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niversality and Relativism of Human Rights from Perspective of International Covenant on Civil and Political Rights
1
作者 SUN SHIYAN 《The Journal of Human Rights》 2009年第4期13-15,共3页
There has been much discussion in the recent decade on the universality or particularity or relativism or on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universal values and standard systems and cultural diversity or pluralism. But mos... There has been much discussion in the recent decade on the universality or particularity or relativism or on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universal values and standard systems and cultural diversity or pluralism. But most of the discussions are concentrated on the abstract or conceptual terms, with few touching upon international human fights standards. This is strange, because the disputes will never end and it is impossible to arrive at any conclusions of value if discussions only focus on the different concepts and systems of different countries or civilizations instead of on what has been universally accepted or at least on the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treaties and the customary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laws that are binding to the great number of state par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iversality and Relativism of human rights from Perspective of International Covenant on Civil and political rights
下载PDF
The Human Rights Discourse and its Changes during the Early Establishment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From 1921 to 1927
2
作者 韩大元 LI Haile(译) 《The Journal of Human Rights》 2021年第2期251-267,共17页
during the early establishment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human rights became the ideal and goal pursued by the Chinese Communists,and the discourse of human rights was vividly reflected in multiform Party docume... during the early establishment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human rights became the ideal and goal pursued by the Chinese Communists,and the discourse of human rights was vividly reflected in multiform Party documents.The centennial history of the CPC parallels that of the Chinese people’s exploration,struggle,and practice of human rights.Based on the literature review of the changes of the CPC―human rights discourse from its founding period to the Great Revolution period,this paper expounds on the CPC’s human rights discourse and its expressions in the early days after the Party was foun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man rights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ivil rights Soviet-Russian Constitution
下载PDF
The Modernization of State Governance Will Promote Protection of Civil and Political Rights
3
作者 常健 《The Journal of Human Rights》 2015年第1期35-39,共5页
The modernization of state governance and innovation in governing measures will strengthen the protection of human rights in China, including civil and political rights. Firstly, legal control over public power will r... The modernization of state governance and innovation in governing measures will strengthen the protection of human rights in China, including civil and political rights. Firstly, legal control over public power will reduce arbitrary restrictions on civil rights. Secondly,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policy-making will provide more opportunities for citizens to exercise their political rights. Thirdly, governing by law will better guarantee equal protection of law for all people. Fourthly, an effective accountability mechanism will reinforce people's right of supervision. Lastly, innovation in governing measures will help identify and satisfy citizens' deman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man rights protection in China modernization of state governance civil and political rights
