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Continuous Non-Invasive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on Intraoperative Hemodynamics and Postoperative Myocardial Injury in Craniotomy:Comparison Between Groups Based on Self-Control and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1
作者 Yi Tang Bingchun Xia +1 位作者 Cibo Chen Chunyan Zhao 《Proceedings of Anticancer Research》 2023年第5期53-60,共8页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continuous non-invasive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on intraoperative hemodynamics and postoperative myocardial injury in craniotomy.Methods:120 cases of elective craniotomy were divid...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continuous non-invasive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on intraoperative hemodynamics and postoperative myocardial injury in craniotomy.Methods:120 cases of elective craniotomy were divided into the self-control group(continuous non-invasive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and intermittent cuff non-invasive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CNAP group)and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group(only intermittent cuff non-invasive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 in previous craniotomy,PSM group);Goal-directed hemodynamic management in CNAP group included heart rate(HR),blood pressure(BP),stroke volume(SV),stroke variability(SVV),and 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 index(SVRI).The main index is to compare the troponin level within 72 hours after operation between the CNAP group and the PSM group;The secondary indicators are the comparison of the hemodynamic conditions between the CNAP group and the PSM at 10 specific time points.Results: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myocardial injury in the CNAP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PSM group(12%vs.30%,P=0.01);in the CNAP group hypotensive episodes(6 vs.3,P=0.01),positive balance of fluid therapy(700 vs.500 mL,P<0.001),more use of vasoactive drugs(29 vs.18,P=0.04),more stable hemodynamics medical status(P=0.03)were recorded.Conclusion:The hemodynamic management strategy based on continuous non-invasive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myocardial injury after elective craniotomy and maintain a more stable hemodynamic st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tinuous non-invasive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SELF-CONTROL Elective surgery CRANIOTOMY Hemodynamics state Myocardial injury
下载PDF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模型利用光学体积描记术重建动脉血压波信号
2
作者 吴佳泽 梁昊 陈明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7-458,共12页
目的直接动脉血压(arterial blood pressure,ABP)连续监测是侵入式的,传统袖带式的间接血压测量法无法实现连续监测。既往利用光学体积描记术(photoplethysmography,PPG)实现了连续无创血压监测,但其为收缩压和舒张压的离散值,而非ABP... 目的直接动脉血压(arterial blood pressure,ABP)连续监测是侵入式的,传统袖带式的间接血压测量法无法实现连续监测。既往利用光学体积描记术(photoplethysmography,PPG)实现了连续无创血压监测,但其为收缩压和舒张压的离散值,而非ABP波的连续值,本研究期望基于卷积神经网络-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CNN-LSTM)利用PPG信号波重建ABP波信号,实现连续无创血压监测。方法构建CNN-LSTM混合神经网络模型,利用重症监护医学信息集(medical information mart for intensive care,MIMIC)中的PPG与ABP波同步记录信号数据,将PPG信号波经预处理降噪、归一化、滑窗分割后输入该模型,重建与之同步对应的ABP波信号。结果使用窗口长度312的CNN-LSTM神经网络时,重建ABP值与实际ABP值间误差最小,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和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分别为2.79 mmHg和4.24 mmHg,余弦相似度最大,重建ABP值与实际ABP值一致性和相关性情况良好,符合美国医疗器械促进协会(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Medical Instrumentation,AAMI)标准。结论CNN-LSTM混合神经网络可利用PPG信号波重建ABP波信号,实现连续无创血压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无创血压监测 容积脉搏波 动脉血压波 卷积神经网络 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 混合神经网络
