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7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Knowledge and Perceptions of Energy Alternatives, Carbon and Spatial Footprints, and Future Energy Preferences within a University Community in Northeastern US
1
作者 Joanna Burger Michael Gochfeld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2013年第4期322-331,共10页
Our overall research aim was to examine whether people distinguished between the spatial footprint and carbon footprint of different energy sources, and whether their overall “worry” about energy types was related t... Our overall research aim was to examine whether people distinguished between the spatial footprint and carbon footprint of different energy sources, and whether their overall “worry” about energy types was related to future developed of these types. We surveyed 451 people within a university community regarding knowledge about different energy sources with regard to renewability and spatial and carbon footprints and attitudes about which energy type(s) should be developed further. Findings were: 1) Gas, oil and coal were rated as the least renewable, and wind, solar and hydro as the most renewable;2) Oil and coal were rated as having the largest carbon footprint, while wind, solar and tidal were rated the lowest;3) There were smaller differences in ratings for spatial footprints, probably reflecting unfamiliarity with the concept, although oil and gas were rated the highest;4) Energy sources viewed as renewable were favored for future development compared with non-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and coal and oil were rated the lowest;5) Worry-free sources such as solar were favored;and 6) There were some age-related differences, but they were small, and there were no gender-related differences. Overall, subjects knew more about carbon footprints than spatial footprints, generally correctly identified renewable and non-renewable sources, and wanted future energy development for energy sources which were less worried about (e.g. solar, wind). These perceptions require in-depth examination in a large sample from different areas of the coun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ERGY Sources preferenceS Survey Ecological FOOTPRINT carbon FOOTPRINT SPATIAL FOOTPRINT
下载PDF
计及经济性和低碳性的光储充一体化电站多目标优化配置 被引量:1
2
作者 程杉 刘延光 +2 位作者 刘炜炜 王灿 李振兴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7-155,共9页
