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不同退耕模式下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及其有机碳分布特征
被引量:
26
1
作者
何淑勤
郑子成
宫渊波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29-233,共5页
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退耕还茶地和退耕还林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及其有机碳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土层退耕还茶地土壤各粒径水稳性团聚体占总团聚体的比例均以<0.25mm的含量最大,且与其他粒径间存在极...
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退耕还茶地和退耕还林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及其有机碳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土层退耕还茶地土壤各粒径水稳性团聚体占总团聚体的比例均以<0.25mm的含量最大,且与其他粒径间存在极显著差异;除2~1mm粒径外,退耕还茶地土壤与退耕还林地同粒级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差异不显著。(2)0-20cm土层,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和平均几何直径表现为退耕还林较退耕还茶大,虽退耕还茶地破坏率与退耕还林的差异不显著,但退耕还茶地土壤团聚体破坏率高于退耕还林地的;20-40cm土层结果与之相反。(3)0-20cm土层,退耕还茶地随着水稳性团聚体粒径的减小土壤有机碳含量呈先减少,再增加,然后减少,最后增加的变化,且退耕还茶地土壤有机碳含量较退耕还林的高;20-40cm土层,退耕还茶地随着水稳性团聚体粒径的减小土壤有机碳含量呈先减少,再增加,最后减少的变化,除0.5~0.25mm和>5mm这2个粒级外,退耕还茶地土壤有机碳含量较退耕还林的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茶
退耕还林
水稳性团聚体
有机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退耕还茶地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动态变化
被引量:
1
2
作者
王永东
郑子成
+1 位作者
李廷轩
申燕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6年第2期48-53,共6页
[目的]研究退耕还茶地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和季节变化特征,旨在为深入了解退耕还茶后土壤质量变化趋势及研究区生态系统的健康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川西低山丘陵区名山区退林还茶地为对象,采用手捡法和干、湿漏斗法,并以相邻退耕还...
[目的]研究退耕还茶地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和季节变化特征,旨在为深入了解退耕还茶后土壤质量变化趋势及研究区生态系统的健康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川西低山丘陵区名山区退林还茶地为对象,采用手捡法和干、湿漏斗法,并以相邻退耕还林地为对照进行研究。[结果]退耕还茶地土壤动物群落以蜱螨目(A)、线虫纲和弹尾目(C)为优势类群,其类群数、密度、Shannon-Wiener指数、密度—类群指数和群落复杂性指数均低于退耕还林地,而群落A/C值较大,且差异多达显著(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退耕还茶地土壤动物类群数、个体数、密度—类群指数均以秋季最高,呈单峰曲线变化,且季节间波动大于退耕还林地。受2008年春季的冰冻天气影响,退耕还茶地土壤动物个体数、类群数和密度类群指数明显降低,并在2009年有一定回升,而退耕还林地动物群落结构受气候影响较小。[结论]退耕还茶地土壤动物群落对季节变化和低温天气等外界干扰反应较退耕还林地强烈,且对生态环境给予的负面刺激的反馈能力相对较差。与退耕还林相比,退耕还茶地生态系统可能存在更大的潜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动物
群落结构
退林还茶
退耕还林
季节动态
年份动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林地转变为茶园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
8
3
作者
陈玉真
王峰
+3 位作者
吴志丹
张文锦
尤志明
邱陈华
《茶叶学报》
2018年第4期205-210,共6页
为揭示林地转变为茶园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规律,在福建省周宁县和政和县两地选择不同植茶年限的茶园,分层采集0~20cm和20~40cm的混合土壤样品。结果表明:林地转变为茶园土壤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发生明显的变化。林地转变为茶园后...
