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SMIC-2近实时廓线反演对流层延迟及其质量分析
1
作者 胡方鑫 叶世榕 +3 位作者 罗佳 夏朋飞 曾旭平 马鑫程 《导航定位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7-35,共9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全球大气探测和极端天气预报的精度,提出一种气象、电离层与气候星座观测系统2代(COSMIC-2)近实时廓线反演对流层延迟方法:指出随着气象、电离层与气候星座观测系统2代(COSMIC-2)掩星探测深度的加深,通过掩星手段为地表... 为了进一步提高全球大气探测和极端天气预报的精度,提出一种气象、电离层与气候星座观测系统2代(COSMIC-2)近实时廓线反演对流层延迟方法:指出随着气象、电离层与气候星座观测系统2代(COSMIC-2)掩星探测深度的加深,通过掩星手段为地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观测站提供近实时先验天顶对流层延迟(ZTD)产品成为可能;采用COSMIC-2掩星Level 2近实时产品wetPf2大气湿度廓线获取掩星ZTD,并以欧洲中期数值天气预报中心第五代再分析资料(ERA5)作为参考,分高程、纬度、季节评估其反演精度。结果表明,COSMIC-2掩星反演天顶对流层延迟ZTD整体精度较高,10 km高程以下全球定位系统(GPS)信号反演ZTD精度较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信号更优;掩星反演ZTD精度随高程增加而提升,在0~1 km高程范围内精度最低,均方根(RMS)分别为11.33 mm(GPS)、11.54 mm(GLONASS);中低纬度区域(25°N—35°N)反演ZTD精度低于低纬(15°N—25°N)和中纬(35°N—45°N)区域,其中中纬区域精度最高,RMS分别为4.74 mm(GPS)、4.70 mm(GLONASS);掩星反演ZTD精度同样受季节影响,GPS/格洛纳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双模信号均在夏季反演精度最差,冬季反演精度最高,冬季RMS分别为4.15 mm(GPS)、4.18 mm(GLONA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电离层与气候星座观测系统2代(cosmic-2)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近实时掩星 天顶对流层延迟 质量分析
下载PDF
Influence of topography on the fine structures of stratospheric gravity waves:An analysis using COSMIC-2 temperature data 被引量:1
2
作者 JiaRui Wei Xiao Liu +2 位作者 JiYao Xu QinZeng Li Hong Gao 《Earth and Planetary Physics》 EI CAS CSCD 2024年第3期497-513,共17页
We derive the potential energy of gravity waves(GWs)in the upper troposphere and stratosphere at 45°S-45°N from December 2019 to November 2022 by using temperature profiles retrieved from the Constellation O... We derive the potential energy of gravity waves(GWs)in the upper troposphere and stratosphere at 45°S-45°N from December 2019 to November 2022 by using temperature profiles retrieved from the Constellation Observing System for Meteorology,Ionosphere,and Climate-2(COSMIC-2)satellite.Owing to the dense sampling of COSMIC-2,in addition to the strong peaks of gravity wave potential energy(GWPE)above the Andes and Tibetan Plateau,we found weak peaks above the Rocky,Atlas,Caucasus,and Tianshan Mountains.The land-sea contrast is responsible for the longitudinal variations of the GWPE in the lower and upper stratosphere.At 40°N/S,the peaks were mainly above the topographic regions during the winter.At 20°N/S,the peaks were a slight distance away from the topographic regions and might be the combined effect of nontopographic GWs and mountain waves.Near the Equator,the peaks were mainly above the regions with the lowest sea level altitude and may have resulted from convection.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even above the local regions with lower sea level altitudes compared with the Andes and Tibetan Plateau,the GWPE also exhibits fine structures in geographic distributions.We found that dissipation layers above the tropopause jet provide the body force to generate secondary waves in the upper stratosphere,especially during the winter months of each hemisphere and at latitudes of greater than 20°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POGRAPHY fine structures stratospheric gravity waves constellation observing System for meteorology ionosphere and climate-2(cosmic-2) dissipation layers
下载PDF
星基GNSS掩星事件预报方法分析
3
作者 刘宾 张绍成 +1 位作者 何友林 虢盛 《导航定位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58,共8页
