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红色文化与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 被引量:1
1
作者 梁燕飞 《陇东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54-58,共5页
通过对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红西路军和兰州战役为代表的甘肃红色文化精神内涵的分析,重新审视甘肃在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对于我们进一步利用好红色资源、发扬好红色传统,抓住战略转变、传承创新区建设、党史学... 通过对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红西路军和兰州战役为代表的甘肃红色文化精神内涵的分析,重新审视甘肃在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对于我们进一步利用好红色资源、发扬好红色传统,抓住战略转变、传承创新区建设、党史学习教育的历史机遇,履行传承红色基因的时代使命,激发潜力,推动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红色文化 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
下载PDF
“中华文明中轴带”提出的逻辑依据及建设目标和路径
2
作者 黄先开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9,共9页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文化精髓,对于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布局和世界百年未有...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文化精髓,对于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布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出建设“中华文明中轴带”,使之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文化地标、乡村振兴的新引擎、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从地理、历史、文化、生态、发展五个维度提出了建设“中华文明中轴带”的逻辑依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设目标和任务,具体包括建设中华文明和历史文化传承保护带、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创新样板、中华民族精神传承的新文化空间和中华文明黄金旅游带等。建设“中华文明中轴带”的主要路径包括加强顶层设计、全面布局重大文化工程、坚持系统治理和创新思维、打造红色教育和青少年研学实践平台、系统规划和营销中华文明基金旅游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明中轴带” 文化地标 传承创新 文化自信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论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传承与弘扬
3
作者 杨婷婷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12-16,共5页
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每一方面都有其丰富的内涵。连续性表现在中华文明的方方面面,最具代表性的是文字、历史书写和元典传承;创新性表现为守正创新与互鉴创新;统一性具体表现为发展上的共生共荣、认同上的交流融合和家国上的众志成城;包... 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每一方面都有其丰富的内涵。连续性表现在中华文明的方方面面,最具代表性的是文字、历史书写和元典传承;创新性表现为守正创新与互鉴创新;统一性具体表现为发展上的共生共荣、认同上的交流融合和家国上的众志成城;包容性表现为和合为念的价值追求、博采众长的德性精神、协和万邦的气概胸襟;和平性不仅仅表现为爱好和平,而且更强调“立人”“达人”。把握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丰富内涵,对于我们传承和弘扬优秀文明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明特性 文明传承与创新 “两个结合”
下载PDF
中医学术传承与创新之我见 被引量:4
4
作者 朱邦贤 尚力 黄博韬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4年第5期4-6,共3页
结合中医疾病体系及诊断规范管理上"重西轻中"等现象,分析中医学术传承与创新的形制与轨迹,探讨中医学术传承与创新的"不离之宗",提出中医各家学说学科建设在学术传承与创新中的历史使命。
关键词 中医学 传承 创新 学科建设 各家学说
下载PDF
生态文明建设视角的当代中国旅游地理创新探索 被引量:4
5
作者 杨载田 邱国锋 何清华 《湖南生态科学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57-61,共5页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已成为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中国人民的最大追求和奋斗目标.一直为国民经济主战场服务的中国旅游地理,生态文明建设必然为其教材建设的主体内容之一.该文结合《中国旅...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已成为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中国人民的最大追求和奋斗目标.一直为国民经济主战场服务的中国旅游地理,生态文明建设必然为其教材建设的主体内容之一.该文结合《中国旅游地理》(第四版)创新实际,仅就中国旅游地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教学内容体系构建及其构架进行了探索.参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教学内容构建 中国旅游地理教材创新
下载PDF
“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建设视域下甘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与开发 被引量:5
6
作者 芦平生 《当代教育与文化》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0-88,共9页
