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ospects for Channel Construction of Sending Power from Westto East in the Next 10 Years
1
作者 张运洲 葛旭波 《Electricity》 2003年第1期6-9,共4页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planned power transmission from west to east through three channels. It presents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three channels and the problems need to be solved.
关键词 power from west to east power transportation power construction planning
下载PDF
面向教育强国建设的博士生教育:成效、问题与举措
2
作者 景安磊 钟秉林 +1 位作者 周海涛 林思雨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19,共7页
博士生教育是国民教育的最高端,全面提升博士生自主培养质量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关键支撑。面对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部署和高等教育的龙头作用,我国博士生培养在规模结构和整体质量、管理评价机制、导师队伍建设、资源配置优化、国外优... 博士生教育是国民教育的最高端,全面提升博士生自主培养质量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关键支撑。面对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部署和高等教育的龙头作用,我国博士生培养在规模结构和整体质量、管理评价机制、导师队伍建设、资源配置优化、国外优秀生源吸引力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面向教育强国建设,加快推动博士生培养高质量发展,宜稳步扩大博士培养规模,推动博士生教育提质增效;深化管理体制机制和评价改革,激发博士生人才队伍创新活力;加强导师职责岗位管理,打造一流博士生导师队伍;强化优质资源协同配置,促进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全面提高博士生自主培养能力,加快建立人才资源竞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生培养 教育强国建设 突出问题
下载PDF
国际中文教育助力教育强国建设的相关思考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春辉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24年第2期1-9,共9页
教育强国建设是当下中国的国家战略,国际中文教育既是整体教育的重要构成,又是助力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方面。国际中文教育之所以能提供助力,是因为它能增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增强国际影响力,培养国际化人才,构建全球... 教育强国建设是当下中国的国家战略,国际中文教育既是整体教育的重要构成,又是助力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方面。国际中文教育之所以能提供助力,是因为它能增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增强国际影响力,培养国际化人才,构建全球化教育体系,参与全球教育治理。而历史事实和国际经验也提供了助力的重要依据。目前来看,国际中文教育助力教育强国建设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进一步增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助力教育对外开放;讲好“三个故事”,助力中华优秀语言文化国际传播;创新国际人才教育模式,助力人才培养和双一流高校建设;发展国际中文教育数字化,助力教育数智化;完善国际中文教育规范标准体系,助力标准建设;构建国际中文教育三大体系,助力教育三大体系建设;建立全球中文教育网络系统,助力全球教育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建设 国际中文教育 语言治理 教育数字化 全球教育治理
下载PDF
基于新课标的新教材编研与应用(笔会)
4
作者 张春莉 王天平 +1 位作者 李洪修 余宏亮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0,共20页
加强基础教育教材建设,是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助推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础。需要针对新教材推行的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新问题、存在的政策盲点与实践缺位,建立强有力的课程改革支持体系,保障新教材使用工作的稳步推进。基础教育教材... 加强基础教育教材建设,是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助推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础。需要针对新教材推行的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新问题、存在的政策盲点与实践缺位,建立强有力的课程改革支持体系,保障新教材使用工作的稳步推进。基础教育教材要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建立多层次的教材建设制度;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构建自主性的教材资源体系;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形成立体化的教材服务体系。将重大主题教育有机融入教材,要立足学科教材的基本内容,覆盖不同主题要素,采用多元化渗透方式,统筹编排重大主题教育内容。随着教材研究规范化、学科化,教材学正在成为一门具有普适性的独立学科。探索教材学学科建设也是构建中国特色教材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实践创新之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教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教育强国建设 重大主题教育 教材学
下载PDF
高等教育与数字经济耦合发展的困局及“双适应”进路
5
作者 朱恬恬 杨菲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4-144,共11页