下载PDF
持续动脉压监测对经桡动脉入路脑血管造影术中导管扭转打结的预防价值
3
作者 高洋 刘斌 +6 位作者 李智 李宸 杨瀚涛 刘腾飞 周浩 江瀛川 杨志刚 《中国临床医学》 2024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入路脑血管造影中持续动脉压监测在发现导管扭转打结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12月接受经桡动脉入路脑血管造影的11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其中80例造影过程中接受持续动脉压监测(测压...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入路脑血管造影中持续动脉压监测在发现导管扭转打结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12月接受经桡动脉入路脑血管造影的11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其中80例造影过程中接受持续动脉压监测(测压组),另36例作为无测压组。在操作过程中,动脉压力差变小甚至曲线变平提示导管某段发生扭转打结。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主动脉弓型等基本临床病例信息,手术适应证、透视时间、手术时间,以及造影过程中导管扭转打结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主动脉弓型、透视时间、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测压组动脉导管扭转打结发生率低于无测压组(0 vs 8.33%,P=0.047)。结论持续动脉压力监测有助于发现早期桡动脉入路脑血管造影过程中导管扭转打结,进而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造影 经桡动脉入路 导管扭转打结 持续动脉压监测
下载PDF
连续有创动脉血压监测联合TEE在心脏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期间的应用效果
4
作者 查卫峰 顾顺 谢佳亮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22期45-47,共3页
目的探讨连续有创动脉血压监测联合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心脏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期间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开展非心脏手术,并应用连续有创动脉血压监测联合... 目的探讨连续有创动脉血压监测联合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心脏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期间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开展非心脏手术,并应用连续有创动脉血压监测联合TEE。分析患者术中的血压水平和气管插管后即刻(T1)、3 min(T2)、10 min(T3)、30 min(T4)的心率(HR)、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射血分数(EF)、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水平。结果60例心脏病患者在开展非心脏手术过程中,28例患者在麻醉过程中生命体征平稳,且血压波动水平未超过基础值的10%;32例患者血压波动水平超过基础值的10%,其中有26例患者在2 min内得到有效处理,5例患者在2~3 min得到有效处理,余1例患者则在3~4 min内得到处理,且有31例患者在5 min内血压水平恢复至目标范围内,1例患者在10 min内恢复至目标范围内;T2、T3、T4时刻的HR、LVEDV、LVESV、SV、EF、CO水平均高于T1时刻。结论连续有创动脉血压监测联合TEE在心脏病患者非心脏手术术中具有较高的应价值,能有效监测患者血压水平和麻醉诱导时及麻醉过程中心功能变化情况,为指导医师在手术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来维持患者循环和心功能水平保持稳定提供可靠依据,在保证患者术中生命安全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连续有创动脉血压监测 心脏病 麻醉
下载PDF
每搏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在心脏瓣膜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监护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杨超 林君卿 +4 位作者 翁晓丽 任宇虹 李春平 薛贻敏 郑永红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9期49-53,共5页
目的:探讨每搏连续无创血压(continuous noninvasive arterial pressure,CNAP)监测系统在心脏瓣膜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low cardiac output syndrome,LCOS)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福建省立医院2020年4月-2022年4月心脏瓣膜术后合... 目的:探讨每搏连续无创血压(continuous noninvasive arterial pressure,CNAP)监测系统在心脏瓣膜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low cardiac output syndrome,LCOS)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福建省立医院2020年4月-2022年4月心脏瓣膜术后合并LCOS患者76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n=44)和CNAP组(n=32)。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CNAP组给予CNAP指导治疗。比较两组瑞芬太尼、丙泊酚、多巴酚丁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总用量,ICU住院时间,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液体平衡总量。结果:两组瑞芬太尼、丙泊酚总用量、ICU住院时间、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NAP组多巴酚丁胺总用量、去甲肾上腺素总用量、液体平衡总量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CNAP指导心脏瓣膜术后LCOS患者的治疗能够优化此类患者术后的血流动力学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每搏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 低心排血量综合征 心脏瓣膜手术