为揭示林地转变为茶园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规律,在福建省周宁县和政和县两地选择不同植茶年限的茶园,分层采集0~20cm和20~40cm的混合土壤样品。结果表明:林地转变为茶园土壤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发生明显的变化。林地转变为茶园后,土壤pH值明显降低,土壤酸化严重;与林地土壤相比,茶园土壤田间持水量、含水率、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土壤有机质及速效钾均明显降低,随着植茶年限增加均有所恢复;与林地土壤相比,新垦3年茶园土壤碱解氮和有效铁含量均显著降低,而植茶30年茶园土壤却显著增加;与林地土壤相比,茶园土壤有效磷含量均显著增加,且随着植茶年限增长而增加。三因素方差分析表明,样点、土层深度和样地类型均对土壤理化性质产生明显影响,其中样地类型的影响明显大于样点和土层深度。从土壤理化性质的演变趋势来看,茶园的施肥管理中应适当增加有机肥用量,从而提高土壤肥力和pH值,起到缓解土壤酸化并改善土壤孔隙结构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地开垦
茶园
土壤理化性质
多因素方差分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退耕还林不同人工林类型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
1
4
作者
李清雪
朱雅娟
+1 位作者
贾志清
于洋
《辽宁林业科技》
2013年第6期14-18,共5页
对内蒙古敖汉旗2006年退耕还林的樟子松纯林、山杏纯林、山杏沙棘混交林和荒草地(对照)不同深度的土壤养分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种人工林的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明显增加,山杏沙棘混交林中沙棘林带表层的速效磷含量明显增加,山杏...
对内蒙古敖汉旗2006年退耕还林的樟子松纯林、山杏纯林、山杏沙棘混交林和荒草地(对照)不同深度的土壤养分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种人工林的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明显增加,山杏沙棘混交林中沙棘林带表层的速效磷含量明显增加,山杏纯林浅层的速效钾含量明显增加;3种人工林和荒草地的土壤养分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表层土壤养分条件较好,说明土壤养分具有很强的表聚性;3种人工林与荒草地相比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土壤养分水平,樟子松纯林和山杏沙棘混交林中沙棘林带的土壤养分条件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类型
退耕还林
土壤有机质
碱解氮
速效磷
速效钾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水分条件下土地利用方式对我国热带地区土壤硝化过程及NO和N_(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
5
5
作者
唐瑞杰
胡煜杰
+5 位作者
赵彩悦
赵炎
袁新生
汤水荣
伍延正
孟磊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5159-5168,共10页
热带地区雨热条件丰富,硝化过程产生的硝态氮不利于氮素养分的保持,同时会带来氮氧化物排放等环境负面效应.橡胶树和茶树在热带地区广泛种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硝化速率和氮氧化物排放的差异尚不清楚.以海南白沙地区典型橡胶林和茶...
热带地区雨热条件丰富,硝化过程产生的硝态氮不利于氮素养分的保持,同时会带来氮氧化物排放等环境负面效应.橡胶树和茶树在热带地区广泛种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硝化速率和氮氧化物排放的差异尚不清楚.以海南白沙地区典型橡胶林和茶园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5 a(T5)和15 a(T15)茶园土壤和附近橡胶林(XJ)土壤,设置低(50%WFPS-L)和高(80%WFPS-H)两种不同水分含量,在25℃进行71d室内培养试验,探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不同水分含量对土壤净硝化速率、NO和N_(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橡胶林改为茶园后,在高含水量条件下,显著降低了土壤净硝化速率、NO和N_(2)O排放,整体呈现XJH>T15H>T5H的趋势,XJH处理土壤净硝化速率、NO和N_(2)O排放分别高达4.2 mg·(kg·d)^(-1)、1.4 mg·kg^(-1)和14.3 mg·kg^(-1)(以N计);在低含水量条件下,茶园土壤显著降低了土壤NO排放,N_(2)O排放在各土壤间差异不显著,净硝化速率在XJ和T15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土壤NO排放和净硝化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②XJH净硝化速率高于XJL,茶园土壤呈相反趋势;XJ和T15的NO排放对水分的响应和净硝化速率趋势一致,高硝化速率促进NO排放,而T5处理NO排放受含水量影响不显著;相比低含水量处理,高含水量各处理显著促进N_(2)O排放.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SOM)、全氮(TN)、pH和含水量是影响土壤净硝化速率、NO和N_(2)O排放的关键因子,高含水量条件下橡胶林转为茶园的种植模式显著降低了土壤净硝化速率和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植茶年限
含水量
硝化速率
NO
N_(2)O
原文传递
退耕植茶对川西低山丘陵区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
5
6
作者
朱仁欢
郑子成
+1 位作者
李廷轩
李玮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44-751,共8页
为探讨退耕植茶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影响,选取退耕2~3年(RT 2~3)、9~10年(RT 9~10)和16~17年(RT 16~17)的茶园为研究对象,以邻近撂荒地为对照(CK),测定其土壤颗粒有机碳(POC)、微生物量碳(MBC)、水溶性有机碳(WSOC)、可矿化有机碳(M...
