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 uence of Endwall Boundary Layer Suction on the Flow Fields of a Critically Loaded Di usion Cascade 被引量:4
1
作者 Zhi-Yuan Cao Bo Liu Ting Zhang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3期101-114,共14页
Boundary layer suction is an e ective method used to delay separations in axial compressors. Most studies on bound?ary layer suction have focused on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compressors,whereas few studies investi... Boundary layer suction is an e ective method used to delay separations in axial compressors. Most studies on bound?ary layer suction have focused on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compressors,whereas few studies investigated the influence on details of the flow fields,especially vortexes in compressors. CFD method is validated with experi?mental data firstly. Three single?slot and one double?slot endwall boundary layer suction schemes are designed and investigated. In addition to the investigation of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of the cascades with and without suction,variations in corner open separation,passage vortex,and concentration shedding vortex,which are rarely seen for the flow controlled blades in published literatures,are analyzed. Then,flow models,which are the ultimate aim,of both baseline and aspirated cascades are established. Results show that single?slot endwall suction scheme adjacent to the suction surface can e ectively remove the corner open separation. With suction mass flow rate of 0.85%,the overall loss coe cient and endwall loss coe cient of the cascade are reduced by 25.2% and 48.6%,respectively. Besides,this scheme increases the static pressure rise coe cient of the cascade by 3.2% and the flow turning angle of up to 3.3° at 90% span. The concentration shedding vortex decreases,whereas the passage vortex increases. For single?slot suction schemes near the middle pitchwise of the passage,the concentration shedding vortex increases and the passage vortex is divided into two smaller passage vortexes,which converge into a single?passage vortex near the trailing edge section of the cascade. For the double?slot suction scheme,triple?passage vortexes are presented in the blade passage. Some new vortex structures are discovered,and the novel flow models of aspirated compressor cascade are proposed,which are important to improve the design of multi?stage aspirated compress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xial?flow compressor Di usion cascade Flow separation Corner separation Boundary layer suction passage vortex
下载PDF
子午扩压对环形叶栅流道内旋涡发生和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安柏涛 韩万今 +1 位作者 芦文才 王仲奇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61-365,共5页
