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理论模型与量表编制 被引量:8
1
作者 陈兆军 郭建鹏 吕帅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44-551,共8页
目的:编制适合测量我国大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量表。方法:通过文献分析建构大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理论模型,通过开放式问卷和专家咨询编制量表试测题项,分别对试测和重测回收的本科大学生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进而验证理论模型并确定大学... 目的:编制适合测量我国大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量表。方法:通过文献分析建构大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理论模型,通过开放式问卷和专家咨询编制量表试测题项,分别对试测和重测回收的本科大学生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进而验证理论模型并确定大学生社会情感能力正式量表。结果: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出大学生社会情感能力量表的4个因子:自我关系能力、他人关系能力、集体关系能力、负责任决策能力,累积解释总变异的74.202%;验证性因子分析表明,大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四因子结构模型拟合良好(χ^(2)/df=12.216,P<0.001,TLI=0.940,CFI=0.946,RMSEA=0.067),总体量表的克朗巴赫系数α为0.967,间隔半年的重测信度系数为0.443(P<0.01),效标关联效度分析显示大学生社会情感能力与学业浮力呈正相关关系(r=0.596,P<0.01)。结论:大学生社会情感能力是大学生建构与自我、与他人、与集体三重关系的能力,并做出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负责任决策的能力。据此编制的4个维度26个题项的大学生社会情感能力量表不仅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和重测信度,也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和效标关联效度,对评估我国大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发展水平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社会情感能力量表 三重自我建构 成年初显期 负责任决策
下载PDF
商品-模特距离及广告诉求对消费者评价的影响:性别的调节作用
2
作者 樊瑞琪 汪波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3年第2期65-86,共22页
广告中商品-模特距离和广告诉求在解释水平上匹配时,消费者评价更积极。三个实验检验了该匹配效应中性别的调节作用。实验1(模特在左,商品在右)发现,近距离下,可行性广告诉求引起更强的购买意愿;远距离下,结果相反。实验2(模特在右,商... 广告中商品-模特距离和广告诉求在解释水平上匹配时,消费者评价更积极。三个实验检验了该匹配效应中性别的调节作用。实验1(模特在左,商品在右)发现,近距离下,可行性广告诉求引起更强的购买意愿;远距离下,结果相反。实验2(模特在右,商品在左)发现,在远距离合意性(远距离可行性)广告诉求条件下,女性(男性)的商品态度更积极,购买意愿更强。实验3(模特在上,商品在下)发现,在远距离情况下,合意性广告诉求引起更积极的商品态度和更强的购买意愿;相比于可行性广告诉求,女性对合意性广告的评价更高,男性则更偏好可行性广告。综上,当模特在左商品在右时,商品-模特距离和广告诉求存在匹配效应;当模特在右商品在左时,匹配效应受到消费者性别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品-模特距离 广告诉求 性别 消费者评价 解释水平理论
下载PDF
哪种品牌拟人化形象更受偏爱——归属需要的调节效应及边界 被引量:55
3
作者 陈增祥 杨光玉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35-143,共9页
市场上存在着形形色色的品牌吉祥物或虚拟的品牌形象代言人,这种品牌拟人化的手段已广为实践采纳,本文将在品牌拟人化情境下探讨不同类型拟人化形象的作用。具体而言,文章借鉴刻板印象内容模型,提出热情型和能力型两种拟人化形象,并阐... 市场上存在着形形色色的品牌吉祥物或虚拟的品牌形象代言人,这种品牌拟人化的手段已广为实践采纳,本文将在品牌拟人化情境下探讨不同类型拟人化形象的作用。具体而言,文章借鉴刻板印象内容模型,提出热情型和能力型两种拟人化形象,并阐明个体的归属需要对消费者选择不同拟人化形象的影响机制。文章通过三个实验,采用不同方式启动消费者的归属需要,共同论证了在高(低)归属需要情境下,消费者更愿意购买热情型(能力型)的拟人化品牌;但上述效应只存在于低购买风险情境,当消费者遇到高感知风险时,无论个体处于何种归属需要水平,消费者都更倾向于购买能力型的拟人化品牌。本文推进了品牌拟人化与归属需要的研究进展,为品牌的拟人化形象设计和营销推广提供了相应的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人化形象 归属需要 社会排斥 自我建构 刻板印象内容模型
