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北干旱荒漠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综合效益评价 被引量:9
1
作者 李晓英 禹熙 +1 位作者 王方 梁添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6-223,232,共9页
为对西北干旱荒漠地区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提供科学指导,以吐鲁番市为研究区域,建立包含表征该区域特点的15个指标的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云模型与变异系数法组合确定指标权重,运用比重法无量纲化指标数据,采用加成综合... 为对西北干旱荒漠地区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提供科学指导,以吐鲁番市为研究区域,建立包含表征该区域特点的15个指标的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云模型与变异系数法组合确定指标权重,运用比重法无量纲化指标数据,采用加成综合法进行退耕工程综合效益评价分析,并通过灰色系统预测模型GM(1,1)对2021—2025年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政策响应指数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1)在2004—2019年,综合效益指数逐年提高,新一轮退耕提升幅度是前一轮的两倍。(2)森林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治理面积扩大、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和人均林业产值增加,是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提高的主要因素。(3)退耕工程的实施促使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呈良性发展趋势。退耕所涉农户再退耕意愿的提升巩固了退耕成果,使其具有长效性。(4) 2021—2025年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政策响应指数预测值均呈上升趋势,且经济效益指数>政策响应指数>生态效益指数>社会效益指数。依据预测结果,西北干旱荒漠地区在新一轮退耕工程的实施中应以生态建设为重点,加强生态补偿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现生态、经济、社会和政策响应间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综合效益 权重确定 比重法 预测模型 西北干旱荒漠地区
下载PDF
祁连山北坡亚高山草地退耕还林草混合植被对土壤碳氮磷的影响 被引量:31
2
作者 张蕊 曹静娟 +2 位作者 郭瑞英 龙瑞军 尚占环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38-944,共7页
土壤有机碳、氮素和磷素是生态系统中极其重要的生态因子,土地利用变化将会引起土壤中碳、氮、磷等元素含量的变化。以祁连山北坡亚高山草地区域内三种利用方式(自由放牧天然草地、开垦20年的燕麦(Avena nuda)耕地、退耕8年的还林草... 土壤有机碳、氮素和磷素是生态系统中极其重要的生态因子,土地利用变化将会引起土壤中碳、氮、磷等元素含量的变化。以祁连山北坡亚高山草地区域内三种利用方式(自由放牧天然草地、开垦20年的燕麦(Avena nuda)耕地、退耕8年的还林草混合植被)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0~30 cm的土壤,分析土壤的理化性质得到土壤碳、氮、磷的含量,再将其转换为土壤碳、氮、磷储量,分析三种利用方式下土壤碳、氮、磷储量的差异以及影响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因子,旨在探讨退耕还林草工程对该地区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样地的土壤碳、氮、磷储量差异显著(P〈0.05),天然草地的有机碳、全氮储量(72.17、6.80 t·hm-2)显著高于退耕还林草地的(66.75、4.96 t·hm-2)和燕麦耕地的(36.61、3.61 t·hm-2)。这是因为,其一,比较而言天然草地受干扰小。其二,对于退耕还林草地和燕麦耕地来说,由于刈割获取地上部分,可能使得从土壤中获取的有机碳和氮素大于归还的。全磷储量则表现为燕麦耕地的(2.51 t·hm-2)显著高于天然草地的(2.17 t·hm-2)和退耕还林草地的(1.96 t·hm-2)。这是因为燕麦耕地中化肥的施用使得磷元素富集起来,所以其储量较高。与天然草地相比,耕种20年的燕麦地0-30 cm的有机碳和全氮储量分别低了35.56、3.19 t·hm-2,年平均减少速率分别为1.78、0.16 t·hm-2·a-1。与燕麦耕地相比,退耕8年的还林草地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储量显著升高了30.14、1.35 t·hm-2,年平均增加速率分别为3.77、0.17 t·hm-2·a-1。退耕8年的还林草地轻组有机碳比例(10.93%)显著高于天然草地(9.72%)和燕麦耕地(8.61%)。土壤含水量、容重和微生物量碳氮是影响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的重要因子。总结认为,退耕还林草混合植被对土壤碳、氮、磷库具有重要的恢复和改善作用,但短期内难以恢复到天然草地水平。因此,为了改善和恢复退化的土壤生态系统,应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并保证退耕还林草地具有较长的年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北坡 退耕还林草地 天然草地 燕麦耕地 土壤碳氮磷
下载PDF
