维持患者稳定的血流动力学,改善呼吸力学,而且可进一步提高氧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控制容量保证 呼气末正压 呼吸力学 氧合
下载PDF
PCV中吸气流速对OLV患者呼吸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3
作者 秦新磊 殷姜文 +3 位作者 樊世文 张成超 张钰 代志刚 《广州医药》 2020年第6期38-45,共8页
目的比较压力控制通气(PCV)中不同吸气流速对单肺通气(OLV)患者呼吸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2018—2019年对75例单肺通气患者的前瞻性研究。患者在麻醉和单肺通气(OLV)后随机分为吸气流量30 L/min(A组)、50 L/min(B组)或70 L... 目的比较压力控制通气(PCV)中不同吸气流速对单肺通气(OLV)患者呼吸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2018—2019年对75例单肺通气患者的前瞻性研究。患者在麻醉和单肺通气(OLV)后随机分为吸气流量30 L/min(A组)、50 L/min(B组)或70 L/min(C组)。比较OLV前(T0)、OLV后30 min(T1)、60 min(T2)和120 min(T3)的呼吸力学、呼吸功能、血流动力学和血气分析,中心静脉血检测分析IL-6、IL-8、TNF-α和sICAM-1,观察术后3天肺部并发症和ARDS的发生情况。结果三组一般情况、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PaCO2较A组降低(P<0.05);与T0时比较,T1-T3时三组PaO2、SVO2均降低(P<0.05);三组PH、SO2和HB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C组ΔVT增大(P<0.05);三组Ppeak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A组比较,B组、C组PEEP均增大(P<0.05);与A组比较,T1-T3时B组、C组VD/VT减少(P>0.05);与T0比较,T1-T3时三组Qs/Qt增加(P<0.05);与A组比较,T1-T3时B组、C组Cdyn增大(P<0.05);与T0相比,T1-T3时三组PaO2/FiO2降低(P<0.05);与T0相比,T1-T3时三组IL-6、IL-8、TNF-α和sICAM-1的浓度增多(P<0.05),但A组、B组低于C组(P<0.05)。三组患者发生术后肺部并发症和ARD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PCV模式下通过增加吸气流速能增加VT,减少死腔率,促进CO2的交换,并且改善肺动态顺应性,但并不能很好的改善氧合及肺内分流。吸气流速50 mL/L在较小炎症反应的情况下达到上述改善呼吸功能和呼吸力学,可推荐应用于进行OLV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气流速 炎症因子 压力控制通气 单肺通气
下载PDF
Effect of Rectus Plication during Abdominoplasty on the Mechanical Power and Airway Pressures: Comparison of Two Ventilatory Strategies
4
作者 Sergio Soto-Hopkins Hector Milla Israel Espino-Gaucin 《Surgical Science》 2022年第7期335-342,共8页
Background: Abdominoplasty is a commonly requested procedure for aesthetic improvement of the affected soft tissue layers of skin, fat, and muscle through the slightest incision feasible. The degree of plicature gener... Background: Abdominoplasty is a commonly requested procedure for aesthetic improvement of the affected soft tissue layers of skin, fat, and muscle through the slightest incision feasible. The degree of plicature generates an increase in intraabdominal pressure that causes an increase in intrathoracic pressure. Pressure, volume, flow, and respiratory rate are components of a unique physical variable, the mechanical power (MP), and is an integrated variable linked to most factors related to 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 Purpose: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rectus plication (RP) during abdominoplasty on lung pressures and the contribution to increasing the MP. Method: A open-label study was conducted at TJ Plast Advanced Center for Plastic Surgery in Tijuana, México, from September 2021 to May 2022. The study included forty-six female patients subjected to abdominoplasty or liposuction with abdominoplasty. After