下载PDF
每搏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结合被动抬腿试验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6
6
作者 薛贻敏 陈美琪 +3 位作者 黄廷烽 陈明光 陈茜 陈锋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12-1117,共6页
目的探讨每搏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CNAP)结合被动抬腿试验(PLR)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观察福建省立医院重症医学四科2019年7月-2020年7月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36例,置入锁骨下静脉导管后,先进行PLR,再行容... 目的探讨每搏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CNAP)结合被动抬腿试验(PLR)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观察福建省立医院重症医学四科2019年7月-2020年7月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36例,置入锁骨下静脉导管后,先进行PLR,再行容量负荷试验(VE)。研究过程采用CNAP监测,每个试验前后均监测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排量(CO)及脉压变异度(PPV),记录PLR前后CO的变化率(ΔCO_(PLR))及VE前后CO的变化率(ΔCO_(VE))。将ΔCO_(VE)≥15%定义为有容量反应性并纳入有反应组,ΔCO_(VE)<15%者纳入无反应组。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ΔCO_(PLR)、VE前PPV与ΔCO_(VE)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ΔCO_(PLR)、VE前PPV对容量反应性的预测价值。结果36例脓毒性休克患者共进行40例次VE,其中有反应组18例次,无反应组22例次。两组患者PLR及VE前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LR及VE后HR、MAP均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PLR后CVP无明显变化(P>0.05),VE后CVP均明显增加(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LR及VE后CO均明显增加(P<0.05),有反应组PLR及VE后CO明显高于无反应组[(6.01±1.28)L/min vs.(5.16±1.22)L/min、(6.31±1.33)L/min vs.(5.15±1.39)L/min,P<0.05]。有反应组ΔCO_(PLR)、ΔCO_(VE)明显高于无反应组(21.21%±8.54%vs.10.76%±4.94%、26.32%±8.64%vs.9.44%±3.45%,P<0.05)。ΔCO_(PLR)与ΔCO_(VE)呈正相关(r=0.820,P<0.05),而VE前PPV与ΔCO_(VE)无相关性(r=0.194,P>0.05)。ΔCO_(PLR)预测脓毒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55(95%CI 0.707~0.946,P<0.05),最佳截断值为13.95%,敏感度为83.3%,特异度为81.8%;VE前PPV预测容量反应性的AUC仅为0.525(95%CI 0.362~0.685,P>0.05)。结论CNAP监测ΔCO_(PLR)可用于预测脓毒性休克患者的容量反应性,指导临床液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每搏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 被动抬腿试验 脓毒症 容量反应性
下载PDF
社区老年高血压病人动态动脉硬化指数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程淑玲 赵岳 +4 位作者 张华 高雅杰 曹永军 陈慧文 臧小英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1年第9期2266-2268,共3页
[目的]研究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王顶堤社区医院门诊就诊的95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采用一般社会人口学资料调查、24 h动态血压监测并计算动态动脉硬化指数,比较不同特征人群AASI的... [目的]研究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王顶堤社区医院门诊就诊的95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采用一般社会人口学资料调查、24 h动态血压监测并计算动态动脉硬化指数,比较不同特征人群AASI的差异,分析影响AASI的因素。[结果]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ASI与BMI、日间收缩压、24 h收缩压、日间脉压2、4 h脉压及日舒张压变异之间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ASI影响因素有24 h舒张压变异及日间收缩压。[结论]AASI受24 h舒张压变异、日间收缩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老年人 动态血压监测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危重手足口病患儿临床发病特点和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陈俊 赵劭懂 +4 位作者 葛许华 李军 王晓榕 江涛 喻文亮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0期8-11,共4页
