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共找到1,027篇文章
< 1 2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Catering Culture and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in Guizhou of China
1
作者 贺菊莲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1年第3期76-79,共4页
The paper pointed out that catering cultural resource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vitalizing Guizhou,promoting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innovating characteristic mountainous economy,increasing villagers' income ... The paper pointed out that catering cultural resource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vitalizing Guizhou,promoting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innovating characteristic mountainous economy,increasing villagers' income and constructing ecological civilization.It emphasized that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catering resources could contribute to promo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reservation of good ecology on condition that natural environment was not destroyed.Advantages and potentials for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catering culture in Guizhou had been analyzed,which lied in diversified food production methods,abundant food materials,obvious regionality,colorful national catering cultures,green foods and so on.It proposed that Guizhou catering culture had gained attention of relevant departments currently and had been developed to a certain degree.Its development status was introduced in brief.On this basis,it put forward relevant strategies,emphasized depending on government's guidance,stimulating villagers' activity,rooting in the soil of Guizhou historical culture,paying attention to establishment and protection of native catering cultural brand,and doing well in sales promo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UIZHOU CATERING CULTURE NEW country construction
下载PDF
Sustainability Impact o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Iraq as a Case Study
2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2012年第4期403-414,共12页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ntributes to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advancement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Ignoring sustainability during the cost estimating process associated with evaluation phase develops many problems 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ntributes to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advancement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Ignoring sustainability during the cost estimating process associated with evaluation phase develops many problems of conventional decision methodology used in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the most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This research focuses on sustainability which is the key factor in all decision making in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processes. Therefore, Iraqi construction industry should respond to sustainability as a leading indicator of its infrastructure rebuilding. Th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sustainability could help to manage the rebuilding of the destroyed public infrastructure during the disaster wars periods passed thru thirty years ago and also to modernize of private buildings and plants. Field study has been carried out by adopting personal interviews and questionnaires conducted with experts, experienced consultants and designers working in many design organizations. The data collected has been analyzed and the results obtained show a clear weakness in the field of sustainability understanding, practicing and implementation. Moreover, the design work in Iraq is suffering from a lack of scientific techniques and a lack in experience in the domain of sustainability field. This will take an integrated approach to study the impact of sustainability o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which encompasses both public and private sector perspectives for building and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nd the roles played by all the participants in the construction team (owners, contractors, design professionals, and other supporting profession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stainability concepts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ENGINEERING developing countries Iraq