为了研究子午流道有较大扩压情况下 ,环形叶栅内集中涡系发生、发展的流动过程 ,详细测量了由栅前至栅后 1 2个横截面上气动参数沿节距和叶高的分布。试验结果表明 :子午流道的较大扩压增厚了进口端壁附面层 ,因而加剧了鞍点分离并形成... 为了研究子午流道有较大扩压情况下 ,环形叶栅内集中涡系发生、发展的流动过程 ,详细测量了由栅前至栅后 1 2个横截面上气动参数沿节距和叶高的分布。试验结果表明 :子午流道的较大扩压增厚了进口端壁附面层 ,因而加剧了鞍点分离并形成了高强度、大尺度马蹄涡压力侧与吸力侧分支。周围的大量低动量气体加强了两分支的组对效应 ,推迟了通道涡的形成与发展 ,通道涡的强度与尺度同样正比于流道的扩压度。在叶栅下游 ,由于径向正压梯度的影响 ,低能气体沿尾流区向轮毂输运 ,引起下通道涡的迅速消散与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午扩压 环形叶栅 涡流 航空发动机 涡轮
下载PDF
端壁抽吸位置对压气机叶栅角区分离控制的影响 被引量:21
3
作者 王掩刚 牛楠 +1 位作者 赵龙波 周铮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33-437,共5页
以某高负荷压气机叶栅为研究对象,应用数值模拟方法探索了叶栅端壁不同抽吸位置对角区流动结构、通道漩涡发展过程以及叶栅性能的影响规律,寻求控制角区分离的可行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在叶栅前缘上游5%C(弦长)位置实施抽吸,延缓了通道... 以某高负荷压气机叶栅为研究对象,应用数值模拟方法探索了叶栅端壁不同抽吸位置对角区流动结构、通道漩涡发展过程以及叶栅性能的影响规律,寻求控制角区分离的可行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在叶栅前缘上游5%C(弦长)位置实施抽吸,延缓了通道涡的形成,但导致叶栅来流攻角发生改变,在角区形成角区分离涡,并且该漩涡与通道涡相互促进,进一步恶化叶栅流场,导致叶栅落后角增大,损失增加;在叶栅通道激波后25%C端壁抽吸,吸除了上游端壁积累的高熵低能气流,制约了通道涡的迅速发展,改善了叶栅通道的流场结构,降低了流动损失,但并未对上游流场产生较大影响,是一种可行的方案。然而25%C处抽吸后,未能完全消除分离,在端部与叶栅通道主流之间存在较高损失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气机叶栅 角区分离 通道涡 端壁 附面层抽吸
下载PDF
采用图论的电网连锁故障模式搜索方法 被引量:17
4
作者 王英英 罗毅 +1 位作者 涂光瑜 刘沛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01-405,共5页
针对电网的连锁故障,提出了一种基于图论的模式搜索方法。根据实时的网络拓扑结构和潮流运行方式,建立系统潮流状态图。在供电通道包含的支路中确定初始故障,利用图论方法,搜索下一条可能的开断支路。搜索过程中考虑保护动作不确定性的... 针对电网的连锁故障,提出了一种基于图论的模式搜索方法。根据实时的网络拓扑结构和潮流运行方式,建立系统潮流状态图。在供电通道包含的支路中确定初始故障,利用图论方法,搜索下一条可能的开断支路。搜索过程中考虑保护动作不确定性的影响,并交替进行潮流和稳定计算,以保证搜索结果的合理性。该方法实现对电网连锁故障快速全面预测搜索,且对具有相同潮流状态图的潮流运行方式,只需根据通道潮流变化对搜索到的连锁故障模式进行局部的修正就可满足要求,大大降低连锁故障模式对潮流状态的敏感度。对IEEE 10机39节点系统进行分析计算,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连锁故障 图论 供电通道 搜索算法 网络拓扑 状态图
下载PDF
基于CFD的泵轮叶栅关键参数对液力变矩器的性能影响预测 被引量:18
5
作者 韩克非 吴光强 王欢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97-500,465,共5页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理论,利用Pro/E建立某型液力变矩器叶栅系统全流道模型。借助多重参考系技术,采用FLUENT软件对液力变矩器内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并与原结构的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泵轮叶片进口角和出口...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理论,利用Pro/E建立某型液力变矩器叶栅系统全流道模型。借助多重参考系技术,采用FLUENT软件对液力变矩器内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并与原结构的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泵轮叶片进口角和出口角等关键参数对液力变矩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叶片进口角或减小叶片出口角,可降低失速变矩比、K因子和改善高速比下液力变矩器的传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力变矩器 全流道模型 叶栅参数 多重参考系
下载PDF
上游尾迹与涡轮叶栅通道涡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綦蕾 郑赟 +4 位作者 邹正平 刘火星 李维 周颖 许如琦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95-903,共9页
