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8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ECTOR FIELDS FOR CONTACT PAIRS
1
作者 Yue HE Hai-Long HER 《Acta Mathematica Scientia》 SCIE CSCD 2019年第4期1081-1088,共8页
Let M be a(2 k + 2 l + 2)-dimensional smooth manifold. For such M, Bande and Hadjar introduce a new geometric structure called contact pair which roughly is a couple of 1-forms of constant classes with complementary k... Let M be a(2 k + 2 l + 2)-dimensional smooth manifold. For such M, Bande and Hadjar introduce a new geometric structure called contact pair which roughly is a couple of 1-forms of constant classes with complementary kernels and foliations. We show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 pair of vector fields for a contact pair and a quadruple of functions on M. This is a generalization of the classical result for contact manifol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tact GEOMETRY Reeb VECTOR FIELD contact pair
下载PDF
Ab Initio and DFT Study of Magnesium Sulfate Contact Ion Pairs
2
作者 张星辰 张韫宏 李前树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EI CAS 2003年第2期190-193,共4页
The stuctures of contact ion pairs of magnesium sulfate were studied. The geometries of contact ion pairs of MgSO 4(H 2O) n (n =1-6) were optimized by using Hartree Fock (HF/6 31+G *, HF/6 311+G ** ) and... The stuctures of contact ion pairs of magnesium sulfate were studied. The geometries of contact ion pairs of MgSO 4(H 2O) n (n =1-6) were optimized by using Hartree Fock (HF/6 31+G *, HF/6 311+G ** ) and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DFT) (B3LYP/6 31+G *, B3LYP/6 311+G ** ) methods. The stable structures of monodentate, bidentate and tridentate contact ion pairs were obtained. The bidentate structure of contact ion pairs are the most stable compaired with the monodentate and tridentate ones for the same composition. The hydration enthalpies of contact ion pairs of MgSO 4 (H 2O) n (n =1-4) increase with their hydration numb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tact ion pair magnesium sulfate aqueous solution ab initio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下载PDF
Analysis of composite material interface crack face contact and friction effects using a new node-pairs contact algorithm
3
作者 钟志鹏 何郁波 万水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6期333-340,共8页
