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益气养阴消癥通络方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 被引量:101
1
作者 王凤丽 陈志强 +4 位作者 王月华 张江华 李黎莉 李林林 张雪云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消癥通络方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78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益气养阴消癥通络方组)39例及对照组(厄贝沙坦组)39例,经1年治疗后,观察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消癥通络方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78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益气养阴消癥通络方组)39例及对照组(厄贝沙坦组)39例,经1年治疗后,观察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终点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8%(31/37),对照组为60.5%(23/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较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下降(P<0.05,P<0.01)。治疗组UAER、SCr、BUN、FBG、TC及TG治疗后分别为:(65.78±9.67)μg/min,(93.20±12.99)μmol/L,(5.69±1.21)mmol/L,(6.14±1.47)mmol/L,(4.85±0.83)mmol/L,(1.46±0.81)mmol/L,均显著低于治疗前[(161.03±20.01)μg/min,(101.11±14.33)μmol/L,(6.54±1.12)mmol/L,(9.27±2.32)mmol/L,(6.19±2.13)mmol/L,(2.70±1.86)mmol/L](P<0.05,P<0.01);对照组治疗后上述指标亦有改善(P<0.05,P<0.01);治疗组治疗后较对照组TC、TG[(5.58±1.57)mmol/L,(1.99±1.22)mmol/L]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组的终点事件(1年后进入临床糖尿病肾病)发生率(5.4%,2/37)低于对照组(10.5%,4/3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益气养阴消癥通络方结合西医基础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中医药治疗 益气养阴消癥通络方
下载PDF
凉血化瘀通络法预防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袁斌 孙轶秋 +6 位作者 任现志 袁雪晶 李辉 孔飞 袁增辉 步伟全 叶琛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2年第9期1669-1672,共4页
目的:观察凉血化瘀通络法对儿童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预防作用;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继发肾损害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将68例入组前均无肾损害的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予凉血化瘀通络复方... 目的:观察凉血化瘀通络法对儿童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预防作用;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继发肾损害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将68例入组前均无肾损害的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予凉血化瘀通络复方中药颗粒丹芍颗粒Ⅲ号治疗,对照组33例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儿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尿m-Alb)、尿N-酰-β-D-葡萄糖苷酶(尿NAG)、尿-β-D-半乳糖苷酶(尿GAL)的变化情况;随访结束后,回顾性分析68例HSP患儿,分肾损组与非肾损组,对继发及未继发肾损害患儿的临床因素,包括性别、年龄、病程、皮疹反复情况及腹痛、关节痛不同肾外伴随症状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尿常规异常例数治疗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4周末、12周末、治疗结束后随访12周末尿m-Alb均低于对照组同期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不同时期尿NAG变化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GAL变化对比差异无意义(P﹥0.05);继发肾损害以男性患儿居多(男∶女=2.07∶1),发病年龄平均(9.7±3.28)岁,明显高于无肾损害组(7.8±1.46)岁,(P<0.01);肾损害的发生与性别、病程及关节症状无明显相关(P﹥0.05);发生肾损害与未发生肾损害者皮疹反复率分别为70.0%、28.9%,消化道症状发生率分别为63.3%、34.2%,两组对比有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凉血化瘀通络法可降低HSP患儿尿常规异常发生的可能性,降低尿微量白蛋白及尿NAG的排泄量,能够有效地预防儿童HSP肾损害;HSP肾损害的发生与性别、病程及并发关节症状无明显相关,年龄较大、皮疹反复及并发消化道症状者易并发肾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血化瘀通络法 过敏性紫癜 肾损害 预防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中药化瘀通络作用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峰 范翔宇 +3 位作者 郑仿 谢江平 赵书晓 伍松合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238-2240,共3页
许多疾病具有微循环缺血缺氧、炎症因子浸润、组织增生的特点,这可以被看作"瘀血阻络"的微观表征,在治疗上常运用以桂枝茯苓丸为代表的化瘀通络的名方,如盆腔炎、子宫肌瘤[1]的治疗。国内外多认为其药理作用与降低血液黏度、... 许多疾病具有微循环缺血缺氧、炎症因子浸润、组织增生的特点,这可以被看作"瘀血阻络"的微观表征,在治疗上常运用以桂枝茯苓丸为代表的化瘀通络的名方,如盆腔炎、子宫肌瘤[1]的治疗。国内外多认为其药理作用与降低血液黏度、全血高切比黏度及凝血因子浓度等血流变学指标有关[2],随着研究的深入,中药化瘀通络作用的研究也逐渐进入分子水平,学者们发现缺氧是VEGF最强的刺激因子,VEGF是缺氧活化的HIF-1的下游靶基因之一[3],因而发现中药化瘀通络的作用与其对VEGF的调控有相关性,这为临床运用化瘀通络法治疗具有VEGF表达失调特点的疾病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GF 化瘀通络 微循环
下载PDF
丹芍颗粒Ⅱ号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3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7
4
作者 孔飞 孙轶秋 +5 位作者 樊忠民 吴波 高远赋 张永春 李辉 袁斌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17-519,共3页
