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lculation of the CO2 Degassing during Contact Metamorphism and Its Geological Significance:The Model and Example from the Shuanshan Area of the South Tan-Lu Fault Belt
1
作者 YANG Xiaoyong LIU Deliang +1 位作者 CHEN Yongjian DAI Jinxi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3期562-576,共15页
The paper studies CO2 degassing and controlling factor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contact metamorphism in the Shuangshan area, southern Tan-Lu fault belt and the method of calculating the amount of CO2 degassing. The res... The paper studies CO2 degassing and controlling factor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contact metamorphism in the Shuangshan area, southern Tan-Lu fault belt and the method of calculating the amount of CO2 degass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mount of CO2 degassing is controlled b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ntry rocks, including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penetrability, porosity and connectivity. Compositions, size and depth of intrusive rock also have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CO2 degassing, i.e., they generated numerous cracks in the country rocks, and thus allowed the easy flow and accumulation of fluids. The amount of CO2 flux in contact metamorphism is calculated quantitatively based on the metamorphic reaction and time-integrated fluid flux. The value (0.729- 2.446×10^4 mol/cm^2) of CO2 flux suggests that CO2 was provided mainly by the contact metamorphic reaction. The generation and releasing of CO2 a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degree of metamorphism, and XCO2 in fluids gradually increases from dolomite zone to calcite zone, but in the zone of grossular, fluid flux is the largest and XCO2 sharply decreases due to involvement of magmatic water. This study presents evidence that a large amount of industrial-scale CO2 can be produced during contact metamorphism. On the basis of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tudies, a cone model has been proposed to response CO2 degassing for the contact metamorphism, and it can be used to explore CO2 accumulations beyond the oil-gas basins. This model can also be applied to the study of inorganic genesis of CO2 accumul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tact metamorphism CO2 degassing CO2 accumulations Tan-Lu fault belt
