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ventional insulin vs insulin infusion therapy i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diabetic patients
1
作者 Caterina Arvia Valeria Siciliano +6 位作者 Kyriazoula Chatzianagnostou Gillian Laws Alfredo Quinones Galvan Chiara Mammini Sergio Berti Sabrina Molinaro Giorgio Iervasi 《World Journal of Diabetes》 SCIE CAS 2014年第4期562-568,共7页
AIM:To evaluate the impact on glucose variability(GLUCV)of an nurse-implemented insulin infusion protocol when compared with a conventional insulin treatment during the day-to-day clinical activity.METHODS:We enrolled... AIM:To evaluate the impact on glucose variability(GLUCV)of an nurse-implemented insulin infusion protocol when compared with a conventional insulin treatment during the day-to-day clinical activity.METHODS:We enrolled 44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n=32 males;n=12 females)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and randomy assigned to standard a subcutaneous insulin treatment(n=23)or a nurse-implemented continuous intravenous insulin infusion protocol(n=21).We utilized some parameters of GLUCV representing well-known surrogate markers of prognosis,i.e.,glucose standard deviation(SD),the mean dailyδglucose(mean of daily difference between maximum and minimum glucose),and th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of glucose,expressed as percent glucose(SD)/glu-cose(mean).RESULTS:At the admission,first fasting blood glucose,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s(insulin and/or anti-diabetic drugs)prior to entering the study and basal glycated hemoglobin(HbA1c)were observed in the two groups treated with subcutaneous or intravenous insulin infusion,respectively.When compared with patients submitted to standard therapy,insulin-infused patients showed both increased first 24-h(median 6.9 mmol/L vs 5.7mmol/L P<0.045)and overall hospitalizationδglucose(median 10.9 mmol/L vs 9.3 mmol/L,P<0.028),with a tendency to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first 24-h glycaemic CV(23.1%vs 19.6%,P<0.053).Severe hypoglycaemia was rare(14.3%),and it was observed only in 3 patients receiving insulin infusion therapy.HbA1c values measured during hospitalization and 3 mo after discharge did not differ in the two groups of treatment.CONCLUSION:Our pilot data suggest that no real benefit in terms of GLUCV is observed when routinely managing blood glucose by insulin infusion therapy in type 2 diabetic ACS hospitalized patients in respect to conventional insul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ycaemic management INTENSIVE insulin therapy conventional insulin treatment Acute coronay SYNDROME GLUCOSE VARIABILITY
下载PDF
膳食营养干预联合胰岛素泵双波疗法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翠红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55-57,共3页
目的探究膳食营养干预联合胰岛素泵双波疗法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86例GDM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3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膳食营养干预;此外,对照组予以胰... 目的探究膳食营养干预联合胰岛素泵双波疗法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86例GDM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3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膳食营养干预;此外,对照组予以胰岛素泵常规波疗法,实验组予以胰岛素泵双波疗法。观察两组妊娠结局、低血糖、黎明现象发生率,测量两组治疗前后糖负荷后2h血糖(2-hPG)、空腹血糖(FBG)和体质量指数(BMI)。采用SPSS 22.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实验组GDM患者2-hPG、BMI、FBG水平较低(P<0.001);实验组剖宫产、巨大儿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新生儿低血糖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羊水过多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GDM患者黎明现象、低血糖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膳食营养干预联合胰岛素泵双波疗法用于GDM患者,有助于控制血糖和BMI,减少不良事件,改善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妊娠 膳食营养干预 胰岛素泵双波疗法 胰岛素泵常规波疗法
下载PDF
创伤性脑损伤患者胰岛素加强与传统治疗的随机对比荟萃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杨猛 《冰雪运动》 2019年第4期86-96,共11页
研究目的:比较胰岛素强化治疗(IIT)和常规胰岛素治疗(CIT)对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临床转归的影响。研究方法:从MEDLINE、EMBASE、Google Scholar、ISI Web of Science和Cochrane Library系统搜索TBI患者的IIT与CIT的随机对照试验(RCT)... 研究目的:比较胰岛素强化治疗(IIT)和常规胰岛素治疗(CIT)对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临床转归的影响。研究方法:从MEDLINE、EMBASE、Google Scholar、ISI Web of Science和Cochrane Library系统搜索TBI患者的IIT与CIT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并进行对比分析,从中提取研究特征、重症监护(ICU)事件和长期预后结果,使用随机形式进行荟萃分析。研究结果:获得包括1070个患者在内的7个RCT,尽管经过IIT治疗的患者有着更好的神经系统预后(GOS>3,RR=0.87,95%CI=0.78~0.97,P=0.01,I^2=0%),但敏感性分析显示其中的一项研究似乎影响了这一治疗方案的总体评估(RR=0.90,95%CI=0.80~1.01,P=0.07,I^2=0%),IIT与低血糖风险的增加密切相关(RR=5.79,95%CI=3.27~10.26,P<0.01,I^2=38%);在早期或晚期死亡率方面,IIT和CIT似乎没有差异(RR=0.96,95%CI=0.79~1.17,P=0.7,I^2=0%);感染率(RR=0.82,95%CI=0.59~1.14,P=0.23,I^2=68%)或ICU内停留时间(SMD=-0.14,95%CI=-0.35~0.07,P=0.18,I^2=45%)。研究结论:IIT不能改善长期神经系统预后、死亡率和感染率,并且与低血糖风险增加有关,应该设计更为严谨的TBI亚组RCT实验,以产生更有力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胰岛素强化治疗 常规胰岛素治疗 血糖控制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二甲双胍治疗胰岛素抵抗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4
