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4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Exploration to the Historical Origin of Difference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 China
1
作者 ZHU Hong-liang ZHANG Rui-qing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1年第1期118-121,126,共5页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historical origins of encircling the cities from the rural areas implemented by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the current dual structures of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urban-rural diffe...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historical origins of encircling the cities from the rural areas implemented by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the current dual structures of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urban-rural differences are analyzed from the four aspects of production mode, management mode, culture and social division of labor.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modern times has promoted the modernization of urban production in China. But the rural areas still maintain their traditional self-sufficient natural economy. After the Opium War, the process of modernization of city politics is promoted by more economic elements of capitalism and the formation of Chinese bourgeoisie. During the management of urban modernization, rural areas still adopt the traditional self-management mode. In the aspect of culture, city is the center of development, having large population, developed traffic, and prosperous culture. But the village is lack of information and its culture is relatively backward. In modern times, affected by the foreign capitalist, urban area has become the center of modern productivity. After separating from agriculture, handicraft industry has transferred into urban areas and the social division of labor in both urban and rural areas has shown great changes. Thus, a new pattern of "Urban Industry, Rural Agriculture" has form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 and rural areas RELATION difference HISTORY China
下载PDF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extracurricularreading environment of urban and rural children in Chongqing Reservoir Area
2
作者 Xiaozhao DENG Haiyan YAO Shubei ZHU 《Chinese Journal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2014年第3期1-17,共17页
Purpose: So far, there have been few studies that discussed children’s reading environment in China’s poverty-stricken areas,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differences existed in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environment bet... Purpose: So far, there have been few studies that discussed children’s reading environment in China’s poverty-stricken areas,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differences existed in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environment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children in Chongqing Reservoir Area with empirical evidence.Design/methodology/approach: Using a questionnaire survey, empirical data was collected from 105 participants. Then proposed hypotheses and the reliability of the observation variables were respectively examined with ANOVA and factor analysis.