下载PDF
面向钢轨修复的不同槽型接触轮砂带打磨接触行为及材料去除特性
2
作者 李江 樊文刚 +3 位作者 吴志伟 张峻瑞 王征 马腾飞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55,共9页
为掌握不同槽型接触轮砂带对钢轨打磨接触行为及材料去除特性的影响规律,基于橡胶接触特性,建立X齿型、锯齿型和人字型3种典型接触轮砂带打磨仿真模型,模拟分析不同槽型特征对接触轮-钢轨静态接触行为和动态冲击应力的影响机制;通过钢... 为掌握不同槽型接触轮砂带对钢轨打磨接触行为及材料去除特性的影响规律,基于橡胶接触特性,建立X齿型、锯齿型和人字型3种典型接触轮砂带打磨仿真模型,模拟分析不同槽型特征对接触轮-钢轨静态接触行为和动态冲击应力的影响机制;通过钢轨砂带打磨试验,对比研究3种槽型接触轮的材料去除特性。结果表明:3种槽型接触轮与钢轨的接触区域整体均呈椭圆形态,符合赫兹接触理论,内部接触形态则随槽型特征呈现为块状分布;接触区域应力分布总体符合弹性半空间接触理论,但在接触块边缘会出现应力集中;X齿型接触轮和人字型接触轮因齿尖和齿槽结构的存在而具有较高的材料去除能力,同等打磨条件下X齿型接触轮较平型接触轮的材料去除能力提高了79%;顺磨条件下的材料去除能力高于逆磨,以X齿型接触轮为例,顺磨比逆磨的材料去除能力提高了22.7%;X齿型和人字型接触轮砂带打磨的噪声、振动、粗糙度、平均电流均较高,锯齿型接触轮具有较低的振动、粗糙度及平均电流,平型轮则具有较低的噪声和电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轨打磨 砂带 橡胶接触轮 齿槽 材料去除
下载PDF
川西新场构造带须二段浅水三角洲砂体结构特征及控制因素
3
作者 邓文龙 叶泰然 +3 位作者 纪友亮 周勇 万宏峰 任钰涛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5-566,共22页
川西新场构造带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砂体分布广泛、砂体类型多样且厚度差异较大,导致气藏层间隔层、层内夹层分布不均,储集层分布非均质性强烈,因此需对储集砂体沉积微相与砂体分布特征及砂体结构展开精细研究,为下一步储集层预测和气... 川西新场构造带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砂体分布广泛、砂体类型多样且厚度差异较大,导致气藏层间隔层、层内夹层分布不均,储集层分布非均质性强烈,因此需对储集砂体沉积微相与砂体分布特征及砂体结构展开精细研究,为下一步储集层预测和气藏高效开发奠定基础。作者以Cross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结合岩心、测(录)井、三维地震、分析测试等资料,系统阐明了川西新场构造带须二段砂体结构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整体处于浅水三角洲前缘亚相带,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河口坝砂体次之,河道砂体侧向迁移频繁,垂向多期叠置、横向上广覆连片。不同位置水下分流河道特征差异大,结合其典型特征,将水下分流河道砂体进一步细分为削截型水下分流河道和完整型水下分流河道。总结出研究区共发育2大类9小类砂体垂向叠置样式和3种侧向接触样式。砂体结构特征和发育样式主要受基准面升降、河流能量控制。最终建立了川西新场构造带须二段沉积微相及砂体结构发育模式,这对浅水三角洲前缘的气藏勘探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体结构 叠置样式 接触关系 浅水三角洲前缘 上三叠统 须家河组 新场构造带
下载PDF
胶带输送机清扫器的技术改造
4
作者 鲍康润 曹帅 王晓鹏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9期169-171,共3页
胶带输送机是现代工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一种运输设备,其利用连续运行的带式输送系统来传送各种物料。胶带输送机清扫器是一种用于清除输送带上黏附的物料的重要装置。传统的清扫器存在诸多问题,如清扫效率低、维护频繁及部件磨损严重等... 胶带输送机是现代工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一种运输设备,其利用连续运行的带式输送系统来传送各种物料。胶带输送机清扫器是一种用于清除输送带上黏附的物料的重要装置。传统的清扫器存在诸多问题,如清扫效率低、维护频繁及部件磨损严重等。基于此,文章对胶带输送机清扫器进行技术改造,以提高清扫器的工作效率和降低维护成本。从改造目标和需求分析、关键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到部件设计与制造及改造实施与调试,全方位展示改造过程中的技术细节与实施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带输送机 清扫器 刀片材料 接触力调节 自适应对齐
下载PDF