A new node-pairs contact algorithm is proposed to deal with a composite material or bi-material interface crack face contact and friction problem (e.g., resistant coating and thermal barrier coatings) subjected to c... A new node-pairs contact algorithm is proposed to deal with a composite material or bi-material interface crack face contact and friction problem (e.g., resistant coating and thermal barrier coatings) subjected to complicated load conditions. To decrease the calculation scale and calculation errors, the local Lagrange multipliers are solved only on a pair of contact nodes using the Jacobi iteration method, and the constraint modification of the tangential multipliers are required. After the calculation of the present node-pairs Lagrange multiplier, it is turned to next contact node-pairs until all node-pairs have finished. Compared with an ordinary contact algorithm, the new local node-pairs contact algorithm is allowed a more precise element on the contact face without the stiffness matrix singularity. The stress intensity factors (SIFs) and the contact region of an infinite plate central crack are calculated and show good agreement with those in the literature. The contact zone near the crack tip as well as its influence on singularity of stress fields are studied. Furthermore, the frictional contacts are also considered and found to have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SIFs. The normalized mode-II stress intensity factors KII for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decrease by 16% when f changes from 1 to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tact and friction node-pairs contact algorithm interface crack mixed mode loading stress intensity factors
下载PDF
点接触弹流摩擦副动特性研究
4
作者 夏伯乾 戴一民 张泽斌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共7页
弹流油膜具有显著的弹簧、阻尼特性,对高副机械零件和系统的动特性具有重要影响。研究弹流摩擦副的动特性,揭示弹流摩擦副动力学特性的变化规律,对改进和提升整个机械系统的动力学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弹流润滑理论和机械振动学,建立... 弹流油膜具有显著的弹簧、阻尼特性,对高副机械零件和系统的动特性具有重要影响。研究弹流摩擦副的动特性,揭示弹流摩擦副动力学特性的变化规律,对改进和提升整个机械系统的动力学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弹流润滑理论和机械振动学,建立点接触弹流摩擦副的摩擦学-动力学耦合模型,采用数值方法求解弹流摩擦副在简谐激励下的振动响应;通过简谐激励下弹流摩擦副的阻尼环识别出弹流摩擦副的刚度和阻尼,用参数控制的方法研究载荷、速度、材料参数及椭圆度等对弹流摩擦副刚度和阻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研究的速度和载荷范围内,摩擦副的刚度和阻尼随载荷和椭圆度的增大而增大,随速度和材料参数的增大而减小,其中载荷对点接触EHL摩擦副的刚度和阻尼的影响最为显著,相比阻尼,摩擦副的刚度随载荷、速度和材料参数的变化幅度要大得多。在数值算例的基础上,给出弹流摩擦副的刚度和阻尼关于载荷、速度和材料参数的拟合公式。数值比较结果表明,给出的拟合公式具有满意的精度,可快速计算弹流状态下点接触摩擦副的刚度和阻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接触 弹流摩擦副 刚度 阻尼 拟合公式
下载PDF
线接触弹流润滑摩擦副刚度阻尼拟合公式
5
作者 夏伯乾 王双猛 张泽斌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16,共7页