采用三维粘性非定常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上游尾迹与涡轮叶栅通道涡的相互作用,对定常、非定常时均以及瞬时时刻流动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上游尾迹的非定常作用一方面增强了叶栅通道涡的径向涡,使得流动损失增大;另一方面能够一定程... 采用三维粘性非定常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上游尾迹与涡轮叶栅通道涡的相互作用,对定常、非定常时均以及瞬时时刻流动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上游尾迹的非定常作用一方面增强了叶栅通道涡的径向涡,使得流动损失增大;另一方面能够一定程度上抑制通道涡中流向涡的发展,对控制损失起到正面作用,端区的综合非定常效应取决于两者之间的平衡.在本文计算条件下,上述两方面综合影响使得通道涡的非定常损失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航天推进系统 通道涡 上游尾迹 非定常相互作用 涡轮叶栅
下载PDF
叶栅通道内湿蒸汽非平衡凝结流动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6
7
作者 韩中合 韩旭 李恒凡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806-1813,共8页
过冷度是各种凝结现象产生、发展的直接驱动力,叶栅通道内湿蒸汽成核过程通常集中在喉部下游很窄的区域内,水滴数目和水滴半径分布则受到边界层和尾迹影响。针对叶栅通道内跨音速非平衡凝结流动参数分布陡峭、变化敏感的特点,采用具有... 过冷度是各种凝结现象产生、发展的直接驱动力,叶栅通道内湿蒸汽成核过程通常集中在喉部下游很窄的区域内,水滴数目和水滴半径分布则受到边界层和尾迹影响。针对叶栅通道内跨音速非平衡凝结流动参数分布陡峭、变化敏感的特点,采用具有较好激波捕获效果的高分辨率二阶TVD格式进行离散。利用时间推进法对控制方程进行求解,建立了凝结流动的数值解法,模拟与实验结果相吻合,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研究了叶栅通道内非平衡凝结流动的基本物理现象,讨论了进口过冷度对凝结特性的影响,归纳了叶栅通道内压力、成核率、水滴数、水滴半径、蒸汽湿度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进口过冷度对非平衡凝结流动特性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蒸汽 叶栅通道 跨音速 两相流 凝结 热力学
下载PDF
非光滑叶片对叶栅流道内通道涡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赵桂林 闻洁 +2 位作者 何龙德 董志成 许可法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686-690,共5页
在低速平面叶栅风洞中对光滑叶片叶栅及三种非光滑叶片叶栅进行了实验研究,以研究 与光滑叶片相比,非光滑叶片对叶栅流道内通道涡发展变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光滑叶片相 比,非光滑叶片对叶栅流道内的通道涡有明显的影响,通道... 在低速平面叶栅风洞中对光滑叶片叶栅及三种非光滑叶片叶栅进行了实验研究,以研究 与光滑叶片相比,非光滑叶片对叶栅流道内通道涡发展变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光滑叶片相 比,非光滑叶片对叶栅流道内的通道涡有明显的影响,通道涡的位置沿节距方向移向流道中心处, 沿叶高方向不变,通道涡的强度有所减弱。分析了非光滑叶片的影响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光滑叶片 通道涡 叶片叶栅 流道 实验 叶轮机
下载PDF
端壁射流对压气机叶栅角区分离控制的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茅晓晨 刘波 +1 位作者 曹志远 张鹏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615-1622,共8页
为了研究端壁射流对压气机叶栅端壁角区分离控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以压气机叶栅为研究对象,基于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射流角和射流比控制参数下的计算工况进行了对比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端壁射流可以有效地控制角区的分离和降低叶栅损失... 为了研究端壁射流对压气机叶栅端壁角区分离控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以压气机叶栅为研究对象,基于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射流角和射流比控制参数下的计算工况进行了对比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端壁射流可以有效地控制角区的分离和降低叶栅损失,提高了叶栅的流通能力;控制效果受射流角和射流比的影响,只有射流控制参数大于临界射流角和临界射流比时,角区分离的控制效果才会显著,在10°射流角和0.23%的射流比条件下可以获得33.4%的相对叶栅损失增益;端壁射流在较大射流比下可以有效削弱通道涡、角涡的强度,阻断了其与尾缘脱落涡的接触,降低了涡系间相互作用导致的高损失影响;由于流道角区阻塞度的减小,叶展中部截面的损失和出气角会有少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气机叶栅 端壁射流 角区分离 通道涡和角涡 壁面摩擦系数
下载PDF
吸附式压气机叶栅端壁流场油流实验研究及数值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史磊 刘波 +2 位作者 那振喆 张国臣 李俊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7-225,共9页