泾河流域近五年来植被变化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郭广猛 杨丽 谢高地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2-25,共4页
本文使用2004年10月和2001年10月的MODIS(MODerateresolutionlmagingSpectroradiometer)数据研究了泾河流域实行退耕还林还草以来的植被变化,结果表明近5年来植被指数大幅度增加,而且出现了2001年所没有的NDVI高值区(0·6<NDVI&l... 本文使用2004年10月和2001年10月的MODIS(MODerateresolutionlmagingSpectroradiometer)数据研究了泾河流域实行退耕还林还草以来的植被变化,结果表明近5年来植被指数大幅度增加,而且出现了2001年所没有的NDVI高值区(0·6<NDVI<0·8)。因此可以认为在退耕还林还草政策以及自然条件综合影响下植被得到较好的恢复。分析结果表明本区的纬向分异以及垂直分异明显。纬向分异表现为自南向北随着纬度升高NDVI逐渐变小;山区因海拔高而降水较多,植被长势良好;经向分异在北纬36度以北的草地地区较为明显,表现为NDVI自西向东逐渐升高,而在36度以南农地地区NDVI变化趋势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泾河流域 变化分析 2004年10月 退耕还林还草 2001年 NDVI 植被变化 植被指数 综合影响 自然条件 垂直分异 分析结果 变化趋势 大幅度 海拔高 纬向 长势 草地
下载PDF
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草)效益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4
作者 王丹丹 吴普特 赵西宁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3-228,共6页
在对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草)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其综合效益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目前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草)效益评价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退耕还林(草)效益研究的趋势。
关键词 黄土高原 退耕还林(草) 综合效益 评价
下载PDF
基于遥感的土地利用与退耕还林时空变化研究——以延河流域下游地区为例 被引量:9
5
作者 卫建军 李新平 +1 位作者 杨勤科 梁伟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7-90,共4页
随着退耕还林草政策的实施,我国的退耕还林工程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利用中巴卫星数据CBERS对陕北延河流域下游近10a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动态监测,并对其空间结构的变化进行了量化。研究结果表明,延河下河地区林地面积增加了8%,草地增加了2... 随着退耕还林草政策的实施,我国的退耕还林工程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利用中巴卫星数据CBERS对陕北延河流域下游近10a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动态监测,并对其空间结构的变化进行了量化。研究结果表明,延河下河地区林地面积增加了8%,草地增加了20%,耕地减少了38%,并且有1.03%的耕地变为林地,57.49%的耕地变为草地。实现了对区域生态环境变化的动态监测,为黄土丘陵地区退耕还林还草、生态环境调查及动态监测提供了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CBERS 土地利用变化 退耕还林草 时空变化
下载PDF
华西雨屏区退耕地不同植被经营模式坡面径流和产沙特征分析 被引量:17
6
作者 张学权 胡庭兴 +1 位作者 李伟 宫渊波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27-29,33,共4页
利用建立坡面径流观测场,对洪雅县低山区退耕还林中几种植被恢复模式进行定点观测。结果表明:(1)该区域产生坡面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最更本的原因是土地的耕作与否,3年未被直接扰动土壤的退耕地土壤侵蚀量仅是耕地的13.3%~37.9%;(2)林+... 利用建立坡面径流观测场,对洪雅县低山区退耕还林中几种植被恢复模式进行定点观测。结果表明:(1)该区域产生坡面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最更本的原因是土地的耕作与否,3年未被直接扰动土壤的退耕地土壤侵蚀量仅是耕地的13.3%~37.9%;(2)林+草、竹+草种植模式的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特征既不同于农耕地,又与未被扰动的生态林植被相差较大。表现为随植被经营利用而出现阶段性的变化,牛鞭草的刈割对退耕地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影响较大。进一步研究、完善林+草、竹+草生态经营技术体系,提高该类退耕种植植被恢复模式的调蓄降雨能力,对指导退耕还林及植被经营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西雨屏区 退耕地 植被经营模式 坡面径流 产沙特征
下载PDF
层次分析法在陕北退耕还林可持续发展影响因子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7
作者 张晓 高海清 +1 位作者 郭东敏 卜耀军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47-151,共5页