the induction of general anesthesia and neuromuscular blockade, they were allocated into two groups: Group 1 pressure control ventilation-volume guaranteed (PCV-VG) and Group 2 volume control ventilation (VCV). Respiratory pressures and MP were assessed before and after RP. Results: During VCV, patients had a greater increase in peak pressure (PIP) (P 0.000). Plateau pressure (P<sub>plat</sub>) increased 1.78 ± 0.35 cmH<sub>2</sub>O in group 2 after RP (P = 0.001). MP had a greater increase in group 2 after RP (P 0.01). Conclusion: This prospective study showed that RP is related to an increase in PIP and P<sub>plat</sub> and an increase in the MP better controlled with PCV-VG venti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DOMINOPLASTY Mechanical Power (MP) Lung pressures General Anesthesia pressure Control ventilation-Volume Guaranteed (pcv-VG) Volume Control ventilation (VCV)
下载PDF
气道阻力及肺的顺应性对呼吸机压力控制精度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侯晓旭 李佳戈 任海萍 《中国医疗设备》 2018年第8期38-41,共4页
呼吸机的稳定性、可靠性至关重要,但质控标准中并未对控制精度提出要求。本文设置了一种实验方法,验证了呼吸机在不同负载(不同的气道阻力和肺的顺应性)压力控制模式下精度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当呼吸力学参数改变时,呼吸机压力控制精度... 呼吸机的稳定性、可靠性至关重要,但质控标准中并未对控制精度提出要求。本文设置了一种实验方法,验证了呼吸机在不同负载(不同的气道阻力和肺的顺应性)压力控制模式下精度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当呼吸力学参数改变时,呼吸机压力控制精度可能会受到影响,严重时可能超出企业标准,甚至影响呼吸机使用的安全性,造成患者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道阻力 肺的顺应性 压力控制模式(pcv) 呼吸机
下载PDF
采场瓦斯运移规律模拟及其治理措施分析 被引量:20
6
作者 程涛 杨胜强 +2 位作者 徐全 吕文陵 何磊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61-65,共5页
基于渗流连续性方程、动力弥散方程,建立了U型通风工作面的瓦斯质量分数数学模型,并对瓦斯质量分数分布规律进行了模拟,发现采用U型通风系统,瓦斯最易积聚在工作面上隅角附近、采煤机附近和支架后部区域。在U型通风条件下,可通过均压通... 基于渗流连续性方程、动力弥散方程,建立了U型通风工作面的瓦斯质量分数数学模型,并对瓦斯质量分数分布规律进行了模拟,发现采用U型通风系统,瓦斯最易积聚在工作面上隅角附近、采煤机附近和支架后部区域。在U型通风条件下,可通过均压通风或上下隅角吊挂风帘堵漏等措施解决上隅角和回风巷的瓦斯超限;当在煤层瓦斯含量较高且煤层自然发火危险性较低时,可采用U+L型、Y型通风系统,自然发火危险性较高时,采用U+I型通风系统并适当进行尾巷负压调节;对于高瓦斯工作面来说,应采用综合的瓦斯抽采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型通风 瓦斯超限 自然发火 均压通风
下载PDF
定压通气模式下吸痰负压对机械通气病人肺容量及呼吸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陈莉 陈玉红 +2 位作者 冯萍 梁钰 李纯 《护理研究(下旬版)》 2016年第6期2197-2201,共5页
[目的]探讨定压通气模式(PCV)下机械通气病人适宜的吸痰负压。[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设计,在PCV模式下对33例机械通气病人分别采用80mmHg(1mmHg=0.133kPa)、150mmHg、300mmHg负压行开放式吸痰,比较吸痰前后不同时间病人肺容量及呼吸力... [目的]探讨定压通气模式(PCV)下机械通气病人适宜的吸痰负压。[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设计,在PCV模式下对33例机械通气病人分别采用80mmHg(1mmHg=0.133kPa)、150mmHg、300mmHg负压行开放式吸痰,比较吸痰前后不同时间病人肺容量及呼吸力学的变化。[结果]PCV模式下,不同吸痰负压及吸痰后不同时间病人的潮气量和分钟通气量不同(P<0.05),且不同负压吸痰后病人的肺动态顺应性不同(P<0.05)。[结论]PCV模式下机械通气病人适宜的吸痰负压为150mm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压通气 吸痰 负压 肺容量 呼吸力学
下载PDF
一种具有双通道恒定泄气量功能的无创正压通气面罩研制及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6
8
作者 黄桃 王华 徐钦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21-426,共6页
