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3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 Carbon Frameworks for Ultrafast Charge/Discharge Rate Supercapacitors with High Energy‑Power Density 被引量:2
1
作者 Changyu Leng Zongbin Zhao +6 位作者 Yinzhou Song Lulu Sun Zhuangjun Fan Yongzhen Yang Xuguang Liu Xuzhen Wang Jieshan Qiu 《Nano-Micro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1期112-122,共11页
Carbon-based electric double layer capacitors(EDLCs)hold tremendous potentials due to their high-power performance and excellent cycle stability.However,the practical use of EDLCs is limited by the low energy density ... Carbon-based electric double layer capacitors(EDLCs)hold tremendous potentials due to their high-power performance and excellent cycle stability.However,the practical use of EDLCs is limited by the low energy density in aqueous electrolyte and sluggish diffusion kinetics in organic or/and ionic liquids electrolyte.Herein,3D carbon frameworks(3DCFs)constructed by interconnected nanocages(10-20 nm)with an ultrathin wall of ca.2 nm have been fabricated,which possess high specific surface area,hierarchical porosity and good conductive network.After deoxidization,the deoxidized 3DCF(3DCFDO)exhibits a record low IR drop of 0.064 V at 100 A g^−1 and ultrafast charge/discharge rate up to 10 V s^−1.The related device can be charged up to 77.4%of its maximum capacitance in 0.65 s at 100 A g^−1 in 6 M KOH.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3DCF-DO has a great affinity to EMIMBF4,resulting in a high specific capacitance of 174 F g^−1 at 1 A g^−1,and a high energy density of 34 Wh kg^−1 at an ultrahigh power density of 150 kW kg^−1 at 4 V after a fast charge in 1.11 s.This work provides a facile fabrication of novel 3D carbon frameworks for supercapacitors with ultrafast charge/discharge rate and high energy-power dens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 carbon frameworks NANOCAGES Ultrafast charge/discharge rate High energy-power density SUPERCAPACITORS
下载PDF
Flow-rate Characteristics Measurement of Regulators Based on the Pressure Response in an Isothermal Tank 被引量:1
2
作者 FAN Wei ZHANG Hongli +2 位作者 WANG Tao PENG Guangzheng ONEYAMA Naotake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09年第5期633-638,共6页
