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control effect of low-amplitude structure on oil-gaswater enrichment and development performance of ultra-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 被引量:1
1
作者 WANG Jianmin ZHANG San +4 位作者 DU Wei LI Le QIAO Zhen ZHANG Jun DUAN Mengyue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9年第4期767-778,共12页
Based on drilling, logging, test production and dynamic monitoring data, the control effects of low-amplitude structure on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and development performance of ultra-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 were... Based on drilling, logging, test production and dynamic monitoring data, the control effects of low-amplitude structure on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and development performance of ultra-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 were discussed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dense well pattern, multi-factor geological modeling, macro and micro analysis and static and dynamic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ow-amplitude structure always had a significant control and influence on the distribu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original hydrocarbon and water and the evolution trend of water flooding performance in ultra-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 and it was not only the direction of oil and gas migration, but also a favorable place for relative accumulation of oil and gas. The controlling effect of low-amplitude structure on ultra-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mainly depended on its tectonic amplitude and scale;the larger the tectonic amplitude and scale, and the higher the tectonic position of the low amplitude structure, the better the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oil and gas enrichment degree and development effect, and the larger the spatial scope it controlled and influenced;water cut and oil well output always fluctuated orderly with the height of the low-amplitude structure;the dynamic response of waterflooding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structural position of the injection and production wells;the injected water always advanced to the low-lying area of the structure first and then moved up to the high-lying area of the structure gradually;with the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the flooded area, part of the oil and gas in the low-lying part of the structure was forced to be distributed to the high part of the structure, resulting in a new oil and gas enrichment, so that the dynamic reserves of oil wells in the high part increased, and the production capacity remained sta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tra-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 LOW-AMPLITUDE structure oil-GAS-water ENRICHMENT development dynamics control effect