研究采用文献资料、田野实证等研究方法,阐述了甘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了甘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与开发的4点措施与建议。第一,盘点遗存:彰显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成果;... 研究采用文献资料、田野实证等研究方法,阐述了甘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了甘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与开发的4点措施与建议。第一,盘点遗存:彰显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成果;第二,原点开发:促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涵摄互通;第三,相成相续:凝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整体认知;第四,创新发展:助力建设幸福美好甘肃新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华夏文明传承创新” 少数民族 传统体育文化 保护与开发
下载PDF
增强学术自信构建中国特色的音乐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 被引量:5
7
作者 王州 王耀华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9,46,共6页
学术自信,是文化自信在学术研究和学术评价中的体现。我们应该以充分的学术自信,肯定中国音乐宝藏、中国音乐理论宝库、中国音乐文献、考古发现和前人研究成果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以及传承弘扬价值,继承中国音乐理论优良传统,让中国传... 学术自信,是文化自信在学术研究和学术评价中的体现。我们应该以充分的学术自信,肯定中国音乐宝藏、中国音乐理论宝库、中国音乐文献、考古发现和前人研究成果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以及传承弘扬价值,继承中国音乐理论优良传统,让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焕发出时代的青春;以高度的学术自信,克服"单向度接轨"的局限,提倡"双向度接轨",批判地借鉴外来音乐学研究的有益成份,推动和促进中国特色音乐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构建;增强学术自信,以中国实际为出发点,扎根于中华民族音乐优良传统,实现中华民族身份认同建构,以宽广的襟怀、阔大的气度,以自主性创新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具备继承性、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专业性的音乐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自信 有中国特色的音乐学科体系 学术体系 话语体系 继承传统 民族身份认同建构 借鉴吸收融合 双向度接轨 自主性创新
下载PDF
中国大学文化传承创新的路径探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黄英杰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1-66,共6页
中国大学的文化传承创新需要以大学文化的传承创新为基础,着眼于中国社会文化发展的现实情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以无限包容开放的态度和严谨的科学精神,吸收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文化因素并予以融合创造,在大学的职能和使命中实现人文文... 中国大学的文化传承创新需要以大学文化的传承创新为基础,着眼于中国社会文化发展的现实情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以无限包容开放的态度和严谨的科学精神,吸收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文化因素并予以融合创造,在大学的职能和使命中实现人文文化、科学文化和服务文化的传承创新,并大力弘扬和发展社会主义文明,为建立有机统一的中华民族文化、为人类整体文明的进步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学 文化传承创新 社会主义文明
下载PDF
儒家道德思想与公民道德建设 被引量:2
9
作者 段尊群 陈春萍 刘伟 《湘潭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28-31,共4页
儒家思想包括“仁、义、礼、智、信”等积极道德观,为当前的公民道德建设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在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时,既要继承儒家思想,汲取传统道德精华,使这些优良道德传统... 儒家思想包括“仁、义、礼、智、信”等积极道德观,为当前的公民道德建设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在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时,既要继承儒家思想,汲取传统道德精华,使这些优良道德传统与新的社会实际相辅相成,形成新的时代精神;又要紧密结合社会新的实际,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思想 公民道德建设 继承 创新 道德观
下载PDF
论生态文明建设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和中国传统文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灵芝 张锐戟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2期1-3,140,共4页
党的十八大报告的重要理论创新和亮点之一就是明确地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并对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作出了全新部署,这表明了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体现了党在执政理念上的不断发... 党的十八大报告的重要理论创新和亮点之一就是明确地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并对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作出了全新部署,这表明了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体现了党在执政理念上的不断发展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创新,同时也说明了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的始终坚持和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弘扬和发展,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华民族对子孙后代、对世界负责的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十八大 生态文明建设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中国传统文化 继承和发展
下载PDF
中华始祖文化与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新斌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17-22,共6页
