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etrology of an Arc-Oceanic Crust Contact Zone in the Laohushan Back-arc Basin, the Eastern Section of the North Qilian Mountains, NW China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宏仪 吴燕民 吴才来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14,共14页
A contact zone sandwiched between an arc and an oceanic crust was discoveredin the Laohushan area in the present study. It consists of a series of north-dipping imbricatedthrust sheets and is exposed on the surface as... A contact zone sandwiched between an arc and an oceanic crust was discoveredin the Laohushan area in the present study. It consists of a series of north-dipping imbricatedthrust sheets and is exposed on the surface as a narrow arcuate belt, which extends for about 30 kmin an E-W direction and measures about 1-3 km wide. Lithologically, it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subzones. Subzone 1 consists of meta-andesite and metasandstone; subzone 2, psammitic schists;subzone 3, psammitic and pelitic schists, quartz diorite and hornfelses; and subzone 4, metagabbro,epidote amphibolite and pelitic schists. The metamorphism has the following grading sequence: lowgreenschist facies in subzone 1 - > high greenschist facies in subzone 2 - > low amphibolite fadesin subzone 3 - > epidote amphibolite facies in subzone 4. Petrographic and geochemical evidenceshows that rocks in subzones 1, 2 and 3 are arc rocks, whereas those of subzone 4 are oceaniccrustal rocks. The metamorphic mineral assemblages and especially mineral chemistry of the bluishgreen amphibole from the pelitic schists and epidote amphibolite of subzone 4 suggest that the rocksof the contact zone were metamorphosed at a pressure of up to 0.69 GPa. It is thought that theLate-Mid Ordovician oceanic lithosphere of a back-arc basin was underthrust northerly beneath an arcto a depth of 20-23 km, where the basaltic rocks and gabbro were converted to epidote amphiboliteand metagabbro respectively. Then, the root rocks of the arc and these metamorphosed oceanic rockswere brought up to shallower depths by thrust faults to form a contact zone between the arc and theoceanic crust in the Laohushan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tact zone thrust sheets METAMORPHISM arc rocks ocean crust mini-suture
下载PDF
高水平应力矿岩接触带巷道稳定性分析
2
作者 臧冀川 《黄金》 CAS 2024年第1期23-29,共7页
