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ouble-row repair of rotator cuff tears: Comparing tendon contact area between techniques 被引量:9
1
作者 Shao Hui Allan Ng Chung Hui James Tan 《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20年第1期10-17,共8页
BACKGROUND In rotator cuff repair surgery,the double-row technique is widely performed.Studies have shown that with increased contact area and pressure between tendon and bone interface,better healing is promoted.AIM ... BACKGROUND In rotator cuff repair surgery,the double-row technique is widely performed.Studies have shown that with increased contact area and pressure between tendon and bone interface,better healing is promoted.AIM To assess the different suture configurations with the double-row technique and how this influences the contact area of the rotator cuff tendon to bone.METHODS This was a controlled laboratory study where identical tears were created in 24 fresh porcine shoulders over a 1.5 cm×2.5 cm infraspinatus insertion footprint.Double-row repair techniques,with 3 to 4-suture anchors in different configurations(2 medial,2 lateral vs 2 medial,1 lateral vs 1 medial,2 lateral),were employed for three control groups.Each group consisted of eight shoulders with identical repair configurations.Footprint contact areas of the repaired tendon against the tuberosity were determined using pressure sensitive Fujifilm placed between the tendon and tuberosity.RESULTS The mean contact area between tendon and insertion footprint from the imprinted Fujifilm was obtained using computer software.The contact area measured from a standard 4-suture anchor double row repair was 75.1±9.3 mm2,whereas areas obtained for the 2 lateral-1 medial and 2 medial-1 lateral anchor configurations were 72.9±5.2 mm2 and 75.0±4.9 mm2 respectively.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was noted between the three groups.CONCLUSION In the technique of double-row repair,using a 3-suture anchor configuration may offer a non-inferior alternative to the standard 4-anchor construct in terms of efficacy.This may also result in overall cost reduction and shorter surgical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sic science study Double-row Different suture anchor configurations footprint contact area Porcine model Pressure sensitive film Tendon healing
下载PDF
矿用重载轮胎接地印痕的研究
2
作者 张敬 王志平 娄召阳 《橡胶科技》 CAS 2024年第6期338-342,共5页
以14.00R25宽体自卸车轮胎为例,通过轮胎使用情况调研,结合实验室测试和轮胎有限元仿真,研究矿用重载轮胎接地印痕及接地压力分布。结果表明:宽体自卸车轮胎接地印痕形状应接近矩形且接地压力分布均匀;影响轮胎接地印痕及接地压力分布... 以14.00R25宽体自卸车轮胎为例,通过轮胎使用情况调研,结合实验室测试和轮胎有限元仿真,研究矿用重载轮胎接地印痕及接地压力分布。结果表明:宽体自卸车轮胎接地印痕形状应接近矩形且接地压力分布均匀;影响轮胎接地印痕及接地压力分布的主要因素为断面高宽比、胎冠弧半径和弧度高、带束层角度和宽度、花纹沟壁角度和花纹沟宽度等。通过有限元仿真优化设计可避免轮胎出现花纹掉块和非均匀磨损等问题,提高设计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用重载轮胎 宽体自卸车轮胎 接地印痕 接地压力分布 有限元仿真
下载PDF
跑气保用轮胎接地印痕的有限元分析与优化 被引量:6
3
作者 周涛 陈建国 +2 位作者 陈忠茂 罗吉良 徐立新 《轮胎工业》 CAS 2010年第10期592-596,共5页