下载PDF
Perception and Challenges for Sustainable Construc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North Cyprus Case
3
作者 Abbas Elmualim Dora Alp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2016年第4期492-500,共9页
Sustainable construction, together with sustainability, is a growing concern in developed countries in order to influence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s to make "achieving sustainability" in their projects a stringent p... Sustainable construction, together with sustainability, is a growing concern in developed countries in order to influence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s to make "achieving sustainability" in their projects a stringent prior objective. North Cyprus is a rapidly developing country with an annual economic growth of 7%. Construction became the leading sector within the economy after the boom in demand for holiday and retirement houses especially from English and German holidaymakers. Due to lack of government policy on sustainability, developers usually use traditional ways of construction, and the lack of an established link with international construction, which would help local developers be aware of the latest technology and sustainable building techniques, is the main challenges for North Cyprus construction sector to develop sustainable construction practi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nstruction industry North Cyprus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下载PDF
China to Construct An Innovative country in 2020
4
《China's Foreign Trade》 2006年第6期12-,共1页
  The National Mid and Long Period Program o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stresses that by 2020, the ratio of contribution of China' 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y progress to the economic growth should be...   The National Mid and Long Period Program o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stresses that by 2020, the ratio of contribution of China' 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y progress to the economic growth should be improved to60%, the ratio of R & D investment in GDP should be improved to 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a to construct An Innovative country in 2020 very
下载PDF
坚持强国与富民相统一——论周恩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思想之特色
5
作者 王家云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14-19,107,共7页
周恩来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就其思想而言,特色之一是坚持强国与富民相统一。他在成为中国共产党人之前,即主张强国与富民相统一。他成为中国共产党人之后,即便是在革命战争年代也坚持强国与富民相统一。中... 周恩来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就其思想而言,特色之一是坚持强国与富民相统一。他在成为中国共产党人之前,即主张强国与富民相统一。他成为中国共产党人之后,即便是在革命战争年代也坚持强国与富民相统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他坚持强国与富民相统一,并付诸强国与富民战略的谋划。研究周恩来坚持强国与富民相统一这一思想特色,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恩来 强国思想 强国与富民相统一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下载PDF
反腐败工作与党的基本路线的关系——基于改革开放以来的考察
6
作者 王冠 李雪勤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25年第1期29-39,共11页
中国共产党在致力于经济建设的同时,始终高度重视惩治腐败。纵观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基本路线和反腐败工作的演进历程,党的基本路线决定不同时期的反腐败方针;反腐败工作有力保障了党的基本路线的贯彻落实。经济建设过程伴生大量腐败,形成... 中国共产党在致力于经济建设的同时,始终高度重视惩治腐败。纵观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基本路线和反腐败工作的演进历程,党的基本路线决定不同时期的反腐败方针;反腐败工作有力保障了党的基本路线的贯彻落实。经济建设过程伴生大量腐败,形成复杂局面;反腐败工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保驾护航;经济转型升级阶段的反腐败斗争力度显著加大;发展是永恒主题,反腐败是永续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基本路线 反腐败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经济建设 改革开放
下载PDF
金融强国的核心要素、建设短板与发展建议 被引量:5
7
