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精氨酸与谷氨酰胺转氨酶复配对反复冻融猪肉制作香肠品质的影响
1
作者 马文慧 韩馨蕊 +5 位作者 李晓云 赵海波 王伟 陈祥礼 李远征 曹云刚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15,共8页
通过构建反复冻融体系,以猪肉香肠为研究对象,探究L-精氨酸(L-arginine,Arg)与谷氨酰胺转氨酶(transglutaminase,Tg)对反复冻融猪肉香肠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Arg、Tg及Arg+Tg均提高了冷冻损伤香肠的氧化稳定性,并且使整个升温过程中储... 通过构建反复冻融体系,以猪肉香肠为研究对象,探究L-精氨酸(L-arginine,Arg)与谷氨酰胺转氨酶(transglutaminase,Tg)对反复冻融猪肉香肠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Arg、Tg及Arg+Tg均提高了冷冻损伤香肠的氧化稳定性,并且使整个升温过程中储能模量明显提高;Arg单独处理使冷冻损伤香肠中不易流动水含量显著增加(P<0.05),自由水含量及蒸煮损失率显著降低(P<0.05),咀嚼性降低280.9 g;Tg单独处理使香肠中不易流动水含量略有增加,自由水含量显著降低(P<0.05),但并未降低其蒸煮损失率;Arg和Tg复配提高了咀嚼性,并且显著降低了蒸煮损失率(P<0.05),表明二者协同有增效作用。Arg和Tg的添加使香肠的微观结构更致密,整体可接受性显著提升(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肉香肠 l-精氨酸 谷氨酰胺转氨酶 反复冻融 蒸煮损失
下载PDF
L-组氨酸、L-赖氨酸、柠檬酸钠复配对牛肉糜保水性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李丛胜 罗雨 +4 位作者 刘馨雨 刘笑 田佳佳 刘金平 尚校兰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29-34,共6页
以添加质量浓度为1.5%NaCl的牛肉糜为主要原料,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分析方法,以无磷保水剂处理前后牛肉糜的蒸煮损失为试验指标,考察不同的L-组氨酸、L-赖氨酸和柠檬酸钠的添加量对牛肉糜蒸煮损失的影响,进而优化出3种无磷保水剂的最佳配... 以添加质量浓度为1.5%NaCl的牛肉糜为主要原料,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分析方法,以无磷保水剂处理前后牛肉糜的蒸煮损失为试验指标,考察不同的L-组氨酸、L-赖氨酸和柠檬酸钠的添加量对牛肉糜蒸煮损失的影响,进而优化出3种无磷保水剂的最佳配比,并与磷酸盐的保水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3种添加剂的最佳配比为:L-组氨酸0.20%、L-赖氨酸0.30%、柠檬酸钠0.23%。此复配保水剂可以使牛肉糜蒸煮损失显著降低至10.85%,且效果优于磷酸盐保水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组氨酸 l-赖氨酸 柠檬酸钠 牛肉糜 蒸煮损失 响应面法
下载PDF
采用HPLC指纹图谱技术及数据分析方法对不同产地枸杞进行质量评价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白光灿 李娅琦 +6 位作者 张泽坤 郭慧清 王梓轩 李月 董玲 裴纹萱 马长华 《中南药学》 CAS 2018年第6期725-730,共6页
目的建立枸杞HPLC指纹图谱,利用LC-MS对主要共有峰进行鉴定,并对4个主产地的枸杞样品进行聚类分析和产地判别分析。方法采用Waters Atlantis T3 C18(5μm,10 mm×250 m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5%磷酸,梯度洗脱;利用中药指纹图谱相... 目的建立枸杞HPLC指纹图谱,利用LC-MS对主要共有峰进行鉴定,并对4个主产地的枸杞样品进行聚类分析和产地判别分析。方法采用Waters Atlantis T3 C18(5μm,10 mm×250 m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5%磷酸,梯度洗脱;利用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及SPSS 22.0软件对数据分别进行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判别分析。结果选取12个批次的枸杞样品建立对照指纹图谱,各批次的相似度均大于0.9,可以用于枸杞质量评价。4个产地枸杞的对照指纹图谱彼此之间具有较高的相似度,其中宁夏和新疆的相似度最高为0.95,聚类分析也将两个产地的枸杞聚在一起。利用枸杞色谱图中共有峰的相对峰面积进行判别分析,获得了区分枸杞各产地的指标色谱峰,分别为峰2、峰8、峰18和峰20,该模型对另外隐去产地信息的12个批次的枸杞样品进行了预测,未知产地预测正确率为83.3%。结论本试验建立了枸杞对照指纹图谱,可以作为枸杞药材的质量评价方法。聚类分析及判别分析也取得了较好的结果,为枸杞的产地判别和质量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指纹图谱 聚类分析 产地判别分析