Tectonic Setting of the Kadiri Schist Belt, Andhra Pradesh, India
5
作者 Sukanta GOSWAMI Pradeep K.UPADHYAY +1 位作者 Purnajit BHATTACHARJEE Malaiandi G.MURUGA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6期1992-2006,共15页
Plate tectonic activity has played a critical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petrotectonic associations in the Kadiri schist belt. The calc alkaline association of basalt, andesite, dacite and rhyolite (BADR) is the sig... Plate tectonic activity has played a critical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petrotectonic associations in the Kadiri schist belt. The calc alkaline association of basalt, andesite, dacite and rhyolite (BADR) is the signature volcanic rock suite of the convergent margin. The N-S belt has gone below the unconformity plane of Cuddapah sediments. In the northern part geochemical and structural attributes of the Kadiri greenstone belt is studied along with microscopic observations of selected samples. Harker diagram plots of major elements generally indicate a liquid line of descent from a common source, such that BADR rocks are derived from a common parent magma of basaltic to andesitic composition. These calc-alkaline volcanic rocks are formed at convergent margins where more silicic rocks represent more highly fractionated melt. All the litho-units of this greenstone belt indicate crush and strain effects. The stretched pebbles in the deformed volcanic matrix with tectonite development along with associated greenschist facies metamorphism, alteration and hydration is remarkable. Flow foliation plane with N-S strike and very low angle (5~ to 10~) easterly dip and N-S axial planar schistosity formed due to later phase isoclinal folding can be clearly identified in the field. Basic intrusives are quite common in the surrounding area. All the observations including the field setting and geochemistry clearly demonstrate ocean-continent subduction as the tectonic environment of the study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diri schist belt TECTONICS Unconformity contact Ocean-continent subduction Andhra Pradesh Cuddapah basin Greenstone belt
下载PDF
岩石地层中顶管顶力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赵文彬 阮仁酉 +1 位作者 严克伍 申永江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23-1032,共10页
