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rtistic Practices [Between] Gender and Technologies
1
作者 Maia Creus Castellana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3年第6期363-374,共12页
This paper was carried out by the group of professors--Maia Creus, Tamara Diaz, and Ines Martins from the Design Analysis and Prospective Department, with the collaboration of the Catalan Institute for Women, Generali... This paper was carried out by the group of professors--Maia Creus, Tamara Diaz, and Ines Martins from the Design Analysis and Prospective Department, with the collaboration of the Catalan Institute for Women, Generalitat de Catalunya. Maia Creus and Ines Martins are parts of the research group TADD (Theory, Analysis, Design, and Development) recognized by Ramon Llull University. The research, based on feminist and performance studies, focuses on artistic groups currently working in Catalonia and whose practices produce tools and technology sharing, highlight the social and educational potential of ICTs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free access when used, consciously and critically, from feminist perspectives assumed. The research project was developed as a dual methodological process. This research group has developed 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three conceptual axes--women, art, and technology--around which revolves the present study and, in parallel, has conducted field work directly with groups of selected artists, in order to meet them within their areas of production and to know more about their working methods, theoretical discourse, goals, frustrations, and desires. This deployment in parallel was used to develop a group of key concepts that revolve around "free culture" and "culture of access" that in contrast with the practices and theories of the investigated groups are necessary to intercept and reinterpret. Through various forms of visibility, this paper intends to investigate, promote, and share these tools, technologies, and pedagogies developed by these groups which, by its own dynamics of collective work, as well as the processes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emphasize forms of interculturality and interdisciplina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temporary art Catalonia GENDER tactical use of technology public space political activism designfor the 21 st century
下载PDF
《美术》杂志出版的演进历程与当代启示
2
作者 张志强 《西部学刊》 2024年第9期146-149,共4页