设计加工了压气机叶栅端壁试验件,安置在吸附式叶栅中间通道50%叶展处,用来研究无马蹄涡影响的端壁流场。通过油流显示方法得到了其在设计点4种抽吸流量下的近壁面流线分布。在抽吸缝所在相对弦长处,沿节距方向等距测取了8个试验件壁面... 设计加工了压气机叶栅端壁试验件,安置在吸附式叶栅中间通道50%叶展处,用来研究无马蹄涡影响的端壁流场。通过油流显示方法得到了其在设计点4种抽吸流量下的近壁面流线分布。在抽吸缝所在相对弦长处,沿节距方向等距测取了8个试验件壁面静压值。应用Fine/Turbo软件包,采用全通道网格在设计点进行了数值计算,对试验件端壁流场进行补充分析,较好地解释了实验现象。研究发现,吸附式压气机原始叶栅端壁处的马蹄涡压力面分支未与叶型吸力面交汇,因此消除马蹄涡影响的近端壁油流试验件叶型表面负荷水平的提升主要来自于前段弦长范围内,在前40%轴向范围内叶型负荷平均提高了15.5%,并且叶型负荷随着抽吸流量的增加而增加,抽吸效率随着抽吸流量的增加而降低。在数值计算中,通过前缘处近壁面熵分布等值线最小值连线证实了油流实验中测得的角度θ客观上反映了前缘扰动区的作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流显示 吸附式压气机叶栅 端壁流场 全通道计算 马蹄涡
下载PDF
中等折转角涡轮直叶栅端壁流场结构和涡系效应的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波 梅运焕 管继伟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00-202,205,共4页
应用商用软件Fine/Turbo对一中等折转角涡轮直叶栅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清晰地捕捉到了叶栅端壁处叶片前缘的马蹄涡及其吸、压力面分支,对马蹄涡的吸、压力面分支的相互作用过程和通道涡的发生发展过程给出了较为清晰的描述,获得了较... 应用商用软件Fine/Turbo对一中等折转角涡轮直叶栅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清晰地捕捉到了叶栅端壁处叶片前缘的马蹄涡及其吸、压力面分支,对马蹄涡的吸、压力面分支的相互作用过程和通道涡的发生发展过程给出了较为清晰的描述,获得了较为详细的叶栅端壁处二次流流动结构。通过对叶栅流道中各个近似垂直于流动方向的截面上的总压分布图的分析,揭示了在上述各个截面上端壁区域流动损失产生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蹄涡 鞍点 通道涡 极限流线 涡轮叶栅
下载PDF
重型燃气轮机通流部分热力特性计算与仿真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卢绪祥 肖依倩 +2 位作者 李录平 范润宇 刘瑞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6-30,共5页
以某F级单轴重型燃气轮机通流部分热力特性为研究对象,通过模块化建模方法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中建立燃机系统仿真模型,对燃气轮机典型截面上压缩空气和高温燃气沿转子轴向的特性进行仿真研究。提出了一种结合表征压气机级特性的基元... 以某F级单轴重型燃气轮机通流部分热力特性为研究对象,通过模块化建模方法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中建立燃机系统仿真模型,对燃气轮机典型截面上压缩空气和高温燃气沿转子轴向的特性进行仿真研究。提出了一种结合表征压气机级特性的基元级算法和根据抽气点位置划分的压缩级建模方法的压气机仿真模型。由于燃机通流部分工质的温度变化较大,而且伴随着燃烧反应及燃气与冷却空气混流问题,为保证仿真精度,该模型采用变比热容公式计算空气和燃气的热力参数,并对工质组分质量分数进行详细计算,还考虑了容积惯性和转动惯性对整个系统模型的影响。结果表明,该仿真模型在实际应用中能够满足建模精度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轮机 通流部分 热力特性 基元叶栅法 系统仿真模型
下载PDF
一种新型涡轮叶栅非轴对称端壁造型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波 陈得胜 +2 位作者 那振喆 曹志远 黄建 《航空工程进展》 2012年第4期486-491,共6页
为探讨非轴对称端壁造型降低涡轮叶栅二次流损失的有效性,构建基于高压涡轮直列叶栅的非轴对称端壁气动优化设计方法,并用NUMECA/FineTurbo模块对优化后的结果和原涡轮叶栅分别进行流场计算。结果表明:非轴对称端壁造型使叶栅通道的总... 为探讨非轴对称端壁造型降低涡轮叶栅二次流损失的有效性,构建基于高压涡轮直列叶栅的非轴对称端壁气动优化设计方法,并用NUMECA/FineTurbo模块对优化后的结果和原涡轮叶栅分别进行流场计算。结果表明:非轴对称端壁造型使叶栅通道的总压损失系数ω-降低了2.84%;改变了通道内的叶片载荷分布,形成了叶型的载荷后置;改善了流场内的流动结构,使气流的流动变得更加通畅;延迟了通道涡的过早形成,减小了通道涡的强度和尺度。因此,非轴对称端壁造型可以有效地降低涡轮叶栅通道内的二次流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叶栅 非轴对称端壁造型 二次流损失 通道涡
下载PDF
透平叶栅端部二次流流动损失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昊 刘亮亮 +2 位作者 沈昕 何磊 欧阳华 《热力透平》 2018年第4期252-257,共6页
为了探究叶栅端部二次流动结构及损失产生机制,对低速透平叶栅气动特性进行实验测量,结合数值模拟计算对透平端部二次流动结构及损失来源进行分析,通过分析通道内部熵产率分布,研究流动结构与不可逆损失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所研究... 为了探究叶栅端部二次流动结构及损失产生机制,对低速透平叶栅气动特性进行实验测量,结合数值模拟计算对透平端部二次流动结构及损失来源进行分析,通过分析通道内部熵产率分布,研究流动结构与不可逆损失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所研究工况条件下,叶栅端部的二次流动结构主要源自来流边界层在前缘及通道内的三维分离现象,分离形成以马蹄涡、壁面涡以及通道涡为主导的涡系结构。端部二次流动损失主要来源于马蹄涡两分支、壁面涡和通道涡等漩涡自身的耗散,以及马蹄涡压力面分支与壁面涡合并成为通道涡时剧烈掺混引起的耗散。研究成果可为抑制端部二次流动及损失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平叶栅 端部二次流 通道涡 熵产率