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software SPSS19.0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data.Findings: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1) differences did exist in school and social reading environment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children in Chongqing Reservoir Area; 2) differences in family reading environment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children in Chongqing Reservoir Area were not obviously observed.Research limitations: The empirical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only one county of Chongqing Reservoir Area, which may have partially affected the generalization of our conclusions. In addition, the response rate of questionnaires was comparatively low due to a relatively limited research period. Practical implications: This study would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governments, libraries, schools and families to consider how to jointly narrow the gap in the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circumstance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children in Chongqing Reservoir Area.Originality value: This is one of the first studies to explor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environment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children in Chinese povertystricken areas, which will help research communities to gain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children’s reading environment in Chinese Reservoir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ading environment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rural-urban difference Children CHONGQING Reservoir Area
下载PDF
Urban-rural Income Gap Needs Urgent Reduction
3
作者 曾国安 胡晶晶 《China Economist》 2008年第5期116-124,共9页
Since the late 1970s, with the rapid growth of China’s economy, the income levels of both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have risen significantly, and their standard of living has fundamentally improved. However, a dispar... Since the late 1970s, with the rapid growth of China’s economy, the income levels of both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have risen significantly, and their standard of living has fundamentally improved. However, a disparity in income growth between the two exists, and the disparities in relative and absolute income have experienced a period of long-term expansion, which has led to the long-time widening of the consumption gap. There are several indicators of these disparities: the proportion of urban and rural consumption compared to the national level, the changes measured by the Engel’s coefficient, residents’ possession of consumer durables in the countryside, etc. The expanding disparity in consumption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is neither conducive to meeting aggregate domestic demand, nor to upgrading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this regard, measures must be taken to curb the expanding urban and rural income gap, so as to help rural incomes grow more quickly and further promote China’s economic growth and social st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COME GAP consumption GAP
下载PDF
The Analysis of Limitation of Engel's Coefficient——A Case Study of Rural Areas in Hebei Province
4
作者 HAO Jun1,LIU Jie2 1.Shijiazhuang Postal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Shijiazhuang 050021,China 2.Business School,Hebei Normal University,Shijiazhuang 050024,China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1年第4期24-29,共6页
On the basis of introducing relevant theories of Engel's coefficien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limitation of these theories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 currently in China,for example,continuing to use original theory,n... On the basis of introducing relevant theories of Engel's coefficien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limitation of these theories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 currently in China,for example,continuing to use original theory,not in line with reality of China;comparison invalidity in length and breadth,is not conducive to relevant analysis;culling out the special factors easily causes distortion of conclusion.Taking rural areas in Hebei Province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analyzes