为探讨退耕植茶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影响,选取退耕2~3年(RT 2~3)、9~10年(RT 9~10)和16~17年(RT 16~17)的茶园为研究对象,以邻近撂荒地为对照(CK),测定其土壤颗粒有机碳(POC)、微生物量碳(MBC)、水溶性有机碳(WSOC)、可矿化有机碳(MOC)含量,并分析其分配比例随退耕植茶年限推移的变化.结果表明,POC、MBC和WSOC对退耕植茶的响应较为一致,与对照相比,退耕植茶初期(RT 2~3),各组分含量均降低,但随着植茶时间的推移,各组分含量逐渐增加,在植茶9~10或16~17年后显著高于撂荒地;退耕植茶后MOC含量显著降低,总体表现为CK>RT 16~17>RT 9~10>RT 2~3,0~10 cm土层,RT 2~3、RT 9~10和RT 16~17土壤MOC含量分别较对照显著下降35.25%、23.89%和16.87%,10~20 cm土层中分别下降32.31%、13.09%和23.22%,20~40 cm土层中分别下降36.43%、28.79%和30.76%.植茶后,土壤活性有机碳在总有机碳中的比例整体现为0~10 cm高于20~40 cm,相较于表层土壤,深层土壤碳库的稳定性更强.退耕植茶有利于土壤肥力的保持,对提升土壤有机质水平起到积极作用,且随植茶时间的推移,土壤对碳的固持作用增强,土壤质量得到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植茶
颗粒有机碳
微生物量碳
水溶性有机碳
可矿化有机碳
原文传递
题名
不同退耕模式下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及其有机碳分布特征
被引量:
26
1
作者
何淑勤
郑子成
宫渊波
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
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出处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29-233,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01138)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C01A11)
+1 种基金
四川省教育厅项目(07ZA059)
四川省科技厅应用基础项目(2008JY0022)
文摘
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退耕还茶地和退耕还林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及其有机碳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土层退耕还茶地土壤各粒径水稳性团聚体占总团聚体的比例均以<0.25mm的含量最大,且与其他粒径间存在极显著差异;除2~1mm粒径外,退耕还茶地土壤与退耕还林地同粒级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差异不显著。(2)0-20cm土层,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和平均几何直径表现为退耕还林较退耕还茶大,虽退耕还茶地破坏率与退耕还林的差异不显著,但退耕还茶地土壤团聚体破坏率高于退耕还林地的;20-40cm土层结果与之相反。(3)0-20cm土层,退耕还茶地随着水稳性团聚体粒径的减小土壤有机碳含量呈先减少,再增加,然后减少,最后增加的变化,且退耕还茶地土壤有机碳含量较退耕还林的高;20-40cm土层,退耕还茶地随着水稳性团聚体粒径的减小土壤有机碳含量呈先减少,再增加,最后减少的变化,除0.5~0.25mm和>5mm这2个粒级外,退耕还茶地土壤有机碳含量较退耕还林的低。
关键词
退耕还茶
退耕还林
水稳性团聚体
有机碳
Keywords
conversion of farmland to tea plantations
conversion
of
farmland
to
eucalyptus plantation
water-stable aggregates
organic carbon
分类号
S152.4 [农业科学—土壤学]
S153.62 [农业科学—土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退耕还茶地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动态变化
被引量:
1
2
作者
王永东
郑子成
李廷轩
申燕
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资源学院
出处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6年第2期48-53,共6页
基金
四川省科技支撑项目"富营养化水体及土壤磷的提取与修复关键技术研究"(2013NZ0044)
四川农业大学学科建设双支计划团队项目(2014)
文摘
[目的]研究退耕还茶地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和季节变化特征,旨在为深入了解退耕还茶后土壤质量变化趋势及研究区生态系统的健康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川西低山丘陵区名山区退林还茶地为对象,采用手捡法和干、湿漏斗法,并以相邻退耕还林地为对照进行研究。[结果]退耕还茶地土壤动物群落以蜱螨目(A)、线虫纲和弹尾目(C)为优势类群,其类群数、密度、Shannon-Wiener指数、密度—类群指数和群落复杂性指数均低于退耕还林地,而群落A/C值较大,且差异多达显著(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退耕还茶地土壤动物类群数、个体数、密度—类群指数均以秋季最高,呈单峰曲线变化,且季节间波动大于退耕还林地。受2008年春季的冰冻天气影响,退耕还茶地土壤动物个体数、类群数和密度类群指数明显降低,并在2009年有一定回升,而退耕还林地动物群落结构受气候影响较小。[结论]退耕还茶地土壤动物群落对季节变化和低温天气等外界干扰反应较退耕还林地强烈,且对生态环境给予的负面刺激的反馈能力相对较差。与退耕还林相比,退耕还茶地生态系统可能存在更大的潜在风险。
关键词
土壤动物
群落结构
退林还茶
退耕还林
季节动态
年份动态
Keywords
soil fauna
community structure
conversion
of
farmland
to
tea
plantation