Regulators are important components in pneumatic system, and their flow-rate characteristics are the key parameters for designers. According to the correlatively international standard and national standard of China, ... Regulators are important components in pneumatic system, and their flow-rate characteristics are the key parameters for designers. According to the correlatively international standard and national standard of China, which describe the flow-rate characteristics measurement method of pneumatic regulators, the pressure and the flow are measured point by point, and then the flow-rate characteristics curve is plotted point to point. This method has some disadvantages, such as equipment complexity, much air consumption, and low efficiency. To settle the problems presented abov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new high efficient and energy saving flow-rate characteristics measurement method of regulators, which is based on the pressure response when charging and discharging to an isothermal tank without any flow meters. The measurement principle, the system and the steps are introduced. And the tracking differentiator is used for the data processing of the pressure difference. Two typical kinds of regulators were experimentally investigated, and their flow-rate characteristics curves were obtained with the new and the conventional method, respectively. Comparatively, it's proved that this new method is feasible because it is not only able to meet the demand of the measurement precision, but also to save energy and improve efficiency. Compared to the conventional method, the new method takes only about 1/10 amount of time and consumes about only 1/30 amount of air. Hopefully it will be able to serve as an international standard of flow-rate characteristics measurement method of regulat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gulator flow-rate characteristics isothermal tank charging and discharging once pressure response tracking differentiator energy saving and high efficiency
下载PDF
基于事件驱动的液流电池控制系统实现方式
3
作者 练润哲 董树锋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40,共9页
液流电池具有充放电循环次数大、容量高及寿命长等优点,是长时大规模储能的理想选择,但是其复杂的结构对电池控制系统的要求较高,传统开发方式难以满足其多样的控制需求,因此提出精准度更高、实时性更好的基于事件驱动技术的液流电池控... 液流电池具有充放电循环次数大、容量高及寿命长等优点,是长时大规模储能的理想选择,但是其复杂的结构对电池控制系统的要求较高,传统开发方式难以满足其多样的控制需求,因此提出精准度更高、实时性更好的基于事件驱动技术的液流电池控制系统开发方法。首先针对液流电池稳定性需求高、内部损耗大等问题,提出了主/辅助电堆协同架构,并对该架构系统进行建模分析;然后基于事件驱动技术对控制系统进行模块化设计,包括柔性充放电控制、辅助电堆参与的黑启动控制、基于卡尔曼滤波的电池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估计等;最后搭建半实物仿真平台,对所提架构和策略进行验证,证明了该架构和策略能提高系统的能量转换效率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流电池 事件驱动 储能 柔性充放电控制 卡尔曼滤波 电池荷电状态(SOC)估计 黑启动
下载PDF
面向并联环流最小化的垂直式矩阵型重力储能系统多机协调控制
4
作者 翟文超 姚良忠 +4 位作者 喻恒凝 徐箭 李妍 朱寰 毛蓓琳 《全球能源互联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5-165,共11页