顶管施工常见于市政地下管线建设工程,相应的顶力计算模型已经发展成熟并成功运用于实际工程,然而,目前国内外对岩石地层中的顶力计算研究较少,为此,针对福建平潭引水工程中某曲线顶管穿越硬质岩层,考虑掘进后隧洞的稳定性,分别从管岩... 顶管施工常见于市政地下管线建设工程,相应的顶力计算模型已经发展成熟并成功运用于实际工程,然而,目前国内外对岩石地层中的顶力计算研究较少,为此,针对福建平潭引水工程中某曲线顶管穿越硬质岩层,考虑掘进后隧洞的稳定性,分别从管岩接触与管浆接触这2种接触方式计算管侧摩阻力,同时采用Hertz与Persson这2种弹性接触理论推导施工状态下钢管与岩层之间的接触角度。此外,考虑管节中轴线以下与沉渣带发生局部接触,在顶进过程中沉渣带分布沿管线呈概率分布,提出一种适用于此类接触条件下的顶力计算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理想状态下,钢管在顶进过程中与周围岩层之间接触角度在0.57°~1.15°范围内,可认为管岩之间处于点或线接触状态;与沉渣带接触时,当沉渣带分布沿管线占比为0.5~1.0时,实测顶力曲线基本被包络在管渣接触曲线的上下限之间,证明所提出顶力计算模型是有效的,可为相关工程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层 钢管 弹性接触 沉渣带 顶力
下载PDF
考虑法向接触力变化的机器人砂带磨削参数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庚 向华 +1 位作者 叶寒 肖飞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03-811,820,共10页
叶片表面粗糙度与型面尺寸精度对航空发动机整体性能和使用寿命有重要影响,为了解决机器人砂带磨削的切入切出阶段及曲率变化较大部位的法向接触力变化对表面粗糙度和材料去除深度一致性的影响,设计正交中心组合试验并用宽度学习算法建... 叶片表面粗糙度与型面尺寸精度对航空发动机整体性能和使用寿命有重要影响,为了解决机器人砂带磨削的切入切出阶段及曲率变化较大部位的法向接触力变化对表面粗糙度和材料去除深度一致性的影响,设计正交中心组合试验并用宽度学习算法建立了磨削工艺参数与表面粗糙度和材料去除深度的预测模型,利用传感器测量的法向接触力与建立的预测模型,结合多重学习回溯搜索算法求解了自适应工艺参数,最后用得到的工艺参数进行了磨削试验,表面粗糙度和材料去除深度的试验值与模型预测值最大误差为14.2%和13.4%,表明所提方法可以保证表面粗糙度和材料去除深度的一致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砂带磨削 法向接触力 工艺参数 自适应技术
下载PDF
基于槽型接触轮的钢轨砂带打磨材料去除特性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江 樊文刚 +2 位作者 吴志伟 罗子峻 王俊达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5-83,共9页
为揭示槽型接触轮钢轨砂带高效打磨的材料去除机理,基于弹性赫兹接触理论,建立槽型接触轮与平型接触轮的材料去除比数学模型,掌握槽型接触轮砂带打磨周期应力变化规律,揭示打磨周期应力对打磨效率的影响机制,并基于钢轨砂带打磨专用试... 为揭示槽型接触轮钢轨砂带高效打磨的材料去除机理,基于弹性赫兹接触理论,建立槽型接触轮与平型接触轮的材料去除比数学模型,掌握槽型接触轮砂带打磨周期应力变化规律,揭示打磨周期应力对打磨效率的影响机制,并基于钢轨砂带打磨专用试验平台,对比研究槽型接触轮与平型接触轮砂带打磨中的材料去除特性。结果表明:槽型接触轮打磨因其周期性的应力集中加压状态而具有较高材料去除效率;与平型接触轮相比,槽型接触轮打磨在较低压力下材料去除优势并不显著,随着打磨压力增加,槽型接触轮的材料去除效率明显提升,并在打磨压力为50 N时超越平型接触轮;在打磨表面粗糙度、振动、噪声及能耗等方面,槽型接触轮砂带打磨较平型接触轮均有明显优势,在75 N常用打磨压力下,前者较后者打磨材料去除率提高14%,表面粗糙度降低25%,振动减少17%,噪声降低4.5%,能耗降低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轨打磨 砂带 槽型接触轮 平型接触轮 材料去除 振动 能耗
下载PDF
带式输送机煤量检测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被引量:2
9
作者 刘飞 张乐群 +1 位作者 潘红光 李利 《中国煤炭》 2023年第9期77-83,共7页
带式输送机在煤炭开采、加工过程中作为主要运输设备耗能巨大,运用高效准确的带式输送机煤量检测方法提高运输效率成为实现节能降耗、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关键。对井下带式输送机煤量检测方法进行了梳理,将常见煤量检测技术分为传统接触... 带式输送机在煤炭开采、加工过程中作为主要运输设备耗能巨大,运用高效准确的带式输送机煤量检测方法提高运输效率成为实现节能降耗、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关键。对井下带式输送机煤量检测方法进行了梳理,将常见煤量检测技术分为传统接触式检测方法与非接触式检测方法,并对非接触式识别中的3种主要检测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阐述了传统接触式检测方法的缺陷不足、非接触式检测方法的发展趋势以及煤量检测过程中为减少井下环境影响所采取的图像处理方法。最后对带式输送机煤量检测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及该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简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式输送机 煤量检测 接触式检测 非接触式检测