作者 何德旭 龚云 郑联盛 《证券市场导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2,50,共11页
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是党中央重大战略决策部署,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任务。金融强国应当具备强大的货币、强大的中央银行、强大的金融机构、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强大的金融监管、强大的金融人才队伍等关键核心金融要素。... 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是党中央重大战略决策部署,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任务。金融强国应当具备强大的货币、强大的中央银行、强大的金融机构、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强大的金融监管、强大的金融人才队伍等关键核心金融要素。我国已建成全球第二大金融体系,已是金融大国,但是距离金融强国要求仍有短板,包括资产扩张驱动发展模式亟待改革、金融市场资源配置功能亟需加强、金融体系国际化水平总体偏低、国际金融公共产品提供能力较弱。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下一步建议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完善市场机制、强化金融监管、夯实基础条件、做强主权货币、扩大金融开放、保障金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强国 核心要素 建设短板 现代金融体系
下载PDF
论教育家精神 被引量:13
8
作者 孙杰远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4-52,82,共10页
教育家精神是培养新时代大国良师、加快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精神力量。教育家精神在教师个体发展、教师队伍建设、社会教育境界等方面体现其内在价值体系。理想信念作为价值底色、道德情操作为重要尺度、育人智慧作为实践力量、躬耕态度... 教育家精神是培养新时代大国良师、加快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精神力量。教育家精神在教师个体发展、教师队伍建设、社会教育境界等方面体现其内在价值体系。理想信念作为价值底色、道德情操作为重要尺度、育人智慧作为实践力量、躬耕态度作为动力支持、仁爱之心作为情感基调、弘道追求作为发展方向,构成为教育家精神结构的生动表达。推动教育家精神之生发,需围绕教育家精神的本质和结构,以三“立”、三“教”、三“心”、三“情”为实践维度,进而充分展现中国教育家精神的独特性和时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家精神 教师队伍建设 教育强国
下载PDF
职业教育强国建设:内涵要义、多重逻辑与推进路径 被引量:38
9
作者 祁占勇 吴仕韬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5-176,共12页
职业教育强国建设是扎根中国实际、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合乎人民利益诉求的中国式教育发展新模式,底蕴深厚、内涵丰富。职业教育强国建设立足于中国国情,彰显了职业教育发展的时代本色和中国特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新时代推进职业教... 职业教育强国建设是扎根中国实际、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合乎人民利益诉求的中国式教育发展新模式,底蕴深厚、内涵丰富。职业教育强国建设立足于中国国情,彰显了职业教育发展的时代本色和中国特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新时代推进职业教育强国建设,要在把握培育现代化工匠强才、聚焦职业教育科创属性、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内涵要义基础上,遵循职业教育强国建设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话语逻辑,以立德树人、共同富裕、科教兴国为价值引领,从铺设职业教育提质育人的超越之道、绘制职业教育跨界融合的赋能蓝图、深化职业教育产教研相融的运行模式、建构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话语体系等方面着手,破解职业教育强国建设过程中的根本问题和重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强国 中国式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 人才强国 技术技能人才 科教兴国
下载PDF
区域国别法学的理论内涵与体系架构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晓君 董静然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26,共11页
区域国别法学作为新兴的交叉学科,在新时代法学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学科地位和时代价值,我国需要以问题为导向,在厘清该学科内涵与外延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科学系统的理论建设和学科建设。该学科是对特定国家或地区的法律制度和法律文化... 区域国别法学作为新兴的交叉学科,在新时代法学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学科地位和时代价值,我国需要以问题为导向,在厘清该学科内涵与外延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科学系统的理论建设和学科建设。该学科是对特定国家或地区的法律制度和法律文化进行研究,探究不同国家和地区法律体系的运行规律,从整体上把握该国或该地区的法律特点和法律发展方向,进而探寻不同法律制度之间的共同价值观念与契合点。区域国别法学要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与外交思想,服务于我国涉外法治建设,并为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作出贡献。该学科的人才培养,要打破常规,走跨学科、跨院系的协同创新之路,构建国别法律人才“双协同”培养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国别法学 涉外法治 学科建设 人才培养
下载PDF
“大教材观”与教材强国建设 被引量:3
11
作者 罗生全 吴志敏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3-212,共10页
建设教材强国不仅要建设人民满意的高质量教材体系,还要明确教材理论的相对独立性。为实现教材强国建设理想,应树立起系统、联系、全面、动态的“大教材观”,关注教材建设的全环节、全过程、全要素及其内在联系,有效促进强国战略融合发... 建设教材强国不仅要建设人民满意的高质量教材体系,还要明确教材理论的相对独立性。为实现教材强国建设理想,应树立起系统、联系、全面、动态的“大教材观”,关注教材建设的全环节、全过程、全要素及其内在联系,有效促进强国战略融合发展、学习型社会构建和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在“大教材观”视域下,当前的教材建设存在教材理论的话语区隔与自行其道、教材评价的孤立存在与标准虚设、教材类型发展的结构失衡与资源错配、教材使用过程的权责不清与通道不畅等问题,为实现强国理想,应以全场域的教材研究立场丰富中国教材话语体系,打造以时代新人培养为核心理念的教材供给体系,坚持行政主导构建立体均衡的教材格局,以及完善权责一致、多元协作的教材治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教材观” 教材强国 教材建设 教育强国 教育改革
下载PDF
基于新课标的新教材编研与应用(笔会)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春莉 王天平 +1 位作者 李洪修 余宏亮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0,共20页