目的:探讨危重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发病特点,评价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危重手足口病患儿临床救治过程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PICU收治的95例危重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发病特点,统计危重手足口... 目的:探讨危重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发病特点,评价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危重手足口病患儿临床救治过程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PICU收治的95例危重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发病特点,统计危重手足口病患儿中心静脉压、连续有创动脉血压和脉搏连续心输出量(PiCCO)监测的应用趋势,并对不同监测途径相关临床应用进行比较。结果:我院PICU收治的危重手足口病患儿分别为2009年18例、2010年28例、2011年49例,总计95例。2009-2011年需呼吸机支持治疗分别为11例、19例和34例,均在50%以上。死亡病例16例,死亡病例在频繁抽搐(>3次)、昏迷、肺出血、消化道出血、尿潴留方面与存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PICU病死率2010年和2011年分别为17.8%和22.4%。中心静脉置管率由2009年的38.89%提高至2011年的93.88%;连续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率由2009年的33.33%提高至2011年的67.35%。2011年PiCCO监测5例(10.20%)。应用中心静脉压、连续有创动脉血压构成比较高,应用广泛;PiCCO监测参数相对较多,监测费用高,指导价值相对较高。结论:危重手足口病存在高发病率、高病死率和高呼吸机使用率,对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的需求高。死亡病例频繁抽搐、昏迷、肺出血、消化道出血、尿潴留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压 有创动脉血压 脉搏连续心输出量监测 危重症 手足口病 有创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CNAP监测系统用于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监测血压效果的研究
9
作者 刘晓芳 王诗庆 +2 位作者 谢月梅 庄玫 冯宇峰 《中外医学研究》 2022年第8期39-42,共4页
目的:探讨连续无创动脉血压(CNAP)监测系统与无创袖带动脉血压(NCAP)监测系统在腰硬联合麻醉(CSEA)后剖宫产监测血压效果的对比。方法:选择2021年1-6月在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行CSEA剖宫产手术的106例孕妇,依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 目的:探讨连续无创动脉血压(CNAP)监测系统与无创袖带动脉血压(NCAP)监测系统在腰硬联合麻醉(CSEA)后剖宫产监测血压效果的对比。方法:选择2021年1-6月在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行CSEA剖宫产手术的106例孕妇,依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53,麻醉手术期间行NCAP监测系统监测血压)和观察组(n=53,麻醉手术期间行CNAP监测系统监测血压)。比较两组低血压发生率、血流动力学、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结果:观察组低血压发生率为77.36%,高于对照组的43.40%(P<0.05);观察组严重低血压发生率为9.43%,低于对照组的26.42%(P<0.05);观察组监测低血压出现时间早于对照组,血流动力学平稳的时间长于对照组,去氧肾上腺素使用剂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NAP监测系统对于CSEA后剖宫产监测具有理想效果,有助于减少低血压及严重低血压的发生率,维持产妇血流动力学稳定,同时减少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量,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无创动脉血压 无创袖带动脉血压 监测系统 腰硬联合麻醉 剖宫产 低血压
下载PDF
CNAP与心电监护仪对急诊创伤患者动脉血压监测的结果对比分析
10
作者 梁宇强 柯伟光 +3 位作者 陈杰山 梁湛 谭博 张莉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0年第6期576-578,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连续无创动脉血压(Continuous Non-invasive Arterial Pressure,CNAP)与心电监护仪在急诊创伤患者动脉血压监测结果差异.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2019年1月-2020年3月收治的100例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CNAP与心电监护仪... 目的:对比分析连续无创动脉血压(Continuous Non-invasive Arterial Pressure,CNAP)与心电监护仪在急诊创伤患者动脉血压监测结果差异.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2019年1月-2020年3月收治的100例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CNAP与心电监护仪监测其动脉血压并进行对比,利用Kappa分析法检验二者监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CNAP动脉血压监测结果与心电监护仪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NAP低血压检出率明显高于心电监护仪(38.00%vs.22.00%,P<0.05);Kappa分析结果提示:CNAP动脉血压监测结果与心电监护仪具有良好的一致性(Kappa=0.88、0.85、0.87).结论:急诊创伤患者CNAP与心电监护仪动脉血压监测结果一致性好且前者能够提高低血压检出率,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创伤 连续无创动脉血压 心电监护仪 动脉血压 一致性
下载PDF
每搏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监测脉压变异度指导外科术后患者液体复苏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薛贻敏 黄廷烽 +3 位作者 陈美琪 范桥连 林风辉 陈锋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95-600,共6页