中华始祖文化的核心,是以"三皇五帝"为代表的中华人文始祖,是中国文化的根源所在。其遗存分布广泛,但核心区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国家所强调的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重点也在这一区域。
关键词 始祖文化 华夏历史文明 传承创新
下载PDF
羲黄文化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区建设中的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汪受宽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1-8,共8页
以天水为中心的甘肃东部是以伏羲、女娲、黄帝为代表的先民长期生活的地区,是中华文明起源地之一,羲黄文化在这里有着厚重的积淀,留存着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这充分说明以天水为中心的甘肃东部,作为伏羲、黄帝故里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 以天水为中心的甘肃东部是以伏羲、女娲、黄帝为代表的先民长期生活的地区,是中华文明起源地之一,羲黄文化在这里有着厚重的积淀,留存着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这充分说明以天水为中心的甘肃东部,作为伏羲、黄帝故里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世界华人寻根祭祖的圣地。国务院批准在甘肃省建立华夏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建立以伏羲文化为核心的陇东南文化历史区,推动了羲黄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2013年是全面启动华夏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各项工作的阶段,为此,提出六个方面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羲黄文化 华夏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区 天水 甘肃
下载PDF
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人力资源支撑
13
作者 戴庞海 徐蒙蒙 马晓宁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18-23,共6页
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是中原经济区的五大战略定位之一,是中华民族特别是一亿多中原儿女光荣而又艰巨的历史任务,它的建设成功可以提升中原文化的软实力,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为此,各级政府和各有关方面须制订和采取有力措施,... 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是中原经济区的五大战略定位之一,是中华民族特别是一亿多中原儿女光荣而又艰巨的历史任务,它的建设成功可以提升中原文化的软实力,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为此,各级政府和各有关方面须制订和采取有力措施,大量培育和引进高层次人才,并建立科学灵活的人才使用、流动和激励机制,为各类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和优越的条件,确保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早日建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夏历史文明 传承创新区建设 人力资源
下载PDF
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中泾渭流域崆峒武术的机遇与挑战
14
作者 梁燕飞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6年第4期76-80,共5页
运用文献资料、访谈法、考察法和分析法等对甘肃省华夏文明创新区建设相关政策背景与政治导向以及对泾渭流域崆峒武术所属的神话传说文化、帝王文化、养生文化、军事文化和民族文化进行分析,建议形成正确的思想导向,抓住工作重点,统筹规... 运用文献资料、访谈法、考察法和分析法等对甘肃省华夏文明创新区建设相关政策背景与政治导向以及对泾渭流域崆峒武术所属的神话传说文化、帝王文化、养生文化、军事文化和民族文化进行分析,建议形成正确的思想导向,抓住工作重点,统筹规划;将渭流域崆峒武术文化品牌合理布局,避免文化资源重复使用,出现市场经济价值贬值;丰富充实文化内容,做大、做精、做强品牌;树立大市场、大旅游、大产业和大发展的战略意识,构建"两区""一网"大格局,最终使泾渭流域崆峒武术文化品牌大发展,形成武术文化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泾渭流域 崆峒武术 文化园 发展策略
下载PDF
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创新与拓展
15
作者 唐复柱 《贺州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41-44,共4页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取得的创新性成果;生态文明建设的确立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拓宽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视野,彰显了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指明...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取得的创新性成果;生态文明建设的确立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拓宽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视野,彰显了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创新 拓展
下载PDF
甘肃省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重大项目推进研究
16
作者 杨波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1期87-89,共3页
重大项目建设构建起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发展建设的主体框架,但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呈现出设计规划空挂、压力传导受阻、建设基础薄弱、资金投入不足、市场驱动乏力、智力支撑不强、项目推进受阻等问题,制约了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进程。... 重大项目建设构建起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发展建设的主体框架,但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呈现出设计规划空挂、压力传导受阻、建设基础薄弱、资金投入不足、市场驱动乏力、智力支撑不强、项目推进受阻等问题,制约了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进程。从完善协调机制,构建压力传导系统;明晰职能区划,理顺管理体制;设计规划科学,项目建设落地;项目建设强调原生态保护与开发,防止利益驱动文化断脉;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推进文化与金融的深度融合;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人才培育基地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加速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重大项目推进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省 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重大项目推进