下载PDF
扩压叶栅出口近端壁区域流动结构和紊流特性
15
作者 刘火星 陈矛章 蒋浩康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20-424,共5页
用三维激光多普勒测速技术测量了扩压叶栅出口近端壁区域的流动结构和紊流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气流流出扩压叶栅出口后,吸力面和压力面的通道涡将在较长的距离内保持其形态和强度,但是尾迹的形成及尾迹在压力的作用下向吸力面方向的... 用三维激光多普勒测速技术测量了扩压叶栅出口近端壁区域的流动结构和紊流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气流流出扩压叶栅出口后,吸力面和压力面的通道涡将在较长的距离内保持其形态和强度,但是尾迹的形成及尾迹在压力的作用下向吸力面方向的偏斜成为了这一阶段的主要流动现象。通道涡、尾迹和尾迹的运动对亲流量的分布规律具有决定性的影响。随着流体向下游运动,尾迹区内雷诺正应力分量的衰减和扩散均比雷诺切应力快。而通道涡区域紊流量的值则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压叶栅 流动结构 气体动力学 紊流 叶轮机械
下载PDF
超小型叶栅空化流场试验研究
16
作者 张瑶 周志杰 +1 位作者 罗先武 许洪元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19-124,共6页
采用弦长为14 mm的超小型Clark-Y叶栅,进行了多种空化数下的空化试验以探讨超小尺度下的空化机理和空化尺度效应。通过试验结果的分析,发现随着空化数降低,超小型叶栅的空化发展可分为空化初生、片状空化、云状空化、超空化几个阶段。... 采用弦长为14 mm的超小型Clark-Y叶栅,进行了多种空化数下的空化试验以探讨超小尺度下的空化机理和空化尺度效应。通过试验结果的分析,发现随着空化数降低,超小型叶栅的空化发展可分为空化初生、片状空化、云状空化、超空化几个阶段。通过与超小型翼型空化流场比较,发现由于受翼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栅中翼型的空穴形态在各个空化阶段均表现为薄且狭长,空化发展相对滞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小型叶栅 超小尺度空化 片状空化 云状空化 超空化
下载PDF
子午等截面环叶栅损失增长分析
17
作者 吕智强 谢勇 +3 位作者 韩万今 安柏涛 王仲奇 李程彤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00-105,共6页
根据栅前至栅后12个横截面内的气动参数和沿叶高9个叶型的静压系数测量结果,分析了气流绕流叶栅损失增长的根源。实验结果证明:(1)在叶栅进口端壁附面层分离,形成复杂进口涡系;(2)在叶栅出口在径向压力梯度的作用下,主流... 根据栅前至栅后12个横截面内的气动参数和沿叶高9个叶型的静压系数测量结果,分析了气流绕流叶栅损失增长的根源。实验结果证明:(1)在叶栅进口端壁附面层分离,形成复杂进口涡系;(2)在叶栅出口在径向压力梯度的作用下,主流、尾流、集中涡系和新生附面层相互掺混;是气流绕流叶栅损失增长的两个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形叶棚 子午等截面 汽轮机 损失增长
下载PDF
斜坡型涡流发生器控制叶栅角区分离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4
18
作者 尚东然 刘艳明 +1 位作者 季路成 朱榕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83-1092,I0002,共11页
压气机平面叶栅端壁附面层的发展以及吸力面-端壁角区流动分离是造成压气机内部流动损失的重要原因。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弱角区分离,改善叶栅气动性能,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叶栅通道端壁上微尺度斜坡型涡流发生器进行了几何优化,分析了叶栅... 压气机平面叶栅端壁附面层的发展以及吸力面-端壁角区流动分离是造成压气机内部流动损失的重要原因。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弱角区分离,改善叶栅气动性能,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叶栅通道端壁上微尺度斜坡型涡流发生器进行了几何优化,分析了叶栅流场特性,同时进一步研究了涡流发生器对平面叶栅攻角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涡流发生器产生的流向涡与通道涡及端壁横向流动相互作用使得通道涡和端壁横向二次流发生偏转,抑制了通道涡向吸力面的发展,并将主流高能流体卷入角区,增加了角区流体动量,削弱了角区分离,使得叶栅出口处流场更加顺畅;涡流发生器的几何尺寸直接影响流向涡的强度;通过依次优化涡流发生器的高度和长宽比,最终确定涡流发生器的最优方案为h=4 mm、b=4 mm、l=12 mm,该方案使得出口截面总压损失降低了7.82%;设计攻角下涡流发生器的作用效果最好,随着正负攻角的增加,损失降低程度下降,其中攻角为-8°和8°时,损失较原型分别下降了1.91%和5.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气机叶栅 微尺度斜坡型涡流发生器 通道涡 角区分离 横向二次流 流场特性
下载PDF
Effect of Non-Axisymmetric End Wall on a Highly Loaded Compressor Cascade in Multi-Conditions 被引量:2
19
作者 HUANG Song YANG Chengwu +3 位作者 LI Ziliang HAN Ge ZHAO Shengfeng LU Xin’gen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4期1363-1375,共13页