以《美术》杂志出版的历程为背景,通过杂志前身、发展与成长、开放与多元、繁荣与辉煌四个阶段回顾出版历程,客观阐述《美术》杂志出版的基本逻辑:遵循党和国家的文艺政策和发展方针;引领我国美术发展的主流价值和学术方向;会聚高水平... 以《美术》杂志出版的历程为背景,通过杂志前身、发展与成长、开放与多元、繁荣与辉煌四个阶段回顾出版历程,客观阐述《美术》杂志出版的基本逻辑:遵循党和国家的文艺政策和发展方针;引领我国美术发展的主流价值和学术方向;会聚高水平专家和学者;搭建美术发展与交流的重要平台。在此基础上,论述其对于新时代主流美术媒体发展的启示:承载国家主流价值旋律;呈现新时代国家美术主体形象;持续推动我国当代美术的繁荣发展;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推动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术》杂志 发展历程 美术刊物 当代启示
下载PDF
弥合断层,走向互动:中国当代艺术的“公众面向”
3
作者 谢慧英 《艺术传播研究》 CSSCI 2024年第4期57-67,共11页
从全球化时代各国各民族谋求文化发展、确认文化身份的路径看,当代艺术应当能成为国际交流中塑造国家形象、彰显国家文化活力的重要载体。优秀的本土当代艺术能够为具备明确的当代意识和时代感的国人提升参与社会文化事务的能力与审美... 从全球化时代各国各民族谋求文化发展、确认文化身份的路径看,当代艺术应当能成为国际交流中塑造国家形象、彰显国家文化活力的重要载体。优秀的本土当代艺术能够为具备明确的当代意识和时代感的国人提升参与社会文化事务的能力与审美水准做出自己的贡献。然而出于历史背景、当代艺术自身对观念阐释的依赖,以及消费主义和泛娱乐性文化生态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目前的中国当代艺术与大众之间尚有巨大的审美“断层”。在新的时代语境下,中国当代艺术迫切需要重新思考其“公众面向”的应有之义,以切实寻求与公众互动的有效路径,展现出应有的姿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艺术 审美断层 公众传播 艺术当代性 艺术普及
下载PDF
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建设历程:城市规划视角下的“两馆”立项故事
4
作者 雷文婷 郑媛 刘磊 《世界建筑导报》 2024年第5期62-67,共6页
深圳经过四十余年的改革开放,实现了经济与文化的双重繁荣。作为深圳特区二次创业的核心区域,中心区不仅发展成为城市的金融贸易与商业中心,还同步崛起为文化中心。中心区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历经规划与完善,现已形成包括一个行政中心与... 深圳经过四十余年的改革开放,实现了经济与文化的双重繁荣。作为深圳特区二次创业的核心区域,中心区不仅发展成为城市的金融贸易与商业中心,还同步崛起为文化中心。中心区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历经规划与完善,现已形成包括一个行政中心与四大文化中心在内的综合布局。在这四大文化中心中,少年宫、深圳市音乐厅及深圳市中心图书馆早已确立其明确定位与建设规模,而最后一块关键拼图——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其确定过程历经八年之久。本文旨在通过链接多个关键的城市设计项目、专项规划设计研究成果、法定图则的编制与实施历程、以及建筑方案各阶段成果与城市建设记录影像,深入剖析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从无到有、逐步成长的历程,讲述其背后的故事。这一过程不仅见证了深圳城市文化设施的不断完善,也反映了深圳在推动文化艺术与城市规划融合发展方面的积极探索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田中心区 中轴线 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 公共文化设施
下载PDF
论当代陶艺与公共空间 被引量:5
5
作者 钟学军 袁胜根 《陶瓷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268-271,共4页
论述了当代陶艺介入现代意义上的公共空间所具有的潜力和特质。阐述了作为公共艺术的当代陶艺自身所具有的“公共性”与“个人性”的矛盾,以及与自然环境和人文生态相互调和的必要性。
关键词 陶艺 阐述 公共艺术 调和 个人性 特质 现代意义 公共空间 人文生态 自然环境
下载PDF
大众、大众文化与电影的“大众文化化”——当下中国电影生态的“大众文化”视角审视 被引量:30
6
作者 陈旭光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5-40,共6页
我们今天面临着大众文化的现实语境。这个"大众"的概念其内涵与外延均不同于"讲话"时期的大众,也不仅仅是一个数量的概念。"大众"的术语来自西方,与大众文化理论相关,指的是一个大众文化语境下的有所限... 我们今天面临着大众文化的现实语境。这个"大众"的概念其内涵与外延均不同于"讲话"时期的大众,也不仅仅是一个数量的概念。"大众"的术语来自西方,与大众文化理论相关,指的是一个大众文化语境下的有所限定和特指的"大众"。中国电影经历了一个由原来的艺术电影、商业电影、主旋律电影而向大众文化转化的"大众化"的过程,是一种"中国特色的大众文化化",多元文化共生与融合的结果,其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如有"红色经典"资源、港台电影文化的资源、好莱坞电影文化资源、青年文化资源等。在文化交融的过程中,既有主导文化与商业文化、以及市民文化、青年文化等亚文化的冲突与调和,还有传统文化、香港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影响与流变。这些文化资源的拼贴、融合乃至错位,共同营造了多元化的中国当下电影的文化格局。"大众文化化"的中国电影发展趋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务实、折中但又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的电影发展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艺术 当代中国 大众 大众文化 大众文化化 中国电影生态
