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ir Cooling of Mini-Channel Heat Sink in Electronic Devices
1
作者 Mousa M. Mohamed Mostafa A. Abd El-Baky 《Journal of Electronics Cooling and Thermal Control》 2013年第2期49-57,共9页
Heat transfer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thermal performance of air cooling through mini-channel heat sink with various configurations. Two types of channels have been used, one has a rectangular cr... Heat transfer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thermal performance of air cooling through mini-channel heat sink with various configurations. Two types of channels have been used, one has a rectangular cross section area of 5 × 18 mm2 and the other is triangular with dimension of 5 × 9 mm2. Four channels of each configuration have been etched on copper block of 40 mm width,30 mm height, and 200 mm length. The measurements were performed in steady state with air flow rates of 0.002 - 0.005 m3/s, heating powers of 80 - 200 W and channel base temperatures of 48°C, 51°C, 55°C and 60°C.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eat transfer to air stream is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both of air mass flow rate and channel base temperature. The rectangular channels have better thermal performance than trian- gular ones at the same conditions. Analytical fin approach of 1-D and 2-D model were used to predict the heat transfer rate and outlet air temperature from channels heat sink. Theoretical results have been compared with experimental data. The predicted values for outlet air temperatures using the two models agree well with a deviation less than ±10%. But for the heat transfer data, the deviation is about +30% to –60% for 1-D model, and –5% to –80% for 2-D model. The global Nusselt number of the present experimental data is empirically correlated as with accuracy of ±20% for and compared with other literature correl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NI-channel HEAT SINK channel air coolING ELECTRONIC coolING FIN Approach
下载PDF
新型迷你通道-相变热沉实验研究
2
作者 李煜 张俊雄 樊洪明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597-2604,共8页
电子元件的集成化、微型化等特点加剧了芯片的热问题,基于相变材料的被动式冷却技术已无法满足功率波动的高功率电子设备的需求。本文将相变技术与主动冷却技术相结合,提出了一种用于风冷散热的新型迷你通道-相变热沉结构。该结构改善... 电子元件的集成化、微型化等特点加剧了芯片的热问题,基于相变材料的被动式冷却技术已无法满足功率波动的高功率电子设备的需求。本文将相变技术与主动冷却技术相结合,提出了一种用于风冷散热的新型迷你通道-相变热沉结构。该结构改善了相变材料导热性能差的问题,也解决了相变材料熔化后泄漏的问题。通过实验测试了不同热流密度、不同风速对其热控性能的影响,总结了热沉的蓄放热特性,并与未填充相变材料热沉的热控性能进行了对比。实验中热流密度变化范围为1.81~3.47 W/cm^(2),风速变化范围为0~4 m/s。研究表明:热流密度的增大和风速的降低均会导致热沉温控时间的缩短。2 m/s风速足以满足热流密度小于2.91 W/cm^(2)的芯片散热需求,4 m/s风速可以在热流密度为3.47 W/cm^(2)的情况下将热沉底面温度维持在70℃。与未填充相变材料热沉相比,本研究提出的热沉可以起到延长温控时长,降低稳态温度的作用。此外,风扇的开启可以有效缩短热沉的冷却时间,对于间歇性工作的电子设备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研究结果可为迷你通道-相变热沉在实践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蓄热 热控性能 迷你通道 风冷散热