目的观察丹芍颗粒Ⅱ号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5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给予丹芍颗粒号和雷公藤治疗;对照组25例,给予强的松和雷公藤治疗,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24小时尿蛋白、... 目的观察丹芍颗粒Ⅱ号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5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给予丹芍颗粒号和雷公藤治疗;对照组25例,给予强的松和雷公藤治疗,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24小时尿蛋白、尿红细胞、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酐酶(NAG)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率46.7%,对照组完全缓解率2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降低血尿、蛋白尿和尿NAG酶方面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前后CD3+和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治疗后CD19+显著降低,CD4+、CD16/56+显著升高(均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芍颗粒Ⅱ号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有较好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儿童 丹芍颗粒Ⅱ号 凉血化瘀通络法
下载PDF
基于化浊解毒活血通络法治疗浊瘀毒损型脑梗死的疗效及对炎症反应和复发率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赵见文 田军彪 +5 位作者 孙青 王庆海 张颜伟 王峰 冯娜娜 臧春柳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1年第23期2523-2527,2554,共6页
目的观察化浊解毒活血通络法治疗浊瘀毒损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相关因子、同型半胱氨酸(Hcy)、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6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与河北省中医院脑病科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平... 目的观察化浊解毒活血通络法治疗浊瘀毒损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相关因子、同型半胱氨酸(Hcy)、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6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与河北省中医院脑病科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平行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神经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按照"化浊解毒活血通络法"给予中药及普通针刺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评分(NIHSS)、中医症状积分、血清炎症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Hcy水平变化情况,记录2组治疗安全性,并随访12个月观察2组患者的复发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中医症状积分及血清IL-4、TNF-α、hs-CRP、Hcy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各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随访12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为3.3%(2/60),低于对照组的15.0%(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浊瘀毒损型脑梗死施以化浊解毒活血通络法治疗可更明显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中医证候,并能减轻炎症反应及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化浊解毒活血通络法 浊瘀毒损 复发率
下载PDF
姚乃礼教授从“肝郁脾虚,络阻毒损”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 被引量:20
6
作者 陈静 徐蕾 +2 位作者 曹正民 李娟梅 吕文良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3期295-299,共5页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如果控制不及时,可进一步演变为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对人类健康构成巨大威胁。姚乃礼教授将慢性萎缩性胃炎基本病机概括为“肝郁脾虚,络阻毒损”,主张通过“疏肝健脾化瘀解毒通络法”治疗,临床...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如果控制不及时,可进一步演变为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对人类健康构成巨大威胁。姚乃礼教授将慢性萎缩性胃炎基本病机概括为“肝郁脾虚,络阻毒损”,主张通过“疏肝健脾化瘀解毒通络法”治疗,临床疗效甚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疏肝健脾 化瘀解毒通络 经验总结
下载PDF
疏肝理气、化瘀通络法治疗肿块期肉芽肿性乳腺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9
7
作者 王月 周亮 +1 位作者 孙涛 刘丽芳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1年第23期2550-2554,共5页
目的观察疏肝理气、化瘀通络法治疗肿块期肉芽肿性乳腺炎(GM)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9年8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6例肿块期GM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保守方案(醋酸波尼松+甲氨蝶呤)治疗,观察... 目的观察疏肝理气、化瘀通络法治疗肿块期肉芽肿性乳腺炎(GM)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9年8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6例肿块期GM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保守方案(醋酸波尼松+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自拟疏肝理气、化瘀通络汤治疗,2组均治疗8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Ki-67抗原水平及病情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9.1%(34/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1.2%(2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乳房疼痛评分、皮肤变化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乳房肿块评分均显著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乳房肿块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Ki-67抗原高表达率为4.7%(2/4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6%(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为5.9%(2/3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2%(4/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肿块期GM辅以疏肝理气、化瘀通络汤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降低炎性细胞增殖活性,抑制病情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肝理气 化瘀通络 肉芽肿性乳腺炎