试将层次分析法的原理和方法运用于陕北黄土高原地区退耕还林可持续发展影响因子的评价中。选取了适宜的20个退耕还林可持续发展主要影响因子,对影响退耕还林(草)可持续性的生态、经济、人口和政策管理系统的4个一级指标,20项因子进行... 试将层次分析法的原理和方法运用于陕北黄土高原地区退耕还林可持续发展影响因子的评价中。选取了适宜的20个退耕还林可持续发展主要影响因子,对影响退耕还林(草)可持续性的生态、经济、人口和政策管理系统的4个一级指标,20项因子进行指标权重确定。结果表明,生态效益影响因素所占的比重最大,接近50%;经济发展指标次之,接近30%,说明生态效益是影响退耕还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其次为经济效益因素。这与陕北退耕还林工程的现状正好相符,从而为陕北后退耕时期规划提供依据和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HP法 退耕还林 可持续发展 评价
下载PDF
国外退耕实践及其对我国退耕工程实施的启示 被引量:5
8
作者 张蓬涛 杨艳昭 封志明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7-110,共4页
由于国情不同,国外的退耕具有多种目的,如缓解社会矛盾、解决粮食过剩、保护生物多样性、景观重建、减缓温室效应等。分析国外退耕实践可知,经济实力是退耕实施的基础,粮食赢余是退耕实施的保障;劳动力的转移为退耕提供了条件。此外,退... 由于国情不同,国外的退耕具有多种目的,如缓解社会矛盾、解决粮食过剩、保护生物多样性、景观重建、减缓温室效应等。分析国外退耕实践可知,经济实力是退耕实施的基础,粮食赢余是退耕实施的保障;劳动力的转移为退耕提供了条件。此外,退耕还林的实施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税收政策的改变。为使我国生态退耕得以顺利实施,必须一方面加强经济建设和粮食生产,为退耕实施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要真正使退耕农户从土地上解脱出来,并通过推行税收、信贷等优惠政策,妥善安排退耕农户的生产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退耕 农户 中国 国外 粮食生产 税收政策 劳动力 地上 退耕还林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基于NDVI的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还林还草监测及效果评价——以定西市安定区为例 被引量:14
9
作者 陈芳 魏怀东 +2 位作者 丁峰 周兰萍 胡小柯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0-53,共4页
植被盖度是评估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参数,为了对黄土丘陵地区退耕还林还草效果进行监测与评价,研究通过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遥感估算安定区2001年和2004年植被盖度变化。通过分析得出:2001-2004年安定区整体植被盖度有所增加,尤... 植被盖度是评估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参数,为了对黄土丘陵地区退耕还林还草效果进行监测与评价,研究通过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遥感估算安定区2001年和2004年植被盖度变化。通过分析得出:2001-2004年安定区整体植被盖度有所增加,尤其是退耕还林还草的区城,低盖度植被类型面积大大减少,植被盖度〈60%的类型面积共减小了967.5hm^2,而高植被盖度面积增加。通过坡度与植被指数空间叠加分析发现,坡度对植被盖度较高区域的影响较小,对于植被盖度较低的区域影响较大。对于低植被盖度区域来说,坡度小则植被恢复快,坡度大则恢复较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退耕还林还草 效果评价 坡度 黄土丘陵沟壑区
下载PDF
米脂县退耕还林的综合效益评价与政策取向 被引量:20
10
作者 雷敏 曹明明 郗静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51-156,共6页
基于1998—2003年的统计数据和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对陕北黄土高原米脂县的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进行定量评价与定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取得了较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1)人口资源变化中农业劳动力和外出劳... 基于1998—2003年的统计数据和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对陕北黄土高原米脂县的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进行定量评价与定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取得了较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1)人口资源变化中农业劳动力和外出劳务人口变化显著。(2)耕地面积大幅减少,13个乡镇中,耕地减少幅度大于25.37%的有9个乡镇,占总乡镇数的69%,并集中分布于米脂县东部。(3)退耕还林对米脂县国民生产总值、林业产品产值、牧业产值的增长有一定贡献,且随着退耕年数越长,贡献越大。(4)农村经济总收入增长幅度最大,其中,林业收入年平均增加53.75%。可见退耕还林有效地促进了当地林业的发展。(5)生态环境效益主要表现为水土保持治理力度大。全县水土流失、土壤侵蚀状况有了明显改善。(6)提出了加强米脂县退耕还林的总体规划,建立退耕还林长期利益保障机制,改进退耕还林操作方式等后续政策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脂县 退耕还林 效益评价