下载PDF
Characterization of eating quality and starch properties of two Wx alleles japonica rice cultivars under different nitrogen treatments 被引量:18
4
作者 HUANG Shuang-jie ZHAO Chun-fang +3 位作者 ZHU Zhen ZHOU Li-hui ZHENG Qing-huan WANG Cai-li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4期988-998,共11页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 of nitrogen(N) fertilizer on rice(Oryza sativa L.) eating and cooking quality(ECQ). Here, we investigated the ECQ attributes, physicochemical foundation of ECQ, and amylopectin fine structure ...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 of nitrogen(N) fertilizer on rice(Oryza sativa L.) eating and cooking quality(ECQ). Here, we investigated the ECQ attributes, physicochemical foundation of ECQ, and amylopectin fine structure of two Waxy(Wx) alleles japonica rice cultivars Nanjing 9108(NJ9108) and Huaidao 5(HD5) under four N rates(0, 150, 300, and 450 kg ha^-1). Sensory and pasting properties of the two cultivars varied depending on N rate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0 kg ha^-1), the overall eating quality and sensory value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under the N rates of 300 and 450 kg ha^-1. Further, conventional descriptiv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stickiness and retrogradation of cooked rice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pplication of N fertilizer seems to affect the texture of cooked rice, causing it to be less sticky, lowering its retrogradation, and consequently reducing its palatability. Results from rapid visco analyzer(RVA) revealed that the peak and breakdown viscositie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while the setback viscosity and peak time increased under the N rates of 300 and 450 kg ha^-1. However,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observed when the N rate was 150 kg ha^-1, indicating that less N fertilization can maintain rice ECQ. As the N rate increasing, protein content increased, whereas apparent amylose content, starch content, and gel consistency almost unchanged. Interestingly,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under N treatments, the percentage of short amylopectin branches in NJ9108 was decreased, but increased in HD5, as controlled by amylopectin synthesis-related genes. Notably, SSI and BEIIb were down-regulated in NJ9108, whereas BEIIb was up-regulated