井下巷道在通过矿岩接触带时,由于接触带两侧岩性差异会在巷道两端和接触带上产生不同的变形和破坏。以杜达铅锌矿100 m中段矿岩接触带巷道为研究对象,采用Flac3D软件数值模拟和现场巷道收敛变形监测的方法,分析矿岩接触带巷道在未支护... 井下巷道在通过矿岩接触带时,由于接触带两侧岩性差异会在巷道两端和接触带上产生不同的变形和破坏。以杜达铅锌矿100 m中段矿岩接触带巷道为研究对象,采用Flac3D软件数值模拟和现场巷道收敛变形监测的方法,分析矿岩接触带巷道在未支护情况下的应力分布和变形情况,得出杜达铅锌矿在高水平应力下矿岩接触带巷道的变形和破坏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高水平应力下矿岩接触带巷道形成后的破坏以剪切破坏为主,巷道变形和破坏在顶底板表现较为明显。矿岩接触带上剪切应力集中,使得接触带两侧矿(岩)体的变形存在明显的不对称非协调分布。岩体侧的变形破坏比矿体侧更为明显,且巷道两帮变形小于顶底板变形。研究结果可为类似条件下矿岩接触带巷道的支护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水平应力 矿岩接触带 巷道变形 数值模拟 现场监测
下载PDF
宁都县上横铀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分析
3
作者 卢俊浩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4年第1期84-87,共4页
上横铀矿位于江西省宁都县,是近年来江西省核地质工作少数取得突破的地区之一。该矿床所处的桃山铀矿田中,大多矿床为产于复式岩体内部的碎裂蚀变岩型,但上横铀矿产于岩体外接触带的区域断裂中,为花岗岩外带型,成矿规律与控矿因素的认... 上横铀矿位于江西省宁都县,是近年来江西省核地质工作少数取得突破的地区之一。该矿床所处的桃山铀矿田中,大多矿床为产于复式岩体内部的碎裂蚀变岩型,但上横铀矿产于岩体外接触带的区域断裂中,为花岗岩外带型,成矿规律与控矿因素的认识略有欠缺。本文利用野外专项地质测量、槽探、钻探揭露等手段,初步查明铀成矿条件和控矿因素,为今后该类型铀找矿提供新思路。研究认为,在成矿、容矿和保矿过程中,桃山复式岩体、南华系地层、红盆、上横断裂、脆性构造岩以及韧性构造岩等因素在不同程度上起到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横铀矿 地质特征 控矿因素 岩体外接触带 宁都县
下载PDF
Research achievements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based on 60 years of aeromagnetic surveys 被引量:3
4
作者 Sheng-qing Xiong 《China Geology》 2021年第1期147-177,共31页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also referred to as the Plateau)has long received much attention from the community of geoscience due to its unique geographical location and rich mineral resources.This paper reviews the aer...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also referred to as the Plateau)has long received much attention from the community of geoscience due to its unique geographical location and rich mineral resources.This paper reviews the aeromagnetic surveys in the Plateau in the past 60 years and summarizes relevant research achievements,which mainly include the followings.(1)The boundaries between the Plateau and its surrounding regions have been clarified.In detail,its western boundary is restricted by West Kunlun-Altyn Tagh arc-shaped magnetic anomaly zone forming due to the arc-shaped connection of the Altyn Tagh and Kangxiwa faults and its eastern boundary consists of the boundaries among different magnetic fields along the Longnan(Wudu)-Kangding Fault.Meanwhile,the fault o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Northern Qilian Mountains serves as its northern boundary.(2)The Plateau is mainly composed of four orogens that were stitched together,namely East Kunlun-Qilian,Hoh-Xil-Songpan,Chamdo-Southwestern Sanjiang(Nujiang,Lancang,and Jinsha rivers in southeastern China),and Gangdese-Himalaya orogens.(3)The basement of the Plateau is dominated by weakly magnetic Proterozoic metamorphic rocks and lacks strongly magnetic Archean crystalline basement of stable continents such as the Tarim and Sichuan blocks.Therefore,it exhibi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nstable orogenic basement.