下载PDF
道德困境中行为判断的认知与情绪问题:从道德双加工模型到建构水平理论 被引量:15
4
作者 邱俊杰 张锋 《应用心理学》 CSSCI 2015年第3期271-280,共10页
早期道德哲学家围绕道德困境中当事人通过牺牲少数人的权益以维护多数人权益的行为是否适当的道德判断问题,形成了道义论和结果论两种对立的道德判断观。为消解此种对立,道德双加工模型(dualprocess model)提出,道德判断中认知与情绪过... 早期道德哲学家围绕道德困境中当事人通过牺牲少数人的权益以维护多数人权益的行为是否适当的道德判断问题,形成了道义论和结果论两种对立的道德判断观。为消解此种对立,道德双加工模型(dualprocess model)提出,道德判断中认知与情绪过程共存且彼此竞争,其中道义论判断受情绪过程驱动,而结果论判断受认知过程驱动。新近基于建构水平理论(construal level theory,CLT)的研究则认为,道德判断受对道德困境的建构水平影响,随着心理距离的延伸,人们更倾向于做出高水平建构的结果论判断,并排除了情绪过程在其中的作用。未来有必要通过干扰认知表征,并引入负性情绪阻断任务,来探讨认知与情绪过程对道德判断倾向的相对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困境 行为判断 双加工模型 建构水平理论 心理距离
下载PDF
中国人三重自我建构加工中的相对优先性:来自ERP的证据 被引量:8
5
作者 王沛 陈庆伟 +3 位作者 唐晓晨 罗俊龙 谈晨皓 高凡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72-1079,共8页
借助事件相关电位技术,采用启动范式的变式探讨了中国人三重自我建构的加工特点。结果发现,具体哪种自我建构占据加工优势取决于具体的加工阶段:早期加工阶段集体自我占加工优势;晚期加工阶段个体自我占加工优势;而在N2成分上,三种自我... 借助事件相关电位技术,采用启动范式的变式探讨了中国人三重自我建构的加工特点。结果发现,具体哪种自我建构占据加工优势取决于具体的加工阶段:早期加工阶段集体自我占加工优势;晚期加工阶段个体自我占加工优势;而在N2成分上,三种自我建构加工优势相当。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情境性假设,拓展了三重自我建构理论的研究,为该领域的理论争论提供了新的认知神经科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 三重自我建构理论 个体自我 关系自我 集体自我
下载PDF
关于非理性决策的建构水平理论评述——以最后通牒任务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振 杨邵峰 李颖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7期64-67,共4页
经典经济学理论认为,人类个体是自私且理性的,能够控制自己的非理性冲动,从而实现自我利益的最大化。"经济人"假设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与挑战。新近的认知—情绪双系统理论则将情绪驱动和认知控制置于非理性决策中利益权衡的两... 经典经济学理论认为,人类个体是自私且理性的,能够控制自己的非理性冲动,从而实现自我利益的最大化。"经济人"假设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与挑战。新近的认知—情绪双系统理论则将情绪驱动和认知控制置于非理性决策中利益权衡的两端,试图整合性地阐述非理性决策的内部机制。基于双系统理论,目前大多数研究者以建构水平为切入点,探讨决策情境在个体头脑中的表征方式对非理性决策的影响;未来关于非理性决策的研究应致力于探究人们表征决策情境的内在机制及其影响因素,并向应用方向发展,以帮助人们做出理性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理性决策 情绪-认知双系统理论 建构水平理论 最后通牒任务
下载PDF
乡土文学语言翻译的认知理据探析 被引量:2
7
作者 任智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9期80-84,105,共6页
从认知语言学的观点看,乡土文学语言的翻译是一个体认经验基础上的复杂的认知模式转换过程。汉英两种认知模式制约着译者对原文的识解和转换。译者需要从辖域和背景、视角、突显、详略度等四个维度识解原文的背景知识和认知模式;同时选... 从认知语言学的观点看,乡土文学语言的翻译是一个体认经验基础上的复杂的认知模式转换过程。汉英两种认知模式制约着译者对原文的识解和转换。译者需要从辖域和背景、视角、突显、详略度等四个维度识解原文的背景知识和认知模式;同时选择维持或改变原文的认知价元,即通过等价转换维持原文认知模式、增价转换突显原文映射关系、换价转换寻找译文认知理据和变价转换顺应译文认知习惯四种认知翻译策略,为原语映射关系在目的语心理空间寻找认知理据,实现原语和目的语认知模式的跨文化沟通,确保译文读者的认知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文学语言 翻译 认知模式 识解 认知价元 映射