the limitation of Engel's coefficient in analyzing the gap of rural economy:in terms of region horizontally,Engel's coefficient neglects the difference of consumption structure among regions,and difference of economic stages among regions;in terms of time vertically,Engel's coefficient neglects the periodic change of consumption structure and the ratio change of different families in different periods.According to the reality of China's rural areas,the correction model of Engel's coefficient is established as follows.Firstly,Engel's coefficient=Percentage of expenditure variation(food+ education+ medical service) /Percentage of total expenditure variation;Engel's coefficient=Percentage of expenditure variation(food+ education+ medical service) /Percentage of income variation.Secondly,Engel's coefficient=Percentage of expenditure variation of food/Percentage of variation of(total expenditure educational expenditure-medical expenditure.Thirdly,Engel's coefficient=Percentage of expenditure variation of food/Percentage of total expenditure vari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gel’s COEFFICIENT difference of consumption stru
下载PDF
我国乡村老龄化现状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与应对
5
作者 黄祖辉 李懿芸 毛晓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42,共8页
根据2020年最新人口普查数据,我国乡村老龄化率为17.72%,先于城市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我国乡村老龄化整体呈现出老年抚养比增速快、低龄老人务农比例高等特征,与国际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乡村老龄人口就业占比相对较高。分区域看,粮食... 根据2020年最新人口普查数据,我国乡村老龄化率为17.72%,先于城市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我国乡村老龄化整体呈现出老年抚养比增速快、低龄老人务农比例高等特征,与国际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乡村老龄人口就业占比相对较高。分区域看,粮食主产区乡村老龄化增幅更多、老年抚养比更重、老龄就业比重更高;全国乡村老年抚养比28.13%,但粮食主产省份达31.28%。通过定性梳理乡村老龄化对农户参与粮食种植及其粮食生产行为效率等的影响,提出积极应对乡村老龄化、保障粮食安全的思路与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老龄化 老年抚养比 粮食安全 粮食主产区 区域及城乡差异
下载PDF
旅游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非线性影响——基于湖南省革命老区的实证检验
6
作者 许春晓 张蒙蒙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42-51,共10页
基于互联网OTA平台景区销售数据综合测算县域旅游发展水平,采用面板门槛回归模型探究2019—2021年湖南省革命老区县域旅游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区域异质性。结果表明:旅游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呈现“扩大-缩小-扩大”的“N型... 基于互联网OTA平台景区销售数据综合测算县域旅游发展水平,采用面板门槛回归模型探究2019—2021年湖南省革命老区县域旅游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区域异质性。结果表明:旅游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呈现“扩大-缩小-扩大”的“N型”趋势双重门槛效应;在同一发展时期,旅游发展对农村居民的增收效应要略高于城镇居民;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直接作用于旅游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经济发达县旅游发展更利于缓解城乡收入差距;县域旅游发展水平差异导致其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也具有差异性,旅游发达县旅游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抑制作用更明显。据此,地方政府应因地制宜制定旅游发展规划,积极探索多元化产业振兴机制并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发挥旅游联动效应,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发展水平 城乡收入差距 门槛回归模型 区域异质性 湖南省 革命老区
下载PDF
代际支持对老年人康养旅游消费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程意栋 《科技和产业》 2024年第4期68-73,共6页
借鉴家庭代际支持与积极心理学理论,探讨代际支持对老年人康养旅游消费行为的影响,并分析心理资本与城乡差异的作用机制。通过问卷回收湘西州183份老年人旅游消费行为数据。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家庭代际支持正向影响老年人康养旅游消费行... 借鉴家庭代际支持与积极心理学理论,探讨代际支持对老年人康养旅游消费行为的影响,并分析心理资本与城乡差异的作用机制。通过问卷回收湘西州183份老年人旅游消费行为数据。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家庭代际支持正向影响老年人康养旅游消费行为,心理资本在代际支持对康养旅游消费行为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城乡差异在其中发挥负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对于老年人康养旅游市场开发与营销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际支持 心理资本 康养旅游消费行为 城乡差异 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下载PDF
城市舒适性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效应研究
8
作者 龚明远 宋姗姗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51,共16页