(4)The Yarlung-Zangbo suture zone forming due to continent-continent collisions since the Cenozoic shows double aeromagnetic anomaly zones.Therefore,it can be inferred that the Yarlung-Zangbo suture zone formed from the Indian Plate subducting towards and colliding with the Eurasian Plate twice.(5)A huge negative aeromagnetic anomaly in nearly SN trending has been discovered in the middle part of the Plateau,indicating a giant deep thermal-tectonic zone.(6)A dual-layer magnetic structure has been revealed in the Plateau.It consists of shallow magnetic anomaly zones in nearly EW and NW trending and deep magnetic anomaly zones in nearly SN trending.They overlap vertically and cross horizontally,showing the flyover-type geological structure of the Plateau.(7)A group of NW-trending faults occur in eastern Tibet,which is intersected rather than connected by the nearly EW trending that develop in middle-west Tibet.(8)As for the central uplift zone that occurs through the Qiangtang Basin,its metamorphic basement tends to gradually descend from west to east,showing the form of steps.The Qiangtang Basin is divided into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part by the central uplift zone in it.The basement in the Qiangtang Basin is deep in the north and west and shallow in the south and west.The basement in the northern Qiangtang Basin is deep and relatively stable and thus is more favorable for the generation and preservation of oil and gas.Up to now,19 favorable tectonic regions of oil and gas have been determined in the Qiangtang Basin.(9)A total of 21 prospecting areas of mineral resources have been delineated and thousands of ore-bearing(or mineralization)anomalies have been discovered.Additionally,the formation and uplift mechanism of the Plateau are briefly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eromagnetic survey Tectonic framework Suture zone FAULT Magnetic rocks UPLIFT Oil and gas resource assessment ore prospecting Qinghai-Tibet Plateau
下载PDF
穿越不良地质段的长距离深埋输水隧洞纵向变形数值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王达 石文广 +2 位作者 王志云 李同春 赵兰浩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0-96,共7页
以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为依托,研究长距离深埋盾构隧洞在穿越不良地质段时衬砌结构的纵向不均匀变形,以保障隧洞施工与运行期的安全稳定。本文采用三维非线性有限单元法对长距离深埋隧洞纵向变形开展研究,精细模拟衬砌接缝以及缝... 以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为依托,研究长距离深埋盾构隧洞在穿越不良地质段时衬砌结构的纵向不均匀变形,以保障隧洞施工与运行期的安全稳定。本文采用三维非线性有限单元法对长距离深埋隧洞纵向变形开展研究,精细模拟衬砌接缝以及缝间螺栓,考虑围岩应力的开挖释放,计算复杂地质条件下隧洞衬砌接缝变形与应力状态。研究结果表明:设计参数下,断层破碎带处接缝的最大张开和错台变形量分别为1.065 mm与0.276 mm,螺栓最大拉应力为363.05 MPa,内衬环向拉应力最大值为0.99 MPa,隧洞纵向稳定性满足设计要求;断层破碎带弹性模量的变化对衬砌的纵向变形有较大影响,接缝变形与螺栓应力均随断层模量的减小而显著增加。该结果合理,具有较好的规律性,可为类似工程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洞 断层破碎带 围岩应力释放 接触非线性 纵向变形