为充分挖掘光储充一体化电站经济效益及碳减排效益,实现站内组成单元合理配置,文中提出一种计及经济性和低碳性的光储充一体化电站多目标优化配置方法。首先,根据充电站内各模块的功能及需求,探究光储充电站中碳排放的来源,建立站内各... 为充分挖掘光储充一体化电站经济效益及碳减排效益,实现站内组成单元合理配置,文中提出一种计及经济性和低碳性的光储充一体化电站多目标优化配置方法。首先,根据充电站内各模块的功能及需求,探究光储充电站中碳排放的来源,建立站内各模块成本、碳排放的数学模型。然后,以系统年投资运行成本和碳排放量最小为目标,使用基于三黑洞捕获策略的多目标粒子群算法,对不同负荷场景下电站各组成模块进行优化配置,得出各场景下电站各组成模块的最优配置方案。对比结果表明,文中所提方法可有效降低规划运行时的成本和碳排放量,提高电站经济及环境效益。最后,采用逼近理想解排序法得出最优场景下的折衷优化方案,可为当前光储充一体化电站的投资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量优化配置 车网互动 有序充放电 多目标优化 碳排放 逼近理想解排序法
下载PDF
碳交易机制下双渠道供应链定价与协调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长琼 田仁久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24年第1期196-204,共9页
文中运用博弈论求得了集中决策和分散决策下双渠道供应链最优定价决策和单位碳减排决策,分析了碳交易价格、消费者渠道偏好和低碳偏好对最优决策的影响,采用了收益共享-成本分担契约协调供应链,并通过数值算例验证了模型和结论的有效性... 文中运用博弈论求得了集中决策和分散决策下双渠道供应链最优定价决策和单位碳减排决策,分析了碳交易价格、消费者渠道偏好和低碳偏好对最优决策的影响,采用了收益共享-成本分担契约协调供应链,并通过数值算例验证了模型和结论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条件下,两种渠道的定价均随碳交易价格的增加而降低;线上直销渠道价格与线上渠道偏好成正相关,线下零售渠道价格则相反;合理的碳交易价格、渠道偏好和低碳偏好有助于碳减排和供应链整体利润的提高;集中决策下单位产品碳减排量和供应链整体利润均高于分散决策时;收益共享-成本分担契约能使供应链成员的利润实现Pareto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交易机制 消费者偏好 双渠道供应链 定价协调
下载PDF
电力用户侧能源优化碳普惠体系设计及应用
4
作者 黄莉 任禹丞 +2 位作者 周赣 陆婋泉 朱庆 《电网与清洁能源》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0-79,共10页
碳普惠是一种引导广大公众践行节能减碳行为的新型激励机制。针对电力客户能源优化节碳潜力大但缺少常态化激励的问题,以碳普惠底层运行逻辑为指导开展电能用户能源优化碳普惠体系设计。首先面向碳减排方法学开发,从电力用户能源优化的... 碳普惠是一种引导广大公众践行节能减碳行为的新型激励机制。针对电力客户能源优化节碳潜力大但缺少常态化激励的问题,以碳普惠底层运行逻辑为指导开展电能用户能源优化碳普惠体系设计。首先面向碳减排方法学开发,从电力用户能源优化的减排机理分析出发,梳理了4类10种低碳行为,接着设计了政府监管下电网企业主导且多方参与下的碳普惠机制,并进行碳普惠服务平台技术架构设计;然后针对电动汽车能源替代场景构建了碳减排和碳积分计算模型;最后以江苏电动汽车碳普惠实践为例进行碳普惠应用效果分析,碳普惠实施后充电量增长2 123 k W·h,合计减碳量37 068 kg,站均碳积分激励系数为7.36%。算例表明碳普惠体系设计合理且对电动汽车移峰填谷起到较好的激励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优化 碳普惠 方法学 碳普惠机制 碳积分 碳定价
下载PDF
碳中和目标下的机构投资者持股偏好研究——来自绿色债券的证据
5
作者 刘斯琴 祁怀锦 刘艳霞 《证券市场导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7-79,共13页
绿色债券是为企业绿色转型以及碳中和相关技术提供资金支持,促进绿色低碳化发展的新型融资工具。本文以企业发行绿色债券作为主动承担碳中和责任的观测指标,分析其对机构投资者持股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发行绿色债券后机构投资者... 绿色债券是为企业绿色转型以及碳中和相关技术提供资金支持,促进绿色低碳化发展的新型融资工具。本文以企业发行绿色债券作为主动承担碳中和责任的观测指标,分析其对机构投资者持股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发行绿色债券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显著提高,其中长期稳定型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变化更为显著;绿色债券“绿色”程度越高,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表明碳中和目标下,机构投资者具有一定绿色偏好。机制检验发现,媒体关注和获取战略性资源是企业发行绿色债券以吸引机构投资者的两个重要渠道。横截面分析显示,上述结果在国有企业、信息质量较高、社会责任水平较高样本中更为显著。此外,发行绿色债券还能带来更高的超额回报。本文结论不仅为机构投资者绿色偏好提供了经验证据,还为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体系以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绿色债券 机构投资者 绿色偏好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考虑各方努力水平的生鲜供应链网络均衡研究
6
作者 郭文强 梁蕴泽 郭金忠 《工业工程》 2024年第3期147-158,共12页