下载PDF
江西宝山矽卡岩型钨多金属矿接触带构造控矿特征及找矿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何小林 严济池 赵文 《矿产与地质》 2023年第1期17-25,共9页
江西宝山矿床位于南岭东西复杂构造带东段,诸广山隆起带的铅厂断陷盆地,区域成矿条件优越。为解决宝山矿区的深部找矿问题,在总结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控矿因素和探采资料分析,得出“岩性+花岗岩顶面凹槽”的控矿规律,且凹槽的形... 江西宝山矿床位于南岭东西复杂构造带东段,诸广山隆起带的铅厂断陷盆地,区域成矿条件优越。为解决宝山矿区的深部找矿问题,在总结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控矿因素和探采资料分析,得出“岩性+花岗岩顶面凹槽”的控矿规律,且凹槽的形态、产状和大小,直接控制着矿体的形态、产状和规模。结合矿床成因的分析探讨,建立了成矿模式,预测在茅草沟区段深部-500~-800 m深处可能存在另一个大的凹槽构造,具有较好的找矿远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卡岩矿床 控矿因素 接触带 凹槽 江西宝山
下载PDF
基于Hertz接触理论的整体叶盘百页轮抛光材料去除深度建模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军锋 吴晓君 +1 位作者 史耀耀 蔺小军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68-676,共9页
为了揭示复杂曲面百页轮抛光的材料去除机理,假设磨粒凸出高度服从正态分布,通过Hertz接触理论得到了接触区的抛光压力分布模型,然后基于弹塑性接触理论进行单颗磨粒受力分析,结合百页轮表面磨粒凸出高度分布函数建立了磨粒切入深度模... 为了揭示复杂曲面百页轮抛光的材料去除机理,假设磨粒凸出高度服从正态分布,通过Hertz接触理论得到了接触区的抛光压力分布模型,然后基于弹塑性接触理论进行单颗磨粒受力分析,结合百页轮表面磨粒凸出高度分布函数建立了磨粒切入深度模型。在此基础上,综合主轴转速、进给速度和磨粒切削沟槽形状等确定了单颗磨粒的材料去除体积,并通过沿抛光轨迹积分的方法建立了材料去除深度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材料去除深度的预测值与实验值的最大偏差和平均偏差分别为4.85%和2.95%,验证了所建材料去除深度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叶盘 百页轮抛光 材料去除深度 HERTZ接触
下载PDF
基于双目结构光视觉的煤流量测量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俊升 王洪磊 李佳城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9-26,共8页
在常规的双目视觉系统中,常用的加速稳健特征和尺度不变特征转换匹配算法对图像质量要求高,针对煤炭这种颜色纹理比较单一的场景应用时容易失效,且需要消耗大量的计算资源,难以保证实时性;激光雷达在进行煤流量测量时,有效视场范围较小... 在常规的双目视觉系统中,常用的加速稳健特征和尺度不变特征转换匹配算法对图像质量要求高,针对煤炭这种颜色纹理比较单一的场景应用时容易失效,且需要消耗大量的计算资源,难以保证实时性;激光雷达在进行煤流量测量时,有效视场范围较小,对应的测量点数较少,扫描频率也较低,在带式输送机运行速度较快时,精度会大幅降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双目结构光视觉的煤流量测量方法,将线结构光引入双目视觉系统,利用线结构光的约束,将图像特征点匹配简化成左右2幅图像行之间的匹配。在保证双目系统相机光轴平行度的基础上,采用对应行匹配计算三维坐标点,提高采样频率和分辨率,进而提高煤流量测量精度,降低测量系统对光照和环境的依赖。点云获取:利用线结构光凸显煤料截面曲线,提取煤料截面中心线的图像坐标,利用双目相机获取左右煤料截面线结构光图像,建立双目结构光三维重建模型,左右图像中心线坐标构成匹配点对参与计算煤料截面三维坐标,实现点云的实时获取。煤流量计算:利用空载胶带截面点云和负载胶带截面点云,结合获取煤料点云,利用微元法对煤料三维点云进行采样,分别利用均匀网格化法和三角网格化法求取单位时间内的煤料体积,实现带式输送机煤流量测量。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均匀网格化法检测煤料体积平均相对误差为6.758%,利用三角网格化法检测煤料体积平均相对误差为2.791%,三角网格化法测量精度高于均匀网格化法。工业性试验结果表明,基于双目结构光视觉的煤流量测量方法与电子胶带秤相比,绝对误差最大值为87.855 t/h,绝对误差平均值为25.902 t/h,相对误差最大值为2.876%,平均相对误差为0.847%,满足煤矿非接触式煤流量测量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式输送机 非接触式测量 双目结构光视觉 双目相机 煤流量检测 均匀网格化 三角网格化 煤料点云