当前全球正迎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昭示了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新纪元。如何以数字经济新动能为契机,推动我国从人口大国到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升级至关重要。本文... 当前全球正迎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昭示了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新纪元。如何以数字经济新动能为契机,推动我国从人口大国到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升级至关重要。本文在数字鸿沟、人才结构布局、技术追赶与跨越方面研判高等教育与数字经济耦合发展的困局;在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以及强国建设时代背景下,洞悉高等教育与数字经济耦合逻辑;继而从数字化“新基建”“教育专业改进共同体”、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提出数字经济与高等教育“双适应”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数字经济 耦合系统 人才培养 教育强国建设
下载PDF
新时代我国职业启蒙教育课程建设:定位、逻辑和路径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敬杰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26,共8页
职业启蒙教育课程建设是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具体行动,是提升国民职业素养和培养多样化人才的重要途径。新时代我国职业启蒙教育课程建设应以秉持适应性人才预备教育、助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服务强国战略目标、积极参与全球教... 职业启蒙教育课程建设是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具体行动,是提升国民职业素养和培养多样化人才的重要途径。新时代我国职业启蒙教育课程建设应以秉持适应性人才预备教育、助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服务强国战略目标、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为科学定位,遵循“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梯次具化的目标逻辑、“生产劳动—职业(启蒙)教育—职业启蒙教育课程—职业启蒙教育课程建设”有序转承的演绎逻辑、“学校集中—多向协同—虚实融合—泛在延展”互嵌运行的形态逻辑、“教材编排—组织方式选择—角色调适—行动自觉—价值内化”动态推进的实施逻辑,并以“坚持思想引领,举旗定向”“凸显技术素养,筑牢底蕴”“拓展概念谱系,搭建框架”“延伸课程网链,拓展空间”“强化数字赋能,重塑生态”和“完善保障措施,提供支持”为推进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启蒙教育 课程建设 职业能力 适应性 人才强国
下载PDF
教育强国视域下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估体系构建:指标要素及着力点
7
作者 杨文杰 张珏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31,共8页
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估体系的构建是检验教育现代化程度、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抓手,对于完善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估功能、健全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估制度、丰富大国教育现代化治理理论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在新的历史时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估体系的构建是检验教育现代化程度、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抓手,对于完善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估功能、健全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估制度、丰富大国教育现代化治理理论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在新的历史时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区域教育现代化监测的实践问题、监测技术的创新等对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估提出了内涵升级、体系创新、工具与方法技术革新等诸多新挑战。为了适应教育强国建设的新需求,促进教育现代化监测功能的完善,提高监测评估实效,未来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估体系的构建需要重点关注现代教育体系建设、学生全面发展、学校教育发展、教育治理现代化、教育贡献度、国际影响力等指标,着力建立全国及区域性教育现代化动态监测评估系统、开发监测评估模型、重点支持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估中数字技术和智能技术的应用研究、建立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估预警预报与成果应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建设 教育现代化 教育治理现代化 监测评估 指标体系
下载PDF
教育强国背景下思政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研究
8
作者 袁希佳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47-50,118,共5页
思政教师队伍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中坚力量,其高质量建设尤为关键。文章从教育强国的战略高度出发,阐述了思政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的核心内涵,探讨了当前思政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存在职业认同降低、教学能力不足、教师教育... 思政教师队伍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中坚力量,其高质量建设尤为关键。文章从教育强国的战略高度出发,阐述了思政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的核心内涵,探讨了当前思政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存在职业认同降低、教学能力不足、教师教育不足等现实问题,从提升职业认同、强化教学能力和优化教师教育等方面提出针对性措施,旨在提升思政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构建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思政教师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思想政治教育 教师队伍建设 专业发展