下载PDF
规制仇恨言论的国际法规则与实践
4
作者 孙世彦 姜居正 《人权研究》 2024年第2期1-26,共26页
许多国家都存在仇恨言论这一丑恶现象。尽管对于仇恨言论的概念并不存在普遍接受的定义,但国际社会一直高度重视对仇恨言论的规制,提供了若干规则,形成了相应实践。规制仇恨言论的国际法依据可分为四类,即限制表达自由的规则、禁止滥用... 许多国家都存在仇恨言论这一丑恶现象。尽管对于仇恨言论的概念并不存在普遍接受的定义,但国际社会一直高度重视对仇恨言论的规制,提供了若干规则,形成了相应实践。规制仇恨言论的国际法依据可分为四类,即限制表达自由的规则、禁止滥用权利的规则、禁止仇恨言论的规则和规定仇恨言论为国际罪行的规则。普遍性和区域性人权机构以及国际刑事司法机构适用这些规则,在规制仇恨言论方面形成了丰富的案例,且规则适用的重点均落脚于如何平衡对表达自由的保障和对仇恨言论的规制。规制仇恨言论的国内法律规则和实践与国际法律规则和实践相互影响,研究国际相关法律规则和实践对于理解各国相关法律规则和实践、形成规制仇恨言论的国际共识和标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仇恨言论 表达自由 公民及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消除种族歧视公约 欧洲人权公约
下载PDF
国家赔偿制度发展的宪法支撑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文正邦 邓华平 伍操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2-50,共9页
国家赔偿取得权、人权保障和政治文明分别是宪法支撑国家赔偿制度发展的“一体”和“两翼”。国家赔偿取得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国家赔偿制度的发展应当以保障国家赔偿取得权为重点。第四次修宪特别突出的“人权保障”和“政治文明”分... 国家赔偿取得权、人权保障和政治文明分别是宪法支撑国家赔偿制度发展的“一体”和“两翼”。国家赔偿取得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国家赔偿制度的发展应当以保障国家赔偿取得权为重点。第四次修宪特别突出的“人权保障”和“政治文明”分别对国家赔偿实体和程序制度的发展提供了宪法支撑,国家赔偿制度的修改必须体现这些宪法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 国家赔偿取得权 人权保障 政治文明 国家赔偿制度 《国家赔偿法》 中国
下载PDF
论宪法与政治文明 被引量:13
6
作者 李龙 豆星星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6,共4页
在政治文明史上 ,宪法的产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宪法是权利的保障书 ,人权是政治文明的终极关怀 ;宪法是民主政治的法律化 ,民主政治是政治文明的保障 ;宪法是治国之法 ,法治是政治文明的基本运作方式 ;宪法是宪政的前提 ,宪政是政治文... 在政治文明史上 ,宪法的产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宪法是权利的保障书 ,人权是政治文明的终极关怀 ;宪法是民主政治的法律化 ,民主政治是政治文明的保障 ;宪法是治国之法 ,法治是政治文明的基本运作方式 ;宪法是宪政的前提 ,宪政是政治文明的核心。宪法与政治文明相辅相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 政治文明 民主政治 人权 公民权利
下载PDF
“民法帝国主义”的虚幻与宪法学的迷思——第三只眼看“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的争论 被引量:21
7
作者 苗连营 程雪阳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9-138,共10页
我国宪法学界和民法学界曾就《物权法》(草案)没有规定"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是否属于形式违宪,展开过激烈的争论,而且这种争论并没有因《物权法》的通过而停息。分析双方共识难以达成的原因,进而找出一个较为合理的答案就显得... 我国宪法学界和民法学界曾就《物权法》(草案)没有规定"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是否属于形式违宪,展开过激烈的争论,而且这种争论并没有因《物权法》的通过而停息。分析双方共识难以达成的原因,进而找出一个较为合理的答案就显得重要而紧迫。尽管民法学出于对法治的向往和对市民社会的渴望,但由于选择了一种不是很合适的论证路径和方式,因而得出了一个值得商榷的结论。毫无疑问,在一国的法律体系中,只有宪法才是"惟一根本法"。但是,"宪法是根本法"却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在法律制定中有诸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之类的条款,宪法学界在此问题上的坚守可能是对"宪法是根本法"这一命题的误解。围绕《物权法》的制定所生发出来的学术争鸣既折射了我国法治建设所面临的种种复杂与艰难之境遇,也彰显了学科之间进行交流与沟通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权法 宪法与民法的关系 根本法 人权保障
下载PDF
论现行宪法与政治文明的亲和性 被引量:4
8
作者 李龙 刘连泰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14-120,共7页
政治文明与宪法具有天然的亲和性。人权问题是政治文明的终极关怀,宪法是这种关怀的最佳表达;民主政治是政治文明的基本保障,民主制度是宪法的重要内容;法治是政治文明的基本运作方式,宪法至上是法治之本。1982年宪法满足了立宪主义的... 政治文明与宪法具有天然的亲和性。人权问题是政治文明的终极关怀,宪法是这种关怀的最佳表达;民主政治是政治文明的基本保障,民主制度是宪法的重要内容;法治是政治文明的基本运作方式,宪法至上是法治之本。1982年宪法满足了立宪主义的普适性价值要求,又具有自己的特色,是中国政治文明史上的里程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文明 宪法 里程碑 人权 民主 宪法至上
下载PDF