下载PDF
熔盐堆下舱室非能动冷却系统的优化设计
3
作者 梅牡丹 周翀 +2 位作者 傅瑶 邹杨 王纳秀 《核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7-118,共12页
熔盐堆下舱室非能动冷却系统是确保反应堆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其结构设计是热工水力设计中的重要一环,其功能是保证熔盐堆下堆舱所有设备在反应堆正常运行时不超温,同时在事故工况下,能够最大程度地导出堆芯衰变热。基于一种热功率为153... 熔盐堆下舱室非能动冷却系统是确保反应堆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其结构设计是热工水力设计中的重要一环,其功能是保证熔盐堆下堆舱所有设备在反应堆正常运行时不超温,同时在事故工况下,能够最大程度地导出堆芯衰变热。基于一种热功率为153 MWt的百兆瓦级熔盐堆的概念设计,建立了熔盐堆下堆舱的1/4结构模型,使用ANSYS FLUENT 20.1软件进行下堆舱三维流场与温度场的数值模拟,通过优化下舱室非能动冷却系统的结构布局、空气环腔的结构尺寸、隔热板上保温棉厚度以及进风管的入口位置,使得下舱室内双通道非能动空冷系统的热屏蔽效果最好,且在事故工况下导出堆芯衰变热最多。结果表明:改变空冷系统中空气环腔的结构尺寸对下堆舱热屏蔽结果的影响很小;在空冷系统的中间隔板上增加保温棉可以显著降低侧面混凝土墙的温度;冷却系统的进风管入口位置距离空冷环腔顶端越近热屏蔽效果越好。据此最终设计出了一种新型的下舱室内双通道非能动空冷系统,达到了153 MWt熔盐堆下堆舱的屏蔽冷却的设计要求。为未来大功率熔盐堆下舱室内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的工程优化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盐堆下舱室 双通道非能动冷却系统 热屏蔽设计 结构优化 计算流体力学
下载PDF
方形动力电池组多风道热管理研究
4
作者 白晓辉 高渊博 +1 位作者 张玉碧 刘存良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0-268,共9页
针对传统风冷式电池热管理系统的散热能力不足、电池组整体均温性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分层多风道风冷式冷却方法,采用挡风板将单风道系统分割为多风道系统,建立了多风道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通过实验方法测量了钴酸锂电池的放电温升... 针对传统风冷式电池热管理系统的散热能力不足、电池组整体均温性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分层多风道风冷式冷却方法,采用挡风板将单风道系统分割为多风道系统,建立了多风道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通过实验方法测量了钴酸锂电池的放电温升以及电阻与放电深度的关系,并针对多风道电池热管理模型进行了数值计算研究。结果表明,三风道U型热管理系统的散热效果优于其他热管理系统。当冷却空气流速为0.5 m/s时,三风道U型电池热管理系统的最高温度降低8.4 K,最大温差减小12.4 K,电池组均温性提高。当冷却空气流速为5 m/s时,三风道U型电池热管理系统的最高温度及温差均可以降低5.3 K。使电池组的最高温度和最大温差保持在合理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形动力电池 风冷 电池包 多风道热管理
下载PDF
一体式多能源耦合热泵机组的性能研究
5
作者 李佳 刘静静 《太阳能》 2024年第8期118-122,共5页
传统空气源热泵机组在低环境温度中运行的能效低,随环境温度的降低,制热量衰减严重,且存在潮湿天气下运行时结霜严重、化霜时影响用户采暖效果等问题。以一体式多能源耦合热泵机组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实验平台,通过测试对该热泵机组的性... 传统空气源热泵机组在低环境温度中运行的能效低,随环境温度的降低,制热量衰减严重,且存在潮湿天气下运行时结霜严重、化霜时影响用户采暖效果等问题。以一体式多能源耦合热泵机组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实验平台,通过测试对该热泵机组的性能系数(COP)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一体式多能源耦合热泵机组采用模块化设计,安装快捷方便,系统控制简单,且初始投资较低。2)通过全流道双效集热板和风冷换热器可吸收自然环境中的太阳能、空气能、水汽能等多种能源,实现了一机多能源互补,有效解决了传统空气源热泵机组在环境温度低时能效低、在极端寒冷天气下不能正常运行的问题。3)在环境温度为2.2~3.8℃,日均太阳辐照度为476 W/m^(2)的条件下,一体式多能源耦合热泵机组的输出功率为72.3~76.1k W,COP在3.4~3.5之间,比传统空气源热泵机组的COP提高了22%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能源耦合 热泵机组 制热量 性能系数 全流道双效集热板 风冷换热器