下载PDF
职业教育强国建设的中国方案:定位、理念、内涵和路径
9
作者 王敬杰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6-13,共8页
职业教育强国是职业教育发展质量、服务贡献、民众满意度和国际影响力等强大且显著的国家,呈现出高质性、适应性、现代性、贡献大和国际化程度高等鲜明特征。职业教育强国建设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职业教育强国是职业教育发展质量、服务贡献、民众满意度和国际影响力等强大且显著的国家,呈现出高质性、适应性、现代性、贡献大和国际化程度高等鲜明特征。职业教育强国建设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需要,是实现教育、科技和人才等强国目标的关键支撑,是加快建设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职业教育的应有之义,是中国职业教育走向世界职业教育发展中心的有效保证。职业教育强国建设应坚持以人民中心、自信自立、系统全局、守正创新和开放共享的基本理念,聚焦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产教深度融合、高技能人才、“双师型”教师队伍和“数字化转型升级、扩优提质”五大支点探寻推进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强国建设 教育强国 高质量发展 中国特色 职业教育体系
下载PDF
弘扬“两路”精神与交通强国建设的关联机理与共进逻辑
10
作者 施丽红 郑颖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83-91,共9页
“两路”精神与交通强国建设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肇始于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发展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从二者的关联来看,“两路”精神是交通强国建设的重要力量来源,交通强国建设赋予“两路”精神鲜活的时代特征... “两路”精神与交通强国建设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肇始于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发展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从二者的关联来看,“两路”精神是交通强国建设的重要力量来源,交通强国建设赋予“两路”精神鲜活的时代特征;弘扬“两路”精神为交通强国建设提供充分精神动能,交通强国建设为弘扬“两路”精神提供宏大时空场景。立足共性特征,基于关联机理,可以看出二者的互构相融、同向共进需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的价值论立场,强化“两路”精神思想引领的认识论自觉,着眼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实践论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交通强国建设 “两路”精神
下载PDF
教育新基建赋能教育强国建设实践的思考与探索
11
作者 王艺婷 徐东辉 +2 位作者 孙为民 李夕海 刘霞 《高教学刊》 2024年第S02期1-5,共5页
党的二十大作出“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部署,成为推动我国教育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课题。该文从教育新基建赋能教育强国建设的角度出发,系统总结教育新基建概念提出的时代背景、重点领域、重要意义,分析教育新基建对我国教育领域... 党的二十大作出“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部署,成为推动我国教育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课题。该文从教育新基建赋能教育强国建设的角度出发,系统总结教育新基建概念提出的时代背景、重点领域、重要意义,分析教育新基建对我国教育领域可能引发的八个方面深刻变革,梳理世界教育强国应具备的六个方面典型特征,凝练教育新基建对教育强国建设产生的“四个加速作用”,结合当前各高校推动教育新基建实践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五个方面具体原则,理清我国教育新基建与教育强国战略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下步抓好教育新基建探索实践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新基建 教育强国 建设实践 思考 探索
下载PDF
国际中文教育类学术期刊的使命与担当——以《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为例
12
作者 王睿昕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24年第4期72-82,共11页
学术期刊为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及学科发展提供了学术交流、理论创新、思想传播的平台,也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作为专业性学术期刊,创刊20年来在发文数量、重要作者、发文机构等方面均... 学术期刊为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及学科发展提供了学术交流、理论创新、思想传播的平台,也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作为专业性学术期刊,创刊20年来在发文数量、重要作者、发文机构等方面均体现了超越区域、面向世界的发展趋势,通过对关键词分析也能清晰看到该刊物专栏建设、发文趋势上聚焦学术和与时俱进特征,因此提出了期刊在未来发展中应主动参与构建世界文明交流与互鉴,服务国际中文教育学科体系构建,助推教育强国创新发展,并推动专业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中文教育 学术期刊 事业发展 学科建设 教育强国
下载PDF
教育强国背景下基础教育国际化的新图景
13