弹流润滑油膜具有显著的弹簧阻尼作用,对齿轮、滚动轴承、凸轮等高副接触零件的动力学性能具有重要影响,然而目前关于弹流摩擦副刚度阻尼的认识还不统一。运用数值方法求解线接触弹流润滑摩擦副的摩擦学-动力学耦合模型,获得线接触弹流... 弹流润滑油膜具有显著的弹簧阻尼作用,对齿轮、滚动轴承、凸轮等高副接触零件的动力学性能具有重要影响,然而目前关于弹流摩擦副刚度阻尼的认识还不统一。运用数值方法求解线接触弹流润滑摩擦副的摩擦学-动力学耦合模型,获得线接触弹流润滑摩擦副在简谐激励下的阻尼环,通过阻尼环识别出线接触弹流润滑摩擦副的刚度和阻尼;用变量控制的方法研究载荷、卷吸速度、材料参数等对线接触弹流润滑摩擦副刚度和阻尼的影响,并分析载荷、卷吸速度影响线接触弹流润滑摩擦副刚度阻尼的机制。结果表明,线接触弹流润滑摩擦副刚度阻尼随载荷增加而变大,随速度增加而减小。在数值解的基础上,拟合出线接触弹流润滑摩擦副刚度和阻尼公式,结果显示,载荷对弹流润滑摩擦副的刚度和阻尼影响最显著,而且弹流润滑摩擦副的刚度随载荷、速度和材料参数的变化幅度比阻尼的大。对拟合公式精度的检验表明,在很宽的参数范围内,拟合公式计算结果与数值解的相对误差小于10%,所提出的刚度和阻尼拟合公式具有很高的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接触 弹流润滑摩擦副 刚度 阻尼 拟合公式
下载PDF
微量供油下的线接触副润滑增效分析
6
作者 李书义 郭峰 +2 位作者 黄柏林 金薇 梁鹏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05-1211,共7页
实验发现亲/疏油交替供油的功能润湿表面能提高微量供油下有效润滑的成膜性能。基于此,建立了有限长滚子副润滑模型,分析了交替供油的亲/疏油带宽及工作参数对润滑性能的增强规律。研究发现,微量供油条件下可利用交替供油方式达到线接... 实验发现亲/疏油交替供油的功能润湿表面能提高微量供油下有效润滑的成膜性能。基于此,建立了有限长滚子副润滑模型,分析了交替供油的亲/疏油带宽及工作参数对润滑性能的增强规律。研究发现,微量供油条件下可利用交替供油方式达到线接触副润滑增效的目的,但供油交替变换使接触区润滑性能不稳定,且润滑增效作用会受功能表面亲/疏油带宽和卷吸速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接触副 微量润滑 功能表面 供油
下载PDF
考虑结合部热变形的滚动导轨刚度特性分析
7
作者 赵欢乐 库祥臣 +1 位作者 苏春堂 杨星涛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4-149,共6页
为提高滚动导轨副动态刚度,基于弹性力学中Hertz接触理论,考虑外载荷、预紧力、热变形等因素的影响下,对滚动导轨副进行了动态Hertz接触刚度建模。从单个滚珠-滚道接触特性出发,对比分析了滚珠-滚道接触变形关系。以某NSK直线导轨为对象... 为提高滚动导轨副动态刚度,基于弹性力学中Hertz接触理论,考虑外载荷、预紧力、热变形等因素的影响下,对滚动导轨副进行了动态Hertz接触刚度建模。从单个滚珠-滚道接触特性出发,对比分析了滚珠-滚道接触变形关系。以某NSK直线导轨为对象,分析了导轨副在3种预紧力等级下不同垂直载荷对导轨副刚度特性影响规律。运用有限元软件对比仿真分析了不同垂直载荷下导轨副Hertz接触变形以及热变形对导轨副接触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预紧力对临界载荷的影响较大从而影响滚动导轨副的刚度;摩擦热变形随着载荷的增加使导轨副接触刚度降低,对比验证了考虑热变形的接触刚度建模方法的合理性以及模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珠直线导轨副 接触变形 结合部 动态刚度 分析模型 热变形
下载PDF
面向螺旋锥齿轮的主动设计与加工方法研究
8
作者 李增彬 郭明谦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1-57,共7页
针对面铣螺旋锥齿轮的设计和制造,建立了基于自由曲面机床的加工方法的数学模型,在自由曲面机床上采用工件轴固定的方法完成螺旋锥齿轮铣削的主动设计和制造。以啮合性能参数为输入变量,建立了齿轮啮合的数学模型,并根据设计的接触属性... 针对面铣螺旋锥齿轮的设计和制造,建立了基于自由曲面机床的加工方法的数学模型,在自由曲面机床上采用工件轴固定的方法完成螺旋锥齿轮铣削的主动设计和制造。以啮合性能参数为输入变量,建立了齿轮啮合的数学模型,并根据设计的接触属性对齿轮齿面进行了主动设计。除了传统方法控制的每个小齿轮侧面平均接触点的一阶和二阶参数外,该方法还可以同时保证小齿轮常用驱动侧面上的每个接触路径点,避免了工件轴运动精度差造成的误差和制造难度。最后,通过齿面接触分析(TCA)和滚动试验对该方法进行了有效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锥齿轮 主动设计 齿轮副 接触属性
下载PDF
基于改进分形方法的齿面磨损故障直齿轮啮合特性分析
9
作者 刘子濛 常成 +5 位作者 胡昊东 马辉 张顺豪 赵松涛 张晓旭 彭志科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5期1619-1636,共18页
考虑实际的轮齿表面微观形貌,建立了轮齿间相互作用的三维分形接触模型。结合轮齿承载接触分析方法,考虑轮齿间摩擦力的影响,建立了直齿轮副的时变啮合刚度模型,并通过有限元方法进行了验证。结合Archard磨损模型,考虑齿面粗糙度和摩擦... 考虑实际的轮齿表面微观形貌,建立了轮齿间相互作用的三维分形接触模型。结合轮齿承载接触分析方法,考虑轮齿间摩擦力的影响,建立了直齿轮副的时变啮合刚度模型,并通过有限元方法进行了验证。结合Archard磨损模型,考虑齿面粗糙度和摩擦力的影响,分析了齿面磨损故障状态下直齿轮副的啮合特性和磨损深度,同时分析了摩擦力和分形参数对时变啮合刚度和磨损深度的影响。摩擦力导致节线处的时变啮合刚度发生突变。当直齿轮副处于双齿啮合时,摩擦因数的增加和分形维数的降低导致磨损深度的增加和时变啮合刚度的降低。时变啮合刚度随分形维数的变化呈线性变化。分形维数对时变啮合刚度和磨损深度的影响随着磨损周期的增加更为明显,超过了摩擦因数对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齿轮 啮合特性 分型接触 齿面摩擦力 磨损故障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仿真确定重卡变速箱斜齿轮装配误差