in HD5. Thus, the palatability of both rice cultivars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under excessive N fertilization as a consequence of reduced stickiness and retrogradation of the cooked rice, which might have resulted from an elevated protein content and altered amylopectin fine structure. In addition, amylopectin synthesis appeared to be affected by N fertilizer and the genotype of the rice cultiv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ce(Oryza SATIVA l.) NITROGEN FERTIlIZER EATING and cooking quality AMYlOPECTIN fine structure
下载PDF
Effect of Cooking on Amylose Contents of Mungbean (Phaseolus aureus) and Chickpea (Cicer arietinum L.) Varieties
5
作者 N. Bibil Z. Mehmood +2 位作者 A. Zeb M. Khan R. A. Anis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1年第1期56-61,共6页
Keeping in view the importance of amylose for various food industries as well as its importance on domestic level, the current study was conducted to analyze the amylose content of pulses of common use e.g. mungbean ... Keeping in view the importance of amylose for various food industries as well as its importance on domestic level, the current study was conducted to analyze the amylose content of pulses of common use e.g. mungbean (NM-92, NM-98 and Ramazan) and kabuli type chickpea (CMNKI0-99, CMNK452-2 and Hassan 2k) varieties and quantifying the influence of cooking (boiling) on the amylose contents of pulses. The data revealed that moisture and arnylose content of uncooked mungbean varieties ranged 9.01-9.47% and 20.06-22.26% respectively. The moisture and amylose content of Kabuli type chickpea varieties varied 8.52-8.79% and 20.25-22.83% respectively. Moisture content of mungbean (64.16-66.08%) as well as chickpea (55.56-61.52%) varieties increased after cooking. For all the three varieties of mungbean the observed cooking time was 11 minutes. The maximum value of amylose content was assayed for NM-98 (20.74%) followed by Ramzan (20.24%). The cooking time of Kabuli type chickpea varieties CMNK-452-2 and CMNK-10-99 was 60 min. Hassan 2K observed more cooking time (90 min) and highest value of amylose content in cooked (19.01%) samples. The effect of cooking/varietals on sensory evaluation (appearance, flavor, texture and overall acceptability) of mungbean varieties was statistically non significant attributes. Among chickpea varieties, Hassan 2K was ranked lowest due to its small size and hard texture and the sensory attribut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as compared to the other two varie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ylose and cooking Mungbean (Phaseolus aureus) Chickpea (Cicer arietinum l.)