下载PDF
断控缝洞型油藏底水驱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挖潜策略
2
作者 王敬 徐智远 +5 位作者 刘俊源 冯键宇 王琦 焦玉卫 张琪 刘慧卿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01-1113,共13页
根据断控缝洞型油藏构造成因和地震资料,分析了典型缝洞结构特征,设计并制作了“树状”缝洞结构三维大尺度可视化物理模型,开展了不同生产速度、不同井储配置关系下底水驱和底水驱后多介质协同开采实验,揭示了该类缝洞结构下底水驱剩余... 根据断控缝洞型油藏构造成因和地震资料,分析了典型缝洞结构特征,设计并制作了“树状”缝洞结构三维大尺度可视化物理模型,开展了不同生产速度、不同井储配置关系下底水驱和底水驱后多介质协同开采实验,揭示了该类缝洞结构下底水驱剩余油形成机制和分布规律,明确了底水驱后不同开采方式下剩余油动用特征。研究表明,“树状”缝洞结构中,底水驱后剩余油主要包括非井控区断裂带剩余油和井控区断裂带顶部“阁楼型”剩余油;高生产速度下存在明显的底水沿断裂带的水窜现象,采用间歇式排采可以有效削弱断裂带间的干扰效应,起到抑制水窜的效果;与直井开采相比,水平井能够降低断裂带间的导流能力差异,呈现出较好的抗水窜能力;水平井越靠近“树冠”上部,底水驱阶段采收率越高,但综合考虑底水驱及后续注气开发,水平井部署在“树冠”中部且钻穿较多数量的断裂带时总采收率更高;底水驱后顶部注气吞吐优于气驱、大段塞吞吐优于小段塞吞吐,既可以有效动用与油井横向连通的井控区断裂带顶部“阁楼型”剩余油又可以动用非井控区断裂带剩余油,从而大幅度提高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控缝洞型油藏 缝洞结构特征 三维物理模型 底水驱 剩余油 挖潜策略
下载PDF
浅水受限区水下油气田开发方案
3
作者 孟凡然 张重德 +3 位作者 曹永 张文龙 王刚 贾鹏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9-785,共7页
针对国内浅水油气资源开发环境影响及空间受限等问题,本文提出了国产浅水水下生产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通过对浅水水下生产系统关键设备结构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满足受限区海域开发要求的环境友好型设计思路。结果表明:通过系统和总体... 针对国内浅水油气资源开发环境影响及空间受限等问题,本文提出了国产浅水水下生产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通过对浅水水下生产系统关键设备结构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满足受限区海域开发要求的环境友好型设计思路。结果表明:通过系统和总体布置的设计,国产浅水水下生产系统与深水相比在单体重量、作业方式、维护检修方面更加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采油树 浅水水下控制模块 水下防护结构 浅水水下生产系统 水下管汇 湿插拔水下电连接器 水下湿插拔液压连接器 节流阀
下载PDF
断控型碳酸盐岩油藏动态储量计算方法
4
作者 耿洁 乐平 +3 位作者 杨文明 杨博 赵彬 张如杰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9-504,共6页
断控型碳酸盐岩油藏非均质性强,不同尺寸的孔、缝、洞交错发育,采用一般物质平衡方法计算的动态储量可能大于静态储量。在引入水油比的基础上,考虑孔缝洞介质不同时的岩石压缩系数,得到了适用于断控型油藏的综合压缩系数,并在此基础上... 断控型碳酸盐岩油藏非均质性强,不同尺寸的孔、缝、洞交错发育,采用一般物质平衡方法计算的动态储量可能大于静态储量。在引入水油比的基础上,考虑孔缝洞介质不同时的岩石压缩系数,得到了适用于断控型油藏的综合压缩系数,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断溶体流动物质平衡新方程,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新方程的准确性与适用性。结果表明:新方程计算的动态储量与数值模拟得到的静态储量误差仅为0.1099%,验证了新方程准确可靠;哈拉哈塘地区多口井用新方程计算的动态储量与地质建模雕刻的静态储量相对误差为-4.82%~-0.15%,远远低于物质平衡方程计算的动态储量与静态储量的相对误差,新方程计算结果更接近实际情况,更适用于哈拉哈塘地区断控型碳酸盐岩油藏的储量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控型油藏 碳酸盐岩 水油比 岩石压缩系数 流动物质平衡 动态储量
下载PDF
基于储层时变的水驱优势通道治理对策
5
作者 谢昆 尹彦君 +1 位作者 刘成 白瑞婷 《中外能源》 2024年第1期60-69,共10页