下载PDF
燃气热水器风冷燃烧技术研究及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邓飞忠 李志敏 +2 位作者 吴桂安 彭金东 仇明贵 《日用电器》 2023年第10期37-42,46,共7页
本文主要对燃气热水器风冷燃烧技术的总体结构及技术原理进行了介绍,采用数值模拟与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风冷技术的技术难点及性能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设计研发了风冷燃烧器并应用于产品,试验表明:风冷燃烧技术对燃烧工况无明显... 本文主要对燃气热水器风冷燃烧技术的总体结构及技术原理进行了介绍,采用数值模拟与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风冷技术的技术难点及性能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设计研发了风冷燃烧器并应用于产品,试验表明:风冷燃烧技术对燃烧工况无明显影响,其燃烧腔体表面温升小于65K,额定热负荷运行噪声小于45dB(A),同时系统可靠性进一步提升,由此可看出,风冷燃烧技术相比于常规产品总体性能更具有优势。本文的设计思路及方案可以为后续风冷燃烧器的设计分析提供一定的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热水器 风冷燃烧技术 风冷燃烧器 风冷流道 噪声 可靠性
下载PDF
某数据机房地板送风+封闭冷通道方案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房电伟 邢哲理 +2 位作者 李宗新 李研 龙洋波 《制冷与空调(四川)》 2023年第2期292-296,共5页
为分析某数据中心机房精密空调+地板送风+封闭冷通道方案的降温效果,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Airpak搭建了该机房的模型,研究机房内的温度分布特性及空调降温效果。结果表明,采用精密空调+地板送风+封闭冷通道方案,封闭冷通道及热通... 为分析某数据中心机房精密空调+地板送风+封闭冷通道方案的降温效果,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Airpak搭建了该机房的模型,研究机房内的温度分布特性及空调降温效果。结果表明,采用精密空调+地板送风+封闭冷通道方案,封闭冷通道及热通道平均温度均低于设计预期21±1℃和32±1℃,整体平均温度28.5℃,该空调方案能够满足设计要求,达到预期的降温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中心机房 精密空调 地板送风 封闭冷通道
下载PDF
某数据机房行间空调+封闭冷通道方案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邢哲理 李宗新 +2 位作者 李研 龙洋波 房电伟 《洁净与空调技术》 2023年第1期107-109,共3页
为讨论某数据机房行间空调+封闭冷通道方案的降温效果,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Airpak搭建了某数据机房的数值计算模型,基于湍流模型和有限体积法研究了某数据机房内的温度分布特性。结果表明,采用行间空调+封闭冷通道的空调方案后,... 为讨论某数据机房行间空调+封闭冷通道方案的降温效果,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Airpak搭建了某数据机房的数值计算模型,基于湍流模型和有限体积法研究了某数据机房内的温度分布特性。结果表明,采用行间空调+封闭冷通道的空调方案后,封闭冷通道内送风温度及热通道的温度分别均低于20℃±1℃和32℃±1℃的设计值,数据机房2m以下高度的温度基本低于35℃,该空调方案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机房 行间空调 封闭冷通道
下载PDF
飞机发动机冷气道与隔热层的耦合传热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任德鹏 夏新林 艾青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26-429,共4页
