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ecific Features of the Contact History of Probable Cases of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1
作者 WAN-NIANLIANG MINLIU +3 位作者 QICHEN ZE-JUNLIU XIONGHE XUE-QINXIE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2期71-76,共6页
Objective To describe the specific features of the contact history of probable cases of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 in Beijing. Methods Data of SARS cases notified from the Beijing Municipal Center for Di... Objective To describe the specific features of the contact history of probable cases of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 in Beijing. Methods Data of SARS cases notified from the Beijing Municipal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BCDC) and supplemented by other channels were collected. All the data were analyzed by descriptive epidemiology. Results ①The number of probable cases with contact history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excluded cases. ②The proportion of probable cases with contact history descended with epidemic development, but this situation did not occur in health care workers (HCWs). ③The fatality rate of probable cases with contact history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ases without contact history (OR=1.489). ④The proportion of probable cases with contact history was 85.86% among health care workers,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non-health care workers (85.86% v.s. 56.44%, OR=4.69). Conclusions ①The susceptible persons with contact history may not get infected, and the contact history is just a sufficient condition of infecting SARS; ②There are 3 conceivable reasons for the descending trend of the proportion in probable cases with contact history; ③The contact history is one of the risk factors of the death of SARS cases; ④The risk of contacting with SARS among health care workers is approximately 5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non-HCW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 Probable cases contact history BEIJING
下载PDF
Effectiveness of Contact Tracing of Index Tuberculosis Cases in Nigeria
2
作者 Okorie Onuka Ikpeazu Okezie +10 位作者 John Ahukanna Chukwudi Okebaram Patrick Dakum Aderonke Agbaje Vivian Ibeziako Gidado Mustapha Nkem Chukwueme Emperor Ubochioma Amarachi Okorie Nwafor Charles Chux Anago 《Advances in Infectious Diseases》 2018年第4期173-199,共27页
Tuberculosis (TB) is a chronic disease that has impacted negatively on human history. The biology of the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is complicated and has affected the control as well as elimination of the disease. Ni... Tuberculosis (TB) is a chronic disease that has impacted negatively on human history. The biology of the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is complicated and has affected the control as well as elimination