为探讨不同竞争与合作模式下生鲜供应链成员最优努力水平、消费者低碳偏好和原材料产能约束对生鲜供应链利润的影响,本文结合生鲜产品易腐性、季节性的特点,以多个供应商、制造商、零售商及需求市场组成的生鲜供应链为研究对象,利用网... 为探讨不同竞争与合作模式下生鲜供应链成员最优努力水平、消费者低碳偏好和原材料产能约束对生鲜供应链利润的影响,本文结合生鲜产品易腐性、季节性的特点,以多个供应商、制造商、零售商及需求市场组成的生鲜供应链为研究对象,利用网络均衡的方法构建供应链网络模型,并设计基于对数二次型逼近的算法求解。研究结果表明:当所有生鲜供应链成员协同努力时,一定程度的努力投入能够使相关成员及供应链整体利润达到最优;当生鲜供应链各层级之间协同努力时,供应商和零售商努力水平的提高更有利于整体利润最大化;当生鲜供应链成员各自努力时,决策者需密切关注竞争对手或其余层级成员的努力水平;消费者低碳偏好的增加有利于提升制造商利润,但对供应商与零售商利润的改善有限;原材料产能约束能够使供应商利润得到较为显著提升,但并不利于改善其余供应链成员利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鲜供应链 低碳偏好 网络均衡 努力水平 产能约束
下载PDF
产能约束下考虑碳税和低碳偏好的供应链新/再制造品减排决策和协调 被引量:4
7
作者 朱晨 马静 张骥骧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17-729,共13页
为了研究碳税、低碳偏好和产能约束对碳减排的影响,建立了双寡头制造商和零售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博弈模型。在分散情形下利用Stackelberg理论对比分析了3种不同决策情形来研究产能约束下低碳偏好和碳税对新/再制造产品定价、减排和利润... 为了研究碳税、低碳偏好和产能约束对碳减排的影响,建立了双寡头制造商和零售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博弈模型。在分散情形下利用Stackelberg理论对比分析了3种不同决策情形来研究产能约束下低碳偏好和碳税对新/再制造产品定价、减排和利润的影响,接着以联合决策的最优解为基准设计契约来实现供应链的Pareto优化。结果表明,产能约束下的低碳偏好和碳税政策均可有效促进制造企业的碳减排行为,同时使供应链成员提高其定价策略;产能增大时,制造商总会提高其产品碳减排量,并根据减排成本系数大小决定价格策略调整方向;联合决策下的产品碳减排量和供应链整体利润更优,设计的协调费用—利润分享契约可以实现产能约束下的供应链Pareto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税 产能约束 低碳偏好 协调契约 再制造品
下载PDF
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与企业ESG表现——基于企业投资偏好的视角 被引量:3
8
作者 洪涛 王阳阳 姚树洁 《产业经济评论》 CSSCI 2024年第3期75-94,共20页
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是推动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2009-2021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了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能够显著提高企业ESG表现以及E和G维度的表现。机制检验... 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是推动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2009-2021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了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能够显著提高企业ESG表现以及E和G维度的表现。机制检验发现,试点政策通过增加企业环保投资和高素质人力资本投资来改善ESG表现。命令型环境规制是试点政策发挥作用的主要手段,市场型和自愿型环境规制会削弱试点政策效果。异质性分析发现,试点政策的ESG提升作用,在国有企业和低融资约束企业中更显著,在绿色技术创新、高素质人力资本充沛以及东部地区的企业中也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城市 环境规制 ESG表现 投资偏好
下载PDF
基于零售商公平偏好的供应链减排与定价决策 被引量:1
9
作者 姜跃 韩水华 陈哲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1期123-128,共6页
将零售商公平偏好引入供应链减排博弈中,在碳税规制约束下分析了零售商无公平偏好、制造商考虑零售商公平偏好、制造商不考虑零售商公平偏好三种情况下的供应链减排与定价问题。研究发现:产品减排量与零售商公平偏好负相关,即零售商公... 将零售商公平偏好引入供应链减排博弈中,在碳税规制约束下分析了零售商无公平偏好、制造商考虑零售商公平偏好、制造商不考虑零售商公平偏好三种情况下的供应链减排与定价问题。研究发现:产品减排量与零售商公平偏好负相关,即零售商公平偏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产品减排。因此,需要政府宣传低碳产品的优势,使零售商将关注焦点由利润分配的公平性转移到产品的低碳情况上,从而降低其公平偏好,促进产品减排;如果零售商具有公平偏好,此时制造商在决策中考虑其公平偏好的影响,能同时提高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利润,从而实现双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税 公平偏好 供应链减排 博弈论 定价决策
下载PDF
个体激励型自愿减排机制能否提升地区碳排放绩效?