下载PDF
艺术的空间转向与场域建构——从城市公共艺术景观论起 被引量:6
7
作者 赵志红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0-37,共8页
艺术深刻介入日常生活、介入公共空间和公共领域,已经成为当代艺术凸显的自身特征。艺术介入公共空间,不仅使艺术成为构建艺术化景观,塑造空间审美形态的重要力量,也成为城市景观最鲜活的视觉文本。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艺术的功能、... 艺术深刻介入日常生活、介入公共空间和公共领域,已经成为当代艺术凸显的自身特征。艺术介入公共空间,不仅使艺术成为构建艺术化景观,塑造空间审美形态的重要力量,也成为城市景观最鲜活的视觉文本。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艺术的功能、艺术的生产机制、艺术的媒介与形态以及评价机制等因素,与传统艺术相比,也都发生了转换和转变。本文主要以城市艺术景观为讨论对象,力求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地探讨当代艺术发生的空间转向,以及随之带来的生产机制、艺术形态的变化和艺术评价机制的转型等问题。由此,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到在这些转向的背后,彰显出的是艺术功能与价值取向之前的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艺术 公共艺术景观 艺术生产关系 艺术评价机制
下载PDF
城市化进程中的艺术影响力——城市“公共艺术”的社会作用与城市艺术化生活问题探讨 被引量:10
8
作者 夏燕靖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5-32,共8页
本文围绕城市化进程中所涉及到的"公共艺术"的社会作用,以及城市化带来的艺术化生活方式问题进行探讨,意义在于以社会学和艺术学相互印证的视角,从社会学的"社会角色"与艺术学的"美化生活"这两种观念出发... 本文围绕城市化进程中所涉及到的"公共艺术"的社会作用,以及城市化带来的艺术化生活方式问题进行探讨,意义在于以社会学和艺术学相互印证的视角,从社会学的"社会角色"与艺术学的"美化生活"这两种观念出发,探寻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形象塑造的价值,以及城市人生活品质的改善与提高。从而揭示城市化进程中的艺术影响力,既是城市形象塑造的原动力,更是当今最为显著的国家现代化发展的促进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文化建设 城市化 进程 公共艺术 艺术化生活 文化特征
下载PDF
当代公共艺术发展的美学特征 被引量:3
9
作者 丁晓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03-506,共4页
当代公共艺术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通过新材料和新科技的运用,使其在审美上产生了更强烈的观感效果,将环境空间与视觉空间更好地融合为一体。它要求公共艺术家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应具备多样化的美学创新意识,在创作风格上具备多样性的... 当代公共艺术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通过新材料和新科技的运用,使其在审美上产生了更强烈的观感效果,将环境空间与视觉空间更好地融合为一体。它要求公共艺术家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应具备多样化的美学创新意识,在创作风格上具备多样性的美学表现力,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具备审美的全局观。当代公共艺术应通过优秀的作品实现艺术作品的审美性和实用性的结合,实现观者、空间与艺术作品的审美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公共艺术 公共艺术家 艺术素养 美学特征
下载PDF
展示之墙与传播空间——美术馆当代艺术公共教育功能浅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滨 赵媛媛 叶洪图 《建筑与文化》 2017年第5期117-118,共2页
美术馆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学术平台,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与公共教育职责逐渐成为其主要职责的现今社会,美术馆开始大胆打破艺术作品挂墙展示的传统模式,逐步转型,以当代艺术为主要观念表达形式,成为培养公众思维与创造力、丰富精神生活... 美术馆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学术平台,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与公共教育职责逐渐成为其主要职责的现今社会,美术馆开始大胆打破艺术作品挂墙展示的传统模式,逐步转型,以当代艺术为主要观念表达形式,成为培养公众思维与创造力、丰富精神生活的文化传播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术馆 当代艺术 社会文化 社会公共教育