10
作者 郝振东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24年第3期218-220,共3页
为解决斜齿轮在装配过程中由于误差导致变速箱齿轮副在实际运行中齿根出现裂纹和断裂现象,进而导致变速箱无法稳定运行的问题.基于Pro/E三维建模软件构建了斜齿轮副的三维模型及其存在两轴不平行和齿侧间隙对应的模型,并分别对两种情况... 为解决斜齿轮在装配过程中由于误差导致变速箱齿轮副在实际运行中齿根出现裂纹和断裂现象,进而导致变速箱无法稳定运行的问题.基于Pro/E三维建模软件构建了斜齿轮副的三维模型及其存在两轴不平行和齿侧间隙对应的模型,并分别对两种情况下对应的静态接触应力和动态接触应力进行分析,以此确定了重卡变速箱斜齿轮装配时两轴不平度和齿侧间隙的误差,指导实际的装配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卡车 接触应力 斜齿轮副 两轴不平行 齿侧间隙
下载PDF
柱面摩擦限矩器接触特性及打滑转矩影响因素研究
11
作者 刘兆懿 崔红伟 +1 位作者 常宗旭 乔一军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88-192,共5页
为了促进柱面摩擦限矩器在刮板输送机驱动系统上的应用,应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数值模拟模型,仿真分析了给定油腔压力作用下柱面摩擦副的接触应力分布情况,通过公式得到了打滑转矩与油腔压力的关系,探讨了油腔长度、油腔厚度、油腔... 为了促进柱面摩擦限矩器在刮板输送机驱动系统上的应用,应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数值模拟模型,仿真分析了给定油腔压力作用下柱面摩擦副的接触应力分布情况,通过公式得到了打滑转矩与油腔压力的关系,探讨了油腔长度、油腔厚度、油腔内径以及接触间隙对最大接触应力与打滑转矩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得出了各因素对最大接触应力与打滑转矩的影响显著性排序。结果表明:通过数值模拟与正交试验设计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了柱面摩擦限矩器结构参数对最大接触应力与打滑转矩的影响,为柱面摩擦限矩器的结构设计及打滑转矩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面摩擦副 空心油腔变形 接触特性 打滑转矩 正交试验设计
下载PDF
界面氧化对碳–铜接触副电接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高国强 王青松 +5 位作者 何志江 肖嵩 王虹 钱鹏宇 彭伟 吴广宁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8502-8510,共9页
弓网系统滑动电接触是列车能量传递的唯一途径。且界面氧化程度对C/Cu接触副载流摩擦磨损影响显著。文中设计直线往复式载流摩擦试验台,提出一种通过定量控制碳滑板表面氧化膜厚度来模拟不同氧化状态的方法,研究不同氧化程度下C/Cu接触... 弓网系统滑动电接触是列车能量传递的唯一途径。且界面氧化程度对C/Cu接触副载流摩擦磨损影响显著。文中设计直线往复式载流摩擦试验台,提出一种通过定量控制碳滑板表面氧化膜厚度来模拟不同氧化状态的方法,研究不同氧化程度下C/Cu接触副的电接触特性,探究界面氧化对载流摩擦副电接触性能的影响机理。实验结果表明:适当的氧化膜厚度有助于获得更低的接触电阻,较初值降低了17.9%,提升C/Cu接触副的电接触性能,有利于能量传输;但过厚的氧化膜会增大接触电阻,导致接触界面放电频发,放电总能量较初值提升了104.4%,劣化其电接触性能。所得结果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碳/铜接触副在低氧环境的服役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u接触副 载流摩擦磨损 电接触特性 界面氧化
下载PDF
基于修正四元半偏减法集对势的区域农业旱灾脆弱性评估 被引量:1
13
作者 金菊良 陈浩 +3 位作者 崔毅 刘凌 周玉良 吴成国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4-42,共9页
为增强旱灾脆弱性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和合理性,从微观层次挖掘联系数系统结构中各分量之间的迁移运动信息,根据半偏联系数思想构建了四元联系数的迁移率矩阵,以此实现了联系数系统内相邻、相隔分量的转化,将修正后的联系数分量代入四元半... 为增强旱灾脆弱性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和合理性,从微观层次挖掘联系数系统结构中各分量之间的迁移运动信息,根据半偏联系数思想构建了四元联系数的迁移率矩阵,以此实现了联系数系统内相邻、相隔分量的转化,将修正后的联系数分量代入四元半偏减法集对势中,得到修正后的四元半偏减法集对势,并将其应用于蚌埠市农业旱灾脆弱性评估中。结果表明:修正前后的四元半偏减法集对势值对蚌埠市农业旱灾脆弱性及其子系统的评估结果是一致的;修正后的四元半偏减法集对势值变化范围更小、敏感度更高,结果更为稳健,对脆弱性评估集对系统变化趋势的反映更加准确可靠,具有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旱灾 脆弱性评估 四元半偏减法集对势 联系数分量 迁移率矩阵