重力储能利用高度落差对固体重物储能介质进行升降,实现储能系统的充放电。和抽水蓄能相比,由于其具有不依赖水资源、选址灵活等特点,应用前景广泛。为提高重力储能系统的充放电运行效率,研究了面向多机并联功率环流最小化的垂直式矩阵... 重力储能利用高度落差对固体重物储能介质进行升降,实现储能系统的充放电。和抽水蓄能相比,由于其具有不依赖水资源、选址灵活等特点,应用前景广泛。为提高重力储能系统的充放电运行效率,研究了面向多机并联功率环流最小化的垂直式矩阵型重力储能系统多机协调控制问题。首先,基于PSCAD/EMTDC构建垂直式矩阵型重力储能系统模型,分析了其充放电特性;其次,通过对重力储能系统多机并联运行时产生的机组间功率环流机理及抑制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基于重力储能系统双层控制架构的多个机组间协调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可在快速满足电网侧功率充放电需求的同时,实现并联运行机组间的功率环流最小化,提高了重力储能系统的充放电运行效率,最后,仿真结果验证了上述多机协调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储能 充放电特性 功率环流 重力储能系统协调控制 序贯控制
下载PDF
基于充电抑制膜的航天器不等量电位控制方法
5
作者 王思展 王志浩 +4 位作者 刘宇明 王晶虎 冯娜 程千钉 韩炎晖 《安全与电磁兼容》 2024年第1期31-37,共7页
航天器在空间环境中飞行时,其表面的不同介质材料表面与等离子体环境相互作用后形成的不等量充电电位达到放电阈值(107 V/m)后,将有可能发生静电放电(ESD)。充电抑制膜是一种基于不等量电位梯度场发射原理的防护材料,当其上下表面电位... 航天器在空间环境中飞行时,其表面的不同介质材料表面与等离子体环境相互作用后形成的不等量充电电位达到放电阈值(107 V/m)后,将有可能发生静电放电(ESD)。充电抑制膜是一种基于不等量电位梯度场发射原理的防护材料,当其上下表面电位差达到发射阈值后,充电抑制膜将发射电子从而对航天器结构不等量电位起到减缓作用。文章介绍了真空条件下充电抑制膜场电流发射特性,分析了充电抑制膜场电子发射对航天器表面不等量电位的控制效果,为航天器表面电位控制及减缓提供方法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电位控制 航天器表面充电 静电放电 不等量带电
下载PDF
低温循环老化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特性研究
6
作者 赵路遥 童军 +1 位作者 徐果 张钧铭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80-786,共7页
锂离子电池在低温环境下工作会不可避免地发生循环老化,导致电池容量下降、阻抗增加等性能衰退,更会加剧电池发生热失控的风险。文章搭建了热失控试验平台,进行锂离子电池低温环境下循环老化热失控特性研究,分析老化程度、荷电状态及其... 锂离子电池在低温环境下工作会不可避免地发生循环老化,导致电池容量下降、阻抗增加等性能衰退,更会加剧电池发生热失控的风险。文章搭建了热失控试验平台,进行锂离子电池低温环境下循环老化热失控特性研究,分析老化程度、荷电状态及其耦合条件对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在-10℃的低温环境下,电池发生燃爆的时间提前,喷射更加剧烈,温升速率上升更为明显,但电池表面上部(近泄压阀)温度随循环圈数的增加而降低。由于电池下部没有喷射口,热量聚集导致电池下部温度略高于上部。试验同时给出了不同老化程度及荷电状态下电池发生热失控时的电压及质量损失演变规律。研究结果有助于提高对老化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特性的认识,为低温环境下运行的锂离子电池安全性提供理论依据及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低温环境 热失控 充放电倍率 荷电状态
下载PDF
基于区域频率法评估三元锂电池的健康状态
7
作者 张子夏 廖强强 +4 位作者 刘伟 蔡永翔 付在国 张雅 林志成 《化学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3,共6页
为解决低采样频率下S_(OH)(电池健康状态)评估不准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PDF(概率密度函数法)的区域频率法。采用不同倍率下三元锂电池的充放电电压数据进行分析,采样频率为1/60 Hz,分别提取PDF峰高和区域频率作为健康因子,并建立与S_(... 为解决低采样频率下S_(OH)(电池健康状态)评估不准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PDF(概率密度函数法)的区域频率法。采用不同倍率下三元锂电池的充放电电压数据进行分析,采样频率为1/60 Hz,分别提取PDF峰高和区域频率作为健康因子,并建立与S_(OH)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电池充放电电流倍率的增加,PDF峰高作为健康因子与S_(OH)的拟合度降低,尤其在放电阶段,1C倍率下拟合度R^(2)仅为0.0971。当区域频率作为健康因子时,电池在不同倍率下充放电阶段S_(OH)模型的拟合度R^(2)均在0.95以上。当区域电压从100 mV增加到400 mV,模型的拟合度可达0.98以上。最后,使用1/2C倍率下电池老化数据对该方法进行验证,S_(OH)评估误差在2%以内,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提高低采样频率下的电池S_(OH)评估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锂离子电池 区域频率 概率密度函数 电池健康状态评估 采样频率 充放电电流倍率