10
作者 刘迪一 刘俊腾 +2 位作者 张国兴 杜慧滨 陈张蕾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3-44,共12页
作为一种自愿性个人碳交易机制,碳普惠旨在通过“谁减排谁受益”的激励模式促进个体主动践行低碳行为,是碳排放交易机制向个体层面的延伸和拓展,评估这一政策的碳排放绩效对于挖掘社会个体减排潜力、丰富环境政策工具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一种自愿性个人碳交易机制,碳普惠旨在通过“谁减排谁受益”的激励模式促进个体主动践行低碳行为,是碳排放交易机制向个体层面的延伸和拓展,评估这一政策的碳排放绩效对于挖掘社会个体减排潜力、丰富环境政策工具体系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2015年广东省实施碳普惠政策为准自然实验,利用合成控制法和2005—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评估了碳普惠在提升地区碳排放绩效方面取得的实际效果,并进一步探究了政策效应发生的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碳普惠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地区碳排放总量、人均碳排放和碳排放强度的下降,2015—2021年,政策干预使得广东省碳排放总量平均降低4 094万t,人均碳排放量降低0.294 t,碳排放强度降低0.312 t/万元,且该结论在进行安慰剂检验、排序检验和排除其他政策干扰的检验后依然成立。进一步的中介机制检验表明,碳普惠政策能通过促进公众绿色出行和降低用电量降低地区碳排放,但不能降低能源消耗。该研究揭示了兼具激励性和自愿性的个人碳交易机制在环境治理中的有效性,据此,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未来需要重视社会个体在消费端的减排潜力,逐渐将个人碳交易机制纳入到碳减排治理中,鼓励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地应用和发展碳普惠;(2)在碳普惠的设计中,要完善低碳出行场景和低碳生活场景中的激励机制,提高公众参与减排的便利性;(3)注重碳普惠政策设计的应用性、激励性和持续性,开发科学的碳普惠量化核证方法学,构建涵盖社会公众和工业企业的全方位碳交易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碳交易 碳普惠 碳排放绩效 合成控制法
下载PDF
风险偏好、风险感知对新疆棉农低碳生产行为影响
11
作者 李荣耀 刘国勇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44-352,共9页
完善风险管理、引导农户低碳生产是促进农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利用新疆289户棉农调研数据,运用Ordered Probit模型从低碳生产技术的风险和异质性视角实证分析风险偏好、风险感知对棉农低碳生产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样本棉农的低碳... 完善风险管理、引导农户低碳生产是促进农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利用新疆289户棉农调研数据,运用Ordered Probit模型从低碳生产技术的风险和异质性视角实证分析风险偏好、风险感知对棉农低碳生产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样本棉农的低碳生产行为均值为5.443,处于中等采纳水平。风险偏好在1%水平上显著正向影响棉农低碳生产行为,风险感知在1%水平上显著负向影响棉农低碳生产行为,且在风险偏好与低碳生产行为间起显著负向调节作用。风险偏好和风险感知在异质性棉农中的作用差异较大。风险偏好对高文化程度和高种植经验棉农低碳技术采纳数量的影响更大,风险感知对低文化程度、低种植经验和非兼业棉农的低碳生产行为影响更大。风险偏好对组织和体制异质性棉农低碳生产行为的影响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但合作社棉农的风险感知与低碳生产行为在10%的水平上负相关,风险偏好与风险感知的交互项在10%的水平上正相关;兵团棉农的风险感知对其低碳生产行为无显著负向影响,且不具有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偏好 风险感知 低碳生产行为 棉农 新疆
下载PDF
数控铣床低碳高质建模及工艺参数优化
12
作者 李泽亚 罗敏 +1 位作者 张超勇 徐金瑜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45-1851,共7页
针对数控铣床生产过程中工艺参数不合理导致碳排放量高、表面质量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低碳高质的数控铣床工艺参数优化方法。分析了铣削过程碳排放因素,给出碳排放效率、表面粗糙度和加工时间的目标函数,构建基于灰狼算法改进支持... 针对数控铣床生产过程中工艺参数不合理导致碳排放量高、表面质量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低碳高质的数控铣床工艺参数优化方法。分析了铣削过程碳排放因素,给出碳排放效率、表面粗糙度和加工时间的目标函数,构建基于灰狼算法改进支持向量回归的数控铣床碳排放效率和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以主轴转速、进给速度和切削宽度为优化变量,采用改进白鹭算法进行切削参数优化,获得了低碳高质高效工艺参数Pareto前沿解,通过熵权逼近理想解排序法选择合适的工艺参数。搭建了数控铣床碳排放监测实验平台,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高质 改进支持向量回归 改进白鹭算法 熵权逼近理想解排序法
下载PDF
不同碳配额分配机制下考虑低碳偏好的寡头企业价格决策分析
13