下载PDF
退耕还林后吴起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态势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苏鑫 王继军 +1 位作者 李慧 牛艳利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86-190,共5页
退耕还林(草)工程对吴起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演变态势产生了重要影响。该县收入结构由1990年的种植业:畜牧业:工副业:林业为31.5:7:10.5:1;演变为2006年的3.4:3.2:3.4:1;土地利用结构由1999的耕地:林地:人工草地为1:2:5调整为2006年的1:1... 退耕还林(草)工程对吴起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演变态势产生了重要影响。该县收入结构由1990年的种植业:畜牧业:工副业:林业为31.5:7:10.5:1;演变为2006年的3.4:3.2:3.4:1;土地利用结构由1999的耕地:林地:人工草地为1:2:5调整为2006年的1:14:10。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选择人口、种植业收入、林业收入、畜牧业收入、工副业收入、人均纯收入、粮食单产和森林覆盖率等8个指标,运用聚类分析方法,探讨了吴起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演变阶段:1990—1996为第二阶段初期,1997—2002为第二阶段中后期,2003—2006为第三阶段初期。针对目前存在的现实问题,为了进一步促进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良性互动,实现农业资源与产业的优化耦合,需要调整林分结构,发展林草及其相关产业,对劳动力进行技能培训,增加劳务输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草) 演变过程 发展阶段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 吴起县
下载PDF
北川河流域退耕还林(草)对土壤质量影响的评价 被引量:15
12
作者 李文忠 贺永元 +1 位作者 张伟华 周心澄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3,共3页
'万物土中生',土壤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退耕还林(草)工程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可以为工程的持续开展提供有关的理论依据.通过对我国退耕还林(草)工程重点试验县--青海省大通县北川河流域不同时间序列的退耕地的土壤,进... '万物土中生',土壤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退耕还林(草)工程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可以为工程的持续开展提供有关的理论依据.通过对我国退耕还林(草)工程重点试验县--青海省大通县北川河流域不同时间序列的退耕地的土壤,进行了系统的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土壤质量综合指数值为坡耕地34.0%<弃耕地40.8%<退耕地(3~10 a)63.6%<退耕地(11~20 a)74.4%<天然次生林地82.8%<天然灌丛地90.6%.随着时间的延续,退耕地土壤理化性质将会得到明显改善,土壤质量会逐步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土壤质量 评价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以陕西省安塞县为例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楠 王继军 +2 位作者 崔绍芳 梅花 高亮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6-180,185,共6页
基于安塞县12a的统计资料,定量评价了安塞县1999—2010年的退耕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对其外部性价值进行了权重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安塞县退耕还林已基本达到改善生态环境的首要目的,为区域生态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基于安塞县12a的统计资料,定量评价了安塞县1999—2010年的退耕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对其外部性价值进行了权重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安塞县退耕还林已基本达到改善生态环境的首要目的,为区域生态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价值为1 027 352万元,其中外部性价值为540 550万元,占总价值的52.62%;各项功能的价值量排序为:固碳释氧>涵养水源>保育土壤>保护生物多样性>净化环境>森林防护。其中最为重要的固碳释氧主要作用于全国范围内,且总的外部性价值超过了总价值的一半,这表明黄土丘陵沟壑区为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生态修复和水土保持贡献了巨大的力量。通过本文的外部性价值计算,估算出安塞县的退耕还林补偿上限应为12 325.5元/(hm2.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生态补偿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安塞县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生态服务价值评估--以安塞县为例 被引量:17