下载PDF
V2G模式下的电动汽车充放电控制思路探究与讨论
8
作者 呼延洪 《时代汽车》 2024年第7期91-93,共3页
电动汽车属于动态负荷,充电行为的随机性较强,对电网具有较大影响。当电动汽车大规模无序充电的过程中,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电网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因此,人们要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控制措施,控制电动汽车有序充放电,改善相应区域电网的负... 电动汽车属于动态负荷,充电行为的随机性较强,对电网具有较大影响。当电动汽车大规模无序充电的过程中,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电网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因此,人们要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控制措施,控制电动汽车有序充放电,改善相应区域电网的负荷特性,确保电网运行的稳定性、经济性。基于此,本文首先对V2G技术进行了阐述,然后分析了V2G双向充放电装置的基本结构,提出相应的控制策略,最后深入探究V2G控制系统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2G模式 电动汽车 充放电控制思路 探究
下载PDF
基于离网型微电网系统的光伏逆变控制策略研究
9
作者 孟青 杨智菲 +1 位作者 许超 郑建丽 《电工技术》 2024年第4期4-9,共6页
为保证整个微电网安全、高效、长寿命运行,提高和改善全钒液流电池(VFB)充放电速度,并提高光伏发电效率、降低发电成本,一直是研究微电网系统需要解决的问题。从构建的光伏阵列数学模型出发,提出了基于变步长扰动观察法的最大功率点追... 为保证整个微电网安全、高效、长寿命运行,提高和改善全钒液流电池(VFB)充放电速度,并提高光伏发电效率、降低发电成本,一直是研究微电网系统需要解决的问题。从构建的光伏阵列数学模型出发,提出了基于变步长扰动观察法的最大功率点追踪算法(MPPT)和基于SOC的三闭环柔性充放电控制策略。通过仿真分析得到在光照和温度突变的环境下,变步长扰动MPPT算法能够快速响应和追踪到光伏阵列的最大功率点,基于SOC的三闭环柔性充放电控制策略可实现快速响应和稳定的充放电性能,对于提高VFB的储电能力,延长VFB的使用寿命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钒液流电池 微电网 能量逆变控制 充放电控制
下载PDF
通信电源系统中的电池管理与充放电优化策略研究
10
作者 倪晓峰 《通信电源技术》 2024年第11期128-130,共3页
随着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保障通信电源系统的稳定性变得尤为重要。文章深入剖析电池管理与充放电优化策略,对提升通信电源系统性能起到了推动作用。通过介绍通信电源系统的功能和电池的必要性,分析关于电池管理的准则和细节。深度解析... 随着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保障通信电源系统的稳定性变得尤为重要。文章深入剖析电池管理与充放电优化策略,对提升通信电源系统性能起到了推动作用。通过介绍通信电源系统的功能和电池的必要性,分析关于电池管理的准则和细节。深度解析电池充放电的优化策略,包括技术参数的改进、充放电模式的选取与创新以及充放电设备的运用。深度剖析电池管理技术,并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涵盖充电与放电过程中的风险评估和电池寿命周期的管理方法。经过研究,探讨电池健康状况的跟踪和管理技术,包括监控指标和方法、健康状态的评估与管理策略以及实时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信电源系统 电池管理 充放电优化 风险控制 状态监测
下载PDF
计及电动汽车充电灵活性的主动配电网多时间尺度优化调度
11
作者 黄锦禄 《青海电力》 2024年第2期38-43,共6页
由于风电出力具有不确定性,构建了含有电动汽车参与的主动配电网多时间尺度协调优化模型,模型包括日前-日内2个优化阶段。日前阶段结合风电预测值作初步经济调度;日内阶段,风电出力的预测结果更准确。为了进一步降低配电网与上级电网并... 由于风电出力具有不确定性,构建了含有电动汽车参与的主动配电网多时间尺度协调优化模型,模型包括日前-日内2个优化阶段。日前阶段结合风电预测值作初步经济调度;日内阶段,风电出力的预测结果更准确。为了进一步降低配电网与上级电网并网功率的波动性,充分利用电动汽车的灵活性,通过调度电动汽车的充放电以减少功率波动,同时考虑了配电网潮流约束,将系统电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算例仿真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能够平抑等效负荷的波动,兼顾调度的安全性与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充放电 主动配电网 多时间尺度优化 风电消纳 电压控制
下载PDF