下载PDF
益气化瘀通络方对特发性肺纤维化临床疗效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胡伟林 赵珊珊 +1 位作者 涂明利 王琦 《中医药信息》 2016年第6期62-66,共5页
目的:观察中药益气化瘀通络方对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水平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泼尼松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益气... 目的:观察中药益气化瘀通络方对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水平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泼尼松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益气化瘀通络方,疗程12周后评价两组疗效,测评治疗前后SGRQ呼吸症状积分,检测治疗前后及随访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指标,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05%,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3.16%。两组治疗后呼吸症状评分、活动受限、疾病影响及总体积分均下降,且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治疗组治疗后及随访DLCO、PaO_2均明显升高(P<0.0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治疗后CD4^+、CD8^+、CD4^+/CD8^+较治疗前升高,对照组治疗后无明显变化,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健化瘀通络方联合泼尼松疗效明显优于单用泼尼松组,不仅能降低患者呼吸症状评分,提升PaO_2水平,防止二氧化碳潴留,促进肺脏通气功能恢复,还能改善免疫功能,纠正CD4^+/CD8^+失衡,从而提高IPF患者的近期及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化瘀通络方 特发性肺纤维化 临床疗效 T淋巴细胞亚群
下载PDF
祛瘀通络法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血瘀阻证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7
9
作者 陈敏 杨国峰 孙丽平 《中医药学报》 CAS 2021年第3期76-79,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并总结祛瘀通络法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血瘀阻证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血瘀阻证诊断标准的7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7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祛瘀通络法,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分析并总结祛瘀通络法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血瘀阻证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血瘀阻证诊断标准的7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7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祛瘀通络法,两组患者均治疗3周后比较疾病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心电图疗效、心绞痛发作情况。结果:在疾病疗效方面比较,两组比较有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比较,两组比较有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在心电图疗效方面比较,两组比较有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在心绞痛发作情况(包括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持续时间)方面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祛瘀通络法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血瘀阻证临床疗效显著,可减少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祛瘀通络法 不稳定型心绞痛 心血瘀阻证 疗效评价
下载PDF
姚乃礼教授运用对药治疗慢性胃炎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婷婷 吕文良 +1 位作者 刘明坤 姚乃礼 《吉林中医药》 2014年第10期1046-1049,共4页
姚乃礼教授在慢性胃炎的临床诊治中,针对脾胃受损,寒热错杂,升降失宜,邪毒瘀滞,胃络损伤的基本病机,以健脾和胃、解毒消积、化瘀通络及调和肝胃为法,利用药物间相互协同或相互制约的关系,两两配伍,组成对药,审慎组方,灵活化裁,有效的阻... 姚乃礼教授在慢性胃炎的临床诊治中,针对脾胃受损,寒热错杂,升降失宜,邪毒瘀滞,胃络损伤的基本病机,以健脾和胃、解毒消积、化瘀通络及调和肝胃为法,利用药物间相互协同或相互制约的关系,两两配伍,组成对药,审慎组方,灵活化裁,有效的阻断了慢性胃炎—萎缩—肠化生—异型增生—癌变这一进展过程,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和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胃炎 健脾和胃 解毒消积 化瘀通络 对药 姚乃礼
下载PDF
浅析化瘀通络法在缺血性中风二级预防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彬 胡浩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86-287,共2页
缺血性中风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复发率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化瘀通络药通过多环节、多靶点而具有防治中风病的确切疗效,对于降低中风病复发率、致残率具有重要意义,化瘀通络法在中风病的防治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应... 缺血性中风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复发率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化瘀通络药通过多环节、多靶点而具有防治中风病的确切疗效,对于降低中风病复发率、致残率具有重要意义,化瘀通络法在中风病的防治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应贯穿其二级预防的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中风 二级预防 化瘀通络法
下载PDF
凉血化瘀通络法预防过敏性紫癜肾损害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袁斌 孙轶秋 +6 位作者 任现志 袁雪晶 李辉 孔飞 袁增辉 步伟全 叶琛琛 《中国中医急症》 2011年第9期1381-1383,共3页