试论第四次修宪对民族法制建设的积极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杨临宏 刘宁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18,共4页
第四次修宪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确立了一些新的理念和制度,对于我国的宪政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民族区域自治法》作为宪法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体化的规定以及援引宪法条文最多的基本法,宪法的这些修改必将对其产生影响。本文从“三... 第四次修宪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确立了一些新的理念和制度,对于我国的宪政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民族区域自治法》作为宪法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体化的规定以及援引宪法条文最多的基本法,宪法的这些修改必将对其产生影响。本文从“三个代表”思想、“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和保障人权入宪对民族区域自治理念和制度上影响的角度阐述了第四次修宪对《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指导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次修宪 民族法制建设 积极影响 《民族区域自治法》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三个代表” “三个文明” 时代发展 宪政建设 自治理念 保障人权 协调发展 基本法 宪法 具体化 指导性 意义 作为 修改 阐述
下载PDF
马克思政治解放思想的内在逻辑 被引量:4
10
作者 孙代尧 张端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4-10,共7页
马克思的政治解放思想首先是为了批判青年黑格尔派代表人物鲍威尔关于犹太人解放的观点而提出的。与鲍威尔的思路不同,马克思认为,宗教解放与政治国家的完成并不矛盾,政治解放的前提是先将宗教问题化为世俗问题。政治解放就是指国家从... 马克思的政治解放思想首先是为了批判青年黑格尔派代表人物鲍威尔关于犹太人解放的观点而提出的。与鲍威尔的思路不同,马克思认为,宗教解放与政治国家的完成并不矛盾,政治解放的前提是先将宗教问题化为世俗问题。政治解放就是指国家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市民社会从政治国家中解放出来。马克思用批判的眼光审视已经实现了政治解放的国家、市民社会和人权的本质,不仅从理论上指出要超越政治解放、实现人的解放,而且找到了实现这一变革的头脑和心脏即哲学和无产阶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政治解放 政治国家 市民社会 人权 人的解放
下载PDF
人权本源宪政理念的冲突与调适——我国加入《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宪法调整问题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杜承铭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617-621,共5页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和我国宪法在人权本源问题上的不同观点,导致了对实体性人权表述和理解上的差异,因此,协调二者在人权本源理念上冲突是我国加入《公约》面对的首要宪法调整问题。立足于中国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和我国宪法在人权本源问题上的不同观点,导致了对实体性人权表述和理解上的差异,因此,协调二者在人权本源理念上冲突是我国加入《公约》面对的首要宪法调整问题。立足于中国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社会现实,调适、建构起新的人权本源宪政理念,即人权是人自身所固有的、基于人自身的本性所产生的,因而是人应当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不是以法律、国家是否规定为转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人权本源 宪政理念 调适
下载PDF
宪法权利与民事权利关系辨 被引量:9
12
作者 曹治国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9-82,102,共5页
宪法是一国法律体系中的根本法,民法是对宪法在民事领域的具体化;但宪法又是公法,与作为私法的民法有本质上的区别。与此相对应,宪法权利与民事权利在性质、内容和行使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别,但宪法权利功能的变迁又使其有影响民事权利发... 宪法是一国法律体系中的根本法,民法是对宪法在民事领域的具体化;但宪法又是公法,与作为私法的民法有本质上的区别。与此相对应,宪法权利与民事权利在性质、内容和行使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别,但宪法权利功能的变迁又使其有影响民事权利发展的可能性。人权是整体法律体系的价值基础,人权入宪为宪法权利通过其体现的人权价值影响民事权利提供了法律基础,尽管如此,两者仍是不同性质的权利,宪法权利规范不能直接用于调整私人间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权利 功能变迁 民事权利 人权 价值基础
下载PDF
协商民主及其宪政价值——以支持政治协商制度为视角 被引量:16
13
作者 江国华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45-55,共11页
协商民主是一种以公民社会为背景,以自由主义、共和主义和社群主义等为理论渊源的重要民主形式;它与立宪政治在生存条件、运行范式和精神意蕴等方面具有诸多契合;它在弥补自由民主之缺陷、促进权力秩序之合理化和推动公民文化之发展等... 协商民主是一种以公民社会为背景,以自由主义、共和主义和社群主义等为理论渊源的重要民主形式;它与立宪政治在生存条件、运行范式和精神意蕴等方面具有诸多契合;它在弥补自由民主之缺陷、促进权力秩序之合理化和推动公民文化之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宪政价值。借助于协商民主及其宪政价值之研究,重新审视政治协商制度的宪政地位,对于支持和推动中国民主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商民主 立宪政治 政治协商 权力秩序 公民文化
下载PDF
宪政——人类法治文明的最高结晶 被引量:17
14
作者 文正邦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8-47,共10页
文章从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 ,实行法治关键要实行宪政立论 ,层层深入地阐析了宪政的涵义 ,宪政与宪法的关系 ,宪政的性质、特征及要义 ,宪政与民主、法治、人权的关系等重要问题。