下载PDF
基于视觉与边界元法的复杂曲面砂带磨削接触状态快速获取
13
作者 任绪凯 余焕伟 +3 位作者 陈仙凤 杜锡勇 王国彪 陈小奇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6-62,共7页
机器人砂带磨削具有高的加工表面质量与效率,但是在加工复杂曲面部件时,难以确定的局部接触状态导致加工过程的精度难以保证,限制了其在高端产业的应用。目前的局部接触状态计算方法难以满足加工中对计算效率的要求。因此,本研究首先对... 机器人砂带磨削具有高的加工表面质量与效率,但是在加工复杂曲面部件时,难以确定的局部接触状态导致加工过程的精度难以保证,限制了其在高端产业的应用。目前的局部接触状态计算方法难以满足加工中对计算效率的要求。因此,本研究首先对比分析了FEM与BEM在计算接触状态方面的结果,提出采用机器视觉识别砂带上的磨削痕迹得到磨削区宽度,并将其作为BEM的边界条件,最终实现了局部接触状态的快速获取。该方法能够在1 s内计算得到18 mm×18 mm区域大小,精度0.2 mm点云轮廓的接触状态,与FEM计算结果对比,最大误差不超过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带磨削 局部接触状态 基于视觉 边界元法(BEM) 点云
下载PDF
10.00R20载重子午线轮胎带束层结构与轮胎性能的相关性研究
14
作者 阳晓岚 金玉龙 +1 位作者 文盛辉 陈五七 《轮胎工业》 CAS 2023年第5期271-274,共4页
研究10.00R20载重子午线轮胎带束层结构与轮胎性能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与0°带束层结构相比,全0°钢丝缠绕带束层结构轮胎的滚动阻力系数和接地因数小,耐久性试验时间延长8.4%;随着带束层角度的减小,轮胎的径向刚性增大,下沉量... 研究10.00R20载重子午线轮胎带束层结构与轮胎性能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与0°带束层结构相比,全0°钢丝缠绕带束层结构轮胎的滚动阻力系数和接地因数小,耐久性试验时间延长8.4%;随着带束层角度的减小,轮胎的径向刚性增大,下沉量及接地因数减小,有利于提升轮胎的耐久性能和耐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重子午线轮胎 带束层材料 带束层结构 接地因数 耐久性能
下载PDF
矿岩接触带胶结充填体早期承载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明旭 许梦国 +1 位作者 程爱平 王平 《有色金属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0-105,共6页
为研究胶结充填体早期强度时的矿岩接触带力学作用机理,根据不同充填体情况下的矿房矿柱受力特点简化了相应的力学模型,分析矿岩顶板和矿柱的力学作用机理并进行了相关的模拟实验。选用没有强度的橡皮泥作为早期强度的胶结充填体,通过... 为研究胶结充填体早期强度时的矿岩接触带力学作用机理,根据不同充填体情况下的矿房矿柱受力特点简化了相应的力学模型,分析矿岩顶板和矿柱的力学作用机理并进行了相关的模拟实验。选用没有强度的橡皮泥作为早期强度的胶结充填体,通过电阻应变仪对接触带内置电阻应变片和表壁粘贴电阻应变片的应变值进行比较,分析在不断加载过程中接触带及各处的应变变化情况,同时进行数值模拟的相关验证工作。结果表明,在荷载作用下接触带处拉压应力发生突变,挤压造成充填体内部向中心区域挤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岩 充填体 接触带 橡皮泥
下载PDF
轮胎骨架材料带束层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利 王瑞 +1 位作者 党栋 王振鲁 《弹性体》 CAS 2014年第4期19-23,共5页
使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考虑了轮胎材料的非线性、接触非线性及轮胎结构非线性等因素,建立了195/65R15半钢子午线轮胎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探讨充气工况和静负载工况下轮胎及轮胎骨架材料带束层受力变形的情况,并对带束层不同部位帘... 使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考虑了轮胎材料的非线性、接触非线性及轮胎结构非线性等因素,建立了195/65R15半钢子午线轮胎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探讨充气工况和静负载工况下轮胎及轮胎骨架材料带束层受力变形的情况,并对带束层不同部位帘线的受力及胎肩部位变形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带束层帘线径向受力分布与轮胎接地区域应力分布相似,按照中心轴线对称分布,最大值出现在胎肩位置,约为142N;通过带束层帘线在胎肩部位变形分析可知,帘线在胎肩部位最大周向变形量约为16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午线轮胎 静载荷 接触变形 带束层