Improving control effects of absence seizures using single-pulse alternately resetting stimulation (SARS) of corticothalamic circuit 被引量:5
12
作者 Denggui FAN Yanhong ZHENG +1 位作者 Zecheng YANG Qingyun WANG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English Edition)》 SCIE EI CSCD 2020年第9期1287-1302,共16页
Presently,we develop a simplified corticothalamic(SCT)model and propose a single-pulse alternately resetting stimulation(SARS)with sequentially applying anodic(A,“+”)or cathodic(C,“−”)phase pulses to the thalamic ... Presently,we develop a simplified corticothalamic(SCT)model and propose a single-pulse alternately resetting stimulation(SARS)with sequentially applying anodic(A,“+”)or cathodic(C,“−”)phase pulses to the thalamic reticular(RE)nuclei,thalamus-cortex(TC)relay nuclei,and cortical excitatory(EX)neurons,respectively.Abatement effects of ACC-SARS of RE,TC,and EX for the 2 Hz-4 Hz spike and wave discharges(SWD)of absence seizures are then concerned.The m∶n on-off ACC-SARS protocol is shown to effectively reduce the SWD with the least current consumption.In particular,when its frequency is out of the 2 Hz-4 Hz SWD dominant rhythm,the desired seizure abatements can be obtained,which can be further improved by our proposed directional steering(DS)stimulation.The dynamical explanations for the SARS induced seizure abatements are lastly given by calculating the averaged mean firing rate(AMFR)of neurons and triggering averaged mean firing rates(TAMFRs)of 2 Hz-4 Hz SW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ileptic absence seizure spike and wave discharge(SWD) single-pulse alternately resetting stimulation(SARS) mean field model averaged mean firing rate(AMFR) seizure control
下载PDF
基于双滞环的飞轮储能系统充放电控制策略 被引量:1
13
作者 艾胜 李忠瑞 聂子玲 《电力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7-59,共3页
针对飞轮储能系统(FESS)充放电过程中直流牵引网压剧烈波动导致电机频繁起停的情况,提出一种基于双滞环的FESS充放电控制策略。该策略在基于电压滞环的传统充放电控制策略的基础上增加了转速滞环控制,通过双滞环控制对FESS的充放电特性... 针对飞轮储能系统(FESS)充放电过程中直流牵引网压剧烈波动导致电机频繁起停的情况,提出一种基于双滞环的FESS充放电控制策略。该策略在基于电压滞环的传统充放电控制策略的基础上增加了转速滞环控制,通过双滞环控制对FESS的充放电特性进行优化,能够有效避免电机的频繁起停问题,提高系统的储能效率和可靠性。在青岛地铁某线路实现挂网运行,通过工程应用验证了所提策略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机 飞轮储能系统 充放电控制 双滞环
下载PDF
考虑储能荷电状态的风储联合调频控制策略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小莲 覃世球 +3 位作者 张仰飞 郝思鹏 武启川 张金华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120-4130,共11页