下载PDF
华南籼稻品种(系)稻米食味性状对施氮量的响应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兰兰 刘迪林 +4 位作者 马晓智 霍兴 孔乐 柳武革 王丰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49-959,共11页
【目的】通过不同水稻品种(系)食味相关性状对氮肥水平和种植季节的反应特性,鉴定出不同的响应类型,并筛选出响应相对不敏感的优质食味品种(系),为优质稻新品种培育和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发提供理论和材料支撑。【方法】以华南优质、高... 【目的】通过不同水稻品种(系)食味相关性状对氮肥水平和种植季节的反应特性,鉴定出不同的响应类型,并筛选出响应相对不敏感的优质食味品种(系),为优质稻新品种培育和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发提供理论和材料支撑。【方法】以华南优质、高产的常规稻和杂交稻品种及其亲本(共17份)为供试材料,在广州早、晚两季种植,分别实施4个施氮量水平(0、90、135和180 kg/hm^(2))处理,观测其蒸煮食味品质的响应。【结果】1)除碱消值响应较小外,直链淀粉含量(AC)、蛋白质含量(PC)和食味值(TV)对施氮量均有明显的响应:PC一般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TV则一般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AC、PC和TV在晚季以及胶稠度(GC)在早、晚两季存在施氮水平×品种(系)的互作效应。说明晚季施氮水平对GC、AC、PC和TV的影响因品种不同而异。2)晚季以N0(不施氮肥)处理的米饭TV最优,早季则一般以N1(90 kg/hm^(2))处理的米饭TV最优。说明早季应适当施用少量氮肥,而晚季则尽量不施氮肥可能更有利于米饭食味的提高。3)不同优质稻品种(系)米饭食味对施氮水平的敏感度不同,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4)杂交稻F1代的GC、AC、PC和TV多数居于其相应父母本之间,但其TV一般偏向高值亲本,表现出部分显性或超显性。【结论】要培育食味优良的常规稻和优质杂交稻,必须利用中低PC、中高TV的材料作亲本。在优质稻米生产中,选用米饭食味好,且对氮肥中低度敏感的优质稻品种,并根据生产季节不同配套相应的施肥技术方案,是高食味优质稻米产业发展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蒸煮营养品质 食味品质 施氮量 双季稻
下载PDF
开花蚕豆烹饪工艺优化及品质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陈雅恬 蔡雪梅 +3 位作者 朱开宪 邓静 乔明锋 苗保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19-229,共11页
为优化开花蚕豆烹饪工艺,选取浸泡温度、浸泡时间、油炸温度和油炸时间4个工艺参数进行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并检测色差、质构、营养标签以及挥发性物质等指标。结果表明开花蚕豆最优工艺为:浸泡温度25℃、浸泡时间15 h、油炸温度180℃和... 为优化开花蚕豆烹饪工艺,选取浸泡温度、浸泡时间、油炸温度和油炸时间4个工艺参数进行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并检测色差、质构、营养标签以及挥发性物质等指标。结果表明开花蚕豆最优工艺为:浸泡温度25℃、浸泡时间15 h、油炸温度180℃和油炸时间6 min。色差特征L^(*)值71.05±1.22、a^(*)值10.59±0.67、b^(*)值29.31±1.46;质构特征酥脆性20.74±1.46 N、硬度26.67±1.33 N;营养标签每100 g开花蚕豆含能量1869.33±0.58 kJ、蛋白质18.83±0.40 g、脂肪26.93±0.21 g、碳水化合物33.40±0.10 g;GC-MS共检测出75种挥发性物质,主要为苯及其衍生物、醇类、烯烃类等,其中空白组37种、最优组40种,两组共有挥发性物质2种,空白组特征物质为对异丙基甲苯,最优组的特征性物质为1-异丙烯基-3-甲基苯;GC-IMS共检测出57种挥发性物质,主要为醇类、酯类、杂环类等,其中空白组44种、最优组42种,共有挥发性物质29种;蚕豆烹饪后醇类、醛类和酮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酯类和醚类物质有不同程度的上升,GC-MS和GC-IMS检测结果一致。此工艺优化下的开花蚕豆色泽金黄,酥脆可口,具有丰富的风味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 烹饪 正交试验 品质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下载PDF