利用2003—2019年的城市数据,通过构建城乡两部门模型和城市舒适性评价指标体系,从理论和实证角度研究城市舒适性对城乡消费差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城市舒适性的提升对城乡消费差距有着显著的缩小作用,且这一结果在调整指标... 利用2003—2019年的城市数据,通过构建城乡两部门模型和城市舒适性评价指标体系,从理论和实证角度研究城市舒适性对城乡消费差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城市舒适性的提升对城乡消费差距有着显著的缩小作用,且这一结果在调整指标赋权方法、城市消费差距计算方法以及控制内生性问题后依然稳健。在作用机制方面,城市舒适性主要通过提升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来实现城乡消费差距的缩小,且城市舒适性对房价、居民收入水平和集聚均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在不同类型的城市舒适性对城乡消费差距的影响方面,出行舒适性可能是缩小城乡消费差距的最主要推动力,且出行舒适性同样通过提升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来缩小城乡消费差距。上述结论为地方政府在进行公共支出中重视对城市舒适性的提升,进而推动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和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舒适性 城乡消费差距 城乡融合发展 集聚
下载PDF
供需耦合视角下城乡公共体育服务满意度差异机制研究
9
作者 徐若西 陈上党 《当代体育科技》 2024年第10期71-74,共4页
公共体育服务作为连接城乡居民与健康生活的重要桥梁,其满意度直接反映了服务的质量与效果。由于居民性别、年龄、学历、收入及居住区域等多方面的不同,公共体育服务需求与满意度呈现出多元化和差异化的特点,但无论如何,服务的核心始终... 公共体育服务作为连接城乡居民与健康生活的重要桥梁,其满意度直接反映了服务的质量与效果。由于居民性别、年龄、学历、收入及居住区域等多方面的不同,公共体育服务需求与满意度呈现出多元化和差异化的特点,但无论如何,服务的核心始终是满足民众不断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基于此,本文系统分析了我国城乡居民的实际需求与满意度,并进行了合理分类,同时针对当前公共体育服务的现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旨在为政府制定更加精准的公共体育服务政策提供有力依据,为解决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以期能够进一步提升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的整体质量,让每一位居民都能享受到更加优质的体育健身服务,从而提高全国人民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需耦合 城乡 公共体育服务 满意度差异
下载PDF
共同富裕背景下城乡数字鸿沟消弭途径
10
作者 郑菲 黄玉琴 卫子月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16期96-99,104,共5页
全球化、市场化、数字化的浪潮下,数字网络迅速发展,并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在过去改革开放的东风下,大中城市迅速发展,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城乡差距,这种差距在数字时代中逐渐体现为数字鸿沟的增大。随着我国共同富裕的不断推进... 全球化、市场化、数字化的浪潮下,数字网络迅速发展,并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在过去改革开放的东风下,大中城市迅速发展,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城乡差距,这种差距在数字时代中逐渐体现为数字鸿沟的增大。随着我国共同富裕的不断推进,城乡居民对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提出强烈诉求,这就要求采取一定的政策措施消弭城乡数字鸿沟,促进城乡协同发展,助力共同富裕的实现,从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城乡差异 城乡协同发展 数字鸿沟 消弭途径
下载PDF
数字经济对城乡文化消费差距的影响研究——基于空间效应视角 被引量:2
11
作者 师晓娟 刘泽 黄容 《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1-49,共9页
基于空间溢出效应探讨了数字经济与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及差距背后的机制。利用2011—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且通过空间计量方法检验了数字经济对城乡居民文化消费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第一,我国居民文化消费存在显著... 基于空间溢出效应探讨了数字经济与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及差距背后的机制。利用2011—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且通过空间计量方法检验了数字经济对城乡居民文化消费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第一,我国居民文化消费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和空间依赖性,该效应随地理距离增加而衰减。数字经济发展能显著促进农村居民文化消费水平,但对毗邻农村居民文化消费却产生了明显的虹吸效应和抑制作用。第二,数字经济与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差距之间呈现“U”型关系。数字经济发展初期,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差距并未得以改善反而扩大,跨过拐角后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差距才得以改善。第三,从区域特征来看,东部相对于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差距的改善效应更明显。因此,加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文化消费数字化和文化产业数字化,提升数字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是缩小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差距、促进城乡协同发展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文化消费 城乡差距 空间效应
下载PDF
内生动力对城乡相对贫困的影响——基于“智”与“志”的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杰 卢洁玉 朱红根 《财贸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1-30,共10页