目的观察凉血化瘀通络法对儿童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疗效及对肾损害的预防作用。方法将63例入组前均无肾损害的HSP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予凉血化瘀通络复方中药颗粒丹芍颗粒Ⅲ号治疗,对照组31例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 目的观察凉血化瘀通络法对儿童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疗效及对肾损害的预防作用。方法将63例入组前均无肾损害的HSP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予凉血化瘀通络复方中药颗粒丹芍颗粒Ⅲ号治疗,对照组31例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儿证候、体征、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尿m-Alb)、尿N-酰-β-D-葡萄糖苷酶(尿NAG)、尿-β-D-半乳糖苷酶(尿GAL)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改善HSP患儿症状、体征方面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尿常规异常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4周末、12周末、治疗结束后随访12周末尿m-Alb均低于对照组同期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不同时期尿NAG活性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尿GAL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凉血化瘀通络法治疗儿童HSP不仅明显减轻临床症状,而且能够有效地预防儿童HSP肾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肾损害 丹芍颗粒Ⅲ号 凉血化瘀通络法
下载PDF
浅谈夏亲华治疗输卵管炎性不孕经验 被引量:8
13
作者 于庆云 夏亲华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2期1010-1012,共3页
[目的]介绍夏亲华教授使用化瘀通络方治疗输卵管炎性不孕的临床经验。[方法]从病因病机、遣方用药、临证特点等方面阐述夏师诊治输卵管炎性不孕的临床经验,并辅以夏师临床治疗案例加以说明。[结果]夏师认为,输卵管炎性不孕症的主要病机... [目的]介绍夏亲华教授使用化瘀通络方治疗输卵管炎性不孕的临床经验。[方法]从病因病机、遣方用药、临证特点等方面阐述夏师诊治输卵管炎性不孕的临床经验,并辅以夏师临床治疗案例加以说明。[结果]夏师认为,输卵管炎性不孕症的主要病机为气血瘀阻、胞络不通,涉及肝郁肾虚,兼夹湿热,治疗上注重标本兼顾,以化瘀通络为基本治疗原则,辅以疏肝解郁、清热利湿。以经验方化瘀通络方为基本组方。案例中湿热瘀阻型患者经过活血通络、清热利湿治疗后复查输卵管通畅,结合调周理论用药后成功受孕。[结论]夏师以"化瘀通络"为主要治疗方法,以自拟化瘀通络方为基本组方治疗输卵管炎性不孕,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孕症 输卵管炎 化瘀通络 湿热瘀阻 夏亲华 临床经验
下载PDF
檀金川论治特发性膜性肾病经验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涛 檀金川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10期105-108,共4页
特发性膜性肾病是成人肾病综合征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一种以肾小球毛细血管袢上皮侧免疫复合物沉积为特征的肾小球疾病,目前西医治疗主要采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但不良反应较大。檀金川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从脾肾亏虚、肾络瘀阻入手,... 特发性膜性肾病是成人肾病综合征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一种以肾小球毛细血管袢上皮侧免疫复合物沉积为特征的肾小球疾病,目前西医治疗主要采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但不良反应较大。檀金川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从脾肾亏虚、肾络瘀阻入手,以益肾通络方加减,扶正固本,脾肾同调,善用虫类药以搜剔经络,并注重综合调护,对中医药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具有积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医经验 檀金川 脾肾亏虚 肾络瘀阻 健脾益肾 化瘀通络 特发性膜性肾病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临床观察 被引量:20
15
作者 孙新锋 韩志毅 +3 位作者 张卫 马文峰 易希 周小舟 《北京中医药》 2016年第3期195-198,共4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开放式随机对照方法,将观察组和对照组按2∶1比例入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凉血解毒化瘀法辨证用药,2组均治疗8周。在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开放式随机对照方法,将观察组和对照组按2∶1比例入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凉血解毒化瘀法辨证用药,2组均治疗8周。在0、4、8周时点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 E)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结果 2组4、8周与0周时比较,T-BIL、D-BIL、ALT、AST、ALB、CHE、PTA、I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周时2组间T-BIL、D-BIL、PT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周时2组间T-BIL、ALT、AST、ALB、PTA、I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对肝功能和凝血功能的改善优于单纯西医基础治疗,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对肝功能和凝血功能的改善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血解毒化瘀法 慢加急性肝衰竭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逐瘀通络法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志刚 曾祥悦 曹哲铭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784-789,共6页
目的:探讨逐瘀通络法对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失败患者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内固定术后早期炎症状态、骨折愈合及关节功能恢复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68例桡骨远端骨折术后患者作... 目的:探讨逐瘀通络法对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失败患者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内固定术后早期炎症状态、骨折愈合及关节功能恢复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68例桡骨远端骨折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法分为LCP组及联合组,每组各34例,LCP组患者采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联合组在LCP手术后采用逐瘀通络法治疗。结果:联合组患者肿胀消退时间、疼痛消退时间、瘀斑消失时间及骨折影像愈合时间均低于LCP组(P<0.05);治疗后,与LCP组相比,联合组患者血浆中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1β、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dvanced oxidation protein products,AOPP)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升高(P<0.05);与LCP组相比,联合组患者背伸、掌屈、桡偏及尺偏活动度均升高(P<0.05);LCP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联合组(P<0.05)。结论:逐瘀通络法能够通过抑制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炎症指标及氧化应激水平,发挥促进骨折愈合改善腕关节功能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锁定加压钢板 逐瘀通络法 炎症状态 腕关节功能