下载PDF
浅议当代艺术中的社会公共教育 被引量:1
11
作者 叶洪图 王传泽 张滨 《建筑与文化》 2019年第7期180-181,共2页
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传统教育已经不能够满足当下时代的要求,培养更广泛的个人素质以及艺术内涵,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以当代艺术为例的社会公共教育应开展教育模式的创新,更新教育观念,将当代艺术作为艺术培养的一种全新方式,提供公共... 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传统教育已经不能够满足当下时代的要求,培养更广泛的个人素质以及艺术内涵,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以当代艺术为例的社会公共教育应开展教育模式的创新,更新教育观念,将当代艺术作为艺术培养的一种全新方式,提供公共教育的空间和环境,使当代艺术教育成为"百花齐放"的首选。文章通过梳理当代艺术教育发展轨迹,指出我国目前当代艺术教育发展的误区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探讨了艺术教育的转型阶段,当代艺术中的社会公共教育以及文化领域发展的实践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艺术 公共教育 艺术内涵 教育转型
下载PDF
城市雕塑的公共性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于昆 《湘南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75-79,共5页
城市雕塑是当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共艺术概念中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在城市雕塑越来越强调公共性的时候,如何认识公共性的内涵,在文化差异的语境中确保不同文化成员之间自由交流的平等权利和可能性,这是城雕艺术公共性的核心问题... 城市雕塑是当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共艺术概念中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在城市雕塑越来越强调公共性的时候,如何认识公共性的内涵,在文化差异的语境中确保不同文化成员之间自由交流的平等权利和可能性,这是城雕艺术公共性的核心问题,也是建构和讨论这个时代城市雕塑艺术的公共性的真正深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雕塑 公共性 公共空间(领域) 当代艺术
下载PDF
私人领域困境及其对当代文艺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红春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135-154,共20页
自新时期以来,私人领域通过对公权划界,促进了文艺活动的现代转型,但同时造成一些消极影响。私人领域侧重于对外在权威的批判,但忽视了对本能欲望和文化无意识的警惕,这直接导致当代文艺活动在审美趣味上面临欲望化和再封建化的危机。... 自新时期以来,私人领域通过对公权划界,促进了文艺活动的现代转型,但同时造成一些消极影响。私人领域侧重于对外在权威的批判,但忽视了对本能欲望和文化无意识的警惕,这直接导致当代文艺活动在审美趣味上面临欲望化和再封建化的危机。我国私人领域在结构、组织上的缺钙软骨症,也使文艺活动很容易受制于权力和资本,并在叙述空间和叙述价值上走向断裂与虚无。私人领域在当前的全面传媒化,不仅使文艺活动主体的理性反思能力遭到压制,也使文学公共领域陷于"伪私人"状态。而在私人领域遭受商业与知识的联手收编之后,当代文艺活动也面临更加严重的科层化、工具化危机。鉴于私人领域与现代文艺活动的这种相关性,任何力图促进文艺活动健康发展的举措,不仅要继续维护文艺的自由、个性内涵,而且要注意培育健全独立的私人领域,让文艺与生活承担起相互扶助的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人领域 当代文艺 文学公共领域
下载PDF
论视觉文化背景下的当代艺术管理特点 被引量:1
14
作者 闫国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62-65,61,共5页
视觉文化的发展使当今社会进入视觉图像时代,并导致人类审美认知的转变。新的审美认知方式下图像增值、审美泛化、视像消费与当代艺术发展的密切联系,促使当代艺术管理在艺术的公众需求与服务、消费与传播、创意与输出方面发挥重要影响... 视觉文化的发展使当今社会进入视觉图像时代,并导致人类审美认知的转变。新的审美认知方式下图像增值、审美泛化、视像消费与当代艺术发展的密切联系,促使当代艺术管理在艺术的公众需求与服务、消费与传播、创意与输出方面发挥重要影响,推动当代艺术管理公共服务性、建构性、现代媒介性特征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文化 当代艺术管理 公共服务性 建构性 现代媒介性
下载PDF
试论当代艺术呈现在地铁交通空间中的意义
15