针对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星基掩星观测时长通常仅有几十秒,特别是在升星掩星观测中,需要快速实现负高度角卫星信号的捕获跟踪,才能获得及时有效的掩星观测时长的问题,基于先验轨道信息辅助的开环跟踪技术,提出一种基于切线高度的掩... 针对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星基掩星观测时长通常仅有几十秒,特别是在升星掩星观测中,需要快速实现负高度角卫星信号的捕获跟踪,才能获得及时有效的掩星观测时长的问题,基于先验轨道信息辅助的开环跟踪技术,提出一种基于切线高度的掩星事件快速预报方法,以辅助掩星接收机快速捕获和跟踪GNSS掩星信号,从而保证掩星观测数据质量和有效观测时长:对地球局部曲率中心进行修正,得到更为精准的切线高度;然后设置掩星事件的判决条件,采用极值的方式快速预报出符合阈值的掩星事件;最后对全球内曲率中心和曲率半径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曲率中心的修正距离最大值可至45 km,曲率半径波动范围可达到65 km,足以影响掩星探测的准确预报。基于气象、电离层和气候星座观测系统(COSMIC-2)实测数据的仿真结果表明,掩星预报的全球定位系统(GPS)掩星漏报率低于3%,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掩星漏报率约14.5%,且预报掩星开始时间大多提前5~10 s;证明基于切线高度的掩星预报方法能够有效地应用于星基掩星事件的预报,以辅助接收机准确捕获和跟踪信号,提升掩星观测资料的数据量和有效观测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掩星 掩星预报 地球曲率改正 开环跟踪 气象、电离层与气候星座观测系统(cosmic-2)
下载PDF
用比湿数据及独立成分分析研究ENSO在对流层上层的响应
4
作者 李力 陈志平 《北京测绘》 2024年第3期305-311,共7页
基于2006—2016年气象、电离层与气候卫星观测系统(COSMIC)提供的level 2‘wetPrf’比湿数据集,首次提出了独立成分分析(ICA)联合低通滤波的方法提取对流层上层的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信号。结合现有的气象学研究与传统方法主成分分... 基于2006—2016年气象、电离层与气候卫星观测系统(COSMIC)提供的level 2‘wetPrf’比湿数据集,首次提出了独立成分分析(ICA)联合低通滤波的方法提取对流层上层的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信号。结合现有的气象学研究与传统方法主成分分析(PCA)的结果,分析了ENSO信号在对流层上层的响应。结果表明:ICA提取的ENSO信号具有更高的可靠性、有效性和可解释性,且得到了现有气象研究很好的支撑。该方法很好地分离出具有不同区域特征的源信号,凸显了这种基于信息理论的方法在ENSO信号提取方面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 气象、电离层与气候卫星观测系统 level 2‘wetPrf’比湿数据 独立成分分析
下载PDF
COSMIC掩星反演的水汽廓线质量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陈志平 罗佳 +1 位作者 肖晓 孙方方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01-206,共6页
利用2006—2012年北半球冬季低纬度地区(30°S^30°N)无线电探空站数据及全球大气成分和气候监测再分析数据对1000 h Pa^200 h Pa高度层的气象、电离层与气候星座观测系统全球定位系统掩星反演的比湿廓线进行了精度和可靠性验... 利用2006—2012年北半球冬季低纬度地区(30°S^30°N)无线电探空站数据及全球大气成分和气候监测再分析数据对1000 h Pa^200 h Pa高度层的气象、电离层与气候星座观测系统全球定位系统掩星反演的比湿廓线进行了精度和可靠性验证。结果表明,水汽对气象、电离层与气候星座观测系统掩星反演影响较大,尤其在中、低对流层及热带地区等水汽含量比较大的地区,且气象、电离层与气候星座观测系统掩星数据在850 hpa以下可能并不太适用于评估其他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电离层与气候星座观测系统 GPS掩星 比湿
下载PDF
利用GPS掩星资料反演大气重力波势能的方法 被引量:2
6
作者 于道成 徐晓华 《测绘地理信息》 2019年第6期35-37,113,共4页
介绍了利用GPS掩星资料反演大气重力波势能的方法,给出了从COSMIC(constellation observing system for meteorology, ionosphere and climate)干温廓线出发,扰动温度廓线提取及势能廓线反演的具体流程,进而对2011年夏季和冬季20~30 km... 介绍了利用GPS掩星资料反演大气重力波势能的方法,给出了从COSMIC(constellation observing system for meteorology, ionosphere and climate)干温廓线出发,扰动温度廓线提取及势能廓线反演的具体流程,进而对2011年夏季和冬季20~30 km重力波势能的全球分布及季节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与国内外已有文献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无线电掩星 COSMIC 重力波 势能
原文传递
中国区域COSMIC数据掩星反射信号特征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陈伟伟 熊永良 +1 位作者 徐韶光 高姝妹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9-196,共8页
掩星信号在传播过程中能够在地球表面发生反射,其反射信号中的低层大气信息在改进天气预报精准度和气候监测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应用价值。基于COSMIC(constellation observing system for meteorology,ionosphere and climate)掩星廓线资... 掩星信号在传播过程中能够在地球表面发生反射,其反射信号中的低层大气信息在改进天气预报精准度和气候监测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应用价值。基于COSMIC(constellation observing system for meteorology,ionosphere and climate)掩星廓线资料,提取了2011-2015年中国区域的包含反射信号的掩星廓线,揭示了廓线分布具有内陆少、海洋多的规律,且具有夏季少、冬季多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内陆地区冰雪覆盖和海洋表面更有利于掩星信号反射。将中国近海海域按照5°×5°格网划分,进一步分析了格网内含反射信号的掩星廓线百分比时间序列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提供的再分析水汽和温度数据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10°N以北海域,掩星廓线反射信号百分比与再分析水汽数据和再分析温度数据均呈现负相关(相关系数约为-0.28~-0.58);而在10°N以南海域,受南海季风影响,掩星廓线反射信号百分比与再分析水汽数据有一定程度的正相关(相关系数约为0.32~0.34),与再分析温度数据没有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掩星计划COSMIC 反射信号 再分析资料 相关性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