目的探讨一种具有双通道恒定泄气量功能(two channels and constant leakage,TCCL)的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面罩研制及应用效果。方法完成TCCL面罩的发明设计、三维构建和产品制造。利用24例健... 目的探讨一种具有双通道恒定泄气量功能(two channels and constant leakage,TCCL)的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面罩研制及应用效果。方法完成TCCL面罩的发明设计、三维构建和产品制造。利用24例健康人进行NPPV试验,根据不同的NPPV面罩类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研究组采用TCCL面罩;对照组采用普通型NPPV面罩。标准化实验条件下,呼气气道正压(expiratory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EPAP)为5、10 cmH2O时,监测两组面罩内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ressure of end-tidal carbon dioxide,PetCO2)变化;测试呼吸机吸入气体氧气浓度(FiO2)分别为30%、50%,且吸气气道正压(inspiratory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IPAP)分别为10、20 cmH2O时,监测面罩内FiO2变化。结果标准化试验条件下,相同EPAP水平(5 cmH2O或10 cmH2O)时,研究组面罩内PetCO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相同FiO2水平(FiO2为30%或50%)及IPAP为10、20 cmH2O时,两组组内及组间面罩内Fi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CCL面罩对面罩内CO2的清除效果优于普通型NPPV面罩且不影响吸入气体O2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正压通气面罩 双通道 恒定泄气量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二氧化碳重复呼吸
下载PDF
压力控制法肺复张在肺保护通气策略治疗ARDS中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潘卫东 马继民 +1 位作者 叶方 王胤中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27-28,共2页
目的:研究应用压力控制通气方式的肺复张手法对ARDS患者肺复张效果的影响。方法:34例ARDS病人实施气管插管机械通气,采用压力控制小潮气量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根据压力一容积曲线低位拐点(LIP)设置"最佳PEEP"为LIP+2cmH2O,维持... 目的:研究应用压力控制通气方式的肺复张手法对ARDS患者肺复张效果的影响。方法:34例ARDS病人实施气管插管机械通气,采用压力控制小潮气量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根据压力一容积曲线低位拐点(LIP)设置"最佳PEEP"为LIP+2cmH2O,维持吸入氧浓度≤0.60。都采用压力控制法肺复张技术。结果:治疗前后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平均年龄、HR、MAP、RR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PAC-RM前相比,RM后各时点PaO2、PaO2/FiO2均显著性升高(P<0.05)。结论:压力控制通气方式的肺复张手法可显著增加ARDS患者的动脉氧分压(PaO2)和氧合指数(PaO2/Fi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压力控制法肺复张 肺保护通气
下载PDF
呼吸机的性能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金涛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0年第4期104-105,107,共3页
H1N1疫情的不断发展和扩散,对重新认识呼吸机及其性能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非常必要。分析了呼吸机的使用风险,重点阐述了呼吸机的概念以及当今呼吸机主要应用的模式与功能等。
关键词 呼吸机 通气模式 定容 正压通气 负压通气
下载PDF
具有高效过滤和恒定泄气量功能的无创正压通气面罩研制及功能测试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桃 徐钦 +1 位作者 张苜 任思睿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1年第2期144-149,共6页
目的研发一种具有高效过滤和恒定泄气量功能(EFCL)的无创正压通气(NPPV)面罩,并探讨其有效性。方法进行EFCL面罩发明设计,并完成其产品制造。将20例健康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面罩类型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EFCL面罩;对照组采用传统NPP... 目的研发一种具有高效过滤和恒定泄气量功能(EFCL)的无创正压通气(NPPV)面罩,并探讨其有效性。方法进行EFCL面罩发明设计,并完成其产品制造。将20例健康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面罩类型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EFCL面罩;对照组采用传统NPPV面罩和侧孔型呼气阀的组合。每个研究对象均采用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前后交叉研究。