稻米饭粒延伸性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符雨 赵宏源 +2 位作者 肖梦楠 张桂权 王少奎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70-678,共9页
水稻饭粒延伸性是指米粒蒸煮时的延伸特性,用蒸煮后米粒长度增加值与蒸煮前米粒长度的比值来衡量,是评价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随着现代遗传学及基因组学相关理论和育种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水稻饭粒延伸性的遗传研究也日趋深... 水稻饭粒延伸性是指米粒蒸煮时的延伸特性,用蒸煮后米粒长度增加值与蒸煮前米粒长度的比值来衡量,是评价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随着现代遗传学及基因组学相关理论和育种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水稻饭粒延伸性的遗传研究也日趋深入。本文综述了影响水稻饭粒延伸性的相关因素及其遗传研究进展,指出了水稻饭粒延伸性遗传研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水稻饭粒延伸性遗传研究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饭粒延伸性 蒸煮食味品质 分子育种
下载PDF
枸杞甜菜碱含量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3
9
作者 张自萍 郭荣 +1 位作者 廖国玲 马佳卉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92-295,共4页
通过比较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枸杞甜菜碱含量,以确定适宜的甜菜碱含量测定方法。试验采用甲醇加热回流提取枸杞甜菜碱,分光光度法和NH2柱未经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甜菜碱含量。结果表明,NH2柱未经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 通过比较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枸杞甜菜碱含量,以确定适宜的甜菜碱含量测定方法。试验采用甲醇加热回流提取枸杞甜菜碱,分光光度法和NH2柱未经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甜菜碱含量。结果表明,NH2柱未经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简便、重复性好,所测甜菜碱含量明显高于分光光度法。试验认为,NH2柱未经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能快速准确地测定枸杞甜菜碱含量,可用于枸杞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甜菜碱 高效液相色谱法 分光光度法 含量测定
下载PDF
米饭质地特征及其与食味品质的关系 被引量:24
10
作者 严文潮 鲍根良 +4 位作者 叶定池 俞法明 金庆生 富田桂 堀内久满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2年第4期187-191,共5页
对 13个水稻品种米饭质地的动性弹性率、动性损失、损失正切值和米饭感官食味品质及其相关性作了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水稻类型之间 ,动性弹性率的变化趋势为籼稻 >粳稻 >糯稻 ,与米饭食味指标硬度的变化趋势一致 ;损失正切值的... 对 13个水稻品种米饭质地的动性弹性率、动性损失、损失正切值和米饭感官食味品质及其相关性作了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水稻类型之间 ,动性弹性率的变化趋势为籼稻 >粳稻 >糯稻 ,与米饭食味指标硬度的变化趋势一致 ;损失正切值的变化趋势为糯稻 >粳稻 >籼稻 ,与米饭粘性的变化趋势一致 ;动性损失则无明显的变化趋势。不同测定重复之间 ,动性弹性率与动性损失的变异系数较大 ,稳定性较差 ;而损失正切值的变异系数较小 ,在 5 .6 %以下 ,有较好的稳定性。损失正切值与米饭滋味、粘性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与米饭硬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利用米饭质地分析仪测定损失正切值可以快速有效地评价米饭食味的优劣 ,并以 4 16份高代育种材料的米饭质地筛选结果作了验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米饭质地 食味品质 质地分析仪
下载PDF
熟化枸杞子的加工工艺及功能特性 被引量:10
11
作者 胡云峰 陈君然 +2 位作者 胡晗艳 李宁宁 阎瑞香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309-314,共6页