下载PDF
广东普宁锡岭岗锡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1
6
作者 李表鹏 柯琳 +1 位作者 周荣德 朱沛云 《云南地质》 2023年第1期37-42,共6页
锡岭岗锡多金属矿锡矿体位于晚侏罗世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与下侏罗统上龙水组接触带,云英岩化、褐铁矿化强。矿床成因类型为热液裂隙充填矿床、工业类型为云英岩型矿床,岩体内外接触带、南北向次级断裂、云英岩化、硅化、化探元素组合异常... 锡岭岗锡多金属矿锡矿体位于晚侏罗世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与下侏罗统上龙水组接触带,云英岩化、褐铁矿化强。矿床成因类型为热液裂隙充填矿床、工业类型为云英岩型矿床,岩体内外接触带、南北向次级断裂、云英岩化、硅化、化探元素组合异常和前人遗留老硐、旧坑等为重要的找矿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体内外接触带 南北次级断裂 云英岩脉型锡多金属矿 广东普宁市
下载PDF
高压富水软弱接触带隧道综合处治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朱廷宇 《科学技术创新》 2023年第2期132-135,共4页
基于复杂的工程地质条件及施工现状,通过深化地质、工程调研等手段,创造性的提出了钻孔注浆+水平旋喷+长管棚的长距离多维度超前加固方案,并对衬砌及支护参数进行了适应性研究,现场应用取得了成功。研究表明:a.针对多种岩性不整合软弱... 基于复杂的工程地质条件及施工现状,通过深化地质、工程调研等手段,创造性的提出了钻孔注浆+水平旋喷+长管棚的长距离多维度超前加固方案,并对衬砌及支护参数进行了适应性研究,现场应用取得了成功。研究表明:a.针对多种岩性不整合软弱接触带突涌处治,应结合地层岩性、岩体物性参数、地下水、不良地质体空间分布特征等采用综合加固方案;b.围岩荷载是制定衬砌结构及支护参数的基础,可利用洞内突涌体力学平衡状态进行分析确定;c.水平旋喷桩加固厚度超过3 m时,增加加固圈厚度对于控制围岩变形效果不明显;d.全环型钢钢架+拱墙格栅钢架砼联合支护初期支护体系,以及变截面钢筋混凝土二衬结构,能够保障隧道运营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带 突泥涌水 超前加固 水平旋喷 长管棚
下载PDF
综合物探在清水百家金多金属矿床勘查中的应用
8
作者 陶迎冬 强德霞 《甘肃冶金》 2023年第4期124-128,共5页
甘肃省清水百家金多金属矿区断裂构造发育,主要控矿位置为硅质岩与蚀变花岗岩接触带,主要赋矿岩石为角砾状硅质岩,结合区域基础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本次开展了以地面高精度磁测剖面、双频激电剖面、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单极-偶极... 甘肃省清水百家金多金属矿区断裂构造发育,主要控矿位置为硅质岩与蚀变花岗岩接触带,主要赋矿岩石为角砾状硅质岩,结合区域基础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本次开展了以地面高精度磁测剖面、双频激电剖面、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单极-偶极激电测深多种方法组合的综合物探找矿实践探索,其结果显示该物探方法技术组合能够切实反应矿区的客观地质现象并能有效指导找矿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水百家金多金属矿 综合物探 接触蚀变带 赋矿岩石 角砾状硅质岩 视幅频率 视电阻率
下载PDF
济南市区泉水与东、西郊岩溶水水力联系研究
9
作者 于令芹 林广奇 +5 位作者 刘媛媛 齐欢 孟庆斋 马河宽 江露露 刘春伟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17-930,955,共15页
为查明济南市区泉水与西郊、东郊岩溶水的水力联系,从地层结构、水动力场角度,结合抽水试验、示踪试验和水化学分析等方法研究泉水与岩溶水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济南市区和西郊之间的刘长山—郎茂山—万灵山一带存在地下水径流通道。... 为查明济南市区泉水与西郊、东郊岩溶水的水力联系,从地层结构、水动力场角度,结合抽水试验、示踪试验和水化学分析等方法研究泉水与岩溶水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济南市区和西郊之间的刘长山—郎茂山—万灵山一带存在地下水径流通道。刘长山北侧槐苑广场—九中—十四中一带,在埋深350 m处揭露连续的岩溶含水地层,并存在垂向径流通道,市区泉水和西郊岩溶水通过刘长山北侧侵入岩体接触带以下的三山子组含水层连通。市区与东郊之间的燕翅山—七里河一带受舌状侵入岩体的影响,两侧地下水流场存在差异,但山东大学洪楼校区以北埋深485 m处揭露连续的岩溶含水地层,市区泉水和东郊岩溶水可通过侵入岩体接触带以下的三山子组含水层连通。水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市区泉水与西郊、东郊岩溶水水化学类型一致,具有相同的演化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南市区泉水 岩溶水 岩体接触带 径流通道 水力联系 地下水流场 演化环境