作者 苑大勇 聂苏佳惠 《基础教育参考》 2024年第3期3-10,共8页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及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进教育强国和教育现代化建设,2023年12月2日,中国教育学会国际教育分会2023学术年会召开,年会以“投身教育强国建设、助力国际教育创...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及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进教育强国和教育现代化建设,2023年12月2日,中国教育学会国际教育分会2023学术年会召开,年会以“投身教育强国建设、助力国际教育创新”为主题,对基础教育的国际化特色发展、国际教育创新发展、教育对外开放与交流合作、教育的数字化转型、中国特色高品质学校建设、外语教育课程改革与教学创新、青少年国际理解教育与全球胜任力培养等议题展开学术交流与研讨。在建设教育强国的背景下,基础教育国际化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学校作为直接参与基础教育国际化建设的主体,在推动基础教育国际化进程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应主动投身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积极推进创新型人才培养,深化课程建设与课程改革,关注学生国际化素养的全面提高,扎实推进国际理解教育和全球胜任力教育,为着力构建中国基础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新图景奠定基础,为教育强国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国际教育 基础教育 国际教育分会 教育对外开放
下载PDF
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 被引量:11
14
作者 燕连福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6-52,共7页
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为驱动广大教师实现自我提升、自我塑造提供精神支柱,为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锻造更多“大国良师”提供精神动能,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提供精神引擎。就其奋斗方向而... 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为驱动广大教师实现自我提升、自我塑造提供精神支柱,为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锻造更多“大国良师”提供精神动能,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提供精神引擎。就其奋斗方向而言,以教育家精神引领广大教师既要讲政治,又要讲道德;既要讲传承,又要讲创新;既要热爱学生,又要胸怀天下。就其实践路径而言,要坚持政治导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目标导向,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坚持问题导向,持续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坚持效果导向,营造社会尊师重教良好风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家精神 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 建设教育强国
下载PDF
交通强国背景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探索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杰 洪玲 程曜彦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第2期49-52,共4页
交通强国战略对高校交通运输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和新目标。以交通运输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为例,概述了交通强国建设背景下在教学、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科普及文化建设等方面探索实践及取得的效果;并对未来的建设进行了展望,... 交通强国战略对高校交通运输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和新目标。以交通运输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为例,概述了交通强国建设背景下在教学、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科普及文化建设等方面探索实践及取得的效果;并对未来的建设进行了展望,提出了在实验平台建设、实验项目设计、教学队伍建设等方面任务和课题;指出了对标交通强国战略,落实新工科和卓越人才培养理念,不断推进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是交通运输工程上海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发展的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强国 交通运输 实验教学 示范中心
下载PDF
交通强国背景下的智能交通系统课程建设
16
作者 应申 何山 +4 位作者 蔡忠亮 李连营 董震 李必军 杨必胜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137-142,共6页
交通强国是我国重要战略目标,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是培养具备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一直是重难点。为落实交通强国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智能交通系统课程面向地理信息系统(GIS)方向与交通领域的学生,构建课程培养体系,使学生系统掌握GI... 交通强国是我国重要战略目标,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是培养具备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一直是重难点。为落实交通强国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智能交通系统课程面向地理信息系统(GIS)方向与交通领域的学生,构建课程培养体系,使学生系统掌握GIS技术理论以解决交通问题的能力。从系统性、科学性、技术性和实践性4个维度构建学生对智能交通系统知识。本课程突出课程思政元素、理工并举、校企结合的教学特色,学生由课堂走进企业和车间,达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相结合,进而完善学生对智能交通系统知识体系的理解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系统 交通强国 数字交通基础设施 自动驾驶 高精地图 课程建设
下载PDF
交通强国建设背景下中国“双碳”法律制度构建探析
17