为了有效开发利用枸杞子资源,进一步提高枸杞子附加值,该文以新鲜枸杞子为原料,在传统干制工艺的基础上,基于美拉德反应原理,开发熟化枸杞子新产品,并对其活性进行检测。研究结果表明,熟化枸杞子三段式干制工艺为:干制预处理阶段温度为6... 为了有效开发利用枸杞子资源,进一步提高枸杞子附加值,该文以新鲜枸杞子为原料,在传统干制工艺的基础上,基于美拉德反应原理,开发熟化枸杞子新产品,并对其活性进行检测。研究结果表明,熟化枸杞子三段式干制工艺为:干制预处理阶段温度为60℃,时间为12 h;熟化阶段温度为80℃,时间为24 h,相对湿度65%;定型阶段温度45℃,干制6 h即可。制备的熟化枸杞子为黑褐色、酸甜适口、抗氧化活性显著高于(P<0.05)普通干制枸杞子,其总还原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分别是普通干制枸杞子的1.87倍、1.45倍和2.21倍,是一种较好的抗氧化食品,枸杞子的附加值得到了有效提高,并且该熟化枸杞子的制备工艺简单、成果易转化,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 工艺 农产品 熟化 枸杞子 美拉德反应 抗氧化性
下载PDF
高CO_2浓度下水稻高产品种特三矮2号的生长、产量与米质的研究(英) 被引量:15
12
作者 张旭 刘彦卓 +3 位作者 孔清霓 黄农荣 陈奕 潘大建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3期238-242,共5页
于1996年晚季,从移栽到收割水稻高产品种特三矮2号种植于高CO2浓度(xco2=600X10-6)与目前大气CO2浓度(xco2=350X10-6)的塑料大棚内.xco2浓度由自动监控系统调节控制在整个生育期内,地上部生物学产量在高xco2下显著增加抽穗前,绿... 于1996年晚季,从移栽到收割水稻高产品种特三矮2号种植于高CO2浓度(xco2=600X10-6)与目前大气CO2浓度(xco2=350X10-6)的塑料大棚内.xco2浓度由自动监控系统调节控制在整个生育期内,地上部生物学产量在高xco2下显著增加抽穗前,绿叶面积在高CO2浓度下显著增加;但抽穗后,绿叶面积在高CO2浓度下下降更快高CO2浓度下,谷产量、结实率和千粒重增加,而穗数和每穗谷粒数下降蒸煮品质(包括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和碱消值)不受CO2浓度影响;而营养品质(蛋白质与氨基酸含量)在高CO2浓度下显著下降.我们认为,为了获得水稻的最大生产力和保持米的营养品质,施氮的数量与时间在高CO2浓度下应该有所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CO2浓度 叶面积 生物学产量 营养品质
下载PDF
γ辐照对稻米蒸煮和食用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5
13
作者 包劲松 舒庆尧 +2 位作者 吴殿星 周建华 夏英武 《核农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6期327-331,共5页
本文研究了60Coγ辐照对稻米蒸煮和食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12kGy范围内,辐照使低和中等直链淀粉含量的早籼稻浙辐504和早粳稻T2的直链淀粉含量降低,而对高直链淀粉含量的早籼稻浙辐802的直链淀粉含量没有... 本文研究了60Coγ辐照对稻米蒸煮和食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12kGy范围内,辐照使低和中等直链淀粉含量的早籼稻浙辐504和早粳稻T2的直链淀粉含量降低,而对高直链淀粉含量的早籼稻浙辐802的直链淀粉含量没有明显影响。辐照使3个品种的胶稠度增大,淀粉粘度谱的最高粘度、热浆粘度、冷胶粘度明显下降。用碱消法测定时,3个品种的糊化温度没有明显变化,而用粘度速测仪测定时,糊化温度随辐照剂量的增加而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辐照 蒸煮和食用品质 淀粉粘度 水稻
下载PDF
Wx基因与SSⅢ-2基因互作对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杨博文 向珣朝 +2 位作者 许顺菊 许亮 王茜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79-884,共6页
为了探究蜡质基因(Wx)与可溶性淀粉合成酶Ⅲ-2基因(SSⅢ-2)等位变异对稻米品质的影响,以籼型高直链淀粉恢复系CG133R和糯性‘爪哇稻22’为亲本杂交,在其F3群体选择仅在Wx和SSⅢ-2基因位点存在多态性的单株为材料,分析各基因型材料的理... 为了探究蜡质基因(Wx)与可溶性淀粉合成酶Ⅲ-2基因(SSⅢ-2)等位变异对稻米品质的影响,以籼型高直链淀粉恢复系CG133R和糯性‘爪哇稻22’为亲本杂交,在其F3群体选择仅在Wx和SSⅢ-2基因位点存在多态性的单株为材料,分析各基因型材料的理化指标和粘度速测仪谱特征值。结果表明:(1)SSⅢ-2基因为I型时,Wx基因第一内含子多态性对表观直链淀粉含量有极显著影响。SSⅢ-2基因为Ⅱ型时,Wx基因第一内含子多态性对表观直链淀粉含量和成糊温度有极显著影响。(2)Wxa背景下,SSⅢ-2基因对稻米品质无显著影响;Wxb背景下,SSⅢ-2基因对糊化温度和粘度速测仪谱中最高粘度、崩解值、成糊温度有极显著影响。(3)Wx和SSⅢ-2基因共同作用极显著影响水稻表观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最高粘度、崩解值和成糊温度,说明Wx和SSⅢ-2基因之间存在互作,且Wx基因对SSⅢ-2基因具有显性上位性,Wx基因大量表达会遮盖SSⅢ-2基因对稻米品质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Oryza SATIVA l.) WX基因 SSⅢ-2基因 蒸煮食味品质 上位性