在标准化试验条件及呼气气道正压(EPAP)为5、10 cm H_(2)O条件下,监测两组面罩内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 CO_(2));吸气气道正压(IPAP)从5 cm H_(2)O逐步递增至10、15、20 cm H_(2)O时,监测两组各节点呼气阀泄气量;评价两组面罩操作性和舒适性。结果在相同EPAP水平(5 cm H_(2)O或10cm H_(2)O),试验组面罩内Pet CO_(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IPAP从5 cm H_(2)O逐步递增至20 cm H_(2)O时,试验组呼气阀泄气量维持相对恒定,对照组呼气阀泄气量则随IPAP压力增高而增加。两组面罩的操作性、舒适性均具有较高的满意率和一致性。结论EFCL面罩具有高效过滤和恒定泄气量的功能,为降低NPPV面罩应用中的交叉感染风险提供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SARI)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 无创正压通气(NPPV) 面罩 高效过滤 恒定泄气量
下载PDF
家兔离体肺恒流灌流负压通气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洪伟 温光楠 曾泽戎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90年第6期450-453,共4页
作者用9只家兔,取出肺脏,于体外用自体稀释抗凝血液进行灌流,采用负压通气方法,在控制灌流液流量率(133.33ml/min)恒定的条件下,在70min的灌流期内,灌流压力略有上升,但均不超过227kPa,肺重量略下降。模型稳定后10min测定灌流液pH值为7.... 作者用9只家兔,取出肺脏,于体外用自体稀释抗凝血液进行灌流,采用负压通气方法,在控制灌流液流量率(133.33ml/min)恒定的条件下,在70min的灌流期内,灌流压力略有上升,但均不超过227kPa,肺重量略下降。模型稳定后10min测定灌流液pH值为7.58±0.13,Po_2:36.57±9.43kPA,Pco_2:233±0.45kPa;灌流血液血球压积开始为24.13%±3.12%,结束为24.12%±3.04%,无明显改变(P>0.05);肺湿/干重比值(对照组为4.74±0.16;离体肺值为4.75±0.12,P>0.05);肺水含量与正常在体肺的相应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别。灌流70min内肺的外观形态大体现正常。上述结果表明,本实验所建立的模型在灌流期间内是稳定的,可信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体肺灌流 恒流灌流 负压通气
下载PDF
“┼”字型半紧闭式高频通气与常频通气效果对比 被引量:1
13
作者 梁治辉 朱冬敏 +3 位作者 王伯钧 卢玲静 夏春波 陈清义 《华夏医学》 CAS 2013年第3期451-453,共3页
目的:为了预防常频普通呼吸机通气下气道压力可能造成的气压伤和呼吸对抗,通过设计"┼"字型半紧闭式高频喷射通气对比常频普通呼吸机通气在麻醉中(自主呼吸完全消失)的通气效果,探讨低气道压下的高频喷射通气在麻醉中的安全... 目的:为了预防常频普通呼吸机通气下气道压力可能造成的气压伤和呼吸对抗,通过设计"┼"字型半紧闭式高频喷射通气对比常频普通呼吸机通气在麻醉中(自主呼吸完全消失)的通气效果,探讨低气道压下的高频喷射通气在麻醉中的安全性。方法:健康杂种犬8只,随机分为两组:麻醉后高频组(A组)予"┼"字型半紧闭式高频喷射通气;常频组(B组)予常频机械通气。观察动物自主呼吸完全消失情况下的通气效果并比较。结果:在麻醉后无自主呼吸条件下,两组均可维持正常血氧饱和度,但A组气道压力明显低于B组(P<0.05)。在两种呼吸机通气30min后,血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呼吸机均可促进CO2排出,pH值及PCO2(mmHg)无显著性差异,但A组的PO2(mmHg)更高(P<0.05),说明A组的通气效果更好。结论:半紧闭式高频通气可以达到较低的气道压力,亦可代替常频普通呼吸机,有效地保障麻醉中呼吸管理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喷射通气 常频机械通气 气道压 血气分析 动物犬
下载PDF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 被引量:1
14
作者 区秀燕 高绍衍 +2 位作者 袁小玲 董剑廷 刘晓青 《罕少疾病杂志》 2004年第6期16-18,共3页
目的探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世界卫生组织又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治疗。方法以2002年12月至2003年3月,我院及广州医学院第一附院临床诊断SARS并ARDS的12例患者为对象,回顾性分析呼吸机通气模式、糖皮... 目的探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世界卫生组织又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治疗。方法以2002年12月至2003年3月,我院及广州医学院第一附院临床诊断SARS并ARDS的12例患者为对象,回顾性分析呼吸机通气模式、糖皮质激素、深度镇静等方面的应用。结果压力控制模式(PCV)优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及双相气道正压通气(BIPAP),早期规律使用糖皮质激素可减少死亡率,深度镇静可减少气胸出现。结论PCV模式通气,早期规律使用糖皮质激素,深度镇静治疗SARS并ARDS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ARDS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糖皮质激素 SARS 镇静 早期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CPAP