储能配合风电参与调频可以改善一次调频效果,但储能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接近上下限值时会出现储能功率不足,此时储能SOC保护与调频效果很难兼顾。综合考虑风速和负荷随机变化的复杂工况下的调频需求,提出一种考虑储能SOC的风... 储能配合风电参与调频可以改善一次调频效果,但储能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接近上下限值时会出现储能功率不足,此时储能SOC保护与调频效果很难兼顾。综合考虑风速和负荷随机变化的复杂工况下的调频需求,提出一种考虑储能SOC的风储联合调频控制策略,在SOC处于标准值附近时储能以最大下垂系数充放电,在储能SOC偏高或偏低时采用考虑SOC自适应的充放电控制策略保护SOC,同时风电机组通过变下垂控制弥补储能出力不足,以此改善调频效果。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及风−储联合调频实验平台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一次调频和SOC自适应调频方法,本文所提策略的频率偏移度及SOC偏移度均有明显降低,所提控制策略兼顾了调频效果及SOC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储系统 一次调频 储能SOC优化 自适应充放电控制 源荷功率波动
下载PDF
极端工况下动力锂电池模组散热特性研究
15
作者 金标 费强 +1 位作者 邹武元 王延宁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85-888,共4页
针对基于膨胀石墨/石蜡复合相变材料(composite phase change material,CPCM)电池模组在极端工况下的散热性能问题,提出采用高导热石墨片(graphite sheets,GS)来提高方型动力锂电池模组在大倍率充放电循环工况下的热管理性能,建立了基于... 针对基于膨胀石墨/石蜡复合相变材料(composite phase change material,CPCM)电池模组在极端工况下的散热性能问题,提出采用高导热石墨片(graphite sheets,GS)来提高方型动力锂电池模组在大倍率充放电循环工况下的热管理性能,建立了基于CPCM/GS电池模组二维热模型,利用曲面响应法探究了大倍率放电工况下石墨质量分数、CPCM压缩密度对电池模组散热性能的影响,以及在充放电循环工况下GS对电池模组温控和温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石墨质量分数和CPCM压缩密度增加,电池模组最高温度和最大温差均减小;在充放电循环阶段,与CPCM模组相比,CPCM/GS模组表现出更好的温控和温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锂电池 复合相变材料 大倍率放电 动态充放电循环
下载PDF
车辆与电网互动模式下电动汽车充放电控制策略研究
16
作者 王涛 郑阔 刘旺磊 《汽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0-27,共8页
为实现车辆与电网互动(V2G)模式下电动汽车与电网间能量的双向流动,以无隔离两级式双向AC/DC变换器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工作原理并建立数学模型,制定了前馈解耦双闭环和恒流充放电控制策略,运用空间矢量脉冲宽度调制(SVPWM)技术生成功率... 为实现车辆与电网互动(V2G)模式下电动汽车与电网间能量的双向流动,以无隔离两级式双向AC/DC变换器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工作原理并建立数学模型,制定了前馈解耦双闭环和恒流充放电控制策略,运用空间矢量脉冲宽度调制(SVPWM)技术生成功率开关管的驱动信号,设计了无源阻尼型LCL滤波器。最后,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系统仿真模型进行系统仿真及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策略可实现电动汽车与电网间的双向功率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与电网互动 电动汽车 双向AC/DC变换器 充放电控制策略
下载PDF
考虑用户充电计划的电动汽车辅助调频控制策略 被引量:2
17
作者 裴振坤 王学梅 康龙云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8-97,共10页
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EV)可作为储能装置参与电网调频,但车网互动(vehicle-to-grid,V2G)过程的低惯性、低阻尼会影响电网稳定性,且目前的EV辅助调频策略无法保证按时完成用户的充电计划。因此,文中将虚拟同步机技术应用于EV的充... 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EV)可作为储能装置参与电网调频,但车网互动(vehicle-to-grid,V2G)过程的低惯性、低阻尼会影响电网稳定性,且目前的EV辅助调频策略无法保证按时完成用户的充电计划。因此,文中将虚拟同步机技术应用于EV的充放电控制中,使充电机具有与同步发电机类似的惯性、阻尼特性。然后,基于T-S模糊控制器,提出一种考虑用户充电计划的EV辅助调频控制算法,EV的充/放电功率由其充电状态和电网频率共同决定。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能够在不同的充电计划、EV荷电状态和电网频率条件下,智能调节电网与EV之间的功率流动。在满足用户充电需求的同时,该策略能有效提高电网的频率稳定性,规避电池过充、过放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EV) 充放电控制 辅助调频 充电计划 模糊控制 车网互动(V2G)