作者 张滨 贾瑞 《建筑与文化》 2017年第3期122-123,共2页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当代艺术家和艺术作品都越来越希望寻求认同,寻求开放,寻求对话。而当今时代也为当代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宽松和理解的环境,更多的当代艺术家们把对关注艺术的思考的方向转换为更多地去关注大众的生活,并...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当代艺术家和艺术作品都越来越希望寻求认同,寻求开放,寻求对话。而当今时代也为当代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宽松和理解的环境,更多的当代艺术家们把对关注艺术的思考的方向转换为更多地去关注大众的生活,并希望能够得到大众的认可和反馈。所以将当代艺术呈现在地铁交通空间中将具有非凡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艺术 公共性 互动性
下载PDF
当代艺术在地下轨道交通空间中互动性研究
16
作者 张滨 贾瑞 《建筑与文化》 2017年第4期59-60,共2页
当代艺术非常强调观众与作品之间的互动,很多的当代艺术品也不再打着"禁止触摸"的警示语让人敬而远之,展示空间与作品与观众相互交融,将当代艺术引入地下轨道交通空间也为当代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关键词 当代艺术 互动性 公众参与
下载PDF
构建治愈性景观:当代艺术在公共空间的艺术治疗
17
作者 林岩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130-136,共7页
运用何种艺术形式,如何使更多的公众从艺术治疗中获益,从而提升身心健康,改善生活品质,取得最佳治疗效果,是当前艺术治疗面临的最核心问题。与时代和社会紧密联系的当代艺术可以在公共空间中承担这样的角色,当代艺术介入社会公共空间,... 运用何种艺术形式,如何使更多的公众从艺术治疗中获益,从而提升身心健康,改善生活品质,取得最佳治疗效果,是当前艺术治疗面临的最核心问题。与时代和社会紧密联系的当代艺术可以在公共空间中承担这样的角色,当代艺术介入社会公共空间,要考虑实现公众与艺术的情感交流,形成具有治愈性的良好效果,满足不同社会公共空间不同受众群体的情感与心理需求。本文从公共空间的场所精神与公众参与的视角,探讨以当代艺术为媒介在社会公共空间中进行艺术治疗的可行性以及如何展开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艺术 公共空间 艺术治疗 公众参与
下载PDF
当代艺术公共收藏的维度
18
作者 董虹霞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52-54,共3页
艺术公共收藏的三个维度可以概括为:价值判断、历史建构、公众定位,三者环环相扣。公共收藏以权力判断艺术价值,用有价值的艺术品建构历史,将建构的历史展示给公众。这三个维度在西方公共收藏三个多世纪里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传统,但面对... 艺术公共收藏的三个维度可以概括为:价值判断、历史建构、公众定位,三者环环相扣。公共收藏以权力判断艺术价值,用有价值的艺术品建构历史,将建构的历史展示给公众。这三个维度在西方公共收藏三个多世纪里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传统,但面对新的时代条件下来自艺术的挑战、思想的挑战、市场的挑战,公共收藏的三个维度也需要相应重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艺术 公共收藏 价值判断 历史建构 公众定位
下载PDF
当代壁画在城市公共环境中的功能 被引量:4
19
作者 夏天 林建群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13-18,共6页
在城市公共环境中,当代壁画作为公共艺术,通过对城市的装饰和对大众审美需求的满足,起到美化城市环境与审美共享的作用;通过对大众的教化,广告的宣传,主观意念的自我展示,起到宣传与文化传播的作用;通过对环境空间的标识与弥补,调节人... 在城市公共环境中,当代壁画作为公共艺术,通过对城市的装饰和对大众审美需求的满足,起到美化城市环境与审美共享的作用;通过对大众的教化,广告的宣传,主观意念的自我展示,起到宣传与文化传播的作用;通过对环境空间的标识与弥补,调节人们的心理,提升城市公共环境文化品位,促进城市旅游及娱乐业的发展,从而起到弥补城市公共环境与价值增值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壁画 公共艺术 城市环境
下载PDF
当代公共艺术在乡村公共空间景观中的设计表达 被引量:11
20
作者 刘灿 金岩 《设计》 2017年第21期62-63,共2页
当代公共艺术从产生到发展都一直专注其在公共空间内的艺术表达。当下乡村公共空间的激活很需要这种融入艺术化的景观改造方案。笔者把当代公共艺术在乡村公共空间景观改造中的表达方式归纳为:地域性表达、视觉形态表达、设施化表达和... 当代公共艺术从产生到发展都一直专注其在公共空间内的艺术表达。当下乡村公共空间的激活很需要这种融入艺术化的景观改造方案。笔者把当代公共艺术在乡村公共空间景观改造中的表达方式归纳为:地域性表达、视觉形态表达、设施化表达和参与互动性表达四种。希望通过此次的研究来总结出当代公共艺术融入乡村公共空间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公共艺术 乡村公共空间 景观营造 表达方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