下载PDF
水稻米饭延伸指数相关性状的基因定位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何予卿 邢永忠 +2 位作者 葛小佳 李香花 徐才国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3年第5期613-619,共7页
本研究以珍汕 97与明恢 6 3杂交构建的F11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 ,结合其构建的全基因组饱和分子标记连锁遗传图谱 ,分析了 7个与水稻精米、米饭和米饭延伸指数等相关性状并定位了与水稻米饭品质相关性状QTL。结果表明 ,共检测到 2 2个... 本研究以珍汕 97与明恢 6 3杂交构建的F11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 ,结合其构建的全基因组饱和分子标记连锁遗传图谱 ,分析了 7个与水稻精米、米饭和米饭延伸指数等相关性状并定位了与水稻米饭品质相关性状QTL。结果表明 ,共检测到 2 2个与水稻米粒、米饭和米饭延伸指数性状等相关QTL分别位于水稻的 2、 3、 4、 5、 6、 7、 11染色体上 ,发现决定米粒性状的主效QTL同时在饭粒性状中检测到 ,另外饭粒性状还由一些特别的QTL所决定 ,一些与米粒和米饭相关性状的QTL在米饭延伸指数性状中同时发现。Wx基因对米饭性状以及米饭的延伸指数均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米饭延伸指数 相关性状 基因定位 数量性状位点
下载PDF
基于美拉德反应制备的熟制黑枸杞加工工艺及活性成分变化规律 被引量:17
16
作者 胡云峰 王晓彬 +1 位作者 陈君然 朱彦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51-156,共6页
以冻干枸杞为原料,基于美拉德反应(maillard reaction,MR)原理,研制熟制黑枸杞产品,并对其活性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熟制黑枸杞的最佳熟化温度为60℃,时间为48 h,所得枸杞果肉较柔软、厚实,味道酸甜,有独特的药香味,口感协调,颜... 以冻干枸杞为原料,基于美拉德反应(maillard reaction,MR)原理,研制熟制黑枸杞产品,并对其活性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熟制黑枸杞的最佳熟化温度为60℃,时间为48 h,所得枸杞果肉较柔软、厚实,味道酸甜,有独特的药香味,口感协调,颜色呈均一的黑色。在最佳工艺下,熟制黑枸杞内枸杞多糖有所下降;多酚类物质随着干制过程的进行而积累,在熟化48 h后,多酚类物质是熟化前的2.22倍;熟化完成时熟制黑枸杞内黄酮含量上升至8.10 mg/g,为反应初始黄酮含量的4.31倍。该熟制黑枸杞工艺简单,多酚和黄酮类物质的升高有利于提高枸杞的抗氧化活性,使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熟制黑枸杞 美拉德反应 加工工艺 活性物质
下载PDF
籼爪交水稻F_2群体的蒸煮食味品质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康翠芳 向珣朝 +2 位作者 龙小林 苏文丽 许顺菊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61-568,共8页
分析了籼型高直链淀粉恢复系CG133R与糯性爪哇稻22号杂交衍生的F2群体的蒸煮品质变异及其与淀粉粘滞性特征间的相关性,以及F2群体颗粒结合淀粉合成酶(Wxa基因)和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Ⅱ-3基因)主效基因的遗传。结果表明:蒸煮品质指标和RV... 分析了籼型高直链淀粉恢复系CG133R与糯性爪哇稻22号杂交衍生的F2群体的蒸煮品质变异及其与淀粉粘滞性特征间的相关性,以及F2群体颗粒结合淀粉合成酶(Wxa基因)和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Ⅱ-3基因)主效基因的遗传。结果表明:蒸煮品质指标和RVA谱特征值在F2群体中广泛分离,其中变异最大的是消减值,其次为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高直链淀粉材料各理化指标与RVA谱特征值的相关性不显著;RVA谱特征值在中、低直链淀粉含量和糯稻群体中与各理化指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在中、低直链淀粉材料中,RVA谱特征值与糊化温度(GT)也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用Wxa基因和SSⅡ-3基因的分子标记检测到这两个基因在F2群体中存在偏分离,分别指向两个亲本类型。除高直链淀粉材料外,可以通过RVA谱特征值来辅助筛选优质水稻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Oryza SATIVA l.) 蒸煮食味品质 籼爪交 变异 相关分析 偏分离