海上某水驱油藏存在明显的水驱优势通道。水驱优势通道的形成,宏观上是流固耦合作用的结果,微观上主要表现为岩石骨架结构、孔喉半径及连通性等特征参数的变化。通过非线性拟合建立渗透率及相渗曲线端点与水驱通量的时变关系,并耦合到... 海上某水驱油藏存在明显的水驱优势通道。水驱优势通道的形成,宏观上是流固耦合作用的结果,微观上主要表现为岩石骨架结构、孔喉半径及连通性等特征参数的变化。通过非线性拟合建立渗透率及相渗曲线端点与水驱通量的时变关系,并耦合到模型中,建立物性随时间变化的油藏物性时变模型。在此基础上,开展井间水驱优势通道治理对策研究,提出调剖段塞封堵优势通道、组合段塞深度调剖封堵多级优势通道、组合段塞深度调剖后有效接替驱替三种治理方式,并应用于矿场实践。结果表明,针对油通比低于0.001m-1的水驱优势通道区域,三项对策均可达到一定的治理效果。以调剖治理优势通道,建议首要封堵中部优势通道,并在保证经济性的条件下适当扩大封堵范围。针对不同级别优势通道的组合段塞深度调剖治理方式,相比单段塞调剖效果更优。治理优势通道后有效的接替驱替方式是发挥封窜潜力的关键,采用组合段塞深度调剖后转调驱,可达到相对最优的优势通道治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时变 水驱优势通道 水驱通量 深度调剖 调驱 油通比
下载PDF
深水油气开采风险评估及安全控制技术进展与发展建议 被引量:7
6
作者 张来斌 谢仁军 殷启帅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5-65,共11页
深水油气资源是国际油气勘探开发的主战场和技术争夺的制高点,南海深水油气资源丰富,但面临更恶劣的深水海洋环境、更复杂的浅层地质灾害、更具挑战的深层地质条件和更苛刻的深水油气开采工况,致灾机理复杂,作业风险极高,探索适用于南... 深水油气资源是国际油气勘探开发的主战场和技术争夺的制高点,南海深水油气资源丰富,但面临更恶劣的深水海洋环境、更复杂的浅层地质灾害、更具挑战的深层地质条件和更苛刻的深水油气开采工况,致灾机理复杂,作业风险极高,探索适用于南海深水油气开采的风险评估及安全控制技术体系,是确保深水油气安全高效开采的关键。针对深水油气开采面临的海洋环境、浅层灾害、深层地质、气井开采等四大挑战,通过技术攻关与工程实践,形成了具有南海特色的深水油气开采风险评估基础理论及关键技术体系,包括深水海洋环境风险评估与控制、深水浅层地质灾害预测与控制、深水钻井井控与应急救援、深水油气开采设施安全检测及监测等关键技术,指出超深水、深水深层、深远海等待勘探领域亟需解决复杂井作业风险高、关键核心装备和工程软件依赖进口、深水安全环保要求极高、数字智能化转型迫切等重大问题,提出了持续追求本质安全、推进关键装备和工程软件的国产化、增强高效风险防控与应急能力、智能化保安全等发展建议,以进一步推动深水油气开采风险评估及安全控制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实现南海深水油气安全、高效、自主、可控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油气开采 风险评估 安全控制 海洋环境 浅层建井 深水井控 结构监测
下载PDF
储层非均质性影响空气泡沫驱注入效果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甘谷驿油田长6油层组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洪 王庆 +2 位作者 夏星 勾炜 宋青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75-382,共8页
空气泡沫驱是重要三采技术,为了了解该技术适用储层类型,笔者等通过文献调研、机理分析、室内实验及油藏生产动态数据分析研究其注入效果与储层非均质性关系,结果表明:该技术通过泡沫体系产生阻力提高波及系数,泡沫中包含的表面活性剂... 空气泡沫驱是重要三采技术,为了了解该技术适用储层类型,笔者等通过文献调研、机理分析、室内实验及油藏生产动态数据分析研究其注入效果与储层非均质性关系,结果表明:该技术通过泡沫体系产生阻力提高波及系数,泡沫中包含的表面活性剂降低界面张力提高驱油效率,泡沫特性“遇油消泡,遇水不变”可有效调剖堵水并改善流度比,非均质性强的储层具有大小不一的孔喉、较大的孔喉比和较强的贾敏效应,使上述增加波及系数、驱油及堵水效果更强,从而在水驱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大幅提高采收率。实验和生产动态资料都说明,储层非均质性越强,表现为渗透率级差较大,增产和堵水效果越好,因此空气泡沫驱适用于储层非均质性较强的储层。该研究成果为空气泡沫驱的推广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泡沫驱 驱油 调剖堵水 储层非均质性 渗透率级差
下载PDF
华池—南梁油田长8油藏高阻水层解释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德梅 段朝伟 +3 位作者 李高仁 李永胜 陆敬武 林伟川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5-111,共7页
鄂尔多斯盆地华池—南梁油田长8油藏存在高阻水层,油水层对比度低,油层识别难度大。为提高油层判识率,以大量测井、录井资料和岩石物理实验为基础,确定油藏水层高阻的主控因素。根据不同类型高阻水层测井响应特征,利用中子、密度和声波... 鄂尔多斯盆地华池—南梁油田长8油藏存在高阻水层,油水层对比度低,油层识别难度大。为提高油层判识率,以大量测井、录井资料和岩石物理实验为基础,确定油藏水层高阻的主控因素。根据不同类型高阻水层测井响应特征,利用中子、密度和声波时差测井数据,评价孔隙结构,识别复杂孔隙结构型高阻水层;利用中子—密度曲线交会特征进行电性因子校正,扩大油水流体特征,有效识别复杂润湿型高阻水层。通过对不同主控因素高阻水层测井响应特征研究,采用相应测井技术方法有效识别,提高图版油水特征值的准确度和测井解释符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阻水层 主控因素 孔隙结构 润湿性 测井响应特征 油水识别 解释符合率