下载PDF
江西省大余县牛斋矿区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10
作者 刘春生 陈立泉 +1 位作者 罗振辉 王珍 《世界有色金属》 2023年第22期136-139,共4页
牛斋钨矿区域上属南北向诸广山—万洋山构造岩浆岩带的东侧,南岭东西向复杂构造带与新华夏系万长山构造带复合部位;钨矿体由石英大脉型及矽卡岩型组成,矿石矿物主要为黑钨矿、白钨矿。是崇余犹钨锡矿化集中区外接触带矽卡岩型钨矿找矿... 牛斋钨矿区域上属南北向诸广山—万洋山构造岩浆岩带的东侧,南岭东西向复杂构造带与新华夏系万长山构造带复合部位;钨矿体由石英大脉型及矽卡岩型组成,矿石矿物主要为黑钨矿、白钨矿。是崇余犹钨锡矿化集中区外接触带矽卡岩型钨矿找矿的重要突破。笔者在野外勘查工作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其成矿特征,本文论述了钨的赋存状态及其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形成了牛斋钨矿找矿新进展新认识,为这对丰富赣南地区矽卡岩型钨矿研究及老区找矿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卡岩型钨矿 外接触带 九龙脑岩体 大余牛斋
下载PDF
侵入岩及其外变质带岩相与储集层模型 被引量:33
11
作者 张映红 朱筱敏 +1 位作者 吴小洲 袁选俊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2-26,共5页
由于侵入岩及其外变质带在完全还原条件下成岩 ,其特殊的储集层发育机理正在受到有关学者的关注。研究认为 ,岩浆冷凝、热接触变质作用和水岩反应决定了该复合岩体的基本岩相结构以及储集单元的规模与分布。在这 3种成岩机制作用下 ,岩... 由于侵入岩及其外变质带在完全还原条件下成岩 ,其特殊的储集层发育机理正在受到有关学者的关注。研究认为 ,岩浆冷凝、热接触变质作用和水岩反应决定了该复合岩体的基本岩相结构以及储集单元的规模与分布。在这 3种成岩机制作用下 ,岩体中心相、边缘相、角岩相和板岩相 4个亚相带分别具有不同优势的孔缝组合 ,其中 ,石榴石角岩带的粒间孔缝、岩体边缘相的溶蚀孔缝和板岩相的构造裂缝为有利的储集空间类型。活跃的变质热液在该特殊岩相带储集层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其早期沿热液通道向岩体内部呈透入式溶蚀 ,在还原条件下形成了大量的溶蚀孔缝 ;后期热液碳酸盐充填裂缝 ,导致各亚相带的储集单元之间相互分隔 ,储集层发育间断 ,因此 ,该复合岩体仅在封闭的成岩体系解体以后才能参与围岩的埋藏成岩演化 ,其有效储集空间主要来自早期储集单元在构造或挠曲变形作用下的裂缝连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入岩 储集层模型 岩相 外变质带
下载PDF
河南栾川地区陈南沟钼矿区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的特征与评价 被引量:23
12
作者 孙社良 徐青峰 +2 位作者 张寿庭 高永璋 顾文帅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785-1793,共9页
陈南沟钼矿区位于东秦岭钼矿带栾川矿集区内,地处栾川断裂南侧,属北秦岭褶皱系。将矿区成矿地质环境与土壤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利用地质累积指数对研究区内的土壤地球化学元素组合进行评价,综合分析后圈出找矿有利靶区,并对靶区进行了野... 陈南沟钼矿区位于东秦岭钼矿带栾川矿集区内,地处栾川断裂南侧,属北秦岭褶皱系。将矿区成矿地质环境与土壤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利用地质累积指数对研究区内的土壤地球化学元素组合进行评价,综合分析后圈出找矿有利靶区,并对靶区进行了野外检查和工程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陈南沟钼矿属于与老君山花岗岩体有关的热液矿床,燕山期红岩寨花岗岩体边部及其外接触带是钼矿化富集的有利部位,北东向小型构造对辉钼矿的形成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本次工作完善了与花岗岩基有关的热液矿床研究,对栾川矿集区内进一步的找矿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地球化学异常 花岗岩体 接触带 地质累积指数 河南栾川地区
下载PDF
马厂箐斑岩型铜钼金多金属矿床构造控岩控矿作用 被引量:11
13
作者 郭晓东 王治华 +3 位作者 王欣 陈祥 王绍明 覃文明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5-62,共8页