下载PDF
“关系人”视角下包村干部运作的情境、关系与行为——基于四川省Y镇的田野调查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雪萍 吕明月 《求实》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9-108,M0006,共11页
驻村干部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实施的一种工作机制。科层环境与乡土环境的重叠构成了包村干部特殊的工作情境,即双重情境。在此情境中,包村干部与村庄建构了两种关系:基于科层治理形成的工具理性关系,表现出非人格化与结果导向的特征... 驻村干部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实施的一种工作机制。科层环境与乡土环境的重叠构成了包村干部特殊的工作情境,即双重情境。在此情境中,包村干部与村庄建构了两种关系:基于科层治理形成的工具理性关系,表现出非人格化与结果导向的特征;基于简约治理形成的情感理性关系,呈现出人格化与过程导向的特点。包村干部以利益诱导与捆绑为主的利益连带行为,及以讲情面与公私转化为策略的情感连带行为维系着其与村庄建构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驻村干部制度 包村干部 关系人 科层治理 简约治理 工具治理 情感连带行为
下载PDF
表面润湿性与粗糙度对配流副摩擦特性的影响
15
作者 高殿荣 王子朋 +2 位作者 梁瑛娜 刘晓辉 申苗苗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57-63,共7页
为改善高压海水轴向柱塞泵配流副摩擦磨损性能,以SAF2507为缸体衬托板上试件,以CFR/PEEK为配流盘下试件,采用Taylor Hobson粗糙度轮廓仪测量表面粗糙度,采用HARKE-SPCAX1接触角测量仪测量表面接触角,采用OLYMPUS OLS-3100激光共聚焦显... 为改善高压海水轴向柱塞泵配流副摩擦磨损性能,以SAF2507为缸体衬托板上试件,以CFR/PEEK为配流盘下试件,采用Taylor Hobson粗糙度轮廓仪测量表面粗糙度,采用HARKE-SPCAX1接触角测量仪测量表面接触角,采用OLYMPUS OLS-3100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试件在磨损前后的表面形貌,采用MMD-5A标准摩擦磨损试验机在海水润滑条件下进行摩擦磨损试验,探究配流副表面润湿性与粗糙度对摩擦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光滑表面试件下,粗糙度为0.12μm的上试件与粗糙度为1.2μm的下试件配对摩擦时,摩擦因数最小,进入稳定摩擦的时间最短,磨损量最小;在下试件表面为带有半球凹坑的仿生非光滑表面下,粗糙度为0.02μm的上试件与粗糙度为0.7μm的下试件配对摩擦时,摩擦因数最小,进入稳定摩擦的时间最短,磨损量最小;粗糙度小的试件表面损伤主要为黏着磨损,粗糙度大的试件表面损伤主要为磨粒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流副 润湿性 接触角 摩擦因数
下载PDF
多对偶夹角开合式TENG的结构设计和发电性能分析
16
作者 李晖 杨绍辉 +2 位作者 张军 纪志飞 王士铎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1期60-67,共8页
提出一种多对偶夹角开合式摩擦纳米发电机的结构设计,将多个极板进行圆周布置,使各极板与相邻极板均构成摩擦对偶,形成多对偶夹角开合式发电结构。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有限元仿真软件研究了该新型摩擦纳米发电机的电势分布、开路电... 提出一种多对偶夹角开合式摩擦纳米发电机的结构设计,将多个极板进行圆周布置,使各极板与相邻极板均构成摩擦对偶,形成多对偶夹角开合式发电结构。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有限元仿真软件研究了该新型摩擦纳米发电机的电势分布、开路电压、电极电荷量等参数随极板极角或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单对极板的开路电压随两板间极角的增大而增大;2)N对“串联”极板的开路电压均值是单对极板开路电压均值的N倍;3)极板的电极电荷量随两板夹角增大而缓慢增大;4)极板的主体区域电势分布较为均匀,但在极板端部电势分布具有明显的边缘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纳米发电机 接触-分离 夹角开合 多对偶 开路电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通道拉伸和改进MSR的蜗轮副接触斑点图像增强算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郑永 颜冬 +2 位作者 陈艳 刘尧平 张天恒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735-1742,共8页