加强基础教育教材建设,是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助推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础。需要针对新教材推行的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新问题、存在的政策盲点与实践缺位,建立强有力的课程改革支持体系,保障新教材使用工作的稳步推进。基础教育教材... 加强基础教育教材建设,是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助推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础。需要针对新教材推行的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新问题、存在的政策盲点与实践缺位,建立强有力的课程改革支持体系,保障新教材使用工作的稳步推进。基础教育教材要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建立多层次的教材建设制度;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构建自主性的教材资源体系;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形成立体化的教材服务体系。将重大主题教育有机融入教材,要立足学科教材的基本内容,覆盖不同主题要素,采用多元化渗透方式,统筹编排重大主题教育内容。随着教材研究规范化、学科化,教材学正在成为一门具有普适性的独立学科。探索教材学学科建设也是构建中国特色教材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实践创新之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教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教育强国建设 重大主题教育 教材学
下载PDF
数字服务贸易壁垒对贸易强国建设的影响——基于43个国家的面板数据 被引量:1
13
作者 田丽 项义军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9-98,共10页
我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把握发展主动权的战略性布局,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鲜明主题,贸易强国建设是我国当前国际贸易发展中的重要决策,需要深入研究并解决各种贸易壁垒,包括数字服务贸易壁垒。研究数字服务... 我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把握发展主动权的战略性布局,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鲜明主题,贸易强国建设是我国当前国际贸易发展中的重要决策,需要深入研究并解决各种贸易壁垒,包括数字服务贸易壁垒。研究数字服务贸易壁垒与贸易强国建设之间的关系对于推动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至关重要。对43个国家2014—2021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实证检验数字服务贸易壁垒与贸易强国建设之间的关系。研究显示,数字服务贸易壁垒显著抑制贸易强国建设,国家创新这一中介变量在数字服务贸易壁垒显著抑制贸易强国建设的过程中同样起抑制作用。通过相关异质性检验,数字服务贸易壁垒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贸易强国建设不产生显著影响,而对非“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贸易强国建设产生显著的抑制影响。因此,减少数字服务贸易壁垒、促进创新,特别是在非“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中,将是我国贸易强国建设过程中需要着重关注和改善的方向。为更好地适应数字时代的贸易环境,实现外贸高质量发展,向贸易强国迈进,应加强国际合作;进行数字技术研发与创新,降低技术壁垒带来的负面影响;推动数字技术培训和人才交流,打破技术壁垒;积极参与国际数字服务规则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服务贸易壁垒 “一带一路”共建国家 贸易强国建设 国家创新
下载PDF
历史·理论·实践:近代中国武术“强种救国”话语构建逻辑新探--以中央国术馆为中心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斌 陈振勇 叶云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54,共12页
从历史、理论、实践三重维度对近代中国武术“强种救国”话语构建的逻辑探赜,有助于深刻理解近代中国武术“强种救国”话语构建的内在逻辑和深层脉络。运用多重史料互证和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基于话语构建视角,以中央国术馆为中心,... 从历史、理论、实践三重维度对近代中国武术“强种救国”话语构建的逻辑探赜,有助于深刻理解近代中国武术“强种救国”话语构建的内在逻辑和深层脉络。运用多重史料互证和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基于话语构建视角,以中央国术馆为中心,围绕“强种救国”核心话语,探赜近代中国武术话语构建的三重逻辑。从历史逻辑看,在“国之病夫”的隐喻与“身之病夫”符号的共同作用下,所激发的尚武图强思潮,是近代中国武术“强种救国”话语构建的逻辑起点。从理论逻辑看,在救亡图存语境下,从国家、民族、社会三个层面,寄望通过对国民身体的征用、对民族体育的坚守和对武者身体的规训达至民族复振和国家强盛之目的,是近代中国武术“强种救国”话语构建的逻辑机理。从实践逻辑看,在国术救国历史主题叙事中,中央国术馆通过多种举措激活国民武术价值观念的认同机制、坚守传统筑牢国民武术文化自信的思想根基、国际推广构建民族文化符号和重塑国家形象,是近代中国武术“强种救国”话语构建的逻辑进路。以古鉴今,通过对近代中国武术“强种救国”话语构建的研究,提出中国武术应以国家意志为根本导向,以身国同构为逻辑理据,遵循民健国强发展进路的当代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术 中央国术馆 强种救国 近代武术 话语构建
下载PDF
教师教育强国建设的历史依据、时代诉求与战略举措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广 姜佳含 秦一铭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5-93,共9页
教师教育强国建设是教育强国建设持续繁荣的根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教师教育本体实践的历史贡献、学科发展的历史规律、伟大进程的历史经验决定了我国必须坚定地走教师教育强国之路。教师教育强国建设要回应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教师教育强国建设是教育强国建设持续繁荣的根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教师教育本体实践的历史贡献、学科发展的历史规律、伟大进程的历史经验决定了我国必须坚定地走教师教育强国之路。教师教育强国建设要回应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需求、应对未来社会发展对新质教师提出的创新要求以及破解教师教育自身主要矛盾的现实需求。锚定“双优先”战略定位、坚持“双提高”战略目标、明确“双激励”战略手段、突出“双进阶”战略要素、构建“双驱动”战略保障是中国特色教师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教师教育 中国式现代化 教师队伍建设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国际中文教育助力教育强国建设的相关思考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春辉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24年第2期1-9,共9页