conversion
of
farmland
to
forestry plantation
seasonal dynamics
inter-annual dynamics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Q958.15 [生物学—动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林地转变为茶园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
8
3
作者
陈玉真
王峰
吴志丹
张文锦
尤志明
邱陈华
机构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福建茶树及乌龙茶加工科学观测站
出处
《茶叶学报》
2018年第4期205-210,共6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D0200903)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16J01120)
+2 种基金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STIT2017-1-3
STIT2017-3-8)
福建省科技计划星火项目(2015S0043)
文摘
为揭示林地转变为茶园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规律,在福建省周宁县和政和县两地选择不同植茶年限的茶园,分层采集0~20cm和20~40cm的混合土壤样品。结果表明:林地转变为茶园土壤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发生明显的变化。林地转变为茶园后,土壤pH值明显降低,土壤酸化严重;与林地土壤相比,茶园土壤田间持水量、含水率、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土壤有机质及速效钾均明显降低,随着植茶年限增加均有所恢复;与林地土壤相比,新垦3年茶园土壤碱解氮和有效铁含量均显著降低,而植茶30年茶园土壤却显著增加;与林地土壤相比,茶园土壤有效磷含量均显著增加,且随着植茶年限增长而增加。三因素方差分析表明,样点、土层深度和样地类型均对土壤理化性质产生明显影响,其中样地类型的影响明显大于样点和土层深度。从土壤理化性质的演变趋势来看,茶园的施肥管理中应适当增加有机肥用量,从而提高土壤肥力和pH值,起到缓解土壤酸化并改善土壤孔隙结构的作用。
关键词
林地开垦
茶园
土壤理化性质
多因素方差分析
Keywords
conversion
of
forestland
tea
plantation
soil physiochemical properties
multifac
to
r analysis
of
variance
分类号
S154 [农业科学—土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退耕还林不同人工林类型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
1
4
作者
李清雪
朱雅娟
贾志清
于洋
机构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荒漠化研究所
青海共和荒漠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
出处
《辽宁林业科技》
2013年第6期14-18,共5页
基金
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2011GB24320002)
国家林业局林业科学技术推广项目([2011]26)
文摘
对内蒙古敖汉旗2006年退耕还林的樟子松纯林、山杏纯林、山杏沙棘混交林和荒草地(对照)不同深度的土壤养分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种人工林的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明显增加,山杏沙棘混交林中沙棘林带表层的速效磷含量明显增加,山杏纯林浅层的速效钾含量明显增加;3种人工林和荒草地的土壤养分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表层土壤养分条件较好,说明土壤养分具有很强的表聚性;3种人工林与荒草地相比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土壤养分水平,樟子松纯林和山杏沙棘混交林中沙棘林带的土壤养分条件较好。
关键词
人工林类型
退耕还林
土壤有机质
碱解氮
速效磷
速效钾
Keywords
plantation type
conversing
farmland
to
forest
soil organic matter
alkali-hydrolyzable N
available P
available K
分类号
Q945 [生物学—植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水分条件下土地利用方式对我国热带地区土壤硝化过程及NO和N_(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
5
5
作者
唐瑞杰
胡煜杰
赵彩悦
赵炎
袁新生
汤水荣
伍延正
孟磊
机构
海南大学热带作物学院
出处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5159-5168,共10页
基金
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320QN196)
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高层次人才项目(320RC49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1807044,41671243)。
文摘