目的探讨每搏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continuous non-invasive arterial pressure monitor,CNAP)监测的脉压变异度(pulse pressure variability,PPV)在指导外科术后患者液体复苏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案,选择2018年8月至2020... 目的探讨每搏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continuous non-invasive arterial pressure monitor,CNAP)监测的脉压变异度(pulse pressure variability,PPV)在指导外科术后患者液体复苏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案,选择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福建省立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外科术后低血容量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PV组和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组,分别以CNAP监测PPV(<10%)和CVP(8~12 mmHg)为目标导向来指导液体复苏。主要观察指标为复苏达标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复苏达标累计液体平衡量及心肺并发症发生率;次要观察指标为复苏达标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CVP、心排血指数(cardiac index,CI)、PPV]和组织氧代谢指标[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central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ScvO_(2))、动脉血乳酸(lactic acid,Lac)、氧供指数(oxygen delivery index,DO_(2)I)、氧耗指数(oxygen consumption index,VO_(2)I)、氧摄取率(oxygen uptake rate,ERO_(2))]。结果共纳入78例患者,其中PPV组38例CVP组40例。两组患者入组时的一般临床资料、血流动力学和组织氧代谢指标无统计学差异。复苏后,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组织氧代谢指标均有所改善,MAP、CI及PPV无统计学差异,但PPV组的CVP明显低于CVP组(P<0.05)。PPV组的ScvO_(2)、DO_(2)I、VO_(2)I及ERO_(2)均明显高于CVP组(P<0.05),且Lac明显低于CVP组(P<0.05)。PPV组的复苏达标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缩短,累计液体平衡量明显减少,心肺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每搏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监测脉压变异度可以指导术后低血容量患者的早期液体复苏,有助于尽快稳定血流动力学状态,改善机体组织灌注,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心肺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每搏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 术后 液体复苏 脉压变异度
下载PDF
连续无创血压(CNAP)与传统无创血压(NIAP)在剖宫产脊椎麻醉后血压监测中的比较 被引量:3
12
作者 韩潮 路耀军 黄绍强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15-420,共6页
目的研究与传统无创血压(non-invasive arterial pressure,NIAP)监测相比,剖宫产脊椎麻醉(简称脊麻)时连续无创血压(continuous non-invasive arterial pressure,CNAP)监测是否有利于维持产妇血流动力学稳定。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 目的研究与传统无创血压(non-invasive arterial pressure,NIAP)监测相比,剖宫产脊椎麻醉(简称脊麻)时连续无创血压(continuous non-invasive arterial pressure,CNAP)监测是否有利于维持产妇血流动力学稳定。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在脊麻下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2组,CNAP组(CS组)和NIAP组(N组)。血压的管理采用相同的方案,N组根据NIAP测定的血压数据,CS组根据CNAP测得的数据。我们比较了CNAP与NIAP监测的准确性和精确性,使用Bland-Altman散点图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记录两组产妇脊麻后低血压出现时间、低血压的发生率和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时间。结果根据2 270对数据,CNAP与NIAP在SBP、DBP和MAP平均偏倚(NIAP-CNAP)和标准差分别为(-4±14)mmHg、(-9±14)mmHg和(-6±13)mmHg。脊麻后两组严重低血压发生率CS组明显低于N组(11.1%vs.28.9%,P=0.035),CS组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时间明显长于N组(93.5%vs.83.7%,P=0.01)。结论与NIAP监测相比,剖宫产脊麻时CNAP监测有利于维持产妇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 脊椎麻醉 低血压 连续无创血压(CNAP) 传统无创血压(NIAP) 血流动力学波动
下载PDF
持续有创动脉血压检测在NICU危重患儿中的应用及观察 被引量:13
13
作者 韦锦堃 《河北医学》 CAS 2016年第4期579-582,共4页
目的:探讨持续有创动脉血压检测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危重患儿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2年11月至2015年5月入住我院NICU的81例行持续有创血压监测的足月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包括窒息、败血症、新生儿出血症、休克及新生儿溶血症等... 目的:探讨持续有创动脉血压检测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危重患儿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2年11月至2015年5月入住我院NICU的81例行持续有创血压监测的足月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包括窒息、败血症、新生儿出血症、休克及新生儿溶血症等,患儿分别在持续有创血压监测(IBP)的同时进行无创血压监测(NBP)。比较两种方法监测数据的差异及分析影响足月新生儿无创、持续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相关因素。结果:IBP组收缩压(SBP)水平显著高于NBP组(P<0.05),但两组舒张压(DBP)及平均动脉压(MA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足月儿IBP监测SBP水平的相关因素包括:出生窒息、HIE、出血性疾病、新生儿休克、新生儿Rh血型不合溶血病;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足月儿NBP监测SBP水平的相关因素为新生儿休克。结论:与传统无创血压监测方法相比,持续有创动脉血压监测NICU危重患儿的血压值更准确,应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有创动脉血压监测 无创血压监测 危重症患儿