作者 阿布都热合曼·卡的尔 杨景涵 雷明 《经济研究参考》 2024年第1期86-103,共18页
本文基于不同碳配额分配机制考虑低碳偏好的寡头企业决策,建立双寡头企业碳减排策略和市场竞争的动态模型,讨论博弈模型中纳什均衡解的稳定性及企业的价格调整速度、竞争水平和碳减排投入对价格与利润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基准法... 本文基于不同碳配额分配机制考虑低碳偏好的寡头企业决策,建立双寡头企业碳减排策略和市场竞争的动态模型,讨论博弈模型中纳什均衡解的稳定性及企业的价格调整速度、竞争水平和碳减排投入对价格与利润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基准法中当各种因素发生变化时企业获得的利润大于祖父法且对市场竞争更具稳定性;处于领导地位的企业对市场影响力大需谨慎决策;消费者低碳偏好对企业利润贡献相同,有助于规模较小企业发展;企业碳减排投入增加时,竞争对手的利润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但可能为其带来独特优势。本文研究结果不仅在理论上丰富了企业竞争行为和碳减排策略的研究领域,还为政府在制定碳配额机制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配额 低碳偏好 动态博弈
下载PDF
不同消费者从众心理强度下制造商碳交易与减排决策演化分析
14
作者 吉宇 孟庆峰 《物流科技》 2024年第3期12-15,共4页
文章通过计算实验,探讨了不同消费者从众心理强度对制造商碳交易与减排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消费者从众心理强度越高,制造商碳交易价格越高。这是因为消费者从众心理强度较高时,更倾向于购买热门产品,导致产品销量上升,增加碳排放量,... 文章通过计算实验,探讨了不同消费者从众心理强度对制造商碳交易与减排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消费者从众心理强度越高,制造商碳交易价格越高。这是因为消费者从众心理强度较高时,更倾向于购买热门产品,导致产品销量上升,增加碳排放量,从而增加碳交易市场需求,导致碳交易价格上涨。同时,不同消费者从众心理强度对制造商的碳排放量产生不同的影响,消费者从众心理强度越高,制造商增加产品生产量,增加碳排放量,价格上涨。文章可为碳交易与减排决策提供参考,尤其对于市场需求预测和生产计划安排等方面提供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交易 消费者低碳偏好 计算实验
下载PDF
服务预算下考虑消费者低碳偏好的闭环供应链决策研究
15
作者 支含浩 孟庆峰 《物流科技》 2024年第1期143-146,共4页
服务经济和低碳环保为主导的时代下,制造商提供的服务水平受服务预算的约束影响消费者的产品需求,从而导致供应链决策的变动,而消费者的低碳环保意识的增加也影响着各主体的决策,这成为了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探讨方向。文章采用Stackelb... 服务经济和低碳环保为主导的时代下,制造商提供的服务水平受服务预算的约束影响消费者的产品需求,从而导致供应链决策的变动,而消费者的低碳环保意识的增加也影响着各主体的决策,这成为了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探讨方向。文章采用Stackelberg博弈和KKT最优条件法,探究预算约束下消费者低碳偏好对闭环供应链决策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服务预算约束下,低碳偏好的增加对零售价格的影响还会取决于价格敏感系数的取值,与制造商的碳排放量成正相关,供应链总利润也会增加,但是环境却会持续性被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预算 消费者低碳偏好 闭环供应链
下载PDF
企业低碳技术共享意愿的影响因素探析
16
作者 陈春迎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4年第11期31-33,36,共4页
为了避免重复研发并实现低碳技术价值最大化,低碳技术共享成了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推动企业低碳转型的较好方式。本文通过对技术溢出、消费者低碳偏好、技术共享费用等因素的分析,探讨其对企业低碳技术共享意愿的影响,促进低碳技术在企业... 为了避免重复研发并实现低碳技术价值最大化,低碳技术共享成了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推动企业低碳转型的较好方式。本文通过对技术溢出、消费者低碳偏好、技术共享费用等因素的分析,探讨其对企业低碳技术共享意愿的影响,促进低碳技术在企业间有效利用,激发企业碳减排研发积极性,进而扩大低碳技术在行业间的应用,推动“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技术 技术共享 消费者低碳偏好
下载PDF
回收商互惠偏好下建筑废弃物资源利用供应链决策
17
作者 李星苇 韩雅婷 丁佐意 《工程管理学报》 2024年第1期36-41,共6页
为揭示互惠偏好下建筑废弃物资源利用供应链中成员决策机制,基于逆向供应链理论、互惠偏好理论和消费者行为理论,运用Stackelberg博弈论方法构建模型并求解,进一步比较分析分散式决策和集中式决策下互惠偏好、消费者低碳偏好等相关因素... 为揭示互惠偏好下建筑废弃物资源利用供应链中成员决策机制,基于逆向供应链理论、互惠偏好理论和消费者行为理论,运用Stackelberg博弈论方法构建模型并求解,进一步比较分析分散式决策和集中式决策下互惠偏好、消费者低碳偏好等相关因素对企业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在集中决策下,消费者低碳偏好的增加会降低建筑废弃物再制商和回收商的回收价格,而提高再制商碳减排水平;在分散决策下,当回收商互惠偏好程度较高时,再制商的利润显著提高而回收商的利润与效用均大幅度降低。研究结论为建筑废弃物资源利用供应链成员的策略选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CKELBERG博弈 建筑废弃物闭环供应链 互惠偏好 碳减排水平 消费者低碳偏好