下载PDF
鲜马铃薯热干面的制作工艺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施建斌 蔡沙 +6 位作者 何建军 蔡芳 王少华 陈学玲 涂艳华 陈成 梅新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23期6211-6214,6223,共5页
热干面是武汉地区主要的早餐,以新鲜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为原料,开发热干面,可简化生产工序、节省成本和能耗、减少环境污染,推进湖北省马铃薯主食化进程。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了碱添加量、马铃薯添加量、食盐添加量以及水添加... 热干面是武汉地区主要的早餐,以新鲜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为原料,开发热干面,可简化生产工序、节省成本和能耗、减少环境污染,推进湖北省马铃薯主食化进程。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了碱添加量、马铃薯添加量、食盐添加量以及水添加量对马铃薯热干面蒸煮特性、感官评价、质构特性的影响,确定了单因素最优水平,在此基础上,以感官评价值为指标,进行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得到马铃薯热干面最佳配方为碱添加量0.3%、马铃薯添加量40%、食盐添加量1.0%、水添加量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 热干面 蒸煮特性 质构特性
下载PDF
宁杞7号枸杞多糖提取工艺及其积累规律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任辉丽 何月红 +2 位作者 罗爱华 李文甲 李晓玉 《园艺与种苗》 CAS 2019年第12期27-29,共3页
[目的]优化宁杞7号枸杞多糖提取工艺,并对枸杞多糖积累规律开展系统性研究。[方法]以宁杞7号为试验材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超声波辅助复合酶(脂肪酶∶蛋白酶∶纤维素酶∶果胶酶=1∶1∶1∶1)提取枸杞多糖的工艺... [目的]优化宁杞7号枸杞多糖提取工艺,并对枸杞多糖积累规律开展系统性研究。[方法]以宁杞7号为试验材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超声波辅助复合酶(脂肪酶∶蛋白酶∶纤维素酶∶果胶酶=1∶1∶1∶1)提取枸杞多糖的工艺条件。[结果]以枸杞多糖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40 g/mL,提取温度50℃,超声时间50 min,复合酶添加量0.7%。在此最佳条件下,枸杞多糖平均提取率为8.044%。同时,研究发现在枸杞果实逐渐成熟过程中,多糖含量变化表现为发育前期含量较低,于花后21 d后迅速增加,到成熟时达最大值。[结论]该研究为提高宁杞7号枸杞的利用效率、获得枸杞子最佳采收时期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杞7号 多糖 提取工艺 积累规律
下载PDF
熟制过程对枸杞子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胡云峰 张静敏 王娜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56-262,共7页
本试验以普通干制枸杞为原料,通过三段式干制工艺制备熟制枸杞子,然后利用HS-SPME-GC-MS分析熟制枸杞子中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经过熟制的枸杞子果肉较柔软、厚实,味道酸甜,有独特的药香味,口感协调,颜色呈均一的棕黑色;熟制枸杞子... 本试验以普通干制枸杞为原料,通过三段式干制工艺制备熟制枸杞子,然后利用HS-SPME-GC-MS分析熟制枸杞子中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经过熟制的枸杞子果肉较柔软、厚实,味道酸甜,有独特的药香味,口感协调,颜色呈均一的棕黑色;熟制枸杞子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共有81种,酯类16种,醛类18种,酮类18种,醇类17种,呋喃类4种,酸类1种,酚类1种和烃类6种;与普通枸杞相比,熟制枸杞子中新产生了42种挥发性化合物,保留了39种,消失了39种;熟制枸杞子中醛类的相对含量为78.83%,比普通枸杞高25%左右,而酯类、酮类均低10%左右,醇类低5%左右;熟制枸杞子新产生了含量较高的3-甲基丁醛(33.84%)、糠醛(20.14%)和2-甲基丁醛(12.01%),为炮制药品中常见的焦香味物质,赋予了熟制枸杞子独特的药香气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熟制枸杞子 挥发性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