下载PDF
时间解释水平理论研究述评 被引量:6
8
作者 李丹 尹华站 李祚山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4期88-93,共6页
时间解释水平理论探讨了人们对未来事件的反应会随着距离现在的时间长度变化而变化的机制。该理论一方面架起了时间心理学与决策心理学之间的桥梁,另一方面为人类的合理决策、最大收益提供了指导依据。文章首先介绍了时间解释水平理论... 时间解释水平理论探讨了人们对未来事件的反应会随着距离现在的时间长度变化而变化的机制。该理论一方面架起了时间心理学与决策心理学之间的桥梁,另一方面为人类的合理决策、最大收益提供了指导依据。文章首先介绍了时间解释水平理论的产生基础,即客体相异论、行为确认论及行为阶段论等,然后阐释了时间解释水平的内涵:人们运用抽象的心理模型对远的未来事件进行表征,即高水平解释;而对近的未来事件的表征则运用具体的心理模型,即低水平解释,并从目标分类,行为描述,解释水平特征,视觉任务以及行为决策等领域的实证研究对该理论假设进行了检验,接着描述了对事件行为结果的预测和评价的应用研究,最后指出时间解释水平理论的机制问题、时间解释水平的分段数量和影响因素问题及过去时间解释水平效应问题是将来研究的突破口,且指明了对国内研究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折扣 时间解释水平理论 预测 评价 时间认知分段综合模型
下载PDF
享乐和实用情景下消费者对产品差异化的偏好——属性可比性和解释水平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高成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1-101,共11页
提升属性的比较优势或开发独特属性是产品差异化的两种方案,企业需要针对不同的消费情景做出合理的选择。研究证明在实用消费情景下,消费者会更加关注产品的可比属性,倾向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而在享乐消费情景下,消费者会提高对不... 提升属性的比较优势或开发独特属性是产品差异化的两种方案,企业需要针对不同的消费情景做出合理的选择。研究证明在实用消费情景下,消费者会更加关注产品的可比属性,倾向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而在享乐消费情景下,消费者会提高对不可比属性的关注度,增加选择具有独特优势的产品。解释水平和消费情景交互影响消费者对产品差异的偏好:当解释水平与消费情景匹配时,上述效应被加强,反之则被削弱,信息加工流畅性起到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情景 产品属性 解释水平 加工流畅性 结构匹配模型
下载PDF
不同解释水平下工程变更决策的沉没成本效应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晋良海 李宬 +3 位作者 郑霞忠 郝胜 韩兰珍 梁巧秀 《管理工程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2-206,共5页
针对建筑企业在工程变更时产生的沉没成本问题,引入解释水平理论,构建解释水平与情景交叉的沉没成本效应四表格卡方检验模型,并借助对比实验手段分析决策主体沉没成本效应的差异,以揭示工程变更决策沉没成本效应规律。实验结果表明:(1)... 针对建筑企业在工程变更时产生的沉没成本问题,引入解释水平理论,构建解释水平与情景交叉的沉没成本效应四表格卡方检验模型,并借助对比实验手段分析决策主体沉没成本效应的差异,以揭示工程变更决策沉没成本效应规律。实验结果表明:(1)采用低水平解释,决策主体在面对生活情境或工程情境的沉没成本时,都会产生沉没成本效应;采用高水平解释,工程情境容易产生沉没成本效应,而生活情境很少产生沉没成本效应。(2)同一情境下,决策主体采用低水平解释比高水平解释更容易产生沉没成本效应;同一种解释水平下,决策主体在工程情境中比在生活情境中更容易产生沉没成本效应。研究结果可为工程变更决策主体的理性选择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变更 决策主体 沉没成本效应 解释水平 四表格卡方检验模型
下载PDF
“心理模型”与语篇连贯问题浅析
11
作者 李慧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154-156,共3页
"基于心理模型的常规推理"的理论框架对语篇连贯有较强的解释力。文章在该理论基础上提出语篇连贯的整体性识解假设,并从顺序和层级两方面来看该理论是如何加强了对语篇连贯的解释力。
关键词 篇章连贯 整体性识解 心理模型 解释力
下载PDF
认知视角下汉语“心”的空间隐喻结构分析
12
作者 周虹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56-59,共4页