热带地区雨热条件丰富,硝化过程产生的硝态氮不利于氮素养分的保持,同时会带来氮氧化物排放等环境负面效应.橡胶树和茶树在热带地区广泛种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硝化速率和氮氧化物排放的差异尚不清楚.以海南白沙地区典型橡胶林和茶园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5 a(T5)和15 a(T15)茶园土壤和附近橡胶林(XJ)土壤,设置低(50%WFPS-L)和高(80%WFPS-H)两种不同水分含量,在25℃进行71d室内培养试验,探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不同水分含量对土壤净硝化速率、NO和N_(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橡胶林改为茶园后,在高含水量条件下,显著降低了土壤净硝化速率、NO和N_(2)O排放,整体呈现XJH>T15H>T5H的趋势,XJH处理土壤净硝化速率、NO和N_(2)O排放分别高达4.2 mg·(kg·d)^(-1)、1.4 mg·kg^(-1)和14.3 mg·kg^(-1)(以N计);在低含水量条件下,茶园土壤显著降低了土壤NO排放,N_(2)O排放在各土壤间差异不显著,净硝化速率在XJ和T15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土壤NO排放和净硝化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②XJH净硝化速率高于XJL,茶园土壤呈相反趋势;XJ和T15的NO排放对水分的响应和净硝化速率趋势一致,高硝化速率促进NO排放,而T5处理NO排放受含水量影响不显著;相比低含水量处理,高含水量各处理显著促进N_(2)O排放.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SOM)、全氮(TN)、pH和含水量是影响土壤净硝化速率、NO和N_(2)O排放的关键因子,高含水量条件下橡胶林转为茶园的种植模式显著降低了土壤净硝化速率和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植茶年限
含水量
硝化速率
NO
N_(2)O
Keywords
land use
conversion
tea
plantation age
moisture content
nitrification rate
NO
N_(2)O
分类号
X16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退耕植茶对川西低山丘陵区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
5
6
作者
朱仁欢
郑子成
李廷轩
李玮
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资源学院
出处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44-751,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40901138)~~
文摘
为探讨退耕植茶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影响,选取退耕2~3年(RT 2~3)、9~10年(RT 9~10)和16~17年(RT 16~17)的茶园为研究对象,以邻近撂荒地为对照(CK),测定其土壤颗粒有机碳(POC)、微生物量碳(MBC)、水溶性有机碳(WSOC)、可矿化有机碳(MOC)含量,并分析其分配比例随退耕植茶年限推移的变化.结果表明,POC、MBC和WSOC对退耕植茶的响应较为一致,与对照相比,退耕植茶初期(RT 2~3),各组分含量均降低,但随着植茶时间的推移,各组分含量逐渐增加,在植茶9~10或16~17年后显著高于撂荒地;退耕植茶后MOC含量显著降低,总体表现为CK>RT 16~17>RT 9~10>RT 2~3,0~10 cm土层,RT 2~3、RT 9~10和RT 16~17土壤MOC含量分别较对照显著下降35.25%、23.89%和16.87%,10~20 cm土层中分别下降32.31%、13.09%和23.22%,20~40 cm土层中分别下降36.43%、28.79%和30.76%.植茶后,土壤活性有机碳在总有机碳中的比例整体现为0~10 cm高于20~40 cm,相较于表层土壤,深层土壤碳库的稳定性更强.退耕植茶有利于土壤肥力的保持,对提升土壤有机质水平起到积极作用,且随植茶时间的推移,土壤对碳的固持作用增强,土壤质量得到提升.
关键词
退耕植茶
颗粒有机碳
微生物量碳
水溶性有机碳
可矿化有机碳
Keywords
Converting
farmland
to
tea
plantations
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water soluble organic carbon
mineralizedorganic carbon
分类号
S152.4 [农业科学—土壤学]
X5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不同退耕模式下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及其有机碳分布特征
何淑勤
郑子成
宫渊波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
2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退耕还茶地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动态变化
王永东
郑子成
李廷轩
申燕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林地转变为茶园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陈玉真
王峰
吴志丹
张文锦
尤志明
邱陈华
《茶叶学报》
2018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退耕还林不同人工林类型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李清雪
朱雅娟
贾志清
于洋
《辽宁林业科技》
201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不同水分条件下土地利用方式对我国热带地区土壤硝化过程及NO和N_(2)O排放的影响
唐瑞杰
胡煜杰
赵彩悦
赵炎
袁新生
汤水荣
伍延正
孟磊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5
原文传递
6
退耕植茶对川西低山丘陵区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朱仁欢
郑子成
李廷轩
李玮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5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