下载PDF
石油磺酸盐与原油乳化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4
9
作者 丛娟 岳湘安 +3 位作者 尤源 张立娟 王超 李宏鑫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6-49,共4页
采用显微观测与乳状液析水率测定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石油磺酸盐与原油乳化问题。通过正交实验,研究石油磺酸盐质量分数、油水体积比及振荡次数等因素对乳状液液滴结构及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油水体积比对乳状液液滴结构影响最大,随着... 采用显微观测与乳状液析水率测定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石油磺酸盐与原油乳化问题。通过正交实验,研究石油磺酸盐质量分数、油水体积比及振荡次数等因素对乳状液液滴结构及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油水体积比对乳状液液滴结构影响最大,随着油水体积比的增大,乳状液平均粒径和分散度先增大再减小。乳状液破乳前期,油水体积比对乳状液析水率的影响最大;乳状液破乳后期直至破乳结束,石油磺酸盐质量分数对乳状液析水率的影响最大;振荡次数对乳状液析水率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磺酸盐 原油乳化 液滴结构 稳定性 乳状液析水率 油水体积比
下载PDF
欢17块底水油藏水锥起降规律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聂彬 刘月田 杨海宁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4-87,155,共4页
为改善底水油藏开发效果、降低油藏开发中底水锥进现象带来的影响,对影响底水锥进现象各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结合欢17块大凌河边底水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特点,利用油藏工程分析方法及油藏数值模拟技术,总结出水锥起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 为改善底水油藏开发效果、降低油藏开发中底水锥进现象带来的影响,对影响底水锥进现象各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结合欢17块大凌河边底水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特点,利用油藏工程分析方法及油藏数值模拟技术,总结出水锥起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隔夹层距离射孔段越远、平面展布面积越小,底水锥进现象越明显;油水黏度比、垂向水平渗透率之比、井距与水锥下降速度呈正变关系;在压制底水锥进过程中,单井日产液量越高,水锥下降速度越快;水锥下降高度变化主要发生在前4 a,建议矿场上最佳关井压锥时间为4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水油藏开发 水锥起降 数值模拟技术 关井压锥 井距 垂向水平渗透率比 油水黏度比:欢17块
下载PDF
多层非均质低流度油藏稳油控水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1
11
作者 刘文涛 王洪辉 +2 位作者 王学立 路永萍 王庆魁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17-522,共6页
针对大港南部油田具体地质和开发生产特征,提出以水治水、提速开采、以水促油、高效注水的开发思路和技术措施,在前人精细油藏地质研究基础上,针对不同的油藏类型及所处开发阶段,结合油藏微观渗流特征、剩余油分布规律,通过Logistic旋... 针对大港南部油田具体地质和开发生产特征,提出以水治水、提速开采、以水促油、高效注水的开发思路和技术措施,在前人精细油藏地质研究基础上,针对不同的油藏类型及所处开发阶段,结合油藏微观渗流特征、剩余油分布规律,通过Logistic旋回数学模型、开发动态分析法和经验公式法确定最大采液量、合理注采比、合理采油速度等开发参数,最终使得大港南部油田水驱开发效果得到明显改善,并对多层段低流度油藏减缓层间及平面矛盾起到重要作用,也为国内同类型的低流度复杂断块油藏注水开发开拓了一条捷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流度油藏 Logistic旋回 注采比 合理采油速度 提速开采 高效注水 稳油控水
下载PDF
红岗油田高台子油藏储层大孔道定量描述 被引量:12
12
作者 牛世忠 胡望水 +2 位作者 熊平 王炜 成群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2-206,共5页