拟建了一个代表汉语"心"的空间隐喻多维性基本结构模型,即文中的三维空间模型,旨在利用Talmy认知语义观中的"视角"系统为分析手段,来识解汉语"心"的多维度空间隐喻结构。视角的转换可以引发三维空间模型... 拟建了一个代表汉语"心"的空间隐喻多维性基本结构模型,即文中的三维空间模型,旨在利用Talmy认知语义观中的"视角"系统为分析手段,来识解汉语"心"的多维度空间隐喻结构。视角的转换可以引发三维空间模型在认知空间上的变化,从而表现出不同维度的空间概念化结构。"视角"系统对识解汉语"心"的多维度空间结构起到了重要作用,其包含的四种视角因素可以分别对识解产生影响,也可共同作用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空间模型 “视角”系统 识解 多维空间 “心”
下载PDF
认知决策中锚定效应的量子模型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中杰 王重鸣 《应用心理学》 CSSCI 2010年第1期35-41,共7页
文章回顾了锚定效应研究中个体层面和群体层面的相关文献,认为选择易得性模型理论能够很好地解释锚定效应的发生机制。同时,通过回顾决策认知领域的最新研究观点——量子模型,包括从只利用量子论空间性质到使用薛定谔方程的两种表述,阐... 文章回顾了锚定效应研究中个体层面和群体层面的相关文献,认为选择易得性模型理论能够很好地解释锚定效应的发生机制。同时,通过回顾决策认知领域的最新研究观点——量子模型,包括从只利用量子论空间性质到使用薛定谔方程的两种表述,阐述了这一领域的研究趋势。并通过为锚定效应建立量子模型(个体层面和两人层面),拓展了锚定效应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锚定效应 选择易得性模型 量子模型
下载PDF
政治术语翻译过程中的认知识解——以“新型大国关系”英译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红燕 王旭年 《外国语文研究》 2020年第3期69-77,共9页
认知翻译学的兴起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视角、新范式。本文着眼于译者翻译过程,结合认知语言学的认知识解相关理论,分析了“新型大国关系”六个具有代表性英译版本在翻译过程中的认知识解表征。研究发现,翻译过程中对该术语的意识形态内... 认知翻译学的兴起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视角、新范式。本文着眼于译者翻译过程,结合认知语言学的认知识解相关理论,分析了“新型大国关系”六个具有代表性英译版本在翻译过程中的认知识解表征。研究发现,翻译过程中对该术语的意识形态内涵识解过程由不成熟到成熟,其中译本的策略和倾向能够以认知识解的不同维度给予合理解释。识解演进过程反映为译文适切性的不断提高,证实了译者认知识解能力在翻译中的基础性作用。在政治术语翻译中,识解通过揭示术语潜在的意识形态而自上而下地提高译文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大国关系 政治术语 认知识解 认知翻译学
下载PDF
探寻中国人的多重互依自我:理论、挑战与整合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李抗 汪凤炎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45-250,共6页
为了全面理解中国人的互依自我内涵,整理相关文献后,发现主要有华人本土与跨文化两种研究取向及相关的多种典型理论,如差序格局理论、华人四元自我理论、道德自我理论、三重自我理论和文化会聚自我理论。这些理论适合解释不同类型的互... 为了全面理解中国人的互依自我内涵,整理相关文献后,发现主要有华人本土与跨文化两种研究取向及相关的多种典型理论,如差序格局理论、华人四元自我理论、道德自我理论、三重自我理论和文化会聚自我理论。这些理论适合解释不同类型的互依自我,并面临各自的挑战。在意义维持模型下对这些理论及互依自我类型进行了整理,发现中国人的互依自我是多层次的、动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依自我 差序格局 道德自我 三重自我 文化会聚自我
下载PDF
关系自我和集体自我在自我建构中的层级关系 被引量:3
16
作者 郑莹灿 肖子伦 +2 位作者 陈红 胡小勇 周欣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403-1409,共7页
三重自我建构认为,自我包含三个方面:个体自我,关系自我和集体自我。个体自我的核心地位已经得到诸多研究的证实,但关系自我和集体自我的层级关系还缺乏定论。越重要的自我,与积极信息的联系越紧密,以达到维持自尊、抵御自我威胁的目的... 三重自我建构认为,自我包含三个方面:个体自我,关系自我和集体自我。个体自我的核心地位已经得到诸多研究的证实,但关系自我和集体自我的层级关系还缺乏定论。越重要的自我,与积极信息的联系越紧密,以达到维持自尊、抵御自我威胁的目的。因此,采用内隐联想范式(IAT)验证对两种自我的积极联想,并对比两者积极联想程度以确定其层级关系。结果发现,相比非自我信息,被试对关系自我和集体自我均存在内隐的积极联想,从内隐的层面证实了关系自我和集体自我的存在。相比关系自我,被试对集体自我存在更强的积极联结,自我建构中的集体自我在内隐层面占据更为重要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重自我建构 关系自我 集体自我 IAT 内隐积极联想
下载PDF