首先,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计算样本家庭多年收入均值,以降低单年收入波动性引起的偏差,从而较为准确地测算出相对贫困发生率。研究发现,采用家庭人均纯收入中位数40%、50%及60%的相对贫困标准,2012—2018年间,城镇相对贫困发生率... 首先,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计算样本家庭多年收入均值,以降低单年收入波动性引起的偏差,从而较为准确地测算出相对贫困发生率。研究发现,采用家庭人均纯收入中位数40%、50%及60%的相对贫困标准,2012—2018年间,城镇相对贫困发生率分别保持在11%、16.5%、22.5%左右,农村相对贫困发生率分别保持在12%、19%、26%左右。其次,检验“智”与“志”对缓解相对贫困的作用。结果显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后,无论是在城镇还是农村地区,“智”与“志”对缓解相对贫困均具有显著作用,且“志”的边际作用均高于“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贫困 城乡差异 内生动力 扶智 扶志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与居民消费关系研究——基于陕西省的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永飞 阎毅 程翠青 《西部金融》 2023年第2期46-52,共7页
近年来,金融数字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以数字普惠金融为代表的金融业态发展成为金融赋能消费,服务内需扩大的重要手段,对促进实体经济复苏和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11-2020年陕西省数字普惠金融及居民消费有关数据和回归分... 近年来,金融数字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以数字普惠金融为代表的金融业态发展成为金融赋能消费,服务内需扩大的重要手段,对促进实体经济复苏和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11-2020年陕西省数字普惠金融及居民消费有关数据和回归分析方法,从地区和城乡多视角研究了陕西省数字普惠金融与居民消费的关系,发现陕西省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显著促进居民消费,且促进效应更多通过覆盖广度和数字化程度传导,使用深度对居民消费促进效应还需加深;同时,陕西省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全省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存在差异性,对农村居民消费的正向促进程度小于城镇居民消费。建议从加强乡村数字普惠金融建设,完善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等方面为居民消费“提质扩容”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居民消费 城乡差异
下载PDF
家燕营巢特征及其对城市环境的适应性
14
作者 覃小彬 付昌健 +3 位作者 向晨旭 蓝方源 李翔 邢晓莹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6345-6353,共9页
城市面积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扩张,一些鸟类种群通过改变营巢特征,在与自然生境截然不同的城市中筑巢繁殖。但目前城市环境对于鸟类营巢影响的研究较缺乏。为了解鸟类营巢对城市环境的适应,于2016、2019年在黑龙江哈尔滨的城市与乡村环境,... 城市面积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扩张,一些鸟类种群通过改变营巢特征,在与自然生境截然不同的城市中筑巢繁殖。但目前城市环境对于鸟类营巢影响的研究较缺乏。为了解鸟类营巢对城市环境的适应,于2016、2019年在黑龙江哈尔滨的城市与乡村环境,分别测量家燕(Hirundo rustica)巢(如,大小及形状)及巢址特征等(如,距地面和屋顶距离)参数,以探究:(1)家燕巢特征在乡村及城市生境是否存在差异?(2)家燕巢特征在年际间是否存在变化?并为城市家燕种群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及合理建议。研究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以及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分析所测量的巢特征参数在城乡之间、年际间的差异,并对组间参数进行线性判别分析(LDA,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结果发现,城乡间具有显著差异:(1)与乡村相比,城市巢距离屋顶更远,距地相对更近(P<0.05);(2)城市巢更浅(P<0.05);(3)从2016到2019年,城市和乡村巢都变得更深,半径更大(P<0.05)。根据这些发现,推测城市楼房建筑的楼道为家燕繁殖提供了相对更为封闭、安全的环境,旧巢及较为丰富的支撑物为家燕提供了适宜的巢址,有可能节省亲鸟在营巢上的繁殖投入;但同时应当警惕门窗关闭、资源受限、人为干扰等不利因素可能造成的生态陷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燕 城市化 营巢 巢特征 城乡差异
下载PDF
中国居民消费潜力测度、区域差异分解及动态演进 被引量:4
15
作者 章印 王永瑜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52-57,共6页
文章基于消费环境、消费能力、消费信心和消费结构四个子系统构建中国居民消费潜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测算2008—2020年全国及31个省份居民消费潜力综合指数及子系统指数,并运用Dagum基尼系数和核密度估计方法揭示居民消费潜力及... 文章基于消费环境、消费能力、消费信心和消费结构四个子系统构建中国居民消费潜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测算2008—2020年全国及31个省份居民消费潜力综合指数及子系统指数,并运用Dagum基尼系数和核密度估计方法揭示居民消费潜力及各子系统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分布动态演进规律。研究发现:中国居民消费潜力水平偏低但呈上升趋势,“东部高、中西部增、东北降”的区域格局已经形成;四个子系统中消费环境和消费信心水平稳步增长,消费能力和消费结构水平亟须提升。居民消费潜力区域差异显著且逐步缩小,区域间差异是其主要来源。消费环境和消费能力水平的绝对差异是我国居民消费潜力差异的主要原因。优化收入分配格局、供需两侧同时发力、制定差异化的区域消费战略是全面激发居民消费潜力和缩小区域差异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消费潜力 消费结构 城乡差距 区域差异
下载PDF
中国城乡居民健康机会不平等的测度与趋势分析
16
作者 刘晔虹 郭红东 史新杰 《人口与发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2-87,共16页
健康作为一项重要的人力资本,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促进公平的人力资本投资,全面提升人口素质,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背景下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在Roemer的机会不平等理论框架下,使... 健康作为一项重要的人力资本,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促进公平的人力资本投资,全面提升人口素质,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背景下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在Roemer的机会不平等理论框架下,使用“事前”参数估计和分位数回归等方法,对中国居民健康机会不平等状况进行了量化分析,从侧面为缩小城乡人力资本机会差异提供了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基于自评健康状况测得的中国居民整体健康机会不平等系数为6.16%,低于现有研究涉及的大部分国家。城乡居民在健康机会上存在差异,农村户籍人群面临的健康机会差异(6.70%)大于城镇户籍(5.16%)。