作者 刘志 赵童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78-86,共9页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双碳”目标,既是交通强国建设下的绿色交通发展新要求,也是中国政府对国际社会作出的庄严承诺。从立法、执法与司法层面指出当前我国现行法与政策间缺乏对“双碳”目标协同增效、法律制度体系不完善、智慧执法能...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双碳”目标,既是交通强国建设下的绿色交通发展新要求,也是中国政府对国际社会作出的庄严承诺。从立法、执法与司法层面指出当前我国现行法与政策间缺乏对“双碳”目标协同增效、法律制度体系不完善、智慧执法能力不足、执法主体权责不明、司法审判机制建设不完备等问题。对此,提出我国有必要建立法律与政策的衔接,制定专门法搭建法律框架;提高执法人员的智慧执法能力,建立健全执法制度;强化审判体制机制建设,提高司法专业化水准,培养信息化智慧司法服务能力;多元并举保障“双碳”目标顺利达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强国建设 “双碳”目标 法律制度构建
下载PDF
教育强国与人的现代化发展 被引量:22
18
作者 范国睿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26,共22页
现代化是社会发展与文化变迁的演进过程,包括物质-技术层面的现代化、文化-制度层面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现代化的本质与核心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是一个从“家庭人”走向“社会人”、从“熟人”走向“公共人”、从“经验人”走向... 现代化是社会发展与文化变迁的演进过程,包括物质-技术层面的现代化、文化-制度层面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现代化的本质与核心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是一个从“家庭人”走向“社会人”、从“熟人”走向“公共人”、从“经验人”走向“知识人”、从“知识人”走向“智慧人”不断演进升华的历史渐进过程。当前,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复杂,不确定性因素增加,辩证审视经济、科技、人口与教育发展的现实发展水平与问题,有助于正确认识促进人的现代化发展的艰巨任务:经济增长乏力亟待通过科技创新转型升级,而原始创新能力不强、技术依赖问题突出、成果转化率偏低等问题严重制约着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的科技进步存在差距;人口出生率下降与人口负增长、人口老龄化加剧、劳动人口减少等人口数量与结构变化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深刻影响,亟待不断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的现代化发展,以“人才红利”代替“人口红利”;我国用接近世界平均水平的教育财政投入支撑着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但教育投入水平、国民平均受教育水平、人才竞争力都与发达国家水平、与建设现代化强国建设要求存在相当差距。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现代化的教育是促进人的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路径与方法,建设教育强国,走向促进人的现代化发展的教育变革,需要坚持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核心,深化教育改革发展;需要从协同推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战略入手,系统重构各级各类教育的内容与方法;需要在乡村振兴中促进农村教育改革发展,补齐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短板,着力提升农村人口现代化发展水平;需要以技术赋能教育,打造创新教育新业态,助力人的现代化智慧发展;需要建立与完善以促进人的现代化发展为核心的教育系统的支持与保障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国家建设 教育强国 科技强国 人才强国 教育现代化 人的发展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民航大学交通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方向探索 被引量:3
19
作者 常鑫 王超 +2 位作者 李龙海 张宇辉 曹悦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23年第4期159-161,共3页
随着民航领域前沿技术及学科理论应用技术交叉融合的发展,对民航高质量发展要求下交通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提出了迫切要求。文中结合“新工科”建设背景,创新理论与工程融合式教学改革新模式,坚持国家发展战略和技术产业变革引领,面向培养... 随着民航领域前沿技术及学科理论应用技术交叉融合的发展,对民航高质量发展要求下交通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提出了迫切要求。文中结合“新工科”建设背景,创新理论与工程融合式教学改革新模式,坚持国家发展战略和技术产业变革引领,面向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培养需求,提出民航院校交通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建设方向。通过民航特色交通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探索理论与工程融合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有效结合交通工程专业传统知识体系和民航智慧化技术应用方向,提升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同时让学生所学内容更加贴合实际工程应用,综合提升教学育人能力,支撑我国民航交通工程专业高质量人才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航强国 新工科 民航特色 交通工程 教学改革
下载PDF
氢能储运关键技术应用与对比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舒 《化工设计通讯》 CAS 2023年第4期154-156,共3页
目前我国可再生能源使用规模不断扩大,但依然还存在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不足问题,且并网储运困难。为此,有必要建立大规模储能系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因此讨论了氢能储运的各项关键技术应用,并加以对比分析,希望借此契机解决我国可再生... 目前我国可再生能源使用规模不断扩大,但依然还存在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不足问题,且并网储运困难。为此,有必要建立大规模储能系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因此讨论了氢能储运的各项关键技术应用,并加以对比分析,希望借此契机解决我国可再生能源储运现实困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能储运技术 技术特性对比 电能链 通过式干道加氢合建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