数值研究了某飞机发动机外侧冷气道与隔热层的耦合传热过程。采用低雷诺数kε模型与SIMPLEC算法计算通道内可压缩变物性气流的湍流对流换热,采用蒙特卡罗法求解通道壁面间的辐射换热。通道内气流湍流对流换热、壁面间辐射换热与隔热层... 数值研究了某飞机发动机外侧冷气道与隔热层的耦合传热过程。采用低雷诺数kε模型与SIMPLEC算法计算通道内可压缩变物性气流的湍流对流换热,采用蒙特卡罗法求解通道壁面间的辐射换热。通道内气流湍流对流换热、壁面间辐射换热与隔热层内导热耦合求解。通过模拟计算,分析了通道与隔热层的耦合传热机制,考察了相关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考虑的通道结构与空气流条件下,冷气道外环壁面的温度高于气流温度,气流对内外环壁面均起冷却作用;在隔热层参数不变条件下,壁面间的辐射换热与气流的对流冷却是该传热过程的控制机制,增大冷气流量、降低壁面发射率均可显著降低隔热层的外壁面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发动机 冷气道 耦合传热 湍流对流 热辐射
下载PDF
数据机房冷热通道节能设计及原理 被引量:9
10
作者 沈国忠 朱晓雨 +1 位作者 乔磊 张二龙 《建筑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6-118,共3页
为有效降低数据中心耗能,根据冷热通道的特点并通过数据中心发热量的大小确定布置冷热通道,优化机房环境。通过讨论分析布置冷热通道的前提条件、机房环境、先决条件、难易程度及其后期维护,得出数据中心中冷热通道布局均存有一些弊端,... 为有效降低数据中心耗能,根据冷热通道的特点并通过数据中心发热量的大小确定布置冷热通道,优化机房环境。通过讨论分析布置冷热通道的前提条件、机房环境、先决条件、难易程度及其后期维护,得出数据中心中冷热通道布局均存有一些弊端,针对模块机房的实际条件与需求,项目技术控制解决方案,组成一冷通道气流遏制系统,降低能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机房 冷热通道 气流组织
下载PDF
几何参数化计算的柴油机冷却风道键合图模型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晓田 王安麟 +1 位作者 慈健 吴仁智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31-35,共5页
为确定柴油机散热系统的空气流量及空气流速分布规律,以研究散热性能和风扇风道几何参数之间的关系,建立了风扇风道几何尺寸参数化计算的冷却风道键合图模型。通过分析风扇的尺寸和空气动力性能,应用键合图方法分析风扇风道的功率损失,... 为确定柴油机散热系统的空气流量及空气流速分布规律,以研究散热性能和风扇风道几何参数之间的关系,建立了风扇风道几何尺寸参数化计算的冷却风道键合图模型。通过分析风扇的尺寸和空气动力性能,应用键合图方法分析风扇风道的功率损失,建立了系统模型,系统模型参数均为元件几何参数及空气特性参数,提出了散热器出风口风速分布预测方程,实现了以风扇转速为输入的散热器风道的流量计算及出风口风速分布预测。样机的现场风速测量实验表明,风速分布预测的误差均值为0.87%,误差方差为0.005 2,风扇风道流量模型可作为冷却系统空气流量的估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冷却系统 风扇 流道 空气流量 键合图
下载PDF
制冷剂充注量对新型换热器汽车空调的影响 被引量:32
12
作者 刘杰 赵宇 +1 位作者 祁照岗 陈江平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15,共4页
为了减少R134a的直接排放,各厂商积极采用新型高效换热器来减少汽车空调系统的充注量。在焓差试验台研究传统汽车空调和采用微通道蒸发器和过冷式冷凝器的汽车空调系统的充注量情况,结果表明新型换热器能够显著降低系统的制冷剂充注量,... 为了减少R134a的直接排放,各厂商积极采用新型高效换热器来减少汽车空调系统的充注量。在焓差试验台研究传统汽车空调和采用微通道蒸发器和过冷式冷凝器的汽车空调系统的充注量情况,结果表明新型换热器能够显著降低系统的制冷剂充注量,并且在最佳充注量下,蒸发器能够保证一定的过热度,冷凝器出口有足够的过冷度,使系统运行性能最优。采用新型换热器系统的制冷量提高了18%左右,COP提升了约5%,最佳充注量反而比传统系统小100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工学 制冷剂最佳充注量 焓差试验 汽车空调 过冷式冷凝器 微通道蒸发器
下载PDF
制冷剂充注量对微通道蒸发器房间空调器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忠斌 杜垲 +2 位作者 黄虎 张敬坤 潘亚梅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67-572,共6页
在一台3HP分体落地式房间空调器壳体和风机等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全铝微通道蒸发器替代铜铝翅片管蒸发器,对不同制冷剂充注量下微通道蒸发器房间空调器的性能以及微通道蒸发器制冷剂配液分布进行了红外成像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在一台3HP分体落地式房间空调器壳体和风机等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全铝微通道蒸发器替代铜铝翅片管蒸发器,对不同制冷剂充注量下微通道蒸发器房间空调器的性能以及微通道蒸发器制冷剂配液分布进行了红外成像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微通道蒸发器房间空调器随着制冷剂充注量的增加,输入功率小幅上升0.27 kW,整机性能在充注量为2.3 kg时达到最优,制冷量和能效比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后者较前者由大变小的转变点有所滞后.红外成像结果同步反映出微通道蒸发器分液效果呈现出先变好后变差的趋势.与房间空调器原机铭牌参数相比,最佳充注量试验样机的制冷量增加2.50%,能效比高出2.84%,制冷剂充注量减少9.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冷剂充注量 红外成像 微通道蒸发器 房间空调器 制冷性能