of the disease. Nigeria is one of the countries with high incidence and prevalence of TB. The late and low case detection has been a major problem with National TB control program, caused by passive case finding strategy practiced by the country. A shift from the passive and active case search has been recommended for detection of missing cases of TB and improved program performance. The proximity of TB contact is a major determinant of disease transmission. However, maximizing early case detection and prompt treatment of notified cases is very useful in (TB) control especially in high burden countries. The tracking of TB contacts provides a good platform for early diagnosis, educating the household on TB disease and infection control as well as breaking the chain of transmission. The objective of the study is to ascertain effectiveness of contact tracing on Tuberculosis case detection. The study is a retrospective quasi experimental with quantitative arm.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in Abia State, one of the South Eastern States of Nigeria. A pre-tested questionnaire was used for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zed with SPSS. A total of 168 and 162 index cases of TB were recruited for both intervention and control facilities. The 168 index TB cases yielded 301 TB contacts. The result revealed 55% contact/index ratio, presumptive TB yield of 130 (43.2%) and TB yield of 68 (22.6%). The cases registered in the State increased from 336 to 417 and p value = 0.001, while presumptive TB and BCG vaccination were major predictors. The study shows that tracing contact of index TB cases is an effective and complementary method of finding undetected cases of T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tact TRACING INDEX TB caseS
下载PDF
Serological Study of An Imported Case of 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and His Close Contacts in China, 2015 被引量:1
3
作者 WANG Wen Ling WANG Hui Juan +5 位作者 DENG Yao SONG Tie LAN Jia Ming WU Gui Zhen KE Chang Wen TAN Wen Jie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3期219-223,共5页
The first imported 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MERS) case in China was identified in May 2015. We determined the kinetics of antibody (IgG and IgM) and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against MERS-coronavirus (MERS... The first imported 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MERS) case in China was identified in May 2015. We determined the kinetics of antibody (IgG and IgM) and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against MERS-coronavirus (MERS-CoV) in this case before discharge. Moreover, no seroconversion was found among 53 close contacts by anti-MERS IgG antibod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of paired serum samples.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neither community nor nosocomial transmission of MERS-CoV occurred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rological Study of An Imported case of 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and His Close contacts in China Co Figure ELISA Ig