A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influence end wall flow field,non-axisymmetric profiled end wall can improve the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of compressor cascades.For a highly loaded low pressure compressor cascade,called V103... A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influence end wall flow field,non-axisymmetric profiled end wall can improve the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of compressor cascades.For a highly loaded low pressure compressor cascade,called V103,the study found the optimal non-axisymmetric profiled end wall decreases total pressure loss coefficient by 4.57%,5.48%and 3.04%under incidences of–3°,0°,and 3°,respectively,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planar end wall.The optimal non-axisymmetric profiled end wall changes the structure of secondary flow in hub region,generating a corner vortex near suction surface,inhibi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assage vortex towards suction surface and reducing flow separation.When the inlet Mach numbers are 0.62 and 0.72,the total pressure loss coefficient decreases by 3.19%and 4.58%for optimal non-axisymmetric profiled end wall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planar end wall.Though optimal non-axisymmetric profiled end wall increases total pressure loss near hub region in blade passage under different inlet Mach numbers,the peak value and region of high loss coefficient above 10%span in blade passage significantly decrease.In addition,different incidences affect the secondary flow streamlines and vortex structure near the cascade hub region,however,different inlet Mach numbers hardly change the secondary flow streamlines and vortex structure.In short,the optimal non-axisymmetric profiled end wall shows better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than the planar end wall for the highly loaded compressor cascade in multi-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axisymmetric profiled end wall total pressure loss highly loaded compressor cascade passage vortex
原文传递
汽轮机首级静叶面积对机组性能的影响与改造 被引量:1
20
作者 苗承刚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5-148,共4页
汽轮机首级静叶面积设计偏大是机组实际运行经济性较差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工程热力学》理论,分析蒸汽在汽轮机中的热力过程,阐述了汽轮机首级静叶面积的改造方案:(1)对首级静叶栅汽道实施部分堵塞;(2)通过热控或就地关闭最后1个开... 汽轮机首级静叶面积设计偏大是机组实际运行经济性较差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工程热力学》理论,分析蒸汽在汽轮机中的热力过程,阐述了汽轮机首级静叶面积的改造方案:(1)对首级静叶栅汽道实施部分堵塞;(2)通过热控或就地关闭最后1个开启的调节阀油路,使其在机组运行中不再开启;(3)合理降低叶栅高度或缩小叶栅汽道喉径以缩小汽轮机首级静叶面积。采用方案(3)对某台亚临界300MW汽轮机改造后,其原设计调节级喷嘴名义面积由245.3cm2降为190cm2,240MW工况相对300MW工况的发电煤耗率相对下降了6.4g/(kW·h),节能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轮机 首级静叶面积 叶栅高度 叶栅汽道喉径 发电煤耗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