利用有限元软件MSC.MARC对225/50R17跑气保用轮胎静负荷下的接地印痕进行分析和优化。结果表明,带束层宽度加大能改善接地压力分布,对接地印痕形状无明显影响;带束层帘线直径增大对接地印痕无优化作用;胎体层数对接地压力分布及形状影... 利用有限元软件MSC.MARC对225/50R17跑气保用轮胎静负荷下的接地印痕进行分析和优化。结果表明,带束层宽度加大能改善接地压力分布,对接地印痕形状无明显影响;带束层帘线直径增大对接地印痕无优化作用;胎体层数对接地压力分布及形状影响很小;合理的外轮廓设计和材料分布能较好地优化轮胎接地印痕,满足设计要求。优化方案接地印痕的有限元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跑气保用轮胎 有限元分析 接地印痕
下载PDF
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带束层结构对接地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韩平安 雍占福 王青春 《橡胶科技》 2014年第3期38-41,共4页
以295/75R22.5 18PR无内胎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为例,研究带束层结构对轮胎接地性能的影响。在轮廓相同时,带束层结构不同,轮胎接地性能差异较大。在其它施工条件不变时,3层半带束层加零度带束层结构的无内胎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肩部接地... 以295/75R22.5 18PR无内胎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为例,研究带束层结构对轮胎接地性能的影响。在轮廓相同时,带束层结构不同,轮胎接地性能差异较大。在其它施工条件不变时,3层半带束层加零度带束层结构的无内胎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肩部接地压力较小,耐久性能好,抗冠部爆破性能、速度性能和通过性能佳;4层带束层结构无内胎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接地印痕趋于矩形,平均接地压力较小,肩部接地压力较大,耐磨性能、操控性能、胎圈耐久性能和安全性能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 带束层结构 接地压力 接地印痕 耐久性能
下载PDF
轮胎动态接地压力分布的光吸收法测量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柏林 梁晨 +1 位作者 朱大钎 王国林 《橡胶工业》 CAS 2022年第10期723-731,共9页
设计光吸收法试验台架,通过图像处理算法及对负荷、充气压力、外倾角、侧偏角的控制,获得轮胎动态接地压力分布。图像处理算法如下:拍摄轮胎接地印痕图像,通过图像矫正、灰度化、滤波去噪及图像分割获取图像中轮胎与路面接触区域,再通... 设计光吸收法试验台架,通过图像处理算法及对负荷、充气压力、外倾角、侧偏角的控制,获得轮胎动态接地压力分布。图像处理算法如下:拍摄轮胎接地印痕图像,通过图像矫正、灰度化、滤波去噪及图像分割获取图像中轮胎与路面接触区域,再通过校准机构获取图像灰度与轮胎接地压力的相关性,将轮胎接地印痕图像转化为接地压力分布图。以规格为205/55R16的非对称花纹子午线轮胎为例,利用试验台架对轮胎动态接地印痕进行测量,获取不同工况下轮胎接地压力分布及接地印痕特征值,轮胎计算负荷相对误差绝对值基本小于10%,验证了光学试验台架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胎 动态接地压力分布 接地印痕 光吸收法 试验台架 图像处理
下载PDF
人体赤足形态特征接触面积与身高体质量相关性统计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高毅 马越 +1 位作者 赵泽宇 王彪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2期5103-5108,共6页
背景:当前法医人类学、人体工程学及足迹学研究均发现足部各信息(如足长、足宽等)与身高、体质量呈现出显著相关性,但国内外文献对有关赤足形态特征接触面积与人体身高、体质量的量化研究尚不完善。目的:分析人体赤足形态特征接触面积... 背景:当前法医人类学、人体工程学及足迹学研究均发现足部各信息(如足长、足宽等)与身高、体质量呈现出显著相关性,但国内外文献对有关赤足形态特征接触面积与人体身高、体质量的量化研究尚不完善。目的:分析人体赤足形态特征接触面积与身高、体质量之间相关性,创新法医人类学、人体工程学等相关学科理论体系,为利用赤足足迹进行人身个体识别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足迹学传统平面足迹油墨捺印方法进行样本收集,再利用MATLAB数字软件对足迹对象进行图像处理。测试对象为随机抽取身高分布在165-190 cm之间健康的青壮年男性100名,记录其身高、体质量,获取正常行走步态下的赤足形态特征接触面积并进行统计分析。试验的实施符合《赫尔辛基宣言》和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对人体研究的相关伦理要求。结果与结论:在健康青壮年男性正常弓类型(排除中断弓和膨胀弓两种弓区类型)条件下:①人体赤足形态特征接触面积与身高、体质量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其与人体身高之间关系可被应用于法医人类学、人体工程学、足迹学的身高分析;②身高相较于体质量而言,对人体赤足形态特征接触面积的影响更加显著,更具有直接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人类学 人体工程学 足迹检验 赤足形态特征 接触面积 身高分析 图像处理
下载PDF
轮胎有限元仿真接地印痕边缘提取程序设计 被引量:4
7
作者 葛超 李亚东 +2 位作者 张晓鹏 李红卫 冯金巧 《轮胎工业》 CAS 2019年第2期73-76,共4页