下载PDF
生物接触氧化-潜流型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应用案例研究
4
作者 郭伟杰 贡丹丹 +2 位作者 何起利 赵伟华 汤显强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8-141,147,共5页
以浙江省永康市某农村的生活污水处理及灌溉回用工程为例,对“生物接触氧化-潜流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设计参数、运行效果和工程效益等进行了分析。该工程设计规模为30 m^(3)/d,研究期间实际处理规模12~20 m^(3)/d,出水... 以浙江省永康市某农村的生活污水处理及灌溉回用工程为例,对“生物接触氧化-潜流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设计参数、运行效果和工程效益等进行了分析。该工程设计规模为30 m^(3)/d,研究期间实际处理规模12~20 m^(3)/d,出水中TP、NH_(3)-N、COD、BOD5、SS、粪大肠菌群等11项主要指标灌溉期(4月至10月)满足《农田灌溉水质标准》,作为该村苗木基地灌溉用水,非灌溉期(11月至次年3月)出水满足《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作为该村荷花种植塘的用水。工程运行期间对TP、NH_(3)-N、COD、BOD_(5)、粪大肠菌群、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色度、SS和浊度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4.3%、65.3%、63.8%、61.7%、76.2%、65.7%、74.2%、54.3%和5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接触氧化 潜流人工湿地 农村生活污水 案例分析
下载PDF
两条B样条曲线求交的高效计算方法
5
作者 王永澳 吕杭汀 陈小雕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87-700,共14页
曲线曲面间求交计算在CG和CAD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牛顿法等迭代法计算效率高但需要良好的初始值;裁剪法具有良好的鲁棒性但计算效率不理想,尤其是对于相切情况的求交问题.为此,提出一种计算2条B样条曲线交点的混合方法.首先提出一种高效... 曲线曲面间求交计算在CG和CAD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牛顿法等迭代法计算效率高但需要良好的初始值;裁剪法具有良好的鲁棒性但计算效率不理想,尤其是对于相切情况的求交问题.为此,提出一种计算2条B样条曲线交点的混合方法.首先提出一种高效的线性复杂度裁剪方法,用于获得良好的初始值;然后提出一种与导数无关且效率更高的改进的割线法,用于验证贯穿性相交情况;最后提出一个相切情况下收敛阶为2的迭代公式,其性能远优于现有的牛顿法和裁剪法.理论上,混合方法若与根隔离法相结合,可以应用于更多类型曲线间的求交问题.数值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的同类方法相比,在贯穿情况下,所提方法的计算效率提高约10%,在相切情况下则提高约100%~3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样条曲线/曲线求交 裁剪法 线性包围法 相切 非多项式函数
下载PDF
膨胀套管接头柱面密封结构密封性能分析
6
作者 殷鹏军 张建兵 +2 位作者 刘吉吉 李蕾帆 李金锋 《石油矿场机械》 CAS 2024年第1期50-58,共9页
为了研究影响膨胀套管接头柱面密封结构密封性能的因素,采用有限元显示动力学分析方法,对构建的膨胀套管接头柱面密封结构的膨胀过程进行有限元仿真和分析,得到了无载荷工况、内压和金属密封面初始间隙对套管接头密封性能的影响规律。... 为了研究影响膨胀套管接头柱面密封结构密封性能的因素,采用有限元显示动力学分析方法,对构建的膨胀套管接头柱面密封结构的膨胀过程进行有限元仿真和分析,得到了无载荷工况、内压和金属密封面初始间隙对套管接头密封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无载荷工况下,套管接头膨胀后金属密封面间接触力为零,不具备密封性能;在0~30 MPa范围内,施加的压力越大,膨胀后金属密封面间的接触力越大,密封性能越高;金属密封面初始间隙对套管接头的密封性能影响最大,当金属密封面初始间隙在0.1~0.4 mm范围内减小时,套管膨胀后密封面上的接触力逐渐增大,柱面密封结构的密封性能逐渐提高。分析结果可为膨胀套管接头密封性能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套管接头 金属密封面 接触力 密封性能
下载PDF
小质量密近双星Case A演化和几乎相接双星的形成
7
作者 张孝斌 翟迪生 黄润乾 《天体物理学报》 CSCD 1993年第2期148-157,共10页
计算了总质量为3.9M,具有不同初始质比和两子星间距的一组模型在总质量、总角动量守恒假设下的Case A演化,以探求Case A演化与几乎相接双星(NCS)可能的联系.结果表明确实存在经过Case A质量交流演化为NCS系统的途径。并且这样形成的NCS... 计算了总质量为3.9M,具有不同初始质比和两子星间距的一组模型在总质量、总角动量守恒假设下的Case A演化,以探求Case A演化与几乎相接双星(NCS)可能的联系.结果表明确实存在经过Case A质量交流演化为NCS系统的途径。并且这样形成的NCS系统其随后的演化有两种前景:一种随即演化为相接系统;另一种则经由慢速质量交流成为较稳定的半接或不接系统.但能够演化为NCS状态的初始模型范围极为狭窄,本文大致确定了它们的初始质比、子星间距等参量范围. 结合模型计算结果,对已知29个NCS系统作了统计研究,结果表明NCS系统与相接双星在演化上有很密切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星 密近双星 caseA 相接双星