下载PDF
接触轮变形对机器人砂带磨削深度的影响 被引量:15
17
作者 刘斐 王伟 +2 位作者 王雷 王刚 贠超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6-92,共7页
机器人磨削系统能够替代低效和高污染的手工曲面打磨作业,降低生产准备时间和设备成本,特别适用于小批量曲面零件的磨削加工。接触轮为橡胶等柔性材质,工件与工具之间存在弹性接触,有利于提高工件表面质量,但接触轮易变形,导致实际磨削... 机器人磨削系统能够替代低效和高污染的手工曲面打磨作业,降低生产准备时间和设备成本,特别适用于小批量曲面零件的磨削加工。接触轮为橡胶等柔性材质,工件与工具之间存在弹性接触,有利于提高工件表面质量,但接触轮易变形,导致实际磨削量不易控制。研究砂带张紧对接触轮变形和磨削深度的影响,采用弹性力学平面问题的复变函数解法,建立模型并求解得到了接触轮的变形分布规律,与商用有限元软件的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解析模型的正确性。建立改进的磨削深度预测模型,得到了接触区域内的磨削深度分布,试验验证了模型预测误差小于3.1%。该方法可以更为准确快速地预测机器人砂带磨削深度,为提高复杂曲面磨削精度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带磨削 接触轮 变形 磨削深度 机器人加工
下载PDF
回转窑托轮对轮带最佳支承角的有限元优化 被引量:9
18
作者 李学军 肖友刚 +1 位作者 王梅松 赵先琼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8-50,共3页
针对回转窑的结构特点 ,在求得轮带接触压力分布的基础上 ,建立了轮带支承角的有限元优化模型。运用ANSYS6 .1对轮带支承角进行了有限元优化 ,得出了优化前后轮带的应力分布规律。优化结果表明 :轮带支承角有限元优化能显著减少轮带变... 针对回转窑的结构特点 ,在求得轮带接触压力分布的基础上 ,建立了轮带支承角的有限元优化模型。运用ANSYS6 .1对轮带支承角进行了有限元优化 ,得出了优化前后轮带的应力分布规律。优化结果表明 :轮带支承角有限元优化能显著减少轮带变形及最大等效应力 ,且轮带变形和最大等效应力对轮带支承角的变化非常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转窑 轮带 接触应力分布 支承角 有限元 优化
下载PDF
复杂接触条件下圆弧齿同步带啮合传动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菲 李伟 +1 位作者 闫钰锋 李凯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96-499,共4页
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圆弧齿同步带传动过程中皮带齿与带轮齿的啮合过程。在同时考虑材料非线性、几何非线性与边界条件非线性的情况下,采用非线性分析软件ABAQUS计算出同步带在较大负载下以不同加速度拖动负载运行时的应力分布及带齿... 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圆弧齿同步带传动过程中皮带齿与带轮齿的啮合过程。在同时考虑材料非线性、几何非线性与边界条件非线性的情况下,采用非线性分析软件ABAQUS计算出同步带在较大负载下以不同加速度拖动负载运行时的应力分布及带齿变形状况并初步分析了对传动精度的影响,为圆弧齿同步带在精密机械传动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方法 同步带 非线性 ABAQUS
下载PDF
带式输送机巡检机器人行驶力学及其仿真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川伟 马宏伟 +1 位作者 马琨 杨林 《煤炭技术》 CAS 2018年第10期258-261,共4页
设计了一种轮轨式带式输送机巡检机器人,建立了机器人轮轨行驶力学模型及轮轨接触力模型,确定了电机选型参数。电机相关参数代入巡检机器人虚拟样机模型,设定了环境参数,完成了爬坡仿真测试实验。仿真结果表明,对巡检机器人电机的选型... 设计了一种轮轨式带式输送机巡检机器人,建立了机器人轮轨行驶力学模型及轮轨接触力模型,确定了电机选型参数。电机相关参数代入巡检机器人虚拟样机模型,设定了环境参数,完成了爬坡仿真测试实验。仿真结果表明,对巡检机器人电机的选型可以保证机器人完成20°斜坡的爬坡运动。其相关理论成果可以为样机的设计、加工,提供可靠理论支撑,以缩短研发周期并减少开发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巡检机器人 接触力 虚拟仿真 带式输送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