下载PDF
每搏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美琪 林风辉 薛贻敏 《医疗装备》 2021年第1期186-189,共4页
该研究阐明了每搏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CNAP)基于动脉容积钳制法的工作原理、在临床的应用现状,通过介绍CNAP与目前常用的有创及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的比较,分别阐述各种监测系统的优势及不足,突出CNAP实时、连续、无创的优点,并指... 该研究阐明了每搏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CNAP)基于动脉容积钳制法的工作原理、在临床的应用现状,通过介绍CNAP与目前常用的有创及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的比较,分别阐述各种监测系统的优势及不足,突出CNAP实时、连续、无创的优点,并指出CNAP在准确性方面的不足,最后展望了其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每搏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 休克 容量 血流动力学监测 动脉容积钳制法
下载PDF
每搏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在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合并小左心室患者术后的应用研究
15
作者 范桥连 丁杭 +2 位作者 黄廷烽 林风辉 薛贻敏 《创伤与急诊电子杂志》 2021年第2期85-89,共5页
目的分析每搏连续无创血压(continuous non-invasive arterial pressure,CNAP)监测系统在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合并小左心室患者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福建省立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60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合并小左心室患者作为... 目的分析每搏连续无创血压(continuous non-invasive arterial pressure,CNAP)监测系统在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合并小左心室患者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福建省立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60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合并小左心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0)与观察组(n=30)。对照组实施常规心电监护、有创动脉血压(invasive blood pressure,IBP)监测、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监测、床旁重症超声等进行二尖瓣置换术后血流动力学监测并指导液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监测技术基础上联合应用CNAP监测系统进行术后血流动力学监测并指导液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12小时CVP、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central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S_(cv)O_(2))、乳酸清除率;以及比较升压药物使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时间、术后28d并发症与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术后第12小时CVP低于对照组(t=﹣2.807,P<0.05),MAP高于对照组(t=3.870,P<0.05),S_(cv)O_(2)高于对照组(t=3.116,P<0.05)、乳酸清除率高于对照组(t=2.830,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升压药物使用时间少于对照组(Z=﹣2.292,P<0.05),机械通气时间少于对照组(Z=﹣2.055,P<0.05),住ICU时间少于对照组(Z=﹣1.974,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28d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27.524,P<0.05),死亡率低于对照组(χ^(2)=6.793,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NAP监测系统用于监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合并小左心室患者术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并指导液体治疗,可以及早发现血流动力学变化,对于稳定循环具有无创、连续等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左心室 血流动力学 每搏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
下载PDF
连续无创动脉血压监测系统在心脏疾病患者麻醉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金雄 欧霞 张孝华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16期47-49,共3页