下载PDF
考虑环境温度的磷酸铁锂电池SOC实时修正及频率控制方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余杰 廖思阳 +2 位作者 徐箭 杨璨然 王新迎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4564-4573,共10页
配置储能系统是解决新能源机组并网对电网产生冲击,保证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有效手段。温度会对磷酸铁锂(LFP)电池的电性能产生显著的影响,从而影响储能参与电网调频过程中的实际充放电情况。该文重点分析温度对LFP电池荷电状态(SOC)的影... 配置储能系统是解决新能源机组并网对电网产生冲击,保证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有效手段。温度会对磷酸铁锂(LFP)电池的电性能产生显著的影响,从而影响储能参与电网调频过程中的实际充放电情况。该文重点分析温度对LFP电池荷电状态(SOC)的影响,首先展开温度对LFP电池实际容量、充放电效率等电池特性的影响机理研究,结合设备厂商给出的实际测试数据,提出基于环境温度的LFP电池模型参数修正方法;然后研究储能系统考虑校正SOC的时变下垂控制方法,提供快速频率支撑;最后在改进的IEEE 13节点微电网上验证了考虑环境因素后,能更准确地估计储能的SOC状态,提高了电力系统频率控制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铁锂电池 荷电状态(SOC) 环境温度 充放电效率 频率控制
下载PDF
高频电应力下聚酰亚胺沿面放电演化特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Bilal Iqbal Ayubi 张黎 +2 位作者 徐黄宽 范晨露 邹亮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77-1189,共13页
聚酰亚胺(PI)薄膜被广泛应用在固态变压器(SST)的绝缘设计中,而沿面放电是导致SST绝缘失效的重要原因之一。该文使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为针电极实验装置建立了二维自洽等离子体仿真模型,通过耦合等离子体化学反应、粒子输运方程... 聚酰亚胺(PI)薄膜被广泛应用在固态变压器(SST)的绝缘设计中,而沿面放电是导致SST绝缘失效的重要原因之一。该文使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为针电极实验装置建立了二维自洽等离子体仿真模型,通过耦合等离子体化学反应、粒子输运方程和泊松方程来分析高频电应力下的沿面放电发展过程;并建立了一个简化模型,用于验证等离子体模型中的空间电荷密度。实验结果表明,沿面放电会使电介质表面碳化并增加PI表面电导率。当电压频率为50Hz时,表面放电呈树枝状,放电出现在该阶段正半周期的上升和下降沿,最大放电幅度为0.013V,放电次数为2180。在高频下,随着绝缘老化,放电幅度从0.009V增加到0.015V,最后阶段记录的放电总数为3610,高频电应力下的沿面放电造成的损伤比工频更为显著。通过仿真模拟,该文获取了空间电荷、电子密度、反应速率和电子温度等微观量。高频电应力下PI薄膜沿面放电轨迹近似线性,在176×10^(-6)s时电子密度达到1.1×10^(19)m^(-3),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加,电子密度和电子温度分布呈现上升趋势;正负离子密度分布范围与电子密度分布有很大的相似性。对电子密度和反应速率的分析表明,背景气体中的化学反应分析是正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沿面放电 空间电荷 电子密度 电子温度 反应速率
下载PDF
考虑空间电荷分布的旋转风机叶尖电晕放电特性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继尧 李庆民 于万水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140-2149,共10页
雷击灾害严重威胁风电机组的稳定运行,目前尚缺乏针对旋转风机叶尖电晕特性的研究。为此,搭建了缩比旋转风机叶尖电晕观测实验平台,开展了风机叶尖的电晕模拟实验,分析了正负雷电极性下旋转叶尖的电晕平均电流、放电重复率以及占空比等... 雷击灾害严重威胁风电机组的稳定运行,目前尚缺乏针对旋转风机叶尖电晕特性的研究。为此,搭建了缩比旋转风机叶尖电晕观测实验平台,开展了风机叶尖的电晕模拟实验,分析了正负雷电极性下旋转叶尖的电晕平均电流、放电重复率以及占空比等电晕特征量,获得了正、负雷电极性下旋转风机的叶尖电晕放电特性;同时,建立了叶尖电晕的流体-等离子体化学混合的数值模型,从微观角度研究了不同极性叶尖电晕演化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与静止风机的电晕随机脉冲模式相比,旋转风机的叶尖电晕呈周期性间隔放电簇模式,且随着转速增加,电晕放电电流和重复率呈上升趋势;风机叶尖的正负电晕具有明显的极性效应,对叶尖正负电晕放电图谱进行分析发现,相较于正电晕呈分离特征明显的间隔放电簇模式,负电晕呈间隔的放电簇与连续的微弱放电叠加的模式。所得结论可以为旋转风机雷击防护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机组 空间电荷 电晕放电 旋转效应 极性效应 放电重复率 电晕电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