教育强国建设是当下中国的国家战略,国际中文教育既是整体教育的重要构成,又是助力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方面。国际中文教育之所以能提供助力,是因为它能增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增强国际影响力,培养国际化人才,构建全球... 教育强国建设是当下中国的国家战略,国际中文教育既是整体教育的重要构成,又是助力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方面。国际中文教育之所以能提供助力,是因为它能增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增强国际影响力,培养国际化人才,构建全球化教育体系,参与全球教育治理。而历史事实和国际经验也提供了助力的重要依据。目前来看,国际中文教育助力教育强国建设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进一步增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助力教育对外开放;讲好“三个故事”,助力中华优秀语言文化国际传播;创新国际人才教育模式,助力人才培养和双一流高校建设;发展国际中文教育数字化,助力教育数智化;完善国际中文教育规范标准体系,助力标准建设;构建国际中文教育三大体系,助力教育三大体系建设;建立全球中文教育网络系统,助力全球教育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建设 国际中文教育 语言治理 教育数字化 全球教育治理
下载PDF
面向教育强国建设的博士生教育:成效、问题与举措
17
作者 景安磊 钟秉林 +1 位作者 周海涛 林思雨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19,共7页
博士生教育是国民教育的最高端,全面提升博士生自主培养质量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关键支撑。面对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部署和高等教育的龙头作用,我国博士生培养在规模结构和整体质量、管理评价机制、导师队伍建设、资源配置优化、国外优... 博士生教育是国民教育的最高端,全面提升博士生自主培养质量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关键支撑。面对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部署和高等教育的龙头作用,我国博士生培养在规模结构和整体质量、管理评价机制、导师队伍建设、资源配置优化、国外优秀生源吸引力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面向教育强国建设,加快推动博士生培养高质量发展,宜稳步扩大博士培养规模,推动博士生教育提质增效;深化管理体制机制和评价改革,激发博士生人才队伍创新活力;加强导师职责岗位管理,打造一流博士生导师队伍;强化优质资源协同配置,促进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全面提高博士生自主培养能力,加快建立人才资源竞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生培养 教育强国建设 突出问题
下载PDF
经济发展新格局下建设生物制造产业科技创新平台的路径与对策——基于北欧两国经验的比较
18
作者 王浩绮 周小力 +1 位作者 刘兆星 纪晓俊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9期117-122,共6页
为有效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在比较北欧国家瑞典和丹麦与中国生物制造产业发展异同点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两国围绕建设生物制造产业科创平台应对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压力的创新举措。基于瑞典重点发展以生物质能为代表的森林生物技术中心、T... 为有效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在比较北欧国家瑞典和丹麦与中国生物制造产业发展异同点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两国围绕建设生物制造产业科创平台应对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压力的创新举措。基于瑞典重点发展以生物质能为代表的森林生物技术中心、Testa中心和丹麦诺和诺德基金会建立生物可持续研究中心来发展生物制造产业技术的成功经验,提出加大政府引导力度、扩大资金投入、增强企业主体地位、探索创新运行管理模式、集聚国际优势团队打造成果转化长效机制等建设生物制造产业科创平台的路径与对策,以促进我国从生物制造大国向强国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经济 生物制造产业 科创平台建设 北欧国家
下载PDF
加强法治建设,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筑牢基石
19
作者 周洪宇 方皛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2,共12页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统筹推进其一体化发展,基础在于加强法治建设。应立足中国实际,遵循法治规律,坚持顶层设计和法治实践相结合,聚焦党和国家的战略规划,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人民群...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统筹推进其一体化发展,基础在于加强法治建设。应立足中国实际,遵循法治规律,坚持顶层设计和法治实践相结合,聚焦党和国家的战略规划,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人民群众关切的重点问题,以及法律制度的空白点和冲突点,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大领域的法治建设,具体措施为:统筹推进教育法治建设,优先加快教育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科技法律体系,以专项立法助力新兴技术的重点突破;夯实人才领域法治基石,营造以人为本、开放包容的人才发展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科技强国 人才强国 教育法治建设 科技法治建设 人才发展环境
下载PDF
区域国别研究人才培养新论
20
作者 汪诗明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29,共13页
区域国别学正式成为交叉学科门类下的一级学科,为区域国别研究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也创造了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学术氛围。人才培养与学科内涵及功能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关联:人才培养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学科内涵形塑的,学... 区域国别学正式成为交叉学科门类下的一级学科,为区域国别研究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也创造了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学术氛围。人才培养与学科内涵及功能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关联:人才培养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学科内涵形塑的,学科功能则决定了人才培养类型,学科制仍是目前区域国别研究人才培养的主导模式。鉴于学科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面对各种可知或未知因素的挑战,故作为一门新学科,区域国别学在学科建设方面要系统谋划,把培养区域国别研究的“通才+专才”视为学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国别学 学科建设 人才培养 通才 专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