目的探讨连续无创动脉血压监测系统在心脏疾病患者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50例心脏疾病且择期行非心脏全麻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非优势手桡动脉穿刺动脉导管,置入有创压力监测传感器监测桡动... 目的探讨连续无创动脉血压监测系统在心脏疾病患者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50例心脏疾病且择期行非心脏全麻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非优势手桡动脉穿刺动脉导管,置入有创压力监测传感器监测桡动脉有创血压(IBP),在优势手连接TL-300系统监测桡动脉无创血压(NIBP)。比较IBP与NIBP监测的操作平均耗时、监测满意度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Bland-Altman分析评价IBP与NIBP监测的一致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估IBP与NIBP监测的相关性。结果NIBP监测操作平均耗时短于IBP监测,监测满意度高于IBP监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血压监测方法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land-Altman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两种方法监测SBP、DBP与MBP的偏倚均可满足美国国家标准学会和美国医疗器械促进协会(ANSI/AAMI)推荐的偏倚范围(±5 mmHg)和标准差范围(≤8 mmHg)。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IBP与NIBP监测SBP、DBP、MBP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NIBP与IBP监测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和相关性,且NIBP可以为心脏疾病且择期行非心脏全麻手术的患者提供无创、实时、连续、准确的血压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疾病 麻醉 TL-300系统 连续无创动脉血压监测系统
下载PDF
比较分析全身麻醉中连续无创动脉血压监测与有创动脉血压监测 被引量:3
17
作者 程本春 《世界复合医学》 2020年第1期96-98,共3页
目的比较分析全身麻醉中连续无创动脉血压监测与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使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5月在该院实施择期手术全身麻醉的76例患者视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个人选择的血压监测方式划入有创组与无创组(n=38)。有创组实施... 目的比较分析全身麻醉中连续无创动脉血压监测与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使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5月在该院实施择期手术全身麻醉的76例患者视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个人选择的血压监测方式划入有创组与无创组(n=38)。有创组实施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无创组实施连续无创动脉血压监测。对比两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及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有创组与无创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及平均动脉压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19、0.088、0.009,P=0.985、0.929、0.992)。有创组患者的血压监测满意率为78.95%,无创组患者的血压监测满意率为97.37%,无创组患者的满意率相对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76,P=0.013)。结论连续无创动脉血压监测与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效果差异较小,但连续无创血压监测可提升患者的满意率,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受,建议临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连续无创动脉血压监测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
下载PDF
PICCO指导液体负平衡治疗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早期复苏及预后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古丽玲 《基层医学论坛》 2021年第35期5038-5040,共3页
目的分析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指导液体负平衡治疗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早期复苏及预后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12月信丰县人民医院感染性休克患者74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n=37)与对照组(n=37),对照组采用PICCO指导液... 目的分析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指导液体负平衡治疗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早期复苏及预后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12月信丰县人民医院感染性休克患者74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n=37)与对照组(n=37),对照组采用PICCO指导液体复苏治疗,研究组采用PICCO指导液体负平衡治疗,对比2组平均动脉压(MAP)、全心舒张末期容量指数(GED-CVI)、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3 d、治疗后6 d,研究组MAP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3 d、治疗后6 d,研究组GED-CVI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3 d、治疗后6 d,研究组血清TNF-α、IL-1β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1 d、治疗后3 d、治疗后6 d,研究组APACHEⅡ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病死率2.70%(1/37)与对照组13.51%(5/37)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PICCO指导液体负平衡治疗感染性休克患者,可改善血压水平和心功能,缓解炎症状态,减轻病情严重程度,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 液体负平衡治疗 平均动脉压 全心舒张末期容量指数 炎性因子
下载PDF
连续无创动脉血压监测在气管镜诊疗麻醉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顾韡 章祺 +1 位作者 徐美英 吴镜湘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208-212,共5页