作者 黄秀坤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第25期110-111,共2页
目的探讨常规调养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胰岛素抵抗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90例胰岛素抵抗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以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给予单一常规调养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常规调养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胰岛素抵抗型多... 目的探讨常规调养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胰岛素抵抗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90例胰岛素抵抗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以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给予单一常规调养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常规调养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胰岛素抵抗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胰岛素抵抗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血糖、胰岛素和性激素相关指标相近,P>0.05;干预后观察组血糖、胰岛素和性激素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调养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胰岛素抵抗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血糖、胰岛素和性激素相关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调养 二甲双胍 胰岛素抵抗型多囊卵巢综合征 应用效果
下载PDF
2种胰岛素治疗方法对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盛莉 李焕德 刘艺平 《中南药学》 CAS 2012年第5期359-364,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对应激性高血糖患者使用两种胰岛素方法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计算机全面检索收集1993~2011年发表的关于两种胰岛素治疗方法对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影响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文献,并严格评价符合纳入文献的质量,用RevMan 5.... 目的系统评价对应激性高血糖患者使用两种胰岛素方法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计算机全面检索收集1993~2011年发表的关于两种胰岛素治疗方法对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影响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文献,并严格评价符合纳入文献的质量,用RevMan 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纳入48个研究,meta分析显示强化胰岛素治疗(IIT)方案可有效降低危重患者的院内感染率、MODS发生率和病死率等,但IIT组低血糖发生率略高于传统胰岛素治疗(CIT)组。结论 IIT组治疗方案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优于CIT组,能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严密的血糖监控有效地降低了治疗中的低血糖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胰岛素治疗 传统胰岛素治疗 危重患者
下载PDF
胰岛素强化治疗与胰岛素常规治疗脓毒症并应激性高血糖效果对比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张金炎 陈湘平 黄浩 《当代医学》 2019年第17期120-122,共3页
目的分析并比较胰岛素强化治疗与胰岛素常规治疗脓毒症并应激性高血糖效果。方法选择的研究对象为本院ICU2014年1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92例脓毒症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依据单双号法分为两组,每组患者46例,对照组常规皮下注射普通胰岛素治... 目的分析并比较胰岛素强化治疗与胰岛素常规治疗脓毒症并应激性高血糖效果。方法选择的研究对象为本院ICU2014年1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92例脓毒症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依据单双号法分为两组,每组患者46例,对照组常规皮下注射普通胰岛素治疗,实验组应用普通胰岛素静脉微量泵入强化降糖治疗,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予以比较,对照组低于实验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CU住院时间、低血糖发生率进行比较,实验组均少于对照组(P<0.05);病死率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常规皮下注射普通胰岛素比较,胰岛素的泵强化治疗,血糖更容易达标,血糖波动小,低血糖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胰岛素常规治疗 胰岛素强化治疗
下载PDF
重症脓毒症患者血糖控制与炎症因子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0
7
作者 柳学 林晓军 +2 位作者 何楷然 林晓 曾文新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438-1441,共4页
目的探讨重症脓毒症患者血糖控制与炎症因子TNF-α、IL-6变化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将103例血糖异常升高的重症脓毒症患者分为强化胰岛素治疗组( intensive insulintherapy, IIT)(n=51)及常规胰岛素治疗组( conventional insulin ... 目的探讨重症脓毒症患者血糖控制与炎症因子TNF-α、IL-6变化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将103例血糖异常升高的重症脓毒症患者分为强化胰岛素治疗组( intensive insulintherapy, IIT)(n=51)及常规胰岛素治疗组( conventional insulin therapy, CIT) ( n = 52);再根据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别将两个治疗组各分为应激性高血糖和糖尿病两个亚组,比较其病死率及低血糖发生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治疗0、3、7d后的炎症因子TNF-α、IL-6变化。结果IIT组中,糖尿病组病死率显著高于应激性高血糖组(66.7%vs.30.8%,P〈0.05);CIT组中,应激性高血糖组病死率明显高于糖尿病组(54.1%vs.25.0%,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强化胰岛素治疗在糖尿病组死亡风险更高(OR=1.221,95%CI:1.075~1.434),但在应激性高血糖组,强化胰岛素治疗降低了死亡风险(OR=0.872,95%CI:0.714-0.975)。IIT组低血糖发生率显著高于CIT组(13.7%vs.1.9%,P〈0.05)。治疗前,两组中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均明显高于糖尿病患者(P〈0.01);治疗7d后,两组中,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血清TNF-α、IL-6均明显下降(P〈0.01),其中IIT组下降幅度较CIT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重症脓毒症伴有应激性高血糖患者,接受强化胰岛素治疗严格控制血糖,能更有效抑制炎症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血症 应激性高血糖 2型糖尿病 强化胰岛素治疗 常规胰岛素治疗 炎症 因子 糖化血红蛋白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