下载PDF
呼吸机压力控制通气吸气策略仿真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贺少恒 程西云 《计算机与现代化》 2010年第9期179-181,190,共4页
作为呼吸机最基本的一种呼吸模式,压力控制通气的一个难题是如何保持平稳的呼吸压力平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引入呼吸机与肺部仿真模型,研究不同患者的压力控制通气策略。仿真结果表明,压力控制通气的吸气策略与患者肺时间常数存在... 作为呼吸机最基本的一种呼吸模式,压力控制通气的一个难题是如何保持平稳的呼吸压力平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引入呼吸机与肺部仿真模型,研究不同患者的压力控制通气策略。仿真结果表明,压力控制通气的吸气策略与患者肺时间常数存在一定联系,通过选取合适的控制参数,可以保持平稳的呼吸压力平台。这对呼吸机控制参数的选用和对呼吸机通气控制的进一步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机 压力控制通气 肺时间常数
下载PDF
两种通气模式对减重患者呼吸功能与动脉血气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孔繁一 马铃 《临床肺科杂志》 2019年第7期1199-1203,共5页
目的探讨定容通气模式和定压通气模式在腹腔镜下胃减容术患者中应用,对患者呼吸功能和血气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行腹腔镜下胃减容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定容通气组和定压通气组,比较通气前后两组患者呼吸功能、动... 目的探讨定容通气模式和定压通气模式在腹腔镜下胃减容术患者中应用,对患者呼吸功能和血气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行腹腔镜下胃减容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定容通气组和定压通气组,比较通气前后两组患者呼吸功能、动脉血气、血流动力学及氧合指数、呼吸指数。结果气腹前,两组患者Ppeak、Pplat、PetCO2及QS/QT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腹后,定压通气组患者Ppeak、Pplat、PetCO2及QS/QT水平变化程度显著低于定容通气组患者(P<0.05)。气腹前,两组患者PaO2、PaCO2、PH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腹后,定压通气组患者PaO2、PaCO2水平显著高于定容通气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PH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腹前,两组患者ABP、MAP、心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腹后,定容通气组患者ABP、MAP、心率显著低于定压通气组患者(P<0.05)。气腹前,两组患者氧合指数、呼吸指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腹后,定容通气组患者氧合指数、呼吸指数显著高于定压通气组患者(P<0.05)。结论定压通气在腹腔镜下胃减容术中应用,相对定容通气更能稳定患者呼吸功能、动脉血气及氧合指数,降低患者肺损伤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容通气 定压通气 胃减容术 呼吸功能 动脉血气
下载PDF
常频机械通气与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傅光华 谭清 +1 位作者 梁美嫦 余韶卫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8年第15期2321-2324,共4页
目的观察评价常频机械通气(CMV)与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8年2月期间罗定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98例,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给予CMV治... 目的观察评价常频机械通气(CMV)与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8年2月期间罗定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98例,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给予CMV治疗;观察组49例给予NIPPV治疗,并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92%比73.47%,χ^2=9.5245,P=0.0000);两组PaO2、SaO2均高于治疗前,而PaCO2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Pa0,高于对照组(t=1.7249,P〈0.05),PaC02低于对照组(t=4.5703,P〈0.05),但两组SaO2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419,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4.29%比59.18%,χ^2=21.2509,P〈0.05)。结论NIPPV治疗RDS提高了临床疗效,显著地改善早产儿的血气指标,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患儿的通气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常频机械通气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