下载PDF
制造商持股与零售商分摊减排成本策略研究
18
作者 周建波 魏守道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3期35-44,共10页
制造商持有零售商的股份有助于减轻制造商的减排资金压力,考虑消费者低碳偏好和由单个制造商与单个零售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利用Stackelberg博弈理论构建供应链选择(不持股,不分摊)(不持股,分摊)(持股,不分摊)以及(持股,分摊)的四个博... 制造商持有零售商的股份有助于减轻制造商的减排资金压力,考虑消费者低碳偏好和由单个制造商与单个零售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利用Stackelberg博弈理论构建供应链选择(不持股,不分摊)(不持股,分摊)(持股,不分摊)以及(持股,分摊)的四个博弈模型,研究供应链持股与分摊的策略选择。研究表明:从提高减排水平、增加制造商利润、零售商利润和供应链利润看,供应链应选择(持股,分摊);从降低净碳排放量看,若消费者对低碳产品的偏好程度较低,供应链应选择(不持股,分摊),若消费者对低碳产品的偏好程度较高,供应链应选择(持有,分摊);总体上看,(不持股,分摊)不能成为供应链稳定的策略选择,(持股,分摊)可以成为供应链稳定的策略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者低碳偏好 碳减排 持股 成本分摊 策略选择
下载PDF
碳限额管制、零售商利他偏好与制造企业的绿色决策研究
19
作者 闫旭 杨皎平 万璐鑫 《科学与管理》 2024年第3期69-77,86,共10页
随着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和大众低碳意识的增强,绿色供应链得到了快速发展。以政府主导,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两阶段绿色供应链为研究对象,设定了制造商购买碳信用额的同时进行绿色技术创新或完全购买碳信用额,零售商有利他偏好或... 随着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和大众低碳意识的增强,绿色供应链得到了快速发展。以政府主导,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两阶段绿色供应链为研究对象,设定了制造商购买碳信用额的同时进行绿色技术创新或完全购买碳信用额,零售商有利他偏好或无利他偏好共计4种情境的博弈模型。运用Stackelberg博弈分析了存在碳市场交易情境下的政府碳限额管制、零售商的零售价格、制造商的减碳努力和市场产量。研究表明:政府在零售商无利他偏好时会为制造商制定更宽松的碳排上限;当制造商做出减碳决策后,社会福利、市场需求、产品价格和绿色度并不受零售商有无利他偏好的影响;虽然零售商的利他偏好不利于自己的利润,但它可以帮助增加制造商的利润,从而有利于供应链的稳定;当市场碳价格较低时,鼓励制造商进行绿色技术创新会给社会带来更高的社会福利,反之不进行绿色技术创新能带给社会更高的社会福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技术创新 利他偏好 碳限额 碳交易
下载PDF
气候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绿色低碳创新
20
作者 王沐丹 胡文涛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9-118,共10页
本文以2006~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中国城市气候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和人工筛选出的绿色低碳专利数据,从地级市层面探讨了气候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绿色低碳创新的具体影响与内在机理。研究表明:气候政策不确定性显著抑制了... 本文以2006~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中国城市气候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和人工筛选出的绿色低碳专利数据,从地级市层面探讨了气候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绿色低碳创新的具体影响与内在机理。研究表明:气候政策不确定性显著抑制了企业绿色低碳创新,成为了引致企业绿色低碳创新水平降低的“绊脚石”,在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研究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发现,气候政策不确定性加剧了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降低了管理层的风险偏好,弱化了地区层面的环境规制力度,进而对企业绿色低碳创新产生了负向影响。异质性分析发现,所处阶段为成长期、行业性质为高科技或者高碳有助于企业克服气候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绿色低碳创新的抑制作用,而企业所在地区绿色金融发展程度却放大了气候政策不确定性的负向作用。据此,政府应该重视气候政策不确定性所引发的风险,保持政策连贯、统一和信息透明,而企业需在不确定性面前保持足够定力,把握全球绿色低碳发展的潮流与大势,不断提升自身的绿色低碳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政策不确定性 企业绿色低碳创新 风险偏好 融资约束 环境规制 绿色金融 全球气候变化 企业生命周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