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形气神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理路
被引量:
2
1
作者
成杰
杨鑫悦
任新民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9-76,共8页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属性和全民一体属性构成“政治硬币的两个面”,规定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横向和纵向基本理路。民族—民族横向理路而言,物质层面的民族生计交往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形,文化层面的民族文化交流是中华民族共同...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属性和全民一体属性构成“政治硬币的两个面”,规定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横向和纵向基本理路。民族—民族横向理路而言,物质层面的民族生计交往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形,文化层面的民族文化交流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气,精神层面的民族精神交融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神,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旨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气神。然而,形气神三位一体的生命观要附着于每一个个体之上才活泼有韵味,这便构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个体—国家纵向理路,强调上下贯通、全民一体、深植于心的“五个认同”。纵横交织勾绘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气神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五个认同
形气神韵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北宋时期宋夏陕西沿边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探析
2
作者
余猛
《安康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80-84,90,共6页
北宋一朝,宋夏陕西沿边地区作为宋夏疆界的摆动区域,形成了农牧交错的经济格局。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地域物产差异使得当地各族人民在生产上互助,经贸上互补,国家治理作为外部推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区域内民众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因此,...
北宋一朝,宋夏陕西沿边地区作为宋夏疆界的摆动区域,形成了农牧交错的经济格局。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地域物产差异使得当地各族人民在生产上互助,经贸上互补,国家治理作为外部推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区域内民众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因此,在战时社会这一面向之外,宋夏陕西沿边各族人民之间还存在交往交流交融并相互借鉴的另一历史面向,这为当下陕北多民族聚集区从自身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智慧和力量提供了坚实的历史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交往交流交融
宋夏陕西沿边各族人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校中华文化认同教育的机制与路径
被引量:
7
3
作者
洪盛志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9-76,184,共9页
开展中华文化认同教育活动,为各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营造良好环境,创造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校园条件,增进中华文化认同,筑牢共有精神家园,对于高校铸牢各族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非常关键。中华文化认同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呈现目标价值...
开展中华文化认同教育活动,为各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营造良好环境,创造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校园条件,增进中华文化认同,筑牢共有精神家园,对于高校铸牢各族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非常关键。中华文化认同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呈现目标价值的一致性,中华文化认同、中华文化认同教育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呈现共生效应。高校应加强校园文化活动体制机制建设,构筑校园文化活动公共空间、精神空间,搭建各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的场域和平台,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各民族风俗文化的学习宣传教育,创新开展中华文化认同教育活动,健全交往交流交融机制,推进文化和心理互嵌,消除各种阻碍交往交流交融的壁垒,增进族际交流沟通的主动性,促进各族学生同心同向同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院校
中华文化认同教育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华民族“石榴籽”模式论
被引量:
4
4
作者
谷家荣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3-41,182,共10页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各民族以黄河中下游为文明起点,围绕“华夏”中心深入交往交流交融,最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石榴籽”模式。中华民族的发生发展本身就是“石榴籽”模式的创构过程。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各民族以黄河中下游为文明起点,围绕“华夏”中心深入交往交流交融,最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石榴籽”模式。中华民族的发生发展本身就是“石榴籽”模式的创构过程。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各族人民在抵御外来侵略和寻求自身发展的救亡图存过程中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意识。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面对复杂形势,各族人民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努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石榴籽”模式
交往交流交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形气神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理路
被引量:
2
1
作者
成杰
杨鑫悦
任新民
机构
云南大学
出处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9-76,共8页
基金
2021年度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论述的三重逻辑研究”(批准号:QN202126)阶段性成果。
文摘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属性和全民一体属性构成“政治硬币的两个面”,规定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横向和纵向基本理路。民族—民族横向理路而言,物质层面的民族生计交往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形,文化层面的民族文化交流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气,精神层面的民族精神交融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神,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旨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气神。然而,形气神三位一体的生命观要附着于每一个个体之上才活泼有韵味,这便构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个体—国家纵向理路,强调上下贯通、全民一体、深植于心的“五个认同”。纵横交织勾绘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气神韵。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五个认同
形气神韵
Keywords
The Sense of Communi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
The
contact
,
communication
and
fusion
among
ethnic
groups
Five Identities
"Xing","Qi","Shen","Yun"
分类号
C95 [社会学—民族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北宋时期宋夏陕西沿边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探析
2
作者
余猛
机构
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安康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80-84,90,共6页
基金
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新时代西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基础与现实路径研究”(2023HZ0606)
陕西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项目“陕西历史文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2022MZW017)
2022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嵌入性视角下宋代江南地区农村市场研究”(300102162608)。
文摘
北宋一朝,宋夏陕西沿边地区作为宋夏疆界的摆动区域,形成了农牧交错的经济格局。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地域物产差异使得当地各族人民在生产上互助,经贸上互补,国家治理作为外部推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区域内民众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因此,在战时社会这一面向之外,宋夏陕西沿边各族人民之间还存在交往交流交融并相互借鉴的另一历史面向,这为当下陕北多民族聚集区从自身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智慧和力量提供了坚实的历史根基。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交往交流交融
宋夏陕西沿边各族人民
Keywords
cast the consciousness of the Chinese nation’s community
ethnic
contact
,
communication
and
fusion
people of all
ethnic
groups
along the border of Shaanxi in Song
and
Xixia Dynasties
分类号
C951 [社会学—民族学]
K289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校中华文化认同教育的机制与路径
被引量:
7
3
作者
洪盛志
机构
中南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
出处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9-76,184,共9页
基金
中南民族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专项课题“高校预科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现状调查及铸牢实践”(CSY21025)
教育部精品思想政治工作项目“五色年华美美与共——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育人模式”(JYG19001)。
文摘
开展中华文化认同教育活动,为各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营造良好环境,创造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校园条件,增进中华文化认同,筑牢共有精神家园,对于高校铸牢各族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非常关键。中华文化认同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呈现目标价值的一致性,中华文化认同、中华文化认同教育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呈现共生效应。高校应加强校园文化活动体制机制建设,构筑校园文化活动公共空间、精神空间,搭建各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的场域和平台,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各民族风俗文化的学习宣传教育,创新开展中华文化认同教育活动,健全交往交流交融机制,推进文化和心理互嵌,消除各种阻碍交往交流交融的壁垒,增进族际交流沟通的主动性,促进各族学生同心同向同行。
关键词
高等院校
中华文化认同教育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
Key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ducation of Chinese cultural identity
contact
,
communication and fusion between ethnic groups
education on community of the Chinese nation
分类号
C957 [社会学—民族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华民族“石榴籽”模式论
被引量:
4
4
作者
谷家荣
机构
云南师范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
出处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3-41,182,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中国成立后各民族人口流动及深度交融的动力机制研究”(21&ZD212)。
文摘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各民族以黄河中下游为文明起点,围绕“华夏”中心深入交往交流交融,最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石榴籽”模式。中华民族的发生发展本身就是“石榴籽”模式的创构过程。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各族人民在抵御外来侵略和寻求自身发展的救亡图存过程中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意识。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面对复杂形势,各族人民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努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关键词
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石榴籽”模式
交往交流交融
Keywords
Chinese nation
sense of communi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
pattern of all Chinese
ethnic
groups
being together“like seeds of a Pomegranate”
contact
,
communication
and
fusion
分类号
C957 [社会学—民族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形气神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理路
成杰
杨鑫悦
任新民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3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北宋时期宋夏陕西沿边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探析
余猛
《安康学院学报》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高校中华文化认同教育的机制与路径
洪盛志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中华民族“石榴籽”模式论
谷家荣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