下载PDF
华夏历史文明传承与创新论纲
17
作者 杨世利 《黄河科技学院学报》 2020年第9期25-32,共8页
华夏历史文明具有永恒的精神、理想和价值追求,具体的经济、政治、文化模式是不断变化的,理想是永恒的。不能把具体的模式等同于理想,也不能脱离具体的模式空谈理想。传承创新华夏历史文明,就是要弘扬华夏文明永恒的精神,创造出新的实... 华夏历史文明具有永恒的精神、理想和价值追求,具体的经济、政治、文化模式是不断变化的,理想是永恒的。不能把具体的模式等同于理想,也不能脱离具体的模式空谈理想。传承创新华夏历史文明,就是要弘扬华夏文明永恒的精神,创造出新的实现华夏文明精神的经济、政治、文化模式,只有创新,才能使古老的华夏文明焕发出青春与活力。要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就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其进行现代诠释。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在中国落地生根,是因为华夏文明为它提供了适宜的土壤。华夏文明之所以能够实现复兴,是因为马克思主义为它提供了现代形式。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是统一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诠释传统文化,是一篇大文章。只有把这篇文章做好,才能实现华夏文明的复兴,才能真正做到文化自觉、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夏文明 传承创新 现代诠释
下载PDF
电视传播与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
18
作者 贾志城 陈乖丽 《中国有线电视》 2016年第3期306-311,共6页
拥有声像兼备、视听觉融合、传播空域广、共享时域大等核心要素的电视传播,依然是互联网时代的社会媒介主要传播方式,它能够将甘肃的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进程推进到崭新的发展时期,能够发挥出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 拥有声像兼备、视听觉融合、传播空域广、共享时域大等核心要素的电视传播,依然是互联网时代的社会媒介主要传播方式,它能够将甘肃的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进程推进到崭新的发展时期,能够发挥出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良好媒体宣传意义,让全人类共享甘肃的文化遗产深层次挖掘研究成果,更多、更快地传递和普及文化遗产知识,这就是电视媒体的关键性、实践性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传播 甘肃华夏文明 文化遗产 传承创新
下载PDF
中原文化符号软实力与华夏文明传承创新研究
19
作者 李焕有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33-39,共7页
中原文化符号所蕴含的文化软实力极为强大,发掘、提升任重而道远。恰逢国务院确立中原经济区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之际,提出了中原文化符号软实力与文明传承创新结合的策略:文化符号核心价值系统的吸引力是华夏文明传承创新... 中原文化符号所蕴含的文化软实力极为强大,发掘、提升任重而道远。恰逢国务院确立中原经济区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之际,提出了中原文化符号软实力与文明传承创新结合的策略:文化符号核心价值系统的吸引力是华夏文明传承创新的灵魂;文化符号的社会行为模式凝聚力是华夏文化传承创新的动力源;文化符号传统典范及遗产的影响力是华夏文明传承创新的奠基石;文化符号的传播感染力是华夏文明传承创新的助推剂。进而得到中原文化软实力提升对落实华夏文明传承创新的启示:努力做到从“文化资源”到“文化生态”的转变;从“规划文化”到“文化规划”的转变;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文化符号 软实力 华夏文明 传承 创新
下载PDF
民族地区传统生态文化传承和发展——以新疆传统生态文化为例 被引量:5
20
作者 杨曙辉 杨鑫 +1 位作者 蒋欣 崔延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6期18-23,共6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大会的讲话中指出,“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生态兴则文化兴,生态衰则文化衰。”如何认识与理解这一重要论述,包括构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各个少数民族群体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传统生态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大会的讲话中指出,“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生态兴则文化兴,生态衰则文化衰。”如何认识与理解这一重要论述,包括构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各个少数民族群体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传统生态文化,特别是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如何看待、发现和利用少数民族地区丰富多样的生态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以新疆传统生态文化为例,在阐述民族地区传统生态文化的内涵与历史溯源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传统生态文化的传承困境与发展路径。同时提出,民族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当地传统生态文化中优秀的本土基因的传承与发展,而不是“去文化”的生态文明形式“构建”,传统生态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应落脚于绿色发展理念和“两山”理论的践行上,使生态文化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进而提出传统生态文化对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化 传承与发展 民族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