14
作者 杜英 杨改河 刘志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31-140,共10页
【目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生态效益可以由农田生态系统转变为林草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增加量来体现。对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估算,可以为验证退耕还林还草效果、完善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黄... 【目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生态效益可以由农田生态系统转变为林草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增加量来体现。对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估算,可以为验证退耕还林还草效果、完善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前后生态系统特征的变化和生态系统服务的内涵,选取土壤保持、涵养水源、维持营养物质循环、固碳释氧、净化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指标,运用市场价值法、费用替代法、影子工程法、机会成本法等研究了安塞县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价值的时空变化,并对退耕后生态系统中各植被类型的服务价值进行了评估。【结果】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以来,安塞县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生态系统总服务价值,从退耕前(1998年)的188.37亿元增加到退耕后(2005年)的241.03亿元,增幅达27.95%;在生态系统各项服务功能价值的贡献中,涵养水源价值量最高(77.08%),接近于总价值的3/4,其次是土壤保持价值(11.43%)、维持营养物质循环价值(6.83%)、固碳释氧价值(3.94%)及保护生物多样性价值(0.54%),净化空气价值(0.18%)最低;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后,各植被类型的总服务价值表现为灌木林>草地>乔木林>经济林;从各植被类型单位面积的系统服务价值量来看,系统服务功能大小依次表现为乔木林>灌木林>草地>经济林>农田。【结论】实例分析表明,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在保护环境、治理水土流失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还草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时空分析 植被类型 黄土丘陵沟壑区
下载PDF
纸坊沟流域生态经济系统演变阶段及驱动力初探 被引量:10
15
作者 郭满才 王继军 +1 位作者 彭珂珊 权松安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45-246,255,共3页
退耕还林(草)是恢复和重建生态经济系统,建立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有效途径,生态经济演变过程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调整产业结构的初期,土地的合理调整是突破口;稳定发展时期,提高工副业收入、增加单产是其主要驱动力;加速发展时期,以合理安... 退耕还林(草)是恢复和重建生态经济系统,建立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有效途径,生态经济演变过程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调整产业结构的初期,土地的合理调整是突破口;稳定发展时期,提高工副业收入、增加单产是其主要驱动力;加速发展时期,以合理安排从土地上解放的劳动力,增加工副业收入为主要发展途径。草地收入水平太低是建立生态经济系统良性循环的制约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系统 退耕还林(草)工程 驱动力 纸坊沟流域
下载PDF
论退耕的分类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蓬涛 封志明 成升魁 《林业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14,共4页
依据不同的标准,退耕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按退耕的主要目的分,可分为生态退耕和非生态退耕;按耕地退耕后的利用方式划分,可划分为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和退耕还湖以及退耕后林草结合、灌草结合等结合类型;按退耕过程中人工干预程度的大小... 依据不同的标准,退耕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按退耕的主要目的分,可分为生态退耕和非生态退耕;按耕地退耕后的利用方式划分,可划分为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和退耕还湖以及退耕后林草结合、灌草结合等结合类型;按退耕过程中人工干预程度的大小,又可以划分以人工恢复植被为主的退耕和以自然恢复植被为主的退耕两大类。并特别以耕地退耕前的存在状态或所处位置作为分类标准,重点对坡耕地退耕、沙漠化耕地的退耕、盐碱化耕地的退耕、生态重点区域耕地的退耕以及风景名胜区耕地的退耕的意义和作用作了较为细致的阐述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退耕 坡耕地 重点区域 退耕还林 退耕还草 划分 利用方式 灌草 盐碱化 人工恢复
下载PDF