下载PDF
一种塑壳断路器操作机构关键参数的设计
8
作者 李鹏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24年第3期47-52,共6页
在简述塑壳式断路器操作机构的动作原理基础上,以某型号双断点塑壳断路器为设计研究对象,运用ADAMS分析软件计算得出触头三要素、触头分合闸速度、机构分合闸力、分合闸行程、分合闸时间等操作机构的重要参数。仿真得到的参数与样机的... 在简述塑壳式断路器操作机构的动作原理基础上,以某型号双断点塑壳断路器为设计研究对象,运用ADAMS分析软件计算得出触头三要素、触头分合闸速度、机构分合闸力、分合闸行程、分合闸时间等操作机构的重要参数。仿真得到的参数与样机的实测参数误差极小,进而为塑壳断路器操作机构关键参数的设计提供了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壳断路器 操作机构 触头三要素 运动仿真
下载PDF
季节水温变化对充水保压蜗壳承载特性的影响
9
作者 郭冬云 高晓峰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5-179,共5页
抽水蓄能电站钢蜗壳一般均采用充水保压埋入方式,在正常运行过程中,蜗壳内季节水温变化将影响钢蜗壳—混凝土接触关系,继而影响充水保压蜗壳的承载特性。为此,基于运行期钢蜗壳温度监测结果,研究了运行期钢蜗壳实际温度变化情况,并采用... 抽水蓄能电站钢蜗壳一般均采用充水保压埋入方式,在正常运行过程中,蜗壳内季节水温变化将影响钢蜗壳—混凝土接触关系,继而影响充水保压蜗壳的承载特性。为此,基于运行期钢蜗壳温度监测结果,研究了运行期钢蜗壳实际温度变化情况,并采用有限元方法研究了运行期钢蜗壳—混凝土接触关系的变化规律、结构承载特性及不平衡水推力分载情况。结果表明,在机组投产后正常运行年内,钢蜗壳内季节水温变化对钢蜗壳—混凝土接触闭合时机及空间分布影响显著;夏季水温升高将导致蜗壳外包混凝土承载比显著升高,应确保混凝土配筋满足强度和正常使用要求;而在冬季水温降低时止推环将起到承担不平衡水推力的主要作用,与此同时,座环也承担了约30%~40%的不平衡水推力,说明充水保压蜗壳设置止推环和加强座环锚固非常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电站 充水保压蜗壳 季节水温变化 钢蜗壳—混凝土接触关系 不平衡水推力
下载PDF
某埋头弹机枪退壳系统设计与动力学分析
10
作者 刘强 周克栋 +2 位作者 宋伟 陆野 赫雷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65-1273,共9页
为了同时解决埋头弹枪的退壳与首发装填可靠性问题,在埋头弹机枪设计时,提出了在弹壳滞留槽上加工阻挡斜面的办法.要求该斜面可以阻挡首发装填的埋头弹,却不能阻挡后续射击中被推出弹膛的弹壳.针对弹链与埋头弹之间、埋头弹与弹膛之间... 为了同时解决埋头弹枪的退壳与首发装填可靠性问题,在埋头弹机枪设计时,提出了在弹壳滞留槽上加工阻挡斜面的办法.要求该斜面可以阻挡首发装填的埋头弹,却不能阻挡后续射击中被推出弹膛的弹壳.针对弹链与埋头弹之间、埋头弹与弹膛之间的接触情况,建立了接触碰撞模型,并将其代入多体动力学方程,通过多组取值对比分析,求解出符合首发装填及后续退壳要求的滞留槽内底面高度为0.3 mm.依据仿真求解得到的参数调整埋头弹枪物理样机,测得了滞留槽高度分别为0、0.3 mm时,枪机框复进的速度曲线.试验证明,计算得到的滞留槽内底高度在实际应用中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头弹机枪 首发装填 退壳 接触碰撞模型 动力学
下载PDF
热力耦合下封隔器锚固失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怀亮 刘献博 +3 位作者 席岩 刘宇 李军 连威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7-24,37,共9页
在深井、超深井中,高温、高压的恶劣环境对封隔器的工作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基于能量守恒定律,考虑井筒-地层径向的温度传递过程,建立了井筒温度分布的理论计算模型;基于卡瓦有限元计算模型,明确了封隔器卡-套接触压力分布特征。... 在深井、超深井中,高温、高压的恶劣环境对封隔器的工作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基于能量守恒定律,考虑井筒-地层径向的温度传递过程,建立了井筒温度分布的理论计算模型;基于卡瓦有限元计算模型,明确了封隔器卡-套接触压力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卡瓦牙齿与套管的接触压力存在明显的不均匀性;卡瓦倾角与卡瓦锥角是完井封隔器卡瓦结构设计的关键几何参数,卡瓦倾角对卡-套接触压力峰值影响变化幅值仅为1.65%,不同卡瓦倾角下卡瓦1~4号齿的卡-套接触压力变化幅值却高达22%,不同卡瓦锥角下卡-套接触压力峰值变化幅值高达27%,但卡瓦1~4号齿上的卡-套接触压力变化仅有8.5%。所得结论可为完井封隔器锚固系统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井封隔器 热力耦合 计算模型 锚固系统 卡-套接触压力 卡瓦几何参数
下载PDF
机匣安装边接触应力测量方法与分布规律研究
12
作者 艾延廷 王银虎 +3 位作者 刘玉 田晶 付鹏哲 刘仕运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76-83,共8页