中高含水期砂岩油藏在长期注水中容易形成大孔道,造成注入水无效循环,影响开发效果,降低了油藏采收率。该文以红岗油田高台子油藏为例,综合考虑影响储层大孔道形成因素,选取孔隙度、渗透率和含水率变化率等多种静态和动态指标,利用层次... 中高含水期砂岩油藏在长期注水中容易形成大孔道,造成注入水无效循环,影响开发效果,降低了油藏采收率。该文以红岗油田高台子油藏为例,综合考虑影响储层大孔道形成因素,选取孔隙度、渗透率和含水率变化率等多种静态和动态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后计算出大孔道综合指数。并以此为建模参数,采用相控随机建模的方法建立了研究区储层大孔道三维模型,定量表征储层大孔道分布和发育情况,为油田后续的注采方案调整提供了地质依据。通过选取影响大孔道形成的静、动态指标确定大孔道综合指数,然后建立大孔道模型的方法,为储层大孔道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对同类油藏大孔道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孔道 储层含水率 相控随机建模 高台子油藏 红岗油田 松辽盆地
下载PDF
萨中地区合理注采比研究 被引量:26
13
作者 郑俊德 姜洪福 冯效树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1年第2期55-57,共3页
通过大量生产数据分析与计算 ,建立了萨中地区各套层系合理注采比预测模型。萨中全区合理注采比预测宜采用注采比与水油比法 ;萨葡层宜采用物质平衡法 ;高台子层宜采用多元回归法。根据预测公式可得出一定假设条件下 (定产、定压和定含... 通过大量生产数据分析与计算 ,建立了萨中地区各套层系合理注采比预测模型。萨中全区合理注采比预测宜采用注采比与水油比法 ;萨葡层宜采用物质平衡法 ;高台子层宜采用多元回归法。根据预测公式可得出一定假设条件下 (定产、定压和定含水上升速度 )今后两至三年注采比变化规律。数模计算结果与注采比软件拟合结果基本吻合 ,表明本项研究建立的数学模型是可靠的。依据理论分析计算 ,给出一次、二次加密调整井及基础井网 ,确定了合理的注水匹配关系 ,提出了调整注采比和注采结构的建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压力 水油比 注采比 数学模型 注采结构调整
下载PDF
自适应流入控制装置的稳油控水性能 被引量:5
14
作者 赵旭 胡兴军 +1 位作者 辛俐 沈远航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91-396,410,共7页
为了解决长水平井常见的底水脊进问题,延长开采寿命,提高经济效益,采用自适应流入控制装置(AICD)来进行研究.基于流体仿真软件STAR-CCM+对AICD的稳油控水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采用水油压降比作为衡量AICD稳油控水能力的指标.仿真结果表明... 为了解决长水平井常见的底水脊进问题,延长开采寿命,提高经济效益,采用自适应流入控制装置(AICD)来进行研究.基于流体仿真软件STAR-CCM+对AICD的稳油控水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采用水油压降比作为衡量AICD稳油控水能力的指标.仿真结果表明:当AICD的入口流量保持恒定时,其水油压降比随着入口数目的增多而增大;当AICD的入口数目一定时,其水油压降比随着流槽宽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最佳的AICD结构是进口数目为2个,流槽宽度为0.75 mm,该结构的水油压降比可超过5,且对流量、黏度、密度敏感性弱,对环境的适应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流入控制装置 稳油控水 水油压降比 结构优化 敏感性分析
下载PDF
塔里木山前构造克深7井盐间高压盐水处理技术 被引量:21
15
作者 尹达 叶艳 +2 位作者 李磊 梁红军 王平全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8,95,共3页
克深7井井深为8 023 m,盐层埋深为7 211 m,采用高密度全油基钻井液钻开盐层,钻至井深7 764 m处钻遇盐间高压盐水层,压井液密度达2.55 g/cm3,在实施压井作业过程中发生了严重漏失。在采用专用油基钻井液配套堵漏材料和桥塞堵漏未成功后,... 克深7井井深为8 023 m,盐层埋深为7 211 m,采用高密度全油基钻井液钻开盐层,钻至井深7 764 m处钻遇盐间高压盐水层,压井液密度达2.55 g/cm3,在实施压井作业过程中发生了严重漏失。在采用专用油基钻井液配套堵漏材料和桥塞堵漏未成功后,采用了水基堵漏浆与油基钻井液混合的沉淀隔离新工艺,在堵漏材料中引入了国外高强度承压材料,将其与膨胀效果好的核桃壳等材料复配使用,堵漏成功。应用结果表明,常规的桥浆堵漏和油基钻井液配套的堵漏材料均不能应对克深7井这种异常复杂地层,沉淀隔离新工艺配合适当比例的多种堵漏材料,对处理高压盐水层压井及井漏等复杂情况实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井喷 井漏 压井 高压盐水层 沉淀隔离堵漏 高密度油基钻井液 水基堵漏浆 山前地区
下载PDF
阿南油田中高含水期重复压裂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0
16
作者 蒋廷学 田占良 赵强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43-48,共6页