滇西特提斯构造域存在一系列铜钼金铁多金属斑岩型矿床,这类矿床的成矿作用与本区富碱斑岩体(浆)的侵入、演化有关。以往的研究侧重于成矿物质的来源,但对岩浆侵入过程中形成的局部容矿构造的研究相对薄弱,这不利于提高矿床成因研究的... 滇西特提斯构造域存在一系列铜钼金铁多金属斑岩型矿床,这类矿床的成矿作用与本区富碱斑岩体(浆)的侵入、演化有关。以往的研究侧重于成矿物质的来源,但对岩浆侵入过程中形成的局部容矿构造的研究相对薄弱,这不利于提高矿床成因研究的整体水平,也阻碍了该区的地质找矿。本文旨在对马厂箐矿区容矿构造体系研究,揭示岩浆侵入接触构造体系对成矿的控制作用。该矿区是一个铜钼金铁多金属成矿集中区,成矿在时间、空间和物质组成上主要与喜马拉雅期的马厂箐富碱斑岩体有密切关系。由于岩浆侵位的方式、强度、规模等方面的原因,在岩体内、岩体与围岩内外接触带、近接触带围岩中的层间滑脱带和远接触带的围岩中的引张裂隙带等多种岩浆侵入接触构造样式,并为与岩浆作用成矿有关的成矿系列提供有利的成矿场所,分别控制着岩体内斑岩型铜钼矿、岩体与围岩接触带附近的接触交代型铜钼金磁铁矿和围岩地层中的石英脉型、破碎蚀变岩型的金、银、铅锌等矿化类型,并表现出从高温到低温的演化序列。岩浆侵入接触构造体系是该区主要的控岩控矿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金属矿床 岩浆侵入接触构造体系 控岩控矿作用 马厂箐 云南
下载PDF
基于锚杆支护作用的高应力软岩巷道控制技术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武团 高忠 +2 位作者 赵文奇 郭生茂 何良军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9-114,共6页
针对某矿高应力软岩条件下交岔口、接触带和沿脉巷道出现围岩变形量大、支护体破坏严重等非线性大变形问题,应用芬纳公式和莫尔强度理论,采用巷道收敛监测和松动圈测试手段,分析和量化了最佳支护时机和支护强度;基于锚杆核心支护机理和... 针对某矿高应力软岩条件下交岔口、接触带和沿脉巷道出现围岩变形量大、支护体破坏严重等非线性大变形问题,应用芬纳公式和莫尔强度理论,采用巷道收敛监测和松动圈测试手段,分析和量化了最佳支护时机和支护强度;基于锚杆核心支护机理和耦合支护非线性原理,研究了三类巷道变形力学机制转化过程,提出了"新型锚杆黏结剂+锚网带喷"的柔性桁架耦合支护、"新型螺纹钢高压注浆锚杆加固巷道支护"和"锚网喷"主动支护方案。针对支护方案,研发了一种凝固时间早、早期强度高的新型锚杆黏结剂和一种可形成多层组合拱的新型螺纹钢高压注浆锚杆及其加固巷道支护方法。实践表明:支护方案充分地发挥了锚杆支护作用,有效地控制了巷道严重变形,保障了巷道的稳定性,减少了支护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应力 软岩 锚杆 交岔口 接触带 支护
下载PDF
介绍一种寻找隐伏岩体的好方法:岩浆热场法 被引量:5
15
作者 焦守涛 张旗 +4 位作者 金维浚 王金荣 陈万峰 李承东 邵国良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17-628,共12页
隐伏岩体对于热液矿床找矿是非常重要的。寻找隐伏岩体的方法很多,其中以物探(磁法、电法、重力、地震等)方法应用得最广泛、效果最好。本文介绍的岩浆热场法,是专门寻找隐伏岩体的方法。岩浆热场法是地球物理方法的一种,它以感知温... 隐伏岩体对于热液矿床找矿是非常重要的。寻找隐伏岩体的方法很多,其中以物探(磁法、电法、重力、地震等)方法应用得最广泛、效果最好。本文介绍的岩浆热场法,是专门寻找隐伏岩体的方法。岩浆热场法是地球物理方法的一种,它以感知温度场的差别为目的,没有多解性是它最大的优点。它以岩浆热场理论为基础,以各种能够恢复古温度场的方法为手段。能够感知岩浆热场温度的方法很多,本文介绍了其中的五种:接触变质带法、煤质和煤级法、伊利石结晶度法、牙形石色变度法和镜质体反射率法等。接触变质带是岩浆热场直接的具体的体现,传统的接触变质带范围有限(一般不超过1km)。但是,如果考虑到极低级变质作用,将大大扩展接触变质带的范围(达6~8km)。煤质和煤级是煤田地质部门应用得非常娴熟的方法,中国无烟煤分布区大多与岩浆热场有关,是隐伏岩体的良好指示剂。伊利石结晶度、牙形石色变度和镜质体反射率法是极低级变质作用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三个指标。在上述各种方法中,笔者推荐镜质体反射率方法。该方法具有简单、精确、适用、经济、快速的特点。与物探方法比较,该方法有很多优点,但也有其局限性。如果能够将该方法从煤田和石油部门移植到岩石学和矿床学部门,与磁法、电法、重力法配合使用,可以提高寻找隐伏岩体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热场法 隐伏岩体 原理 方法 接触变质带 煤级 牙形石色变度 伊利石结晶度 镜质体反射率
下载PDF
本溪县金家堡子地区氡浓度异常分布特征及其地质找矿意义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茂 高翔 +3 位作者 王泽霞 刘波 谢名宏 宋振涛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15年第5期524-530,共7页
金家堡子地区土壤氡测量结果表明,该地区氡浓度异常峰值高、连续性好,总体呈北西走向,主要沿岩体接触带走向分布,其分布形态、规模明显受岩体接触带控制。氡浓度异常,尤其是沿岩体接触带分布的异常均为矿致异常,与深部含矿岩性密切相关... 金家堡子地区土壤氡测量结果表明,该地区氡浓度异常峰值高、连续性好,总体呈北西走向,主要沿岩体接触带走向分布,其分布形态、规模明显受岩体接触带控制。氡浓度异常,尤其是沿岩体接触带分布的异常均为矿致异常,与深部含矿岩性密切相关,对本区找铀矿具有较好的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家堡子地区 氡浓度异常 岩体接触带
下载PDF
天然源面波技术在城市工程勘察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栾明龙 刘增 +2 位作者 刘爱友 魏定勇 孙雪松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20年第6期651-662,共12页