为了实现航空发动机机匣安装边结合面接触应力测量与分布规律研究,基于一种具有超宽压力监测范围的MXene柔性压力传感器建立了机匣安装边接触应力动态测量系统,将其安装在两层安装边之间,并铺设13个测点,根据传感器的电阻变化率时域响... 为了实现航空发动机机匣安装边结合面接触应力测量与分布规律研究,基于一种具有超宽压力监测范围的MXene柔性压力传感器建立了机匣安装边接触应力动态测量系统,将其安装在两层安装边之间,并铺设13个测点,根据传感器的电阻变化率时域响应及压力标定曲线,实时获得对应测点的应力变化。将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趋势吻合良好,应力误差均低于7%。并开展结构参数与预紧力矩对接触应力影响规律的研究,得到提高密封性能的措施。研究表明,所建立的分析方法和测量系统可以准确实现接触应力的动态测量,影响规律分析可以为安装边密封设计提供参考。此外,研究方法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对实现不同机匣安装边接触应力测量与规律分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匣安装边 密封性能 接触应力 MXene传感器 动态测量 试验验证 规律分析
下载PDF
表面粗糙度对油套管特殊螺纹密封面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张颖 高安琪 +1 位作者 杨坤 位泽坤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58-162,共5页
以往对油套管特殊螺纹密封的数值模拟都是在光滑平面的基础上展开的,不能真实反映油管连接时载荷接触状况。运用蒙特卡洛法建立考虑粗糙度的油管密封面接触模型,分析表面粗糙度、接头母扣球面半径、内压载荷对油管密封面性能的影响。结... 以往对油套管特殊螺纹密封的数值模拟都是在光滑平面的基础上展开的,不能真实反映油管连接时载荷接触状况。运用蒙特卡洛法建立考虑粗糙度的油管密封面接触模型,分析表面粗糙度、接头母扣球面半径、内压载荷对油管密封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过盈量下,密封面粗糙度越小,平均接触压力越小;母扣球面半径越大,密封面接触长度越长,贴合度越高;随着内压的增加,由于公扣密封接触面上的微凸体与锥面的接触次数逐渐增多,并且在相互接触的情况下,其弹性变形程度逐渐降低,而塑性变形增大,此时因接触长度增大,密封表面具有较好的密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套管 特殊螺纹 密封接触面 粗糙度 密封性能
下载PDF
油气井套管磨损规律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梁尔国 李子丰 +1 位作者 王金敏 周丽军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9-74,共6页
为增强油气井套管减磨设计的针对性,对套管磨损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利用模拟井下工况的钻杆/套管摩擦磨损试验机,通过改变试验载荷,首先分析了接触力对套管磨损的影响;再以S45C、S55C、N80和P110等钢级套管在不同密度钻井液中进行试验... 为增强油气井套管减磨设计的针对性,对套管磨损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利用模拟井下工况的钻杆/套管摩擦磨损试验机,通过改变试验载荷,首先分析了接触力对套管磨损的影响;再以S45C、S55C、N80和P110等钢级套管在不同密度钻井液中进行试验,对比分析了各材质套管在不同加重剂条件下的磨损特性。试验发现:在非加重钻井液中,套管的磨损率普遍较高;随着钻井液密度增大,套管磨损率先快速降低后又缓慢上升;重晶石粉与铁矿粉的质量比为2∶1时,加重剂的减磨效果最显著。研究表明:套管磨损率与接触力呈近似线性关系;将接触力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并合理选配加重剂和套管材质,可使套管磨损降至最低水平;套管磨损效率与其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的比呈幂函数关系,并给出了计算套管磨损效率的经验公式。该研究结果可为套管磨损预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管磨损 磨损规律 接触力 加重剂 套管材质 磨损效率
下载PDF
深氮化硬化32Cr3MoVE钢组织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江志华 李志明 +1 位作者 佟小军 李志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0-34,共5页
针对深氮化硬化32Cr3MoVE钢进行了硬化层组织性能的表征分析。与18CrNi4A钢渗碳件、32Cr3MoVE钢常规氮化件进行了接触疲劳性能对比试验研究,并对深氮化件进行了接触疲劳失效行为分析,认为两种裂纹萌生模式同时存在,但其疲劳破坏取决于... 针对深氮化硬化32Cr3MoVE钢进行了硬化层组织性能的表征分析。与18CrNi4A钢渗碳件、32Cr3MoVE钢常规氮化件进行了接触疲劳性能对比试验研究,并对深氮化件进行了接触疲劳失效行为分析,认为两种裂纹萌生模式同时存在,但其疲劳破坏取决于表层内裂纹的萌生和扩展。同时探索了深氮化硬化钢长寿命机理:渗氮层深达0.6~0.8mm,渗层组织优异,表面硬度高,具有优异的硬度梯度和残余应力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氮化硬化32Cr3MoVE钢 接触疲劳 渗层组织 硬度梯度 残余应力分布 失效行为
下载PDF
温度对套管接头螺纹接触压力的影响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树平 陈平 +5 位作者 石晓兵 罗勇 郑国生 徐进 蒋祖军 申保华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3-65,共3页
在高温高压气井或注蒸汽的热采井中,变温引起的温度应力(即热应力)将对套管接头的接触压力产生一定的影响,高温差引起的套管接头的接触压力分布变得更加不均,当温差达到一定值时,套管接头内的等效应力将接近材料的屈服强度,使螺纹接触... 在高温高压气井或注蒸汽的热采井中,变温引起的温度应力(即热应力)将对套管接头的接触压力产生一定的影响,高温差引起的套管接头的接触压力分布变得更加不均,当温差达到一定值时,套管接头内的等效应力将接近材料的屈服强度,使螺纹接触处进入塑性变形状态,从而影响了套管接头的密封性。利用弹塑性有限元的方法,建立标准API偏梯形套管接头的有限元模型,分析温度改变对套管接头接触压力的影响,以及套管接头内等效应力的变化情况,提供一种温度对套管接头螺纹接触压力的分析方法,从而为高温井套管接头的安全使用提供一定的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套管接头 接触压力 有限元