目的比较连续无创动脉血压(continuous non-invasive arterial blood pressure, CNAP)监测与无创动脉血压(non-invasive blood pressure, NIBP)监测在气管镜诊疗麻醉监测中的应用价值,研究CNAP是否可以提高低血压检出率,早期发现低血压... 目的比较连续无创动脉血压(continuous non-invasive arterial blood pressure, CNAP)监测与无创动脉血压(non-invasive blood pressure, NIBP)监测在气管镜诊疗麻醉监测中的应用价值,研究CNAP是否可以提高低血压检出率,早期发现低血压,从而提高患者的安全性。方法门诊气管镜诊疗麻醉患者20例,诱导前一侧上肢行NIBP监测,另一侧上肢连接无创实时动脉血压监测系统行CNAP监测,测量至术毕。每1 min记录CNAP的SBP、DBP、MAP,每3 min记录相对应点NIBP的SBP、DBP、MAP。分别统计CNAP与NIBP的低血压(SBP<80 mmHg,1 mmHg=0.133 kPa)次数,计算两种血压测定方法下低血压检出率和低血压检出时间,比较两种血压测定结果的一致性和相关性,记录和比较两种监测方法的相关并发症。结果CNAP与NIBP的低血压检出率分别是17.2%和14.7%(P<0.05),低血压检出时间分别为(1.2±0.4)min和(3.0±0.0)min(P<0.05)。CNAP与NIBP所测SBP、DBP、MAP偏倚分别为(1.5±8.8)、(1.1±8.2)mmHg和(1.3±7.1)mmHg,一致性界限分别为-18.70~15.70 mmHg、-17.20~14.90 mmHg、-15.30~12.70 mmHg,在其相应的一致性界限范围内所占比例分别为96.70%、97.10%、97.10%。CNAP与NIBP所测SBP、DBP和MAP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910、0.861和0.941(P<0.0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CNAP能够更灵敏、及时地发现低血压,与NIBP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和相关性,CNAP可提高气管镜诊疗麻醉监测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无创动脉血压监测 气管镜诊疗 麻醉 全身
原文传递
每搏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评估机械通气重症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3
20
作者 薛贻敏 吴畏 +3 位作者 陈明光 陈茜 陈德伟 林风辉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231-1235,共5页
目的对比每搏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CNAP)与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技术测定机械通气重症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差异及一致性,评估CNAP无创监测血流动力学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自身对照研究方法,选择福建省立医院重症... 目的对比每搏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CNAP)与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技术测定机械通气重症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差异及一致性,评估CNAP无创监测血流动力学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自身对照研究方法,选择福建省立医院重症医学四科2018年6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机械通气且需行血流动力学监测的重症患者,在入科后立刻置入PiCCO导管,先采用热稀释法监测血流动力学参数,分别在0 h和24 h获得平均动脉压(MAPPiCCO)、心排血指数(CIPiCCO)、脉压变异度(PPVPiCCO)及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PiCCO),然后再用CNAP监测获取相同参数(MAPCNAP、CICNAP、PPVCNAP及SVRICNAP),两种方法均连续测量3次取平均值;比较两种方法监测各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差异.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两种方法获取血流动力学参数的相关性;采用Bland-Altman法分析指标的一致性.结果共有38例患者入选,排除24 h内死亡1例和自动出院2例、心房颤动2例、数据采集丢失1例,最终纳入32例患者.32例患者中女性12例,男性20例;年龄26~84岁,平均(66.8±19.1)岁;体重指数(23.7±3.9)kg/m2;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为(19.5±5.3)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为(9.7±4.1)分.两种方法监测结果显示,CICNAP与CIPiCCO、PPVCNAP与PPVPiCC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I(mL·s-1·m-2):59.8±12.6比58.5±14.2,PPV:(14.7±6.8)%比(14.0±6.8)%,均P>0.05〕;MAPCNAP、SVRICNAP均明显高于MAPPiCCO、SVRIPiCCO〔MAP(mmHg,1 mmHg=0.133 kPa):65.6±9.4比60.1±9.2,SVRI(kPa·s·L-1·m-2):206.2±53.9比179.5±57.8,均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两种方法测得的MAP、CI、PPV及SVRI均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624、0.864、0.835及0.655,均P<0.05).一致性分析显示,CICNAP与CIPiCCO、PPVCNAP与PPVPiCCO的一致性较好,平均差值分别为1.2 mL·s-1·m-2、0.5%,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12.8~15.3 mL·s-1·m-2、-7.1%~8.2%;MAPCNAP与MAPPiCCO、SVRICNAP与SVRIPiCCO的一致性较差,平均差值分别为5.5 mmHg、26.8 kPa·s·L-1·m-2,95%CI分别为-10.4~21.3 mmHg、-64.5~118.0 kPa·s·L-1·m-2.结论监测机械通气重症患者的CI和PPV时,CNAP与PiCCO可以相互替代;而两种方法监测的MAP、SVRI可能存在差异,需正确谨慎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每搏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 血流动力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