从横向的分布差异来看,农村户籍人群在健康结果不同分位点上的机会不平等差异比城镇户籍更大;从纵向的时间变化趋势上看,中国居民健康机会不平等程度总体在不断地波动变化,城乡健康机会差异呈现逐年扩大趋势。异质性分析表明,从性别上看,农村户籍女性是获得健康机会的最弱势群体;从年龄层看,城乡居民的健康机会不平等程度总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大。城乡户籍是影响居民健康机会不平等的重要环境变量,因此在后续的研究中要特别关注城乡之间的健康机会差异带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会不平等 健康人力资本 城乡差异 Shapley值分解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培育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威 《智慧农业导刊》 2023年第22期182-185,共4页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乡风文明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加强乡风文明的培育和保护,对于推进乡村振兴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乡风文明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加强乡风文明的培育和保护,对于推进乡村振兴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分析培育优良的乡风文明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和意义,以及乡风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重点对乡风文明的培育理念、目标和路径进行探析,以期为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提供好的借鉴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风文明 培育困境 乡村振兴 城乡差别 道德观念
下载PDF
城镇、农村老年人服装消费对比分析
18
作者 杨丽 李满宇 凌怡 《国际纺织导报》 2023年第3期45-48,共4页
以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研,对城镇和农村老年人的服装消费特征作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由于教育程度、收入、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城镇、农村老年人在服装消费特征上既有相同点,又存在一定差异。提出了开发城镇和农村老年服... 以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研,对城镇和农村老年人的服装消费特征作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由于教育程度、收入、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城镇、农村老年人在服装消费特征上既有相同点,又存在一定差异。提出了开发城镇和农村老年服装市场的建议,以期为相关企业和研发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城镇 农村 城乡差异 服装消费 对比分析
下载PDF
城乡收入差距对碳排放的影响——基于城乡消费差异的中介效应分析
19
作者 马红梅 赵旌睿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23-32,共10页
“双碳”背景下,研究城乡收入差距对碳排放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国30个省2009—2019年面板数据,运用STRIPAT—EKC模型,构建固定效应、中介效应模型探究城乡收入差距对碳排放的影响,检验城乡消费水平差异、城乡消费结构差异的中介... “双碳”背景下,研究城乡收入差距对碳排放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国30个省2009—2019年面板数据,运用STRIPAT—EKC模型,构建固定效应、中介效应模型探究城乡收入差距对碳排放的影响,检验城乡消费水平差异、城乡消费结构差异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城乡收入差距对碳排放具有显著影响,且两者之间的关系呈“倒U”型;(2)低收入与高收入居民存在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碳排放的现象,而中等收入居民城乡收入差距与碳排放的关系不明显;(3)城乡消费水平差异、城乡消费结构差异在城乡收入差距与碳排放之间起中介作用,且城乡消费结构差异缩小有利于降低碳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收入差距 碳排放 城乡消费水平差异 城乡消费结构差异 中介效应
下载PDF
重庆地区城郊人体舒适度变化特征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
作者 郑箐舟 何军 +4 位作者 李深智 邓承之 吴志鹏 黄萧霖 吴瑕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89-1097,共9页
在全球变暖和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热岛/干岛效应增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居环境,城区居民面临着健康风险。要制定缓解、控制措施,必须要明确城市化的大气环境效应形成和演化规律对人居环境的影响。以快速城市化的重庆市为例,基于重庆... 在全球变暖和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热岛/干岛效应增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居环境,城区居民面临着健康风险。要制定缓解、控制措施,必须要明确城市化的大气环境效应形成和演化规律对人居环境的影响。以快速城市化的重庆市为例,基于重庆市内15个国家气象站点1980-2020年平均气温、湿度和风速逐日观测资料,采用人体舒适度指数计算公式量化得到了各站点的人体舒适度,并利用ArcGis软件中反距离加权模型(Inverse Distance Weighted,IDW)进行空间插值,得到每个时间段人体舒适度的空间分布演化情况。另外对比分析了城郊气象站点平均气温、饱和水汽压差和相对湿度的时空变化趋势,并结合城市化进程数据,重点检测了重庆市人居热环境随城市化进程演化的趋势,评估了城市化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温度、饱和水汽压差的高值区与相对湿度的低值区发展方向与建成区扩张方向基本一致,形成了以中心城区为中心的高温组团;(2)城市与郊区站点平均气温和饱和水汽压差均呈上升趋势,相对湿度呈下降趋势,但城区站点变“干”变“热”趋势更加明显,热岛/干岛效应显著;(3)城区站点热不舒适日数和冷不舒适日数分别以3.5 d·(10a)^(-1)、-3.6d·(10a)^(-1)的速率呈现出显著性趋势(P<0.05),而郊区站点年际变化较为稳定,城市化使得人体舒适度往炎热不舒适的方向发展;(4)相较于城市缓慢发展阶段,城市快速发展阶段城郊站点年热不舒适度日数之间的差异进一步增大,最大差距一年能达到30 d左右。整体上,重庆市城市发展方向与人居热环境空间演化格局存在较强的相关性。该研究旨在探明重庆市城市化引起的人体舒适度的演化规律,为缓解城市热岛/干岛效应提供直接的科学参考,力求为城市总体规划、改善城市热环境、打造“宜居宜游城市”提供定量化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舒适度指数 城市热岛 城市干岛 大气环境效应 城郊差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