下载PDF
套管螺纹接头连接性能的接触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9
17
作者 习俊通 聂钢 +1 位作者 梅雪松 吴序堂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63-66,共4页
根据套管螺纹接头的结构和受载特点,基于接触问题的有限元混合法和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建立了套管接头螺纹旋合接触的有限元分析模型,编制了相应的有限元分析程序,并以此对3种载荷条件下载荷在各螺牙上的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 根据套管螺纹接头的结构和受载特点,基于接触问题的有限元混合法和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建立了套管接头螺纹旋合接触的有限元分析模型,编制了相应的有限元分析程序,并以此对3种载荷条件下载荷在各螺牙上的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载荷分布的不均匀性对套管螺纹接头的连接性能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管螺纹接头 接触分析 有限元法 连接性能
下载PDF
1例2019冠状病毒病二代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的管理探索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佳萌 易群 +2 位作者 魏茂刚 魏海龙 袁术生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117-119,共3页
目的 探索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二代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的管理模式,以期早期识别无症状病例,减少COVID-19的传播。方法 2020年2月5日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1例49岁女性COVID-19二代患者,一代患者是其女婿,该... 目的 探索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二代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的管理模式,以期早期识别无症状病例,减少COVID-19的传播。方法 2020年2月5日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1例49岁女性COVID-19二代患者,一代患者是其女婿,该女性隔离观察15 d后发病。结果 该患者在解除隔离前行咽拭子2019-nCoV核酸检测阳性,在诊治过程中临床症状逐步加重。结论 对于密切接触者,建议最好采取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同时在解除隔离之前进行咽拭子2019-nCoV核酸检测,以避免漏掉无症状病例,导致疫情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冠状病毒病 密切接触者 无症状病例 乙类传染病 核酸检测
下载PDF
水平井带扶正器套管接触方式及其对摩阻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胡锡辉 李维 +2 位作者 徐璧华 马旌伦 袁彬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8-165,共8页
下套管作业过程中,由于重力与井眼轨迹影响,将导致套管发生弯曲,与井壁发生接触,从而产生附加摩阻,当摩阻较大时会影响套管顺利下入。尤其是水平井为保证顶替效率和固井质量,下套管时加入了大量扶正器,扶正器的加入将增大套管的摩阻系数... 下套管作业过程中,由于重力与井眼轨迹影响,将导致套管发生弯曲,与井壁发生接触,从而产生附加摩阻,当摩阻较大时会影响套管顺利下入。尤其是水平井为保证顶替效率和固井质量,下套管时加入了大量扶正器,扶正器的加入将增大套管的摩阻系数,从而给水平井下套管作业带来了更大的困难。针对这一问题,首先,提出套管与井壁有3种接触方式,即自由状态、点接触与线接触;并指出不同接触方式下产生的摩阻不同。然后,通过建立了套管在下入过程中的扰曲受力方程,以及套管与井壁接触方式判断模型;并根据该模型分段计算方式准确地计算出不同接触方式下套时的管摩阻。通过现场示例分析表明,该方法能准确预测摩阻,对现场计算摩阻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下套管 接触方式 扶正器 摩擦阻力
下载PDF
膨胀套管计算机仿真分析 被引量:24
20
作者 练章华 施太和 +5 位作者 杨龙 高智海 董范 李渊 徐英 叶林祥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1-43,共3页
膨胀套管在我国还处于探索研究阶段 ,文章用弹塑性有限元接触问题建立了可膨胀套管膨胀过程的力学模型 ,对N80钢级材料的 114 .3mm套管膨胀至 139.7mm进行了膨胀过程详细的计算机仿真研究 ,给出了摩擦系数为 0 .0、0 .0 5、0 .1和 0 ... 膨胀套管在我国还处于探索研究阶段 ,文章用弹塑性有限元接触问题建立了可膨胀套管膨胀过程的力学模型 ,对N80钢级材料的 114 .3mm套管膨胀至 139.7mm进行了膨胀过程详细的计算机仿真研究 ,给出了摩擦系数为 0 .0、0 .0 5、0 .1和 0 .15时 ,膨胀套管内等效应力、套管内的残余应力随活塞位置变化的定量曲线。在大量数值模拟的基础上 ,得出了膨胀套管内的残余应力随摩擦系数的增大而减小的规律 ,最大等效应力发生在活塞锥体部分的膨胀套管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套管 计算机仿真分析 油气井 摩擦系数 膨胀机构 力学模型 等效应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