下载PDF
机械通气中应用囊内压测定法疗效的系统评价
18
作者 朱小芳 李文强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13年第2期97-99,共3页
目的:评价在机械通气中应用囊内压测定法的疗效。方法:我们通过检索近10年Cochrane Library、Medline、Pubmed、Web of Science、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进行评价。研究者... 目的:评价在机械通气中应用囊内压测定法的疗效。方法:我们通过检索近10年Cochrane Library、Medline、Pubmed、Web of Science、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进行评价。研究者对纳入文献的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和资料提取,使用Review manager 5.0软件对符合质量标准的RCT行系统评价。结果:6个RCT共272名患者纳入研究,其中治疗组(使用囊内压测定法)135例,对照组(使用固定注气法)137例,2组患者均行常规对症支持治疗。系统评价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8h后气道损伤、8h后误吸呛咳、2d气囊破裂漏气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囊内压测定法可显著提高患者机械通气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内压测定法 固定注气法 机械通气
下载PDF
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5
19
作者 赵燕 《系统医学》 2018年第8期110-112,115,共4页
目的探讨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10月—2017年10月新生儿病房收治的350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作为该次的研究对象。根据患儿不同的通气治疗方式,将其分为NCPAP组(50例)和常... 目的探讨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10月—2017年10月新生儿病房收治的350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作为该次的研究对象。根据患儿不同的通气治疗方式,将其分为NCPAP组(50例)和常频机械通气(CMV)组(53例)。NCPAP组给予NCPAP治疗,CMV组给予CMV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并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及p H值变化进行比较,记录两组患儿在治疗期间呼吸机相关肺炎以及肺出血的发生情况。结果NCPAP组总有效率为86.00%,明显高于CMV组的73.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08,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PaO_2、PaCO_2及p H值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69、0.148、1.429,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PaO_2、PaCO2及PH值均有明显改善,且NCPAP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CM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661、13.361、18.107;t=37.481、8.046、8.139;t=7.408、6.321、13.487;P<0.05)。NCPAP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和肺出血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8.00%vs 28.30%,6.00%vs 1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45,P<0.05)。结论与CMV相比较,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的临床效果更佳,能有效的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频机械通气 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新生儿呼吸衰竭 疗效
下载PDF
某综合医院通风现状调查及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叶艳 《重庆建筑》 2013年第5期12-14,共3页
该文介绍了医院通风系统的功能和意义,分析了医院通风系统的设计和运营管理弊端。根据对某综合医院室内空气状况的调查分析,反映出医院室内空气质量普遍较差,灰尘浓度偏高,特别是表现在人体主观感觉上室内消毒水味和异味不满意率均超过... 该文介绍了医院通风系统的功能和意义,分析了医院通风系统的设计和运营管理弊端。根据对某综合医院室内空气状况的调查分析,反映出医院室内空气质量普遍较差,灰尘浓度偏高,特别是表现在人体主观感觉上室内消毒水味和异味不满意率均超过50%。要改善其通风效果不仅依赖于通风系统和技术上的革新,同时也需要政府部门对医院通风设计规程的进一步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 通风系统 主观调查 健康通风 热舒适通风 空气梯度压差 变风量系统 全空气定风量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