下载PDF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风冷结构仿真及优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郭艳萍 周秋梅 刘英泽 《汽车工程师》 2013年第6期41-43,共3页
为解决目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在开发中出现的电池包风冷散热性能不良问题。通过研究不同散热风道结构中电池组温度分布的均匀性特性,借助CFD有限元法,进行流场速度矢量图和温度云图的比较,分析了散热性能和温度分布均匀性特性。讨论了... 为解决目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在开发中出现的电池包风冷散热性能不良问题。通过研究不同散热风道结构中电池组温度分布的均匀性特性,借助CFD有限元法,进行流场速度矢量图和温度云图的比较,分析了散热性能和温度分布均匀性特性。讨论了风道的设计对电池组温度分布特性的影响,最后通过试验进行验证,试验验证表明:优化后的电池组整体压力较小、风速较高、温度均匀性较好且散热特性优秀,具有较好的应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电池组 散热风道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窑头四风道燃烧器冷态流场数值模拟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作炳 钟勇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6-208,共3页
对某窑头四风道燃烧器进行三维建模和网格划分,并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对其进行冷态下气相流场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合理反映了窑内的流场变化以及各个管层风在燃烧器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并通过改变中心风所占理论燃烧空气的比例,分析了不... 对某窑头四风道燃烧器进行三维建模和网格划分,并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对其进行冷态下气相流场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合理反映了窑内的流场变化以及各个管层风在燃烧器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并通过改变中心风所占理论燃烧空气的比例,分析了不同风量的中心风对燃烧器流场的影响,对工业中燃烧器喷头结构设计和风量参数选用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窑头四风道燃烧器 冷态流场 中心风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小型风冷柴油机镶块双通道倾角对涡流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马仪 袁文华 +2 位作者 伏军 陈伟 汤远 《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4期74-78,共5页
为分析风冷柴油机镶块双通道安装位置对涡流室内涡流形态的影响,以BH175F柴油机为例,基于FLUENT流体仿真软件,研究活塞从曲轴转角210°CA运动至上止点(TDC)时双通道倾角对柱形平底涡流室内涡流特性变化规律.模拟结果表明,镶块双通... 为分析风冷柴油机镶块双通道安装位置对涡流室内涡流形态的影响,以BH175F柴油机为例,基于FLUENT流体仿真软件,研究活塞从曲轴转角210°CA运动至上止点(TDC)时双通道倾角对柱形平底涡流室内涡流特性变化规律.模拟结果表明,镶块双通道倾角对涡流室内涡流形态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设计的30°、40°、45°及50°四种通道倾角方案中,涡流室内涡流发展过程较为相似,均在连接通道左侧形成自由涡,随着曲轴转角的增大,涡流强度增大,涡核上移并稳定在O点位置附近;相对30°、45°通道倾角而言,40°、50°对应的涡流形态发展较快,且在喷油始点附近位置,45°通道倾角所获得的涡流形态更稳定、矢量速度和涡流尺度更大,有利于提高油气混合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流室 风冷柴油机 FLUENT 连接双通道 安装倾角 流场
下载PDF
高焓高压空气加热器壁面传热过程数值计算
17
作者 冯军红 沈赤兵 赵芳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3-38,共6页