理想化认知模型下的多模态隐喻研究
17
作者 侯雁慧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67-69,共3页
通过符号空间的拼接、叠加或整合,多模态隐喻得以在源域和目标域之间建立映射关系,构建整体意义,提供认知线索。理想化认知模型在两域映射关系建立及特征传递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在介绍理想化认知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多模... 通过符号空间的拼接、叠加或整合,多模态隐喻得以在源域和目标域之间建立映射关系,构建整体意义,提供认知线索。理想化认知模型在两域映射关系建立及特征传递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在介绍理想化认知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多模态隐喻的特征及识解机制,阐释了在多模态隐喻的识解过程中理想化认知模型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隐喻 理想化认知模型 源域 目标域 识解机制
下载PDF
三重自我建构的神经基础 被引量:3
18
作者 郑莹灿 陈红 +2 位作者 胡媛艳 胡小勇 周一舟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64-1470,共7页
三重自我建构理论(the tripartite model of self-construal)认为,自我包含三个方面:个体自我,关系自我和集体自我;三种自我同时存在。相比其他信息,三种自我均诱发了更强的N2(熟悉度指标)、P300(高级认知加工指标)成分以及MPFC等有关... 三重自我建构理论(the tripartite model of self-construal)认为,自我包含三个方面:个体自我,关系自我和集体自我;三种自我同时存在。相比其他信息,三种自我均诱发了更强的N2(熟悉度指标)、P300(高级认知加工指标)成分以及MPFC等有关自我加工的脑区;个体自我存在右脑优势,而集体自我则存在左脑优势。但其具体表征脑区,其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文化特异性,以及不同关系类型、群体范畴是否能进一步划分关系和集体自我等问题均有待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重自我建构 个体自我 关系自我 集体自我 神经机制
下载PDF
身份调和器理论:一个新的本土化自尊理论的提出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轶楠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0年第3期185-192,共8页
本文立足中国文化特点,采用本土化的“大小我”概念将三重自我构念(个体自我、关系自我和集体自我)相整合,针对中国人自尊的功能提出一种全新的诠释。鉴于高自尊建立的基础是个体能够按照其所处文化赞许的价值标准行事,同时中国人一直... 本文立足中国文化特点,采用本土化的“大小我”概念将三重自我构念(个体自我、关系自我和集体自我)相整合,针对中国人自尊的功能提出一种全新的诠释。鉴于高自尊建立的基础是个体能够按照其所处文化赞许的价值标准行事,同时中国人一直深受“中庸”与“和谐”等传统文化思想影响,所以只有当其小我的需要在大我的约束之中得到恰到好处的满足时,中国人才会拥有高自尊。因此,本文提出,中国人自尊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反映个体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调和好大小我间的关系,故称之为“身份调和器理论”,该理论对于揭示中国人自尊的内涵与机制,助力中国人自尊自信,积极向上社会心态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尊 三重自我 大我 小我
下载PDF
意义建构与识解中的语境研究——认知语境线索链模式探索
20
作者 蓝可染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64-70,共7页
当前语篇语境化意义研究大多未阐释意义识解过程中语境建构的心理表征和思维轨迹,因而使其理论方法和运作机制缺乏可证性及可描写性,更无法指导读者感性地把握语境的具体运作机制以及语义识解的操作理据与规律。认知语境线索链模式通过... 当前语篇语境化意义研究大多未阐释意义识解过程中语境建构的心理表征和思维轨迹,因而使其理论方法和运作机制缺乏可证性及可描写性,更无法指导读者感性地把握语境的具体运作机制以及语义识解的操作理据与规律。认知语境线索链模式通过把客观静态的语境具体对象化为若干有意义触发性的语境线索,从微观层面对语篇中概念或命题的语境化释义识解过程进行可描写、可阐释和可操作性研究,为读者推理语境义提供可操作性理据和技法体验,使意义推导过程更具层次性、逻辑性、关联性和程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境 认知语境线索链模式 意义识解过程 认知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