天然源面波勘探技术具有无需震源、勘探深度大、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目前天然源面波法的应用研究主要以空旷的远郊区为主,在城市勘察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较少。本文分别以北京冬奥会综合管廊工程岩体接触带勘察、南水北调配套工程断层破... 天然源面波勘探技术具有无需震源、勘探深度大、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目前天然源面波法的应用研究主要以空旷的远郊区为主,在城市勘察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较少。本文分别以北京冬奥会综合管廊工程岩体接触带勘察、南水北调配套工程断层破碎带勘察、北京深部排蓄廊道工程覆盖层厚度勘察为例,分析天然源面波技术在城市工程勘察中的应用效果,说明天然源面波技术在中深部勘探中的应用潜力,在城市地球物理勘探中,尤其是地下空间勘探中更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源面波 城市工程勘察 岩体接触带 断层破碎带
下载PDF
岩脉对隧道围岩稳定性影响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孙元春 白连福 曾庆利 《工程勘察》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4-18,共5页
岩脉是一类特殊的工程岩体,旧堡隧道施工中遇到了辉绿岩和花岗伟晶岩两类岩脉。其中辉绿岩脉在400m埋深处发生了热液蚀变,试验测得其膨胀力为25kPa,自由膨胀率为0.75%,软化系数小于0.12,遇水软化是蚀变带围岩发生大变形的重要原因;花岗... 岩脉是一类特殊的工程岩体,旧堡隧道施工中遇到了辉绿岩和花岗伟晶岩两类岩脉。其中辉绿岩脉在400m埋深处发生了热液蚀变,试验测得其膨胀力为25kPa,自由膨胀率为0.75%,软化系数小于0.12,遇水软化是蚀变带围岩发生大变形的重要原因;花岗伟晶岩脉与围岩呈破碎接触,破碎带岩体呈碎裂结构,属Ⅳ-Ⅴ类围岩,塌方时有发生。通过施工工程地质勘察,查明岩脉工程地质条件是解决相关问题的前提之一,提出以超前地质预报和施工监测作为施工工程地质勘察的两大技术手段。针对辉绿岩脉蚀变带大变形问题,采用了注浆堵水的措施防止围岩大面积淋水软化变形,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脉 围岩 蚀变 破碎接触带 稳定性
下载PDF
基于Euclid距离和灰色关联度的改进TOPSIS模型接触带巷道支护方案优选 被引量:7
19
作者 鲁方 叶义成 +1 位作者 张萌萌 岳哲 《化工矿物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9-44,共6页
将层次分析法、Euclid距离分析法和灰色广联度分析法三者相互结合,融入到TOPSIS理想解法中,形成一种新的基于Euclid距离和灰色关联度的改进TOPSIS理想法的综合评价方法,并应用到接触带巷道支护方案优化选择中。首先运用层次分析法来确... 将层次分析法、Euclid距离分析法和灰色广联度分析法三者相互结合,融入到TOPSIS理想解法中,形成一种新的基于Euclid距离和灰色关联度的改进TOPSIS理想法的综合评价方法,并应用到接触带巷道支护方案优化选择中。首先运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各个支护方案评价指标的权重,再利用Euclid距离分析法中的理想解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中的关联度各自的优点,将其相互结合起来,建立一种新的相对贴近度构造方法,并应用到加权TOPSIS理想解法中建立支护方案综合评价模型,利用该评价模型选出最优的接触带巷道支护方案,确定了玻璃钢锚杆喷锚网非对称支护为最优支护方案。对试验巷道支护后的围岩变形监测表明,玻璃钢锚杆喷锚网非对称支护具有良好的支护效果,很好的控制了矿岩接触带试验巷道的围岩变形,验证了综合评判模型在矿岩接触带试验巷道支护方案优化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可为类似矿山矿岩接触带巷道的支护方案优选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岩接触带 支护方案 优化 Euclid距离 灰色关联分析 加权TOPSIS法
下载PDF
半江子隧道岩体接触带施工风险分析与评估 被引量:4
20
作者 严中 阳军生 +1 位作者 王飞 易强 《公路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71-175,共5页
以汝郴高速半江子隧道穿越地层存在的岩体接触蚀变带为研究对象,从施工安全方面综合分析了公路山岭隧道岩体接触带施工潜在的风险事件,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层面上,采用综合集成风险评估方法对半江子隧道岩体接触带施工风险进行评估,然后... 以汝郴高速半江子隧道穿越地层存在的岩体接触蚀变带为研究对象,从施工安全方面综合分析了公路山岭隧道岩体接触带施工潜在的风险事件,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层面上,采用综合集成风险评估方法对半江子隧道岩体接触带施工风险进行评估,然后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及风险监控动态反馈提出了相应的风险处理措施,保证了隧道岩体接触带施工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岩体接触带 施工风险 风险评估 风险跟踪处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