在蜗轮副接触斑点视觉检测中,摄像头所采集到的图像整体亮度较低、对比度低,导致图像检测结果不够理想,所以需使用图像增强技术,对图像的亮度、对比度等信息进行增强。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通道拉伸和改进多尺度Retinex(MSR)的图像增强... 在蜗轮副接触斑点视觉检测中,摄像头所采集到的图像整体亮度较低、对比度低,导致图像检测结果不够理想,所以需使用图像增强技术,对图像的亮度、对比度等信息进行增强。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通道拉伸和改进多尺度Retinex(MSR)的图像增强算法。首先,在低光照环境下,对图片进行了通道拉伸,增强了其饱和度和对比度,避免了图像增强过程中出现图像细节颜色失真的情况;然后,为了进一步增加图像细节的对比度,采用改进MSR算法对拉伸后的图像进行了处理,利用自适应权重双边滤波、tanh函数分别替换了传统MSR中的高斯中心环绕函数和对数函数,以减少细节信息的丢失;最后,采用自适应伽马变换对图像亮度做了进一步改善,使图像的质量更高,便于图像的后续处理。实验结果表明:与MSR、基于双边滤波改进的MSR增强算法相比,基于通道拉伸和改进多尺度Retinex的蜗轮副接触斑点图像增强算法的图像增强效果更好;进行图像增强后,图片的均值、标准差、信息熵、对比度相比于原图分别提高了48.3%、61.6%、7.1%、91.3%。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图像增强算法之后,图像的质量和特征信息更好,有利于图像的检测和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蜗轮蜗杆精度 蜗轮副接触斑点视觉检测 图像增强技术 多尺度RETINEX 颜色空间 自适应权重双边滤波 自适应伽马变换
下载PDF
混合润滑条件金属基旋转摩擦元件界面温度场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健鹏 马彪 +2 位作者 李和言 王立勇 刘继凯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49-359,共11页
针对机械传动湿式摩擦副热负荷异常导致的元件变形失效问题,基于弹性流体混合润滑理论,增加考虑粗糙界面弹塑性变形带来的影响,建立湿式摩擦副混合润滑热力学模型,并通过摩擦磨损试验机验证其正确性.基于粗糙接触面积、局部压强分布和... 针对机械传动湿式摩擦副热负荷异常导致的元件变形失效问题,基于弹性流体混合润滑理论,增加考虑粗糙界面弹塑性变形带来的影响,建立湿式摩擦副混合润滑热力学模型,并通过摩擦磨损试验机验证其正确性.基于粗糙接触面积、局部压强分布和局部温度分布的仿真结果,分析一定工况下的湿式摩擦副界面状态变化规律,探究接触面压和滑动速率对温度场细观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面压的提升,粗糙接触面积和局部压强逐渐升高,最高温度与平均温度的差距拉大,说明了压力提升可以激化界面承压分配的两极分化;随着滑摩速度的提升,粗糙接触面积和局部压强逐渐下降,界面最高温度先迅速升高后又明显下降,极值出现在0.1 m/s~1.0 m/s区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式摩擦副 界面温度场 弹流润滑 弹塑性变形 粗糙接触
下载PDF
鼓形齿式联轴器接触理论研究综述 被引量:1
19
作者 管永强 王建梅 +1 位作者 宁可 王博 《机械传动》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70-176,共7页
鼓形齿式联轴器由于其特殊的齿面形态,在实现等轴线不对中补偿的同时易导致各齿对非均布承载,破坏了齿面接触的稳定性。国内外学者针对鼓形齿对的接触理论开展了广泛的研究。综述了鼓形齿式联轴器的接触特性与理论研究现状,指出齿对间... 鼓形齿式联轴器由于其特殊的齿面形态,在实现等轴线不对中补偿的同时易导致各齿对非均布承载,破坏了齿面接触的稳定性。国内外学者针对鼓形齿对的接触理论开展了广泛的研究。综述了鼓形齿式联轴器的接触特性与理论研究现状,指出齿对间隙、齿面接触应力、齿对载荷分配的接触理论模型,是实现高性能鼓形齿式联轴器高性能设计的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形齿式联轴器 接触理论 齿对间隙 齿面接触应力 齿对载荷分配
下载PDF
建模方式对机床主轴-刀具耦合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影响
20
作者 董梦圆 任建民 朱向哲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69-74,共6页
机床主轴系统的建模方式多为梁、管单元建模,系统结合面有主轴-刀柄、刀柄-刀具两部分,这些结合面多采用刚性连接或自定义刚度矩阵的方法进行模拟,主轴系统也可以采用实体单元的方式进行建模,同时在接触位置建立接触对。采用梁单元、实... 机床主轴系统的建模方式多为梁、管单元建模,系统结合面有主轴-刀柄、刀柄-刀具两部分,这些结合面多采用刚性连接或自定义刚度矩阵的方法进行模拟,主轴系统也可以采用实体单元的方式进行建模,同时在接触位置建立接触对。采用梁单元、实体单元对某立式加工中心主轴系统建模,通过计算结果,分析了不同单元类型建模对系统固有频率及刀尖点频响函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实体单元建模的固有频率大于梁单元建模的固有频率,且振型更为丰富;随着激振频率的增大,实体单元建模方式下的幅频响应曲线震荡更加剧烈,说明该方式可以捕捉更多的激振频率。研究结果可为科学研究主轴系统的动力学特性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轴-刀具耦合系统 实体单元 梁单元 接触对 动力学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