针对二连油田阿南油藏中高含水期(51%~72%)重复压裂(以下简称复压)难见成效(施工泵压高、砂液比低及有效期短(尤其是多次复压时))的问题,提出了一套适用于该油藏的复压技术体系。包括选准复压井层、选好复压时机、优化... 针对二连油田阿南油藏中高含水期(51%~72%)重复压裂(以下简称复压)难见成效(施工泵压高、砂液比低及有效期短(尤其是多次复压时))的问题,提出了一套适用于该油藏的复压技术体系。包括选准复压井层、选好复压时机、优化复压设计、制定高砂比和强制闭合的工艺措施、严格的质量控制以及复压前后的注采匹配等内容。其核心是,使用现有常规数据,并借助油藏地质、油藏工程与压裂工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选准井层,选好时机;应用高砂比和强制闭合的技术;以及注、采、压配套技术进步。经现场实施6口井,日产油量由压前的27t增加到81t,综合含水则由60%降为40%,平均14d回收了复压成本,6口井复压后累计生产608d统计,已累积增油3252t,累计创收236万元,并继续有效。实现了该油藏控水稳油,综合治理的开发要求,提高了整体复压工作水平,取得了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南油藏 重复压裂 中高含水期 压裂 驱油
下载PDF
水平井中心管采油技术先导性试验及效果评价 被引量:5
17
作者 韩歧清 刘琳 +3 位作者 郭世彬 韩涛 王进 郑小雄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63-665,共3页
针对大港油田底水油藏水平井目前含水普遍偏高、没有控水技术手段及油井开发综合效益差的现状,研究开发了中心管采油技术。通过中心管管径、长度及盲筛比的优化设计,有效地调整和改善了水平井井段产液剖面,达到了降水增油的目的。大港... 针对大港油田底水油藏水平井目前含水普遍偏高、没有控水技术手段及油井开发综合效益差的现状,研究开发了中心管采油技术。通过中心管管径、长度及盲筛比的优化设计,有效地调整和改善了水平井井段产液剖面,达到了降水增油的目的。大港油田在2008—2009年共试验实施7口井,平均单井产油量由5.13 t.d-1提高到8.31 t.d-1,累计增油3 304 t,综合含水率由94.37%降至91.02%,下降3.35个百分点。中心管采油技术为底水油藏水平井稳油控水开采,探索出了一条新的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高含水 中心管采油 优化结构设计 稳油控水
下载PDF
低幅度构造油田剩余油分布及稳油控水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万学鹏 赵新军 +2 位作者 陈龙 宋代文 杨周平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6-70,共5页
厄瓜多尔奥连特盆地中部T区块主力油田以低幅度构造为主,经过20年开发油田含水高达90%。通过油藏地质综合研究、开发动态跟踪分析和精细油藏数模研究,确定剩余油纵向主要分布在油层顶部,平面主要分布在井网稀疏区和局部构造高部位... 厄瓜多尔奥连特盆地中部T区块主力油田以低幅度构造为主,经过20年开发油田含水高达90%。通过油藏地质综合研究、开发动态跟踪分析和精细油藏数模研究,确定剩余油纵向主要分布在油层顶部,平面主要分布在井网稀疏区和局部构造高部位;利用水平井、加密斜井等开发技术,在剩余油开发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实践证明,水平井开发技术之所以在T块低幅度构造、高含水剩余油分布区具有非常显著的开发效果,是因为选择构造高部位,控制水平井井段轨迹尽量靠近油层顶部、远离油水界面以及采取合理采液强度等这些保证开发剩余油效果的关键技术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 低幅度构造 剩余油 稳油 控水
下载PDF
大庆油田落实稳油控水方针的认识与实践 被引量:6
19
作者 巢华庆 廖炎光 李士元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57-64,共8页
本文通过分析大庆油田高含水采油期,特别是“八五”以来经济高效开发的实践,比较系统地阐述了油田进入高含水后期开发阶段执行稳油控水开发方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深入总结了落实稳油控水开发方针取得显著成效且很值得今后借鉴的一些... 本文通过分析大庆油田高含水采油期,特别是“八五”以来经济高效开发的实践,比较系统地阐述了油田进入高含水后期开发阶段执行稳油控水开发方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深入总结了落实稳油控水开发方针取得显著成效且很值得今后借鉴的一些重要技术措施、开发调整和工作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率 油田 注水 石油开采
下载PDF
预交联凝胶颗粒与地层的配伍性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赵健 康万利 +1 位作者 刘静 张斌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1818-1821,共4页
采用称重法评价了预交联凝胶颗粒的膨胀性能,利用岩心注入实验评价了不同粒径的颗粒与地层的配伍性,选用双管并联模型考察了颗粒的选择性调剖性能。结果表明:预交联凝胶颗粒具有较好的膨胀性能;粒径匹配因子在0.05左右时,颗粒与孔喉的... 采用称重法评价了预交联凝胶颗粒的膨胀性能,利用岩心注入实验评价了不同粒径的颗粒与地层的配伍性,选用双管并联模型考察了颗粒的选择性调剖性能。结果表明:预交联凝胶颗粒具有较好的膨胀性能;粒径匹配因子在0.05左右时,颗粒与孔喉的匹配性较好,对非均质地层具有一定的选择性调剖作用,且渗透率级差越大,分流量改善越明显;预交联凝胶颗粒在地层中的运移封堵性有助于提高调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田开发工程 预交联凝胶颗粒 膨胀率 匹配性 粒径比 油藏非均质性 调剖堵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