延安示范区土地利用与退耕还林的时空变化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国建 张晓萍 +1 位作者 李锐 杨勤科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5期418-422,共5页
以航片等资料为基础,借助遥感影像解译、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功能以及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延安生态建设示范区2000—2003年间各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变化和空间特征,并且首次引入退耕指数、退耕弹性系数等指标对退耕还林工作进行评价。... 以航片等资料为基础,借助遥感影像解译、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功能以及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延安生态建设示范区2000—2003年间各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变化和空间特征,并且首次引入退耕指数、退耕弹性系数等指标对退耕还林工作进行评价。揭示了该区各类用地数量变化的幅度、速度和区域差异以及退耕还林的强度和规模。阐明了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与退耕还林的关系特点,为区域水土保持和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示范区 时空变化 延安 2000-2003年 土地可持续利用 遥感影像解译 数理统计方法 空间分析功能 地理信息系统 土地利用类型 退耕还林工作 土地利用变化 数量变化 空间特征 生态建设 弹性系数 区域差异 科学依据 水土保持
下载PDF
退耕还林还草下陕北养羊业的机遇与挑战 被引量:3
18
作者 权松安 王继军 +2 位作者 田发展 薛瑞 彭珂珊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3年第4期283-285,295,共4页
陕北老区养羊业发展历史悠久,养羊业是其畜牧主导产业中重要的传统优势产业,又是人们经常强烈地干预着的大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中重要的生态经济子系统之一。在全面分析陕北老区实施封山禁牧、退耕还林(草)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和加入WTO新形... 陕北老区养羊业发展历史悠久,养羊业是其畜牧主导产业中重要的传统优势产业,又是人们经常强烈地干预着的大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中重要的生态经济子系统之一。在全面分析陕北老区实施封山禁牧、退耕还林(草)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和加入WTO新形势对该区养羊业的影响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后,认为现阶段陕北养羊业必须放弃传统的放牧养羊生产体系,提出发展高效设施养羊是实现陕北老区养羊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山禁牧 退耕还林还草 WTO 养羊业 陕北老区
下载PDF
中国退耕还林(草)的发展历史阶段与对策探讨 被引量:17
19
作者 彭珂珊 王继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4年第1期106-109,共4页
土地荒漠化是我国21世纪最为突出的环境问题,是近几年来水旱灾害频发和沙尘风暴加剧的根源,成为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在分析了国内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建国50年来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发展的5个阶段,可供决策部门在制订计划时参考。
关键词 退耕还林(草)工程 发展阶段 生态环境建设
下载PDF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中经济利益补偿的博弈分析 被引量:22
20
作者 杨明洪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4-68,共5页
作者利用博弈论对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牵涉的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农户各方的利益关系进行分析。农户与政府的博弈结果表明,农户与作为整体的政府进行博弈有多个纳什均衡点,要充分调动农户的积极性,政府应选择较高的补偿方式。中央政府与... 作者利用博弈论对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牵涉的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农户各方的利益关系进行分析。农户与政府的博弈结果表明,农户与作为整体的政府进行博弈有多个纳什均衡点,要充分调动农户的积极性,政府应选择较高的补偿方式。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博弈结果表明,纳什均衡(不努力,不努力)是各地方政府博弈的结果,而这一策略同时也是占优战略均衡,但无法达到帕累托最优(努力,努力),也就是既节约中央的财政资金,又充分发挥各地区的潜力;要实现帕累托最优,中央必须建立有效的激励监督机制,既要激励合理,又要经常监督,把地方的努力程度作为确定转移支付量的一个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还草 中央政府 地方政府 农户 博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