以一种高焓高压空气加热器为研究对象,对其冷却通道的流动和传热进行了三维数值仿真,冷却剂采用液态水,燃烧室和喷管分别采用不同的壁面材料,考虑壁面材料物性随温度的变化,并通过加热器热试验证了数值仿真结果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对... 以一种高焓高压空气加热器为研究对象,对其冷却通道的流动和传热进行了三维数值仿真,冷却剂采用液态水,燃烧室和喷管分别采用不同的壁面材料,考虑壁面材料物性随温度的变化,并通过加热器热试验证了数值仿真结果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了气体辐射、冷却通道结构以及冷却水的流动方式对壁面换热的影响。结果表明:气体辐射对加热器燃烧室段壁面换热影响较大,对喷管壁面换热无明显的影响。在传热计算中,忽略气体辐射会引起较大的误差;冷却通道数和宽度存在最优组合,使得壁面换热量最大。冷却水的流动方式对燃气侧壁面温度影响较小,但对冷却液侧壁面温度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加热器 数值仿真 传热 辐射 冷却通道
下载PDF
矩形埋入式进气口引气流量规律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平 高正红 《航空计算技术》 2011年第4期52-55,共4页
矩形埋入式进气口是一种新型冷风道引气方式,其功能是将飞机外部冷空气引入飞机内部使用。所讨论的矩形埋入式进气口主要应用于发动机舱通风冷却系统。通过对矩形埋入式进气口在亚-跨-超声速范围内流量特性的数值仿真计算,发现在条件不... 矩形埋入式进气口是一种新型冷风道引气方式,其功能是将飞机外部冷空气引入飞机内部使用。所讨论的矩形埋入式进气口主要应用于发动机舱通风冷却系统。通过对矩形埋入式进气口在亚-跨-超声速范围内流量特性的数值仿真计算,发现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导流板角度增大,进气口引气流量单调减小。结合风洞吹风试验结果和工程实际需要,认为导流板角度在15°左右可以参考使用,研究结果可为发动机舱通风冷却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入式进气口 冷风道 导流板 发动机舱通风冷却
下载PDF
径向冷却通道长度对气冷稳定器气动热力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罗一夫 刘友宏 +2 位作者 李江宁 徐兴平 张志学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08-316,共9页
为了获得冷态下径向冷却通道长度对新型跨流式气冷稳定器气动热力性能的影响,基于Navier-Stokes方程,对在额定工况下5组不同径向冷却通道长度的该气冷稳定器模型进行了三维流固耦合传热数值模拟研究,得到了气冷稳定器外部流场、径向稳... 为了获得冷态下径向冷却通道长度对新型跨流式气冷稳定器气动热力性能的影响,基于Navier-Stokes方程,对在额定工况下5组不同径向冷却通道长度的该气冷稳定器模型进行了三维流固耦合传热数值模拟研究,得到了气冷稳定器外部流场、径向稳定器外壁面的冷却效率、加力燃烧室热混合效率和总压恢复系数的变化规律。在研究的参数范围内,结果表明:径向冷却通道长度的增加,首先,加强了气冷稳定器后的湍流掺混,使得回流区内湍动能极大值增加了24.3%;其次,会减弱径向稳定器近中心锥处的外壁面冷却效果,导致径向稳定器迎风侧外壁面平均冷却效率降低了14.4%;随着径向冷却通道长度的增加,加力燃烧室沿程热混合效率分布曲线随之向上移动;加力燃烧室沿程总压恢复系数分布曲线随之向下移动,加力燃烧室出口总压恢复系数下降了0.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向冷却通道长度 气冷稳定器 冷态流场 冷却性能 热混合效率 流动损失
下载PDF
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热管理系统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振 李保国 +1 位作者 罗权权 赵文莉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232-238,共7页
目的为保证电动汽车在使用过程中安全可靠,需对车用锂离子电池进行温度控制。方法从电池的最高温度、使用寿命以及最大温差等方面,对空冷、液冷、相变材料冷却、微通道/微热管冷却以及加热方式的研究进行综述分析。结果相对于常规的空... 目的为保证电动汽车在使用过程中安全可靠,需对车用锂离子电池进行温度控制。方法从电池的最高温度、使用寿命以及最大温差等方面,对空冷、液冷、相变材料冷却、微通道/微热管冷却以及加热方式的研究进行综述分析。结果相对于常规的空冷、液冷、相变材料与热管等冷却方式以及新型的热电制冷等方式,基于微通道、微通道冷板及微通道热管式的电池热管理系统(BTMS)具有更为卓越的换热性能,已成为一种可行且有效的热管理解决方案;BTMS存在整体结构复杂、换热细节研究不深、实用性不强以及针对微通道的相关强化研究不足等问题。结论在微通道液冷式BTMS的研究基础上,对其进行强化换热与强化结构体力学强度等研究,可以显著增强BTMS及整体系统的换热性能与结构强度,以及对锂离子电池产生更好的温控效果,提高了电动汽车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电池热管理系统 空冷 液冷 微通道 微热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