以245/50R18半钢子午线轮胎为研究对象,基于拉格朗日线性插值理论,利用Python程序语言进行轮胎力学仿真分析结果后处理程序的开发,提取轮胎有限元仿真的接地压力和接地印痕边缘等相关分析数据,输出为花纹性能分析软件所需要的XML印痕文... 以245/50R18半钢子午线轮胎为研究对象,基于拉格朗日线性插值理论,利用Python程序语言进行轮胎力学仿真分析结果后处理程序的开发,提取轮胎有限元仿真的接地压力和接地印痕边缘等相关分析数据,输出为花纹性能分析软件所需要的XML印痕文件,实现了轮胎力学有限元分析与轮胎花纹性能分析的数据集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胎 拉格朗日线性插值 接地压力 接地印痕边缘提取 噪声 有限元分析 花纹性能分析
下载PDF
全钢子午线轮胎胎肩边沟设计对偏磨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卢帅 王昌宁 +1 位作者 张鹏 王兴玉 《轮胎工业》 CAS 2020年第6期335-338,共4页
以295/75R22.5全钢子午线轮胎为例,基于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胎肩不同边沟设计对胎肩接地压力、接地印痕及轮胎偏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胎肩添加边沟可以显著降低胎肩最大接地压力;肩部偏下部位的边沟设计显著优于其他边沟设计,能够更有... 以295/75R22.5全钢子午线轮胎为例,基于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胎肩不同边沟设计对胎肩接地压力、接地印痕及轮胎偏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胎肩添加边沟可以显著降低胎肩最大接地压力;肩部偏下部位的边沟设计显著优于其他边沟设计,能够更有效地减轻轮胎偏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钢子午线轮胎 胎肩 边沟设计 接地压力 接地印痕 偏磨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385/65R22.5无内胎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接地印痕的改善 被引量:5
9
作者 王志勇 连伟平 王庆文 《橡胶科技》 2020年第9期502-505,共4页
以385/65R22.5无内胎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为例,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研究内轮廓曲线设计对轮胎接地印痕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调整轮胎内轮廓曲线参数设计值可以改变轮胎的接地印痕形状和接地压力分布,可为优化轮胎内轮廓曲线设计和改善轮... 以385/65R22.5无内胎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为例,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研究内轮廓曲线设计对轮胎接地印痕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调整轮胎内轮廓曲线参数设计值可以改变轮胎的接地印痕形状和接地压力分布,可为优化轮胎内轮廓曲线设计和改善轮胎耐磨性能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 无内胎轮胎 内轮廓曲线 接地印痕 接地压力分布
下载PDF
通过接地特性预测轮胎干地制动距离 被引量:5
10
作者 高玲茹 张凯凯 +1 位作者 王龙庆 李慧敏 《橡胶科技》 2021年第2期65-67,共3页
以215/55R17半钢子午线轮胎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胎侧搭接宽度设计3个方案,研究不同方案轮胎的接地特性,预测其干地制动距离,并利用实车测试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当轮胎接地面积大、中间接地长度大、接地宽度大、接地长度比值大、下... 以215/55R17半钢子午线轮胎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胎侧搭接宽度设计3个方案,研究不同方案轮胎的接地特性,预测其干地制动距离,并利用实车测试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当轮胎接地面积大、中间接地长度大、接地宽度大、接地长度比值大、下沉量和矩形率小、接地印痕接近椭圆形时,可以预测其干地制动距离较短,车辆操纵安全性好;通过接地特性预测轮胎干地制动距离的方法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钢子午线轮胎 接地特性 干地制动距离 接地印痕
下载PDF
实验室摩擦和磨耗试验胶轮与路面间静态接触压强测试方法的开发
11
作者 吴爱芹 李夕鑫 +1 位作者 陈文森 刘世杰 《橡胶科技》 2022年第6期304-308,共5页
开发一种实验室摩擦和磨耗试验机在不同负荷下胶轮与路面间静态接触压强的测试方法。该方法设计一套可以装在万能材料试验机上的夹具,其适用于阿克隆磨耗试验机、兰伯恩磨耗试验机和RTM综合摩擦试验机等的胶轮与路面。测试过程如下:用... 开发一种实验室摩擦和磨耗试验机在不同负荷下胶轮与路面间静态接触压强的测试方法。该方法设计一套可以装在万能材料试验机上的夹具,其适用于阿克隆磨耗试验机、兰伯恩磨耗试验机和RTM综合摩擦试验机等的胶轮与路面。测试过程如下:用上夹具固定试验胶轮,下夹具固定试验机的路面轮;在路面放置坐标纸,在胶轮与路面的接触部位涂上印泥,开启试验机,以一定负荷将胶轮压到路面上,在坐标纸上得到胶轮的接地印痕;利用显微镜测试印痕面积,通过负荷和印痕面积比得到胶轮与路面间在一定负荷下的静态接触压强。该方法适用范围广,可为实验室模拟轮胎行驶摩擦试验参数的设置提供重要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胎 胶轮 夹具 摩擦 磨耗 接地印痕 静态接触压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