关键词 宪政 法治文明 依宪治国 宪法 民主 人权
下载PDF
宪政民主制度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4
15
作者 冯向辉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14,共3页
宪法民主制度是由宪法性法律所功立的一种限制公共权力、保障公民有管理国家的平等权利的政治制度。其基本特征是:尊重基本人权但警惕人们循私和滥权;拥有至高无上权威的良好宪法;建立法治政治和有限政府;建立民主、高效、负责的政治体... 宪法民主制度是由宪法性法律所功立的一种限制公共权力、保障公民有管理国家的平等权利的政治制度。其基本特征是:尊重基本人权但警惕人们循私和滥权;拥有至高无上权威的良好宪法;建立法治政治和有限政府;建立民主、高效、负责的政治体制及其运行机制;保障公民的政治权利的真正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政民主制度 人权 宪法 有限政府 公民政治权利 特征 政治体制
下载PDF
论生态文明入宪后环境条款的整体性诠释 被引量:18
16
作者 王建学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8-79,共12页
生态文明入宪具有重大时代意义。这种意义的准确阐释不能割裂宪法环境条款的整体变迁,只有借助历史解释方法才能真正理解环境、发展与人权的关系。从内容上看,生态国策、环境人权和国家环保义务构成三位一体的环境规范整体,宜采用体系... 生态文明入宪具有重大时代意义。这种意义的准确阐释不能割裂宪法环境条款的整体变迁,只有借助历史解释方法才能真正理解环境、发展与人权的关系。从内容上看,生态国策、环境人权和国家环保义务构成三位一体的环境规范整体,宜采用体系解释方法实现三者的价值贯通与功能互补,由此,生态文明条款自身的效力与实施也得以强化。有必要探索宪法环境条款的释义学并构建环境宪法,填补环境立法的价值真空并实现环境法的内容统合。目前宪法环境条款主要通过立法得到实施,环境法的立法和解释应充分体现宪法价值,尤其是对环境人权的尊重和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环境人权 国家环保义务 部门宪法
下载PDF
论政治伦理中的人权理念 被引量:4
17
作者 彭定光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2-26,64,共6页
人权理念是政治伦理理念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有利于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和政治行为的道德化。合理的人权理念是以社会历史为根据的理念,它以基本人权与非基本人权为内容,旨在追求人权的实现。人权实现本身包括承认人权、尊重人权及保护人权... 人权理念是政治伦理理念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有利于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和政治行为的道德化。合理的人权理念是以社会历史为根据的理念,它以基本人权与非基本人权为内容,旨在追求人权的实现。人权实现本身包括承认人权、尊重人权及保护人权三个方面。实现人权既是个人的责任,又是社会群体的责任,更主要的是政府的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伦理 人权理念 根据 结构 实现
下载PDF
论梁启超的宪政思想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宜霞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116-122,共7页
梁启超的宪政思想内容极为丰富。在维新运动时期 ,其宪政思想主要是提倡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戊戌变法失败后 ,其宪政思想主要是重视宪法与国会、主张建立责任政府、实行真正的政党政治、推崇司法独立等等。梁启超认为其宪政... 梁启超的宪政思想内容极为丰富。在维新运动时期 ,其宪政思想主要是提倡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戊戌变法失败后 ,其宪政思想主要是重视宪法与国会、主张建立责任政府、实行真正的政党政治、推崇司法独立等等。梁启超认为其宪政思想实行的途径主要有 :开民智 ,新民德 ;“贤人”政治 ;国民运动。梁启超的宪政思想对当今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具有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宪政思想 民权 国会 宪法
下载PDF
宪政在政治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淑君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CSSCI 2004年第2期20-24,共5页
政治文明以民主政治制度为核心 ,以实施宪法、实行法治、制约权力为保障。宪政是以民主政治和法治为基础 ,是宪法规范及其实施并对具体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产生现实影响的产物 ,是现代政治文明进步的结果和标志。宪政对政治文明具有保障民... 政治文明以民主政治制度为核心 ,以实施宪法、实行法治、制约权力为保障。宪政是以民主政治和法治为基础 ,是宪法规范及其实施并对具体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产生现实影响的产物 ,是现代政治文明进步的结果和标志。宪政对政治文明具有保障民主政治的运行、建立和维护社会正常的政治秩序、制约政府权力、保护公民权利等方面的作用。树立宪政意识、实行法治和党的依法执政等是政治文明建设中急需完善的主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政体制 政治文明 民主政治制度 人权保障制度 法治建设 宪政意识 宪政精神 宪法 违宪审查制度
下载PDF
马克思对现代人权理论的贡献——基于《论犹太人问题》的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付子堂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6-80,共5页
作为马克思走向成熟时期的论著,《论犹太人问题》一直被视为其集中论述人权的著作。在这篇文章中,马克思对作为资产阶级革命之成果的政治解放进行了深刻分析,指出政治解放本身存在着局限性,此解放还不是人的解放。作为政治解放的成果,... 作为马克思走向成熟时期的论著,《论犹太人问题》一直被视为其集中论述人权的著作。在这篇文章中,马克思对作为资产阶级革命之成果的政治解放进行了深刻分析,指出政治解放本身存在着局限性,此解放还不是人的解放。作为政治解放的成果,人权也因为受制于政治解放本身的局限而体现出两面性。一方面,人权击碎封建等级的枷锁而还个体以自由和平等;另一方面,人权使个体囿于自己的自私自利而损害着政治国家的完整性。回到历史的视域则会发现,马克思对于人权的分析不仅指出了人权在当下的必然,也揭示了当下人权所内含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解放 人权 市民社会 人的解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