下载PDF
活血化瘀通络法治疗血络瘀阻证非增殖期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 被引量:22
17
作者 黄梦哲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8年第21期2289-2292,2295,共5页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通络法治疗血络瘀阻证非增殖期2型糖尿病(T2DM)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血络瘀阻证非增殖期T2DM视网膜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时间将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40例(76只眼),对照组40例(78只眼)。对照组...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通络法治疗血络瘀阻证非增殖期2型糖尿病(T2DM)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血络瘀阻证非增殖期T2DM视网膜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时间将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40例(76只眼),对照组40例(78只眼)。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通络中药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评估患者眼底荧光血管改变、视力、视野、眼压以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促血管生成素-2(Ang-2)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眼底荧光血管改变总有效率及治疗3个月后视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中医证候积分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化瘀通络法可以改善非增殖期T2DM视网膜病变患者血络瘀阻症状,缓解眼底病变,提高患者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 非增殖期 活血化瘀通络
下载PDF
祛痰活血通络法治疗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经验介绍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争光 万力生 罗卉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1年第3期259-262,共4页
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是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重要类型,是儿科临床常见的不可逆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现代医学目前缺乏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对儿童健康造成了严重后果,中医药治疗该病具有显著特色。本文介绍了万力生教授对感染后闭塞... 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是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重要类型,是儿科临床常见的不可逆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现代医学目前缺乏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对儿童健康造成了严重后果,中医药治疗该病具有显著特色。本文介绍了万力生教授对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认识,以及辨治该病的临床经验,由于痰瘀阻络贯穿本病,因此万力生教授提出了“祛痰活血通络法”,在分期论治基础上予以祛痰、活血、通络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痰瘀阻络 分期论治 祛瘀活血通络法
下载PDF
活血通络治疗脑出血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9
作者 蔡桂英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1997年第2期68-70,共3页
对脑出血急性期患者92例进行治疗观察,其中在用常规西药基础上加用活血通络为主结合辨证的中医治疗组52例,与常规运用西药对照组40例进行比较观察,结果治疗组基本治愈率76.92%,优于对照组的57.5%(P<0.05)... 对脑出血急性期患者92例进行治疗观察,其中在用常规西药基础上加用活血通络为主结合辨证的中医治疗组52例,与常规运用西药对照组40例进行比较观察,结果治疗组基本治愈率76.92%,优于对照组的57.5%(P<0.05)。治疗组未发现1例再次脑出血。认为活血通络中药可能有利于血肿的溶解和吸收,从而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中医药疗法 活血化瘀 通络
下载PDF
中医分型治疗高脂血症45例观察 被引量:3
20
作者 丁宇炜 徐瑛 沈丕安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11-14,共4页
目的观察在服用连朴饮、鳖甲煎丸、实脾散为主的中药基础上 ,辅以通腑祛瘀之中药 ,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加扩大对照法 ,根据中医辨证分痰浊阻遏、气滞血瘀、脾肾阳虚三种证型 ,分别予以化痰祛湿、祛瘀活血、温阳化湿为... 目的观察在服用连朴饮、鳖甲煎丸、实脾散为主的中药基础上 ,辅以通腑祛瘀之中药 ,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加扩大对照法 ,根据中医辨证分痰浊阻遏、气滞血瘀、脾肾阳虚三种证型 ,分别予以化痰祛湿、祛瘀活血、温阳化湿为主方剂 ,各辅以通腑祛瘀的中药大黄、虎杖、丹参、川芎、降香、山楂 ;对照组 30例予吉非罗齐和普拉固治疗各 4周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体重、丙氨酸转移酶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实验室指标改善接近对照组 (P值 <0 .0 5 ) ,两组在头晕、胸闷、乏力、脘痞各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治疗组在症状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同时 ,治疗组在GPT升高、恶心、头痛、皮疹、肌痛发生率较对照组低。结论中医分型论治结合中药通腑泻浊、祛瘀活血在治疗高脂血症症状改善、副作用方面有其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 中医药疗法 辩证分型 连朴饮 鳖甲煎丸 实脾散 通腑祛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